茶树病虫害防治药剂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茶树病虫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茶树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遭受病虫害的威胁时常不可避免。
茶树病虫害对茶叶质量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因此及早了解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对保障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茶树病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1. 茶青枯病茶青枯病是由茶树黄曲霉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水浸状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茶青枯病的关键是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清除病株,同时,合理施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2. 茶树炭疽病茶树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茶叶叶片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病斑,严重影响茶叶品质。
防治茶树炭疽病的方法包括合理管理茶园,保持适宜的株行间距和株距,以提供充足的光照和通风;及时采摘病斑患病部位,及时处理有病株、病果以及残留的茶树垃圾,还可以使用特定的炭疽病药剂进行喷洒。
3. 茶树红脚病茶树红脚病是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其症状表现为根部和茎部出现红色病斑,受感染的植株生长矮小,严重会导致茶树死亡。
防治茶树红脚病需要定期检查茶树的根系和茎部,发现病害及时处理感染部位,使用专业的病害防治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此外,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增强茶树的抵抗力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二、茶树虫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1. 茶毛虫茶毛虫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其幼虫会食用茶树的嫩叶,导致茶树枝条憔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茶叶减产。
防治茶毛虫的方法包括定期巡查茶园,发现虫害即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有针对性的杀虫剂。
此外,保持茶园的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害虫共生的植株也是预防虫害的重要手段。
2. 茶丝螟茶丝螟是另一种常见的茶树害虫。
它以茶芽和嫩叶为食,导致同样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和产量减少。
预防和控制茶丝螟的方法包括设置黄板诱捕器、频繁播放捕食昆虫、合理施肥以增强茶树免疫力等。
在严重感染时,可以使用低毒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几种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试验茶假眼小绿叶蝉是影响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害虫之一。
为了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现在市面上有不少防治药剂可供选择。
本文将介绍几种药剂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方面的试验结果。
一、茧蜂素茧蜂素是一种化学内分泌调节剂,可干扰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生长发育,达到防治目的。
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茧蜂素喷洒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
经过3次喷洒,虫口死亡率达到90%以上,且没有对茶叶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
二、噻虫嗪噻虫嗪是一种杀虫剂,能够阻断目标害虫的神经传导,导致其行动能力受损甚至瘫痪。
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经过2次喷洒,虫口死亡率达到80%以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噻虫嗪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并遵守环保法规。
三、水杨酸类农药水杨酸类农药是一种有效的杀虫剂,能够迅速并有效地杀灭茶假眼小绿叶蝉。
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水杨酸类农药喷洒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很好,经过2次喷洒,虫口死亡率达到90%以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杨酸类农药可能对茶叶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不要频繁使用,并在茶叶采摘后2周才可用药。
四、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种广义的农药类型,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制品等天然杀虫剂进行防治。
生物制剂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对环境和生态系数没有破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
试验结果显示,使用生物制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经过3次喷洒,虫口死亡率达到80%以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储存和运输方式,以避免影响其防治效果。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常用的几种药剂中,茧蜂素和生物制剂被认为是比较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小;而噻虫嗪和水杨酸类农药防治效果明显,但对环境和茶叶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需要谨慎使用。
因此,在选择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药剂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生态环保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茶病虫害防治茶病虫害防治1、茶病害防治1.1 茶霜霉病茶霜霉病是茶树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霜霉孢子传播。
为防治茶霜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修剪树枝和茶树叶子,以增加空气流通和降低霜霉病的传播。
b) 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如硫酸铜溶液或多菌灵等,按指导说明进行喷洒。
c) 种植抗性强的茶树品种,如“雪片”茶。
1.2 茶黑胫病茶黑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通过土壤传播。
茶黑胫病的防治方法如下:a) 在茶园里进行翻土操作,以减少病原真菌的数量。
b)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例如甲基托布津。
c) 控制茶园内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密植。
2、茶虫害防治2.1 茶毛虫茶毛虫是茶园中的重要害虫,主要通过食用茶树叶片而导致茶树受损。
为了控制茶毛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进行茶园清理,清除杂草和落叶等潜在的茶毛虫孳生地。
b)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敌敌畏或氯氰菊酯等。
2.2 茶蚜虫茶蚜虫是茶叶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通过吸食茶树的汁液造成植株受害。
为了控制茶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检查茶园,及时发现茶蚜虫的存在。
b)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噻虫嗪或拟除虫菊酯等。
c) 引入天敌,如瓢虫和蚂蚁等,对茶蚜虫进行控制。
3、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茶病虫害防治操作记录表- 杀菌剂使用指导说明- 虫害防治控制方案4、法律名词及注释4.1 杀菌剂杀菌剂是一种用于防害的化学药剂,能够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4.2 虫害防治控制方案虫害防治控制方案是指针对特定虫害制定的防治措施和方法的组合。
引言概述: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茶树病虫害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产质均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是茶叶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茶树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包括病虫害监测与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病虫害监测1.病虫害监测的重要性:监测茶树病虫害是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和趋势的重要手段,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2.监测方法:通过设置益虫监测板和病虫害监测器等工具,统计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主要观察指标如虫卵数量、虫食损伤程度等。
二、病虫害防控技术1.生物防治技术:引入天敌虫类和寄生菌等天敌,通过它们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例如,使用细小蜂、食蚜瓢虫等对茶圃中的蚜虫进行生物防治。
2.防治药剂的使用: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但要注意遵循农药使用的安全规范,合理使用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3.茶园病虫害区域化防治:根据不同地区茶园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例如建立健全的防治网络、设置病虫害监测点等。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1.茶树病害防治:灰霉病、茶多果病等是茶树常见的病害,采用早期预防与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如清除病株、修剪优化、科学灌溉等。
2.茶树虫害防治:茶小绿叶蜂、红火蚁等常见的虫害对茶树叶片和花果造成危害,防治措施包括喷施杀虫剂、清除树株周围杂草等。
四、病虫害防治管理1.建立病虫害监测台账:对茶园的病虫害监测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强茶园卫生管理:定期清除茶园中的枯枝败叶、杂草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
3.推广科学配方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前景1.完善病虫害监测技术:借助新一代无人机、传感器等技术,提高病虫害监测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2.开发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和天敌保护等的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茶尺蠖几种防治药剂的选择【摘要】茶尺蠖是茶叶种植中的重要害虫,其危害性极大。
对茶尺蠖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注意农药的使用剂量和频率,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培育天敌来控制茶尺蠖的数量。
在使用生物农药时,需要注意施药方法和时机。
定期监测害虫情况,加强预防措施,做好防治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综合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不断改进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茶尺蠖的数量,保障茶叶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茶尺蠖、防治药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天敌、生物农药、农药安全、监测、预防措施、防治工作。
1. 引言1.1 茶尺蠖的危害性茶尺蠖是茶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主要以茶树的嫩叶为食,严重危害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茶尺蠖取食茶树叶片时会造成叶片凹陷和脱落,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导致茶树生长迟缓,产量降低。
茶尺蠖还会分泌蜜露吸引蚜虫,进一步加重茶树的危害程度。
随着茶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茶尺蠖的危害已经成为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隐患。
为了保证茶叶产量和质量,防治茶尺蠖已经成为茶农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正确选择防治药剂,才能有效遏制茶尺蠖的危害,保障茶叶产量和质量。
1.2 防治茶尺蠖的重要性茶尺蠖是茶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它以茶叶为食物,会导致茶树的叶片受损,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防治茶尺蠖至关重要。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叶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茶农的收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如果茶树遭受茶尺蠖的危害,茶叶产量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茶园的歉收,给茶农带来经济损失。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如果茶叶受到茶尺蠖的危害,茶叶的品质会下降,导致出口受阻,影响我国茶叶的国际形象和市场份额。
防治茶尺蠖不仅是保护茶树健康生长的需要,也是维护茶叶产业和茶叶市场稳定发展的关键。
为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茶尺蠖的防治工作,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进行防治,定期监测害虫情况,加强预防措施,确保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保障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小绿叶蝉用什么农药,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1、于虫害发生盛期喷施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2、亩用25毫升15%茚虫威乳油兑水45-50公斤做喷雾处理。
3、对茶园喷施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做封园处理。
4、越冬害虫基数较大的茶园,可在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喷施40%乐果乳剂。
一、茶小绿叶蝉用什么农药1、于茶小绿叶蝉危害盛期,喷施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或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2、亩用15%茚虫威乳油25毫升(或70%艾美乐可湿性粉剂40克、24%虫螨腈悬浮剂30毫升、2.5天王星乳油25毫升)兑水45-50公斤进行喷雾。
3、对茶园喷施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做封园处理,以破坏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病菌的越冬场所,降低害虫、病菌的越冬基数。
4、越冬害虫基数较大的茶园,可在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喷施40%乐果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400倍液。
进入采茶期后,可在成虫第1次盛发期(高峰前)喷施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物。
二、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1、发生规律(1)成虫在茶树上越冬,1年可发生9-11代,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为害,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的芽梢停止生长,成虫也停止产卵,进入越冬期。
(2)成虫具有陆续孕卵、分批产卵的习性,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长达1个月,所以世代重叠非常严重。
此害虫在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期为5月份下旬至6月份中下旬,第2个高峰期为10月份至11月份上旬。
(3)成虫、若虫在雨天以及有晨露时一般不活动,而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中会频繁活动。
成虫一般会在茶丛叶层中栖息,并在芽下的第1-3节嫩梢组织中产卵,雌虫的产卵量为10-30粒,若虫孵化后会在嫩叶的背面栖息。
2、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分批采茶,采茶时清理一部分虫卵和若虫,控制虫口的基数。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一、概述
茶树病虫害作为茶树种植中的重要问题,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障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质量,需要进行综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二、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茶树霜霉病
茶树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会使茶叶的叶片表面出现白色霉斑。
主要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保持茶园的通风良好、及时清除茶园的枯萎枝叶,且定期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2、茶树锈病
茶树锈病是茶园中常见的病害,会导致茶叶叶片出现黄色斑点。
预防和控制茶树锈病的方法包括定期疏叶、害虫防制、及时清除病残茶叶并喷洒抗病杀菌剂。
3、茶树蚜虫
茶树蚜虫的出现会给茶树带来严重的危害,导致茶叶营养
丧失、减产和品质下降。
防治茶树蚜虫的方法包括培育天敌,如瓢虫,定期清除病虫株及喷洒有效的杀虫剂。
三、综合防治策略
1、预防为主
在茶园管理中,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茶树的营养
管理和土壤改良,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
2、综合防治
在防治茶树病虫害时,应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
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以提高防治效果。
3、定期巡查
随着茶树病虫害的发展,茶叶的生长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定期巡查茶园,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附件:茶树病虫害图片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杀菌剂:用于防害的化学药剂,能杀灭或抑制病菌的生长
繁殖。
2、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的化学药剂,能杀灭或驱除害虫。
目录茶芽枯病 (2)茶饼病 (3)茶云纹叶枯病 (4)茶炭疽病 (5)茶轮斑病 (6)茶煤病 (7)茶苗白绢病 (8)苔藓和地衣 (9)茶苗根结线虫病 (10)日本菟丝子 (11)茶尺蠖 (12)假眼小绿叶蝉 (13)黑刺粉虱 (14)茶毛虫 (15)茶卷叶蛾 (16)茶蓑蛾 (17)茶蚕 (18)茶丽纹象甲 (19)茶蚜(橘二叉蚜) (20)茶树绿盲蝽 (21)12茶芽枯病危害状:主要危害春茶幼芽和嫩叶,初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斑点,或扩展成不规则形。
后期病部表面散生黑色细小粒点,以叶正面居多。
感病叶片易破碎、扭曲。
防治适期:春茶萌芽期(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病,春茶盛采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气温在15-25℃湿度大时发病较重。
萌芽早的品种发病重。
凡早春萌芽期遭受寒流侵袭的茶树易感芽枯病。
推荐用药:(1)春茶实行早采、勤采,减少病菌侵染,减轻发病。
(2)加强树体营养,增施有机肥,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3)萌芽期和发病初期各喷药1次。
药剂可选用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
3茶饼病防治指标:又称茶疱状叶枯病,叶肿病。
芽梢罹病率35%防治适期:春、秋发病期发生时间:春秋发病期,5天中3天上午日照小于3小时,或降雨大于5毫米,发梢发病率大于35%既施药。
推荐用药:同茶芽枯病园管理,药剂:百菌清,氧化亚铜,波尔多液、(非采摘期)4茶云纹叶枯病危害状:主要危害成老叶,也可引起梢枯防治适期:6-8,9月发生盛期发生时间:6月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最多。
防治指标:气温大于28度,相对湿度大于80%或叶发病率10%-15%施药防治推荐用药:选择健康无病苗木,加强茶园管理,增强有机肥,及时除草,适时修建。
药剂:百菌清,氧化亚铜,波尔多液(非采摘期)茶炭疽病防治指标:叶罹病率45%,成老叶罹病率10-15%防治适期:5-6月(梅雨季节)或8-9月病虫盛期防治适期:新梢1芽1叶期发生时间:四芽一叶前后喷药防治推荐用药:同茶蚜枯病茶园管理,药剂:百菌清,波尔多液(非采摘期)5茶轮斑病危害状:又称茶梢枯死病,危害嫩叶和老叶,可引起扦插苗成片枯死。
吡虫啉在茶树上的应用-回复吡虫啉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可用于茶树上的防治害虫。
茶树是中国传统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作物之一。
茶树受到多种害虫的侵害,如茶蚧、茶红蜘蛛、茶蠹蛾等。
这些害虫会给茶树带来巨大的危害,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在茶树上应用吡虫啉,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害虫,保护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
吡虫啉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农药,属于氯苯肼类。
它通过破坏害虫的神经系统,干扰其神经传导,从而导致害虫的麻痹和死亡。
吡虫啉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和持效性,对茶树上的多种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在茶树上应用吡虫啉需要根据具体的害虫种类和发生情况来确定使用时机和剂量。
一般来说,茶树上的害虫多发生在生长季节,因此在春季和夏季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可以通过观察茶树叶片上的虫卵、幼虫和成虫的数量来判断害虫的严重程度。
对于茶树上的茶蚧,可以在虫卵孵化前使用吡虫啉进行预防。
一般来说,茶蚧的虫卵孵化期在春季3-4月,此时可以使用吡虫啉在茶树上进行喷雾。
对于已孵化的幼虫和成虫,也可以通过喷雾吡虫啉来进行防治。
一般情况下,使用0.1-0.15的吡虫啉溶液进行喷雾,每次喷雾间隔7-10天,连续喷雾2-3次,即可有效控制茶蚧。
对于茶红蜘蛛,可以在它们的发生高峰期使用吡虫啉进行防治。
一般来说,茶红蜘蛛的高峰期在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此时可以使用吡虫啉在茶树上进行喷雾。
对于茶红蜘蛛的防治,同样可以使用0.1-0.15的吡虫啉溶液进行喷雾,每次喷雾间隔7-10天,连续喷雾2-3次。
对于茶蠹蛾等其他害虫,也可以使用吡虫啉进行防治。
具体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可以根据害虫的特点和防治需求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茶农在使用吡虫啉时应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施药,并遵守安全用药的原则。
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接触农药。
此外,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应选择环境友好的农药,并做好包装和存储工作,防止农药的泄漏和污染。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虫害(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一、茶尺蠖茶尺蠖,又名拱拱虫、吊丝虫等,为咬食茶树叶片、嫩梢的咀嚼式口器害虫。
成虫体长9~12mm,翅展20~30mm,全体灰白色,翅面茶褐或黑褐色鳞片。
卵为椭圆形,初产时鲜绿色,后渐变黄绿色,再转灰褐色,近孵化时黑色,常数十粒、百余粒重叠成堆,覆有灰白色絮状物。
幼虫共4~5龄,体色由黑色转为黑褐色再转为灰褐色,充分成长时长达26~30mm。
蛹为长椭圆形,长10~14mm,褐色,臀棘近三角形[1]。
一般在四周环山的地区和避风向阳、留叶多、较郁闭的茶园往往发生较多。
虫害发生严重时幼虫可蚕食整张叶片,甚至枝梗光秃。
初孵幼虫爬行迅速,有趋光趋嫩性,清晨前及黄昏后取食最盛,被害叶呈现褐色点状凹斑。
幼虫老熟后,即落到树冠下入土化蛹。
若冬季气温特低,越冬蛹死亡增加,能够减少来年的发生基数。
4月以后,凡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霾、温度高,则有利于成虫羽化和卵的孵化,虫口会逐代迅速上升。
目前已发现能捕食茶尺蠖的主要天敌为蜘蛛和鸟类。
防治方法有:①灭蛹,结合秋冬季深耕施基肥,清除树冠下表土中虫蛹,深埋施肥沟底;②人工捕杀,根据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可在傍晚或清晨打落承接,加以消灭;③灯光诱杀;④尽量减少化学农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以保护自然天敌,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
二、茶毛虫茶毛虫,俗称毒毛虫、痒辣子等,常发生于一些老茶区。
成虫体长6~13mm,翅展20~35mm,体色为黄褐色至深茶褐色。
卵粒扁球形,黄白色;卵块椭圆形,数十粒至百余粒集成1块,多产于叶片背面。
幼虫较肥壮,多毛,体色由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再变为黄棕色,其毛瘤由浅褐色变为黑褐色小绒瘤,瘤上生长短不一的黄白色毒毛。
蛹长8~12mm,短圆锥形,浅咖啡色,疏被茶褐色毛[2]。
成虫多于下午羽化,白天静伏在茶丛间叶背,黄昏后开始活动,有趋光性。
一般越冬卵多产在向阳较暖的茶园中,非越冬卵常产在茶丛枝叶茂盛或荫蔽的茶园中。
茶叶根部主要病害及防治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但是,茶叶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茶叶根部的病害是茶树生长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茶叶根部主要的病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1. 茶树根溃疡病茶树根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茶叶根部病害,它会导致茶树根系部分坏死,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以下是该病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特点:茶树根溃疡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土壤中的真菌,它们通过土壤中的伤口侵入根部造成病害。
患病的茶树根部会出现溃疡状病斑,颜色通常为暗褐色或黑色。
受感染的茶树根系会逐渐坏死,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要预防和控制茶树根溃疡病,首先要确保茶园的排水良好,防止积水。
其次,定期清理茶树根部周围的杂草,保持茶园的通风和干燥。
另外,可以使用防治根溃疡病的化学药剂,如双环素、甲氧菜酯等。
2. 茶树根结线虫病茶树根结线虫病是茶叶根部的另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导致茶树根部的根绒融合,影响茶树的营养吸收。
以下是该病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特点:茶树根结线虫病主要是由土壤中的线虫引起的。
感染的茶树根部会出现根绒化症状,根部表面布满细微的白色根结。
受感染的茶树根绒会影响茶树的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茶树生长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针对茶树根结线虫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防治。
首先是茶园的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湿润、透气和排水性良好。
其次,及时清理茶树根部周围的落叶和杂草,减少虫害的滋生环境。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线虫杀灭剂,如苏力多、杀线虫唑等进行根部处理。
3. 茶树根腐病茶树根腐病是茶树根部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导致茶树的根部腐烂,影响茶树的正常营养吸收。
以下是该病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特点:茶树根腐病主要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感染的茶树根部会呈现褐色到黑色的腐烂状。
病害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茶树根部的坏死,植株逐渐失去生机。
•防治方法:为了预防和控制茶树根腐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病害(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煤病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一、茶饼病茶饼病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和新梢,为害嫩叶最初在叶面产生淡黄色、淡绿色或淡红色半透明小点,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表现光滑、向下凹陷的圆形病斑,叶背同时隆起呈饼状,随后叶背病斑表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病斑成熟粉末增厚为纯白色疱状病斑。
该病大多表现为正面平滑光亮,下陷,而背面隆起。
后期病斑上白粉消失或不明显,病斑逐渐干缩,呈褐色枯斑,但病斑边缘仍为灰白色环状,病叶逐渐凋萎以致脱落。
该病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病害。
高山区气温低,湿度大,雾日数多,日照少是茶饼病发生的有利条件;一般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采摘修剪及遮阳措施不合理的茶园发病较重[5]。
防治方法有:①改进栽培技术措施,加强茶园管理工作。
勤除茶园杂草,以利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及时分批多次采摘芽叶,在冬春休眠期彻底清除病叶;适当修剪;②药剂防治,对历年发病重的茶园或非采摘园,冬春季可喷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2%~0.5%硫酸铜液,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二、茶芽枯病茶芽枯病主要为害幼嫩芽叶,受害部位初期出现褐色或黄褐色的斑点,芽叶边缘逐渐枯焦,颜色变深,病斑沿叶缘扩大;后期受害芽叶扭曲、卷缩、质脆,叶缘破碎,严重时整个嫩梢枯死。
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的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该病属低温型病害,春寒时期往往最易发生,是寒流降低了茶树的抗性。
降雨频次和强度对病害影响也较大。
如小雨绵绵,持续时间长,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同时,茶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茶树长势弱,易受病菌的为害。
防治方法有:①减少菌源,及时勤采鲜叶时,摘除病芽;②加强茶园管理,改进栽培技术措施;③化学防治,科学用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效果最好。
三、茶白星病茶白星病主要在嫩叶、嫩芽、幼茎上发生,尤以芽叶及嫩叶为多。
发病初期,叶面呈现红褐色针头状小点,边缘为淡黄色半透明晕圈,逐渐扩大为中间红褐色的圆形小斑,边缘有暗褐色稍突起的线纹。
吡虫啉在茶树上的应用吡虫啉(Pyridaben)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常用于防治茶树上的害虫。
下面将详细介绍吡虫啉在茶树上的应用。
一、吡虫啉的基本信息吡虫啉是一种杀拟螨剂和杀小菜蛾剂,对茶树上常见的蜘蛛、红蜘蛛、青蜘蛛和茶尺蠖等虫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它可以通过触杀和胃毒作用杀死害虫,其毒力持久,对茶树幼虫期和成虫期害虫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二、吡虫啉在茶树上的应用方法1. 喷雾应用:将吡虫啉配制成适宜的浓度,通过农用喷雾机均匀喷洒在茶树树叶上。
特别注意喷雾的时间要选择在害虫活跃的时段,如早晨或傍晚。
可根据害虫种类和密度确定喷雾间隔和次数,一般每隔7-10天喷雾一次。
2. 土壤施用:吡虫啉也可以通过根部吸收的方式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在施用前需将吡虫啉均匀撒布在茶树根部周围土壤中,并及时浇水,促使吡虫啉溶解并被茶树吸收。
三、吡虫啉在茶树上的应用优势1. 高效广谱:吡虫啉对茶树上多种常见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茶树上的虫害。
2. 持效长:吡虫啉具有较长的持效期,一次使用即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减少了频繁施药的次数,有利于减少药害和成本。
3. 安全环保:吡虫啉对人体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使用安全可靠,对环境影响小,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四、吡虫啉在茶树上的应用注意事项1.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标准剂量使用,严禁擅自提高剂量,以免对茶树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 在施用吡虫啉时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并注意保护好周围环境,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3. 注意选择适宜的施药时间和气象条件,避免在高温、风力大的日子施药,以免影响药效和安全性。
五、结语吡虫啉作为茶树上的杀虫剂,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保护茶树免受害虫侵害。
在使用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使用,并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周围环境,确保安全高效地使用吡虫啉,为茶叶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茶树病虫害防治药剂名单
病虫害种类 有效成分 主要剂型
茶尺蠖
溴氰菊酯 2.5%乳油
氯氰菊酯 2.5%乳油
噻虫·高氯氟 22%微囊悬浮—悬浮剂
茶核·苏云金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1万PIB/微升、苏云金杆
菌2000IU/微升悬浮剂
苦参碱* 0.6%水剂
联苯·甲维盐 5.3%微乳剂
茶小绿叶蝉 联苯菊酯 25克/升乳油 噻虫·高氯氟 22%微囊悬浮—悬浮剂
吡虫啉 25%可湿性粉剂
茚虫威 150克/升乳油
虫螨腈 240克/升悬浮剂
茶橙瘿螨
石硫合剂* 45%结晶粉
矿物油 99%乳油
茶毛虫
苏云金杆菌
2000-8000IU/微升悬浮剂、8000-16000IU/微升悬
浮剂
茶毛核·苏云金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万PIB/微升、苏云金杆
菌2000IU/微升悬浮剂
联苯·甲维盐 5.3%微乳剂
联苯菊酯 100克/升乳油
印楝素 0.3%水剂
苦参碱 0.5%水剂
黑刺粉虱 溴氰菊酯 2.5%乳油
联苯菊酯 25克/升乳油
茶饼病 多抗霉素 1.5%、3%可湿性粉剂
茶炭疽病
代森锌* 80%可湿性粉剂
苯醚甲环唑* 10%水分散粒剂
吡唑醚菌酯* 250克/升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