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534.71 KB
- 文档页数:7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由于胰腺位置特殊,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在胰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国外胰腺癌的治疗方案。
一、早期诊断与评估1. 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周围器官的侵犯情况。
2. 血液肿瘤标志物: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3.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级。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根治性手术:对于早期胰腺癌,如肿瘤局限于胰腺,未侵犯周围器官和血管,可行根治性手术。
常见的根治性手术包括:-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切除胰腺、部分胃、部分小肠、胆总管、胆囊和周围淋巴结。
- 胰体尾切除术:切除胰腺体尾部,保留胰头部。
-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胰腺头部、十二指肠、部分胃、胆总管、胆囊和周围淋巴结。
(2)姑息性手术:对于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可行姑息性手术,如胆道减压术、胃空肠吻合术等,以缓解症状。
2. 放射治疗(1)外照射放疗:适用于胰腺癌局部晚期或复发患者,可减轻疼痛、控制肿瘤生长。
(2)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放置在肿瘤部位,提高放疗效果。
3. 化学治疗(1)系统性化疗:适用于胰腺癌晚期或复发患者,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FU、吉西他滨、替吉奥等。
(2)靶向治疗:针对胰腺癌相关信号通路,如EGFR、VEGF、PI3K/AKT等,抑制肿瘤生长。
常用的靶向药物有索拉非尼、奥沙利铂等。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目前,国外研究较多的免疫治疗药物有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
5. 综合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可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如手术联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晚期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虎;张平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5(024)007
【摘要】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有限,临床治疗较困难,患者生活质量差.个体化原则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胰腺癌的疗效.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是胰腺癌治疗的最佳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中晚期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进展作一概述.【总页数】5页(P894-898)
【作者】张虎;张平
【作者单位】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61;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
【相关文献】
1.晚期胰腺癌的综合治疗 [J], 陈吉祥
2.厄洛替尼在晚期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J], 隆艳艳;王飞;石燕;陈丽;戴广海
3.不可切除晚期胰腺癌的综合治疗 [J], 刘金鹏;崔立春;耿会生;杜建飞;王旋;田春琴;许世成
4.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综合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效果 [J], 袁忠平;冯济龙;王力军;黄立新;时明宇
5.晚期胰腺癌的介入综合治疗 [J], 李彦杰;韩天民;张世荣;王才富;夏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中之王——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胰腺的细胞,常被称为"癌中之王"。
它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早期转移的特点,常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发现。
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诊断常较晚,预后较差。
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但仍面临挑战。
对胰腺癌的背景和概述进行科普对其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一、胰腺癌的流行病学数据胰腺癌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
吸烟、肥胖、慢性胰腺炎、遗传因素和高脂饮食等被认为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早期胰腺癌常无明显症状,导致晚期诊断,预后较差。
对胰腺癌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胰腺癌的病因和风险因素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病因和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家族史与胰腺癌风险增加相关。
吸烟被确认为最重要的可避免的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
肥胖、高脂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与胰腺癌风险增加相关。
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和胰腺结石等胰腺疾病与胰腺癌的发生存在关联。
其他因素如糖尿病、胆囊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深入了解这些病因和风险因素,可以为胰腺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三、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而有所不同:(一)早期症状: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无故疲劳黄疸(黄疸是胰腺癌的常见早期症状,但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恶心、呕吐。
(二)晚期症状和体征:腹部疼痛加重,可能向背部放射;消瘦、肌肉萎缩;黄疸进一步加重;腹部肿块或包块;恶心、呕吐、腹泻。
(三)相关并发症和并发症管理:1.胆管梗阻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安放胆管支架或进行手术减压;2.胰腺分泌功能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和酶替代治疗进行管理;3.胰管梗阻导致的胰液积聚,可能需要行胰腺引流术或胰管扩张术;4.肠梗阻、腹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处理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自噬基因Beclin1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郑春燕;刘晓风;孙秀威【摘要】自噬是真核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细胞内无功能的蛋白质及自身受损细胞器的过程,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生命现象,也被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研究证实,自噬与多种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关.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至今仍没有定论,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自噬水平下降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Beclin1是重要的自噬基因,参与自噬激活及自噬体形成,在多种肿瘤中表现为单等位基因缺失.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率低、预后差.目前自噬基因Beclin1与胰腺癌的关系尚不清楚,研究其与胰腺癌的关联,对胰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现就自噬与胰腺癌的关系,Beclin1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以及利用自噬治疗胰腺癌的策略等进行综述.【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8(016)015【总页数】4页(P1841-1844)【关键词】Beclin1;自噬;胰腺癌;自噬诱导;雷帕霉素;预后【作者】郑春燕;刘晓风;孙秀威【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 15008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 15008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 15008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全球肿瘤第12位,是肿瘤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1-2]。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3],辅以放化疗。
但是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低,对放化疗不敏感,且易较早出现远处转移,导致手术切除困难,即使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也不超过5%[1]。
近年来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自噬基因Beclin1作为新的候选抑癌基因[4],参与自噬的发生。
Beclin1的表达缺失,提示自噬活性衰减,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胰腺癌是一种常见且病情严重的恶性肿瘤,由于其隐匿性强、易发生转移和侵袭性大,使得其治疗难度较大。
尤其是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上,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开始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安罗替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针对晚期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安罗替尼,又称为依维莫司,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晚期胰腺癌。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临床研究显示,安罗替尼可有效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减小肿瘤的体积,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一项针对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的观察研究显示,患者在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后,晚期胰腺癌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观察的患者中,约有60%的患者在治疗后生存期超过了6个月,而有近20%的患者生存期甚至超过了一年。
这一结果表明,安罗替尼对晚期胰腺癌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也存在一些限制。
部分患者在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心血管事件等。
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对安罗替尼的耐受性和疗效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不能一概而论。
安罗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观察来验证,目前的结果还需要在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精准医学杂志2018年4月第33卷第2期㊀JP r e c i sM e d ,A pr i l 2018,V o l .33,N o .2d o i :10.13362/j .j pm e d .201802024㊀㊀文章编号:2096G529X (2018)02G0185G04[收稿日期]2018G02G25;㊀[修订日期]2018G04G12[基金项目]C S C O 肿瘤研究基金(Y GH S 2017G059)[通讯作者]马学真,E m a i l :m a x u e z h e n 1968@126.c o mS B R T 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研究进展陈吉辉1㊀姚远2㊀许威1㊀宋海平1㊀孙文菊1㊀马学真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42㊀1㊀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㊀2㊀附属医院检验科)[摘要]㊀目前大部分胰腺癌病人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治愈机会,而常规放化疗治疗胰腺癌仍存在争议.立体定向放疗(S B R T )是一种精确放疗技术,可以精确给予肿瘤病灶高剂量放疗,同时最小损伤周围正常组织.S B R T 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L A P C )具有治疗时间短㊁局部控制率高及胃肠道反应低等优点.近期被推荐为L A P C 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S B R T 治疗L A P C 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关键词]㊀胰腺肿瘤;放射疗法;综述㊀[中图分类号]㊀R 735.9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㊀㊀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1],是美国癌症死亡原因的等4位[2]和我国癌症死亡原因的第6位[3].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数据,美国2016年胰腺癌新发1685210例,预计导致约595690例病人死亡,5年生存率只有7%[4].在我国也有类似的统计结果[3].胰腺癌的致死率很高,目前手术仍是胰腺癌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然而,大部分患者在确诊胰腺癌时已为局部晚期或有远处转移,只有不到20%~25%的病人在就诊时适合手术[5].目前常规放化疗治疗胰腺癌目前仍存在争议,常规放化疗治疗胰腺癌的1年生存率仅有40%~60%[6].化疗是局部晚期胰腺癌(L A P C )的标准治疗模式.一项来自霍普金斯大学的尸检研究显示,有多达30%的胰腺癌病人死于胆道梗阻等局部症状,只有少量的病人存在远处转移[7].这提示提高肿瘤局部控制可能延长病人生存和改善生存质量.因此,局部放疗对于L A P C 意义重大.由于胰腺毗邻十二指肠㊁肝脏等器官,胰腺癌常规放疗剂量受到限制[7].随着现代放疗计划设计和实施技术的进步,使得在图像引导下给予高剂量㊁精确放疗成为可能.立体定向放疗(S B R T )可以在1~5次分割次数㊁1~2周的时间内给予肿瘤病灶以类似外科切除的放射剂量[8].多项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报道显示,S B R T 治疗L A P C 的1年局部控制率为75%~100%[9].显示出S B R T 治疗L A P C 良好的应用前景.1㊀常规分割放疗还是S B R T ?2017年美国埃默里大学的Z HO N G 等[10]发表在«C a n c e r »杂志的大型回顾性研究显示,S B R T 对比常规分割放疗治疗L A P C 具有明显临床获益.该研究收集了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 C D B )2004~2013年c T 2G4/N 0G1/M 0期胰腺癌共8450例病人.其中有7819例(92.5%)病人接受常规分割放疗,有631例(7.5%)病人接受S B R T 治疗.结果显示S B R T 治疗具有更高的生存期.进一步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共入组病人988例,每组494例.结果显示,S B R T 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同年,另一项相关回顾性研究由哈佛医学院的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D E G E U S 等[11]报道.该研究收集了N C D B2004~2012年共14331例L A P C 病人.其中有5464例(38.1%)病人接受单纯化疗,6418例(44.8%)㊁322例(2.3%)和2127例(14.8%)病人分别接受化疗联合常规分割放疗(E B R T )㊁适型调强放射治疗(I M R T )以及S B R T .4种治疗模式病人的未调整生存时间分别为9.9㊁10.9㊁12.0和13.9个月.单独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显示,S B R T 的生存期仍然优于单纯化疗及化疗联合常规分割放疗模式,但是化疗联合I M R T 对比化疗联合S B R T 治疗模式并无显著差异.2017年由P A R K 等[12]发表的一项回顾性分析也显示,S B R T对比I M R T 治疗L A P C 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期无明显差异,但具有更低的胃肠道反应.上述两项回顾性研究显示,S B R T 对比常规分割放疗具有明显优势,然而目前尚无相关前瞻性研究发表,尚无有力证据支持上述结论.近期一项对来自美国㊁欧洲㊁加拿大的共28位肿瘤学家的研究显示,82.5%的参与者倾向于选择S B R T 治疗胰腺癌,而不是常规分割放疗[13].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推荐L A P C 病人首选S B R T 放射治疗[9].581精准医学杂志2018年4月第33卷第2期㊀JP r e c i sM e d,A p r i l2018,V o l.33,N o.22㊀S B R T治疗L P A C的临床研究2.1㊀单次分割方式S B R T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单次分割方式,相关Ⅰ/Ⅱ期临床研究及回顾性研究显示,单次分割S B R T(25G y)治疗L A P C具有良好的1年局部无进展率(F F L P)㊁较低的急性胃肠道反应,但是却显示出明显的晚期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近期研究主要为多次分割方式.最初的临床研究由K O O N G等[14]在2004年报道,结果显示所有接受单次25G y伽马刀放疗的病人均达到局部控制,未出现ȡ3级的急性胃肠道毒性反应.研究认为25G y单次分割放疗可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率,而没有严重的急性胃肠道毒性反应.基于上述的Ⅰ期研究,2008年S C H E L L E NGB E R G等[15]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25G y单次分割S B R T治疗L P A C的前瞻性研究.具体方案为:1周期吉西他滨化疗后25G y单次放疗,继续吉西他滨化疗直至病情进展.研究共入组16例病人,1年局部控制率为100%,中位生存期为11.4个月.有3例发生急性胃肠道反应,其中1例为3级十二指肠溃疡,2例为胃炎.晚期胃肠道反应更常见,15例病人中有7例(47%)发生晚期胃肠道反应,其中5例发生十二指肠溃疡(2级),1例发生十二指肠狭窄(3级),1例发生十二指肠穿孔(4级).随后,2009年C H A N G等[16]回顾性研究了在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接受25G y单次分割S B R T治疗的77例不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其中9例病人接受过前期常规放疗),结果显示中位生存期为11.9个月,6个月及12个月F F L P分别为91%和84%.有3例病人(4%)发生晚期2级胃肠道毒性反应,7例病人(9%)发生3级及以上晚期胃肠道毒性反应.2011年,S t a n f o r d大学的S C H E L L E N B E R G 等[17]首次报道了25G y单次分割的Ⅱ期临床研究.20例病人在吉西他滨诱导化疗后给予单次25G y伽马刀放疗.结果显示,1年局部控制率为94%,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没有ȡ3级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但仍有ȡ3级晚期胃肠道反应发生,1例病人发生十二指肠穿孔(4级),3例病人(15%)发生十二指肠溃疡(2级).2.2㊀多次分割方式最早的研究由HO Y E R等[18]在2005年报道,45G y分3次在5~10d给予.由于方案剂量较高及靶区体积较大,该研究结果并不理想.该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出相当高的急性及晚期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胃十二指肠溃疡(2级)发生率为79%,胃穿孔(4级)发生率为4.5%,中位生存期只有5.7个月.随后有多项3次分割方式的回顾性研究报道, S B R T放疗总剂量较前下降至30G y左右,显示出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及安全性.2010年P O L I S T IGN A等[19]的报道显示,23例L A P C病人在吉西他滨化疗后给予连续3次分割共30G y,没有ȡ2级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1年局部控制率为50%,中位生存期为10.6个月.其中14例获得部分缓解(P R),2例获得完全缓解(C R),3例获得病情稳定(S D),8%的病人变为可手术切除状态.2011年MA HAGD E V A N等[20]报道了一项针对47例L A P C病人的回顾性研究.病人在2周期吉西他滨诱导化疗后,如果没有发生远处转移,在第3至第4周期之间给予3次S B R T共24G y或36G y.研究显示,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中位P F S为15个月,局部控制率约85%,3例发生3级晚期胃肠道毒性反应(胃肠道出血和梗阻).2012年G O Y A L等[21]也报道了凯斯西储大学对20例L A P C的S B R T治疗经验,1~3次分割共给予22~30G y(平均25G y)放疗, F F L P在6个月为88%,12个月为65%,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未发生ȡ3级急性胃肠道反应,ȡ2级的晚期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6%.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HO Y E R等[18]的研究里每次分割治疗有平均136m L的体积接受了超过10G y的照射.2010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S B R T 小肠毒性反应剂量定量研究显示,当十二指肠单次放疗接受超过10G y照射的体积超过16m L时,2~4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从15%提高到46%,而且还认为另2次治疗后发生率会更高[22].随后的研究多为5次分割方式,单次分割剂量不超过10G y.2013年G U R K A D等[23]报道了一项乔治敦大学的前瞻性研究.共入组11例病人,给予5次分割共25G y同步吉西他滨化疗,中位P F S和O S分别为6.8和12.2个月,未发现3级及以上的胃肠道毒性反应.同年,T O Z Z I等[24]等一项回顾性的研究显示,30例病人在吉西他滨化疗后给予6次分割共45G y的S B R T放疗,其中有21例病人为L A P C,9例为局部复发胰腺癌,1年F F L P为86%,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未发现3级及以上的急性及晚期胃肠道毒副反应.2015年由H E R MA N等[25]报道了一项单臂多681精准医学杂志2018年4月第33卷第2期㊀JP r e c i sM e d,A p r i l2018,V o l.33,N o.2中心Ⅱ期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共入组49例病人,每例病人首先接受3周期吉西他滨化疗,间隔1周后,在1~2周内给予S B R T放疗(5次分割,每次6.6G y,共33G y),放疗结束后继续给予吉西他滨化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病人中位O S为13.9个月,F F L P为78%.在S B R T治疗4周后病人癌痛明显改善,急性及慢性3~4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11%.Q L QGC30生命质量评分在治疗及随访期间与基线相仿.有5例L A P C病人(10%)病人经治疗后获得手术机会,4例(8%)病人接受了R0切除及淋巴结阴性的手术切除,1例拒绝.说明多次分割S B R 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L A P C具有良好局部控制率㊁低急性及较低晚期胃肠道毒性反应.尽管上述多次分割方式研究的分割次数㊁剂量以及病人选择标准并不相同,但仍可得出以下几项结论:①S B R T治疗L A P C局部控制率优于常规放疗.②多次分割S B R T可安全进行,并能获得较理想的结果.③由于L A P C具有高远处转移率, S B R T治疗L A P C的死亡率仍较高.④部分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在积极的局部治疗后可能有临床获益.2.3㊀单次分割还是多次分割?2014年斯坦福大学的P O L L OM等[26]回顾性分析了147例不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包含14例远处转移病人),对比分析单次分割与多次分割放疗的有效性与不良反应.其中71例(45.5%)病人接受单次分割S B R T,剂量为25G y,91例(54.5%)病人接受了多次分割放疗,剂量为25~45G y,平均剂量为33G y,同时大部分病人接受化疗,平均随访7.9个月,结果显示,二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时间无差异,多次分割方式ȡ2级胃肠道反应显著降低,但ȡ3级胃肠道反应二者无差异.说明多次分割方式可以在不影响局部控制率的情况下降低胃肠道反应.2017年S U T E R A等[27]报道了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单次分割与多次分割S B R T治疗胰腺癌的回顾性研究.研究共入组希尔曼癌症中心289例确诊胰腺癌并使用S B R T治疗的病人,其中89例(30.9%)病人接受单次分割放疗200例(69.1%)病人接受多次分割放疗,平均随访17.3个月.单变量分析显示,多次分割放疗具有更高的2年生存率,但多变量分析未显示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多次分割方式局部控制率更高,而ȡ3级胃肠道反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虽然两项研究结并不完全一致,但均显示出多次分割较单次分割方式S B R T具有优势.然而,目前并无相关前瞻性的研究报道,也无剂量与分割次数的对比性研究,化疗同S B R T的组合次序也不明确[28],因此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3㊀新辅助治疗前述的P O L I S T I N A等[19]和H E R MA N等[25]进行的两项研究各显示有9%及8%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在接受治疗后变为可切除,且均为R0切除.基于此,近期出现研究S B R T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倾向[29],目前多为回顾性的分析,尚无Ⅰ/Ⅱ期研究报道.多项包含临界可切除胰腺癌(B R P C)及L A P C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显示,有10%~20%的L A P C病人获得了手术的机会,甚至100%为R0切除[28].2015年M E L L O N等[30]等回顾性分析49例在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接受诱导化疗及S B R T 治疗的病人,显示有5例(10%)病人治疗后获得了手术机会,100%为R0切除,然而中位生存期却只有13.2个月.4㊀小结胰腺癌起病隐匿,发现时间较晚,只有20%~25%的病人在就诊时可以行手术治疗.由于缺乏足够有效的治疗手段,胰腺癌病人生存率很低.目前化疗为L A P C的标准治疗手段,推荐适宜的病人行同步放化疗.而常规放疗时间长㊁毒副作用大,严重限制其应用.S B R T具有局部控制率高㊁毒副反应低及治疗时间短等优点,被认为是常规放疗方式的良好替代手段[31].目前研究多为Ⅰ/Ⅱ期临床研究,尚缺乏足够的Ⅲ期临床研究证据.S B R T治疗的远处转移仍较高,且分割方式㊁放疗剂量㊁与化疗的联合方式等仍不明确,故尚需更多的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参考文献][1]MY R E HA U GS,S A H G A LA,R U S S OSM,e t a l.S t e r e o t a cGt i cb o d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f o r 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R e c e n t p r o g r e s sa n d f u t u r e d i r e c t i o n s[J].E x p e r tR e vA n t i c a n c e rT h e r,2016,16(5):523G530.[2]S I E G E L R L,M I L L E R K D,J E MA L A.C a n c e rs t a t i s t i c s,2017[J].C AC a n c e r JC l i n,2017,67(1):7G30.[3]C H E N W,Z H E N GR,B A A D EPD,e t a l.C a n c e r s t a t i s t i c s i nC h i n a,2015[J].C AC a n c e r JC l i n,2016,66(2):115G132.[4]S I E G E L R L,M I L L E R K D,J E MA L A.C a n c e rs t a t i s t i c s,781精准医学杂志2018年4月第33卷第2期㊀JP r e c i sM e d,A p r i l2018,V o l.33,N o.2㊀㊀2016[J].C AC a n c e r JC l i n,2016,66(1):7G30.[5]S A I F M W.P a n c r e a t i c n e o p l a s mi n2011:A nu p d a t e[J].J O P,2011,12(4):316G321[6]T R A K U LN,K O O N G NC,C HA N GDT,e t a l.S t e r e o t a c t i cB o d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J].S e m i nR a d i a tO n c o l,2014,24(2):140G147.[7]C O N R O Y T,B A C H E TJB,A Y A V A,e t a l.C u r r e n t s t a nGd a r d s a n dne wi n n o v a t i v ea p p r o a c h e sf o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n c r eGa t i c c a n c e r[J].E u r JC a n c e r,2016,57:10G22.[8]J UM E A U R,D E L O U Y A G,R O B E R G ED,e t a l.S t e r e o t a cGt i c b o d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S B R T)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l o c a l l y a dGv a n c e d 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As i n g l ec e n t e re x p e r i e n c e[J].D i g L i v e rD i s,2018,50(4):396G400[9]B A L A B A NEP,MA N G UPB,K H O R A N A A A,e t a l.L oGc a l l y Ad v a n ce d,U n r e s e c t a b l e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 o fC l i n i c a lO n c o l o g y C l i n i c a lP r a c t i c eG u i d e l i n e[J].JC l i nO n c o l,2016,34(22):2654G2668.[10]Z H O N GJ,P A T E L K,S W I T C H E N K OJ,e ta l.O u t c o m e s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p a n c r e a t i c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t r e a t e dw i t h s t e 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v e r s u s c o n v e nGt i o n a l l y f r a c t i o n a t e dr a d i a t i o n[J].C a n c e r,2017,123(18):3486G3493.[11]D EG E U SS W L,E S K A N D E R M F,K A S UM O V A G G,e t a l.S t e 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f o r u n r e s e c t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A n a t i o n w i d e r e v i e w[J].C a n c e r,2017,123(21):4158G4167.[12]P A R KJ J,H A J JC,R E Y N G O L D M,e t a l.S t e 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 v s.i n t e n s i t yGm o d u l a t e d r a d i a t i o n f o r u n r e s e c t a b l e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A c t aO n c o l,2017,56(12):1746G1753.[13]P A R E K H A,R O S A T I L M,C H A N GDT,e t a l.S t e r e o t a c t i c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 f o r p a n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r e s u l t s o f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u r v e y o f p r a c t i c e p a t t e r n s[J].JR a d i a tO n c o l,2017,6(3):273G278.[14]K O O N G A C,L E Q T,HO A,e t a l.P h a s e I s t u d y o f s t eGr e o t a c t i c r a d i o s u r g e r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p a n c r eGa t i c c a n c e r[J].I n tJR a d i a tO n c o lB i o lP h y s,2004,58(4):1017G1021.[15]S C H E L L E N B E R G D,G O O D MA N K A,L E EF,e t a l.G e mGc i t a b i n e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a nd s i n g l eGf r a c t i o n s te 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Gd i o t he r a p yf o r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I n t JR aGd i a tO n c o l B i o l P h y s,2008,72(3):678G686.[16]C HA N G D T,S C H E L L E N B E R G D,S H E N J,e ta l.S t eGr e o t a c t i cr a d i o t h e r a p y f o ru n r e s e c t a b l e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o f t h e p a n c r e a s[J].C a n c e r,2009,115(3):665G672.[17]S C H E L L E N B E R G D,K I MJ,C H R I S T MA NGS K I E L L E R C,e t a l.S i n g l eGf r a c t i o n s t e 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a n d s eGq u e n t i a l g e m c i t a b i n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p a nG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I n t JR ad i a tO n c o lB i o l P h y s,2011,81(1):181G188.[18]H O Y E R M,R O E D H,S E N G E L O VL,e t a l.P h a s eGⅡs t u d y o n s t e r e o t a c t i c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o f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rGc i n o m a[J].R ad i o t he rO n c o l,2005,76(1):48G53.[19]P O L I S T I N AF,C O S T A N T I N G,C A S AMA S S I MA F,e t a l.U n r e s e c t a b l e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A m u l t i m o d a l t r e a t m e n tu s i n g n e o a d j u v a n t c h e m o r a d i o t h e r a p y(g e m c i t a b i n e p l u s s t e r e o t a c t i c r a d i o s u r g e r y)a n ds u b s e q u e n t s u r g i c a l e x p l oGr a t i o n[J].A n nS u r g O n c o l,2010,17(8):2092G2101.[20]MA H A D E V A N A,M I K S A D R,G O L D S T E I N M,e t a l.I nGd u c t i o n ge m c i t a b i n e a n ds t e r e o t a c t i cb o d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f o r l oGc a l l y ad v a n ce dn o n m e t a s t a t i c p a n c r e a s c a n c e r[J].I n t JR a d i a tO n c o l B i o l P h y s,2011,81(4):e615Ge622.[21]G O Y A LK,E I N S T E I N D,I B A R R A R A,e t a l.S t e r e o t a c t i c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f o r n o n r e s ec t a b l e t u m o r s o f t h e p a n c r eGa s[J].J S u r g R e s,2012,174(2):319G325.[22]MU R P H YJD,C H R I S T MA NGS K I E L L E R C,K I M J,e t a l.Ad o s i m e t r i cm o d e l o f d u o d e n a l t o x i c i t y a f t e r s t e 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f o r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I n t JR a d i a tO n c o lB i o l P h y s,2010,78(5):1420G1426.[23]G U R K A M K,C O L L I N SSP,S L A C K R,e t a l.S t e r e o t a c t i c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t h e r a p y w i t hc o n c u r r e n t f u l lGd o se g e m c i t a b i n ef o r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A p i l o t t r i a l d e m o n s t r aGt i n g s a f e t y[J].R a d i a tO n c o l,2013,8:44.[24]T O Z Z IA,C OM I T OT,A L O N G I F,e t a l.S B R T i n u n r e s e c tGa b l e a d v a n c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p r e l i m i n a r y r e s u l t s o f am o n oG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J].R a d i a tO n c o l,2013,8:148.[25]H E R MA N J M,C HA N G D T,G O O D MA N K A,e ta l.P h a s e2m u l t iG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t r i a l e v a l u a t i n g g e m c i t a b i n e a n d s t eG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u n r e s e c t a b l e p a n c r e a t i c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J].C a n c e r,2015,121(7):1128G1137.[26]P O L L OM E L,A L A G A P P A N M,V O N E R,e t a l.S i n g l eGv e r s u s m u l t i f r a c t i o n s t e 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f o r p a n c r e a t i c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O u t c o m e sa n dt o x i c i t y[J].I n tJ R a d i a tO n c o l B i o l P h y s,2014,90(4):918G925.[27]S U T E R AP A,B E R N A R D M E,G I L LBS,e t a l.O n eGv s.t h r e eGf r a c t i o n p a n c r e a t i c s t e 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f o r p a n c r e a t i cc a r c i n o m a:S i n g l ei n s t i t u t i o n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r e v i e w[J].F r o n tO n c o,2017,7:272.[28]R O S A T IL M,K UMA R R,H E R MA NJ M,e ta l.I n t e g r aGt i o no f s t e r e o t a c t i c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t h e r a p y i n t ot h em u l t i d i s c iGp l i n a r y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S e m i nR a d i a tO nGc o l,2017,27(3):256G267.[29]D EB A R IB,P O R T AL,MA Z Z O L A R,e t a l.H y p o f r a c t i o nGa t e d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L e s s o n s f r o mt h e p a s ti n t h e e r a o f s t e r e o t a c t i c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t h e r a p y[J].C r i tR e vO n c o lH e m a t o l,2016,103:49G61.[30]M E L L O NEA,HO F F ESE,S P R I N G E T TG M,e t a l.L o n gGt e r mo u t c o m e s o f i n d u c t i o n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a n d n e o a d j u v a n t s t eG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f o r b o r d e r l i n e r e s e c t a b l e a n d l o c a lGl y a d v a n c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J].A c t aO n c o l,2015,54(7):979G985.[31]C H U O N G M D,S P R I N G E T TG M,F R E I L I C HJM,e t a l.S t eG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f o r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a n d b o r d e r l i n e r e s e c t a b l e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i s e f f e c t i v e a n dw e l l t o l e r a t e d[J].I n t J R a d i a tO n c o l B i o l P h y s,2013,86(3):516G522.(本文编辑㊀厉建强)881。
胰腺癌相关疼痛的诊疗现状疼痛是胰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019年发布的一项历时2.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93%的胰腺癌患者发生了胰腺癌相关疼痛,其中83%出现中至重度疼痛[1]。
有研究表明,肿瘤位于胰体尾、确诊前即出现腹痛的胰腺癌患者受疼痛的困扰更多[2]。
除疼痛外,胰腺癌的其他伴发症状,如疲劳、消瘦等,发病率高[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限制患者积极治疗的意愿,却未得到充分重视。
超过50%的患者镇痛治疗不足,尤其是高龄及确诊30 d以内的新发患者[4]。
有效的疼痛管理可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胰腺癌相关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胰腺癌相关疼痛管理多凭借医师经验。
本文就胰腺癌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胰腺癌临床镇痛实践提供参考。
1胰腺癌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胰腺癌相关疼痛复杂多样,可能来源于不同机制。
临床医师尤其是疼痛专科医师在诊治时需仔细进行问诊、查体、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可将胰腺癌相关疼痛分为内脏源性疼痛、躯体源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内脏源性疼痛多表现为腹部胀痛或钝痛,并可能向腰背部放射,其病因可能来源于肿瘤导致的胰胆管阻塞,从而使导管内和间质压力升高以及胰腺分泌酶缺乏,进而引发疼痛,还可能与血管受累、腹水、肠梗阻及内脏(如肝、肺等)转移相关。
躯体源性疼痛多表现为浅表组织、肌肉骨骼的伤害性疼痛及炎性疼痛,其来源包括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相关组织损伤、躯体转移(如腹膜、周围骨骼、肌肉软组织等)、牵涉痛、肌筋膜疼痛等。
其中,肌筋膜疼痛以骨骼肌中存在活跃的触发点为特征,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可达20%,可能由患者长期强迫性体位导致的肌肉劳损、手术等机械损伤、代谢紊乱、情绪压力等引起。
牵涉痛的定义与临床诊断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其是由“潜在”而非“活跃”的触发点引起。
需要强调的是,胰腺癌细胞具有神经侵袭性,肿瘤细胞的神经周围浸润、炎性刺激、神经转移均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累及胰腺内外神经丛,尤以腹腔神经丛最为常见。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5), 638-644Published Online May 2019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19.95096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of Pancreatic CancerJunpu Wang1, Hui Zhang1,2, Jun Yan1,2, Wence Zhou1,2*1The First Clinic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2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Received: Apr. 25th, 2019; accepted: May 13th, 2019; published: May 20th, 2019AbstractPancreat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its glob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t pres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mainly includes surgical resection,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and combination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Due to the concealed disease of pancreatic cancer, the disease progresses rapidly, and the degree of malignancy is high. Once the patient is found to b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cancer, the operation is lost. Opportunities lead to a 5-year survival rate of less than 6%. In order to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actively exploring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pancreatic canc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ervices,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has ranged from conventional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o alkaloid drug therapy, gene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urrent treatments for pancreatic can-cer.KeywordsPancreatic Cancer, Treatment, Review胰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王君璞1,张辉1,2,严俊1,2,周文策1,2 *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甘肃兰州收稿日期:2019年4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20日*通讯作者。
王君璞 等摘 要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逐年升高。
目前临床上治疗胰腺癌的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由于胰腺癌发病隐匿、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等特点,患者一经发现多处于癌症的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导致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6%。
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胰腺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从常规的手术、放化疗到生物碱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
本文就目前胰腺癌的治疗方式作一概述。
关键词胰腺癌,治疗,综述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癌症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致人死亡的原因,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根据美国癌症协会2018年的数据显示,死于胰腺癌的人数已达到44,430人[1]。
由于胰腺癌病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患者一经发现大多丧失手术的机会[2]。
因而,具有极低的存活率和较差治疗率的胰腺癌仍然是生物医学和临床领域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提高胰腺癌患者远期的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已经成为亟待攻克的问题。
本文结合相关的研究,就目前有关胰腺癌的治疗作一简要述评。
2. 胰腺癌的发病诱因胰腺癌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相关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基础的疾病等。
吸烟产生的烟雾中,会产生很多的致癌物质,吸烟者和经常处于烟雾环境中的人,都不同程度增加了患胰腺癌的风险[3]。
肥胖,研究人员发现肥胖患者的体内会更多的表达精氨酸酶,这种酶会间接的促使癌细胞的生长。
另外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350例胰腺癌病例进行分析,BMI ≥ 30 kg/m 2的个体患胰腺癌的风险要高于BMI < 23 kg/m 2的患者,RR 值1.72 (95%CI :1.19至2.48),肥胖增加了患胰腺癌的风险[4]。
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饮酒会导致胰腺癌的发生率增加,美国一个前瞻性研究表明,在不吸烟的情况下,每日饮酒3杯或3杯以上,会增加胰腺癌的死亡率[5]。
另有研究表明,胰腺炎的疾病史构成了发生胰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6]。
II 型糖尿病是胰腺癌的又一个危险因素,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会增加[7],癌症患者由于服用化疗药物的影响又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8] [9]。
美国Fan 等[10]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分析361例胰腺腺病人患者和对照人群口腔病原体,最终发现口腔携带有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放线杆菌的与胰腺癌的高风险相关。
3. 胰腺癌的常规治疗方式3.1. 手术治疗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胰腺肿瘤,是临床上治愈胰腺癌的最主要的手段,但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王君璞等显,大约只有20%的患者被认为是可切除的。
有研究证实,如果能尽早的发现胰腺早期肿瘤切除病灶,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5年的术后生存率将会大大的提高。
于文滨[11]对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进行分析,除外死亡3例,治疗出院57例,其中可切除病例的中位生存期15~19个月,5年生存率大约在20%。
有关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有标准根治术和扩大清扫范围的根治术,有学者提出扩大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清除了较多的淋巴结,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提高患者中位生存率,对患者是有益的[12]。
Reddy等[13]的研究发现,扩大清扫组和标准清扫组相比,并不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病死率也无明显差异。
因此,Pedrazzoli [14]认为,我们仍然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表明哪个术氏患者可以受益更多。
但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肿瘤已经发生了转移扩散,导致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只能评估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恰当有效的选择姑息性手术,能解除患者的梗阻、黄疸等不适症状,也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化学治疗虽然化疗不能像手术切除那样可以有效的治疗胰腺肿瘤,但仍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单一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异环磷酰胺等,对胰腺癌的敏感性较差,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有效率仅仅接近24%。
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相比单一化疗药物治疗,其效果更好,常用的化疗方案有氟尿嘧啶、阿霉素和丝裂霉素(FAM);链霉素、丝裂霉素和氟尿嘧啶(SMF);氟尿嘧啶、阿霉素和顺铂(FP)等[15]。
Glenwigga等[16]在使用SMF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腺癌,患者存活时间明显比同期其他的胰腺癌患者(7.5个月VS 3个月)要长,且SMF的副作用也较低。
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嘧啶拮抗剂,在许多肿瘤中发挥作用,是治疗胰腺癌的一类化疗药物[17]。
患者对吉西他滨的反应更灵敏,能改善症状并延长生存期。
但也容易产生耐药性,总体治疗效果欠佳[18]。
有研究也证实采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吉西他滨+ 顺铂+ 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 厄洛替尼等的治疗方案效果会更好[19]。
3.3. 放射治疗放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存在很大的争议。
X线照射对胰腺癌的治疗,最早开始于20世纪,由于X射线的深度量低,胃肠反应大,疗效差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而逐渐被淘汰。
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探索其他的有效的放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对肿瘤进行局部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Patrick的研究表明,在局部不可行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加用吉西他滨的治疗可提高总体生存率,且产生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少[20]。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SBRT是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经过计算机运算后用γ-刀和X线的照射,使目标靶区接受高剂量照射,而使周围的正常组织接受很低射线的照射的技术[21]。
但Schellenberg的研究[22]在纳入16例胰腺癌患者,均接受了吉西他滨联合SBRT治疗,患者分别于SBRT术后4~6周、10~12周及每3个月进行评估。
最终证实,SBR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与常规放化疗的生存率却相当,肿瘤的局部控制良好,但增加了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
目前有关SBRT的临床研究国内外仅有10余年,有关照射剂量、时间等一些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
4.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4.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一直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极具发展前景可能攻克癌症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