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衣原体病鸟疫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21
鸟疫衣原体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原是鸟类的特种传染病,可传播于人,主要是由排菌鸟及其污染物引起编辑摘要目录•1 病原•2 流行病学•3 症状•4 病情诊治•5 传播••1 病原•2 流行病学•3 症状•4 病情诊治•5 传播•6 防治•鸟疫衣原体- 病原鸟疫衣原体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
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
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
鸟疫衣原体- 流行病学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以鹦鹉、鸽子为易感。
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
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保护。
[1]鸟疫衣原体- 症状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很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
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
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则可康复,并长期带菌。
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1]鸟疫衣原体- 病情诊治人类在接触鹦鹉热原体的传染以后即可获得感染。
但是潜伏期往往难以确定,因为和禽类或哺乳动物的接触有时是很短,有时是经常性的,一般认为6~15天之间,个别病例的潜伏期可长达近40天。
本病呈急性发病,患者发冷、喉痛、头痛、不适、体温38℃左右,若出现脉速,则意味头预后不良。
初发症状很象流感。
少数病例可逐渐发作,在开始1周内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颇似普通感冒。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不安、失眠、甚至谵妄,严重者出现昏迷。
全身中毒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胰腺炎、迅速死亡,从肺脏中分离到鹦鹉热衣原体。
但是,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为非典型性肺炎;干咳、少量粘液,有明显铁锈色,个别主诉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