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思想政治新课程《政治生活》优质课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12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材依据】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及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及新要求等。
这些基本理论起着辐射全书的基础性作用,是后面学习我国政府的职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国际关系等的理论出发点。
因此,本框题是整本书的理论出发点和知识构建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政治生活枯燥的理论学生在初中已有所接触,政治生活课本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学生又正在亲身的感受着,所有这一切使得政治生活的授课将遇到很多艰难,而本框题作为起始课就尤为重要。
在授课时应注重给学生营造便于其理解知识的心理氛围,如通过视频,图片,学生自主查阅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奠定政治生活学习的情感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认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剥削阶级国家的的最大区别,认识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培养学生比较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难点】1、国家的根本属性2、民主与专制、专政的关系【教学方法】1、主要教法:讲授法、讨论法2、主要学法:自学探究法、比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环节一:时事导读 ,导入新课【情景创设】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根据100%选票的结果表明,96.77%参加投票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投票率为83.1%。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生活消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本节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入手深入浅出同时又是对前面消费及其类型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为后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目前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目标在分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问题时,采用问题解答法,情境导入法等。
同时能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使学生认清其危害,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鼓励学生敢于剖析自己、修正自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的把握四、课前准备(一)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性的消费者,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二)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三)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课前要求各组课前在黑板上展示给各组安排的学案题目答案。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多的高中生活的学习,学生已经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对于如何学习政治这一科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由于本校属于普通中学,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原有的知识储备较少,在理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比较有难度,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纯粹讲理论,不在理论上做太大突破,只是点到为止。
高一上学期思想政治教学计划及高一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案设计大全一、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本学期思想政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我国的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学进度安排每周2课时,共计18周,共计36课时。
二、教案设计1.第一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导入新课以时事政治为导入,让学生关注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4)课堂小结2.第二课: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1)导入新课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为话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2)教学内容讲解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监督权等。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课堂小结3.第三课:我国的政治生活(1)导入新课以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入,引发学生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关注。
(2)教学内容讲解我国的政治生活,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等。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我国政治生活对公民的影响。
(4)课堂小结4.第四课:当代国际社会(1)导入新课以时事政治为导入,让学生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
(2)教学内容讲解当代国际社会的特点、国际关系、国际组织等。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国际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4)课堂小结5.第五课:经济生活(1)导入新课以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为导入,引发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关注。
高一年级政治教案(优秀6篇)高一年级政治教案篇一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作用。
2、理解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及履行的原因;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3、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结合日常生活的事例,感受政府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从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具体事实,判断其属于何种职能2、说明政府履行其职能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的政府职能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升华对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认同。
同时,公民也应向政府寻求解决自身困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帮助,这也有助于政府工作的改进。
教学重点、难点政府职能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政治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运用电脑课件展示:1、国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发展2、实施再就业工程,安置下岗职工3、制定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师总结:上述活动,都属于我国的国家职能。
这也是我们要学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五、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页并播放有关“非典”时期的资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在“非典”期间,通过政府积极履行其职责,首先,缓解了群众的恐慌心理,减少了“非典”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消极影响,提高了人民与疫情斗争的信心与勇气。
通过政府的努力,稳定了市场秩序,保证了“非典”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2、假如没有这样一个政府,“非典”给我国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1)如果政府不及时公布疫情、澄清事实,群众的恐慌心理加剧,会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2)市场会出现混乱,部分行业、企业会经营困难,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框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一、温故知新1、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2、世界多极化的意义是什么?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4、中国如何应对国际竞争?二、目标导航:(一)课程标准要求: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学习目标要求:三、教材导读:1、含义:外交政策是指对外活动的目标及采取的。
2、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决定因素是什么?我国的和决定了我国奉行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1),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对内目标:维护我国的,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对外目标:促进世界的,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和,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地态度和对策。
(4)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它包括、、、、。
1、我国的外交政策地制定和完善:见课本P107。
2、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我国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点,坚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大局出发,通过协商谈判妥善的解决与其他国家的分歧。
(2)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增强。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
(4)我国一贯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反对恐怖主义,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3、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意义?)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
1、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设计
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利益追求、国际地位、国家实力、意识形态、对外政策等。
(3)通过三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国家间合作的原因中,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国家间的共同利
益。
(4)通过分析中美、中日、中韩关系冲突及其原因,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
源。
(5)设问:通过上述两个结论,我们能得出什么新的结
论?答每一段材料所问
的“为什
么”。
阅读材料并思
考:中美、中日、
中韩关系冲突原因
有什么共同
点?
学生回答。
阅读教材,回
答问题。
材料一是七对
国际关系的共性;
材料二是七对国际
关系中最好的,材
料三是七对国际关
系中最严峻的,而
他们都存在不同程
度的合作,这样更
有效地得出结
论。
这三对国际关
系在冲突领域最为
典型。
通过上述的分
析可以得出结论
了。
问题比较容
易,而且也水到渠
成。
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范文6篇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范文6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P9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点评: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文化的作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请学生推荐对自己影响力或最喜爱的文化活动或文艺形式积极发言体会“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过渡到下一步内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引导学生阅读P10“专家点评”,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新课程《政治生活》优质课比赛教案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江苏省射阳中学 王海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及其必要性。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加工材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1、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 教学难点: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播放人代会召开场景的图片(依次为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无锡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学生思考其所反映的我国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今天我们就和同学们一道探讨人大制度的相关内容。 学生作答。板书课题 介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直接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第一环节:走进民主政治(本环节分为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过把代表瘾 (通过教者组织学生分组模拟人代会代表的选举来进行探究。探究课题:人代会与人民的关系? ) 师:请问你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 生:由人民直接选举为县人大代表,后间接选举为市、省、全国人大代表。 师:从选举的过程来看,你的权力是谁给你的? 生:是人民赋予的。 师:既然是人民给与的,那么你应该对谁负责? 生:对人民负责。 师:作为人大代表如果你不称职,人民可以怎么做? 生:人民可以按照法定程序罢免。 师:作为人大代表,在人大会上你可以有自己的提案,请问你准备的提案是什么? 生:略 师:假设我们正在进行着人大会议,我们就这项提案进行举手表决。 师通报表决结果。 师:这项提案能否通过? 生:能(或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少数服从多数。 师:对!人民代表大会在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师:根据我们前面讨论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人民与人代会的关系吗? 生:人民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探究活动二:播放录像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等片断。 (探究课题:人代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生:“一府两院”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 师:“一府两院”为什么要向人代会作报告? 生:人代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 师:人代会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否由它自己直接办理? 生:不是,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代会做出的重大决策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以及其它机关去贯彻执行。 师: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行使自己职权的过程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师:讨论到这,你能否告诉我们人代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生: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探究活动三:播放录像: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探究课题: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 ) 师:你知道我们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些重要决议吗? 生:列举 师:从刚才的录像中我们发现作出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决策的是什么机关?反映了什么? 生:中央国家机关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师:为什么又要求各地灵活执行呢? 生:各地有不同的特色。 师:这种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的具体执行的划分有什么好处呢? 生: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第二环节:探讨民主政治 请你动动手: 学生绘制我国权力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的体系结构示意图。 (略) 师:从图示中人民代表的产生,各地方在执行中央决议中可根据当地特色自主发展主要表明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充分发扬了—— 生:民主 师:从重大问题的审议,中央统一制定决策又体现了什么原则? 生:集中 师:联系图示你能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生: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师:这就是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这一原则具体体现在人代会与人民的关系、人代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等三个方面。 试一试,你会满载而归 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优越性) 第三环节:参与民主政治 拨开迷雾: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区别吗? 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何差异吗? 献计献策: 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代表寄语: 省十届人大代表、射阳中学英语组特级教师周爱萍的嘱托。 走进生活: 根据你所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请你调查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和人大的工作情况;我市人大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等。
附: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 概念 组织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基本内容
适合我国国情 人代会与人民的关系 人代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台中学 林巧云 教学内容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 民主集中制原则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归纳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关注热点: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出示视频)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即:这项制度主要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来体现的。 观看视频,引发思考 ,发表见解。 用刚刚发生的热点大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视频材料让学生整体感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背景材料(旁白):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确定了个税800元的起征点。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收入水平已经是原来的几十倍了。个税起征标准却保持了25年未变,使其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大为减弱。于是公众呼吁“提高个税起征标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去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充分调查、充分认
倾听相关介绍,进行分析与思考。
新颖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激发其求知欲。 推进新课 证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当调整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初步方案,要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中相关的条款。 一、活动设计 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我们大家肯定也十分关注,也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角色扮演:我们全班同学扮演某市全体市民 ①我们全体市民都去吗?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从我国的国情考虑,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参与国家权力的行使,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代表参加„„ ②你们准备选谁去呢?为什么?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选举过程中选民可以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享受到充分的民主,选出值得信赖的代表代表自己行使权力„„ ③对他有什么要求?如果他不能切实履行职责怎么办?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代表是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如果他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民可以选他,也可以罢免他„„ 去年,在人大组织立法听证会,广泛听取和考虑各方建议的基础上,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参会的150名代表全额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起征点由起初草案中提出的1500元调整到1600元,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小结: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权力;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角度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活动设计 税法修正案通过后,接下来就是相关部门贯彻、实施了。 角色扮演: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分别扮演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四类国家机关。 ①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你们在税法的贯彻、实施 由学生自由发言,自主表明自己的看法。 学生进行两组角色扮演,充分活动。 扮演不同角色,努力活动,积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故意设问,引入探究。
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分组角色扮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同探究、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