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现状分析

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现状分析

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现状分析
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现状分析

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现状分析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问题探析

【引言第一章】技术侦查措施概述

【第二章】技术侦查措施的域外考察

【第三章】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完善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立法的构想

【结论/参考文献】技术侦查制度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3 章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现状

3.1.1 《刑事诉讼法》对于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

新修订的刑诉法正式把技术侦查措施归入法条之中,并在实施机关、案件的应用范围、应用条件、程序、期限、保密义务以及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所取得证据的法律效力等方面对其做出了初步规定。首先,规定了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主体是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并且在案件的适用范围上对技术侦查措施作出了规定。具体包括,公安部门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案件范围①;检察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案件范围②。此外,在外逃跑的嫌疑人、被告人被通缉或者被追捕的,也能够使用相应的技术侦查措施③。另外,对于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必要性也作出了规定:只能在确实有必要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时才能

使用。其次,对于谁有权决定使用和执行技术侦查措施,刑诉法也做出了规定,即公安机关有权对普通刑事案件使用技术侦查措施作出决定,检察机关有权对职务犯罪案件实施技术侦查措施作出决定。但是对其执行统一由公安部门来执行。再次,刑诉法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环节作出了较严格的规定。其中对其审查批准规定了三个月有效期,对于案件特殊,需要延长有效期的案件,每次延长不能超过三个月。对于没有必要接着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要立刻解除④。最后,还规定侦查主体应当履行保密职责,及时销毁同案件没有关系的资料。并对技术侦查措施的执行程序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即实施技术侦查措施应当严格遵守批准程序,不能超出所批准的种类、期限、范围①。同时,关于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所取得证据的效力问题,刑诉法也作出了规定②。

3.1.2 其他法规有关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

公安部为顺应刑诉法的修改,也相应修改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1]它对公安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案件范围、审批程序、执行程序等作出了比刑诉法更加细致的规定。例如,在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案件范围上较刑诉法增加了一些具体的罪名,其中第254 条第一款规定了公安机关有权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案件。

③同时第256 条还对审批环节作了更加细致的规定④。

3.2 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司法现状

3.2.1 执行机关不能顾及检察机关的申请

目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重大刑事案件频繁发生,

拥有技术侦查权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工作量极大,这就导致侦查机关的技术侦查部门面临案多人少的困境,因此没有时间处理检察院向其提交的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请求。检察机关承担着职务犯罪的侦查职能,职务犯罪又具有较强的秘密性,导致该类犯罪案件在实际侦查工作中面临难以调查,难以收集证据,难以固定证据等诸多困难。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职务犯罪,必然会大大损害司法机关的尊严,不利于党和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修改后的刑诉法虽然规定了检察机关有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但是在这种现实困境下,将技术侦查措施实际应用到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中很难实现。

3.2.2 侦查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薄弱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在当今的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对它的应用。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对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来侦破案件还未掌握足够的能力,再加上深受传统侦查理念的影响,对利用技术方法收集证据的意识还不强,因此,特别需要加强对侦查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技术侦查措施的能力。

3.2.3 配套机制落后

一直以来,对于技术侦查队伍建设没有引起侦查部门的高度重视,例如,人民检察院作为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主体,虽然成立了检察技术部门,但实际开展工作后,在机制协作等各个方面,远远不能满足侦查职务犯罪的要求。因此,检察机关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深化技术侦查工作、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完

善配套机制,以更好地走出侦查工作中的困境。

3.3 我国技术侦查措施规范存在的问题

想要彻底改变现状,通过一次修法是不够的,目前只有分析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缺陷,并结合司法实践找到如何完善立法的思路,才能逐步实现技术侦查措施的法治化。

3.3.1 适用范围和条件不确定

根据前文所述可知,新修订的刑诉法对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主体及案件范围作出了相对明确的规定。立法者之所以用列举的方式规定哪些案件可以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是因为立法机关准备在技术侦查措施的运用上坚持重罪原则,同时严格控制相关主体对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权限。然而,由于立法者在列举的罪名最后规定了一些兜底性条款①,这些条款由于没有具体的标准,使得侦查人员在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过程中掌握着强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对其作出扩大解释,由此造成对技术侦查措施的滥用。

除了适用于哪些案件不明确外,适用于哪些对象也不明确。这样意味着不只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只要侦查机关认为有必要,也可能对嫌疑人的亲友、甚至证人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因此,必须严格限制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对象,否则必然造成技术侦查措施的滥用,公民的基本人权因此也很容易被侵犯。

新修订的刑诉法对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前提只是规定“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即可,这样的适用标准太过粗略。实践中只要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就可以在所有刑事案件的

侦查工作中广泛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如果不对此进行限制,将导致技术侦查措施被滥用的后果。

3.3.2 审批程序不合理

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公安部门、国家安全机关、检察院使用技术侦查措施要通过严格的审批手续,此规定太过笼统,虽然表面上看是用来限制启动技术侦查程序,但事实上却毫无用处。对于什么是严格的标准、具体怎样的审批手续及哪一机关是法定审批机关,法律并没有进一步作出规定。其实,在修订刑诉法的过程中,立法人员在讨论稿中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规定:实施技术侦查措施需要经过地市级以上公安部门或者省级以上检察机关批准,但最终颁布的刑诉法并没有采纳这一规定。

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规定受限于内部政策上的有关规定。内部政策规定,根据不同的适用对象,有两种不同的审批程序,即普通的审批程序与特殊的审批程序。普通的审批程序主要针对普通公民,由拥有技侦机构的地、市公安处长、公安局长批准,如果采取省级公安厅、公安局技术侦查措施的,由公安厅、公安局的刑事侦査处长及技术侦查处长共同完成审批。特殊的审批程序针对党政干部,其中省级侦查部门的领导负责批准科级以下人员,省级领导负责批准处级人员,中央领导负责批准处级以上人员。

此规定虽然能够有效限制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但是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原则。按照此内部规定,普通审批程序要经过刑事侦查部门与技术侦查部门两个部门领导的共同批

准,并且在这两个部门中还要经过各自的审批程序,因此这样繁琐的行政内部审批程序在刑事诉讼法中并不提倡,由此看来,在政策技术侦查与法治技术侦查之间的博弈问题上,刑诉法的修改没能很好地解决。

3.3.3 适用期限过于宽泛

修订后的刑诉法第149 条①规定技术侦查措施的有效期为自批准之日起 3 个月,特殊案件可以申请批准续展期限,每次可续展 3 个月。根据此规定,3 个月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此外也没有对延长次数作出限制,也就是说,并未限制技术侦查措施的最长使用期限,由此可知,侦查主体在侦查疑难、复杂案件的时候能够不受时间限制地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毫无疑问,技术侦查措施很容易侵犯当事人的人权,因此必须缩短实施技术侦查措施时间,没有最长期限的限制很有可能使被侦查者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长期处于被侵犯的状态下,导致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在严惩犯罪与维护人权之间失衡。而且,对于什么是疑难、复杂案件,这又类似于前文所述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的犯罪”,显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容易产生这样的严重后果:侦查部门在被批准之后,能够不受时间限制地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因此,刑诉法对技术侦查措施规定如此宽泛的适用期限,不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3.4 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措施

由于技术侦查措施是侦查人员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实施的,除了侦查人员的自行监督,不存在其他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其他机

关和公众无从知晓,更谈不上监督,这就使技术侦查处于法律监督的框架之外。侦查机关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为了短时间内侦破案件,会任意采取简单高效地技术侦查措施,这样一定会造成技术侦查措施的滥用、公民合法权益被触犯的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建立技术侦查措施的监督制约机制。

当前,我国在技术侦查措施的监督问题上主要有如下这些缺陷:首先,修改后的刑诉法在赋予侦查主体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的同时没有作出权力滥用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无疑是立法的一大缺陷。因此,实践中没有第三方有权部门的监督,侦查部门只能自我监督、自我负责。其次,侦查机关不需经过检察机关的司法审查就可以自主决定及授权实施技术侦查措施,并且自己判断其合法性及正当性,如此强的自主性使得侦查机关的权力失去了限制。再次,由于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过程处于秘密、封闭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材料并不随案移送给检察机关及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最终拿到的只是侦查机关用于诉讼的证据材料,而对于整个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过程却毫不知情,于是,人民检察院的监督通常具有滞后性,尽管刑诉法赋予了检察院监督侦查权行使的职能,但这种滞后性不能使检察院很好地行使该职能,即使违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行为被检察院事后发现,法律也没有规定检察院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权,这就使得检察院的监督职权缺乏威慑力。

3.3.5 违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制裁机制缺失

对于侦查人员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应该如何制裁,新修订

的刑诉法并未作出相关规定。在刑事侦查活动中,侦查机关本身处于主动地位,并且在司法实践中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根据前文分析,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在缺少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如果法律再不对侦查主体未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作出约束的话,极易造成侦查机关对技术侦查措施的过度使用甚至违法使用,由此极大地损害公民的基本权利。西方多数国家的立法对违法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制裁既有实体上的制裁,又有程序上的制裁。

与实体性制裁机制比起来,程序性的制裁机制更加受西方国家的重视,即侦查机关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所获得的证据材料应当被排除。虽然修改后的刑诉法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据此规则,侦查人员经过违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证据材料应被排除,但是使用技术侦查措施主要是发现犯罪线索,通常情况下并不直接产生证据,由此而来,侦查机关就可以通过把获得的证据线索转化成其他证据来侦破案件。可见,单纯依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不能有效限制违法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行为。因此必须通过法律上的制裁,让侦查机关意识到不依法实施技术侦查措施所应承担的责任,才能使得侦查者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技术侦查,从而有效遏制侦查工作中大量存在的违法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现象。

3.3.6 缺乏相应的救济程序

虽然修改的刑诉法提到了一些被侦查对象的救济程序,但是内容仍不够完善。根据刑事诉讼法对此作出的规定①可以看出,被侦查对象的救济权利主要包括侦查机关对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所获材

料的保密和销毁,而没有提到被侦查对象的知情权、异议权、求偿权等救济权利。如果缺乏知情权与异议权,即对于侦查人员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程序以及自己的合法权利是否受到损害,被侦查对象毫不知情,也就不能提出排除违法取得的证据的请求,这就就必然导致不能在诉讼过程中有效实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如果没有求偿权,也就是说,被侦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而不能获得赔偿,那么《国家赔偿法》赋予公民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也就无法行使。从法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无救济则无权利,如果缺乏相应的救济程序,赋予公民再多的权利也是徒劳。因此,我国有关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有必要设置健全的救济程序,以保障被侦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3.3.7 检察机关不具有技术侦查措施执行权

当今社会,职务犯罪也逐渐朝着隐蔽化、复杂化趋势改变,检察院面临着繁重的反腐败任务。修改后的刑诉法为顺应这种趋势,规定了检察院有决定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这使得检察机关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大大提高了反腐败斗争的能力。但是,立法并没有规定检察院对于技术侦查措施具有执行权。也就是说,检察院有关部门在侦查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有必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向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提出予以配合的请求。从司法实践上来看,检察院在侦破一个必须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犯罪案件时,其有关部门要想拿到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决定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然后还要把相关材料移交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决定是否执行,这其中的复杂程序需要运作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公安部门本身任务繁重,再加上检察院的

职务犯罪案件,公安部门等侦查部门的工作量必然加大,从而不能保证侦查质量。由此可见,检察机关对于技术侦查措施不具有执行权,很不利于其及时侦破案件。

3.4 我国技术侦查措施失范的成因

3.4.1 传统法律观念的缺陷

首先,由于我国一贯固守“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观念,缺少司法至上的理念,一味追求侦破案件的目的,而忽视侦破案件的过程,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侦破案件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导致技术侦查措施被随意使用,从而使公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更是注重侦查目的的正当性,很少关注程序和手段的正当性。其次,由于侦查机关存在权力本位的观念,认为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就是其职责,对于公民权利的保障并不在其义务范围之内,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侦查程序中对公民权利的侵害。这种“重权力、轻权利”的司法观念导致我国在立法时经常忽视公民权利的保护,而对国家权力的保护给予过多的关注。因此,这些传统的法律观念导致立法对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较少而且缺乏对技术侦查权的规范和制约。

3.4.2 司法制度落后

我国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技术侦查措施的的合法实施一直都缺少一个好的司法环境来支撑。技术侦查措施更是缺少有效的权力制衡,我国把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看成是一种由权力部门使用的国家权力。[25]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得我国对技术侦查进行立法规范时常常忽略对国家权力的规制,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因此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限制,从而无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司法公信力也随之下降。根据前文所述,技术侦查措施具有严惩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功能,因此,对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也应当具备双重属性:既要赋予侦查机关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又要对其权力进行限制和监督,禁止对技术侦查措施的过度使用[26].

3.4.3 司法机构设置的缺陷

公检法三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是我国刑诉法的基本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三机关并没有像立法者设想的那样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不是配合太多,就是制约太多。

在三者中,公安机关力量最强大,其拥有大量的侦查权、行政权,法院、检察院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制约与抗衡。国外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通过建立侦查机关的行为由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的机制,以寻求控辩双方的平衡。我国的刑事诉讼没有建立以法院为中心的审判模式,法院不能审查侦查机关行为的合法性,这就导致侦查机关在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中自我审批,自我执行,削弱了司法权对侦查权的制约。技术侦查措施实施之前不用授权,事后又缺乏审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也无法履行。

3.4.4 法外因素干预过多

此处所说的法外因素主要是政治因素,由于政治的发展变化影响法的发展变化,所以法的运作直接受到政治的影响。“党

管技侦”的说法充分说明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的干预。根据刑诉法的规定,技术侦查措施应用的案件范围之一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在技术侦查被纳入刑诉法之前,这种类型的案件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所依据的法律是《国家安全法》及《人民警察法》,因此,技术侦查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一直起着遏制作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带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色彩。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及政治稳定,比较起普通的侦查方式,技术侦查措施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因此,有了国家利益和政治外衣的保护,技术侦查的改革成为了刑事诉讼的盲区。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技术侦查(1)

浅论技术侦查应用于职务犯罪侦查的适用 一、技术侦查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技术侦查措施,指的就是侦查机关运用技术装备调查罪犯和案件证据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包括电子窃听、秘密录象、秘密拍照、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递个人情况数据以及用机器设备对比数据等等。 1、技术侦查拥有全新的证据获取方式,有利于证据的保全和固定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影响下,职务犯罪也已经成为高智能型、高隐秘型的犯罪,犯罪的的手段层出不穷,犯罪获得的钱、物藏匿的越来越深、犯罪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因而现阶段侦查中发现难、取证难、固定证据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运用通常的侦查措施往往很难奏效。而技术侦查手段主要是监听电话、监视录像、秘密搜查、秘密拍照、对侦查对象定位追踪、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递个人情况数据以及用机器设备对比数据等,因为技术侦查获得证据和保存证据的方式特殊,所以相对于口供证据更加有利于对犯罪证据的及时保全和固定,这些证据能够客观、准确地为侦查破案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分析案情和进一步侦破案件提供有力依据和指示方向。 2、技术侦查改变了现有侦查模式,使侦查变得多样化

现阶段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贿赂犯罪这种行动隐秘的案件,侦查方式基本上还停留在原始模式上,而且现今保护人权的呼声越加强烈,随着国家各种防止刑讯逼供的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在规范文明执法的同时,也使得检察机关传统的侦查模式陷入窘境。“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愈演愈烈,这种“挤牙膏”的侦查方式,其工作效率、社会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转换侦查模式,不仅是刑事侦查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内在要求。而技术侦查正是适应这种时代的要求所产生的“由证到供”的侦查模式。在结合过去的“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使侦查走向多样化,让证、供互相指引、互相佐证,拓宽侦查方向,提高破案效率。 二、使用技术侦查手段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依然存在,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权力运行仍缺少完善的制约和监督。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使职务犯罪呈现智能化、专业化、隐蔽化、国际化等特点。一方面,犯罪分子作案隐蔽、串供、毁证、伪造证据、转移赃物等反侦查活动越加普遍,给检察机关侦查、取证造成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随着法律的普及,检察机关办案流程和方法的公开化、透明化,犯罪分子对抗司法的心理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刑事诉讼法对反渎反贪侦控能力的程序性控制和高检院的一系列规范性规定,更使得传统的侦查模式陷入了窘境。从司法体制上看,检察机关现行的管理

侦查策略

侦查策略的作用方法是指侦查策略主体为达到一定的侦查目的而采取的影响侦查策略对象的方法,是侦查策略主体作用于对象的中介。 1强制方法和非强制方法 2言语方法、观察方法和动作方法 3询问、讯问、勘验、检查、搜查、扣押、辨认、跟踪、监视等方法 一、侦查策略与侦查措施的关系 侦查措施是刑事侦查机关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措施。 联系 (1)侦查措施是侦查策略的外化和体现 侦查策略是运筹侦查措施的“软件”,侦查措施是承载大部分侦查策略的“硬件”;侦查措施是侦查策略转化为侦查主体认识刑事案件的物质力量的唯一途径。 (2)侦查措施是侦查策略运筹和实施的基础 侦查策略就是侦查措施的选择。 (3)侦查措施的有效运用取决于侦查策略。 侦查策略不仅运筹不同侦查措施之间及同一种侦查措施需实施两次以上时的先后顺序,而且设计各种侦查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 区别: (1)灵活程度不同;侦查措施不能超越法律规定。 (2)表现形式不同;侦查措施法律明文规定,而“谋存乎于心”,具有可选择性、建议性。(3)运用过程不同。侦查措施要履行手续,侦查策略意志自由,“谋成于密而败于泄”。 侦查谋略与侦查策略 侦查谋略是侦查部门为谋取由侦查环节的胜利而发展为侦查整体的胜利而采取的一种斗智方式。 侦查谋略是在同犯罪作斗争中侦查主体为了有效地打击犯罪活动,揭露与证实犯罪分子所策划、组织指挥的斗争策略和计谋;侦查谋略包括侦查策略。 侦查谋略与侦查策略是含义相同: “谋略”与“策略”在语义上互为解释,二者并无截然的区分。 尽管用语不同,但所指称的是同一事物,即都是为达到侦查或侦查工作的目的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侦查策略与侦查决策 侦查决策是运用管理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侦查实践而形成的一个用语。 侦查决策强调如何作出符合案件客观实际的侦查方案,而不注重方案的实施 侦查决策是侦查策略的一部分,相当于侦查策略的制定 侦查策略与侦查行为 广义:侦查行为等同于侦查措施 中义:侦查行为是指侦查机关对刑事案件依照法律进行的各种专门调查工作。 狭义:侦查行为是收集或审查证据的行为。 侦查行为的外延比侦查措施要大,是承载全部侦查策略的“硬件”;侦查策略是运筹侦查行为的“软件”。

侦查策略与措施

《侦查策略措施》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绪言 一、侦查策略在侦查中的重要性 二、侦查策略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侦查策略的方法及要求 第一章侦查策略概述第一节侦查策略的概念一、策略的语义(一)“侦查”的词义1.“侦”、“查”的字义辨析2.“侦查”的词义(二)“策略”的词义二、侦查策略的概念侦查策略是侦查主体为达到一定的侦查目标,侦查策略是侦查主体为达到一定的侦查目标,在实施侦查行为的过程中对一定的侦查对象采取的灵活有效的方法。采取的灵活有效的方法。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实施目标本质(一)科学性基础上的有效性侦查策略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有效方法1、科学性2、有效性(二)合法性前提下的灵活性侦查策略是建立在合法的前提下的灵活方法3、合法性4、灵活性(建议性)灵活性(建议性)第二节侦查策略的渊源一、军事策略思想(一)中国古代兵法中的军事策略思想(二)毛泽东思想中有关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和肃反斗争的策略思想侦查策略与军事谋略的关系?侦查策略与军事谋略的关系?二、侦查实践经验(一)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侦查实践经验(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侦查实践经验三、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一)侦查策略的哲学基础(二)侦查策略的科学渊源(三)新兴科学技术和原理第三节侦查策

略与相关行为侦查策略与欺骗、一、侦查策略与欺骗、引诱和威胁的关系(一)目的不同(二)基础不同(三)程度不同(四)结果不同二、侦查策略与夜间审讯和搜查的关系夜间审讯和夜间搜查具有一定谋略性,(一)夜间审讯和夜间搜查具有一定谋略性,但却面临效益缺失的困境(二)侦查策略固守侦查效益三、侦查策略与道德的关系侦查策略必须遵循并维护道德界限,侦查策略必须遵循并维护道德界限,坚守道德底限四、侦查策略与非侦查主体行为的关系(一)非侦查主体行为的属性(二)非侦查主体行为的作用第四节侦查策略与侦查措施区别?联系?一、侦查策略是侦查措施的指导(一)侦查策略对全局性侦查工作起统帅作用(二)侦查策略能对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起指导作用(三)侦查策略能够对侦查行为起设计作用二、侦查措施是侦查策略的实现(一)侦查措施是侦查策略的逻辑构成(二)侦查措施是侦查策略实现媒介第五节侦查策略与法律规范区别?联系?一、侦查策略的目的要以法律规范为导向二、侦查策略的实施要遵循法律规范规定(一)侦查策略的效能发挥需要法律规范制约(二)侦查策略的发展与完善需要法律规范的助益(三)侦查策略具体运行需要遵循的法律规范三、侦查策略实施结果要接受法律规范评断四、侦查策略相对法律规范具有独立价值第二章常用侦查策略第一节反侦查行为及手段一、反侦查行为的特点针对抽象侦查行为的预计性应对具体侦查行为的针对性反侦查易使侦查工作陷入僵局反侦查贯穿于侦查各阶段二、反侦查行为的形成反侦查行为受犯罪分子犯罪经验的影响犯罪分子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反应在反侦查行为中反侦查

侦查措施与策略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侦查措施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社会活动,其操作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侦查措施的主体、客体、方法和_________。 A、目标 B、效益 C、范围 D、条件 ()2、侦查策略师侦查机关及其侦查人员侦查活动中所运用的计策谋略,它借鉴了大量军事谋略的内容,但又不完全等用于军事谋略。一般而言,侦查谋略具有以下四 种属性,即:(1)诉讼性;(2)能动性;(3)针对性;(4)_________。 A、公开性 B、秘密性 C、启发性 D、逻辑性 ()3、调查询问是一项常用的侦查措施,其询问的对象主要包括知情人和_________。A、事主、被害人及其亲属B、报案人和发现人C、受警方聘请的专家D、案发时的目击人()4、在调查询问时,由于时间间隔较长,或询问对象记忆力较差,可能存在记忆不清、相互混淆的情况。为此,侦查人员可采用一些方法帮助询问对象进行回忆,这些 帮助回忆的方法主要有:接近回忆、相似回忆、对比回忆和。 A、跳跃回忆 B、提示回忆 C、交谈回忆 D、关系回忆 ()5、公布案情发动群众提供线索,是全面排查中最常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公布案情并不是任何案件都可以采用,也不是案件的任何情节都可以公布。公布案情必须做 到有领导、有目标、_______地进行。 A、有目的 B、有选择 C、有控制 D、有需要 ()6、通缉通报是公安机关在侦查破案中普遍采用的种紧急措施,通缉通报这项措施在适用时必须严格 审批权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发布通缉令必须经__________公安机关的主管领导批准。 A、县级 B、县级和县级以上 C、地市级 D、地市级和地市级以上()7、跟踪盯梢是公安机关常用的一项秘密侦查措施,广义的跟踪盯梢有三种主要的方法:一是流动跟 踪,二是定点跟踪,三是___________。 A、人力跟踪 B、车辆跟踪 C、长途跟踪 D、电子跟踪 ()8、守候监视是公安机关常用的一项秘密侦查措施,在现实侦查中,守候监视的方法通常可分为:定点守候、伏击守候、寻查守候和________。 A、拘捕守候 B、流动守候 C、跟踪守候 D、拦截守候 ()9、侦查辨认必须严格遵守辨认规则,这些规则包括:事先询问、混杂辨认、自主辨认,依法辨认和_______。 A、共同辨认 B、秘密辨认 C、分别辨认 D、公开辨认()10、犯罪人处理赃物的方式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也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制约犯罪嫌疑人处理涉案物品方式的因素主要有:涉案物品的属性及其它情况;侦查机关发现和办理案件及发案地区的社会控制情况;_______。 A、涉案物品的下游渠 B、犯罪人自身条件 C、涉案物品的用途 D、犯罪人的社会关系 二、名词解释题 11、侦查措施12、跟踪盯梢13、查控涉案物品14、守候监视 三、简答题: 15、简答调查询问的准备工作(10分) 16、简答摸底排队的范围(10分) 17、简答辨认的规则( 四、论述题:

浅析技术侦查制度的不足及完善建议.doc

浅析技术侦查制度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在我国技术侦查这个专业术语最早出现在198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检察院对重大经济案件使用技术侦查手段有关问题的答复》之中,但规定也没有特别细致,只是规定了重大经济案可以使用技术侦查,至于如何使用技术侦查、具体经过什么样的程序、由哪个部门批准都没有做出规定。之后几年,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各类案件也层出不穷,1993年《国家安全法》中第1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侦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同时,在之后的《警察法》中也对该项制度做出了相应规定。然而,各类案件的破获难度不断增加、犯罪的手段越来越偏技术化、加之公民的法治意识以及自身的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出现的问题也明显增多,特别是针对该制度的合法性的争论以及该制度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侦查制度通过立法规范技术侦查手段,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刑事诉讼法在2012年做出了修改,特别引人瞩目的是添加了技术侦查这一节,对技术侦查制度的适用程序、适用期限、适用对象以及适用范围都做出较为详细的规定。 一、我国技术侦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侦查制度适用案件范围的规定太过宽泛 新修订的刑诉法对技术侦查适用的案件范围做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但有些条文对技术侦查制度规定的不够具体;同时有些罪名在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时间上也有不妥之处。尤其是类似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适用技术侦查措施规定为

立案后,会影响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因为这些案件需要在立案之前就要对其进行技术侦查,以减小这些案件对社会的危害性。 (二)技术侦查制度监督惩罚机制不够完善 制度的实施与运用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够发挥其作用。然而,此次新修订的刑诉法虽然较之以往有较大进步,但关于技术侦查制度的监督并没有进行规定,这会使公民对该规定的合法落实产生质疑。同时,由于该规定对惩罚机制也没有做出任何规定,这会造成权力任意扩张、控权流于形式、。甚至会损害公民合法权益。 (三)缺乏专业人员及设施 技术侦查制度因为其特有的技术性特点而受到关注,该制度的运用实施不但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同时对于侦查设施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然而,技术侦查措施在2012年刑诉法修改之前,技术侦查措施并没有被广泛的使用,所以在有了新规定之后,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设施。因为该项制度在之前虽然有所运用,但数量却屈指可数,使得我国司法机关缺少对技术侦查制度的了解与重视,更别提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去建设高端的硬件设施和培着技术侦查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了。 二、完善技术侦查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技术侦查制度适用案件的范围 由于目前我国在该制度的案件适用范围上存在一些规定模糊、部分条文规定不周全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法律规定中进行完善,重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对条文规定应更为细致。此次新刑诉法对技术侦查制度

司法考试之侦查措施(下)——真题与解析

侦查措施(下)——真题与解析 1.(多选题)关于技术侦查,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 B.必须在立案后实施 C.公安机关和检察院都有权决定并实施 D.获得的材料需要经过转化才能在法庭上使用 【参考答案】AB 【考点】技术侦查 【解析】 本题考查技术侦查,该内容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规定。 A项,《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1款的规定:“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选项A正确。 B项,技术侦查只能发生在立案之后。选项B正确。 C项,《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 所以,选项C错误,因为检察院有决定权,但是没有执行权,执行该措施需要交公安进行。 D项,《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依照本节规定采取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使用该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审判人员在庭外对证据进行核实。” 使用技术措施获得的材料并不需要经过转化就能在法庭上使用。选项D 错误。应当注意D项是《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的做法,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技术侦查所获得的材料无须转化即可在法庭上质证属实后作为证据使用。 综上,本题选AB。

侦查学 简答题

侦查学简答题 1.简述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 答:⑴案例分析;⑵调查法;⑶科学实验法;⑷比较研究法。 2.简述刑事侦查学基础理论之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答: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 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指导刑事侦查活动的科学理论; ⑶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刑事侦查活动的思维向导。 3.简述犯罪现场访问的意义。 答:⑴能为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提供有利条件 ⑵能促进现场勘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⑶是犯罪现场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 ⑷可及时获取侦查线索 4.简述犯罪现场访问的准备。 答:⑴确定犯罪现场访问的范围和重点; ⑵了解重点访问对象的有关情况; ⑶拟定访问计划; 5.简述与访问对象初步接触阶段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答:⑴稳定访问对象的情绪,解除访问对象的顾虑;⑵拉近心理距离,营造良好氛围 6.简述询问犯罪现场发现人、报案人的主要内容 答:⑴发现犯罪现场的具体时间、地点、经过,发现犯罪现场时在场人员及其基本情况; ⑵发现犯罪现场时现场的状况,有无对现场进行变动,变动的原因和变动后的状态; ⑶发现案发现场后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采取了何种保护措施。 7.简述盗窃案件的特点 答:⑴犯罪行为全过程具有隐蔽性,作案人与事主不发生正面接触 ⑵作案人在实施盗窃犯罪行为之前,一般都要进行踩点和其他预谋活动 ⑶犯罪现场一般遗留有犯罪痕迹及其物证 ⑷系列盗窃案件作案人的作案手法一般具有习惯性 ⑸有赃物可查 8.简述外盗案件的特点 答:⑴作案人在作案动机、潜入现场的方法的选择上显得不够精明,出入路线明显,并且往往遗留有逗留或徘徊的痕迹; ⑵作案人往往采用翻越院墙、挖洞、揭瓦、撬门、破窗或设法提前潜入的方式进入现场 ⑶盗窃目标不准确、不集中、行动显得盲目、紊乱、急促,破坏、翻动行为多,被盗赃款赃物的数量、价值与作案人所付出的力量、花费的时间往往不符 ⑷现场遗留的犯罪痕迹及其他物证经过鉴定、查证,不属于内部人员所有 ⑸现场上所获得的犯罪证据与外地公安机关发布的案情通报中所谈犯罪证据相同 ⑹被盗财物在外地被发现,并且排除内部人异地销赃的可能。 9.简述盗窃案件现场勘查中应查明的主要问题。 答:⑴作案人采用什么方法,何时从什么部位进入和逃离现场的 ⑵作案人进入现场后,进行了那些活动,其过程和特点如何 ⑶作案人破坏了那些部位,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破坏的,其手法是否熟练是否反映出某种职业特点 ⑷作案人用什么方法和运输工具运输赃物的 ⑸在作案人出入现场的通道、停留过的地方、被他触摸的物品上以及被他破坏的客体上,有

侦查策略的本质

侦查策略的本质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侦查策略的本质 (一)对侦查策略本质的界定 从侦查学的发展历史看,每一种侦查方法的诞生,每一件案件的成功侦破,每一项侦查理论的建立,无不是在借鉴前人的经验,根据侦查情势的需要,采用合理的思维方法,并在突破前人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得以实现的。这一切均源于人们对犯罪的规律、特点,犯罪的手段方法的认识水平和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侦查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正是伴随着犯罪的不断升级,客观上提出了认识犯罪、打击犯罪的需要;伴随着人们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认识手段的进步而得以发展的,这种犯罪与反犯罪对抗斗争也就相应地提出了策略的问题,可以说侦查策略的发展也是伴随着侦查与反侦查这一对立矛盾的不断解决而得以建立和发展的。 自人类社会存在犯罪的那一刻开始,犯罪就一直是以某种侵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们为了制止侵害,相应地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发现和惩罚侵害者,侦查与反侦查一开始就以对抗的形式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从犯罪与侦查一开始,犯罪嫌疑人与侦查人员之间就存在一种对抗状态下的斗智斗勇。人与人之间的斗智斗勇,除了开动脑筋外,还必然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来实现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作为对抗一方的犯罪嫌疑人首先开始了用智的较量,从而也导致了犯罪的规律特点发生很大的不同;作为对抗的另一方侦查人员,再沿用老的方法显然就落后于客观发

展的需要,侦查工作者必须借助新的认识方法去认识犯罪的新规律、新特点,采取自然科学的新方法去对付犯罪。特别是新的认识方法、自然科学的新方法的诞生,不仅帮助了侦查工作者更好地认识犯罪,也帮助人们借鉴这些方法,建立起新的侦查措施,并围绕侦查措施发展侦查策略。 通过有效地采用新的认识方法、自然科学的新方法,抢占侦查与反侦查较量中的先机,不仅推动了侦查理论、方法的进步,也为侦查策略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这一点无不为中外侦查理论、侦查实践的发展所证明。在中国古代,当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认识理论以及集这种理论于大成的“太极”、“八卦”等认识方法论建立和完善起来后,不仅启发了人类如何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也带动了人类谋略思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深刻地影响了侦查工作者对侦查策略和方法的发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为弥补侦查手段的不足,人们在研究获取证据的方法时,就充分地借鉴这些思想中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去研究侦查策略,从而形成了许多具有科学成分的策略方法,并成功地将其运用到侦查实践中。这些策略方法的产生不仅顺应了人类对犯罪的认识和如何对付犯罪的客观需要,侦查策略也在利用新的认识方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中国古代所发展的优秀的侦查方法和侦查理论,无不蕴涵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在西方,科学技术的神速发展不仅全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从某种意义上带动了犯罪向智能化方

新《刑事诉讼法》下技术侦查制度的探讨

新《刑事诉讼法》下技术侦查制度的探讨 [摘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重大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根据侦查需要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这里所指的技术侦查措施应该不仅包括技术性侦查措施,还包括乔装侦查、使用线人、卧底侦查等措施。对职务犯罪技术侦查取得的证据,应该建立相应的技术侦查证据采信原则,如建立专家顾问和对技术侦查证据鉴定制度、建立技术侦查证据补强规则等。修改后的刑诉法对技术侦查措施采取了严格的限制,这是从执法者角度出发为保证技术侦查措施正确有效实施进行的规定;还有必要从被侦查者角度出发,规定对违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如何救济。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技术侦查;探讨 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八节中专门规定了“技术侦查措施”,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重大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根据侦查需要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并增加了严格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有关规定。这是刑事诉讼立法顺应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的进步。但是检察机关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将会在刑事诉讼中产生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比如技术侦查的概念和外延,技术侦查收集的证据在法庭上如何质证和采信?对技术侦查对象的侵权救济等。笔者结合职务犯罪侦查实践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技术侦查的概念和外延 关于技术侦查的概念,学界主要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认为技术侦查是秘密侦查的一种,是以侦查措施的技术含量为标准来划分,认为在侦查中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来查明案情、搜集证据,技术含量高的侦查措施为技术侦查措施,如监听、拍照和摄像,否则为非技术侦查措施。第二种理解是将技术侦查措施基本上等同于秘密侦查措施。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因为秘密侦查往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技术手段,因而又称“技术侦查”。 新《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的概念和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没有规定和列举,我们从具体法律条文中可以看出端倪。笔者注意到该法第151条规定了“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把卧底侦查、乔装侦查等隐瞒身份的侦查措施和控制下交付是列入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范围之内的,但使用前要“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然而,在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为了查明案情,经常需要隐匿身份实施侦查。比如为了查找行贿人,侦查人员常常隐匿身份,乔装成销售人员;为了查找某一证人,侦查人员也常常需要隐匿身份才能找到证人,否则,一听到检察机关反贪干警来询问,有的人往往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避之不及,根本不会给侦

技术侦查措施

技术侦查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措施作出规定。 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第一百四十八条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批准,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第一百四十九条批准决定应当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确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和适用对象。批准决定自签发之日起三个月以内有效。对于不需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对于复杂、疑难案件,期限届满仍有必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经过批准,有效期可以延长,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第一百五十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侦查人员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

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与案件无关的材料,必须及时销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材料,只能用于对犯罪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公安机关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并对有关情况予以保密。 第一百五十一条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第一百五十二条依照本节规定采取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使用该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审判人员在庭外对证据进行核实。

侦查策略的本质

一、侦查策略的本质 (一)对侦查策略本质的界定 从侦查学的发展历史看,每一种侦查方法的诞生,每一件案件的成功侦破,每一项侦查理论的建立,无不是在借鉴前人的经验,根据侦查情势的需要,采用合理的思维方法,并在突破前人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得以实现的。这一切均源于人们对犯罪的规律、特点,犯罪的手段方法的认识水平和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侦查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正是伴随着犯罪的不断升级,客观上提出了认识犯罪、打击犯罪的需要;伴随着人们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认识手段的进步而得以发展的,这种犯罪与反犯罪对抗斗争也就相应地提出了策略的问题,可以说侦查策略的发展也是伴随着侦查与反侦查这一对立矛盾的不断解决而得以建立和发展的。 自人类社会存在犯罪的那一刻开始,犯罪就一直是以某种侵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们为了制止侵害,相应地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发现和惩罚侵害者,侦查与反侦查一开始就以对抗的形式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从犯罪与侦查一开始,犯罪嫌疑人与侦查人员之间就存在一种对抗状态下的斗智斗勇。人与人之间的斗智斗勇,除了开动脑筋外,还必然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来实现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作为对抗一方的犯罪嫌疑人首先开始了用智的较量,从而也导致了

犯罪的规律特点发生很大的不同;作为对抗的另一方侦查人员,再沿用老的方法显然就落后于客观发展的需要,侦查工作者必须借助新的认识方法去认识犯罪的新规律、新特点,采取自然科学的新方法去对付犯罪。特别是新的认识方法、自然科学的新方法的诞生,不仅帮助了侦查工作者更好地认识犯罪,也帮助人们借鉴这些方法,建立起新的侦查措施,并围绕侦查措施发展侦查策略。 通过有效地采用新的认识方法、自然科学的新方法,抢占侦查与反侦查较量中的先机,不仅推动了侦查理论、方法的进步,也为侦查策略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这一点无不为中外侦查理论、侦查实践的发展所证明。在中国古代,当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认识理论以及集这种理论于大成的“太极”、“八卦”等认识方法论建立和完善起来后,不仅启发了人类如何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也带动了人类谋略思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深刻地影响了侦查工作者对侦查策略和方法的发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为弥补侦查手段的不足,人们在研究获取证据的方法时,就充分地借鉴这些思想中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去研究侦查策略,从而形成了许多具有科学成分的策略方法,并成功地将其运用到侦查实践中。这些策略方法的产生不仅顺应了人类对犯罪的认识和如何对付犯罪的客观需要,侦查策略也在利用新的认识方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

侦查措施与策略试题库完整

侦查措施与策略试题库 侦查措施与策略 练习题集 第一部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调查询问,可分为和两种方式。2 、公开调查调查询问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和三种。3、对住宅搜查的顺序通常有三种:一是;二是;三是外向里。 4、对露天场所搜查,在确定搜查的范围、重点的情况下,采取分工、、进行搜查。 5、公开搜查中,参加搜查的侦查员人数必须是。 6、侦查辨认的形式分和两种。 7、侦查辨认必须严格遵守和的规则。8、辨认的结论作为证据使用的条件是:一是;二是。9、实施追缉堵截是有条件的,是根据案件性质的必要性和依据案件本身给我们提供条件的及其所决定的。 10、对销售赃物的控制方法有:、、和治安联防控制。11、通报的使用范围有:、、协查控制赃物通报和查找无名尸体通报。 12、侦查实验的规则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邀

请见证人。13、守候监视的方法通常有:、、拘捕守候和巡查守候。14、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存款、汇款,必须先制作“呈请查询、冻结报告书”后,报经负责人批准,通知执行。 15、对于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解除冻结,通知。 16、从侦查谋略的纵向层次上,对侦查谋略分为侦查谋略和侦查谋略。 17、按侦查谋略实施的时机,对侦查谋略分为侦查谋略和侦查谋略。 18、根据对犯罪分子施加心理压力的程度,对侦查谋略分侦查谋略和侦查谋略。 19、根据侦查人员进攻犯罪分子的方法,对侦查谋略分侦查谋略和侦查谋略。 20、根据侦查人员有无可以直接利用的条件,对侦查谋略分为侦查谋略和侦查谋略。 21、刑事特情从作用上可分为专案特情、和。22、刑事特情从活动地域范围上可分为和。23、从刑事特情的活动能力、作用大小分一般特情、、专业特情、。 24、对于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 25、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月。

技术侦察3

技术侦查:立法授权与司法控制并举 https://www.doczj.com/doc/fc176996.html, 2006年11月24日00:53 正义网-检察日报□一般而言,案件性质的严重程度是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的基本标准。 □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选用应有两个标准:措施必要和合理怀疑。 □在有效的实体限制和程序控制之下,通过技术侦查措施所获得的证据应当允许作为证据使用。 □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查监督应以技术侦查的主体、适用范围、适用条件为主要审查内容,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先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后进行审查。 现代刑事诉讼法致力于寻求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大价值目标的统一,我国关于技术侦查措施的制度由于缺乏法律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规定,使得许多技术侦查措施游离于法律范围之外,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极易导致侦查机关滥用职权,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害,从而有悖于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必须以寻求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大价值目标为指导,对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进行重构,尽量做到立法授权与司法控制并举,力求构建一个规范的技术侦查措施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 综观各国立法,对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即在刑事诉讼法中设立专门章节就技术侦查措施的条件程序作出专门规定。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即由刑事诉讼法就技术侦查措施作出一般、授权性规定。而由立法机关通过制定单行法的形式就技术侦查措施条件程序作出详细规定。笔者认为,在具体立法模式上可以借鉴德国的模式,在刑事诉讼法中用专门章节对技术侦查措施作出详细规定。采取这种做法的原因在于:首先,我国的多年立法经验和惯例都是将刑事诉讼程序统一规定在刑事诉讼法典中,采取德国模式符合我国立法惯例。其次,我国刑事诉讼法自1997年修改至今已将近10年,刑事诉讼法进

工作心得:技术侦查的规范适用

工作心得:技术侦查的规范适用 自技术侦查措施首次被写入刑事诉讼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等法律文件对技术侦查措施的规范也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技术侦查逐渐褪去神秘主义的外衣,一步步走向规范与阳光。 一、实践中的困扰 在毒品等隐蔽性强的犯罪中,侦破过程中经常会采用电话监听等技术侦查措施,技侦材料也往往成为证明被告人犯罪行为的重要证据。尤其是在一些被告人不认罪、其他证据又不充分的案件中,技侦材料更是成为决定案件结果的关键证据,甚至掌控着被告人的生死。但实践中,长期以来技侦材料未随案移送、保存不当、删除较为随意等现象时有发生,实践中对技侦材料是否作为证据使用、如何作为证据使用等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给案件认定带来了一定困扰。 二、技术侦查不规范背后的原因 (一)合法性依据的长期缺失 新刑事诉讼法颁布之前,公安机关使用技侦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一些内部规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0X年《公安部关于技术侦察工作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技术侦查所获取的证据材料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也不能在法庭上出示,只能作为侦查取证的线索,通过适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措施将其转化为法定的证据形式,才能作为证据使用。据此,实践中公安机关通常只将技侦获得的材料与

信息归入到侦查内卷,而不放入诉讼卷中移送给检察院、法院。技侦手段不仅对当事人保密,对检察院和法院也保密。这种“保密”,一方面给技术侦查披上了神秘主义的外衣,另一方面也是对技侦手段缺乏合法性依据的无奈之举。为此,201X年新刑事诉讼法在第二章“侦查”中专门新增一节“技术侦查措施”,使得技侦材料从公安内部规定中需要转化的“保密材料”变成阳光下的合法证据。 (二)重侦不重证的传统思维 过去,刑事诉讼活动的重头戏是破案,只要案子破了,后面的起诉、审判、执行等程序就能顺理成章地走下去。在这种“重侦不重证”的传统思维指导下,侦查机关的工作重点是找到犯罪嫌疑人,而不是证据的合法性与充分性。例如,在使用技侦手段破案后,侦查机关往往只告知检察院、法院采用技侦手段收集所得到的结果,并不告知取得了哪些具体证据及如何取得这些证据。这种“重侦不重证”的传统思维模式在给我们带来惩罚犯罪快感的同时,也带来了纠正冤假错案的阵痛。可喜的是,“证据裁判”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随着法制的健全已经深入人心。 (三)对证据转化的过度依赖 实践中,为了提供能够公开证明犯罪活动的证据,侦查机关通常会将技侦材料转化为其他证据使用。有的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证人时,向其出示能够证明其犯罪过程的部分录音、录像等,表明其行为早已在侦查部门的控制之下,促使其交代罪行或指证他人罪行,从而将不能在法庭上公开出示的技侦材料转化为犯罪嫌疑人供述、同案犯指认、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有的将技侦监听得来的电话录音整理成文字版,转化为书证使用。有的由侦查部门出具一份“情况说明”,说

《侦查措施与策略》名词解释

《侦查措施与策略》名词解释

侦查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为查明案情,发现线索,搜集犯罪证据,抓获犯罪嫌疑分子而依据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根据犯罪活动或和案情的需要所采取侦查方式、方法与手段的总称。 摸底排队是指公安人员在现场勘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调查。发现与犯罪有关的人,事、物,并对己发现的可疑线索进行核实查证,甄别和筛选,从中确定犯罪嫌疑对象的一项常用措施。 侦查实验是指刑侦部门在侦查办案过程中,根据某种目的需要,采用模拟和重演的方法,去证实在某种条件下某种事实能否发生,或某一行为能发生何种结果的一种侦查活动。 侦查辨认是指在刑事侦查工作中,根据需要,侦查人员组织受害人、事主、见证人或知情人,对犯罪嫌疑人、无名尸体及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场所等进行时辨别和认定。 追缉是指在判明犯罪分子已经逃跑后,及时组织力量,循其可能逃跑的方向和路线进行追捕。 堵截是指根据犯罪分子逃跑的方向,通知有关单位组织力量,在其可能经过的地点,路口设卡拦截。 控制赃物是指侦查人员在侦查有赃物可查的刑事案件时,依靠有关单位组织和专门人员,对赃物的隐藏,转移,销售,毁灭,使用等环节进行监视控制,通过发现赃物,从物到人,查而查获罪犯,及时破案的一项常规性侦查措施. 阵地控制是指刑事侦查部门在犯罪分子的居住地和经常活动的场所,建立公开和秘密的力量,用以发现,揭露和查缉刑事犯罪分子的防范性侦查措施,是刑事侦查部门的一项基础业务建设。 刑嫌调控是指对刑事犯罪嫌疑人的调查控制工作,它是通过秘密调查和必要的侦查手段、及时搜集和掌握刑事犯罪嫌疑人的活动材料,以发现和制止现行犯罪活动,发现和搜集侦查线索的一项侦查防范措施。 跟踪守候是指以隐蔽的形式,尾随侦查对象,监视、控制其活动的一种基本侦查方法。 秘密拘捕是根据侦查破案的需要,对重大犯罪集团(团伙)中某个成员采取的秘密扣押,突出审讯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 守候监视是指在侦查对象的住处、落脚点和经常出入的场所、以及隐藏赃证或预谋犯罪的地点周围,选择隐蔽点对其活动进行监视控制的侦查手段。 卧底侦查也称潜入侦查。是指刑事侦查人员以伪装的特殊身份潜入犯罪集团内部埋伏下来,从而开展内线侦查工作的一种形式。

侦查措施与策略复习要点.doc

侦查措施与策略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侦查措施: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在实现侦查冃标的过程中,依据法律 法规,针对较量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社会现实采取各种不同的活动内 容、方法和方式去解决侦查问题的各种处理办法。 2?追缉堵截:追缉堵截是对在逃的犯罪人和重大犯罪嫌疑人进行追捕的 一种紧急侦查措施。 3?通缉:通缉是侦查机关为缉捕在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人,以 通缉令的形式通令有关单位、部门和群众协助缉捕的一项紧急性侦查措 施。 4?并案侦查:并案侦查是指把疑似同一个人或一伙犯罪嫌疑人所为的 两起或者两起以上的犯罪案件申并起来分析,将认为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 伙人所为的犯罪案件合并组织专案侦查,由此及彼,由一案带破多案的一 项侦查措施。 5?公开搜查:公开搜查是指侦查机关为了发现、收集犯罪证据、查获 犯罪人,经过审批,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索、查找的一项侦查措施。6?侦查辨认:是指侦查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程序要求,组织被害人、证人、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别和认定的一项侦查措施。 7?侦查实验:侦查实验是侦查机关在侦查办案过程中,采用模拟和重 演的方法,证实在某种条件下案件实施能否发生和怎样发生,以及发生何种结果的一项侦查措施。 二、判断题

1.侦查措施的实践过程受侦查策略的指导,侦查措施的视线依赖于侦查措施的实践。 2.侦查协作原则之一:无偿协作原则。 3 ?并案侦查的条件之一:犯罪主体统I,即使同一个人或者同i伙人所为的案件。 三、多选题(略) 四、简答题 1.调查询问的结果应该从哪些方面评判? (1)、询问对象与案件的关系及思想道徳状况 (2)、询问对象所陈述内容的信息来源 (3)、询问对象的感知、记忆和表达能力 (4)、询问对象所陈述的内容与其他证据Z间有无矛盾 (5)、询问对象提供的情况在侦查中的使用价值和证据意义 2.侦查协作的基本原则 (1)及时协作原则 (2)无偿协作原则 (3)明确协作原则 (4)依法协作原则 3.并案侦查的条件 (1)作案时间、空间的相近性 (2)侵害对象的和似性 (3)作案手段的稳定性

侦查策略与欺骗辨析

一、问题的提出 侦查策略是指侦查主体为实现侦查目标根据需要采取的灵活的方式、方法。[1]它是侦查主体在一般谋略原则的指导下、在法律允许下,为了解决案件专门问题,为了侦查措施的使用而采取的智谋运筹艺术和方式方法。其中,策略的“策”是指计,“略”是指谋,包括形成计划的讨论过程本身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侦查策略起源于科学技术和军事谋略,其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等。侦查策略本质是一种认识方法,即侦查主体认识案件的方式方法,它具有灵活有效的特征。但是,由于侦查策略有时出于侦查需要,可能会作出某些“隐瞒真相或捏造事实”的行为,于是有些学者便称侦查策略就是欺骗或包含了很大的欺诈成分。而欺骗、欺诈等行为如果具备了社会危害性和应罚性则为我国法律所禁止(本文辨析中的欺骗即是专指这种类型,否则,这种辨析是没有意义的),如讯问中禁止诱供、逼供等。这是否意味着侦查策略都是非法的,或者应该对其严格限制?显然,如若侦查离开了侦查策略变成了僵硬的法条和程序,则在犯罪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侦查必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致使侦查效能无法发挥,则公平正义如何实现,司法如何运行,而社会又如何才能和谐?其实,从全面的意义上讲,侦查策略与欺骗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侦查策略与欺骗的异同(一)侦查策略与欺骗的相同点 侦查策略蜕化于军事谋略,而军事谋略强调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军事谋略的重点在于灵活,在于隐瞒己方的行动的真实意图,而让对方做出错误猜测,最终打败对方。侦查策略是侦查主体与犯罪做斗争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其同样要求为了顺利侦破案件应该采取某些隐瞒真相等方法。如,侦查绑架案件时应采取内紧外松的侦查方法,以隐瞒警方已经介入的真相,否则将致被害人于险地。又如,两人作案的案件中,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而已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则心存侥幸拒不供述或将所有罪责推给对方。则侦查机关制造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的假象,以使其如实供述。又如化装侦查、秘密侦查和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等,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隐瞒真相和捏造事实”。 我国《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对欺诈的定义是:一方主观上有欺诈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因一方的欺诈而使另一方陷入了错误认识。由于错误的认识而作出了违反其真实意志的意思表示。《刑法》第266条对欺诈行为的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侦查策略与欺骗辨析 蔡艺生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重庆400031) 摘要:侦查策略是指侦查主体为实现侦查目标根据需要采取的灵活的方式、方法。那些认为侦查策略就是欺骗或包含了很大的欺诈成分的学术观点是错误的,侦查策略与欺骗在目的、基础、程度和结果上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但侦查策略与欺骗的界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侦查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仍有可能产生异化,而走向反面遭到否定性评价。因此,对侦查策略要从启动、实施和结果三方面入手进行完善。 关键词:侦查策略;欺骗;异同;完善中图分类号:D9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121(2006)05-0119-04 收稿日期:2006-06-09 作者简介:蔡艺生(1981-),男,福建龙海人,西南政法大学刑诉法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事侦查学研究。 2006年9月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Sep.2006第5期 总第105期 JOURNALOFJIANGXIPUBLICSECURITYCOLLEGE No.5Ser.No.105

2019年侦查技术与方法

侦查技术与方法 并案侦查是公安机关在侦查破案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常规的重要的侦查措施之一。是指通过信息交流、分析判断、现场勘查、案情分析、初步侦查等方法和措施,认为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发生的一系列案件,有许多共同之处,可能是同一个犯罪分子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为,于是把这些案件串连起来,一井组织专案侦查,进行由此及彼,由一案挂多案的一种侦查措施。可以实施并案侦查的条件很多,如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作案工具及手段方法,遗留痕迹特征等。并案的方法大体有三种,一是以人串案,“人”可指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也可以指被害人的特定性特征;二是以案串案,即几起案件类型相同、情节相似;作案目标、作案手段、作案过程有共同点。三是以物串案,即依据物证串案。根据现场遗留痕迹、遗留物、作案工具、赃物等与案件有关物品进行串案;根据当前刑事犯罪。特别是严重刑事犯罪的一些特点,犯罪分子大流窜、跨区域、连续作案,集盗、抢、杀人、放火等罪行于一身的特点。要求侦查人员在侦查实践中,注重串并案侦查,并敢于、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 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这两个观点为我们准确、及时、大胆地实施并案侦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并案侦查是实施中发展的观点 犯罪分子并不是生来就是罪犯,他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其自

然特征或体貌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改变。另外,犯罪分子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其生理、心理、习惯有相对的稳定性,其作案手段和方法会形成一种定势,有相对稳定的犯罪活动规律,但是犯罪分子特别是惯犯、累犯,他们在每一次作案后必然会有一个恢复心理平静、调整心理状态、揣摸作案手法、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他们为了提高下一次作案成功的把握性,增强逃避打击的能力总是尽量地克服一些心理定势,有意制造假象,干扰侦查视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国际间交流的进一步普遍和加深,犯罪分子犯罪方法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如某一犯罪分子在前几年采用踹门入室,“白日闯”盗窃作案,今天随着防盗门窗的普及,犯罪分子不得不研习技术开锁以达到作案目的。禁绝已久的毒品犯罪改革开放以后又死灰复燃,犯罪分子受高额利润的诱惑,由原来的盗窃抢劫等刑事犯罪变为毒品犯罪。如果一犯罪分子在前几年还只是小偷小摸的话,今天变成持枪抢劫、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并不足为奇。犯罪的心理状态、方法手段等都有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犯罪分子在每一次作案得逞后,其犯罪欲望不断加强,主观恶习不断加深,犯罪能量步步升级。这本身就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可见,无论是从案件还是案犯来看,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在侦查实践中要注意运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案件和案犯,成功地进行串并案侦查。 二、并案侦查实施中联系的观点 事物的相对稳定性体现了其自身的同一性,同一性是我们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系列性案件的犯罪主体是同一的,案件必然在某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