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和朋友在一起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2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和朋友在一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友情的重要性,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友谊的真谛,学会珍惜朋友,与人和谐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更加关注人际关系,特别是友谊。
他们对友谊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但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友谊,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朋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友谊的重要性,如何与人相处。
2.难点:理解友谊的真谛,学会珍惜朋友,与人和谐相处。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友谊的重要性。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友谊的意义。
3.准备生活情境,用于情景模拟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友谊的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图片和学生的分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朋友在一起》。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变化,思考友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与朋友相处的点滴,讨论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友谊重要性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友谊与成长同行课程标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力、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化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感受到并接纳自己和他人对友谊的渴望。
2.能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和美好。
二、能力目标能觉察、反思自己的人际状况,觉察自己对友谊的期待,培养自我觉察、反思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友谊的力量。
难点: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1)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什么是好朋友?(2)一提到好朋友,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步入初中,我们会想念小学的朋友,也会迎来新的友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有关朋友的话题——和朋友在一起。
一、我的朋友圈1.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重要的部分活动一:阅读教材P38“运用你的经验”,按要求完成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各小组针对这四个问题分别选出最愿意分享、倾诉、求助、外出游玩的人。
归纳:长大后,我们渴望有人相伴,一起飞翔。
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有了他们陪伴,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姿!2.交往更加深入,关系更加密切活动二:请完成教材P39“探究与分享”中“我的朋友”图,并据此思考以下问题:(1)你的朋友在年龄、性别、性格、地域、民族、与你的空间距离等方面,在不同时间段有什么特点?(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归纳:你的朋友圈可能变小了,因为你和朋友的关系更加深入了;你的朋友圈可能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和朋友在一起》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如何在集体中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成熟。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实践法: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素材,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方案,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与人相处的,他们采取了哪些原则和方法。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在与人相处中的体会。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活动结束后,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一下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集体中生活,如何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4.1 和朋友在一起1.朋友对我们有什么重要影响?(重要作用)(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3)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1.今年暑假,梁艳跟随旅游团到华东六省旅游,这趟旅程让她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并和他们玩得很开心,她还主动帮助旅游团的叔叔阿姨做事,给大家讲故事、唱歌,她觉得旅游特别能锻炼人的交际能力。
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梁艳的朋友圈缩小了,但与朋友交往更深人了B. 且梁艳的朋友圈扩大了,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了C. 广泛交往有利于我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D. 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是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答案】A【解析】A.通过旅游,梁艳的朋友圈扩大了,不是缩小了,A 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B.梁艳随团到华东六省旅游,这趟旅程让她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她还主动帮助旅游团的叔叔阿姨做事,说明梁艳的朋友圈扩大了,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了,B 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梁艳觉得旅游特别能锻炼人的交际能力,说明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C 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梁艳通过旅游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说明了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是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D 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下列同学扩大交往圈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小明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②小丽和好朋友去活力城游玩③小华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英国学生,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④小叶认识了几名社会青年,常常在一起称兄道弟,吃喝玩乐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由教材可知,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互联网都可以扩大我们交往的范围,甚至使我们交往的范围遍天下。
故①③说法正确;小丽和好朋友去活力城游玩,没有体现扩大交往全,②不符合题意;与社会青年在一起称兄道弟,吃喝玩乐不是扩大交往圈的正确做法,还有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故④说法错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