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菌型叶根超声相控阵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菌型叶根超声相控阵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菌型叶根超声相控阵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菌型叶根超声相控阵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四章-超声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

第四章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 4.1 相控阵检测的设备 4.1.1 相控阵检测设备概述 1、设备的作用 相控阵检测设备时超声波相控阵检测的主体设备,它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相控阵探头晶片的激发接受延迟产生超声波,同时将探头送回的电信号进行放大,通过一定图像方式显示出来,从而得到被检测工件内部有无缺陷及缺陷位置和大小等信息。 2、相控阵检测设备系统结构 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主要包括超声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目前国内外大型超声检测设备的系统设设计方案主要有三种:发射与接收分离系统;发射与接收集成且发射与接收板集成和发射与接收集成但是发射与接收板级分离。它们的优缺点如下所示。

数字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道数多,而且通道之间一致性要求很高,为了较高的综合指标,采用发射与接收集成但是发射与接收板级分离的方案。板卡之间通过总线相连。 总线的带宽对于系统的性能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也是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目前仪器系统中采用的总线主要有PXI总线和VXI总线。 表4-1 PXI总线与VXI总线对比

PXI VXI 总线宽度32/64b32b 数据交换能力132/328Mb/s40/80Mb/s 集成度高高 接口开发方便方便 价格低高 4.1.2 数字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硬件系统 数字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的硬件系统,其内容包括相控阵超声发射和接收电路、前置放大与阻抗转换、程控放大、滤波与检波、A/D转换、同步与相位延迟控制、程控与逻辑控制等硬件。 图4-1 数字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硬件系统 4.1.2.1 数字相控阵超声发射电路 (1)发射电路有较高的发射效率。原因是相控阵超声系统的通道数比较多,系统的发射功率和散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当探头的激励脉冲宽度为探头中心频率对应周期的一半时,发射电路的发射效率较高。由于检测不同的工件需要使用不同频率的探头,为保证系统较高的发射效率,在设计相控阵超声发射电路时,需要所设计的发射电路能够调节激励脉宽。 (2)由于相控很超声检测对通道之间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发射电路通道间一致

使用相控阵进行超声检测的常规步骤

使用相控阵 进行超声检测的常规步骤 2006.5.1 制作者:马克.戴维斯 美国无损检测学会超声三级 奥林巴斯无损检测

免责条款 使用这个程序之前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你确信可以接受下面所有的条款和条件。 1.这个程序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授权,提供给客户的仅仅是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使用此程序的全部风险和后果由消费者和最终用户承担,奥林巴斯无损检测和戴维斯不能做出明确的和含蓄的保证,但是不包括商业上的承诺,要尊重此程序。 2.无论使用这个程序所产生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和附带的损害结果,奥林巴斯无损检测和戴维斯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商业利益的损失、商业中断、商业信息的丢失等等,在这个程序派生出来的其他技术,在这个协议之外或者不能使用这个程序,奥林巴斯已经考虑到这个损害的可能性。

目录 1.0 目的 2.0 范围 3.0 参考书目 4.0 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 5.0 相控阵设备的线性 6.0 相控阵探头可操作确认 7.0 相控阵系统校准 8.0 表面处理 9.0 扫查覆盖和扫查方法 10.0 记录评价标准和波幅判断 11.0 检测后的清理 12.0 文件 附录1 相控阵术语学 附录2 相控阵内不可用晶片的评价指导方针附录3 超声信号的缺陷定性 附录4 相控阵确定缺陷的尺寸

1.0目的 1.1这个程序提供了手动和带编码器的相控阵检测焊缝和母材的 必要条件。 1.2这个程序也对相控阵的以下几个方面很有用 1.2.1 探测 1.2.2 定性 1.2.3 缺陷长度 1.2.4 缺陷位置:距离上表面或者下表面 1.2.5 缺陷尺寸:向内表面或者外表面延伸的连接裂纹 2.0 应用范围 2.1 此程序可以用于一般的相控阵检测,也可以用于炭钢和不锈钢的焊缝和母材的检测 2.2 这个程序可应用在0.5到1英寸的厚度上,为了和程序保持一致,有效的范围要乘以0.5到1.5倍(举个例子:最小的尺寸是0.25英寸,和最小的一样最大的尺寸是1 .5英寸)。 2.3 当需要一个标准的时候,此程序的设计论证了奥林巴斯无损检测相控阵系统Omniscan是符合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标准。 2.4 使用Omniscan 相控阵系统做一个标准的测试演示实例。 2.5 针对产品外形和材料的特殊要求,设计一个大概的相控阵检测计划。 3.0 参考书目 3.1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锅炉和压力容器标准,第四章第五节,

简述全自动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

简述全自动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 摘要:全自动超声波检测技术(AUT)对于提高无损检测效率、保证无损检测质量,节约工程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AUT检测的特点,与传统检测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工程无损检测中AUT检测的通用做法。 关键词:全自动超声环焊缝检测 引言:AUT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近几年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工程质检方的认可,在使用过程中各公司做法不一,本文通过多年AUT 检测工程应用经验总结归纳了AUT检测通用做法。 1、AUT检测方法适用范围 本文论述了环向焊缝全自动超声检测的要求。在AUT检测所得到结论的基础上分析评定环焊缝。根据工程临界判别法(ECA)来最终确定检测验收标准。 2 AUT检测方法步骤 2.1 外观检查 工程现场所有待检环焊缝在焊接完成后都要进行三方(监理、施工、检测)外观检查并且按照AUT检测相应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定。 所有坡口应在机加工后进行焊接,并且确保焊接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随后AUT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应结合画参考线一起进行。 2.2 超声波检测 工程现场的所有环焊缝的全自动超声检测都要在整个焊缝圆周方向上进行,并按相应的验收标准进行评定。 3 超声波检测系统 AUT检测系统应该提供足够的检测通道的数量,保证仅扫查环焊缝一周,就可对该焊缝整个厚度上的所有区域进行全面检测。所有被选通道都应能显示一个线性A型扫查显示。检测的通道应该能按照通常如图1所示的检测区域评估被检焊缝。仪器的线性应按照相应标准来确定,每6个月测定一次。仪器的误差应该不大于实际满幅高的5%。这一条件应该适用于对数放大器及线性放大器。每一个检测的通道都应可以选择脉冲反射法或者直射法。每一个检测通道的闸门位置及两个闸门之间的最小跨度和增益都是可选择的。记录电位也是可以选择的,以显示记录的波幅和传播时间位于满幅高0~100%之间的信号。对于B扫查或者图像显示的资料记录也应该为0~100%。对于每个门都有两个可记录的输出信号。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包括信号的高度和渡越时间。它们都适于多通道记录仪或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的显示。 4 AUT的系统设置 4.1 AUT探头及探头灵敏度的确定 在工程现场的检测中用AUT对比试块选定该检测系统的合适当量。每个AUT 检测探头固定在扫查架相应位置上,保证中心距满足要求。分别调整扫查架上探头的位置、角度和激活晶片数,使所有探头在标准试块上的主反射体的信号都达到最大值。把所有检测探头的峰值信号都设置到仪器满屏的80%,此时显示的灵敏度数值就是该探头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 4.2 闸门的设置 4.2.1 熔合区闸门的设置参照AUT对比试块上的标准反射体:闸门起点位置在坡口前大于等于3mm,闸门终点位置应大于焊缝上中心线位置1mm。闸门的起点和长度应记录在工艺文件中。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七章-ISONIC相控阵操作说明

ISONIC相控阵设备操作指南焊缝高级检测软件功能

一、进入检测界面 1、根据所使用的仪器进入相控阵检测模式,在相控阵界面下点击,见图1所示。 图1 2、点击进入选项模式,见图2所示。 图2 3、点击进入焊缝检测模式。见图3所示。

图3 4、相控阵探头选择 根据检测选用的相控阵探头选择相应的探头型号,如图4所示,图4右上角所显示的即为探头楔块及探头的参数。如果在“选择探头”的下拉选项中无检测所用的探头型号,则点击手动输入探头及楔块的参数进行保存。然后点击。 图4

5、点击进入相控阵扇形扫描参数设置界面,如图5所示。 图5

二、检测参数设置: 1、基础参数设置: ●增益:根据检测对象所需的检测灵敏度进行设置。 ●声程:根据检测对象设置声程范围。 ●声速:设置为横波声速(例如:钢中横波声速为3230m/s)。 ●显示延迟:就是常说的“零偏”设置。点击(如图6所示),通过点击左键或 右键,将“表面补偿”设置为激活状态(如图7、图8所示),点击,仪器将自动校准“零偏”。自动校准后的显示延迟将会自动修正为探头延迟,如图6所示。 注: 此处“表面补偿”为调节检测参数时所选用的入射角度(“激发设置”中所选取的调节检测参数的入射角度)在探头楔块中传播的延时,及探头延时,仪器自动校准“表面补偿”,即零偏后,显示延迟与“测量参数”中的探头延迟相同。“测量参数”中的探头延迟,当选定入射角度后,仪器自动计算生成,所以是不可修改的,调节的左键右键为灰色图标。如图9、图10所示。 本次示例选择的入射角度为55°,探头延时为13.45us。 图6

图7 图8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超声相控阵技术

第三章超声相控阵技术 3.1 相控阵的概念 3.1.1相控阵超声成像 超声检测时,如需要对物体内某一区域进行成像,必须进行声束扫描。相控阵成像是通过控制阵列换能器中各个阵元激励(或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由各阵元发射(或接收)声波到达(或来自)物体内某点时的相位关系,实现聚焦点和声束方位的变化,从而完成相控阵波束合成,形成成像扫描线的技术,如图3-1所示。 图3-1 相控阵超声聚焦和偏转

3.2 相控阵工作原理 相控阵超声成像系统中的数字控制技术主要是指波束的时空控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发射/接收状态的相控波束进行精确的相位控制,以获得最佳的波束特性。这些关键数字技术有相控延时、动态聚焦、动态孔径、动态变迹、编码发射、声束形成等。 3.2.1相位延时 相控阵超声成像系统使用阵列换能器,并通过调整各阵元发射/接收信号的相位延迟(phase delay),可以控制合成波阵面的曲率、指向、孔径等,达到波束聚焦、偏转、波束形成等多种相控效果,形成清晰的成像。可以说,相位延时(又称相控延时)是相控阵技术的核心,是多种相控效果的基础。 相位延时的精度和分辨率对波束特性的影响很大。就波束的旁瓣声压而言,文献研究表明,延时量化误差产生离散的误差旁瓣,从而降低图像的动态范围。其均方根(RMS)延时量化误差与旁瓣幅值之比为 (式3-1) 式中,; N-----阵元数目; μ----中心频率所对应一个周期与最小量化延时之比。 图3-2示出了延时量化误差引起的旁瓣随N、μ变化的关系曲线。早期的超声成像设备如医用B超中,由LC网络组成多抽头延迟线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延迟,用电子开关来分段切换以获得不同的延迟量。这种延迟方式有两大缺点:①延迟量不能精细可调,只能实现分段聚焦,当聚焦点很多时需要庞大的LC网络和电子开关矩阵;②由于是模拟延迟方式,电气参数难以未定,延时量会发生温漂、时漂、波形容易被噪声干扰。

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

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

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 摘要:在无损检测领域里,超声检测凭借可靠、安全、经济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超声相控阵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线性扫查、动态聚焦、扇形扫描的特点,成为近几年超声检测领域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超声相控阵的发展、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现状。简述了超声相控阵系统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及相控阵系统的探头、超声发射接收电路、超声成像部分。说明了超声相控阵的研究在无损检测领域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无损检测;超声相控阵;相控阵探头;超声成像 Ultrasonic phased array testing system Liu Shengch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Abstract:In non-destructive detecting field, depending on the superiorities of credibility, security and economy, ultrasonic detecting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broad application. Ultrasonic phased array system which has characteristics of linearity scanning , dynamic focus and sector scanning, is becoming a hot research in the ultrasonic detecting field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ultrasonic phased arra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Briefly describe its work principle, main characteristic and phased array system including probe,ultrasonic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ircuit and ultrasonic imaging. It illuminates that there is a wide application foreground of ultrasonic phased array's research in non-destructive detecting field. Key words:Non-destructive defecting;Ultrasonic phased array;Phased array probe;Ultrasonic imaging 1 引言 超声相控阵技术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初期,由于系统的复杂

无损检测新技术-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简介

无损检测新技术-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简介 夏纪真 无损检测资讯网 https://www.doczj.com/doc/fa11315495.html,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恒生花园14梯701 邮编:511442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与局限性 关键词: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相控阵 1 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特殊超声波检测技术,类似相控阵雷达、声纳和其他波动物理学应用,依据惠更斯(Huyghens-Fresnel)原理:波动场的任何一个波阵面等同于一个次级波源;次级波场可以通过该波阵面上各点产生的球面子波叠加干涉计算得到。 并显示保真的(或几何校正的)回波图像,所生成材料内部结构的图像类似于医用超声波图像。 常规的超声波检测技术通常采用一个压电晶片来产生超声波,一个压电晶片只能产生一个固定的声束,其波束的传递是预先设计选定的,并且不能变更。 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的关键是采用了全新的发生与接收超声波的方法,采用许多精密复杂的、极小尺寸的、相互独立的压电晶片阵列(例如36、64甚至多达128个晶片组装在一个探头壳体内)来产生和接收超声波束,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和电子方法控制压电晶片阵列各个激发高频脉冲的相位和时序,使其在被检测材料中产生相互干涉叠加产生可控制形状的超声场,从而得到预先希望的波阵面、波束入射角度和焦点位置。因此,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实质上是利用相位可控的换能器阵列来实现的。超声波相控阵激发的超声波进入材料后,仍然遵循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规律。因此,对于常规超声波检测应用的频率、聚焦的焦点尺寸、聚焦长度、入射角、回波幅度与定位等等,超声波相控阵也是同样应用的。 超声波相控阵探头的每个压电晶片都可以独立接受信号控制(脉冲和时间变化),通过软件控制,在不同的时间内相继激发阵列探头中的各个单元,由于激发顺序不同,各个晶片激发的波有先后,这些波的叠加形成新的波前,因此可以将超声波的波前聚焦并控制到一个特定的方向,可以以不同角度辐射超声波束,可以实现同一个探头在不同深度聚焦(电子动态聚焦)。此外,从电子技术上为阵列确定相位顺序和相继激发的速度可以使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的探头发出的超声波束在被检工件中动态地“扫描”或“扫调”通过一个选定的波束角范围或者一个检测的区域,而不需要对探头进行人工操作。相控阵探头的关键特性包括:电子焦距长度调整、电子线性扫描和电子波束控制/偏角。 图1示出了超声波相控阵换能器实现电子聚焦和波束偏转的原理示意图。 图1超声波相控阵换能器实现电子聚焦和波束偏转的原理示意图超声波相控阵换能器的晶片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相控阵列,目前主要有三种阵列类型:线形阵列(晶片成间隔状直线形分布在探头中)、面形(二维矩阵)阵列和圆(环)形阵列,

超声波无损检测的发展

超声无损检测仪器的发展 超声检测仪器性能直接影响超声检测的可靠性,其发展与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计算机的介入,一方面提高了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实现了对缺陷信号的定量、自动读数、自动识别、自动补偿和报警。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的超声检测仪器——数字化、智能化超声仪问世,标志着超声检测仪器进入一个新时代。 超声无损检测仪器将向数字化、智能化、图像化、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在第十三、十四世界无损检测会议仪器展览会、1996年中国国际质量控制技术与测试仪器展览会、1997年日本无损检测展览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会展中,数字化、智能化、图像化超声仪最引人注目,显示了当今世界无损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其中以德国Krauthammer公司、美国Panametrics公司、丹麦Force Institutes公司与美国PAC公司的产品最具代表性。真正的智能化超声仪应该是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而且可以运用频谱分析,自适应专家网络对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可靠性。提高超声检测中对缺陷的定位、定量和定性的可靠性也是超声检测仪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现代的扫查装置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扫查装置是自动检测系统的基础部分,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都依赖于扫查装置。例如采用声藕合监视或藕合不良反馈控制方式提高探头与工件表面的耦合稳定度以及检测的可靠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各种智能检测机器人,已经形成了机器人检测的新时代及工程检测机器人的系列与商业市场。例如日本东京煤气公司的蜘蛛型机器人,移动速度约60m/h ,重约140kg,采用16个超声探头可以对运行状态下的球罐上任意点坐标位置进行扫描。日本NKK公司研制的机器人借助管道内液体推力前进,可以测量输油管道腐蚀状况,其检测精度小于1mm。 丹麦Force研究所的爬壁机器人,重约10吨,采用磁吸附与预置磁条跟踪方式可检测各类大型储罐与船体的缺陷。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且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体现在改进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加工制造、成品检测以及设备服役的各个阶段和保证机器零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世界各国出版的无损检测书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三章-超声相控阵技术

第三章超声相控阵技术 3.1相控阵的概念 3.1.1相控阵超声成像 超声检测时,如需要对物体内某一区域进行成像, 必须进行声束扫描。相控阵成像是通 过控制阵列换能器中各个阵元激励(或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由各阵元发射(或接收) 声波到达(或来自)物体内某点时的相位关系,实现聚焦点和声束方位的变化,从而完成相 控阵波束合成,形成成像扫描线的技术,如图 3-1所示。 图3-1 相控阵超声聚焦和偏转

3.2相控阵工作原理 相控阵超声成像系统中的数字控制技术主要是指波束的时空控制,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 术,对发射/接收状态的相控波束进行精确的相位控制,以获得最佳的波束特性。这些关键 数字技术有相控延时、动态聚焦、动态孔径、动态变迹、编码发射、声束形成等。 3.2.1相位延时 相控阵超声成像系统使用阵列换能器,并通过调整各阵元发射 /接收信号的相位延迟 (phase delay ),可以控制合成波阵面的曲率、指向、孔径等,达到波束聚焦、偏转、波束 形成等多种相控效果,形成清晰的成像。可以说,相位延时(又称相控延时)是相控阵技术 的核心,是多种相控效果的基础。 相位延时的精度和分辨率对波束特性的影响很大。 就波束的旁瓣声压而言, 文献研究表 明,延时量化误差产生离散的误差旁瓣,从而降低图像的动态范围。其均方根( ,r . / \ 诙爲 式中, 一-—— N-----阵元数目; 尸--中心频率所对应一个周期与最小量化延时之比。 图3-2示出了延时量化误差引起的旁瓣随 N 、□变化的关系曲线。早期的超声成像设备 如医用B 超中,由LC 网络组成多抽头延迟线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延迟, 用电子开关来分段 切换以获得不同的延迟量。这种延迟方式有两大缺点:①延迟量不能精细可调,只能实现分 段聚焦,当聚焦点很多时需要庞大的 LC 网络和电子开关矩阵;②由于是模拟延迟方式,电 气参数难以未定,延时量会发生温漂、时漂、波形容易被噪声干扰。 RMS )延 (式 3-1)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理论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的理论研究 系(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2006级4班 学生姓名李荣 学号2006080927 指导教师吴新华 职称讲师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八日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六月一十八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六月一十八日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理论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针对波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理论研究,简明扼要的介绍了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意义和发展现状,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检测技术,应用领域更广,适用范围更宽。然后细致的分析了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特性,基于超声波的优良特性,和传播机理,进行器件或工程的无损检测,并分析了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的噪声干扰来源,提出了降低噪声的方法。尝试用计算机模拟系统通过仿真软件来处理超声波无损检测过程中的庞大的数据信息。直观准确地定位缺陷的位置和类型。最后介绍了超声波在无损检测领域的两种典型应用,建筑方面,可以通过超声探头,利用声波的反射的折射来检测混凝土路基的厚度,电力系统方面,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确定次绝缘子的寿命定位绝缘子中缺陷的类型的具体位置,快速有效的解除安全隐患。 关键词:超声波;无损检测;计算机仿真;瓷绝缘子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

2.2 国内研究情况 20 世纪50 年代,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模拟超声检测设备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上世纪80 年代初,我国研制生产的超声波探伤设备在测量精度、放大器线性、动态范围等主要技术指标方面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3]。80 年代末期,随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我国开始了数字化超声检测装置的研制。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化超声检测装置发展迅速,已有多家专业从事超声检测仪器研究、生产的机构和企业(如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汕头超声研究所、南通精密仪器有限公司、鞍山美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1]。目前,国内的超声超声检测装置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外,国内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电站、铁道部等)的大型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成套设备和检测技术(如相控阵超声检测设备与技术和TOFD 检测设备与技术),既完善了国内的超声检测设备,又促进了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5]。 2.3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依赖于具体检测工件的检测工艺和方法,同时,超声检测还存在检测的可靠性,缺陷的定量、定性、定位以及缺陷检出概率、漏检率、检测结果重复率等问题,这些对超声检测仪器的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克服传统接触式超声检测的不足,人们开始探索非接触式超声检测技术,提出了激光超声、电磁超声、空气耦合超声等。为提高检测效率,发展了相控阵超声检测。随着机械扫描超声成像技术的成熟,超声成像检测也得到飞速发展。目前,超声检测仪器已明显向检测自动化、超声信号处理数字化、诊断智能化、多种成像技术的方向发展[5-7]。 3.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 3.1超声波无损检测基本介绍 超声检测(UT)是超声波在均匀连续弹性介质中传播时,将产生极少能量损失;但当材料中存在着晶界、缺陷等不连续阻隔时,将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绕射和衰减等现象,从而损失比较多的能量,使我们由接收换能器上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声时、振幅、波形或频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测定这些变化就

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的相控阵超声检测

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的相控阵超声检测 摘要:对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中的裂缝、密集气孔、未焊透等缺陷进行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检测,通过将两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两者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本文主要是对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手段的优势和其在小管径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旨在推动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 引言 相控阵超声检测可以获取实时的检测结果,能够对工件的缺陷进行多种方式的扫描,是一种可以记录的无损检测方式。相控阵超声检测的主要优势就是声束角度和聚焦深度精确可控,声束可达性强,检测精度高,缺陷显示直观,检测速度快,是具有较高可靠性的检测技术,在工业领域有着颇为广泛的应用。笔者对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进行了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并且与射线检测结果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 一、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 (一)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的原理 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换能器阵列中的单个阵元进行分别控制,以特定的时序法则进行激发和接收,进而实现声束在工件中的偏转和聚焦。采用自聚焦传感器能进一步增强聚焦能力和分辨力,有效的改善了小径管中波型畸变和杂波干扰的情况。 (二)试样管的焊制 小径管的试样管采用的是与广东省某电厂机组锅炉受热面管同规格同材质的管件,其中对接接头存在着一定的裂纹、未熔合、密集气孔有缺陷等问题,具体的示意图可以如下图1所示,焊接的方法主要是钨极氩弧焊。 图1 焊接接头简图 (三)相控阵检测系统 1、相控阵检测仪器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仪器是phascan 32/128相控阵检测仪,Cobra16阵元自聚焦传感器,一次性激发16阵元。 2、相控阵检测探头和楔块 对于相控阵超声探头来说,它主要是阵列探头,在进行现场检测的时候要根据小径管的尺寸来对探头和楔块的型号和大小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探头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小径管的曲率过大,要将其和探头之间的耦合损失降低,就需要使用能够与小径管进行紧密切合的楔块,选择曲率相近的曲面。 (四)声束覆盖范围设置 在对小径管焊缝进行相控阵超声扇形扫查的时候,要对探头前沿到焊缝中心线的距离进行正确的选择,要保证在进行扇形扫查的时候大角度声束能够对焊缝的下面部分进行覆盖,小角度声束可以覆盖到焊缝的上面部分,进而达到对焊接接头的全面检测,避免出现遗漏。在对小径管对接接头进行检测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软件来对声束覆盖范围进行模拟,然后对的不同角度的波束覆盖情况的进行模拟现实,通过这样的模拟结果可以找到适当的探头前沿距离和波束角度范围等等。 (五)相控阵检测校准设置

相控阵超声新技术在电站设备无损检测中的实践思路探索(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24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相控阵超声新技术在电站设备无损检测中的实践思路探索(正式版)

相控阵超声新技术在电站设备无损 检测中的实践思路探索(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 现,被应用于医疗领域。但是由于固体中波动传播复 杂性、系统复杂性和成本费用高等因素存在,限制了 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运用。而电子技 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压电复合材料等高新技术被广泛 综合应用,促进了超声相控阵技术发展,并且渐渐应 用到工业无损检测中。 现代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了很多高新技术在超声 相控阵技术中被综合应用,从而降低了相控阵系统复 杂性与制作费用[1]

。而且相控阵技术具有比传统超声波检测更加明显的优势,使得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无损检测领域,并且日渐得到人们重视,迎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 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建立在惠更斯原理上,其探头由许多个晶片组成。要应用时,则需要按照相关规则以及时序激活探头中一组或全部晶片,其中相控阵仪器的控制能力与检测需要决定着晶片激活数量。晶片被激活后,发出的超声波即为次波。每一个晶片的次波会彼此干涉,形成新波阵面并传播开来,从而形成超声波束检测工件。 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就是在不损坏被检测设备的基础上,根据物理特性将被检对象的内外部缺陷的位置、形状、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填充焊缝操作说明

ISONIC相控阵设备操作指南填充焊缝检测软件功能 Israel(以色列)- Sonotron NDT 北京邹展麓城科技有限公司

一、进入检测界面 1、根据所使用的仪器进入相控阵检测模式,在相控阵界面下点击,见图1所示。 图1 2、点击进入选项模式,见图2所示。 图2 3、点击进入填充焊缝检测模式。见图3所示。 图3

二、A超参数设置、DAC曲线制作、角度增益补偿曲线及耦合监控设置方法参见“焊缝 高级检测”软件功能操作说明书进行设置。

三、焊缝几何形状设置 1、在扫查设置界面,点击几何尺寸设置栏的,进入焊缝几何参数设置界面。见图4所示。 图4 2、进入到焊缝几何参数设置界面后,输入焊缝的几何参数。选择扫查面,输入角度、法兰厚度、梁 腹厚度及焊接位置尺寸。见图5、图6所示。 本次示例所检测的焊缝几何参数如图5、图6所示。 图5 图6

四、扇形扫查范围及探头位置设置 1、点击焊缝几何形状设置界面的,返回至扫查设置界面,进行检测扇形扫查范围设置。 2、在扫查参数栏通过调节检测所需的最小角度、最大角度及角度步进。角度步进有0.2°、 0.5°、1°、2°和5°工五种选项。检测所需的最大最小角度的选择主要依据能否全部覆盖或者最大 程度覆盖检测焊缝区域的宗旨来进行调节,在满足覆盖要求的前提下,一次波声束与二次波声束的重叠部分尽可能的少。角度步进越小声束覆盖焊缝区域越密集,但同时检测数据量越大,采集速度及保存速度越慢(建议在检测中选择0.5°的角度步进足以满足检测要求)。 3、在焊缝参数设置界面,通过调节。通过探头位置的调节,可以在示意图中看 出已设定的扇形扫查范围是否满足声束覆盖要求,从而找到适合的探头位置。在探头位置满足声束覆盖范围时,探头位置越小越好,以减少声波的衰减。 注: 探头位置代表探头距焊缝根部的的距离。 本次示例选择的扇形扫查范围为40°~76°,扫查步进为0.2°,选择在梁腹右侧检测,探头位置为0mm。 见图5,图7所示。 图7

超声相控阵相关知识

相控阵的概念起源于雷达天线电磁波技术,超声相控阵最早仅用于医疗领 域。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相控阵逐渐被应用 于工业无损检测领域。 超声相控阵通过各阵元发出声束的有序叠加可以灵活地生成偏转及聚焦声 束,不需更换探头即可完成对关心区域的高分辨率检测,且其特有的线性扫查、 扇形扫查、动态聚焦等工作方式可在不移动或少移动探头的情况下对零件进行高效率检测。因此,较传统的单晶片超声检测,超声相控阵的声束更灵活、检测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更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部件检测。 超声相控阵探头是将若干个独立的压电晶片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成一个阵 列,通过控制压电晶片的激励顺序及延时,来实现声束的偏转以及聚焦。 超声相控阵是基于Huygens-Fresnel原理,由各个阵元发出的超声波经过干涉形成预期的声束。以同一频率的脉冲激发各个阵元,并对各个阵元的激发时间施加一定的延迟,于是各阵元的发射声波产生了相位差,从而影响干涉结果,即可以形成偏转及聚焦声束。各阵元的激发延时一般被称为聚焦法则或延时法则。

&恤I hit IJI Itic fuiniiiiion of beam 聚焦点 崖焦百虫形處示豈 (b*i l he torm&twri of tu^using buMi 图2超声相控阵偏转疑聚焦声束的形成 与传统单晶片换能器的超声检测不同,超声相控阵不同的阵元组合与不同的聚焦法则相结合,形成了3种特有的工作方式,即线性扫查,扇形扫查和动态聚焦。 线性扫查 线性扫查,又称为电子扫查,具体步骤为: 1)假设相控阵阵元总数为N,令其中相邻的n( 1v* N)个阵元为一组,对每一组阵元施加相同的聚焦法则 2)以设定的聚焦法则激发第一组阵元; 3)沿阵列长度方向向前移动一个步进值(一般为一个阵元晶片),以同样的 聚 焦法则激发第2组阵元。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阵元。一般将上述的一组阵元称 为一个序列。这样扫查完成后会得到N-n+1个序列回波信号,在不移动探头 的情况下就可以检测到较大区域。线性扫查的示意图如图3( a)所示

无损探伤标准

《 无损探伤标准 一、通用基础 1、GB 5616-1985 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2、GB/T 9445-1999 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通则 3、GB/T 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 4、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5、JB 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6、DL/T675-1999 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二、# 三、射线检测 1、GB 3323-19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2、GB 5097-1985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3、GB 5677-1985 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 4、GB/T 11346-1989 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图形)分级 5、GB/T 11851-1996压水堆燃料棒焊缝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 6、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类 7、GB/T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 8、GB/T 12605-19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 9、GB/T 16544-1996 球形储罐γ射线全景曝光照相方法 10、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11、JB/T 7902-2000 线型象质计 12、JB/T 7903-1995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13、JB/T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泵受压铸钢件射线检测方法及底片的等级分类 14、JB/T 9215-1999 控制射线照相图像质量的方法 15、JB/T 9217-1999射线照相探伤方法 " 16、DL/T 541-1994 钢熔化焊角焊缝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 17、DL/T 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 18、TB/T6440-92 阀门受压铸钢件射线照相检验

超声波检测行业标准表

超声波检测行业标准表 无损检测资源网整理

GB 3947-83 声学名词术语 GB/T1786-1990 锻制园并的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2108-1980 薄钢板兰姆波探伤方法 GB/T2970-2004 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3310-1999 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3389.2-1999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纵向压电应变常数d33的静态测试 GB/T4162-1991 锻轧钢棒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 4163-1984 不锈钢管超声波探伤方法(NDT,86-10) GB/T5193-1985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横截面厚度≥13mm)超声波探伤方法(NDT,89-11)(eqv AMS2631) GB/T5777-1996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eqv ISO9303:1989) GB/T6402-1991 钢锻件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6427-1999 压电陶瓷振子频率温度稳定性的测试方法 GB/T6519-2000 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7233-1987 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NDT,89-9) GB/T7734-2004 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7736-200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超声波检验法(取代YB898-77) GB/T8361-2001 冷拉园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NDT,91-1) GB/T8651-2002 金属板材超声板波探伤方法 GB/T8652-1988 变形高强度钢超声波检验方法(NDT,90-2) GB/T11259-1999 超声波检验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eqv ASTME428-92) GB/T11343-1989 接触式超声斜射探伤方法(WSTS,91-4) GB/T11344-1989 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 GB/T11345-19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WSTS,91-2~3) GB/T 12604.1-2005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代替JB3111-82 GB/T12604.1-1990 GB/T 12604.4-2005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代替JB3111-82 GB/T12604.4-1990 GB/T12969.1-1991 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13315-1991 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13316-1991 铸钢轧辊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15830-1995 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分级 GB/T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 GB/T18256-2000 焊接钢管(埋弧焊除外)—用于确认水压密实性的超声波检测方法(eqv ISO 10332:1994) GB/T18329.1-2001 滑动轴承多层金属滑动轴承结合强度的超声波无损检验 GB/T18604-2001 用气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 GB/T18694-2002 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eqv ISO10375:1997) GB/T 18696.1-2004 声学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第1部分:驻波比法 GB/T18852-2002 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测量接触探头声束特性的参考试块和方法(ISO12715:1999,IDT) GB/T 19799.1-2005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号校准试块 GB/T 19799.2-2005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2号校准试块 GB/T 19800-2005 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换能器的一级校准 GB/T 19801-2005 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声发射传感器的二级校准 GJB593.1-1988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范超声纵波和横波检验 GJB1038.1-1990 纤维增强塑料无损检验方法--超声波检验 GJB1076-1991 穿甲弹用钨基高密度合金棒超声波探伤方法 GJB1580-1993 变形金属超声波检验方法 GJB2044-1994 钛合金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方法 GJB1538-1992 飞机结构件用TC4 钛合金棒材规范 GJB3384-1998 金属薄板兰姆波检验方法

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展望_罗元国

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罗元国 王保良 黄志尧 李海青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27) 摘要 分析了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困难,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空气耦合 超声波 无损检测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Air-coupled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Luo Yuanguo Wang Baoliang Huang Zhiyao Li Haiqing (N ational L abor atory of I ndustrial Contr ol T echnology,D ep artment of Contr ol Science&Engineer ing,Zhej iang University,H angz hou310027,China) Abstract T he recent progress of air-coupled ultrasonic non-dest ructive evaluat ion is review ed.Some points of view about t he prospect of air-coupled ultrasonic non-dest ructive evaluat ion are present ed. Key words Air-coupled U lt rasonic Non-destruct ive evaluat ion 1 引 言 超声波在无损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使用专门耦合剂或用水浸法来减少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损失,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空气耦合式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较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其非接触、非侵入、完全无损的特点,特别是能够实现快速在线扫查,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传统的压电陶瓷的换能器无法作为空气耦合换能器,因此,研制以空气为耦合层的超声波换能器是该技术的研究重点。随着显微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高分子材料技术的进步,高效率、高灵敏度的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换能器的制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加上低噪声,高增益的放大器的研制及计算机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使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在一些领域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文中对国际上在空气耦合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2 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检测技术的主要困难 空气同检测对象之间巨大的特性声阻抗差以及空气对高频声波较大的吸收率,使普通压电陶瓷的换能器无法实现非接触检测。表1给出了超声波在几种常见介质中传输的特性声阻抗(Z)和传输系数(T),其中,特性声阻抗定义为Z=Q V,其单位为:kg/m2s,用Ray1表示。传输系数T表明了超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能量损失的情况,是Z的函数:T= 4Z1Z2/(Z1+Z2)2,无量纲。 表1 常见介质的特性声阻抗和传输系数[1] 介质I (Ray1) 介质II (Ray1) T 衰减dB (20logT) Z W:1.5M Z A1:17M0.3010 Z A:420Z A1:17M0.000180 Z W:1.5M Z S:45M0.1318 Z A:420Z S:45M0.00003788 注:表中下标W为水,A为空气,Al为铝,S为钢 从表1中可以看出,超声波在从空气入射到被测试块,要损失大约80dB,当其再出射到空气中还要发生同样的衰减,大约要损失150dB以上。因此,巨大的特性阻抗差是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一个主要困难。 第26卷第8期增刊 仪 器 仪 表 学 报 2005年8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