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774.50 KB
- 文档页数:89
水文学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水文学的书籍推荐:
1. 《水文学导论》- 作者:郑兴东、李永勤
这本书是一本水文学的入门教材,涵盖了水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适合初学者阅读。
2. 《水文学原理与应用》- 作者:朱占元、陈乃金
这本书介绍了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水文数据分析、水文循环、水文模型等内容,适合进一步学习水文学的读者。
3. 《水文学与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作者:朱瑞民、李杰
这本书介绍了水文学与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关系,涵盖了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 《水文学与水资源保护》- 作者:赵博
这本书介绍了水文学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包括水资源保护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等内容。
5. 《水文学与水资源研究方法》- 作者:朱占元、孙玉军
这本书介绍了水文学与水资源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水文数据采集、水文模型建立与应用等内容。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是学习和研究水文学的良好参考。
《水资源利用》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2024二、课程名称:水资源利用(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三、学分、学时:1.5学分; 24学时。
四、教学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六、先修课程:工程水文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资源经济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主要讲解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水资源开发、评价、管理、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等方面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资源概念与分类第二节水资源内涵与类型第三节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第四节水资源的社会属性第五节水资源管理第二章水资源综合评价第一节地表水资源评价第二节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三节特种水资源评价第四节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第五节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第六节案例分析第三章水资源需求预测第一节需水概念及分类第二节生活需水第三节工业需水第四节农业需水第五节生态需水第六节综合需水分析与计算第七节案例分析第四章水资源供需分析及合理配置第一节供需分析概念及类型第二节单项工程可供水量计算方法第三节水利系统可供水量计算方法第四节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方法第五节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第六节案例分析第五章水资源系统规划第一节灌溉系统规划第二节供水系统规划第三节水能利用规划第四节航运规划与运用第五节水资源综合规划第六节案例分析第六章水资源系统运行管理第一节灌溉系统运行第二节供水系统运行第三节水能系统运行第四节航运系统运行第五节水资源系统综合运行第六节案例分析第七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水资源领域的意义第二节水资源系统承载能力分析与计算第三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第四节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第五节案例分析基本要求:(1)了解水资源内涵、特点与分类。
(2)熟练掌握地表、土壤、地下水资源水量、水质评价内容、指标、模型与方法;(3)了解特种水资源的评价内容与方法。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3》这一节内容,主要围绕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展开。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水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的知识为主,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关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2.教学难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为学生讨论问题做好准备。
3.课堂讲解: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阐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意义。
5.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水资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但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利用保护方法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实例,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的具体实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数据、视频等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新课导入:介绍水资源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丰富程度。
4.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分享各自的观点。
5.总结提升:总结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天然存在并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特点:分布不均、时间差异大、总量有限•分布:南方丰富、北方贫乏•利用:地表水、地下水、雨水收集等•保护: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合理开发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是否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水资源规划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2. 让学生掌握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3. 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管理政策及其实施情况,认识到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分析水资源数据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水资源规划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分析等方式解决实际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
3. 培养学生树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水资源问题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分析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地理知识,运用水资源规划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基本知识: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地理》教科书第四章“水资源与水环境”第一节“水资源概述”。
2. 水资源规划原理:讲解水资源规划的内涵、目标与原则,以及水资源规划的基本方法。
教材章节:《地理》教科书第四章第二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介绍水资源保护措施及先进技术。
教材章节:《地理》教科书第四章第三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4. 水资源管理政策:解读我国水资源管理政策,了解政策实施情况及效果。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知识、地理信息系统、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水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理解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怀;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资料,直观展示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
2.讲授新课:(1)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2)讲解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分析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3《珍惜水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珍惜水资源》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知道水资源的宝贵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节约用水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水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水资源的珍贵程度和如何节约用水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节约用水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知道水资源的宝贵性,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知道水资源的宝贵性,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资源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和一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珍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水资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和图表,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
3.学习节约用水: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如制作节水装置,观察和记录节水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是一门研究农业水资源特征、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
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及其有关的地区水利条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农业水资源量分析方法,掌握灌溉排水的基本理论和灌排技术、灌排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及地区水利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
(二)能力目标通过理论教学,能对区域水资源量进行分析,能根据水源条件选择合理的取水方式,能进行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能进行灌区灌排系统的规划布置。
为土地规划、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细心踏实、思维敏锐、勇于创新、科学认真的职业精神。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了解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和世界灌溉与排水的发展概况;了解灌溉水源、水质标准、农用小型蓄水工程的类型及组成、取水方式的类型。
(二)理解理解水循环规律和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分析方法;理解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原理;理解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方法;理解灌水方法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条件;理解田间排水的形式和作用。
(三)掌握渠道灌溉系统、管道灌溉系统的组成与规划设计;掌握喷灌和微灌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第二节变化中的世界之水第三节我国的节水农业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知识点: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利用、我国的节水农业现状。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念的由来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概况和作用,理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进行节水农业的必要性。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ZH103404课程名称: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总学时数:72一、说明1、《水资源计算与管理》课程性质水资源计算与管理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是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测量学等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开设,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水资源计算与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备从事水资源开发、管理、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等方面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使用方法的应用,每章应有简单的案例分析,课程结束最好能安排不少于一周的课程设计。
3、《水资源计算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资源评价与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利工程的规划、管理、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是:(1)了解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基本概念;(2)掌握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水资源总量的计算与评价的基本方法;(3)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计算方法;(4)了解水体污染及水质评价的内容;(5)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方法;(6)学会科学用水,提高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水资源量的计算(降水量的分析计算、地表水资源量的分析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等);2)水资源质量评价;3)可供水量计算与需水量预测。
难点:1)水资源量的计算;2)需水量计算与预测和可供水量计算。
5、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创新,本课程形成了“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交流提高”的教学方法体系。
课堂教学课题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为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形象,课堂教学总结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水资源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了解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性,掌握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水资源规划方法,设计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
2. 学生能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提高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以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以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水资源基础知识:- 水资源概念与分布特点(教材第3章第1节)- 水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教材第3章第2节)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教材第4章第1节)- 水资源规划的方法与应用(教材第4章第2节)- 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估(教材第4章第3节)3.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教材第5章第1节)- 水资源保护策略与措施(教材第5章第2节)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周:水资源基础知识学习,认识水资源的分布与循环过程;- 第二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掌握规划原则与方法,学会设计水资源利用方案;- 第三周: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探讨保护策略与措施。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系统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水资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世界、中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重点) 2.理解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3.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人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对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水资源及其分布阅读教材P61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1)广义: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2)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1)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分布。
(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不平衡性的表现范围表现大洲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国家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世界第六位中国空间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时间夏秋多,冬春少正误判断:(1)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浅层地下水。
(×)【提示】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陆地面积广的地方水资源丰富。
(×)【提示】评价某地水资源丰富与否的指标,主要看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因此陆地面积广的地方如果气候干旱,水资源也会贫乏。
教材整理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阅读教材P61下部至P63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水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2.科技与水资源的利用(1)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在沿河和沿湖地区发展。
(2)科技发达的近现代。
①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
②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
③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
④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大型蓄水工程。
正误判断:(1)经济活动频繁的地方,水资源充足。
(×)【提示】水资源充足的地方不一定经济活动频繁,而经济活动频繁的地方也不一定水资源充足。
(2)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水资源缺乏的最有效办法。
(×)【提示】发展海水淡化需要一定的技术保障,且只有沿海国家可以进行海水淡化。
教材整理3合理利用水资源阅读教材P64~P67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水资源危机的原因(1)数量:需水量增大⎩⎨⎧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2)质量:水体污染,可用水资源减少。
2020年天津农学院高职升本科专业课参考教材我校不提供专业课参考教材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人力管理管理实用教程》,吴宝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二版2、《西方经济学》(上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参考教材1、《西方经济学》(上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2、《管理学》ISBN 978-7-302-29157-2周立华、王天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参考教材3、《管理学》ISBN978-7-300-10190-3杨文士、焦叔斌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管理学》ISBN978-7-5642-1529-3/F1529谭云清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三、动物医学专业1、《兽医学》,高作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2、《兽医病理学》,赵德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第3版,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3、《兽医药理学》,陈杖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第三版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1、《水力学》,何文学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左其亭、窦明、吴泽宁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2版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五、生物技术专业1、《新编生物工艺学》,俞俊棠、唐孝宣等主编,化工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3、《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4、《微生物学考研习题集》,童应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六、园林(观赏园艺方向)1、《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2、《园林植物保护》,张随榜,强磊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七、市场营销专业1、《管理学》,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六版2、《市场营销学》,吴健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八、物流管理专业1、《物流管理》,李玉萍,张晓林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2、《管理学》,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六版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C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讲义,李乃祥编3、《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习题解答》,李乃祥编十、水产养殖学专业1、《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版2、《水产动物疾病学》,李登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一、应用化学专业1、《定量分析化学》,葛兴、石军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2、《有机化学》,赵建庄、尹立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