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肝转移97例外科治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完整版)摘要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
2023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和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55.5万例,死亡病例28.6万例。
中国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结直肠癌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2010年,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结直肠癌领域专家撰写并颁布了《结直肠癌临床诊疗规范(2010年版)》(简称《规范》\《规范》的发布对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些年,随着对该《规范》应用的普及和理解的深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2023年先后组织专家对《规范》进行了4次修订,内容涉及结直肠癌的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评估,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和放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等方面。
2023年版《规范》既参考了国际指南的更新内容,更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同时囊括了近些年来我国结直肠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
2023年版《规范》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结直肠癌整体诊疗水平的进步,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造福结直肠癌患者及其家庭。
1概述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2023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新发病例55.5万例,死亡病例28.6万例;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发病率上升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筛查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国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州等地开展的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果证实了筛查的效益。
目前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主要是危险度评估和大便潜血检查,阳性者再进行结肠镜检查。
大便DNA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大便初筛的效益。
国外经验显示,在医疗资源较发达的地区,每3~5年实施一次结肠镜检查也可取得较好的筛查效果。
直肠癌肝转移5例诊断与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本组5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原发灶根治术以及肝转移灶切除术。
结果:随着技术的进步,对于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的适应证得到了很大拓展。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转移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直肠癌肝转移5例,男3例,女2例,病史3个月~2年,症状多以便血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
仅3例术前觉肝区不适,2例肝相关酶学指标轻度升高。
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2例,黏液性腺癌2例,未分化癌1例。
肝转移情况:左半肝3例,右半肝2例,单发结节4例,其中3cm者1例,多发转移灶1例,病灶位于右半肝及肝门。
治疗方法:本组手术中对原发肿瘤均采取经典的直肠癌根治术,其中miles 4例、dixon 1例。
术后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
对术前和术中发现有肝脏转移灶的患者进行肝转移灶的切除术(部分肝切除),术后常规给予全身静脉化疗(5-fu+羟基喜树碱+cf)。
讨论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根据肝转移发生的时间,直肠癌肝转移可分为同时肝转移和延迟性肝转移。
初次根治手术同时已存在肝转移者为同时肝转移,直肠癌根治术后以肝转移形式复发者为延迟性肝转移。
术前术中b超检查:是目前应用广泛、发现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对患者无创伤,价廉,可反复应用,可对直肠癌肝转移灶做出定位诊断,发现转移灶大小、部位、数目及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
ct:对1~2cm肝转移敏感性约75%,>2cm肝转移病灶几乎100%。
直肠癌肝转移灶ct所见为低密度区,少数可因钙化出现混杂密度,增强扫描能发现更小病灶。
ct阴性时仍有10%小的肝转移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漏诊。
免疫学检查:术前测定cea可反映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dukes分期、肝转移等。
cea不是大肠癌特异性抗原,也不能早期诊断。
alp、ldh在大肠癌肝转移时明显升高,cea结合ldh、alp检查可对直肠癌肝转移做出明确定性诊断。
射波刀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观察刘春雷;袁智勇;庄洪卿;宋勇春;董洋;李凤彤;王平【摘要】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yberknife for treating colorectal cancer (CRCa)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Methods:Data of 22 CRCa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ll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ianjin Cance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6 to May 2012. They were implanted with a gold marker in the lesions or around the tumor less than 2 cm under computer tomography or ultrasound. The total radiation dose was (39-50) Gy/(3-6) fr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None received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during Cyberknife radiotherapy. Results:All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Cyberknife treatment.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was 50 months (range, 15 to 55 months). The one-, two-, and three-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100%, 94%, and 72.5%,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as 28 months (range, 2.3 to 44 months). The local control for one year or more was 82.6%. The patients that received systemic therapy before Cyberknife showed relatively good local control (P=0.07). The most common toxicity was grade 1 or 2 nausea, vomiting, and weakness. No gradeⅢor worse acute toxicity was found. No late toxicity was also observed. Conclusion:Cyberknif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RCa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目的:研究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病灶数1~4个,射波刀治疗前一周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于肿瘤内或距肿瘤2 cm范围内.根据肝转移灶部位不同给予放疗总剂量为(39~50)Gy/(3~6)次.射波刀治疗期间患者均不行同步化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中位生存期50(15~55)个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94.0%和72.5%.全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28(2.3~44)个月.1年及以上的局部控制率86.2%,放疗前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局控相对较好(P=0.07).常见的副反应为Ⅰ~Ⅱ级恶心、呕吐及乏力,无Ⅲ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4页(P354-357)【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立体定向放疗;射波刀【作者】刘春雷;袁智勇;庄洪卿;宋勇春;董洋;李凤彤;王平【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024直肠癌伴肝转移盆腔放疗策略摘要肝脏是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伴有可切除肝转移患者的生存较好。
盆腔放疗已成为直肠癌伴肝转移多学科管理的组成部分。
对千伴有不可切除肝转移患者,针对原发灶的姑息放疗能减少出血、梗阻等风险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对千伴有可切除肝转移患者,盆腔放疗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使部分患者免千手术而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提高患者总生存率。
目前,对千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盆腔放疗的标准化治疗模式没有达成共识,在如何筛选放疗获益人群、优化多学科协作以及放疗方案(长程放疗比短程放疗入器官保留等方面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对近年来盆腔放疗在直肠癌伴肝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个体化盆腔放疗提供思路。
中国的直肠癌发病率高,约占结直肠癌总数的60%,肝脏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最常见的转移部位[1]。
据报道,约2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初始诊断时已经发生肝转移[2]。
一般认为,在确诊时或确诊前发现的肝转移称为同时性肝转移,其预后较差。
同时性肝转移根据能否行外科切除,分为可切除性、潜在可切除性肝转移以及不可切除性肝转移。
随着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发展,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cancer metastasis, CRCLM)治疗的研究探寻方向。
直肠癌伴不可切除性肝转移的治疗策略以系统治疗为主,而对千直肠癌伴可切除或潜在可切除性肝转移的多学科协作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据文献报道,手术后的m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30%,在选择性的患者中可达到58%(3-4]。
其中盆腔或原发灶的放疗能够缓解症状、控制原发灶以及为后续手术或系统治疗提供帮助,在临床实践中常被采用。
近期的治疗指南和诊疗共识也推荐,将盆腔放疗作为直肠癌伴肝转移多模式治疗中的一部分。
本文就盆腔放疗在直肠癌伴肝转移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和放疗策略选择进行讨论,并分享笔者对放疗模式的选择(包括姑息放疗以及围手术期放疗)以及器官保留策略的思考。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1-2],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约有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3-7]。
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
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8-9];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10-14]。
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8]或达到NED状态。
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地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15-16]。
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受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2008~201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以下简称《指南》),以指导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并于2010年、2013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
2016年再联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委员会修订了《指南》。
2018年,编写组进一步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联合,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进展,形成修订本《指南》。
结直肠癌肝转移97例外科治疗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我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承逐年增高的趋势。
其远处转移是影响crc预后的重要因素,肝脏转移在crc 远处转移中最为常见。
且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资料表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一年半左右。
因此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是医师面临的问题。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几种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有
较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97例,男68例,女29例,年龄35-86岁之间,中位年龄61.3岁。
原发肿瘤位于结肠62例(其中:右半结肠43例,乙状结肠19例),直肠35例;同时伴肝转移66例(66.7%),异时肝转移31例(33.3%);病灶位于单侧肝脏36例(左肝10例、右肝26例),双侧肝脏61例。
肝转移灶最大直径<3cm82例,3-5cm6例,>5cm3例。
肝转移灶1个76例,2个19例,超过3个2例。
所有病例均经术前、术后ct证实,或术中探查或切除标本做病理学检查证实。
1.2分组: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分4组为:(1)肝转移灶切除术组:25例中,手术探查发现肝转移者10例,其中单个转移灶7例,多个转移灶3例。
术后b超、ct检查发现肝转移者15例(6
个月以内2例,7一12个月5例,13一24个月7例,超过24个月1例),其中单个转移灶11例,多个转移灶14例。
25例中发现肝边缘有转移灶而同期切除肝转移灶者8例,2例肝动脉结扎加无水乙醇注射,3例先行肝动脉结扎加置化疗泵化疗4一6个月后再行二期手术切除,10例分期手术切除肝转移灶。
行肝癌不规则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3例。
手术死亡率为0。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8(5/28)2例皮肤裂开,1例肝脓肿,1例肠粘连,1例肺炎。
(2)经肝动脉介人治疗组:方法有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方案为5-fu+顺铂(奥沙利铂)、5-fu+丝裂霉素、5-fu+比柔比星。
21例采用灌注化疗,18例采用栓塞化疗。
(3)全身化疗组:方案有folfox、folfiri和cape0x±西妥昔单抗。
化疗6-12次,平均8.5次。
(4)支持治疗组:仅以对症支持治疗延长患者生命。
1.3 随访:所有病例均采用电话方式随访至2011年1月。
随访时间平均为16.3个月。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1
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手术组术后生存时间为4-91个月,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60%、40%和28%。
8例术后生存时间超过4年,其中1例患者为无瘤生存,目前生存时间72个月。
16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再发肝转移11例,肝、肺转移2例,腹腔种植转移3例)。
介人治疗组生存时间为3-70个月,1、2、3、5年累积生存存率分别为53.1%、34.3%、25%和6.3%。
生存超过2年的11例患者中,
死亡7例,带瘤生存的4例。
全身化疗组生存时间5-56个月,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6.1%、26.8%、9.8%和0。
本组生存两年以上者11例,死亡8例,带瘤生存3例。
支持治疗组生存时间2-16个月,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6.7%和0。
4组患者1、2、3、5年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7例例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生存状况
组别例数平均生存时间(月)x2 自由度p值
±s 95%可信区间
手术切除组25 36.2±7.3 22.1-49.7 58.3 0
介入治疗组32 21.3±3.4 15.5-27.7
全身化疗组41 21.5±3.3 15.1-28.9
支持治疗组24 5.9±0.9 4.3-7.2
合计97 16.3±1.2 2.2-70.
3讨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肝脏转移灶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完全治愈。
本组25例行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达到36个月,5年生存率达28%,有1例术后生存时间超过5年且为无瘤生存达到完全治愈的标准。
对于在行结、直肠癌手术中同时发现位于肝边缘的转移灶,可同期做肝转移癌局
部不规则肝叶切除(本组有6例。
如切除有困难或肝内有多发转移灶者,可行肝动脉结扎加无水乙醇注射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加肝动脉结扎术,术后有可能使肿瘤缩小,从而获得二期手术机会(本组有2例),近年来也有学者主张分期切除,我们认为同时还是分期切除应视术中情况、原发灶的范围等综合而定,如同期手术可借助术中b超,仔细检查是否有其他微小病灶,一旦发现应尽可能一并切除,分期手术应密切随访,明确病灶的数目,手术时机以原发灶切除后3-6个月为宜。
肝动脉灌注化疗和肝动脉栓塞化疗:适用于不能或不愿切除的患者,以及手术后肿瘤再发的患者,该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的生长速度,延长生存时间。
介入化疗的优点为可提高病灶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发挥化疗的最大作用,而对于正常肝脏组织的影响较小,同时减少化疗药物的全身毒性。
栓塞化疗的栓塞剂还能阻断转移灶的血供,使其缺血坏死。
本组中有多例患者通过介人化疗获得较肝转移癌平均生存时间更长带瘤生存。
全身化疗:全身化疗组有4例生存4年以上,说明化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
目前通过folfiri和cape0x±西妥昔单抗(推荐用于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folfiri 和cape0x±贝伐珠单抗方案治疗,部分肝转移患者可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由于肝脏以及机体的其他部位有可能存在隐匿的微小转移灶或癌细胞团块,因此,肝转移灶切除或介入化疗术后的患者仍应辅以
全身化疗,这样能够增强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效果。
本组1例患者在肝转移灶一期切除后18个月又发现多发肝、肺腹腔等多个脏器发生转移,其间进行又多次全身化疗,该患者仍带瘤生存了36个月。
总之,积极的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远期疗效的最重要因素,肝转移灶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措施,部分肝转移灶不能实行1期切除的患者,以治疗后转化为可切除的患者仍应接受手术治疗。
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或单纯的全身化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而言,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linda cc,jonathan dp,and gregorysc. survival after hepatic resectioninmetastatic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study.cancer,2007,109:718-726.
[2]罗吉辉,高枫,张森,等.12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预后与分析.中国肿瘤临床,2009,36:308-312.
[3]蔡光荣,马曾辰,汤钊猷等.肝切除术治疗非结直肠癌[j].肝胆胰外科杂志,1996,8(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