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内动脉栓塞术诊疗常规及质量控制
- 格式:docx
- 大小:12.16 KB
- 文档页数:2
经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近期疗效摘要目的探讨经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近期疗效。
方法24例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均接受经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中15例患者的出血动脉为臀上动脉,9例患者的出血动脉为阴部内动脉。
本组患者中23例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1例患者术中发现髂外动脉出血转为外科手术后死亡。
患者的平均围术期输血量为(1343.5±436.4)ml,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本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4.3±9.4)d。
结论经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近期疗效可靠且安全,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损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髂内动脉栓塞术;骨盆骨折;大出血;临床疗效随着交通业的逐渐发达,建筑业的不断兴盛,使得骨盆骨折的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
当患者发生骨盆骨折后,其通常会合并髂内动脉损伤,由此引发大出血的出现[1]。
大出血的发生将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当患者发生骨盆骨折后,应立即对其是否存在髂内动脉出血进行诊断,并为其开展积极治疗,使髂内动脉出血得到有效控制[2]。
以往临床上对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开展治疗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为骨外科常规治疗,但临床治疗效果通常不理想。
而在对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进行治疗时,经髂内动脉栓塞术效果较佳。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24例,探讨经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近期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24例,全部患者的骨盆骨折病情均经临床CT检查确诊,血红蛋白水平<90 g/L,同时对存在重大脏器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
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3.2±8.3)岁;其中16例患者为车祸伤,8例患者为坠落伤;5例患者合并四肢骨折。
肾动脉栓塞术诊疗常规及质量控制1.适应证(1)由外伤、病理活检穿刺、良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肾出血,包括持续性血尿和向腹腔内出血。
(2)由肾内动脉的小分支狭窄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恶性肾肿瘤手术前栓塞或晚期的姑息性栓塞治疗。
(4)肾内的动脉血管瘤、动静脉瘘等血管性病变.2.禁忌证主要有碘过敏和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
3.基本操作技术(1)备皮,碘过敏试验。
(2)器械:穿刺针、导丝、导管鞘、合适的导管。
(3)栓塞材料、自体血凝块、明胶海绵、丝线、冻干硬脑膜、碘油、PVA、弹簧栓子、可脱离球囊、无水乙醇等。
(4)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5)用 Seldinger技术送入导丝、导管,导管超选择插入肾动脉,行造影了解供血情况。
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
(6)调整导管至适当位置,注入或释放栓塞材料,整个过程应在 X 线透视监视下进行。
(7)栓塞后应再行血管造影,了解栓塞后情况。
栓塞不足时可再行栓塞。
(8)栓塞结束,拔管,压迫止血,包扎。
4.治疗后质控评价(1)成人肾血管床的容量为8~10ml,有些栓塞剂可经肾小球有少量滤过。
如行全肾栓塞,栓塞剂的注射量为10~15ml,如肿瘤体积大,新生病理性血管多者,可适当加大注射量,自家血凝块可捣碎成3~5mm大小,经生理盐水洗涤后注入,脂肪、肌内注入法相同。
明胶海绵也可剪成5mm大小碎片,浸泡在造影剂中注入。
将新鲜制备的硅橡胶液 5~10ml混以造影剂,1次推注入肾动脉腔。
异丁-2-氰丙烯酸盐1ml混以适量的造影剂,用细导管快速注入,注完后迅速拔出导管,以免与血管壁黏着。
(2)用 95%的乙醇10~15ml以 3~ 5ml/s 的速度注入肾动脉。
如肾癌瘤体大者,可分次灌注。
1次量以 1ml/5kg 体重为宜,分次灌注则总量可加大。
如用气囊导管阻断肾动脉血流者则更为安全,超选择性分支灌注,需采用适宜的气囊导管灌注,以免破坏其他部位的正常肾组织。
乙醇注毕后即将气囊抽瘪,肾血流开通,可将乙醇冲至血管床,并在影屏追踪其分布。
40例髂内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护理标签:髂内动脉栓塞;产后大出血;介入护理中图分类号R27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1-0079-01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居我国孕产妇致死病症首位[1]。
本文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伴缺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髂内动脉栓塞进行治疗的护理措施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07年1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伴缺血性休克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32岁;其中32例经产妇,10例初产妇。
本组选取患者出血原因分析:3宫缩乏力0例,前置胎盘4例,子宫下段不全裂伤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感染裂开而致1例,产后即发生出血对其行子宫全切后出血不止1例。
该40例患者均呈贫血貌,累及出血量3000~8000 ml,所以患者均经子宫按摩、葡萄糖酸钙、米索前列醇、欣母沛、大剂量宫缩素等保守治疗无效。
1.2 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Seldinger’s技术,对右腹股沟常规消毒后在局麻下行右动脉穿刺术,在血管鞘内注入肝素水,在动脉内快速注入400 ml的全血或代血浆。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电视透视下,自股动脉依次沿腹主动脉、对侧髂内动脉将导管插入,同时将血管造影剂推入,进行常规血管造影,再将导管在导丝的引导下插入髂内动脉的脏支,需要避开壁支,将导丝拔出后注入抗生素,使用2 mm×10 mm明胶海绵条栓塞,将造影剂不断注入,直至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近似终止方可停止。
在栓塞另一侧同样使用该方法,手术全过程所需时间30~60 min。
术毕拔管后对伤口加压包扎,患者平卧24 h。
2 结果术后该40例患者腹腔内、阴道出血情况均停止,血压、心率均恢复正常,休克症状得到逐渐纠正,腹部膨胀感逐步减轻,15~30 d后均痊愈出院,对其进行6~40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常规一、疾病概念动脉栓塞是指血块或进入血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
动脉栓塞主要由血栓造成,此外,肿瘤、空气、脂肪等异物也可能成为栓子。
二、病因病理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易患因素。
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①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导致内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和脂质积聚。
②动脉壁脂代谢紊乱,脂质浸润并在动脉壁积聚:③血流冲击在动脉分叉部位造成的剪切力,或某些特殊的解剖部位(如股动脉的内收肌管裂口处),造成的慢性机械性损伤。
主要病理表现为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桂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闭塞病变大致可分为:主-髂型、股-腘型、以及累及主-髂动脉及其远侧动脉的多节段型。
患肢发生缺血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死。
三、临床表现栓塞常在下肢的动脉分叉处。
其典型表现可概括为5“P”,即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和麻痹。
具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及栓塞部位和平面。
大者可引起双下肢严重缺血、坏死,临床症状较重。
小的甚至可无症状。
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是由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升高引起的疼痛。
开始疼痛位于动脉的栓塞处。
以后疼痛平面略下移并波及栓塞平面以下的整个肢体。
栓塞部位以下的动脉搏动消失,患肢皮肤苍白,后又变为花斑状。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触诊可感知变温带,并可根据变温带来估计动脉栓塞的部位。
由于周围神经缺血,在栓塞的远端肢体呈袜套形的感觉丧失区,在近端有感觉过敏区,感觉减退的平面一般低于栓塞平面。
在栓塞一定时间后,患肢可出现麻痹,表现为手或足下垂,提示已发生坏死。
四、诊断鉴别鉴于本症为全身性疾病,所有病人均需作详细检查:①一般检查:血脂测定、心电图、心功能检查等。
②无创伤性血管检查: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及节段动脉压测定、电阻抗容积描记或光电容积描记等,了解患肢的血流状况。
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12例分析作者:陆兰英蓝雪琴杨华来源:《中外医疗》 2012年第6期陆兰英1 蓝雪琴2 杨华3(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桂平 537200)【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和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
出血量大,极易导致失血性休克及其他并发症。
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是并将继续是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但一旦这些方法失败后,动脉栓塞治疗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留子宫的治疗方法[1]。
我院自2009年以来,对1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经皮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产后出血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中图分类号】 R71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2(c)-0066-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产后出血118例,其中106例患者经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药物、宫腔填塞等保守治疗获得成功;另1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经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均获得成功。
12例患者,年龄20~36岁,平均28岁。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3例(顺产1例,剖宫产2例),前置胎盘并出血(4例),胎盘早剥(3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2例)。
栓塞前出血量估计1500~4500ml。
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均有要求保留子宫或有再生育要求。
1.2 方法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输氧、心电监测的情况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分别对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和DSA了解出血部位及出血的动脉分支,依据DSA结果,经置于髂内动脉前支或于髂内动脉内的导管注入抗生素浸泡过的直径2mm的明胶海绵颗粒,术后DSA显示栓塞动脉完全栓塞,未见出血点,拔管后加压包扎,平卧24h,穿刺侧肢体制动。
术后常规抗炎及对栓塞后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与介入治疗指南(全文)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o sclerosis obliterans, ASO )是指动脉壁因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
好发于动脉分叉以及动脉主干弯曲和受压处,大部分在动脉后壁,以腹主动脉远侧及髂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受累最为多见。
常因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继发血栓形成等因素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缺血的临床表现。
后期可累及腘动脉远侧的动脉。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
由于主髂动脉内径大、流量大,对于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的病变段,腔内治疗往往可以取得>90%的成功率,而对于长段狭窄或闭塞或多阶段的病变段,手术成功率常>95%。
因此,目前国内外各医疗中心广泛开展腔内和手术方法治疗主髂动脉闭塞血管,并取得血管保持通畅临床无症状的长期随访结果。
1 发病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主髂动脉疾病发病率取决于研究对象的年龄、潜在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谱以及伴随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情况(如: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间歇性跛行是主髂动脉疾病的症状之一,在65~74岁年龄段,男性间歇性跛行年发生率为61/万,女性为54/万。
Criqui等评估60岁以下人群中下肢动脉疾病发生率为2.5%,60~69岁的人群中为8.3%,>70岁的人群中为18.8%[1]。
爱丁堡动脉研究提示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为4.5%,1000人年发生率为15.5。
28.8%的病人一旦出现症状以后一直会有疼痛,8.2%的病人予以血管重建或截肢,1.4%的病人进展为缺血性溃疡。
下肢动脉疾病在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或主动脉瘤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新诊断的病人中55%仅有下肢动脉疾病,35%同时有下肢动脉疾病及心血管疾病。
在仅有下肢动脉疾病的人群中吸烟(正在吸烟者为23%,既往吸烟者为37%)、高血压(69%)、高脂血症(47%)及糖尿病(38%)的发生率较高。
髂内动脉栓塞急诊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摘要]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8例妇产科大出血的病例(3例产后大出血,4例宫颈癌,1例刮宫术后),采用明胶海绵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
结果:全部病例选择性插管栓塞成功,及时止血,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急诊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妇产科,大出血;髂内动脉;明胶海绵,栓塞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embolization technology of internal iliac artery in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massive hemorrhage. Methods: Eight patients with serious hemorrhge ( 3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ge, 3 with cancer of the cervix, 1 after dilatation and curettage ) were embolizated with gelatin sponge and particle of internal iliac artery. Results: The selective intubatton to internal iliac artery succeeded in all cases. The hemorrhage is stopped promptly, no seriouse complication was observed. Conclusions:The embolization technology of internal iliac artery is one kind of safe、quick、effective method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massive hemorrhage.Key word:gynecology,massive hemorrhage;internal iliac artery;gelatin sponge and particle,embolization妇产科大出血常常危及生命,传统的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
动脉栓塞术治疗方法和适应症如果动脉出现了拴塞,是特别严重的一种疾病,动脉对于身体的健康,它的作用是比较大的,所以当出现了动脉栓塞以后,就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命,所以很多患者会选择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那么动脉拴塞手术治疗方法和适应症有哪些?就来看看下面介绍。
方法1.预定栓塞术的病变应先行动脉造影并再次确认之。
2.最重要的是将导管插入并放在正确的位置(标准的或超选择性的),为此,应参考或借助于数字减影X线摄像法(DSA)。
3.手术在严密无菌条件下进行。
手术者将吸收性水溶性明胶海绵或粉末(Gelfoampledgettes,gelatine sponge)放在生理盐水中,同时,把头孢菌素或青霉素32000单位/庆大霉霉素12mg溶于液体中。
4.对诊断用导管中切不要将栓塞术使用的栓塞子(embolic material)混入,为此,操作者使用的无菌作业台应远离患者躺卧的放射台为妥。
5.栓塞术(1)固体形,栓塞子:用小的栓塞碎片或栓塞子(gelfoamlxlmm),开始向远端末梢的动脉分支方向注入。
为了使动脉及其邻近部位达到永久性闭塞状态,应考虑使用线圈式方法。
(2)液体状,液状栓塞子:以无水酒精(乙醇)作为最初使用的液状栓塞物质(子)时,首先,栓塞术的施行先从组织开始并防止向邻近部位反流。
为此,有必要使用球囊-闭合型(occulusion)导管。
6.栓塞术操作结束后,为了评价病变区栓塞的程度并确认之,应再次做造影检查并摄像。
动脉栓塞术适用于:1.不能控制的出血外科性、内科保守疗法不能控制的出血性疾患或者是经动脉给与加压素也不能充分止血时。
例如骨盆外伤、支气管动脉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
2.缩小肿瘤的效果先将通往肿瘤的动脉血管闭塞,然后再行肿瘤剥离及摘除等外科手术时则较为容易(既简便、又容易、又安全)。
偶尔也有十分困难的时候,例如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转移性肝癌、肾癌时(表1)。
3.暂时缓解临床症状的处理在肿瘤较大或位置较为重要(毗邻有重要的血管、脏器等)等各种情况下,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要目标时(或减轻疼痛或减少异位性激素分泌过剩等)。
作者单位:315600宁波,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葛湘军);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陈琦)骨盆骨折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患者普遍会由于合并伤出现大出血的情况,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骨盆骨折的死亡率超过30%。
从临床救治的角度而言,快速有效的止血是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的核心[1]。
为找到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最佳治疗手段,从而提升救治成功率,对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70例患者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5.2±10.7)岁。
受伤时间1~3小时,平均时间(2.2±0.5)小时。
致伤原因:工伤3例,坠落跌伤12例,交通事故伤害55例。
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会审核,研究对象均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1.1.1纳入标准:①经CT 诊断确诊为骨盆骨折;②经常规补液扩容治疗(液体输注量>6000ml )血流动力学依旧不稳定。
1.1.2排除标准:①合并颅脑损伤;②合并肝肾基础疾病;③实质性脏器损害失血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④由于个人原因不愿意参与研究。
1.2方法1.2.1基础治疗:患者入院确诊后立即给予抗休克处理,同时作深静脉留置以快速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和血管活性药物泵入,桡动脉留置监测患者的动态血压[2];患者经上述方法处理后若出现程度较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或血压无好转,在排除其他部位出血的可能后即实施髂内动脉造影。
1.2.2髂内动脉栓塞:选择Seldinger 技术[3],借助X 线电视技术实施股动脉穿刺处理;穿刺处理后正常置入导管鞘及5FCobra 导管作选择性动脉造影;将导管头端行进至动脉开口处,以10ml ,4~6ml/s 作DSA 造影,根据造影剂是否外溢判断是否存在动脉损伤[4]。
消化道出血栓塞术诊疗常规及质量控制 1.适应证 (1)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出血。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肝胆外伤出血及动脉瘤破裂出血。 (4)贲门黏膜出血(Mallory-Wciss撕裂综合征)。 (5)消化道肿瘤或血管畸形出血。 (6)外科手术后出血。 2.禁忌证 采用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虽然没有绝对禁忌证,但下列情况应慎重对待。 (1)做过胃大部切除和有血管解剖变异的病人。 (2)肝硬化晚期和肝细胞癌引起的门静脉栓塞并发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不仅行经门静脉穿刺危险性大,而且使导管超越阻塞段进入肝门外门静脉系统是困难的,即使勉强通过,其对门静脉侧支循环通路的栓塞会加重门静脉高压。 (3)凝血机制不全的患者。如凝血酶原时间超过对照组 7秒以上,或者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9/L者。 (4)对于活动性出血引起的低血容量状态尚未纠正而必须做栓塞治疗者,栓塞前造影时切忌做药物血管造影,以避免血管扩张促发或加重休克。 (5)对严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或已有肝、肾衰竭的患者,必须做栓塞治疗时,应尽量减少造影剂注入量,以减少肾功能损害和促发肝肾综合征的机会。 (6)穿刺插管途径中有血管性疾病患者。 3.基本操作技术 (1)备皮,碘过敏试验。 (2)器械:穿刺针、导丝、导管鞘、合适的导管。 (3)栓塞材料、自体血凝块、明胶海绵、丝线、冻干硬脑膜、碘油、PVA、弹簧栓子、可脱离球囊、无水乙醇等。 (4)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5)用 Seldinger技术送入导丝、导管,导管超选择插入相应的靶血管,行造影了解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 (6)调整导管至适当位置,注入或释放栓塞材料,整个过程应在 X 线透视监 视下进行。 (7)栓塞后应再行血管造影,了解栓塞后情况。栓塞不足时可再行栓塞。 (8)栓塞结束,拔管,压迫止血,包扎。 4.治疗后质控评价 (1)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或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80%~90%患者可控制出血,但15%~30%有复发,仍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年龄较大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手术死亡率高,可考虑重复灌注或栓塞治疗控制出血。 (2)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除选择合适的栓塞剂外,在操作过程中应电视透视下仔细观察导管的位置、注射速度、压力等,应尽可能做超选择插管,防止栓塞剂反流,减少栓塞血管范围。
髂内动脉栓塞术诊疗常规及质量控制
1.适应证
(1)盆腔肿瘤外科手术前辅助性栓塞和姑息性治疗栓塞。
(2)盆腔脏器外伤性出血和手术后出血。
(3)分娩后大出血。
(4)骨盆骨折大出血。
(5)盆腔脏器的血管性疾病。
2.禁忌证
(1)凝血机制不全者。
(2)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
(3)全身衰竭或血浆白蛋白过低者。
3.基本操作技术
(1)备皮,碘过敏试验。
(2)器械:穿刺针、导丝、导管鞘、合适的导管。
(3)栓塞材料、自体血凝块、明胶海绵、丝线、冻干硬脑膜、
碘油、PVA、弹簧栓子、可脱离球囊、无水乙醇等。
(4)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5)用 Seldinger 技术送入导丝、导管,导管超选择插入相应
的靶血管,行造影了解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
(6)调整导管至适当位置,注入或释放栓塞材料,整个过程应
在X线透视监视下进行。
(7)栓塞后应再行血管造影,了解栓塞后情况。栓塞不足时可
再行栓塞。
(8)栓塞结束,拔管,压迫止血,包扎。
4.治疗后质控评价
(1)导管应尽可能超选择性地插入损伤出血动脉或病变脏器的
供血动脉分支,如果超选择性插管有困难,也应尽可能使导管尖端超
过骼内动脉后干开口处,以免引起臀部剧痛。
(2)髂内动脉栓塞一般不采用无水乙醇、丁氰脂等液态栓塞剂,
因其有引起脏器缺血坏死的危险。但对毛细血管瘤、动静脉畸形的供
血动脉能够做超选择性插管时,可以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