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米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张拉计算方案

一、基础数据

本标段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有:T 1和T 2各2束、T 3 为1束,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σcon =1860MP a ×75%=1395MP a 。按设计要求接头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后方可张拉,并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程序为:0

初应力(持荷3min) σcon (持荷5min)锚固,张拉顺序为T 1、T 2、T 3。 二、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

1、经咨询设计单位,因设计图中张拉控制应力已经考虑了预应力损失,故张拉力按公式:F n =σcon ×A ×n 进行计算,如下:

箱梁顶板T 1 钢束锚下张拉力:

F 1=σcon ×A ×n=1395 MP a ×140㎜2×4根=781200N=781.2KN 其中:A 为每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积;

n 为同时张拉的预应力钢绞线的根数; F 为钢绞线锚下张拉力。

其余钢束张拉力计算同T 1,各钢束张拉力如下表:

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表(表一)

三、压力表读数计算

本桥采用100吨千斤顶进行张拉,经校验:

编号为1#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390,11.3.389,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06P-0.1434, F=0.0524P-1.1491。

故箱梁顶板T1钢束采用1#千斤顶张拉时的压力表度数分别为:1)压力表编号为11.3.390:

F1=0.0506P-0.1434=0.0506×781.2-0.1434=39.4 MP a

2)压力表编号为11.3.389:

F2=0.0524P-1.1491=0.0524×781.2-1.1491=39.8MP a

编号为2#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3,11.3.416,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22P-1.2867, F=0.0524P-0.6763。

编号为3#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4,11.3.417,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10P-0.5306, F=0.0524P-1.1838。

编号为4#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5,11.3.397,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21P-1.6370, F=0.0519P-0.2977。

其余钢束压力表度数计算同T1,压力表度数详见下表:预应力钢束10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表(表二)

预应力钢束1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表(表三)

预应力钢束2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表(表四)

四、理论伸长量的复核计算

1、预应力钢束的平均张拉力计算

在实际施工中,箱梁顶板负弯矩钢束长度相对设计存在一定的偏差,故按设计图纸中的负弯矩钢束长度进行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首先要计算出钢束的锚下张拉力,然后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钢束的平均张拉力:

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

P p=P[1- e-(kx+uθ)]/( kx+uθ)

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3;

故30米中跨箱梁的平均张拉力计算如下:

由设计图纸可知:

K=0.0015,μ=0.23,X:T1束取3.5m、T2和T3束取6.5m;

T1、T2、T3钢束θ为2.86°,弧度为0.0499。

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钢束平均张拉力计算表

2、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①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

∆L=P p L/(A p E p)

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取1.95×105MPa;

经计算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钢束:T1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L为7.8米,T2和T3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L为13.8米。

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②设计图纸中负弯矩钢束伸长量分别为:T1钢束为49mm,T2钢束为91mm,T3钢束为91mm。实际计算理论伸长量比设计值大6mm多,主要原因是:在实际张拉中由于千斤顶、限位板的长度增加了钢绞线的长度。经实际量测单端千斤顶、限位板的长度约为40cm,故现场量测钢束伸长量采用实际计算理论伸长量。

按规范要求,现场实际量测的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应控制在±6%范围之内,故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钢束的伸长量取值范围分别为:

T1钢束:52.0mm~58.6mm;

T2钢束:91.8mm~103.7mm;

T3钢束:91.8mm~103.7mm。

③实际伸长量为两端张拉伸长量之和,计算方法如下:

实际伸长量△L=△L1+△L2

式中:△L1——初应力10%бk至100%бk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m);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要求,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即采用从10%бk~20%бk之间的实测伸长值作为

ΔL2值。

五、张拉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校核的双控指标进行控制,伸长量波动范围为理论伸长量的±6%。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移不多于1根,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

2、施工现场实际张拉程序为:①张拉到初应力10%δk,持荷3min 量测伸长值L1,并做好记录。②张拉到20%δk,量测伸长值L2,并做好记录,③直接张拉到100%δk,持荷5min量测伸长值L k并做好记录,则实际伸长量为:

△L=△L1+△L2=(L k- L1)+(L2- L1)

或△L=△L1+△L2=(L k- L2)+2(L2- L1)

3、张拉现场要配备油泵操作人员4人,安装千斤顶及量测伸长量人员2~3人,现场记录人员2人。

4、张拉两端要统一口令,做到每个张拉程序一致、同步。

5、在张拉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及闲杂人等站在张拉端的正面。

6、项目部工程部将安排专业工程师全程控制,现场人员必须做好张拉原始记录,表格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