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视行业现状:TV非TV

中国电视行业现状:TV非TV

中国电视行业现状:TV非TV
中国电视行业现状:TV非TV

中国电视行业现状:TV非TV

TV非TV,就是这个产业未来变革的方向。在彩电业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面前,如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传统彩电厂商被动的身影,它们会成为这场革命的牺牲品吗?中国彩电业的命运会不会继续恶化?对技术根底还很薄弱、又处在产业链条末端的中国彩电业来说,也许,最艰难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到来。 1月6日,在经历了一次不顺利的旅程之后,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到达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并于当晚写下了这样的文字:“90年(1990年)我第一次到美国参加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以后几乎每年都来参会;看到先是韩国企业崛起,逐步取代欧美企业的主导地位,并有超越日本之势;中国企业近年也在快速赶上。”寥寥数语,却刻画出李东生对中国彩电业一如既往的信心和信念。但是同在中国彩电业奋斗多年的杨东文,坐在创维深圳石岩工厂的办公桌前,却打算写下这样悲怆的文字:“救救中国制造业。”作为创维数码董事局执行董事、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将2010年视为“中国彩电业20年来最困难的时候”。2010年9月3日创维发布的中期报表显示,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3%,净利润却下跌了32.2%。其实李东生的日子更不好过。TCL多媒体第3季度财报显示,2010年1~9月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0.9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5%;归属上市公司纯利亏损9.91亿港元。让人纳闷的是,根据中怡康的统计,中国液晶电视市场2010年1~11月,销售额同比增长在40%左右。增长跑哪里去了?或许索尼电视零售额占比情况的变化可以从中一叶知秋。2009年9月份,在国美系统的监测数据中,索尼电视市场份额只有5.2%,但到了2010年11月份就已经升至10.8%。外资与国产彩电品牌的此消彼长,让中国彩电业面临的老问题更显突出:不掌握上游液晶屏的生产,导致无法拥有彻底的价格话语权。外资企业轻描淡写的一次价格战,就能打得中国彩电利润骤降。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中国正在加紧上马高世代(6代及以上可做大尺寸液晶电视)液晶面板生产线,目前已经获批5条:北京亦庄在建的京东方、苏州的三星、昆山的龙腾广电、广州的LG(创维参

股)以及深圳的华星光电。华星光电计划今年8月试产,其他也都可在2012年实现量产。也就是说,到2012年中国彩电业有望解决上游液晶面板问题。但不幸的是,彩电显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越来越快,走在显示技术前沿的日韩企业牢牢地掌控着变换的节奏,中国彩电业疲于追赶,却似乎总也赶不上。如今,三星投产了1年多的AMOLE(替代液晶的新一代显示技术)4.5代线,运行稳定,产品供不应求;LG已经开始发售15寸OLE面板;在OLE蛰伏1年多的索尼,在此次CES上展出了24寸裸眼3OLE电视。连李东生都称赞其“颇为吸引眼球”。OLE就像本世纪初刚刚走上前台的液晶电视,瞬间普及,过程犹如弹指一挥。但彩电业并不只是沿着显示技术这一条路线在发展,IT、电信、互联网三大产业技术的大融合浪潮也在迅速波及彩电业,一直以来彩电业都显得非常传统和封闭,但现在这一产业边界在被迅速打破。电视机产业展现出两条清晰的发展路线:一条是IT、电信、互联网技术和广电技术的融合所带来的电视功能扩张,由此而来的是对电视功能的重新定义;一条是显示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变革。在接入互联网之后,电视功能应用会越来越丰富,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显示技术则将改变电视屏幕存在的方式,比如OLE可以做成一张纸的厚度,可卷曲、可透明显示、可双面显示。更不可思议的是全息技术可能带你进入一个完全立体显示的境界,两个身处异地的人可以出现在同一个房间里。这种改变是革命性的。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个产业的游戏规则的改变,竞争对手的改变。苹果公司决定把苹果TV当成战略产品而不是“公司的业余爱好”,索尼在此次CES上正式展示了GoogleTV,-Link借机发布了Yahoo!ConnecteTV,微软的鲍尔默骄傲地说,Kinect将支持Netflix以及Hulu提供的付费服务HuluPlus,甚至于体育节目。芯片巨头英特尔则将电视芯片插入了索尼、三星、LG、夏普等一线大牌厂商的SmartTV(智能电视)中。这些IT巨头纷纷涌现,突然横亘在传统彩电厂商,面前成为新的可怕的竞争对手,而且带来了以它们为主导的新的游戏规则。在看完1月6日开幕的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大展之后,《纽约时报》电子消费专栏作家大卫?普杰(aviPogue)写下这样的

话:“2011年,电视被赋予更多功能,直到它看上去不再像电视为止。” TV非TV,就是这个产业未来变革的方向。在彩电业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面前,如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传统彩电厂商被动的身影,它们会成为这场革命的牺牲品吗?中国彩电业的命运会不会继续恶化?对技术根底还很薄弱、又处在产业链条末端的中国彩电业来说,也许,最艰难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到来。电视的新革命电视的新革命首先在电视生产的流水线上体现出来。 Google、英特尔、索尼、罗技、百思买、ISHNetwork、Aobe,这些在各自行业里都是巨头的公司站在一起,目的只是为了生产出一台电视。为了一台电视,他们之间的分工愈益明确,Google负责提供Anroi平台、Chrome网络浏览器和搜索技术,英特尔提供专为电视定做的CE4100芯片,AobeFlashPlayer10.1将被直接集成到Chrome浏览器,使观众得以体验含有丰富的Flash内容的海量网页;ISHNetwork可以优化体验,实现在电视、数字视频录像机与互联网之间进行统一的搜索,轻松查找相关内容并管理自己的电视观看体验;罗技会为它提供一个兼具键盘和摇控功能的控制器,或者直接将智能手机转换成遥控器。最后,索尼负责把所有东西组装成一台电视,再交由百思买销售出去。一条完整的电视流水线至此完成。过去由索尼一家就可以完成的流水线,现在却多出了许多“陌生”的企业。电视功能的重新定义使得产业边界也逐渐变得模糊。随着显示技术的更新换代,届时会涌入更多“陌生”的企业。比如OLE企业莱宝、维信诺等,到了全息技术时代,有思科、丹麦ViZoo等。如果传统的电视厂家仍然只将自己定位于“电视”,那么消失的就不是行业边界,而是自己。智能电视来了在本届CES展上,智能电视大出风头,吸引了无数眼球。在此之前,IT巨头们已经蓄谋已久。英特尔很早便成立了数字家庭事业部,设有专门团队开发电视芯片。2010年4月,英特尔数字家庭事业部零售消费类电子产品总经理马伟德展示了最新的应用了IntelCE4100芯片架构的智能电视。“客户通过电视不仅仅要获得有限的应用和内容,客户希望通过电视和电脑一样获得无限互联网的内容,所以英特尔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帮助我们的客户满足终端消费的需要。”马伟德

说。英特尔的合作伙伴,也会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搬到这个平台上,比如说照片编辑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智能电视来实现。这完全是一种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其商业模式和传统电视产业可谓截然不同。2010年5月,Google与英特尔、索尼、罗技、百思买、ISHNetwork、Aobe站在一起,联手推出GoogleTV。让人们对智能电视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义:首先要确保一流的音频和视频的质量,然后再加上互联网的应用。GoogleTV 基于Anroi平台,可以运行谷歌Chrome网络浏览器。利用它,消费者将能通过电视提供商、网络、个人内容库以及移动应用等,搜索和观看更为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包括丰富的AobeFlash内容。这一强大的IT、互联网阵势让人不禁想起,1998年微软推出的“维纳斯计划”。上次是微软代表IT势力进犯客厅,这次是Google代替互联网向客厅发起冲击。人们习惯性地将“维纳斯计划”的失败套用到GoogleTV之上,从其诞生之日起,人们就有很多理由不看好,比如Google不了解电视消费人群的心理、不了解大尺寸该播放什么内容等等。但是,与“维纳斯计划”非常不同的是,GoogleTV有着完整的商业模式。第一,Google正在集结众多厂商的力量,而且参与其中的每个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第二,成熟的智能手机模式证明,平台上的每一个企业都能获利,只是多少的问题,Google自己并不会向内容提供商收取任何平台费用;第三,谷歌无法借助GoogleTV软件的销售直接获利,但终端用户使用这些软件将使谷歌的搜索引擎从中受益,谷歌旗下YouTube视频网站的点击率也会增加,这都将帮助网络巨头获得更多广告收入;第四,Google有了更强大的网络后备大军,足以让其用来平衡那些传统的有线电视媒体,拉他们入伙。去年11月,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美国三大电视巨头相继封杀GoogleTV的事情,曾让人担心其前途渺茫。但仅过了一个多月,CBS便决定允许使用互联网电视软件包Boxee的用户购买诸如CSI等特定节目。而且,在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中间,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如果你购买我们的视频订阅服务,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你所有的设备提供视频服务,实现电视无处不在的理念。人们不认为PC、手机、

平板电脑和电视是不同的东西,他们都是视频显示设备。”在互联网的强大冲击下,GoogleTV模式逐渐让所有企业愿意接受新的利益划分模式。在GoogleTV清晰的商业模式刺激下,沉寂多年并未发力的苹果TV似有被激活的架势。众所周知,苹果TV自2006年9月发布以来,从未在市场上热卖过。但今年又有所不同,乔布斯已经不想将电视机继续当成“公司的业余爱好”。2010年9月,在名为“Onemorehobby”(另一项爱好)的发布会上,苹果公司发布了新一代苹果TV流媒体机顶盒。新的苹果TV 已经脱去了数码外衣,从内容提供形态上进一步接近客厅里的电视。与GoogleTV相比,苹果TV只是一个“盒子”,背部提供HMI输出、光纤音频和百兆以太网接口,另有一个服务支持用Micro-USB接口。在软件和内容方面,AppleTV抛弃了之前的购买模式,全面转向租赁。用户选择网上商店的影视作品后即可马上开始流媒体播放。和之前的规定类似,用户可以在30天内开始观看,一旦开始需48小时内看完。电影新片在V上市日就会登陆iTunes商店,只要版权方能够提供全部为高清版本。苹果TV还支持Netflix流媒体服务,以及YouTube、Flickr、MobileMe网络媒体。苹果公司甚至承诺,将来会开发出专门为电视提供软件服务的“iTunes”应用商店。可以看到,苹果TV的商业模式与其他苹果产品几乎一样。不过,也正像苹果其他产品一样,苹果TV在开放性上要输于Google,而且苹果走的是“盒子”路线,Google走的是电视整机路线。除了Google和苹果之外,几乎每个传统的电视厂家都已开始在智能电视领域做出尝试。三星更是推出了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SamsungApps),这是全球首个基于高清电视平台的应用程序商店,也是全球最大的电视应用程序商店,这里提供一系列付费和免费的应用程序(目前中国区域全部免费),满足用户在包括体育、娱乐、资讯、游戏和社交在内的多种需求。不过,三星智能电视并非基于Anroi平台,而是自己最新开发的智能中心(SmartHub),可连接、显示并播放所有连接设备内容,并展示在同一界面内,具体有全项搜索(SearchAll)功能、个性视频(YourVieo)、网络浏览器(WebBlower)等功能。可以看到,Anroi平台虽然具有更好的开放性,但智能电视

已经不局限于Anroi甚或某个操作系统,它带来的是电视内容的改变,传统的电视最多包含几百个频道,而智能电视将会把内容视频源进一步扩大,包含海量的网络视频内容和流媒体视频,而且通过集成搜索工作,帮助观众轻松查找相关内容,并提供画中画显示技术,使用户可以同时观看多个画面内容。同时它的交互界面和遥控方式更加友好、互动。作为整机厂家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清晰,就像苹果公司一样,他们的收入将分两块:一是整机产品销售,二是应用程序商店的内容销售。智能电视新的内容、新的交互界面、新的商业模式,令传统电视与互联网、IT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也带来了新的参与者。 -Link发布了Yahoo!ConnecteTV,号称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把互联网内容连接到电视机。微软也在极力地进入客厅,它依靠的是刚刚发布不久的Kinect体感游戏。微软总裁称,未来Kinect将支持Netflix,而且用户可通过动作(体感)来选择和播放这家网站上的视频;今年春天晚些时候,还将支持另一家视频网站Hulu提供的付费服务HuluPlus。同时,微软正与美国有线电视联播网ESPN达成合作协议,提供体育节目。当微软给电视加入强大的娱乐功能之后,电视还能称之为电视吗?一种说法称,电视应该叫家庭娱乐终端,或者平台。不过现在还没有正式定义。对电视来说,更难以想象的是,电视作为媒介存在的形态可能也将发生变化。这就是来自显示技术的革命。屏,无处不在未来,你看到一块透明的玻璃,可别就以为它是玻璃,给它接上电源,它可能就变成了一台带无线功能的电视,而且可能两面显示的电视内容可以不一样;你随便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一张纸,把它由卷曲摊平,也可能变成一个正在播放电视节目的电视。或许只有几秒的停顿,这张纸便呈现出你最想看的节目,你或许会惊诧,“它怎么知道我想要什么?”这不是什么神奇的想象。OLE显示技术,从原理上来讲,可以做成一张纸的厚度,可卷曲、可透明显示、可双面显示。关于OLE最有力的想象是,可以将其做到衣服上,就像在衣服上撒上一层薄薄的纳米显示材料,衣服便成了一块屏幕。这就是显示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屏无处不在。而那个无需任何操作便能实现互动选择节目的功能,则由英特尔提供。通过摄像

头实时监控观众的性别、年龄和关注度,英特尔最新的一项应用系统能够为用户推荐个人喜欢的电视和广告节目。该系统使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和云计算技术,如快速的视频解码和混合渲染、先进的人脸跟踪、笑脸、性别、年龄等检测技术、基于上下文相关的广告插入技术、基于用户喜好的电视、广告节目推荐技术等,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也可为内容提供商提供更多的用户信息。显示技术让屏无处不在,IT应用则让屏幕内容变得丰富和有趣。就像《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所说,未来移动世界也许不需要手机,每个界面都可能是终端,在任何终端上输入信息,都可以得到呈现,未来信息储存在云端,通过任何一个界面,都可以获得传输和分享。OLE还只是平面的显示。更惊人的是,立体显示的呈现。身处异地的两个人,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房间里。互相可以看得真真切切,包括后脑勺,唯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握手。这就是全息技术。实际上,一些简单的全息投影应用现在就已经席卷全球,并因为奇幻的效果成为展会和时尚界的新宠。意大利品牌iesel早在2008年佛罗伦萨春夏时装发布会上,就用全息技术把T形台打造成一个虚幻的流动空间:幻化的蓝色物体不停变化,时而变成抽象的机械装置,时而变成蓝色的海底生物,时而又分解成数百条闪闪发光的小鱼,模特就在这幻化的空间里走动。而360度幻影成像(Cheoptics360)已是国内各种展览、发布会中常见的场景,宝马车或者珠宝等各种产品的影像悬浮在半空中,自动旋转,营造出亦幻亦真的氛围,各个角度的细节都清晰可见。现在的全息技术,还需要透过全息膜来达到成像效果。这是一种光学聚光膜,用投影仪把软件做好的立体影像,打到这个膜上面,膜的后面就会呈现出立体的画面。从理论上来讲,纯粹的空气成像也是可行的,系统在产生类似水雾的具有成像特性的空气分子后,接受激光投影,就能呈现立体的全息图。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蝴蝶在餐桌上空飞舞、嫩绿的青草就在身边摇摆。更大胆的想象是,在空气中游动的景象还能散发出各自所属的味道。这种想象仍然基于电视发展的两条主线:显示技术和IT应用技术。当英特尔用一个摄像头便能看透你的内心之时,还有什

么不可想象?无所不在的屏,提供给你无法想象的内容,这就是未来的电视。有人或许会怀疑,这还是我们现在只称之为电视的东西吗?是的,它只是一个屏幕,融合了手机、电脑、电视或者其他终端的屏幕。显示技术、IT、互联网技术在此实现了真正的融合,所谓电视的边界彻底消失。既然如此又将如何定义电视?只能说,TV非TV。如此看来,智能电视仅仅只是电视边界消失的开始,更大的变化在后头,参与其中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谁也不能说“我是电视制造商”,未来根本不存在电视企业,只有屏幕提供商。这将呈现完全不同的竞争态势。电视机的技术发展历程 1954年美国RCA推出第一台CRT彩色电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TFT-LC电视诞生,2007年索尼发表11英寸OLE电视,2010年中国市场完成TFT-LC对CRT的替代。预计2011年3电视初步普及,预计2012年OLE电视开始民用。尴尬的中国彩电业不久前,美的的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美的当初选择了做白电而不是黑电深表庆幸。“黑电技术的升级换代太快了,相比之下白电要稳定得多,我们很庆幸地选择了一个相对容易、更切合中国企业发展的产业。”选择了做黑电的中国彩电厂商既然“上错了船”,已别无选择,它们的希望在哪里?也许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努力提升技术实力,做真正有技术底蕴的品牌商,要么代工。但哪一条看起来都不容易。技术之路参观完CES之后,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我们将很快推出基于Anroi平台的SmartTV,结合欢网的内容优势,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体验。”欢网是TCL联合长虹2010年共同投资的互联网公司,与创维在2006年成立的酷开网一样,定位都是技术平台提供商。除此之外,TCL在西安还设有100多人的Anroi平台研发团队。这是李东生为TCL顺利切入互联网埋下的种子。海信、创维也都将于今年陆续推出基于Anroi 平台的电视。在TCL内部研发主要分两层,第一层是集团工业研究院层面,负责研发2年以上的技术产品;第二层设在各事业部,比如TCL多媒体(即彩电)就有一个500多人的研发中心,专门负责开发一年半以内的技术产品。TCL的研发体系推进层次十分清晰。Anroi团队隶属集团工业研究院。按照李东生所说的计划,该团队会立即

进入TCL多媒体研发中心的流程。严方红是TCL多媒体研发中心的副总经理,最早在香港陆氏公司,1999年TCL收购陆氏,他便留了下来。从学科背景上来看,严方红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系,属于传统的电子学研究人才。他自己也称,目前要大量学习互联网和IT技术。“我们整个团队几乎都是软件开发人员。”他甚至认为,中国彩电厂家在软件开发速度上,要比外资品牌快3个月左右。但即使如此,在IT、互联网融合电视的这波大潮中,软件仍然是中国彩电厂家要面临的大难题。在一个平台上要运行丰富的软件内容,谈何容易?比如腾讯旗下的软件开发人员多达六七千人。如果让一个中国电视厂家像苹果或者谷歌那样去集合数以万计的软件开发者,这显然是不可想象的。此外,上游芯片厂家也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供选择。联发科就是这样的一家芯片厂家,其在电视领域已耕耘9年之久,一直在为中国前5大电视厂家和欧美厂家提供芯片和解决方案。相对于英特尔来说,联发科更加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并且性价比较高。联发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位电视事业部总经理陈志成曾透露,“联发科供应的电视芯片价格比英特尔的同类产品便宜40%以上,但性能没有多大区别。”据了解,联发科新一代智能电视芯片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支持视频电话和随选视频,在无线链接方式上,还可同步支持蓝牙标准与无线个人局域网。智能电视的技术门槛看似不高。但严方红有自己的担心,“中国彩电在国际上的品牌地位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像谷歌、英特尔这些企业,不会优先选择和我们合作。”他认为这是资源上的不对等,中国彩电业在IT、互联网资源的整合能力上并无优势可言。杨东文则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智能电视接入互联网,内容发生了变化,国家政策是否会作相关的约束?这不是没有先例,曾经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电视今年便受到了管制,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规定只有取得“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的许可证,视频网站等厂商才可向互联网电视提供视听节目。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网站均不可向互联网电视提供影视节目下载(除了拿牌照的)。“现在是智能电视技术走在了前面,国家政策还没有跟上来。”杨东文说。何时摆平广电体系内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似乎

遥遥无期。“一个地级市的广电部门都管不了下面县的电视台。”电视厂家的无奈可想而知。毫无疑问,来自政府的内容管制,必然让智能电视失去一些光彩。到目前为止,拿到互联网电视视频牌照的网站只有6家,这可能都比不上当下有限的有线电视节目内容源,更谈不上“海量内容”。软件抑或是视频内容的缺失,会让消费者升级电视的欲望变得不那么强烈。根据isplaysearch预测,全球范围内带有网络接入能力的平板电视销量将会激增,3年后也就是到2014年,其总量将会达到1.18亿台。中国市场如果分享不到智能电视的暴发性增长,中国彩电的前路将更加困难。就连AppleTV年销量也已经接近100万台。但在中国,据中怡康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互联网电视零售量占平板电视的比例为12.6%,到5月份管制下来之后,仅增长了0.2%,此后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电视厂家想要通过智能电视或者互联网电视改变商业模式的梦想遭到了现实无情的打击。三星今年计划售出1200万部可使用网络服务的电视机,但中国彩电厂家可能又将与机会擦肩而过。对中国彩电业来说,更加现实的增长动力来自于3电视。中国彩电厂家现在已经拥有偏振式、主动快门式和裸眼3技术,产品线颇为丰富。更重要的是,还将具备价格优势。2010年底,创维在推出3新品时,做了全面的价格调整。基本将3价格降到1.5倍速以下(即:3为2价格的1.5倍之下),这是一个产品普及的价格门槛。创维希望达到的效果是,2011年完成市场普及。杨东文说,“我属于乐观派,奥维咨询机构预测明年3电视中国销量为200万台,我认为有800万台,约占全部彩电销量的15%~20%,万一我们再推出与主流型号价格一样的3电视,可能比20%还要多。”isplaySearch近期的预测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3电视出货量可达340万台,市场渗透率5%,2013年将超2700万台,2014年超过4200万台,市场渗透率达37%。三星计划2011年三星3电视机销量增加四倍以上,达到900万台。不可否认,3是个不错的机会。但真正改变电视商业模式和竞争态势的是,智能电视以及OLE这样的新型显示技术。尤其在电视边界消失之后,中国电视厂家究竟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这是个未知数。代工,也许是个虽

然心有不甘却是无奈的选择。代工之路事实上,扩大代工已成为每一个中国彩电企业的必然选择。“2011年创维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策略之一就是,加大海外出口。”杨东文表示,海外出口所指仍是代工,“我们会向美的、格力学习,用规模平摊成本。”尴尬的中国彩电业在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浪潮,中国彩电业的出路何在?

编导艺考不可不知的中国电视电影常考知识点

编导艺考不可不知的中国电视电影常考知识点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建于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该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发端。 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1960年根据广西民间传说故事拍摄的故事片《刘三姐》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便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带有买办性质。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出版。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次出现“导演”专用名词。1922年陆洁在《影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首先将指挥拍摄影片者称为“导演”。自此,影剧界有了“导演”这一专用名词。 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专着。1924年中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专着《影戏学》出版,由徐卓呆译着。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1924年初,留法学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创办昌明电影函授学校。《电影讲义》是该校之教材。 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1926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出版。

世界广播发展史

世界广播电视史 一、广播事业的诞生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于是,这个日子被认 为是电报的诞生日。电报是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是广播的先驱。 在马可尼时代,人们只使用“无线电”(wireless)一词。在“泰坦尼克”号惨剧(1912年4月)发生后不久,“无线电”(radio)一词开始使用,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adius,是“射线” 的意思。“广播”(broadcasting)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4-1918年)开始使用。 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 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西屋电 气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利用美国总统竞选的大好时机,围绕选情通 报这一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定期广播。KDKA成为历 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 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第一个广告于1922年8月28日晚间播放,是昆斯堡公司促销 房产的10分钟广告,宣传纽约附近某乡村公寓的种种优越性。 英国于1922年12月开办了正式商营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法国和苏联于1922年,德国于1923年分别开办了广播。日本 于1925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办了广播电台。澳大利亚于1923年开办了广播。 1926年9月,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1月15日开始全国性联播。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 一个广播网,被NBC称为“红网”。 萨尔诺夫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1926年,在他担任美 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1940年,他又缔 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称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广播电视制造者联合会赞扬他为“美国电视之父”。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 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 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英文的“电视”名称来 自希腊语,是“远处”(tele)和“景象”(vision)两个部分的 结合。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一、我国电视的诞生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现在,"中国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101 型43 厘

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 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初创期至1990年6月15日改版: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 1991年至1995改版: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 1999年改版至2004年: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主要主持人主持顺序及主持人风格: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 节目板块:《开心一刻》《音乐星空》《请你参加》《新起点》《艺海春秋》《海外飞鸿》《天南地北》《东方奇观》《综艺快车》《综艺传真》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2005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4亿的观众。 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 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将最优秀的文艺演出集中在荧屏中,利用最少的演出资源,覆盖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让观众足不出户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综艺大观》等栏目的发展造成了三个直接结果。第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目创作被过度开发,创作优秀节目越来越难;第三,创作队伍、演出队伍越来越急功近利。而正是这三个结果成为《综艺大观》迅速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与《综艺大观》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有另外一档节目,叫做《正大综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从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以来,我国的电视机发展从未停止过脚步,至今为止,国产电视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大件,到如今家家必备的大众小件;从以前的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到如今高智能的激光影视机,无一不证明了我国电视机行业的发展。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8年,中国的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现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出 而就在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国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之后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0年10月22日,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天津无线电厂建成,并举行试生产开工仪式。这条彩电生产线是从日本胜利公司引进,并参照中国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这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大批量生产彩色电视机的开始。 1985年~1993年,我国电视机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从1953年3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到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中国人仅用了29年便实现了这一伟大壮举。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再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受众。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商从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再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一分钱,这种局面知道2002年才通过技术才得以扭转。

浅谈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容摘要: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

影视行业研究报告

影视产业研究报告 第一章影视产业环境分析 1.1电视剧产业环境分析 1.1.1经济环境 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增长23.8%。农户投资9089亿元增长15.3%。东部地区投资13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中部地区投资70783亿元增长27.5%,西部地区投资71849亿元,增长28.7%。东北地区投资32687亿元,增长30.4%。

2011年末全国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481个博物馆2571个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925个文化馆3276个。广播电台197座电视台213座广播电视台2153座教育电视台44个。有线电视用户2015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455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8%。全年生产电视剧469部14939集动画电视261444分钟。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31部。出版各类报纸467亿份各类期刊33亿册图书77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410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0376万卷件。电视剧行业作为文化娱乐行业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GDP的增长水平相关经济增长将会推动电视剧产业的繁荣。因此电视剧行业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基本一致。 1.1.2政策环境 加速电视剧广告由电视台向新媒体转移,电视剧制作行业虽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行业,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制作业务的准入许可逐步放开,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目前政策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比较充分。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指导、《电视剧管理规定》为基础、涵盖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审查、行业质量管理、产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目前对电视剧业务的开展较为重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 下表所示。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

中国知名影视机构一览表

中国知名影视机构一览表 1. 中国电影集团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英语: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简称中影集团、CFGC,是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是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也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电影公司。 2. 海润影视 目前国内最大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年平均产量电视剧400多部剧集,制作业绩已超过大多数国营公司。2003年海润影视获得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海润影视不仅以规模化占据市场份额,更以号召力强大的品牌效应、品牌价值笑傲群雄…… 1.广告公司到影视制作公司的成功转型 海润影视被中国传媒界评为:中国年产量最高、获奖最多、品质最好、在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影视制作公司。海润影视正逐渐从一个成功的影视制作公司晋升为一个更具规模化、规范化的影视制作企业。 1991年至2000年海润国际广告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广告公司之一。1993年,海润进军民营影视制作发行。海润影视短短8年就向社会制作发行了《警察本色》、《陀枪师姐》、《二马》、《肥仔妈咪》、《粉墨奇冤》、《捕蛇行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大人物李德林》、《可爱先生》、《永不瞑目》、《九九归一》、《致命邂逅》《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你的生命如此多情》、《都市丽人行》、《三少爷的剑》、《沉星档案》、《故事2000》等三十余部优秀影剧作品,工作业绩卓著。其中《永不暝目》等许多电视剧不但捧红了陆毅、徐静蕾等一大批青年优秀演员,还为海润赢得了中国长篇电视剧金鹰奖。 2.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实力不逊“国家队”和几大“地方队” 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年平均产量电视剧600多部剧集,无论是在电视的生产规模还是社会反响上都成为中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之翘楚,且在各个方面均不逊色于电视剧的“国家队”和几大“地方队”,制作业绩已超过大多数国营公司。2003年海润影视获得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证书。海润影视不仅以规模化占据市场份额,更以号召力强大的品牌效应、品牌价值笑傲群雄。 全国热播的作品《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双绣花鞋》、《一米阳光》、《平淡生活》、《重案六组》、《长恨歌》等有着令人惊叹的收视率。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业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而真正的奇迹不是这个了不起的数字,而是海润影视产品的质量。一个公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一、我国电视的诞生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1958 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 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 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现在,"中国 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 101 型 43 厘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 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 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 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 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2002年9月28日,上海试播30套数字电视节目(全国第一)。(实际可收44套视 音频节目及气象、股票、新闻等;2019年起开始收费,每月37元)。

电视电影系列片评述

电视电影系列片评述 各国电视电影创作都有系列片,并以此扩大电视电影市场,著名的如美国的《兄弟连》。中国电视电影在启动伊始就有打造系 列片的构想和实践。历经十年,电视电影系列片累积近二十个,一百七十多部集。其在发展中逐步成熟,已形成一定的形态面貌,是电视电影创作实践中最具品质、特色的种类。多年来,电视电影系列片以其选材新颖、故事精彩、类型鲜明、制作精良、艺术创新等优势赢得观众的喜爱,成为电视电影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电视电影系列片的十年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999—2002年为尝试期;2003—2005年为过渡期;2006年进入成熟期。 一、尝试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电视电影启动伊始便有意制作系列产品。1999年1月完成的第一部电视电影《牛哥的故事之一:别了!冬天》由牛振华为法

人代表的北京中人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承制。最初的设想是由此为开端,做一个百集单元系列剧《牛哥的故事系列》。这个系列定位为平民题材,主人公设定为一位忠厚、老实、热情的保险推销员,一个开放性的工种,可以广泛接触社会各色人等,引发各种故事。“牛哥”是牛振华为自己量身设计的艺术 形象,源于想做“中国的寅次郎”的梦想。之后该系列暂时搁浅,2004年牛振华车祸遇难后,该系列告终。 电影频道出品的第一个系列片《杨门女将系列》则是无心插柳之作。2000年,香港唐人电影国际有限公司与中影集团第二分 公司策划拍摄杨门女将电视连续剧。由于资金问题和对市场风险担忧等因素,连续剧没能继续下去,转而寻求与电影频道合作,欲将其做成一个电视电影系列片。2000年的电视电影,无论是在题材的多样性还是叙事形态的可视性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此时的电视市场的市场份额之争意识已很强烈,电视节目在保证思想导向和一定艺术质量 的前提下,如何吸引观众已成为节目策划中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截至2013 年8 月初,国内VC/PE 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在设立初期定位于影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讲课稿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 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到1990年底,中国有电视台509座,比1980年增长了13.4倍,电视覆盖率达到了79.4%。各地建起的卫星地面收转站,使边远地区的人民群众都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198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转播的世界杯足球赛,成为了中国球迷的盛大节日。1984年,在传统的旧历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形式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给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带来了全面发展的政策指引和机遇,对于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来说,的确是普及广播电视的一种好办法,迅速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将党中央的声音传遍全中国。 三、市场竞争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

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案例: 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程 一、案例内容 中国的彩电生产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0年长虹从日本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但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进入普通百姓家,买得起彩电的人是极少数。统计资料显示,1985年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仅有17.2台,农村居民每百户彩电拥有量为0.8台。到了八十年代后半期,人们开始进行电视更新换代,于是彩电开始走俏。随着价格管理逐步放开,彩电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到1989年底,20寸上海牌彩电卖到3500元一台。(购买者还要找关系,走后门,先弄到票才能买到)。彩电价格的持续上涨,引发了彩电生产热,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众多生产厂家从国外购进彩电生产线。到九十年代初,全国有97家企业共引进彩电生产线120条。到1995年已形成彩电生产能力4467万台,而当年的实际产量只有2058万台,当年的市场销售量不足2000万台。(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进口彩电)。生产能力严重过剩,1995年彩电生产能力平均利用率为46.1%,个别厂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0.8%。而1995年又有14个新投资项目上马,其设计生产能力为541.5万台。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产品供过于求。到1998年全国彩电库存超过1500万台。于是引发了彩电业一轮又一轮的降价风。1996年3月26日,长虹首先刮起降价风,以后,一年强似一年。到2000年21寸彩电从3000多元跌到了1000元以下,个别品牌已降到了600—700元,而29寸彩电则从7000多元跌到了2000元以下。彩电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彩电生产厂家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众多厂家经不起降价的打击,纷纷

改行、停业,甚至破产。2001年彩电业出现行业亏损。 在一片“无奈”声中,2001年6月9日,全国九家较大的彩电生产厂家,包括康佳、TCL、创维、乐华、夏华、海信、金星等,在行业老大长虹缺席的情况下,在深圳的五洲宾馆召开了“中国彩电企业高峰会”,试图通过企业联盟形式,共同控制彩电销售价格,会议规定了各类型彩电销售的最低限价,如21寸普通直角平面彩电的最低限价为1050元。 然而,时隔不到一个月,7月8日中央电台午间新闻报道:彩电生产企业联盟被夏华自身彩电降价所打破。至此,6月9日刚刚成立的所谓彩电企业联盟不攻自破,彩电降价之风再起。从1996年3月开始,彩电业的竞争几乎都是围绕着价格展开的。价格战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降价幅度之大,对整个家电市场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有分析家指出,中国彩电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无数次价格之战,目前,彩电价格下降的空间已极其有限,靠价格战明显拯救不了中国的彩电业。 二、案例讨论题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你如何理解市场经济的作用与缺陷,为什么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自发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

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及策略研究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五种困惑与五种对策 (一)五种困惑 (1)虚高票价:电影消费的结构矛盾 从1993年到2003年,整整10年间,内地的电影票房多年徘徊在不到10亿元人民币的数字上,2004年电影票房超过了15亿元。对电影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也可以说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个高票房的实现是以高票价为前提的。1989年,内地的电影票均价是每张0.25元,2004年的每张均价是50元。15年间电影票价上涨了200倍,而内地人均收入的涨幅充其量也不到30倍。这样一个消费结构导致的矛盾是:想看电影的人没钱,有钱的人不看电影。电影是大众娱乐,上个世纪90年代,电影观众的主体是进城的民工,电影院的脏乱环境是令内地刚刚出现的城市白领望而却步的地方。而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说,虚高票价带来的恶果是,人们的电影消费只集中在凤毛麟角的炒作生猛的大片上,如此一来,绝大多数电影血本无归。拍电影不赚钱,投资者于是捂紧了自己的钱袋。电影票价的‘贵族化’现象,人为地将电影拖向了‘高消费文化’。在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只占普通人月收入的几百分之一,在他们那里,看电影是一件不假思索的事情。 (2)影院单调:电影‘失踪’的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的影院多厅的少,单厅的多。36条院线的1000多家影院,才2000多块银幕,平均一个影院才2块银幕,剩下5000余家影院全是单厅的,一天上一部新片,影院是超负荷的,还有很多影片进不了市场,因为没有影片发行放映的空间。国家电影局副局长谷国庆分析说,“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有6000多家电影院、36家电影制片厂和100多家大大小小的民营制片公司,可是规模与收入并不匹配,我们还需要适应市场,扩大中国电影的内需。”这位国家电影局官员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充满了信心,从理论上说,这也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全国13亿人,假如每人每年看一场票价为10元的电影,国内的电影票房就会有130个亿! (3)市场无序:电影发展的生态危机

2018年电影电视剧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影电视剧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1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5) 1、行业监管部门 (5) (1)中共中央宣传部 (5)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5) (3)文化部 (6)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6) (1)主要法律法规 (6) (2)主要行业政策 (8) 二、行业竞争格局 (11) 1、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1) (1)电影行业 (11) ①电影制作继续保持增长 (11) ②电影票房收入整体上升 (12) ③银幕数量及观影人次的持续增长,为电影行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4) (2)电视剧行业 (15) ①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17) A、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17) B、电视剧市场持续保持景气 (18) C、网络付费模式成为电视剧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19) 2、行业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 (21) (1)电影行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21) (2)新兴电影制作企业不断涌现 (21) (3)互联网公司进军影视行业加剧行业竞争 (22) ①上海腾讯企鹅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上海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2) ②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 (22) ③合一影业有限公司 (23)

④爱奇艺影业 (23) 3、行业主要企业市场排名及份额 (23) 三、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24)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5) 1、有利因素 (25) (1)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支持 (25) (2)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影视行业发展奠定了发展基础 (25) (3)技术升级为影视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26) 2、不利因素 (26) (1)行业竞争程度加剧且集中度较高 (26) (2)盗版对影视行业造成阻碍 (26) (3)进口影片及电视剧对国内影视制作市场的冲击 (27) 五、行业主要进入壁垒 (27) 1、政策壁垒 (27) 2、人才壁垒 (28) 3、资金壁垒 (28) 六、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及经营模式 (28) 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8) 2、经营模式 (29) 七、行业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 (30) 1、行业季节性 (30) 2、行业区域性 (30) 3、行业周期性 (31) 八、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31)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