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训练与服务

主要内容

偏瘫的康复训练

脑瘫的康复训练

截瘫的康复训练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定义: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常见障碍

运动障碍:指偏瘫一侧的肢体不能活动、活动困难或不灵活,软瘫痉挛。

感觉障碍:偏瘫肢体麻木、疼痛

语言-言语障碍:右侧偏瘫者多见,表现为构音障碍、失语(表达性、感觉性、混合性)、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命名障碍。 认知障碍:认知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表现为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认为定向障碍、注意障碍

常见障碍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如不言不语、吵闹不安,哭闹等。

能力下降:ADL能力下降、行走及上下楼困难、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电话、伞等)、不能与人交流、丧失工作能力。

吞咽障碍:流口水、喝水呛咳、吞咽困难。

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

康复训练时间与目标

急性期(<1w)

(1)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

(2)康复目标:调整心理状态、防治各种并发症、恢复床上的一部分功能

恢复期(1w~6m)

(1)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2)康复目标:最大程度的恢复各种功能,争取达到基本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

后遗症期(>6m)

(1)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2)康复目标:学习使用各种辅具,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独立生活。

训练内容和方法

训练正确卧姿

翻身训练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

适用于偏瘫肢体有一定活动能力者

缓解躯干和下肢痉挛

促进下肢正常运动

训练腰部控制能力

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抱膝运动

适用于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缓解下肢和躯干的伸肌痉挛

促进骨盆运动

缓解上肢屈肌痉挛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

适用于偏瘫上肢活动能力差者

改善偏瘫上肢的感觉和知觉

防止肩胛骨后缩,减轻上肢屈肌痉挛。

保护偏瘫侧的肩和手

活动四肢关节

坐起与坐稳训练

偏瘫上肢的训练

转移训练

站立与行走训练

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肩关节疼痛:保护,避免过多牵拉和大幅度运动;理疗;服药。 肩关节半脱位:桌、肩吊带、患肢负重训练

患手肿胀:注意保护肩关节,抬高患肢,手腕处于背伸位,压迫缠绕法。

患足下垂、内翻:站斜板、AFO等

ADL训练

脑瘫的康复训练

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摄食等多种障碍,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伤残疾患。

正常儿童运动发育规律:二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早期表现

3个月内易惊,啼哭不止或哭声微弱,睡眠困难

喂养困难

在听到噪音和体位改变时,易出现拥抱样惊吓并伴哭闹。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差,表情淡漠。

不能抬头、坐、爬、追视等

脑瘫分类

以运动障碍性质分型

痉挛型(70%~80%)

手足徐动型(20%)

共济失调型

迟缓型

强直型

震颤型

混合型

脑瘫分类

以瘫痪部位分类:

四肢瘫

双重性偏瘫

双瘫

三肢瘫

截瘫

偏瘫

单瘫

康复手段

全面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综合康复的手段:包括PT、OT、ST、中医、理疗、特殊教育、音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治疗、药物与外科手术治疗、辅助器具等

头部控制、翻身训练

坐位训练

爬行训练

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

截瘫的康复训练

定义:是指脊髓横断性损害造成的两侧损害平面以下神经功能丧失(包括感觉、运动、植物神经、二便控制等)所致的综合征。 原因:外伤、脊髓血管病、脊髓手术后等

康复时机及主要方法

康复治疗时机:病情允许尽早开始

主要方法:

(1)心理治疗

(2)临床康复:预防和减轻各种并发症

(3)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

(4)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动作、职业性努力动作和工艺劳动动作

(5)文体治疗:利用文娱和体育的手段,进行全身综合训练及轮椅的使用训练

(6)中医传统康复:包括中药内服外用、按摩、针灸、中药离子导入等

(7)康复工程:适配矫形器以补偿功能的不足

(8)营养治疗

康复目标

常见问题及防治

痉挛

(1)防止或减轻肢体痉挛的功能训练

(2)药物:力奥来素

感觉丧失或减退:注意保护,避免烫伤

疼痛:药物、针灸、心理帮助

(3)排便障碍:养成正规的饮食、饮水习惯,多摄入蔬菜或水果等纤维成分多的食物;定时排便;辅助药物。

(4)排尿障碍:及时开展膀胱排尿训练;自我导尿;加强监测;对于尿失禁者,可用外接集尿器或一次性集尿短裤

常见问题及防治

骨质疏松:避免强度过大的运动;调节饮食结构;多晒太阳;站立负重每日不少于2小时;药物。

压疮:多发生于头后枕部、肩胛部、两髋部、骶尾部、足跟及内外踝部。

(1)加强自我管理:长期卧床者每昼夜至少观察全身皮肤2次(2)定时减压:轮椅使用者30分钟减压1次

(3)移动时注意安全

(4)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咳嗽无力

(1)经常翻身,轻叩后背,由下而上,每次2~3分钟。

(2)鼓励多坐,并帮助活动双上肢以带动胸部运动。

(3)鼓励做咳嗽动作,咳嗽力量不足时,同时加压其下胸部两侧。

常见问题及防治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每日定时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训练

(2)减少平卧时间,睡眠时用薄薄的枕头将双下肢垫高

(3)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多见于T6以上损伤

(1)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大汗、皮肤潮红、焦虑不安、心跳加快或变慢,BP明显增高等

(2)原因:膀胱过度充盈、导尿管不通畅、大便充盈、压疮、嵌甲、下肢痉挛、衣服鞋袜过紧

(3)处理方法:尽快找出诱发因素并着手解决;坐起,双足垂于床边,使血液向腹腔和下肢集中;无效时用快速降压药

翻身训练

起坐训练

支撑减压训练

移位训练

站立训练

轮椅操作技巧训练

步行训练

职业和文体训练

职业训练:根据残疾者功能状态、文化素质和择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技能培训项目。

文体训练:轮椅篮球、轮椅乒乓球等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定义:是指由于外伤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退行性变、免疫功能障碍等原因造成骨和关节损伤,从而导致行走、活动等运动功能受影响。社区中常见的有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骨关节病

定义: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最常侵犯膝、髋、腰、颈等负重关节。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可伴有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骨关节病训练

休息:适用于急性期,目的是减轻疼痛和避免炎症的加重,卧床期间应适当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或简单的主动运动。

热疗:急性炎症期和发热者可用冷疗代替

冷疗:急性炎症或关节肿胀较重时

恢复肌力训练: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个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屈伸不便,特别是肩、肘、髋、膝等大关节,病情若进一步发展,可造成关节变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等。

训练内容和方法

休息和轻度活动:多用于急性期,休息的程度应以能消除疲劳、减轻或解除局部浮肿为宜。

预防关节挛缩:

运动训练:

(1)肌力训练:等长收缩,2次/日;抗阻训练。

(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1-2次/日,不应引起关节剧烈疼痛。(3)物理疗法:浅表热疗(湿热袋、蜡疗、热水浴等)、深部热疗(短波、微波、超声波等)

作业活动及ADL训练:

辅具应用及家居改造:如长把牙刷、粗把勺、坐厕加高等

传统康复疗法:针灸、按摩等

四肢骨折后的康复

愈合期:以运动疗法为主

(1)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方向的主动运动

(2)被固定的部位,当骨折端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即开始进行等长收缩,防止废用性萎缩及肌腱粘连。

(3)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

四肢骨折后的康复

恢复期:促进肌力迅速恢复和ROM扩大,提高ADL能力。

(1)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

(2)提高肌力:超过3级,抗阻运动

(3)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

截肢康复:从截肢手术到术后处理、康复训练、假肢安装和使用直至重返社会的全过程

截肢原因:严重外伤、肢体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感染、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先天畸形和发育异常等

常见类型:上肢截肢(肩胛胸廓截肢、肩关节离断、上臂截肢、肘关节离断、前臂截肢、腕关节离断、腕掌关节离断、掌骨截肢、指骨截肢)、下肢截肢(骨盆截肢、髋关节离断、大腿截肢、膝关节离断、小腿截肢、足部截肢)

假肢配戴前的训练

保持功能位:小腿截肢-髋膝关节伸展;大腿截肢-侧卧位(患在上)使髋关节保持在内收的功能位;错误体位见图

假肢配戴前的训练

残端训练:

(1)残端角质化训练

(2)残端负重训练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

增强肌力训练

站立与步行训练

假肢配戴后的训练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

定义:简称“儿麻”,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运动细胞,表现为肌肉麻痹、运动功能障碍,而感觉正常。 常见畸形:

(1)足部畸形:马蹄足、内翻足、高弓足、锤状足、跟形足(2)髋、膝部畸形: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膝关节反张、膝外翻、下肢短缩等

脊柱侧弯

上肢畸形:少见,如肩关节半脱位、肘挛缩、腕下垂、猿手等。

各种畸形

训练内容与方法

运动疗法:肌力训练、牵伸训练、步行训练

训练内容与方法

作业疗法:可选择一些特定的作业活动以增强四肢协调性和灵活性,如泥塑、制作手工艺品等。注意根据年龄、职业和兴趣等选择相应训练方法。

矫形手术后训练:石膏固定—等长收缩;石膏拆除—ROM、肌力训练、站立、步行训练。

辅助器具的应用:各种矫形器、拐杖、轮椅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服务站) 康复工作内容 一、全面掌握了解辖区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每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规范完整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服务记录档案。做到一年一次,实行动态记载和管理(并输入电脑)。对康复效果明显的残疾人要单独登记造册,包括年度内实施重点康复项目的残疾人(如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助听器安装、用品用具配置等)。 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以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麻风畸残、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里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患精神病者,及时转送当地有精神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预防服药,监护随访病人,对复发病及时转诊。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争取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支持。

3、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需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对低视力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并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的疑似聋儿,应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对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5、开展社区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对发现的脑瘫儿、弱智儿及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进行智力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对三残儿童(脑瘫儿、聋儿、弱智儿)要实施抢救性康复,及早动员家长及亲属转介到有条件的康复机构和医院进行专门训练和治疗。 三、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纳入健康教育范围。为辖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和康复知识读物(资料)、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根据残疾人对辅助用品的康复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家庭租赁、使用指导等服务。 五、帮助指导残疾人对康复健身器材和其它辅助用品的使用和训练,尽快使残疾人掌握训练要领,并能持之以恒,使功能训练早出成效。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1、康复医疗服务。为偏瘫、脑瘫、截瘫、中风后遗症等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白内障、肢体矫治手术等转诊服务,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等。 2、康复训练指导服务。立足残疾人家庭,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指导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制定计划、传授方法、制作训练器具、矫形器使用、评估效果等。具体如下: 肢体残疾: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对智力残疾人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听力残疾: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视力残疾: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做好低视力配镜后随防工作及转介服务等。 精神残疾:利用多种形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督促指导药物治疗、用药安全监测,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家属、亲友举办健康等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普及读物等,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提出选用用品用具的意见、实施转介服务等。 6、咨询转介服务。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对本社区暂时无法进行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和跟踪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主要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多种残疾时,影响生活、工作最明显,等级最重的那一类残疾;如为单种残疾者,该类残疾即为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残疾。如果只有一种残疾者在此项选择“否”,如为两种以上残疾者,则除主要残疾外,还选择合并其它类别的残疾,合并残疾可以多选。例如:脑瘫儿童除有肢体残疾这主要残疾外,还常合并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残疾程度:按残疾人证上的等级填写,如未办证者选〝未评定〞。 康复服务情况:按康复需求提供服务的情况,将所选的服务项目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转介服务:指在本社区解决有困难,需转到其它地方康复。举例:精神残疾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期需转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原因:患者症状加重,有明显伤人和自伤倾向。转介去向:到XXX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功能训练情况〔在社区开展功能训练者需填写此项〕: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残人、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开展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相应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4岁以下填)、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8岁以下填),并作以下随访。 1.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次数与每次的时间。 2.训练场地:〝社区〞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康复站进行训练;〝家庭〞指指导残疾人在家中进行训练,一般单选。 3.训练评估分数:指康复训练档案中训练评估的分数。 4.康复目标:指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 ④语言交往能力提高⑤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⑥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将所选的康复目标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5.训练效果:按照康复训练档案中效果判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只可单选。 6. 遵医行为:按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判定。只可单选。 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随访医生在3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医生可根据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效果和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综合评估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随访服务:一年不少于2次。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填表说明: 主要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多种残疾时,影响生活、工作最明显,等级最重的那一类残疾;如为单种残疾者,该类残疾即为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残疾。如果只有一种残疾者在此项选择“否”,如为两种以上残疾者,则除主要残疾外,还选择合并其它类别的残疾,合并残疾可以多选。例如:脑瘫儿童除有肢体残疾这主要残疾外,还常合并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残疾程度:按残疾人证上的等级填写,如未办证者选〝未评定〞。 康复服务情况:按康复需求提供服务的情况,将所选的服务项目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转介服务:指在本社区解决有困难,需转到其它地方康复。举例:精神残疾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期需转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原因:患者症状加重,有明显伤人和自伤倾向。转介去向:到XXX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功能训练情况〔在社区开展功能训练者需填写此项〕: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残人、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开展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相应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4岁以下填)、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8岁以下填),并作以下随访。 1.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次数与每次的时间。 2.训练场地:〝社区〞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康复站进行训练;〝家庭〞指指导残疾人在家中进行训练,一般单选。 3.训练评估分数:指康复训练档案中训练评估的分数。 4.康复目标:指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语言交往能力提高⑤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⑥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将所选的康复目标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5.训练效果:按照康复训练档案中效果判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只可单选。 6. 遵医行为:按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判定。只可单选。 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随访医生在3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医生可根据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效果和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综合评估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随访服务:一年不少于2次。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75号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已经2017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6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 2017年7月1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各种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个人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的丧失或者异常,防止全部或者部分丧失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本条例所称残疾人康复,是指在残疾发生后综合运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心理和辅助器具等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减轻功能障碍,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 第三条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方针。 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支持和帮助其融入社会。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有关工作。 第五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依法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第六条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从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第七条社会各界应当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公益宣传。 国家鼓励和支持组织、个人提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捐助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兴建相关公益设施。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高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的方案(试行) 乡镇残联: 为了有效提高和改善肢体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解决他们由于经济困难而无法得到正规机构及时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耽误改善和补偿部分身体功能的最佳时机等问题。经研究,利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场地,试点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康复训练(保健)对象 脑出血、脑梗塞、脑瘫、脊髓损伤、骨折、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功能障碍的肢体残疾人,居住在县城或县城周边,能方便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首期康复训练对象暂定15-20人,重点是轻度能自理的残疾人,已办证残疾人优先。 二、康复训练(保健)内容: 1、对患者实现康复训练: 针对不同康复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通过按摩、器械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进行规范的、不少于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帮助其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自理的能力。 2、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帮助家属树立全面康复理念,掌握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康复训练在家庭中得到进一步延伸,促进患者实现康复最佳效果。 三、康复训练(保健)时间:

首期康复训练时间暂定二个月,每个星期二、四的上午进行半天训练,每次康复训练安排按摩师2名。 四、其它事项: 1、对参加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暂不收取任何费用,县残联组织康复保健人员免费提供康复训练。 2、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提供残疾人证和身份证,建立个人康复训练档案(见附表)。 3、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按康复训练计划,在康复训练时间内自己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训练室,参加康复训练活动。县残联对康复训练对象酌情给予交通补贴。 4、试点结束后,其他乡镇参照执行。 附件: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改良巴氏指数) 2、康复训练情况个案表 东至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4月26日 发送:各乡镇残联

残疾人服务随访记录表

1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 编号□□-□□□□□ 主要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否□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残疾程度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未评定□ 随访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随访方式 1门诊 2家庭 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1门诊2家庭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 体 检 血压(mmHg ) / / / / 体重(kg) 心 率 / / / / 其 他 康 复 服 务 情 况 ①医疗康复 ②功能训练 ③辅助器具 ④心理服务 ⑤知识普及 ⑥转介服务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转介服务 原 因 转介去向 功能训练情况〔肢体残 疾及智障儿童功能训练者填〕 功能训练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训练场地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训练评估分数 分 分 分 分 康复目标 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交往能力提高⑤自理能力提高⑥适应能力提高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训练效果 1显效 2有效3无效 □ 1显效2有3无效 □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 遵医行为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此次随访分类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下次随访日期 服务对象或家属签名 随访医生签名

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汇报

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汇报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为了掌握街道残疾人康复总体情况,根据十几年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据元月初残疾人专项调查数据及平日工作中个别残疾人的调查走访,基本摸清了街道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X街道残疾人概况 截止目前,X街道持有二代残疾证XXX人,其中肢体残疾人XXX人,精神残疾人XX人,视力残疾人XX人,多重残疾XX人,听力残疾人XX人,智力残疾人XX人,言语残疾X 人。以上数据表明,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人所占街道残疾的比例最大,仅九零五社区的精神残疾人就XX人,占整个街道精神残疾人的XX%,鉴于此,如何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水平,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残疾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各类残疾人康复业务专项内容要求情况 不同的残疾类别需要开展的康复工作也不尽相同:

(一)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是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体位的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预防吸入性肺炎;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作为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移动训练。 全盲的康复方法主要是通过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戴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白内障康复主要是通过手术解决。 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步骤是明确诊断,祛除病因,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循序渐进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的概念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障碍的教育康复主要有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精神残疾的概念是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精神病防治康复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 可以看出,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细致、复杂、长期的工作。面对的康复对象是多种类的,要想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就必须针对每一类残疾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和方法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 编号□□-□□□□□ 主要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否□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残疾程度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未评定□ 随访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随访方式 1门诊 2家庭 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1门诊2家庭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 体 检 血压(mmHg ) / / / / 体重(kg) 心 率 / / / / 其 他 康 复 服 务 情 况 ①医疗康复 ②功能训练 ③辅助器具 ④心理服务 ⑤知识普及 ⑥转介服务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转介服务 原 因 转介去向 功能训练情况〔肢体残 疾及智障儿童功能训练者填〕 功能训练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训练场地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训练评估分数 分 分 分 分 康复目标 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交往能力提高⑤自理能力提高⑥适应能力提高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训练效果 1显效 2有效3无效 □ 1显效2有3无效 □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 遵医行为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此次随访分类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下次随访日期 服务对象或家属签名 随访医生签名

肢体残疾人教学文稿

肢体残疾人

肢体残疾人 一、单选题 1 .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儿麻后遗症)致残原因理解错误的是( ) A.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经消化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致脊髓灰质炎所留后遗症。 B.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可引起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C.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以影响下肢运动功能为常见。 D. 至少有一部分儿麻后遗症是臀部肌肉注射损害了坐骨神经的结果。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2 .不同年龄段肢体残疾人心理特点叙述错误的为( ) A. 婴幼儿期肢体残疾人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缺陷。 B. 儿童期的肢体残疾人的个性发展特征会明显受到所处环境的限制和挫折的影响。 C. 成年期肢体残疾人心理上会比同龄人成熟,一般不会有成人感和幼稚感的矛盾。 D.老年期肢体残疾人会因担心本来与健全人有差异的自理能力下降,行动上更加不便,产生忧虑、恐惧等心理 负担。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3 .专职委员在与肢体残疾人的交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语言上要避免生硬,不要说带有歧视的词语。特别注意回避瘸、矮这样的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的词语和内容 B. 给予肢体残疾人足够的尊重,不能嘲笑他们因残疾而造成的非常态的举止行为。 C. 在与坐轮椅的肢体朋友交谈时如果时间较长,最好座在与其同一平面,面对面的交谈。 D. 对肢体残疾人服务能多周到就多周到,甚至可以“过分热情地”地提供帮助。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二、多选题 1 .对肢体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有:( ) A. 良好的教育可以开阔肢体残疾人的眼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生活、职业技能,为下一步的就业做好准备。 B. 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可以帮助肢体残疾人及时克服消极的影响,促使其个性品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C. 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肢体残疾人自我社会适应能力,让其将来也能参与社会建设,成为身残志坚的人。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训练与服务 主要内容 偏瘫的康复训练 脑瘫的康复训练 截瘫的康复训练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定义: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常见障碍 运动障碍:指偏瘫一侧的肢体不能活动、活动困难或不灵活,软瘫痉挛。 感觉障碍:偏瘫肢体麻木、疼痛 语言-言语障碍:右侧偏瘫者多见,表现为构音障碍、失语(表达性、感觉性、混合性)、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命名障碍。 认知障碍:认知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表现为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认为定向障碍、注意障碍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如不言不语、吵闹不安,哭闹等。 能力下降:ADL能力下降、行走及上下楼困难、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电话、伞等)、不能与人交流、丧失工作能力。 吞咽障碍:流口水、喝水呛咳、吞咽困难。 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 康复训练时间与目标 急性期(<1w) (1)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 (2)康复目标:调整心理状态、防治各种并发症、恢复床上的一部分功能 恢复期(1w~6m) (1)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2)康复目标:最大程度的恢复各种功能,争取达到基本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 后遗症期(>6m) (1)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2)康复目标:学习使用各种辅具,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独立生活。 训练内容和方法 训练正确卧姿 翻身训练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 适用于偏瘫肢体有一定活动能力者 缓解躯干和下肢痉挛 促进下肢正常运动 训练腰部控制能力 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抱膝运动 适用于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最新残疾人康复指导记录表(精品收藏)

残疾人康复指导记录表 康复指导记录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 □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训练. □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 □假肢的使用训练和护理。 □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 □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残疾主要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训练。 □成人智残为其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 □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年 月 家庭住址 户主姓名 与残疾人关系 联系电话 残疾类别 □肢体 □视力 □智力 □听力 □言语 □精神

□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指导药物治疗,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康复服务。 本次康复指导效果评价 康复员签名 康复指导记录年月日康复员签名 □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训练. □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假肢的使用训练和护理。 □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 □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残疾主要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训练。 □成人智残为其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

□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指导药物治疗,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康复服务. 本次康复指导效果评价 康复员签名 康复指导记录年月日康复员签名 □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训练。 □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 □假肢的使用训练和护理. □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 □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残疾主要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训练. □成人智残为其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 □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指导药物治疗,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康复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主要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多种残疾时,影响生活、工作最明显,等级最重的那一类残疾;如为单种残疾者,该类残疾即为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残疾。如果只有一种残疾者在此项选择“否”,如为两种以上残疾者,则除主要残疾外,还选择合并其它类别的残疾,合并残疾可以多选。例如:脑瘫儿童除有肢体残疾这主要残疾外,还常合并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残疾程度:按残疾人证上的等级填写,如未办证者选〝未评定〞。 康复服务情况:按康复需求提供服务的情况,将所选的服务项目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转介服务:指在本社区解决有困难,需转到其它地方康复。举例:精神残疾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期需转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原因:患者症状加重,有明显伤人和自伤倾向。转介去向:到XXX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功能训练情况〔在社区开展功能训练者需填写此项〕: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残人、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开展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相应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4岁以下填)、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8岁以下填),并作以下随访。 1.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次数与每次的时间。 2.训练场地:〝社区〞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康复站进行训练;〝家庭〞指指导残疾人在家中进行训练,一般单选。 3.训练评估分数:指康复训练档案中训练评估的分数。 4.康复目标:指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语言交往能力提高⑤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⑥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将所选的康复目标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5.训练效果:按照康复训练档案中效果判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只可单选。 6. 遵医行为:按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判定。只可单选。

残疾人康复治疗的运动疗法

残疾人康复治疗的运动疗法 (一)概述 1.定义是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运用物理学、力学原理,借助各种手法、治疗器械及患者的自身参与,通过患者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或改善患者人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称为PT。运动治疗师简称PT师。PT 是康复治疗方法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手段,也是社区康复的重点。运动疗法以运动为手段,着眼于功能。也就是以运动这一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治疗的目的包括: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耐力,改善平衡协调功能,提高整体运动功能。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身积极参与,局部功能和整体功能、身体功能与心理功能均得到全面改善与提高。 2.运动疗法分类 (1)按用力程度分类。①被动运动:指运动时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其作用是预防挛缩和粘连的形成,刺激伸屈反射,增强本体感觉,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为主动运动做准备。②助力运动:指部分借助外力的辅助,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完成的整个运动过程。外力可以来自机械,也可以来自于健侧肢体或他人的帮助。其作用是增强肌力、改善功能。③主动运动:指既不需要辅助力也不施加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完全由患者主动独立完成的运动。其作用是增强肌力、改善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耐力。 ④抗阻运动:是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对抗阻力的运动。阻力可以是器械的,也可以是徒手的。多用于肌肉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2)按肌肉的收缩形式分类。①等张运动:等张运动是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等张运动又分为:一是向心性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短,又称为向心性缩短,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 缩。.是离心性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被拉长,又称离心性延伸,如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②等长运动:等长运动是指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不变,张力增加,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又称静力性收缩。多用于骨科患者肢体被固定后患肢肌力训练。 3.临床应用 (1)适应证。①神经科疾病:偏瘫、脑瘫、截瘫、周围神经病等;②骨科疾病:四肢骨折与关节脱位、截肢后、脊柱骨折、关节术后、颈椎病、腰腿痛、类风湿关节炎、脊柱畸形、肩周炎、软组织损伤等;③内科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糖尿病等;④其他:烧伤后、肿瘤等。 (2)禁忌证。发热、疾病的急性期、出血倾向、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剧烈疼痛等。 (二)几种常见的运动疗法 1.维持与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用于改善和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的练习称之为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所通过的运动弧,各关节都有正常活动范围,也就是关节活动度值。关节活动按是否借助外力分为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辅助运动3种,以及是否使用器械分为徒手运动和器械运动两种。 (1)被动关节运动(关节活动范围维持训练):此种训练方法无需患者肌肉主动收缩,而是借助他人、器械及自我肢体辅助来完成。用于偏瘫、截瘫等无肌肉收缩的患者,主要目的是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①训练方法:治疗师根据关节运动学原理完成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活动。

10.肢体残疾人课案

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教程 肢体残疾人 主讲 徐凤建 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第一节概述 各位学员,大家好!这一讲,我们将给大家介绍与肢体残疾人相关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学习什么是肢体残疾人,哪些情况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的内容。 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常见肢体残疾及致残原因 肢体残疾致残原因 三瘫一截偏瘫脑血管意外,脑损伤,脑肿瘤,病毒、细菌等脑部感染性疾病,中毒等致脑内病变所引起。 脑瘫 妊娠期病因 宫内感染,孕妇自身疾病,用药不当,中毒或有毒环 境影响,遗传因素等导致婴儿脑损伤 分娩期病因难产,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导致婴儿脑损伤 出生后病因 婴儿核黄疸,脑部感染,头部外伤,高热等导致婴儿 脑损伤 截瘫 外伤性脊髓 损伤 交通事故、工矿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暴力行 为中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造成脊髓结构与功能损害非伤性脊髓 损伤 肿瘤、结核、畸形等造成脊髓结构与功能损害 截肢严重外伤,动脉闭塞性疾病,肢体严重感染,肢体肿瘤,肢体严重畸形和发育异常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儿麻后遗症)经消化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致脊髓灰质炎所留后遗症,可引起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影响下肢运动功能为常见。 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裂手裂足,抗维生素D佝偻病,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脊柱裂人类遗传物质(染色体与基因)发生异常,导致胎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出现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具有家族性,先天性和终身性。 大骨关节病,地方性高氟肢 体残疾 与所在地方土壤,水质作物中某种物质缺少或含量过高有关麻风病肢体畸形残疾由麻风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侵害肢体导致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个人汇报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个人汇报 关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个人汇报 高青县位于淄博市北部,北依黄河,南靠小清河,面积831平方公里,辖9个镇、街道办事处,767个行政村,人口36万,其中残 疾人15524人。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高青县残疾人康 复工作在上级残联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以开展“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多措并举,上下联动, 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康复指标。连续年被 市残联授予市级康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一、坚持政府主导,积极争取残疾人康复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深入发展,对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康复工作如何从全县高度出发,适 应残疾人事业的总体发展和残疾人对康复的需求是摆在残联面前的 重要问题。我县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十一五”期间始 终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盘考虑,统筹安排,每年县财政 都把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定期拨付,专项用于残疾人康 复工作。 二、提高设施使用率,圆满完成各项康复指标 高青县残疾人服务中心于19xx年x月正式启用,内设残疾人康 复指导室、聋耳语训室、肢体残疾人训练室、盲人按摩室等。服务 中心正式启用后,始终以方便残疾人、用于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好务、树立残联良好形象为宗旨,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使用效率,为 广大残疾人康复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场所。 二是实施聋儿语训工作。每年“爱耳日”、“助残日”活动期间,县残联都印发专门的康复培训材料,通过县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宣 传聋儿康复的重要性,并委托县特教中心对聋儿家长进行培训,了

解“十聋九不哑”的科学知识。“十一五”期间共培训家长人、语 训聋儿人。 三是认真搞好脑瘫、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我县沿黄5个镇脑瘫、智力残疾儿童较多,康复问题亟待 解决。县残联委托县特教中心对全县的部分脑瘫、智力残疾儿童进 行康复训练,解决部分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并对智力 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培训。五年中接受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8人、有效率达100%;接受智力残疾儿童训练38人、有效率达98%;培训 智力残疾儿童家长26人。 四是积极配发残疾人用品用具。以县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为依托,深入广大残疾人家庭,收集残疾人对用品用具的需求信息,根 据残疾人的需求,积极加大采购力度,努力向人性化拓展,残疾人 用品用具配发扩大到5大类20个品种,发放用具1232件,配发金 额5.8万元,受益残疾人1201人。 五是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县财政拨款6.3万元为全县9镇、街道办的.残疾人康复站配备了训练器材,使1240名肢 体残疾人接受康复训练,完成肢体残疾者矫治手术12例,完成假肢 安装10人,为麻风畸残者发放辅助用具126件。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 进经济文化强县建设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特别强调 “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为我们的工作注 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要 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科学谋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水平,总体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教学提纲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 编号□□-□□□□□ 主要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否□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残疾程度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未评定□ 随访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随访方式 1门诊 2家庭 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1门诊2家庭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 体 检 血压(mmHg ) / / / / 体重(kg) 心 率 / / / / 其 他 康 复 服 务 情 况 ①医疗康复 ②功能训练 ③辅助器具 ④心理服务 ⑤知识普及 ⑥转介服务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转介服务 原 因 转介去向 功能训练情况︹肢体残 疾及智障儿童功能训练者填︺ 功能训练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训练场地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训练评估分数 分 分 分 分 康复目标 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交往能力提高⑤自理能力提高⑥适应能力提高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训练效果 1显效 2有效3无效 □ 1显效2有3无效 □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 遵医行为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 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此次随访分类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下次随访日期 服务对象或家属签名 随访医生签名

2019年残疾人康复中心自查自纠报告

20XX年残疾人康复中心自查自纠报告 残疾人康复中心自查自纠报告 市残联: 按照《中国残联办公室关于集中开展残疾人康复机构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残联厅发〔2017〕17号)和省市残联通知文件精神的要求,,取得了康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研究制定了《临泽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自查自纠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坚强有力地自查自纠工作机制。组织县康复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国残联办公室关于集中开展残疾人康复机构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和《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条例》等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本原则、服务要求、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为自查自纠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走访康复儿童和家长、查阅康复工作资料等形式开展了自查,全面掌握了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机构的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情况。 1.设施建设情况。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总建筑面积达800多平米,设有PT训练室、OT训练室、儿童语训室、针灸治疗室、理疗室、感官综合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室、多感官训练室、教育评估室、音乐游戏室、生活辅导室、儿童休息室、辅具供应室、体育健身中心等。配备的康复服务设备及器材150多件(套),实行残疾人康复、托养、健身、教育“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全县脑瘫智障儿童康复和残疾人辅具适配等服务需求。 (二)队伍建设情况。康复中心现有负责人1名,康复治疗师9名,10名人员全部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几年来,采取请进来学习、送出去培训的方式,先后选送康复治疗师到首都儿童康复医院、省康复中心接收专业康复培训,并依托全国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项目,积极输送康复治疗师参加孤独症儿童康复培训。制定了《临泽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章程》和《临泽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绩效考核办法》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