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水资源概念

广义的水资源:是人类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利用的地球上的各个水体,包括天上的降水、河湖中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且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2、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3、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包括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用水矛盾;监督并限制各种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 处理好防洪和兴利的调度原则,提出并执行对供水系统及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对来水量变化及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与相应措施的管理等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5、水量平衡原理: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流域),在任意的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即在水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来说水量收支平衡。

6、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一定功能要求、设计水文条件和水环境目标下,所允许容纳的污染负荷量,也就是指在水环境功能不受破坏的条件下,水体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7、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以水循环为纽带,从维系生态系统自身生存和环境功能角度,相对一定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下客观需求的水资源。

8、水资源保护:为了防止水资源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而造成水源污染或破坏水源,所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积极保护与科学管理的做法。

9、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0、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供水量的大小。

11、可供水量:是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情况下,通过各项工程设施,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提供的能满足一定水质要求的水量。

12、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是指通过对现有工程加固配套和更新改造,新建工程投入运行和非工程措施实施后,与现状条件相比所能提高的供水能力。

1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就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水资源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发展时期、各种规划方案的水资源供需状况。供需平衡分析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水资源供水量和需求量处于平衡状态。

14、水资源系统:是以水为主体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系统.它是指处于一定范围或环境下,为实现水资源开发目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元和管理技术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

15、水资源配置: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内,遵循高效、公平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资源配置准则,利

用系统科学方法、决策理论与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与积极保护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可利用水资源在区域间与各用水部门间进行时空调控和合理配置,不断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效率。

16、水市场:是指水资源及与水相关商品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交易场所,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水权制度的发展,也使得水市场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实际上,水市场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取水权市场、供水市场、排污权市场、废水处理市场、污水回用市场等。

17、水价:是水资源使用者为获得水资源使用权和可用性需支付给水资源所有者的一定货币额。

18、水费: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如电灌站、闸管所)或供水单位(如自来水公司)为用户提供一定量的水而收取的一种用于补偿所投入劳动的事业性费用。

19、水资源费: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直接取用地下水、江河、湖泊等地表水的单位和个人,向水资源主管部门缴纳的费用。

20、工程水价即指通过具体的或抽象的物化劳动把资源水变成产品水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水所花费的代价。

22、环境水价:是指经过使用的水排出用户范围后,污染了他人或公共的水环境,而为治理污染和保护水环境所付出的代价。

二、填空题

1、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三大水问题

1). _________,是当今和未来主要面临的水问题之一。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制约。2). _________,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 _________,是人类对水资源作用结果的最直接体现,影响面广,后果最严重的问题。

2、水资源规划的类型1. _________,2. _________,3. _________,4. _________,

3、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独立又交叉并存,并在不同环境下呈现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规模与类型的水循环。

4、天然情况下,水资源的转化过程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转化。

5、人们在陆地上常见的三种水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地表水资源量R,常用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指地表径流)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内容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8、进行污染源预测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9、水环境容量的分配是根据排污地点、数量和方式,结合污染源排污量消减的优先顺序和技术、经济的可行性等因素,对各控制区域分配水环境容量。常用的分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0、水资源数量评价,实际上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水资源量计算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计算,包括水汽输送量、降水量、蒸发量。

11、水资源质量的评价,应根据评价的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的参数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进行评价。内容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供水系统的分类:

按供水工程情况分类,供水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供水水源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供水用户来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种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方法:一种是_________,;另一种是基于_________。

14、从量化研究的角度,可持续发展至少应具备如下三个基本准则。

? 1. _________,即不允许破坏地球上的生命支撑系统;

? 2. _________,指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并与资

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 3. _________,指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人,而且要顾及到后代人。

15、在水资源系统分析中,常用的模型:

?1)、按照对问题的求解方式,是通过约束条件搜索全局最优值,还是模仿系统实际

情况进行模拟,可把模型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按照所建模型中是否包含不确定性参数、变量或者结构,可把数学模型分为

_________,和_________。

?3)、依据所考虑问题是否与时间因素有关,后者依据所建模型是否包含时间因子,

可把模型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4)、根据模型中参数是反映空间的每一点,还是反映集中单元的整体,可把模型分

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5)、按照模型是否满足线性关系,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6、水权:也称为水资源产权,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引起整个系统的恶化循环直至丧失应有的功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目标来看,需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一起来进行研究。

18.水资源质量评价方法

?按评价对象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评价时段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水的用途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评价范围分类: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填空题

1、1). 干旱缺水,2). 洪涝灾害3). 水环境恶化

2、水资源规划的类型

1. 流域水资源规划

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

3.区域水资源规划

4.专门水资源规划

3、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入渗、径流

4、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

5、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

6、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降水--径流函数关系法

7、补给量、排泄量、可开采量的计算

8、直觉法、因果法和外推法

9、比例分配法、按贡献率消减分配法、费用最小分配法

10、水汽输送量、降水量、蒸发量

11、河流泥沙分析、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

12、供水系统的分类:

按供水工程情况分类,供水系统包括蓄水工程(水库,塘坝),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调水工程。

按供水水源分类,供水系统包括地表水供水工程,浅层地下水供水工程,其他水源供水工程(包括深层承压水,微咸水,雨水集蓄工程及污水处理再利用工程,海水利用工程)。

按供水用户来分类,供水系统包括城市供水工程,农村供水工程和混合供水工程。

13、两种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方法:一种是基于"社会净福利函数"的量化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发展综合指标测度(DD)"的量化方法。

14、从量化研究的角度,可持续发展至少应具备如下三个基本准则。

? 1.可承载

? 2.有效益

? 3.可持续

15、在水资源系统分析中,常用的模型:

?1)、最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

?2)、确定性模型和不确定性模型。

?3)、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4)、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

?5)、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16、水权:也称为水资源产权,它包括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

17、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引起整个系统的恶化循环直至丧失应有的功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目标来看,需要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统一起来进行研究。

18.水资源质量评价方法

?按评价对象分类;大气降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地表水水质评价。

?按评价时段分类: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按水的用途分类:供水(生活、工业、农业等)评价、养殖业用水水质评价、风景

游览水体的水质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

?按评价范围分类:局域性水质评价和区域性水质评价

三、简单题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2.水资源空间分部不均匀(南涝北旱)

3.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年际降水和季节变化较小)

4.地下水分布广泛,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

5.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大

6.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2、造成我国水问题严峻形势根源是什么?

1)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有关。在季风气候作用下,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平衡。

2)人为因素

(1)流域缺乏统一管理,上下游同步开发,造成用水紧张。

(2)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

(3)水价不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4)污水大量排放,造成水资源污染严重。

(5)人类活动破坏了大量的森林植被,造成区域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成灾。

3、水问题给社会带来了的影响是什么?

? 1.水资源紧缺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

? 2.水资源问题将威胁到社会的安定;

? 3 .水资源危机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综上所述,我国的水资源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这就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利

用观念上有所突破,在管理方式上要有新的转变。

4、水资源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以及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结合区域内或区域间水资源条件和特点, 选定规划目标, 划定开发治理方案, 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次序方案, 并对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规模、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5、水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是什么?

水资源量与质的计算与评估、水资源功能的划分与协调、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与水量

科学分配、水资源保护与灾害防治规划以及相应的水利工程规划方案设计及论证等。

水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合理评价、分配和调度水资源, 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以做到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并达到水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目标。

6、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1)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

水循环一方面受全国气候变化,尤其是大气环流的影响;一方面又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促成水循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太阳辐射能,水体接受太阳辐射能的变化必然会带动水循环的变化;水循环的强弱及其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这些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

2)形成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大气降水到地面后,除了蒸发和下渗,便形成径流。由于地面径流长时期冲刷和侵蚀地面,在陆地上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沟壑溪流,同时径流的冲刷作用又将大量的泥沙输送到低洼的地方去,因此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往往由于泥沙的堆积而形成巨大的冲积平原。

3)为生态系统提供生命支撑;

大气降水可以把空气中的游离的氮元素带到地面,供植物吸收;土壤水则是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必要介质;地面上大量的有机物带入到海洋,为海洋生物的繁衍提供养料。4)形成了一切水文现象

水循环是一切水文现象的根源。没有水循环,就不存在水的运动和更替,也就没有一切水文现象。

7、水资源管理内容是什么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觉悟和参与意识;

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

水资源统一管理;

实时进行水量分配与调度

8、水资源管理的原则是?

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

坚持水是国家的资源的原则

坚持整体考虑和系统管理的原则;

坚持用水资源价格来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

9、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区别是?

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的联系

1.具有相同的出发点

2.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

3.包含相近的研究内容

4.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

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的区别

1.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2.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同

3.工作的时效不同

4.对工程的意义不同

10、人类活动对水资源转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兴建蓄水、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自然的流动特性和转化过程;②兴建引水、提水工程,大量开采地表、地下水,增加水资源的使用量和消耗量;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灌溉退水的排放,改变了天然水体的水质状况。人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下垫面的改变;淤河造田、围湖造田,地下水人工回灌及地下工程等。

11、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是什么?

1)、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

2)、社会经济发展会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压力

3)、水资源问题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4)、社会经济发展又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保障

12、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是?

1).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存在的基础;

2).人类过度掠夺水资源,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3).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是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途径

13、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客观、科学、系统、实用,并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2)水量水质并重(再水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水量评价)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

4)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14、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1.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的调查统计分析;

2.供水量的调查统计分析;

3.供水水质调查统计分析;

4.用水量调查统计及用水效率分析;

5.实际消耗水量计算;

6.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不良后果的调查与分析;

7.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

1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内容包括?

①分析水资源供需现状,查找当前存在的各类水问题;②针对不同水平年, 进行水资源供需状况分析,寻求在将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目标和问题;③最终找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措施。

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是指对一个地区当年及近几年水资源的实际供水量与需水量的确定和均衡状况的分析,是开展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基础。

现状供需分析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现状实际情况下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二是现状水平不同保证率下典型年的水资源供需分析。在对现状水平年供需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对将来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分析,这样便于及早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也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分析在不同来水保证率情况下的供需情况,计算出水资源供需缺口和各项供水,用水指标,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二是在供需不平衡的条件下,通过采取提高水价,强化节水,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再利用,调整产业结构以抑制需求等措施,进行重复调整试算,以便找出实现供需平衡的可行方案。

16、水资源系统分析的特点

(1)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或目的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如防洪.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等;另外,目标的层次有高有低,有主有次.

(2)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系统,各个分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研究复杂的水资源系统对采用的数学工具要求较高.

(4)需要多学科的综合.

17、模型的建立过程,大体分以下几步:

(1) 明确系统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单目标或多目标.

(2) 确定系统和环境的边界条件,明确影响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主要变量、主要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化范围和约束条件.

(3) 剖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对大系统进行分解,以利于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求解.

(4)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需要通过系统识别、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等几个环节,才能确定出满意的数学模型。

18、水资源规划的具体要求可概括为?

? 1.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 2.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承载能力或可再生性,使水资源、利用在可持续利用的允许范

围内,确保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协调。

? 3.水资源规划的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水资源规划方案在现有条件下

是可行的。

? 4.需要从区域或流域的整体角度出发,考虑流域上下游以及不同区域间用水的平衡,

确保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 5.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注重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注重从社会发展根源

上来寻找解决水问题的途径,配合采取一些经济手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9、管理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那些?

? 1.制定水资源分配的具体方案.包括:分流域,分地区,分部门,分时段的水量分配,以

及配水的形式,有关单位的义务和职责.

? 2.制定目标明确的国家,地区实施计划和投资方案.包括:工程规模,投资额,投资渠道

以及相应的财务制度等.

? 3.制定水价和水费征收政策.以水价为经济调控杠杆,促使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 4.制定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政策.要具体制定水污染防治对策.

? 5.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

? 6.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实施的具体途径,包括宣传教育方式,公众参与途径以及方

案实施中出现问题的对策等.

20、水资源规的目标及工作流程

为国家或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①水资源调查评价;

②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③节约用水;

④水资源保护;

⑤需水预测;

⑥供水预测;

⑦水资源合理配置;

⑧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⑨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21、水资源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觉悟和参与意识

2)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3)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

4)水资源统一管理

5)实时进行水量分配与调度

22、简述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区别。

答: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包含相近的研究内容,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区别:工作的侧重点不同,技术手段运用不同,工作的时效不同,对工程的意义不同。

23、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技术原则。

答:水资源评价的内容:水资源数量的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

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2)水量与水质并重。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4)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24、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方法是什么?

答:开源:应提出各规划水平年的工程方案。包括工程的合理布局、各工程的规模、效益、投资、资金凑措方案和实施计划等内容,就是竟可能开发能够开发的一切水资源。

节流:应提出各规划水平年节水规划,节水技术、工艺、工程的推广应用、节水的技术经济指标等有关政策和措施。分析节水措施及预测效果,包括工业部门节水技术的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经济体系。

保护:应提出重点水资源保护设想和方案,制定水资源保护投资政策及鼓励方法。对供水工程能力的保护和维护、地下水超采区的有效控制、水源工程的污染防治和海水入侵防治,要制定有关的对策和相应的政策措施。特别对如何运用市场经济机制保证保护措施的落实加以说明。

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应提出具体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和健全用水统计和用水考核制度,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和水费。

对于特使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要制定应急措施,并分析特使干旱年及连续干旱年由于供水不足可能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

四、论述题

1、论述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有什么意义?

1)从人类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1)原始水利阶段

该阶段水利活动主要目标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仅根据当时的经济

技术条件,为满足当地的生产发展需要,进行了灌溉、航运、防洪等单目标开发。

(2)传统水利阶段

该阶段是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要措施,来保障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由单一目标发展到多目标的综合利用,也注重重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兴利除害、综合利用。

(3)现代水利阶段

该阶段是以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为基础,已水资源合理分配与统一管理为主要措施,实现水与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2)从21世纪水资源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来看

(1)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到2050年,预计世界人口将增加至106亿左右,大约是现在人口的两倍。全球的用水量也将目前水平的基础上翻一番。从全球一般情况看,各国可获得的淡水量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水量是不断增加的。

(2)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可利用水资源污染严重。

在21世纪,水资源污染将会更加严重,在许多地区将会出现水质型短缺。这必然影响到原本短缺的水资源,也构成了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威胁。

(3)对水资源开发投资不足,技术相对落后,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需要进一步落实,水资源价格政策仍需不断调整。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需要资金、技术、政策、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配合。

3)从21世纪水资源关注的重点来看

(1)实行流域水质与水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规划、统一使用和统一管理。

根据水资源系统的观点,制定流域水质与水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开发利用的长期规划,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2)实行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协调发展的总背景下,实现水资源优化调度。

一方面,需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另一方面,需要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为依据。

(3)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气象雷达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系统,对水资源系统变化进行分析计算,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优化抉择,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对水资源分配进行实时调度,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水平,包括规划、决策、管理及实时调度等。

2、论述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1)、需要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水质和水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工业

用水和农业用水、流域上游和下游统一管理等)

?2)、需要把水资源管理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这是水

资源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

?3)、需要考虑长远的效应和影响,(包括后代人用水的影响以及如何考虑“当代人用

水而不危及到后代人用水”的条件)

?4)、现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准则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21世

纪议程》要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度,已迫切需要针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创新的行为准则。

?5)、现行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在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时,拿方案实施后与实施前

的状态进行比较。

?6)、需要加强水文学、生态学基础方面的研究。

?7)、现代新技术、新理论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提高水资源系统的科

学管理水平和效率,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3、论述实施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意义

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水问题的严重制约,如防洪安全、干旱缺水、水质恶化和水污染扩散、耕地荒漠化、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可持续的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水资源进行系统规划、科学管理,这样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供水、防洪、环境安全保障。

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发挥水资源最大效益的最佳手段;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水资源规划手段,分析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水问题,同时提出可行性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使得水资源分配既能维持或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有能发挥最大的效益。通过水资源管理手段,包括供水调度、排水监控、污水处理等工程管理措施和方案选择、水价调整等非工程管理措施,确保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能落到实处并发挥预期的效果。

?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在社会经济—水资源—

生态环境复合大系统的框架下,充分运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这个重要的水利技术手段,才能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飞跃。

? 4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水务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水务体制改革体现了精简高效和一事一部的机构设置原则,也有利于对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系统管理,使水源、供水、节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有机结合起来。

水务体制的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算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

4、论述水资源管理技术措施有哪些?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人类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技术

支持,使得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更科学、合理和高效。“3S”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在水资源管理中都发挥了有力的作用。

一、“3S”技术

1、“3S”技术简介

所谓3S技术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基础,将GIS、RS、GPS三种技术与其他高科技(如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而形成的一项新的综合技术。

3S技术充分集成了RS、GPS高速、实时的信息获取能力和GIS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可以有效地进行水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分析,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信息资料和决策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以空间地理数据库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显示,并用地理模型的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信息和动态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综合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遥感(RS,Remote Sensing)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远距离、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和方法,它根据不同物体因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来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识别物体及其存在环境条件的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点位测量导航技术的一种。

GIS、RS、GPS三者各有优缺点,3S的结合应用,取长补短,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及空间定位,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从RS和GPS提供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以辅助科学决策。三者的集成利用,大大提高了各自的应用效率,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3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水资源调查、评价

实时监测

水文模拟和水文预报

防洪抗旱管理

水土保持和泥沙淤积调查

构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工程规划和管理

二、水资源监测技术

水资源监测技术是有关水资源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集成,可以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3S技术的发展,也推动水资源监测在实时性、精确性、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水资源监测技术主要指的是水文监测,主要监测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的水文参数,如水位、流量、流速、降雨(雪)、蒸发、泥沙、冰凌、墒情、水质等。传统的人工监测技术对数据的记录以模拟方式为主,精确度不高,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水文监测的效率大大提高。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监测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早期的水质监测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水质不断变化的动态数据,也使得决策的成效减弱,利用GPRS/GSM移动通讯设备发展起来的水质移动监测系统和自动监测系统大大提高了水质监测的效率。

三、节水技术

目前,就各国所推广的各种节水技术来看,主要是从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几个方面推广节水技术。

农业节水方面,发达国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采用计算机联网进行控制管理,精确灌水,达到时、空、量、质上恰到好处地满足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二是培育新的节水品种,从育种的角度更高效地节水;三是通过工程措施节水,如采用管道输水和渠道衬砌提高输水效率;四是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五是推广增墒保水技术和机械化旱地农业,如保护性与带状耕作技术、轮作休闲技术、覆盖化学剂保墒技术等。

工业用水主要包括冷却用水、热力和工艺用水、洗涤用水。工业节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一是加强污水治理和污水回用;二是改进节水工艺和设备,提倡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三是减少取水量和排污量;四是减少输水损失;五是开辟新的水源。

在各国采用的城市生活节水技术中,比较普遍的就是采用节水型器具,有些国家通过一定的法律、规章对节水器具的节水标准进行强制性要求。此外城市生活节水技术还有城市再生水利用技术,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建筑中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和居住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等;城区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技术;城市供水管网的检漏和防渗技术;公共建筑节水技术;市政环境节水技术等。

四、水处理技术

大量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农业废水的产生,使得清洁的淡水资源受到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因此,治理水污染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害化”是人们要达成的一个目标,而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不断加剧,“资源化”成为污水处理的另一个追求。特别是城市生活废水,因其来源、数量、性质都比较稳定,处理流程固定,经过处理后可成为城市用水的一个很好水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目前,人类所使用的水处理方法按照作用原理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三大类。常用的物理处理法有过滤、沉淀、离心分离、气浮等,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混凝、化学沉淀、氧化还原、吸附、萃取等,生物处理法有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稳定塘等。

五、海水利用技术

地球上虽然淡水资源有限,但是海水资源却极其丰富,如果能将海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能解决沿海城市超采地下水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海水淡化包括从苦涩的高盐度海水以及含盐量比海水低的苦咸水通过脱盐生产出淡水。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海水淡化的方法按脱盐过程来分,主要有热法、膜法和化学方法三大类。其中,热法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蒸馏法和结晶法。前者主要包括多级闪蒸、多效蒸馏和压汽蒸馏等方法,后者则由冷冻法和水合物法构成。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包含了反渗透和电渗析。化学方法主要是离子交换法。目前使用较广的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

海水除了经淡化满足生活、工业等用水需求之外,还可以直接利用。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是以海水为原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和灌溉用水等有关技术的总称。海水直接利用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海水替代淡水直接作为工业用水,其中用量最大的是工业冷却用水,其次是用于工业生产工艺,如印染、洗涤、溶剂、脱硫、除尘等。二是作为生活杂用水,主要是利用海水代替淡水冲厕。三是用于农业,主要用在农业灌溉、水果和蔬菜洗涤、牲畜饮用、沿海水禽养殖等方面。

六、现代信息技术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就是造就了信息技术,并使其迅速发展,因其本身数据处理能力强大、运算速度快、效率高等优势,被迅速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水资源管理中,水资源管理对象复杂,内容庞杂,对实效性要求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是构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硬件。先进的网络、通信、数据库、多媒体、3S等技术,加上决策支持理论、系统工程理论、信息工程理论可以建立起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陆地和海洋水文测报预报、水利规划编制和优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防洪抗旱减灾预警和指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等各个方面。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重点

第一章绪论 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狭义: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流动性、可再生性、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多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资源属性。 水资源的社会属性:社会共享性、利与害的两重性、多用途性、商品性。 水资源的主要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水力发电、生态用水。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 第二章水资源概况 水的组成: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部分。地球总水量为13.86亿km3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约占淡水总量的0.27%)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以年降水量和厚度计,大洋洲各岛(除澳大利亚外)水量最丰富,多年平均降水深达2170mm,年径流深达1500mm以上。总体而言,世界上水资源总量是够用的,但全球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 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有余有缺;我国水资源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 第三章水资源的形成 水循环:指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表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在太阳的辐射下不断地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并随气流的运动输送到各地,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的雨水,一部分呗植物截留并蒸发,一部分渗入地下,另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沿江河回归大海。渗入地下的水,有的被土壤或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蒸发或散发返回大气;有的渗入到更深的土层形成地下水,并以泉水或地下水的形式注入河流回归大海。 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小循环、内陆水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冷凝形成降水后落到陆面,其中一部分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从河流回归海洋;另一部分重新返回大气。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局部的水循环称为小循环,前者为海洋小循环,后者为内陆小循环。水汽从海洋向内陆输送的过程中,在陆地上空一部分冷凝降落,形成径流向海洋流动,同时也有一部分再蒸发成水汽继续向更远的内陆输送。愈向内陆水汽愈少,循环逐渐减弱,直到不再能成为降水为止。这种局部的循环也叫做内陆水循环。 水循环的实质(水循环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化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循环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演化和发展;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水循环使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相互转换;水循环使得水成为可再生资源。 降水:指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云中降落到地表的现象。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面积、暴雨中心等。 降水的成因及类型:锋面抬升与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锋面与地面相交的地带叫锋,锋面随冷暖气团的移动而移动。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推进时,因冷空气较重,冷气团楔进暖气团下方,把暖气团挤向上方,发生动力冷却而致雨。这种空气上升称为锋面抬升,这种雨成为冷锋雨。冷锋雨一般强度大、历时短、雨区面积较小。当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时,由于地面的摩擦作用,上层移动较快,底层较慢,使锋面坡度较小。暖空气沿着这个平缓的坡面在冷气团上爬升,在坡面上形成了一系列云系并冷却致雨。这种空气上升也称为锋面抬升,这种雨称为暖锋雨。暖锋雨一般强度小,历时长,雨区广。地形抬升与地形雨:暖湿气遇到丘陵、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方法.

水利规划 收稿日期:2005210224 文章编号:100620081(20052420001205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方法 [斯威士兰]J.I.马托多 摘要:空气、土地和水是地球的3个脆弱的组成部分,都是相互影响很大的资源,因而必须加以适当地规划与管理,以便充分保证公众健康、食品供应与运输。生活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如何对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进行规划与管理。这3种资源紧密相关,因而需要进行多目标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传统方法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方法进行了论述。如果两种方法应用得当,就能获得相同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结果。但是,由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获得最终结果。所忽略的这个环节就是各级政府协调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责任与工作的体制。 关键词:水利规划;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 地球的3个脆弱的组成部分是空气、土地和水。为了充分保证公众健康、食品供应与运输,这3种相互影响很大的资源必须加以适当的管理。人类生活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如何管理好这些资源。水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在人类活动的几乎所有部门,水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印度河、黄河等流域,那里有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古老的文明。古代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都是为了单一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认识到对资源进行一体化规划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对包括多目标系统资源在内的资源进行更长期的规划。水资源的多目标规划与管理也是由于竞争与用水矛盾加剧以及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应运而生。

在发达国家,传统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并听取公众意见。而在发展中国家,在水工程规划与实施方面由专家与决策者(通常是政治家说了算。公众除了接受正在制定的规划外无更多发言权。 水资源一体化规划与管理是共同参与的,在技术与科学方面可集思广益,且必须从最基层但又是 在自然单元(水处于自然状态的流域、水库与含水层层面上进行规划与管理。当事人的参与是水资源一体化规划与管理的关键。当事人是被授权的集体,他有责任以协调与统一的方式解决本地的问题。 早期的水工程规划不考虑环境,因而对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国际社会近来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已将重点放在提高环境质量与保持美学完整性上。环境影响评价现在是水资源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现在与未来的设计与管理要能充分地促进实现社会目标,同时保持其生态、环境和水文的完整性。” 一些学者认为,将来全世界的水资源问题将会更加复杂。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管理要求、工程规划范围、时空大小、社会与环境因素以及跨境等所有问题都是使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问题复杂化的原因(见图1。系统分析是解决复杂水资源问题的工具之一。有关人士指出,复杂的水资源规划问题主要依赖于系统思维,而系统思维可定义为通过参与基于思维模型的建立、比较和归结过程,利用计算机软件工具(如STELLA ;D YNAMO ;V ENSIM ;POW 2ERSIM 产生的理解能力。 ? 1?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变得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防洪标准普遍偏低;二是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逐年加大,污水处理水平低,江湖水质日趋恶化;三是地下水资源量不足;四是局部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五是一直存在着水资源不能统一管理和水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以及水价偏低等问题。水资源问题已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WRMIS)的开发,是在整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机、水文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等多方面技术,将基础信息的管理、区域水资源规划、局部地表与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图形显示等融为一体,集成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信息查询、水量水质计算、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水环境评价等功能,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OA)等。 为更好实现水资源管理系统的预定目标和功能,建成一个适用、先进、高效、可靠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平台,系统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性与先进性并重原则 在适用的前提下力求先进,把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融入到系统的开发中,真正做到数据与图形相融合、GIS与数学模型相结合,把科学计算的结构通过三维情景表现和动态显示的形式直观表现。 2.开放性原则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因此,本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在软硬件方面,保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便今后系统不断地升级完善。 3.标准化原则 系统的硬件建设、数据库开发、代码编码、计算方法、分析评价、系统集成等均将采用标准化方法。有国家、行业标准或规范的,都将严格执行,没有标准或规范的,采用通用做法。 4.易学易用易维护原则 系统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系统开发应考虑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友好的系统界面,使其操作直观、简便,易维护。

(完整版)终极版《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考试重点

1、水资源的定义:①(广义)是指地球所属范围内的、可作为资源的水,包括地球表面地层中的和围绕地球的大气中的水分。 ②(狭义)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适合对某地用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①循环性和有限性②时空分布不均匀性③用途广泛性④经济上的两重性 3、中国水资源的特点: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单位面积少 ②地区分布不均,南涝北旱③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④地下水分布广泛,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⑤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大。 4、水资源评价的概念: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 5、水资源评价是①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②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依据。 6、地表水资源的构成与类型:降水、径流、蒸发。 7、河水流量过程线的分割方法:水平直线分割法、斜线分割法、退水曲线法。 8、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⑴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①补给资源量的计算②储存资源量的计算③可开采资源量的评估④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⑵局部地下水水量评价的内容:①地下水水量计算②成井条件分析 9、地下水水量计算方法:水量均衡法、水文分析法、开采试验法、解析法、数值法、黑箱法。 10、水量平衡法的应用步骤:①均衡区的确定②均衡要素的确定③均衡区的确定④水量均衡方程的建立⑤计算补给量与排泄量 11、水量均衡法基本原理: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均衡方程计算待求水量的一种方法。由水量平衡原理可知,在一定时间段内,任一均衡区进出水量大体保持如下平衡关系:Q补-Q排=±Q储 12、水质量指标的概念:表示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的综合指标,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13、水质量指标包括:水的物理指标、水的化学指标、水的环境化学指标、水的化学组分指标。 14、水质评价方法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类(大气降水水质评价、地表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按评价时段分类(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按水的用途分类(供水水质评价、养殖用水水质评价、风景游览水体的水质评价)、按评价范围分类。 15、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①资料收集与分析②水资源分区③水资源基础评价④水资源利用评价 16、地面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式:⑴按水源划分:有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取水。 ⑵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型式分(河流取水的工程形式):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浮船式、缆车式)。 17、地面水取水位置的选择:①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并有足够水深的地段②取水点应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③取水点应选在具有良好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的地段④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⑤取水点应避开天然障碍物和人工构筑物⑥取水点应避免冰凌的影响⑦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18、其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雨水利用、海水利用、中水回用。 (中水: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统称中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之间,故名中水。) 19、城市水资源的概念:指一切可以被城市利用的、具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并能供给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包括当地的天然淡水、外来引水和可再生的、使用过的水和经处理的污水等资源。 20、城市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系统性、有限性、脆弱性、可恢复性、可再生性。 21、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三个阶段:自由开发阶段、制约开发阶段、合理用水和重复用水阶段。 22、水资源规划的概念: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2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或者说是,可供水量能够支持人口、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 24、水资源规划的类型:流域水资源规划、跨流域水资源规划、地区水资源规划、专门水资源规划。 25、水资源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原则②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原则③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④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⑤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⑥指导思想全面转变的原则 26、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组成: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27、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求解方法:线性规划法(LP法)、动态规划法(DP法)、多目标规划法。 28、需水预测量存在的问题:超前。 29、需水量预测的概念:在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节约用水等因素的条件下,研究各规划水平年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类口径,区分城镇和农村、河道内与河道外、高用水与一般用水行业,分别进行毛需水量与净需水量的预测。 30、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本思想:开源节流。 31、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32、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水资源优化配置发最终目的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也正是其重要意义所在。具体地讲,则是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协调各种用水竞争,促进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但实际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和作用在解决现有水资源问题上尚未得到显著体现。这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水资源优化配置受到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在水资源规划中没能得到体现,或者制定的配置方案得不到有力的贯彻执行;二是由于实际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目前的优化配置技术方法和模型远不够完善;三是当经济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主观价值取向,而决策者如果过于偏好短期经济利益,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用水被挤占,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可承载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有偿原则。 34、流域水资源规划的基本特点:综合性、复杂性。 35、水库群分类:串联水库群、并联水库群、混联水库群。 36、水资源管理的概念: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37、水资源管理的原则:①坚持以法治水的原则②坚持水是国家资源的原则③坚持整体考虑、系统管理的原则④坚持用水资源价格来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 38、现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准则:经济效益、技术效率、实施的可靠性。 39、水权的概念:一种观点认为是依法对于地面水和地下水取得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它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汲水权、引水权、蓄水权、排水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水资源所有权和各种用水权利与义务的行为准则和规则,它通常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开发使用权、经营权及其与水有关的其他权益。 40、水权包括:水资源所有权、水资源使用权、水资源处置权、水资源经营权。 41、水权的配置原则:①基本用水优先原则②时空优先原则③开发优先原则④效率与效益原则⑤留有余量原则⑥再分配的原则 42、数字模型的概念:指将系统的结构、有关参数和因素及相互关系归纳一个或一组数字方程式,用来反映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目标。 43、最优化模型的概念:是对系统在约束条件下,达到最优目标的思维过程和寻找最佳方案途径的一种数学描述。 44、模拟模型的概念:是模仿系统的真实情况而建立的模型。在水资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可以仿造水资源系统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模型,模仿水资源系统的各种活动,对不同决策方案的反应作出模拟分析。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

水资源定义 广义的水资源: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地面水体,指海洋、沼泽、湖泊、冰川、河水等。 侠义的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 我国水资源问题: ①洪涝灾害频繁;②水资源紧缺;③水土流失、生态恶化;④水污染严重。 应对水资源危机的对策: ①合理使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②加强技术开发,改进人类用水方式,提高水的使用率;③确定合理的用水价格;④允许民营企业承担投资和管理活动;⑤淡水海水和回收废水;⑥加强制度建设。 河川径流量:是一段时间内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过水量,它包括地表产水量和部分或全部地下产水量,是水资源总量的主体。 降水量参数等值线的绘制——降水量参数等值线图的绘制 勾绘等值线:按“主要站为控制,一般站为依据,参考站作参考”的原则勾绘等值线。区域年降水量系列直接计算法:当区域内雨量站实测年降水量资料充分时,可用区域实测的年降水量资料系列直接计算。其计算步骤为:根据区域内各雨量站实测年降水量,用算数平均法或面积加权平均法,算出逐年的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得到历年区域年降水量系列。对区域年降水量系列进行频率计算,即可求得区域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及不同频率的区域年降水量。 降水量等值线图法:P20 ①区域降水量等值线图的转绘与补充; ②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 _____——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_____——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上相邻两等值线的年降水量 _____——相邻两等值线间的面积 _____——区域总面积 ③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计算。 _____——频率P的区域年降水量 _____——频率P相应的模比系数 _____——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蒸发量分析计算时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两个方面。 水面蒸发是反映蒸发能力的一个指标。 陆面蒸发指特定区域天然情况下的实际总蒸散发量,又称流域蒸发。 蒸发器的四个组成部分: 河川径流量的分析计算: 代表站法:基本思路是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一个或几个位置适中、实测径流资料系列较长并具有足够精度,产汇流条件有代表性的站作为代表站。 当研究区域与代表站所控制的面积相差不大,自然地理条件也相近时,可用一下式子计算研究区域逐年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W区=(F区/F代)W代 W区为研究区域年径流量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m3 W代为代表站控制范围的年径流量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m3 F区、F代分别表示研究区域和代表站的面积,km3 等值线图法: 第一步,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与年轻流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的转绘和加密; 第二步,计算区域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 代表站法>等值站法>函数关系法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P28 直线平割法:将枯季无降水时期的某一特征最小流量作为河川基流量,水平直线分割日流量过程线。 直线以上部分为地表径流量,直线以下部分即为河川基流量。直线平割法方法简单, 工作量小。 直线斜割法: 在平均流量过程线上,自起涨点至峰后无雨情况下退水段的转折点(拐点),用直线相 连,直线以下部分即为河川基流量。直线斜割法为分割基流的基本方法,关键是退水 拐点的确定。 评价因子的选择:P37 河流水体污染的因素很多,进行河流水体体质评价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因 素(或称因子)进行评价,可按照评价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因子。 (1)评价因子的选择方法。 (2)河流评价的因素。 评价因子的选择可分为四类: ①一般理化指标:包括k+、Na+、Ca2+、Mg2+、SO2-、Cl-、HCO-、NH4+、NO2-、NO2-、pH、矿 化度、总硬度、溶解氧、耗氧量等,这是构成地下水化学类型和反映地下水性质的常 规化学成分。 ②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包括Hg、Cr、Ca、Pb、As、F等。 ③有机有害物质:如酚、CN、有机氯、有机磷,以及工农业排放的其他有机有害物质。 ④细菌:如病虫卵、病毒等。 水质状况评价指标: ①地下淡水:指矿化度小于1g/L的地下水; ②微咸水:指矿化度大于1g/L而小于3g/L的地下水; ③半咸水:指矿化度大于3g/L而小于5g/L的地下水; ④咸水:指矿化度大于5g/L的地下水; ⑤河流水质级别:用各水质参数评价代表值比照该参数水质评价标准值或背景值,确 定各参数的水质级别,然后用各项参数评价结果的最差水质级别作为该流域或评价区 域的地表水水质级别。 需水的概念 按用水特征,需水可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类需水。 按用户或行业特点,需水可分为生活、生产、生态三部分。 工业需水调查计算P49 工业需水的指标 重复利用率_____,为重复用水量在总需水量中所占的比重: 排水率_____,为排水水量在总需水量中所占有的百分比数: 耗水率_____,为耗水量在总需水量中所占的百分比数: 以上三个指标以平衡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指标是考核工业需水水平和水量平衡计算的重要指标。 推导式子P51、例题P52 农业灌溉需水包括水浇地和水田的灌溉需水,灌溉需水预测采用灌溉定额预测方法, 灌溉定额预测要考虑灌溉保证率水平。 灌溉制度:指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农作物获得高产、稳定, 对农田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灌溉定额:是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单位面积的总灌水量或灌水深度,是作物各次灌 水量之和。 分项计算方法(P62): 生态基流——方法三:Q95法,指将95%频率下的最小月平均流量作为河道内生态基流, 该法主要是用来计算河流纳污容量的。 水生生物需水量——水生生物需水量是指维护河道内水生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保护生 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水量。 引水工程计算——一用户情形(P74)、两用户情形(P75)、考虑用户重要性不同(P75) 蓄水工程(P76):蓄水工程能在时间上对水资源重新分配,在来水多时把水蓄起来,在 来水少时根据用水要求适时适量地供水。把这种水按用水需求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重新 分配的过程,称为水库调节。 水资源配置模式——“以需定供”的水资源配置: “以需定供”的水资源配置是以经济效益为最优为唯一目标的,认为水资源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以过去或目前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资料预测未来的经济 规模,通过该经济规模预测相应的需水量,并以此得到的需求水量进行供水工程规划。 这种思想着重考虑了供水方面的各种变化因素,强调需水要求,通过修建水利水电工 程的方法从大自然无节制或者说掠夺式地索取水资源。其结果必然带来不利的影响, 诸如河道断流,土地荒漠化甚至沙漠化,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等等。 另外,由于以需定供,没有体现出水资源的价值,毫无节水意识,也不利于节水高效 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必然造成社会性的水资源浪费。因此,这种牺牲资源、破坏环境 的模式,只能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以供定需”的水资源配置: “以供定需”的水资源配置是以水资源的供给可能性进行生产力布局,强调水资源的 合理开发利用,以资源背景布置产业结构。它是“以需定供”的进步,有利于保护水 资源。但是,水资源的开发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例如,经济的发展有 利于水资源开发投资的增加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必然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因此,水资源可供水量是随经济发展相依托的一个动态变化量,“以供定需”在可供 水量分析时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分离,没有实现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协调,可供 水量的确定显得依据不足,并影响区域经济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种配置理论也不适 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综合规划方案的设置——工程布置计算P117 运行调度: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是在保证系统内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依据水利工 程的运用规则,以尽可能满足用水需求为目标,制定水利工程对各用户的供水策略的 一种控制运用技术。(分为常规调度和优化调度。)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 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 环境改善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水权:也称水资源产权,是水资源所有权和各种用水权利和义务的行为准则或规则。 中外水权以及我国水权问题 以下几个国家对水使用权的分配又有不同之处: 美国水权的分配采取“时间优先,权利优先”的原则。 澳大利亚在早期,用水户申请取水和用水,不论其规模大小,州政府都批准其水权;但随 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水权获得主要是通过水权市场交易。 在智利,个人可以根据法律获取永久和可转让的水使用权,永久消费性水权是根据水体 积或根据比例进行分配,水权是根据用水者现状进行配置,新的和未分配的水权是通 过水权拍卖向公众出售。 我国水权: 我国属于人均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 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没有对水权进行合理的分割及分配。 我国水权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配置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水权不明晰 ,权、责、利没有得 到规范,用水者不能通过水权交易获得用水权,只有通过行政程序获取取水权来达到目 的,而取水权一旦获得, 就成为刚性权利。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上呈现无序状态, 水资源配置失衡,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人与环境争夺资源而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造 成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在用水上的矛盾,而这一系列矛盾也不能通过水权交易重新配置 水资源而得到缓解和解决。2002年我国新颁布的《水法》提出了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制 度, 尚没有对水权提出明确的界定。

09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试卷A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试卷A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 一、单选择题(共4题,每题2分, 共8分) 1.区域水资源量是指当地降雨形成的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对山丘地区近似等于()。 A.地表径流 B.河川径流 C.河川基流 D.蒸发量 2.地下水资源是一种( )资源。 A. 静态不可再生 B.静态可再生 C.动态不可再生 D. 动态可再生 3.表征天然水物理性质的指标主要有温度、嗅与味、色度、浊度、悬浮物质、()等。 A.电导率 B.COD C.BOD D.溶解氧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日调节水电站在日负荷图中的工作位置越高,其最大工作容量 ( )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二、填空题(共6题,前面每空1分, 后面每空2分,共16分) 1.水体的自净机制可分为,,三大类。 2.按照需水特点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类用水。 3.我国目前试行的水功能一级区划,分 为,,,,四大类。 4.水污染会导致型缺水 5.《水法》规定,我国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为。 6.在一定的水域,一般用指标来衡量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三、是非辨别题(共10题,每题2分, 共20分。是填写Y;非填写N) 1.水体富营养化后一定会发生“水华”。() 2.只要是污水就不能灌溉农田。() 3.在缺水地区,生态环境用水的优先权低于生产用水。() 4.水量平衡方程式表示某一个区域或范围内,某一时刻的水量平衡关系。( ) 5.一定数量的补给资源是保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6.在一个流域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相互转化。() 7.污水排放权,实际就是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具体化。我国排水许可由环保部统一管理。()8.大连的‘污水回用’工程项目能良性运转,主要是政府给予了各种政策支持()。 9.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10.用水项目立项必须取得《取水许可证》,实际上是要取得水资源的所有权()。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人口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用水资源短缺,废污水排放不断增加,水环境急剧恶化等许多问题。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水资源管理中对复杂用水过程,不同用水目标、不稳定的自然来水条件、水体承载能力等及时作出科学决策的需求。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业务系统,涉及数据采集加工和决策,系统分为水资源调度管理和水环境监测与管理两大系统。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侧重于水资源的管理,水量的计算和分配,用水过程的管理;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侧重于水体的承载能力计算,水环境质量监测,纳污能力分析,污染源管理和事务处理。 功能结构见下图: 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 ★旱情、墒情监测子系统:通过遥感、遥测手段采集旱情、墒情数据,建立旱情、墒情分析模型,对的土壤的旱情、墒情进行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地下水动态监测子系统:根据地下水长观井的水位、水量、水质和地下水利用情况等实时遥测数据,建立地下水运动模型、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模型,地下水位及其变化作出反映并对区域水量平衡进行分析和评价。 ★引水口水量监测子系统:对引水口的实时引水流量、日均引水流量、累积引水量等引水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传输。 ★需水量统计:对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分别建立相应的需水预测模型进行计算。 ★调度方案自动生成子系统:通过年度流域可供水量计算模型和调度方案自动生成模型体系的运算,得到各种不同的年度流域可供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方案集及其计算结果,从而为调度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支撑。系统显示流域降水、月旬径流预报结果、水库前期蓄水量、水质等实时信息以及用水计划、水库运行计划和水库特征、灌区作物灌溉定额、流域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等背景资料,将计算结果以图形、表格的形式进行显示,并对部分重要结果实现三维模拟仿真显示。 ★方案评估子系统:系统通过设计合理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各种方案的分类入库存储和调出、修改、删除等操作,对于优选出的实施方案,可根据方案计算结果直接生成固定规格的调度文件。对系统自动生成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供调度部门选用作决策支持。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1)根据水资源特点,分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1)流动性 ( fluidity) 2)多用途性 ( multi-usage) 3)公共性( public ) 4)永续性 ( renewable,sustainable) 5)利与害的两重性 6)有限性 ( limited ) (2)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从网上查阅资料,讨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是:总量丰富,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少,居世界120位左右,,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水能资源状况是:总量大,居世界首位,河川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亿kw,年电量60829亿。地区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在西部地区[西电东送]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为亿kW,年发电量 59 2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亿kW,年发电量 19 200亿kW·h。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占全国水能资源的70%左右,但开发尚少,仍有很大开发潜力;而东部和中部地区水能资源较缺乏,但因人口集中、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水能资源开发较多 (3)在介绍水资源特点时,既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4)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哪些类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用水之间的矛盾? 农业工业生活水力发电航运生态

(5)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谈起,说明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你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何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运动,也就不存在生物圈 (6)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①水体污染;②河道退化、断流,湖泊、水库萎缩消亡;③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④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咸水入侵;⑤沙漠化。第二章水资源评价 1. 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河流泥沙分析、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 2. 在区域径流系列计算时,讨论不同河川径流方法的应用范围。 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降水—径流函数关系法等。 3. 什么是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什么是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顾及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Wsu=Wq-We-Wf式中:Wsu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Wq为地表水资源量;We为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Wf为汛期洪水弃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量中可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4. 介绍供水调查和用水调查的内容。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简介)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1 方案概述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是基于信息采集监测,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展示、统计分析与整理,直观地反映水资源形势及开发利用状况,能够为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查询服务,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类水资源信息和预警信息,满足相关人员对水资源信息的需求,以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管理。 2 总体框架 门户库 综合业务库数据服务层 应用支撑层 应用层 基础层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基础网络环境以及服务器硬件环境 对内业务应用门户系统对外公众信息门户系统 应用交互 业务应用 信息服务数据库业务管理数据库水资源信息服务 水资源业务 管理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水资源应急 管理 系统首页 三条红线管理监测信息服务应急数据库 调度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监测数据库信息门户发布数据库业务门户发布数据库 CA 服务工作流引擎门户环境GIS 平台 报表制作工具 …… J2EE 服务器 消息中间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业务管理数据库 基础服务专题数据服务实时数据服务中央级信息服务流域级信息服务其他服务 服务接口 基础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管理 系统管理 图 1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总体框架图

图 2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结构图 3主要功能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首页、三条红线管理、监测信息服务、基础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1)首页 首页包括调配信息、红线信息、监测信息、统计信息、应急事件动态、资料信息、多媒体信息的展示。 2)三条红线管理 三条红线管理包括用水总量红线管理、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用水效率红线管理。 3)监测信息服务 监测信息服务包括水量监测、水质监测、用水效率监测。 4)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包括流域概况、项目概况、取用水户、水功能区信息的专题展示。 5)综合信息服务 综合信息服务包括业务管理、调配信息、应急管理信息。 6)信息发布管理

川农《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专科)》18年6月作业考核

(单选题) 1: 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 ( )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A: 大气污染 B: 水土流失 C: 水土破坏 D: 环境破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实施。 A: 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B: 国务院有关部门 C: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D: 国务院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我国将每年的( )定为中国水周。 A: 3月22~28日 B: 4月22~28日 C: 5月22~28日 D: 7月22~28日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某地区逐年可恢复和( )的淡水资源。 A: 更新 B: 开采 C: 储存 D: 消耗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在水资源 ( )的地区,国家鼓励对雨水和微咸水的收集、开发、利用和对海水的利用、淡化。A: 短缺 B: 紧张 C: 较少 D: 贫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并保护其合法 ( )。 A: 权益 B: 利益 C: 权利 D: 效益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 )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A: 多种 B: 特殊 C: 有效 D: 综合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 )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A: 生活 B: 日常 C: 必需

水资源管理措施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

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四)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建

水资源规划与流域管理

水资源规划与城市生态需水量的研究 姓名:杨柳学号:1008150845 专业班级:水文学及水资源研1017班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水资源和生态水之间的关系,对城市生态需水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各部分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而研究了水资源规划中如何配置生态用水量。 关键词:水资源;规划;生态用水量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持续干旱,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严重缺水,南方的一些地区也存在着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或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体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状况,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这次规划工作,将对我国水资源的状况重新作出评价,科学预测近期和远期需水趋势,在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统筹安排水资源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布局和方案。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此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是:(1)水资源量的计算及组成;(2)水资源量中,生态消耗水量、生活、生产消耗水量的计算与相互关系;(3)工业、农业、生活、牲畜以及生态等各种途径的用水量分配及相互关系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我们进行水资源规划十分有益。 1. 水资源的概念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一般认为水资源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 生态用水与水资源间的关系 生态用水量与水资源量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和被包含关系,在水资源规划中,需要分清计算的生态用水量中哪些需要在水资源量中进行配置,哪些不需要进行配置。从图1中可看出生态用水与水资源之间的简单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