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河北大学校历
河北大学是一所知名的高等学府,其历史悠久,学术表现优异,学术地位卓著。
河北大学由历史悠久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古典文学家和文化学者,前来追求完美的理念和探索真理的激情组成。
校历旨在维护河北大学的历史优良传统,并反映学校的学术成就和活动。
河北大学校历在每年9月1日开始,学年持续至次年的暑假期间,共历时11个月。
校历的安排是按学期分的,每个学期大约8周,学
期之间有2周的休息时间。
在冬季和夏季期间,学生会有假期可以休息,但是学习仍然不会中断,在这一段时间学生可以参加许多学术活动。
河北大学每年都会安排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并且会针对每门课程制定简要的课程要求。
如果在学期结束前没有完成所有课程要求,学生无法获得学分。
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试,并且考试的内容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学校在校历的安排中也考虑了一些文化活动,如展览、报告会、讲座等,以及一些体育活动,如田径赛事、游泳比赛等。
学校也安排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以便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学习机会,以及更大的挑战。
此外,学校一般会安排毕业礼、毕业典礼等活动。
在校历的最后,学校还会颁发各类学术奖励,以表彰学生们在学术上取得的优异成绩。
河北大学的校历展现了学校精湛的学术水准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旨在培养成熟的社会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校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指标,反映学校学术水平和精神传统,这从侧面体现了学校居于世界前列的地位,由此可见河北大学的文化水准。
河北大学专业最新排名2017河北大学专业最新排名学校1921年始建于天津,前身是由法国耶稣会士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先后易名为天津工商学院、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1960年定名为河北大学。
1970年迁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
基础设施学校占地面积162.8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3亿元;拥有河北省唯一一家高校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310万余册,馆藏数量居河北省各类图书馆之首;学科专业学校设有28个学院(部、中心),33个研究所(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宋史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附属医院;学校有86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河北省设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开展研究生教育最早的学校,拥有1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法律、教育、工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2个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可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8大学科门类的博士学位;学校建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各类学生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400人,全日制本专科生37000人,外国留学生200人。
师资队伍河北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在职教职工3376人,其中专任教师178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省管优秀专家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家优秀教师3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正高职教师399人,副高职教师71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0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近400人。
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2--997课程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
从先秦以来,我国教育家已有许多有关这一领域的论述,但课程论作为一个正式的研究领域在我国还只有简短的历史。
考察课程论领域的历史,不仅能够使我们发现这一领域的中心问题,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在接受、理解和创立新的课程理论时进行更多的思考。
因为,在一些称之为新的课程思想、观点和理论中,许多东西实际上并不新。
通过历史的回顾和透视,我们可以更具批判性地评价各种课程理论和思潮,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这些理论的未来发展及其命运。
此外,通过考察那些在课程论领域的萌芽、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对课程问题的认识,我们也许能够更清楚地明白课程是什么、课程论要解决哪些问题。
本文重点考察课程论作为一个正式的研究领域在我国近现代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及其走过的道路,同时探讨80年代以来我国课程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课程论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一)课程论学科在我国的建立:1922-1949课程作为一个正式研究领域,在我国始于20年代初期[1],并和当时的学制改革紧密联系。
围绕1922年新学制改革,我国学者纷纷开始研究课程,特别是中等教育课程的改革。
1922年5月,《教育杂志》刊出第14卷号外《学制课程研究号》,在教育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廖世承在这期杂志上发表《关于新学制草案中等教育课程之研究》,论述了编制中学课程的三原则。
原则一,无论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俱当采用分科选科制,设职业科与普通科;原则二,中学应破除学年制,采用能力分组的办法,凡学生升班,均以学科为单位;原则三,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应视各科性质,分别规定必修科目若干种。
[2]后来,他又将原则增加到八条:原则四,选修科目不限定组别;原则五,初高两级的毕业年限应有伸缩;原则六,初级中学必修科目的教材,偏重应用方面;原则七,初级中学必修科内增加社会常识,高级中学必修科内增加世界文化史;原则八,童子军也列入初级中学的必修科内。
2023河北院校排名及分数线【物理类+历史类】河北省的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2023年(物理类)排名学校名办学性质首选科目批次2023分数2023 1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公办物理本科批5902060 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公办物理本科批5653631 3燕山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5564316 4燕山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物理本科批5455249 5河北医科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5385878 6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5366065 7河北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物理本科批5306651 8河北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5276964 9燕山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5276964 10石家庄铁道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5267062 11河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物理本科批5257167 12河北医科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5247272 13石家庄铁道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5247272 14河北师范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5197807 15石家庄铁道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物理本科批5187919 16河北科技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5178036 17河北中医药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5128601 18河北工程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5118713 19河北经贸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物理本科批5108830 20河北科技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物理本科批5098950 21河北农业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5098950 22河北地质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5079186 23河北地质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5069310 24华北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物理本科批5059425 25河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物理本科批5039666 26防灾科技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5029792 27河北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5001003 28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公办物理本科批4981028 29河北中医药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497104030河北工程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4951065 31河北经贸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4951065 32河北农业大学(秦皇岛校区)公办物理本科批4951065 33华北科技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921104 34承德医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911118 35河北农业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4891143 36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891143 37河北师范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4861181 38燕山大学(波兰校区)公办物理本科批4861181 39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851194 40保定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841207 41河北金融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831221 42河北科技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4801261 43华北理工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4801261 44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801261 45河北经贸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物理本科批4771302 46沧州师范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731355 4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711383 48邢台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711383 49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701397 50唐山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681424 51河北北方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671438 52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661452 53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4651466 54河北体育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651466 55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641480 56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4641480 57石家庄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631494 58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4621509 59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621509 60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621509 61邯郸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601537 62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601537 6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601537 64张家口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601537 65衡水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571580 66河北传媒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561594 67沧州交通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531637 68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531637 69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51166570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501679 71燕京理工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461736 7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441765 73河北东方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441765 74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421793 75廊坊师范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401821 76唐山师范学院公办物理本科批4401821 77保定理工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391835 78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391835 79河北科技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391835 80河北美术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391835 81河北外国语学院民办物理本科批4391835 82华北理工大学公办物理本科批4391835河北地区的大学排名一览表及分数2023年(历史类)排名学校名办学性质首选科目批次2023分数2023 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公办历史本科批5963109 2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公办历史本科批5884056 3燕山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5559981 4河北医科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5441272 5燕山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历史本科批5431298 6河北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历史本科批5381444 7石家庄铁道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5381444 8河北师范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5361504 9河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历史本科批5321625 10燕山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5321625 11石家庄铁道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5301688 12河北医科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5261815 13石家庄铁道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历史本科批5231923 14河北地质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5211995 15河北工程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5192075 16河北中医药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5192075 17河北经贸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历史本科批5162188 18河北工程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5152222 19河北农业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5142264 20河北经贸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5122348 21河北科技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历史本科批5112389 22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公办历史本科批5102435 23防灾科技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5092475 24河北地质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508251725河北农业大学(秦皇岛校区)公办历史本科批5082517 26华北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历史本科批5082517 27河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公办历史本科批5072562 28河北科技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5052650 29华北科技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5032738 30河北经贸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4982968 31河北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4963060 32河北农业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4953106 33河北中医药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4923255 34河北金融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893406 35承德医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843666 36石家庄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843666 3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823773 38河北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4813826 39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803878 40唐山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714390 41邢台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714390 42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704449 43沧州师范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694506 44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694506 45河北北方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684563 46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684563 4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684563 48河北体育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684563 49衡水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664683 50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654742 51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4654742 52华北理工大学(地方专项计划)公办历史本科批4654742 53保定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634863 54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4614984 55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605045 56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605045 57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575231 58河北科技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4515614 59河北传媒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475877 6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456009 61唐山师范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446072 62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426213 63沧州交通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416282 64河北师范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437655365燕京理工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76553 66华北理工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4346768 67邯郸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336839 68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16982 69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公办历史本科批4316982 70廊坊师范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316982 71保定理工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07059 7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07059 73河北东方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07059 74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07059 75河北科技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07059 76河北美术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07059 77河北外国语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07059 78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07059 79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民办历史本科批4307059 80张家口学院公办历史本科批4307059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1、准确定位:考生拿到高考成绩后,首先要定位自己可以报哪些学校,主要是高校录取的数中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等,这三种数据对考生来说,平均分最有参考价值。
2020河北高考招生院校: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学校介绍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创建于2001年,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首批确认,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执行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文、理、工、经、法、管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院,是省内创办最早、在校生人数最多、特色最为鲜明的独立学院。
教学资源丰富。
目前有4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5361人。
各类专业实验室36个,投入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500万元,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并且与河北大学实现了图书和网络资源的共享,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院充分发挥河北大学的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并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79.55%。
培养模式独特。
遵循“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办学理念,着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全省率先实行按二级学科类招生,按大类培养的培养模式。
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进程。
教学模式充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学院重视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成效显著,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学院已在省内外建立了实习基地63个,有力的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
学术氛围浓郁。
设立学术交流专项资金,每年举办学术报告100多场。
先后与美国麻省文理学院、加拿大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日本杏林大学、福岛大学、长崎外国语大学、韩国培材大学、济州大学等11所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友好交流联系,已连续多年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全国学术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8项,国家三等奖9项。
2008年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获国家二等奖,成为全国唯一进入总决赛的本三院校代表队。
河北工业大学从创建到现在已有百年,虽历尽沧桑、多次变动,但历史沿革的脉络较为清楚,主线鲜明。
大体经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清阶段1903年1月,天津知府凌福彭受直隶总督袁世凯委派,筹建了北洋工艺学堂(学校最前身),选址天津旧城东南贡院草厂庵,即行招收学生30人。
1903年3月19日,学校开学,正式开办。
当时设立化学、染织及普通各科,学制三年。
周学熙任总办,日本工学士藤井恒久任教务长,赵元礼任庶务长。
1904年,遵照学部章程改北洋工艺学堂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1907年,学校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先后共50名,其中14名优秀者被选派去日本学习深造。
此时,学校已设化学科、机器科、化学制造科、化学专科、机器专科、绘图科等6科和甲乙两班预备科。
由于学生数额增多,堂舍偏窄,遂于当年9月报请直隶学务处,在天津河北黄纬路另建新校舍,1908年6月竣工,7月迁入新址。
学生数增加至200余名,教司13人,其中日本教司5人。
这期间先后有周学熙、毛庆藩、孙多森相继任总办。
2、民国时期1912年8月,根据教育部颁令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监督改为校长,由邢端担任。
当年遵章改为秋季始业。
1913年2月,直隶高等工业学校改为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14年8月,直隶省府因财政困难,令机械科停招新生,并撤销中学实科,已有中学实科学生并入南开中学续读。
1916年6月,直隶省教育厅批准,机械科恢复招生。
8月,学校各科成绩在北京参加赛会,经教育部审查,均获优秀,列为甲等,发给一等奖状。
1928年9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本校随之改名为"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9年5月,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奉令升格学院,定名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招收高级中学男女毕业生,学制四年。
设化学制造、机电工程、市政水利三个系,魏元光任院长。
1930年5月,奉令将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改为工业学院附属高级职业部。
1931年3月,省府下令将北洋铁工厂旧址20亩连同旧有厂房44间、住室34间拨归工业学院作为分院。
2022年5月第47卷第3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M a y2022V o l.47 N o.3历史学研究白洋淀地区的棉业发展与乡村集市(1912 1937)肖红松,王永源(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民国时期白洋淀地区的棉花种植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缓慢而有限的㊂与此同时,棉纺织业广泛普及,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新式机器推广使用且伴有棉纺织工厂的建立㊂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业的综合作用促进专业棉市的兴起与发展,加之便利的水路运输,部分集镇物资集散的功能日益凸显㊂这一过程的整合,既是白洋淀地区集市发展的历史面相,也反映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侧面㊂关键词:棉业;乡村集市;农村经济;白洋淀中图分类号:K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22)03-0139-12D O I:10.3969/j.i s s n.1005-6378.2022.03.017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现存最大的淡水湖泊,集渔㊁苇㊁粮㊁航运为一体,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经济㊁文化㊁军事地位①㊂目前研究多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白洋淀的形成㊁发展与演变②,其次是涉及其水利方面的研究③㊂关于白洋淀地区乡村经济的研究为数甚少,孙文举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论述了安新县苇席的发展历程及其生产布局的特点与原因;王培华等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论述了河淀淤地的农业发展及其环境效应;笔者考察了白洋淀地区以水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对乡村社会的影响④㊂这些研究主要以苇席㊁渔业等特色经济为载体探讨白洋淀地区的农村经济,缺乏对乡村集市的关注㊂棉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史研究的关注点之一㊂白洋淀地区的棉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且与该地区集市的兴盛密切相关㊂因此,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利用调查统计资料,结合其他相关收稿日期:2021-07-20基金项目:河北文化研究项目专项课题 雄安通史㊃晚清卷 (H B20WH003);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 白洋淀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集镇变迁(1840 1949) (C X Z Z B S2019016)作者简介:肖红松(1971 ),男,河北安平人,博士,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㊁华北区域史㊂王永源(1989 ),男,内蒙古阿拉善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㊂① 相关研究参见程民生‘北宋河北塘泺的国防与经济作用“,‘河北学刊“1985年第5期;常建华‘京师周围:康熙帝巡幸畿甸初探“,‘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姜剑云‘雄安古迹瓦桥关之历史沿革及符号意义“,‘文艺研究“2018年第10期㊂② 相关研究主要代表性成果有王会昌‘一万年来白洋淀的扩张与收缩“,‘地理研究“1983年第3期;吴忱㊁许清海‘ 演变阶段 与 成因 不能混为一谈 也谈白洋淀的成因“,‘湖泊科学“1998年第3期;石超艺‘历史时期大清河南系的变迁研究 兼谈与白洋淀湖群的演变关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2辑,等等㊂③ 目前直接探讨白洋淀地区水利的成果主要有王建革‘清浊分流:环境变迁与清代大清河下游治水特点“,‘清史研究“2001年第2期;王培华‘清代永定河及东西淀争地纠纷的类型与实质“,‘河北学刊“2018年第5期;肖红松㊁王永源‘清代以来白洋淀地区淤地占垦中的官民应对“,‘社会科学战线“年第期㊂041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历史文献,以1912 1937年间环白洋淀的雄县㊁容城㊁安新㊁高阳和任丘5县为主①,考察棉业发展对乡村集市的影响,以期呈现白洋淀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面相㊂一㊁棉花种植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特点民国以来,河北省棉花种植业发展显著,形成了东北河区㊁御河区㊁西河区三个产棉区㊂西河区为该省主要产棉区, 棉作分布于大清河㊁滹沱河㊁滏阳河之沿岸 ,分为上㊁中㊁下西河三部分,其中上西河 以保定㊁满城㊁完县㊁定兴㊁容城等为中心 [1]㊂此外,高阳㊁任丘㊁安新等产棉县份也在西河区范围内[2]9-10㊂基于此,白洋淀地区的棉花种植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与河北省的整体情况相比,并未达到其平均水平,呈现出缓慢而有限的发展特点㊂(一)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推动棉花种植棉花是白洋淀地区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㊂容城县 棉花有白㊁紫二色,上高地种者最多 [3]卷四‘食货㊃物产“㊂雄县大河村 多种棉花,间有紫棉花 [4]第十‘地理“㊂安新县西北乡除种植五谷之外, 尤宜木棉,为陆农之生殖品 [5]26㊂高阳县西部一带 有用井水灌地者,农民多种棉花 [6]㊂容城县的出产 多以棉业为本 [7]㊂白洋淀地区棉花种植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㊂第一,地势平坦㊁土壤疏松㊁水资源充足的自然条件为棉花种植提供了先天优势㊂ 直隶地势平坦,土多沙质,且气候温和,雨量适宜,实为天然宜棉之区㊂ [8]1白洋淀地区位于河北平原中部,地势平坦,土质疏松,且灌溉便利,有利于棉花的种植㊂高阳县城西南一带, 厥土黄壤,产生棉花 每年产额,上等地每亩丰收百斤上下,中地次之 [9]987-988㊂1919年农商部棉业处调查:该县县城西南一带, 概属砂质土壤,最宜植棉 合计全县约种八十余顷 , 每亩产额,上者百余斤,下者五六十斤 , 年产额,平均子棉六十二三万斤 [8]6㊂任丘县 地势平坦,东南稍洼,西北高爽,地多沙质壤土,宜于种棉 [10]89㊂仅1919年,该县种植棉花210顷,年产额为150万斤[8]98㊂优越的土壤条件加之充足的水利资源进一步促进棉花种植㊂1913年的调查显示:雄县 棉花产出于县城之西乡,大约年产十万余斤 每年皆销于新城及容城等处 [11]㊂1919年的另一项调查也显示:雄县产白花一种,年产额约为万斤上下,销售于本境及邻近地区[8]101㊂究其原因,与大清河以及该县地质密切相关㊂大清河横贯县境中部,赵王河流经南部,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㊂另外,该县 土质为沙质壤土,稍有碱性,除东南两部低洼之处外,均宜植棉 [10]91㊂安新县西北乡由于邻近大渥淀和溵家淀,水资源丰富, 五谷之外,尤宜木棉 [5]26㊂容城县地势东部低洼,西北较高,东南部有土丘沙岗起伏,境内无山㊂土质西北部为沙质壤土,东部为黑色黏土㊂棉产以西北部最多,中南部次之,东部无棉[10]110㊂第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棉花的种植㊂20世纪以来, 随着国际市场和国内棉纺织工业对棉花原料需求的不断扩大,华北的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新的提高 [12],由此也带动了白洋淀地区棉花种植业的发展㊂天津 为全国三大棉市之一 ,直隶的棉产大都集中该处[13]2㊂1931年的调查研究显示: 东西洋各国,因纺织业及其他制棉业发达的结果,原料不足,于是求诸中国市场㊂自一九〇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直隶之西河棉出现于天津市场以后,直隶内地棉花之输向天津日盛㊂民国以来,天津市新式纱厂勃兴,原料的需求更为增加㊂ [13]87市场需求推动了棉花的种植增加,包括白洋淀地区在内的西河棉在天津棉花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㊂农商部棉业处1919年的调查显示:天津模范工厂裕元㊁华新等多购用运河棉和西河棉, 加以近年棉纱之需要日增,棉花之销路愈广,故植棉之面积亦有逐渐增加之势 [8]1㊂不仅如此,各棉花贩运商㊁出口洋行之分庄㊁纺纱厂特派之采购员㊁天津㊁北京零售棉花店及其他制棉商店的采购员,纷纷前往直隶各产棉区收购棉花[13]89㊂从而推动了棉花的种植,使其逐渐成为出产大宗㊂比如, 高阳物产棉花为大宗 [14],除县内销用外, 运售天津 [15]㊂通过运津棉花数量的变化,也可从侧面反映出市场经济发展对棉花种植的影响㊂以容城县的情况为例,1931 1935年,运津棉花总量为61896公担(12379200斤),其历年数字列于表1㊂表1 1931—1935年容城县运津棉花统计年份数量/公担百分比/%19311432823193215111241933490681934100981719351745328注:1公担=2担,1担=100斤(市斤)㊂14328公担=2865600斤,15111公担=3022200斤,4906公担=981200斤,10098公担=2019600斤,17453公担=3490600斤,61896公担=12379200斤㊂资料来源:‘近五年容城县运津棉花统计表“,‘天津棉鉴“1936年第1卷第2期,第28页㊂通过表1可以看出,1931 1935年,容城县运往天津的棉花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虽然1932年至1933年大幅下降,但此后得到快速恢复,1935年时运津数量占整体的28%,数量已超过之前的每一年㊂1937年的‘中国通邮地方物产志“记载:容城县棉花全年运往天津销量为3000000斤[16]㊂这与前期数量相比较为稳定,大体上也可说明棉花种植相当可观㊂另据1936年河北省棉产改进会调查:任丘县城内㊁梁召镇㊁青塔镇㊁鄚州镇1935年集散皮花共1589市担,其中中棉1585市担,美棉4市担,1936年预计集散皮花共3150市担,其中中棉1350市担,美棉1800市担①㊂这些棉花大多经商贩 由村庄自行购买 ,运往天津[10]91㊂高阳县棉花市场季朗村和高阳县城1935年共集散皮花3600市担,其中中棉1800市担,美棉1800市担,1936年预计集散皮花共13000市担,其中中棉7000市担,美棉6000市担,最终市场也是天津[10]110㊂以上数据足以反映白洋淀地区棉花种植广泛,同时也表明,20世纪30年代时该地区已有美棉的种植㊂第三,美棉的提倡与推广也是棉花种植增加的重要因素㊂关于河北地区美棉的种植, 前清末季,曾由农工商部参考各国棉花种类㊁种植成法,编集图说,优定奖励种植章程,颁行各省 ㊂进入民国,农商部进行改组,于1914年拟定植棉奖励条例,并且公布了条例施行细则, 并筹设棉业试验场 ,加以提倡㊂1915年,农商部在正定等地设立棉业试验场,次年, 更设立试验场于北平,同年又公布美棉奖励细则 ㊂此后, 各省亦有提倡植棉事业之兴起 [17]㊂白洋淀地区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也已开始种植美棉㊂史料记载:高阳县1919年所种棉花,棉种系白棉㊁美棉两种 [18]39㊂之后,雄县㊁安新等地也有提倡并种植美棉的举措㊂1922年,雄县知事下乡调查各村应改革事项中就包括 振兴棉业 一项[19]㊂同时,时任任丘县农会会长王筠在 会址之北,试种美棉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㊂安新县西南一带不易发生水患, 宜提倡美棉 [21],1930年,时任河北省农矿厅厅长李竟容就提出了 应设法推广 [22]㊁种植美棉的倡议,但这并未形成一定规模㊂1930年以后,白洋淀地区种植美棉的提议不断增多,实践效果显著㊂1936年,河北省棉产改进会将全省划分为20个调查区,调查区内设立13个指导区,各指导区设置办事处以及培育室进行棉业改良㊂其中雄县㊁任丘属于第六区(霸县区),容城㊁安新㊁高阳属于第八区(保定区)[2]80㊂各指导区加大力度,提倡试种美棉,效果明显㊂在雄县,以美国脱里斯棉推广成效最佳, 五年之内,推广棉田达一百八十顷 [23]㊂1936年,该县农场拟定计划扩充美棉种植, 以资广为试验 [24]㊂当年,河北省棉产改进会派员到县工作,指导种植方法,结果 共贷出棉种一万六千八百余斤,可种碱地二千八百余亩 [25], 棉田亦因之增加 [10]91㊂在高阳县,因棉业改进会的指示,美棉种植范围不断扩大,1936年时,约占全部耕地的一半[26]㊂美棉的提倡与推广,对促进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㊂141肖红松,等:白洋淀地区的棉业发展与乡村集市(1912 1937)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二)发展缓慢而有限的棉花种植多重因素促进白洋淀地区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已经形成了专门的植棉区域,棉田在总耕地面积中占有一定比重㊂据河北省棉产改进会1936年调查显示:任丘县耕地面积约790000市亩,当年植棉者占2.58%, 一㊁二两区产棉较多,三㊁四区稍次 ,其中中棉10128市亩,美棉10254市亩㊂雄县 产棉以西部为最多,中部及北部次之,东㊁南两部最少 ,耕地面积约416000市亩,植棉者占2.95%, 所植之棉,均为美棉,中棉几无 [10]89-91㊂安新县耕地面积为261000市亩, 棉产以东南部为多 ,全县棉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22%,其中中棉2173市亩,美棉3021市亩㊂高阳县耕地面积为496000市亩, 产棉以西部最多,东南部次之,东部最少 ,全县棉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1.29%,其中中棉22310市亩,美棉33688市亩㊂容城县耕地面积为264000市亩, 棉产以西北部最多,中南部次之,东部无棉 ,全县棉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8.38%,其中中棉2779市亩,美棉19344市亩[10]106-111㊂由上可见,各县棉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大小不同,差异显著㊂卜凯将 棉花占耕地面积百分之七或以上者 ,即划分为主要作物[27]㊂按照这个标准,只有容城和高阳两县棉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在这之上,雄县㊁安新㊁任丘较7%依次相差4.05%㊁4.78%㊁4.42%㊂可以说明,白洋淀地区棉花种植的有限性,且地域分布差异明显㊂另据1934年统计:容城县物产以美棉为大宗;高阳县棉花与高粱㊁小麦㊁玉米㊁大豆等物产都有所种植,并产土布[28]124-138㊂然而在任丘县仍以小麦㊁小米㊁玉蜀黍为大宗物产,棉花次之[28]62;雄县物产主要以高粱㊁小麦为最,玉米㊁豆类次之;安新县主要物产为玉蜀㊁高粱㊁菽豆㊁麦[28]130-134㊂1936年河北棉产改进会的调查显示:容城县小麦占总耕地面积的12.25%,玉米和高粱占44.33%,棉花占8.38%;高阳县小麦占总耕地面积的20.32%,玉米和高粱占51%,棉花占11.29%[10]109-111㊂两县棉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都超过小麦所占比例的一半,而在其他三县,棉田所占耕地比例远远低于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比例㊂任丘县小麦占总耕地面积的42.85%㊁玉米和高粱占45.25%,而棉花仅占2.58%;雄县小麦占总耕地面积的25.74%,玉米和高粱占55.67%,而棉花仅占2.95%[10]90-93;安新县小麦占总耕地面积的34.17%,玉米和高粱占51.30%,而棉花仅占2.22%[10]107㊂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只有在容城和高阳两县棉花为主要作物之一,而其他地区棉花依旧次于小麦㊁玉米和高粱等粮食作物㊂从单个县域来看,白洋淀地区棉花发展有限,差异明显㊂如果从整体角度出发,将白洋淀地区的棉花种植与河北省的整体情况相比,会是怎样的情况呢?以河北省为例,1900 1936年棉田面积不断增加㊂珀金斯指出,河北省1914 1918年平均棉花面积为5030千亩,1931 1937年平均棉花面积为12160千亩[29]351,后一阶段较前一阶段增长了约2.42倍㊂许道夫在对1914 1937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所做的统计中指出,1914年时为4124千亩,1937年时增长到12760千亩[30],增长了约3.09倍㊂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白洋淀地区的情况又有明显不同,即棉花种植有所发展但并未达到河北省的平均水平,发展缓慢㊂囿于资料,将1916年与1937年的统计做比较,大致可以反映期间白洋淀地区棉花种植的基本概况,兹列于表2㊂表21916年与1937年白洋淀地区各县棉作地面积县名1916年1937年面积/亩(市亩)面积/亩(市亩)雄县 17888任丘35039026安新1495561827高阳8020073110 241通过表2来看,1937年与1916年相比,雄县㊁任丘㊁安新㊁容城棉花种植面积都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而高阳有所下降,但就5个县总种植面积而言,1937年较1916年显著提升,由116230亩增长至220152亩,增长了约1.89倍㊂黄宗智指出,河北的棉花在1900 1936年间播种面积增加了3~5倍[31]㊂反观白洋淀地区的增长比例,明显低于河北省的整体水平㊂尽管如此,白洋淀地区的棉田面积也有所增长㊂通过该地区棉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可予以佐证㊂珀金斯从棉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计算得出,1900 1936年,河北省棉田面积所占比例由2%~3%扩大到10%[29]316,351㊂1936年时,白洋淀地区5县的总耕地面积为2227000市亩,各县棉田总量为116569.8市亩,棉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23%①㊂由此来看,白洋淀地区棉田面积也处于河北省的整体水平之下,棉花种植增长有限,发展缓慢,但是也较2%~3%有所增长㊂总而言之,1912 1937年,白洋淀地区的棉花种植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缓慢而有限的,且地域内部差异明显㊂二㊁棉纺织业的现代化转型近代以来,伴随着城市工业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引导,乡村工业也由传统转向现代[12]㊂在棉纺织业领域,一方面,现代机器开始代替传统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棉纺织工厂不断建立㊂(一)新式机器的引进与推广随着农村经济的变革,出现了棉花等 经济作物种植业与相应的手工业[32]11㊂安州西北乡人民在织席以外, 亦有纺棉织布为业者 [33]卷六‘政事㊃民业“㊂1912年,安新县 业织工者,有三百六十七户之多 [11]444㊂雄县大河村种植棉花, 间有紫棉花,织为紫花布 [4]第十‘地理“㊂雄县 关于工商者有麻与棉花二种[34]㊂另据1913年调查:高阳县 工艺发达,居民之织布者,约占户口十分之八九 [11]369;容城县 织布者十有八九,皆以旧法制造,所出之品系土布,杂有花纹者,为数尚少,大约年产十余万匹 [11]442㊂随着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美棉的提倡与推广,各县从事棉纺织业者为数甚多㊂比如,1932年,高阳县第一㊁二㊁三㊁四㊁五区共148村,29334户,153171人从事纺织,织布机共5344架;安新县第三㊁四区共45村,4888户,26159人从事纺织,织布机1365架;任丘县第一㊁四㊁五㊁六区共94村,13332户,82996人从事纺织,织布机1194架[35]3-4㊂然而早期白洋淀地区的棉纺织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方式, 皆以旧法制造 [11]442,对于地方振兴实业多有不益㊂振兴实业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㊂在直隶,当振兴实业计划作为社会和制度纲要成为晚清新政的重要元素时,振兴计划若要立竿见影,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技术是至关重要的[36]24㊂因此,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成为政府振兴实业的重要内容之一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先进生产技术㊁设备的引进,在地方人士的参与下,各地开始 引导农家对当地的特色手工业进行技术改良 [37],促进乡村手工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㊂在雄县,清末知县蔡际清设立工艺局于圆通阁,并 购日本木机及洋纱织布 [4]第十四‘物产“㊂高阳县绅士王法勤等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从天津 购得铁轮机数张,以事提倡,居民始知织洋布之利益 [11]370㊂高阳乡村织布业于19世纪期间在传统的织布和纺纱业基础上发展起规模可观的商会 ,他们逐渐 引进了机织毛线,并从日本引进了一种新的铁轮手摇织布机 ㊂20世纪初期,这些商人 开始派学徒到天津工业学堂学习,并倾囊购买铁轮机 [38]168㊂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后, 高阳商会从天津购买了新式织机,培训人才,试办工厂,利用机制 洋纱 纺织宽面 洋布 [12],从而推动高阳织布区341肖红松,等:白洋淀地区的棉业发展与乡村集市(1912 1937)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棉纺织业的发展㊂宣统元年(1909)三月,高阳商务分会集议讨论扩充铁轮机一事,并从天津购买铁轮机在高阳推广, 高阳纺织渐进发达,商民一大利源,必须布质精益求精,木轮机力短,总有巧工,亦不能底臻精密㊂调查天津各厂铁轮机,灵巧式样,梭杼便利,购买数架,劝导各织户均改用铁轮机,研究添织各样土布 [9]222㊂在此基础上,高阳等地村庄引进铁轮机进行纺织, 每一人家至少有一架织布机,有的人家有四五架 ,这也表明, 这些家庭手工业正在渐次成为工厂的组织 [39]629㊂受此影响,白洋淀地区各州县乡村织布机得到推广㊂1912年,安新县南部 沿高阳县界之十余村 ,从事织布者 年产各色布匹,共计四万五千二百一十六匹,所用织机亦由高阳购得 [11]443-444㊂‘新安乡土历史“记载: 西北乡女工之纺绩 近颇习铁机织纱㊂ [5]261913年,容城县 所用之织机,旧式者有十之八九,新式铁轮机有十之一二,此项新机系以足踏动转者,前此购自天津㊂近有本地木厂由天津购得铁轮及零星铁件,回本地装以木料而成之㊂ 此新机可日出布三匹,旧式机日出布一匹之十分之八 [11]442㊂1920年,高阳县织布业包括所有的家庭手工业,四乡合计织布户8000多户,共计改良织布机10000多台,每户从事织布者有三四人乃至八九人[40]㊂另外,从安新等县1915 1930年所用各类织布机数量的变化中,也可清晰体现棉纺织业的发展面貌(表3)㊂表31915—1930年白洋淀地区部分县各类织布机数量年份高阳安新任丘总计平面布机/张提花布机/张平面布机/张提花布机/张平面布机/张提花布机/张平面布机/张提花布机/张1915175649872 296 292449 19162210541200 1326 473654 19172698711518 2356 657271 19183188911924 3387 849991 191936631722168 4420 10251172 192040822022475 5452 12009202 192150472402741 5097 12885240 192252502892826 4742 12818289 192356183943220 4387 13225394 192461295313064 4032 13225531 192568637342505 3677 13045734 1926783813542699 3322 138591354 19277692190025331222967 131922022 19288056219523671652613 130362360 19298456221921991292259 129232348 1930804317622029901905 119771852资料来源:吴知‘乡村织布工业的一个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8页㊂通过表3可以看出,1915 1930年,高阳㊁安新㊁任丘的布机数量呈波动性变化,棉纺织业发展较为可观㊂其中高阳县的平面布机在1915年时有1756张,1929年时增加到了8456张,之后小幅下降,提花布机最初只有49张,1929年时达到了2219张,之后略有下降;安新县平面布机1915年时有872张, 1923年时增加到了3220张,此后相对有所减少,但是每年也保持在2000张以上,提花布机则从无到有,最高时期有165张;任丘县平面布机1915年时只有296张,1920年时增加到了5452张,此后逐年下降,但是也高于1915年时的数量㊂织布机的增加促使当地织布业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产量逐渐增加㊂王国斌指出: 小规模的农村工业,能够在更大的发展战略中发挥作用㊂ [32]44白洋淀地区棉纺织业发展规441新㊁任丘㊁高阳等地村庄在内的 100多个村庄里散布着3万多台铁轮织机㊂每台织机除了需要1个织工外,还需要3个人做准备工作,这意味着大约12万人参与了织布生产[36]83㊂可见,白洋淀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繁荣程度㊂(二)棉纺织工厂的建立伴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生产规模亦随之扩大,建立工厂成为必然选择㊂宣统元年四月,高阳商务分会为劝立织布工厂集议,指出: 改良土布,畅行民间,必须劝立工厂,为织纺之模范,民间观摩鼓舞,相资提倡㊂ 因此, 议员杨木森自筹资本一万元,在高阳城西北十五里许,安州属南边吴村,设立独资工厂 [9]222㊂在安州,还建有资本金在万元左右,采用机器生产的蚨丰纺织厂[41]㊂宣统元年十月,高阳商务分会总理韩伟卿,针对高阳一带织布所用木轮机所产 布质不及外洋精密 ,从而 劝导商民改用铁轮机,并劝设工厂 [9]225㊂宣统二年(1910),高阳又建立合记工厂,其 资本二万元,铁机及木机共二百零八张 日出布百匹左右,种类甚多 [11]370㊂1922年的‘实业来复报“记载:任丘县机织业, 以第一㊁二㊁三㊁四㊁六各乡开创最早,复经该所(任丘劝业所)派员劝导,进步颇速,现皆改用铁轮机,出品颇著成效㊂ 本年不但本邑各钱商附设布工厂,即他县亦有来县设立工厂者,出品行销各省[42]㊂发展地方工业,不仅可以利用原料,而且有助于 开发利源,并可为地方人民充裕生计㊂河北省工商厅曾于1929年拟定‘各县第一工厂组织大纲“, 提经省委会决议通过,令各县设立工厂,至少每县一处 ,并进一步规定, 凡旧有工厂者,应即照章改组,未设者赶为筹设 [43]㊂因此,雄县建有 华美针织厂一处,资本五百元,占地约一亩余,雇用工人十人左右,每年出产织成之线袜约三千打[44]㊂高阳县建有仝和工厂㊁合记工厂㊁蚨丰工厂㊁永升工厂㊁义丰工厂五座纺织工厂[45]㊂另通过1932 1934年各工厂的产量也可反映出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兹列于表4㊂表4 1932 1934年高阳县各工厂染织布匹全年产量年份仝和工厂合记工厂蚨丰工厂永升工厂义丰工厂产量/匹产量/匹产量/匹产量/匹产量/匹19327000010000050000800005000019337000010000060000800005000019341000001200008000010000060000资料来源:‘近三年度河北省工厂之鸟瞰“,‘冀察调查统计丛刊“1936年第1卷第6期,第52-58页㊂从表4中可以看出,1932 1933年蚨丰工厂染织布匹年产量增加了10000匹,其他工厂保持不变,1933 1934年各工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体呈上升趋势㊂由上可见,随着棉花的种植,以及为满足地方振兴实业的需求,在地方人士的倡导与参与下,传统的棉纺织业生产逐渐向现代化转型,新式机器不断引进并在各地推广使用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棉纺织工厂的建立成为必然选择,白洋淀地区的棉纺织业渐呈繁荣㊂三㊁棉业发展促进集市兴盛随着棉业的发展,棉花和棉纺织品的商品化和市场流通也逐渐提高,由此促进了乡村集市的发展㊂白洋淀地区棉花种植㊁棉纺织业的发展对集市的兴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㊂囿于史料,文章从棉业市场的形成以及集市功能的发展两方面予以探讨㊂(一)棉业市场的形成541肖红松,等:白洋淀地区的棉业发展与乡村集市(1912 1937)。
13大学科门类解析—历史学简介一、学术型硕士(一)学科框架(二)近5年学科分数线(三)2018年34所自划线院校分数线(四)二级专业解析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1)隶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
一、专业介绍1、研究方向目前,各大院校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
以南开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01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古-1840)02中国近现代史学史(1840-2000)03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04外国史学史2、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学风,系统、深入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外各种主要史学理论、中外史学史具有较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外史学遗产,正确评析当代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前沿动态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研究视域开阔,理论基础坚实的,具有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3、专业特色在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这两大领域之间,它以史学理论为研究重点,兼及史学史(侧重于研究近现代西方史学和历史哲学流派的历史);在史学理论领域,以广义社会历史理论研究为重点,而不局限于狭义的史学理论;而且坚持把理论探讨与实证的史学研究相结合。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注:以南开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5、课程设置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史学理论研究、历史文化解释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现当代史学研究、西方史学史研究、历史学研究方法等。
6、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二、推荐院校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全国招生的较强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
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策略研究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高校专业选择、志愿填报暨各院校投档线预测方法的研究》主持人石永胜前言石永胜老师从1997年开始就较为系统的研究填报志愿,由他主持的《高校专业选择、志愿填报暨各院校投档线预测方法的研究》课题被列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通过了省级验收。
近年来,他和课题组在《高校招生》、《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先后发表了《从数据中找规律》、《高考填报志愿实战技巧》、《高考填报志愿理性思考》等一系列文章。
2012年、2013年石老师应邀参加了河北电视台高考大咨询的现场直播,2014年课题组又参加了河北网络电视台5期节目的录制。
每年课题组都要解答来自各地的很多问题。
在石家庄、唐山、衡水等地市作了多场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也直接为上万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2014、2015年我们课题组编写了《志愿填报策略研究》一书。
第四讲院校篇院校划分:目前我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大约2500所。
1、按办学层次划分,可分为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等;2、按办学体制划分,可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新体制独立学院);3、按隶属关系分,可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它部门所属高校、省(区、市)所属高校以及行业所属高校等;4、按办学水平划分,可分为“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等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和一般大学。
5、社会上还把学校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等,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6、本省高校和省外高校的区分。
一般本省高校在当地的招生人数要远多于外地高校在本省的招生人数。
一、师资是关键“大学者,大师云集之地也”:一是学校拥有的院士与大师。
“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截至2012年在职科学院院士有707名,工程院院士764名。
三是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的数量。
二、参考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1、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全国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河北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河北大学简单介绍
河北大学(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并入)简称:河大(hbu) ,是河北省惟一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和"省部共建"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的区域地位。
校本部位于五四东路180号,另有新校区、医学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成教学院第一校区、法院东街院等七个校区。
河北大学现有28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0大学科门类。
河北大学历史沿革
1921年,法国政府商请罗马教廷批准,由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的法国耶稣会士在天津马场道清鸣台,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初名"天津农工商大学",复定名为"天津工商大学",在教会内部称为"天津圣心学院"。
1933年8月,将学校更名为河北省私立"天津工商学院"。
1948年10月4日,将工商学院改名为"私立津沽大学"。
1951年9月19日,津沽大学改为公立,将私立达仁商学院、天津土木工程学校分别合并入津沽大学商学院、工学院,并以津沽大学原有之文学院为基础,筹建师范学院。
1960年夏,将天津师范大学改为综合性的河北大学。
1970年,河北大学迁址保定。
2002年5月,河北大学
成为省内唯一实施省部共建的高等院校。
2005年5月,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并入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河北大学现设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大学护理学院、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河北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
.
本文来自:/hebei/yangb/hbdx.html
由: 整理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