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趣味小实验

初中化学趣味小实验

【“可乐”变“雪碧”】

可口可乐和雪碧都是夏令时节的理想饮料。可口可乐是淡褐色的液体,而雪碧汽水则是清澈透明的液体。下面介绍一则将“可口可乐”变成“雪碧”的小实验。

取可口可乐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体积的蒸馏水。取烧杯一只加入50亳升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边加边振荡直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相似为止。一瓶“可乐”制好了。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内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

将可口可乐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口”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

原来,硫化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

I2+2Na2S2O3===2NaI+Na2S4O6

自然,这种“可口可乐”不会可口,“雪碧”也不会令人清爽,它们绝对不能饮用。



【白纸上面变黑字】

取一张白纸,用稀硫酸在白纸上写“化学”两字,因为稀硫酸是无色透

明的液体,所以白纸上几乎看不出字迹来,但是将白纸晒干以后,白纸上

面就变出,“化学”黑字来。请问,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当稀硫酸在白纸上晒干后,由于水分的减少,使稀硫酸变成浓硫酸,

浓硫酸有个特性,就是可以使有机物质碳化。白纸的主要成分是由纤维素(有机物)组成的,浓硫酸使白纸脱水碳化,使写字的地方变成焦黑,原来写的“化学”两字就变了出来。



【魔棒点灯】

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答案是肯定的。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

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魔棍下的猴变蛇】

“下一个节目,魔棍之下猴变蛇,是由化学组张老师表演。”报幕员的









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年过半百的张老师信步

走到讲台上来,只见他右手拿着个洁白如玉的工艺品小猴,左手拿一根二

尺多长的细玻璃棒,让观众看过之后,把猴子放在表演台上。接着又用玻

璃棒的一端轻轻地点了一下猴子的小脑袋,奇迹立刻出现了:顿时,小猴

升烟起火,变成了一条婉蜒的淡黄色的长蛇,冲天而竖,摆出要袭击宿敌

的架势,他的精采表演,令人感到惊奇。诚然,除了张老师的搁熟的技巧

之外,一定还有什么诀窍。请大家动脑深思,他的诀窍在什么地方?
答案

原来,这个小猴子是用一

种叫做硫氰化汞的材料做成的。其方法是:

取适量的硫氰化汞,少许的水,微量的胶水,再加一些蔗糖和硝酸钾,把这些物质粘聚后,做成小猴,待干后便可表演。表演前,将小猴的头部钻一个小洞,然后滴进几滴酒精。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一些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液,因为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和浓硫酸混合后,具有强烈的氧化燃烧作用。所以,只要轻轻地点一下小猴子的头部,酒精即燃,随后整个猴子开始燃烧,因为含有硝酸钾(硝酸钾受热时放出氧气),所以燃烧的猛烈。由于硫氰化汞受热时膨胀极大,于是,一条弯曲的谈黄色的长“蛇”拔地而起。但是,当蛇形发生时,有一种难闻的气味,注意不要把灰弄到嘴里。



【奇怪的节目单】

铃声一响,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首先由报幕员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向观众报幕,只见他手里拿着喷雾器,对准一张白纸一喷,白纸立刻出现鲜艳夺目的红字:第一个节目“奇怪的节目单”,其他节目也依次显现出来。这位报幕员的精采表演,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可是,其中有位小观众提出个问题:这张白纸红字的“奇怪的节目单”是怎样显现出来的?亲爱的读者,你能否给予解释?
答案
原来,这个“奇怪的节目单”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过程是这样的,先用无色的酚酞溶液在白纸上把字写好、晾于,报幕员再用喷雾器将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到纸上,两者化合即变成红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