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49.62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状的调研报告农村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以户为基础的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一直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同时农业由传统分散经营开始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转变,所以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进一步摸清我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流转情况,我们历时X个月对全区各镇(力、)土地经营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形成如下报告:一、XX区基本情况XX地处XX中部XX南缘,置县历史XXXX多年,XXXX年XX月撤县设区,XX将融入XX半小时乃至XX分钟经济圈。
全区总面积XXXX.XX 平方公里,人口XX.X万,辖X镇X个街道办事处,有XXX个行政村(镇村综合改革前为XXX个)、XXX个村民小组。
XXXX年末,全区有耕地总资源XX.XX万亩,其中常用耕地XX.XX万亩,临时性耕地X.XXXX 万亩;园地XX.XX万亩,林地XXX.XX万亩,草地XX.XX万亩,其它用地X・XX万亩。
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经营权流转现状XXX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完成了X个镇办XXX个村民小组、XX.XX万亩的土地确权任务,为X∙X 万户农户建立了土地承包数字化档案,印制颁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通过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入库,明晰了权属关系、明确了四至边界、强化了用益物权保护,稳定了农户对土地的经营预期,为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XXXX年农经年报统计,全区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共流转的土地面积X.XXXX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XX%。
一是按流转形式划分。
主要有出租(转包)、互换、入股等。
其中以出租(转包)形式流转土地最多,达X.XX万亩,占到流转总面积的XX%;以入股形式流转的有X.XX万亩,占流转总数的X∙X%;以转让和其他形式流转的有X.XX万亩,占流转总数的X.X%。
浅谈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作者:熊青琳肖业强熊元清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24期摘要:实行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农业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有力条件。
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以含山县农业种植户为例:土地流转形式单一、资金周转困难、体系不完善等。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那么农业增产、增效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提出了加强农业政策宣传、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改善农业金融机制等建议。
在此基础上发挥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流砥柱。
关键词: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对策与建议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014-031 引言农民要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社会,就要全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来推动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目前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近年来含山县各地的实践表明,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加快农业产业化、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社会化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作用[1]。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能够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有效的对接,是今后农村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与现代化农业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今后农村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土地流转情况含山县共有106个村(含10个农业社区),农业人口37.4万人,农户9.7万户,农村集体农用地7.53万hm2,其中二轮承包耕地3.3万hm2。
2014年含山县新增流转面积0.74万hm2,截至2014年底,全县耕地流转总面积为2.29万hm2,占二轮承包耕地总面积69.5%。
2.1 土地流转形式单一含山县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以转包和租赁为主,分别占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6.9%和72.4%,入股等其他创新性式的流转方式非常少。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与对策分析作者:孙梦忆来源:《商场现代化》2023年第21期摘要:镇平县是河南省的典型农业县,各种“三农”问题尤其突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深层次矛盾的必要措施和重要选择。
本文选择镇平县为研究对象,探究县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从政策宣导、因地制宜、科技强农、投入保障等方面提出合理对策建议,可为全国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探究乡村振兴道路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镇平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乡村振兴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曾多年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0%,被称为全国“粮仓”,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水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约束下,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问题、分散农户经营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问题等各种“三农”问题尤其突出。
镇平县位于豫西南,地处南阳盆地西北缘,伏牛山南麓,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山丘平各占三分之一,曾为全国贫困县,是河南省的典型农业县。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深层次矛盾的必要措施和重要选择,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共中央1987年首次明确提出的,随后中共中央相关文件多次要求不同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
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强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粮食安全的保障供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农村的增效创收等,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结合我国实际农业发展情况,有序稳妥推进。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名词解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农户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集中整理、适度改造、优化配置等途径,将小规模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形成以大户承包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什么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二、怎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如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四、鼓励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财政支持政策包括五个方面,具体有哪些?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如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目标就是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上从传统农户家庭经营向现代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转变,在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上从土地零星分散经营向土地集中连片经营转变,在农业产业链条上从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经营转变。
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农民需求变化,实行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农业企业牵头,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专业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社,农户加入合作社后,可以通过集体资产股份入股分红和土地租金等方式增加收入;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实行订单农业,降低生产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农业企业+协会+农户型。
这种模式是由农业企业牵头组织,并依法登记成立相关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统一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品牌管理、产品销售等;农户入社后可以享受到统一的技术培训、种苗供应等服务,同时可以获得市场价格方面的实惠。
第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型。
这种模式是由龙头企业牵头组织,对接专业合作社或农户,统一品牌,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第四,公司+农户型。
这种模式是由专业大户和公司合作,公司提供农产品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同时公司也负责其他农户的培训和指导。
中国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描述:
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例如,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土地流转政策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2. 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地区,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加强农业生产者组织建设。
3. 工业企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工业领域,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优化生产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产能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4. 服务业适度规模经营:在服务业领域,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些服务业企业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
5. 跨界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仅体现在单一行业内,还涉及跨界融合发展。
一些企业通过整合产业链、拓展产业边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6. 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也与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密切相关。
一些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总的来说,中国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呈现出政策支持积极、农村工业服务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推进、跨界融合发展日益重要、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成为新趋势等特点。
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浅谈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
因此,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任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225-01引言改革开放初期,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的内在缺陷也日益凸显。
小规模分散经营虽然能使农民维持温饱,但是却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长期维持这种超小型的土地经营规模,不仅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整个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进程也会受到阻碍,最终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因此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当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要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及经济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规范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一、制约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因素(一)土地流转中制度的不完善和操作的不规范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是促进土地流转的一个有效的措施,然而,相关的部门还没有出台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明确具体的政策,也没有制定完善的相关制度。
这就使土地流转主体不明确,出现地方政府强行干预的现象。
同时,流转中缺乏流转期限、土地转入方以及转出方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的规定,使得流转呈随意无序的状态。
大多数农户在土地流转时只有口头协定,没有书面合同,也未经相关部门公证。
这种不规范的操作使得土地承包利益关系出现矛盾的很难得到合理的解决,进而影响土地正常流转,最终影响适度规模经营。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然而现在的户籍制度以及城市农民工的非市民待遇,却给阻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农业纵横NONG YE ZONG HENG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推进和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一些地方时机已经成熟。
针对安阳县的县情和诸多现实因素,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土地自愿、合理、有序、有偿流转实现的。
因此,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但丝毫不能动摇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相反,在土地流转时还要愈加注意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农户自愿和按市场规则进行的有偿流转,任何违背农民意愿的强行流转、集中,都是对农民不负责任的侵权行为。
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的多模式、多样化发展。
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转变农业功能、打造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决不是唯一的方式。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户几亩地是“温饱小饭碗”的可靠保障。
在农民没有新饭碗之前,是无法转让这几亩地小饭碗的。
劳动力转移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起关键作用。
只有把从土地分离出来的农民安置好,让他们有活干、有钱挣,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合作化经营,多种产业发展才有可能。
二是必须有一些具备投资实力和经营能力的人愿意投资农业搞土地规模经营。
目前,我国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虽然不少地方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但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
所以我们既要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又要允许和鼓励现阶段农业经营的多模式、多样化的存在和发展。
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村组统一经营。
投资土地搞规模经营者,只要是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则取得土地经营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可以不受区域、户籍、身份限制,个人或公司、企业均可投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