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

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

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
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世界各国色卡标准

国内标准色卡1、纺织服装行业、国家标准色卡——CNCS色卡目前已被确立为国家标准和纺织行业标准的CNCS简介:2001年开始,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承担了科技部“中国应用色彩研究项目”,建立了CNCS颜色体系。之后,广泛进行色彩调研,通过中心所属趋势研究部门、中国流行色协会、国外合作伙伴、采购商、设计师等途径收集色彩资讯,开展市场调查。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发第一版颜色体系,并确定了所用材料及工艺。2006年,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根据合作伙伴、市场相关方、色彩专家等各方意见调整体系,完成第二版颜色体系的试制,并携手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德塔颜色科技有限公司(DATACOLOR)等一起正式开始CNCS纺织颜色体系标准的生产制作,同时,开展了数字化色彩和数字化流行色彩的研究,将CNCS颜色系统同数字化色彩接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CNCS纺织颜色标准的制作。 2、建筑行业、国家标准色卡——GB/T15608-2006《中国颜色体系》、GSB 16-2062-2007《中国颜色体系标准样册》和GB/T

18922-2002《建筑颜色的表示方法》、 G S B16-1517-2002《中国建筑色卡》。 3、漆膜颜色标准样卡——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话技术委员会 4、蒙赛尔明度精选色卡,是国际通用色卡,广泛用于纺织,服装,摄影,印刷,包装行业编辑本段国际标准色卡 1、美国P a n t o n e色卡提供平面设计、服装家居、涂料、印刷等行业专色色卡,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色卡。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卡尔士达特市(Carlstadt, NJ)的Pantone 公司.是一家专门开发和研究色彩而闻名全球的权威机构,也是色彩系统和领先技术的供货商,提供许多行业专业的色彩选择和精确的交流语言。彩通? (PANTONE?)这一名字已成为设计师、制造商、零售商和客户之间色彩交流的国际标准语言而享誉全球。1963年,Pantone 公司的创始人Lawrence Herbert开发了一种革新性的色彩系统,可以进行色彩的识别、配比、和交流,从而解决有关在制图行业制造精确色彩配比的问题。他意识到每个人对同一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 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 )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方米,预计到 400 多亿平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 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 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 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资料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资料及说明 一、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中国绿色建筑标识 2007年11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设计和评判依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经评审通过后,给与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1、2、3星级,3星级为最高级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低能耗与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创新奖”等政策以支持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 2、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于1998年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休系,LEED评分标准由五大系统组成:选址与建筑环境、节水、能源和大气污染、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分为“通过、银奖、金奖、白金奖”四个等级。LEED是目前国际上商业化运作模式最成熟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 3、英国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体系 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英国建筑研究所于1990年制定。BREEAM体系的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体系涵盖了包括从建筑主体能源到场地生态价值的范围。BREEAM体系关注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这种非官方评估

的要求高于建筑规范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环境影响。如今,在英国及全世界范围内,BREEAM体系已经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4、荷兰绿色建筑GreenCalc 1997年,荷兰国家公共建筑管理局有了“环境指数”这个指标,它可以表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建筑评估工具GreenCalc是基于所有建筑的持续性耗费都可以折合成金钱的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隐形环境成本”原理。 5、澳大利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 1999年,ABGRS(Australina Building Greenhouse Rating Scheme)评估体系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uthority (SEDA)发布,它是由澳大利亚国内第一个较全面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主要针对建筑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做评估,它通过对参评建筑打星值而评定其对环境影响的等级。 6、德国DGNB 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GERM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ERTIFICATE)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组织德国建筑行业的各专业人士共同开发形成。DGNB覆盖了建筑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并致力于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7、法国HBQ(High Environment Quality) 法国高环境品质评价休系(HBQ)致力于指导建筑行业在实现室内外舒适健康的基础上将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二、中国、美国、德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理解及选择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标准 欧阳学文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 ?T hi (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 8 : 00 ~ 18 : 00 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可再循环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

中国经贸导刊资源环境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发展探析 文孙海玲刘会晓 摘要:我国在2006年6月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本文首先对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继而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改进的方向,对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IEEDGBToolCASBEE 一、前序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①。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建筑能耗占到了总能耗的27.5%。因而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关注,在建筑领域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 近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 继推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框架,其中第一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 IEED(LeadershipinEnergyEnviron- mentalDesign),第二代是以加拿大为 代表的GBTool(GreenBuildingTool); 第三代是以日本为代表的CASBEE (ComprehensiveAssessmentSystemfor BuildingEnvironmentalEfficiency)②。 2006年6月,我国颁布了《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006),这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 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如何借鉴国外 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修正和完善我 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文在对 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 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中 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改进的方 向,对于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 系的比较分析 (一)评价对象 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 评价指标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其中公共建筑主要针对办公建筑、商 场、宾馆等,是由政府组织和社会自 愿参加的行为。 相比较而言,美国、加拿大和日 本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评价 对象划分得更加详尽、细致,尽可能 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美 国的IEED将评价指标分为新建建 筑、楼宇改造工程、商业内部装修、建 筑主体和维护结构、住宅评估、社区 规划与发展评估;加拿大的GBTool 将评价指标分为办公建筑、集合住 宅、学校建筑和工业建筑;日本的 CASBEE将评价指标细分为新建建 筑、既有建筑、短期使用建筑、改建建 筑等,评价对象更广泛,且政府措施 强硬。 (二)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 容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 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 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 (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公共建筑)等内容组成。 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 场地设计、水资源、能源与环境、材料 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创新设计等 内容;加拿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 括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负担、室内 环境质量、设施质量、经济性能、绿色 2012年12月中107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表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 体系表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 (草稿) 工作室名称: 项目名称: 1/6 2/6 2

3 3/6 资源

4/6 4

5/6

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 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 板面积的8%,在其它地区不小于5%。建筑 4 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 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 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建筑 5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 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民用建筑室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 定。建筑 5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 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 直接进入室内。 建筑 6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 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建筑 合 计 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6/6 项目序 号 控制项专业序 号 一般项专业序 号 优选项专业是 V 否X 是 V 否X 是 V 否X 运营管理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 水、节材与绿化管理 制度。 建筑 业主 1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 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 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建筑 业主 1 可对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 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 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 过程无二次污染。 建筑 业主 2 住宅水、电、燃气,采 暖与(或)空调分户、 分类计量与收费。 建筑 业主 2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 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 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 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 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 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 置。 电气 业主 3 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 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 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 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 倒和二次污染。 建筑 3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 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 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 境的损害。 业主 4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建筑 4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建筑 6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之欧阳歌谷创作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2006介绍 欧阳歌谷(2021.02.01)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

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标准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术语 2.0.1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可再循环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基本规定 3.1基本要求 3.1.1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1.4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3.2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3.2.2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区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 1 2020年4月19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 核心提示: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 2 2020年4月19日

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3 2020年4月19日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经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4 2020年4月19日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略览汇总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略览 建筑作为人工环境,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明确生态环保目标和手段的建筑,可以称之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当前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由于地域,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统一约定义,就技术层面而言,绿色建筑应考虑以下关键问题:能源、排放物、水的运用、土地的运用,对地区生态的影响和室内空气质量等同时还应考虑与之相应的建筑的功能性以及建筑美学意义。 绿色建筑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想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望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想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完成的程度。评价系统不仅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想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近10多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其中英、美、加等国所施行的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值得借鉴。 一、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是由英国建统研究组织(BRE)和一些私人部门的研究者最早1990年共同制定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从1990年至今,BREEAM已经发行了<2/91版新建超市及超级商场>、<5/93版新建工业建筑和非食品零售店>,<环境标准3/95版新建住宅>以及< BREEAM‘98新建和现有办公建筑>等多个版本并己对英国的新建办公建筑市场中25%到30%的建筑进行了评估,成为各国类似评估手册中的成功范例, BREEAM‘98是为建筑所有者,想象者和运用者想象的评价体系,以评判建筑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包含从建筑想象开始阶段的选址、想象、施工,运用直至最终报废拆除所有阶段的环境性能,通过对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建筑对全球、区域、场地和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BREEAM最终给予建筑环境标志认证。其评价方法概括如下: 首先,BREEAM认为根据建筑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评价的内容相应也不同。评估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建筑性能、想象建造和运行管理。其中:处于想象阶段、新建成阶段和整修建成阶段的建筑,从建筑性能,想象建造两方面评价,计算 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被运用的现有建筑,或是属于正在被评估的环境管理项目的一部分,从建筑性能、管理和运行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闲置的现有建筑,或只需对结构和相关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3-01-07 作者:赵青扬来源:万达规划院文旅分院建筑二所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目前最流行的就是美国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绿三星”。谁才是真正适用中国的呢? 图1:LEED Certification 一、美国绿色建筑认证LEED 1. LEED概述 图2:LEED标识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是绿色建筑评级体系,涵盖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空气品质等人类发展和环境健康五个关键领域和创新理念。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黄金标准,涉及到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能源经理、设备管理、开发商、产品供应商、体系集成商等关键行业。 宗旨: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

目的:规范一个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概念,防止建筑的滥绿色化。 LEED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于2003年开始推行,在美国部分州和一些国家已被列为法定强制标准。 2. LEED认证简介 LEED是国际公认的第三方绿色建筑评级体系,融入绿色建筑或生态社区的设计元素和倡导可持续战略,旨在提高建筑性能,减少施工浪费,并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建筑、环境、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创建,是全球绿色建筑定义之一,是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的基准。LEED绿色建筑体系自1998年发布以来,已发展到美国50个州和30多个国家超过48,628个项目(2012年8月12号截止,不包括LEEDH)。 3. LEED认证授权审核机构 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国际上简称LEEDTM,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美国USGBC作为非赢利第三方机构所有的认证审核业务由全球知名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完成。 4. LEED的作用 LEED针对的是愿意领先于市场、相对较早地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项目群体。LEED认证作为一个权威的第三方评估和认证结果,对于提高这些绿色建筑在当地市场的声誉,以及取得优质的物业估值非常有帮助。尽管那些极端热衷绿色建筑应用创新的先行者并非LEED评估标准的目标群体,但是在LEED当中仍然提供了一个机制来鼓励使用创新的绿色建筑技术。这些创新的技术为LEED未来鼓励采用的措施提供了参考。随着LEED不断地把绿色建筑应用推入主流建筑市场,要取得LEED认证的建筑物的性能水平要求也将相应提升,以满足LEED所针对的市场群体——绿色建筑技术的早期应用者。 LEED评估体系除了宣传绿色建筑各种潜在好处,更重要的是告诉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将更加物有所值,更能获得相对于其他产品更高的投资回报。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使得绿色建筑的实际价值得以提升,从而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这样就构成了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市场转型。 图3:2010年LEED认证奖牌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

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二、编制原则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3、体现过程控制。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文章来源:居家环保网文章作者:王博关键词:室内空气环境标准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 (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 :00 ~18 :00 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 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 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 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 可再循环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1.4 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3.2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3.2.2 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区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单栋住宅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3.2.3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2.4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应为全部满足本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按表3.2.4-1 、表3.2.4-2 确定。 表3.2.4-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一星至三星)创建始末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一星至三星)创建始末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建筑节能问题的提出,“绿色建筑”概念开始进入我国,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等等,让未来城市的居民能够住进一个同 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建筑节能问题的提出,“绿色建筑”概念开始进入我国。到20 00年前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一概念在业内逐渐形成讨论热点。 直白地讲,绿色建筑就是科学的、合理的节能建筑,它不是新生儿,而是一种原始的回归。绿色建筑概念彻底颠覆了过去高价格、高消费、高污染的建筑观念,更加注重成本,注重品质,注重性价比。绿色建筑是利用最机械、最实用、最简单的建筑和结构原理,尽可能地减少人们采用主动方式寻求栖息之所而带来材料、能源上的浪费。 绿色建筑概念在我国兴起后,专家们纷纷对其作出不同诠释,房产商也给自己的房屋打上“绿色”牌,以此进行宣传、促销。为了统一学界的认识,规范房产商的宣传行为,更好地引导未来建筑设计朝着更理性的方向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 《标准》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标准》中,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六类指标,划分为中国绿色建筑三星、二星和一星。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开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根据《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制定管理办法,监督实施,公示、审定、公布通过的项目,颁发证书和标志。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2008年4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绿建办”),成员单位包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绿建办主要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受理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指导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 绿建办成立后,于2008年4月到7月组织了2008年度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申报、评审和公示,共有6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通过总结第一次评价工作,绿建办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制定了《绿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国际上简称LEEDTM,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 LEED认证评价要素 可持续场地评价(Sustainable Sites)(14分): 可持续场地评价里面包括有建筑过程中水土保持与地表沉积控制;保持和恢复公共绿地;减少室外光污染;合理的租户设计和施工指南。建筑节水(Water Efficiency)(5分): LEED-CS在建筑节水这一部分,将节水分为“景观用水量降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节约用水,减少一般性日常用水” 三个得分项。可采用雨水回收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等。 能源利用与大气保护(Energy & Atmosphere)(17分): 首先建筑过程中必须达到最低耗能标准,在ASHRAE STANDARD中对建筑过程中最低能耗量有比较明确的解释,LEED也是参照这个能耗标准确定在能耗上是否达到LEED所要求的能源消耗标准。主要采用的技术措施有不使用含氟里昂的制冷剂;双层Low-e玻璃;优化保温和遮阳系统;被动设计;安装分户计量系统;选用节能空调;安装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等。

材料与资源(Materials & Resources)(13分): 针对建筑材料浪费这一实际情况,LEED认证过程中,开创性的加了材料与资源利用这一项得分点。此得分点旨在推广建造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尽量使用可循环材质,并以加分的形式体现在LEED认证过程中。在材料与资源评估中主要参考了以下几条:可回收物品的储存和收集,施工废弃物的管理,资源再利用,循环利用成分,本地材料使用率。室内环境质量(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15分):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控,主要是对建成后的建筑物,室内环境品质进行监测。在这一项实施过程中,以下几项被考虑了进来:最低室内环境品质要求,吸烟环境控制,新风监控,加强通风,施工室内空气环境品质管理,低挥发性材料的适用,室内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控制,系统的可控性,热舒适性和自然采光与视野分布。采用的技术措施有安装新风监控系统;在危险气体或化学制品储存和使用区域采用独立排风系统; 创新设计流程(Innovation & Design Process(5分): 设计创新是指如在楼宇设计过程中,添加了合理的,具有开创性的,对节能环保有很大益处的设计理念,可获得额外的创新得分。 项目总计(69分) 26-32分认证通过 33-38分银级 39-51分金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