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所见河西边塞军屯人口来源考
- 格式:pdf
- 大小:469.85 KB
- 文档页数:11
2009年3月第19卷第1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ChinasBorderlandHistoryandGeographyStudiesMar2009Vol19No1
汉简所见河西边塞军屯人口来源考
杨芳
河西地区是西汉王朝防御羌胡的边防要地和经营西域的基地,军屯系统在河西的防卫和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从河西出土的汉简来看,汉代河西边塞军屯人口来源十分广泛,除戍卒、田卒、骑士外,还有大量征调来的应募士、良家子、谪卒,以及随军家属、私从者、葆子等。关键词汉简汉代河西边塞军屯人口来源作者杨芳,1977年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经济史博士研究生。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邮编100037。
西汉取得河西以后,为巩固在河西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使河西
发展成为其西北边防重地和经营西域的基地。在河西防卫和开发中军屯人口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河西边塞军屯人口,对了解汉对河西边郡的政策、河西边塞的社会生活以及汉代的
兵制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河西屯戍简牍资料,从时代上看,多集中于昭、宣及王莽、建武时期,因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西汉中期至东汉初年军屯人口的来源状况。同时,本文对军屯人口中的应募士、谪卒、良家子、私从者、葆子等的性质进行了考证,可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一、戍卒
西汉王朝取得河西以后,为实现 隔绝羌胡!、 通西域!的战略目标,修筑了贯通河西的长城烽燧,并派军队戍守。这些分布于烽燧亭鄣的士兵,一般被称为戍卒,其主要职责是 谨候望!、 画天田!、 举烽火!,对入寇来犯做好防御和应付,如汉简所记:(1)卒候望为职∀居延汉简释文合校#224.6∃
(2)写移,疑虏有大众不去,欲并入为寇。檄到,循行部界中,严教吏卒惊烽火、明天田,谨迹候候望,禁止往来行者,定蓬火,辈送便兵战斗,毋为虏所萃,椠已先闻知失亡重
事,毋忽如律令。十二月壬申殄北∀合校#2787A戍卒还要修缮鄣塞设施、传送邮书、耕田种菜、输粮运水等。关于戍卒的活动,学者多有论
述,在此不再赘言。汉代兵制规定凡天下男子自23岁起至56岁都要服兵役,一般成丁一生服役两年,一年在本郡当正卒(步兵、骑士、水兵、车兵);另一年或到边郡作戍卒,或到京师作卫士。边郡士卒则%57%∃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本文凡依此简号形式出现者均见此书,以下简称∀合校#。表现为正卒、戍卒合一,戍边两年。∃从汉简来看,河西边塞的戍卒来源于全国各地,如:
(3)戍卒,张掖郡居延昌里,簪袅,司马骏,年廿二∀合校#286.14(4)戍卒,敦煌兴盛里,公乘,闵赦之,年卅八∀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552&
(5)戍卒,魏郡阴安高里,大夫,田莫如,年廿四∀居延新简#EPT53:187∋
(6)戍卒,东郡清城里,公乘,孟辛,年廿四∀居新#EPT55:106
(7)戍卒,淮阳郡扶沟完里,公士,张安,年廿二∀合校#540.6
(8)戍卒,赵国邯郸邑中阳陵里,士伍,赵安世,年三十五∀合校#50.15(9)戍卒,梁国己氏显阳里,公乘,卫路人,年卅∀合校#50.16
(10)戍卒,颍川郡阳翟邑步利里,公乘,成贵,年卅六∀疏简#520(11)戍卒,济阴定陶故里,贾广,年廿五∀合校#511.33
可见,戍卒既有来自敦煌、张掖等本郡的,也有来自魏郡、东郡、淮阳郡、济阴郡、南阳郡、梁国、
赵国等内地郡国的。据何双全先生考证,戍守河西全线的边防士兵,来自全国25个郡、140余县、350个乡村。(戍边士卒绝大部分有身份爵位,即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公乘等,而
士伍为无爵者。戍卒的年龄,一般在23%30多岁之间,与史书记载的服役期限基本符合。戍卒一般都定期轮换,如简:
(12)神爵四年十一月癸未,丞相史李尊,送护神爵六年戍卒河东、南阳、颍川、上党、东郡、济阴、魏郡、淮阳国诣敦煌郡、酒泉郡。因迎罢卒送致河东、南阳、颍川、东郡、魏郡、
淮阳国,并督死卒传(槥),为驾一封轺传。御史大夫望之谓高陵,以次为驾,当舍传舍,
如律令。∀敦煌悬泉汉简释粹#)T0309∋:237∗
(13)河平四年二月甲++,为郡徙卒敦煌∀悬简#87%89C:25
简(12)中的 神爵!为汉宣帝年号,宣帝神爵年号只有4年,继之为五凤元年(前57),此处所
谓 神爵六年!,乃预设之辞。此文书于神爵四年(前58)岁末下发,记丞相史李尊要到河东、南阳、颍川、上党、东郡、济阴、魏郡、淮阳国等郡国接收戍卒,并护送这些地方的 罢卒!回去。
简(13)中的 河平!为汉成帝年号, 河平四年!,即公元前25年。当然,河西边郡远离内地,且是抗击羌胡的前沿阵地,戍卒被延期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从居延、敦煌汉简纪年多集中在西汉
中后期至东汉建武年间可知,大规模的屯戍活动从西汉武帝时期一直延续到了东汉初年。
二、田卒
汉在河西设郡置县后,为解决日益增多的移民、军队的粮食供应,便在河西实行了大规模
的屯田。元鼎六年(前111),汉王朝将边塞修筑至酒泉,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58%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1期
∃&∋
(∗参见劳榦:∀汉代兵制与汉简中的兵制#,∀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1948年版。林梅村、李均明:∀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以下简称∀疏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编:∀居延新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本文凡依此简号形式出现者均见此书,以下简称∀居新#。参见何双全:∀,汉简−乡里志.及其研究#,∀秦汉简牍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本文凡依此简号形式出现者均见此书,以下简称∀悬简#。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开始了在河西大规模的屯垦。
田卒,是河西边塞屯田系统中的主要劳动者。汉简中有见田卒名籍,如:
(14)田卒,淮阳新平常昌里,上造,柳道,年廿三∀合校#11.2
(15)田卒,淮阳新平常昌里,上造,柳道,年廿三∀合校#11.2
(16)田卒,济阴郡定陶故里,贾广,年廿五∀合校#511.33
(17)田卒,济阴郡定陶西阳里,胡定,年廿五∀合校#520.3(18)田卒,大河郡瑕丘襄成里,王胜,年卅八∀合校#498.11
(19)田卒,昌邑国湖陵始昌里,士五,李/,年廿四∀合校#501.1
简(14)%(19)均出土于居延大湾,说明大湾是重要的屯田区。田卒大多来自淮阳郡、大河郡、
济阴郡、昌邑国等农业经济发达的关东各郡国。与戍卒一样,田卒也是服役之民。居延汉简中
的屯田资料多属西汉昭、宣时代的,&说明河西的屯戍活动在昭、宣时代达到了高潮。
田卒在边塞主要从事垦田、修渠、建筑农舍等工作,但在敌情紧急时也参加防御工作。如
简:
(20)葆、部界中民、田官畜牧者,见赤幡各便走近所亭障坞壁,//马驰以急疾为故∀居延新简释粹#
(21)烽火品,田官、民,坞壁烽和,毋燔薪,/攻坞壁,田官举烽、燔三积薪各如其部烽
火品∀居延新简释粹#∋
简(20)所记 田官畜牧者!,即 牧卒!,他们见到示警信号就近进入 亭障坞壁!中参加防御。
简(21)所记是田官系统如何配合边塞的示警规定。说明屯田卒在敌人入侵时要担任防御任
务。
田卒也是定期轮换的,如简:
(22)制曰:下丞相、御史。臣谨案:令曰,发卒戍田,县、侯国财令史、将二千石官令长
吏并将至戍田所。罢卒还,诸将罢卒不与起居,免削爵∀居新#E−P−T51:15
(23)//史冯贵之,始元二年正月假一传信封迎罢戍田卒,溺死,亡传信,外,第十五∀悬简#0T01131:4
根据文献、汉简及考古调查,西汉时期河西地区的屯田主要集中在番和、居延、武威、敦煌、
酒泉等地,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屯田区。河西地区的屯田规模很大,常年保持的田卒数量必定相
当可观。
三、骑士
骑士是河西边塞的作战部队,驻扎于烽燧或其他要害之处,主要任务是征战。∀汉旧仪#
记: 边郡太守各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又如简:%59%汉简所见河西边塞军屯人口来源考
∃&∋
(∀史记#卷30∀平准书#。参见陈公柔、徐苹芳:∀大湾出土的西汉田卒簿籍#,∀考古#1963年第3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薛英群、何双全、李永良注:∀居延新简释粹#,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9页。(汉)卫宏等撰、(清)孙星衍等辑:∀汉官六种#,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1页。(24)本始三年九月庚子,虏可九十骑入甲渠止北隧,略得卒一人,盗取三石具弩一,
高矢十二,牛一,衣物去。城司马宜昌将骑百八十二人从都尉追∀合校#57.29简(24)记本始三年(前71),敌人约90骑入侵甲渠止北燧,城司马、都尉率骑兵182人追击之
事。可见,骑兵部队通常集结、驻守在都尉府城或候官堡垒,必要时受命出击。驻守在边塞的骑兵部队,也参加营建、候望等工作。如:
(25)乙卯廿三日,骑士十人,一人养,九人作墼,人作∀疏简#656(26)癸酉,骑士十人,九人负墼,其一人养,人致二百卅∀疏简#662
(27)丁未,骑士十人,其一人候,其八人作墼,人作百五十,凡墼千二百∀疏简#664
(28)己酉,骑士十人,其一人候,人作百五十墼八人作墼,凡墼千二百∀疏简#666
简(25)%(28)出土于敦煌郡平望候官某燧,是十名骑士在从事候望、 作墼!等工作的记录。说明他们是驻守在平望候官的骑兵部队,战时出征,平时则从事上述工作。
关于骑士的来源地,汉简骑士名籍中有所反映,如:(29)昭武骑士宜众里孙偃∀合校#387.14
(30)觻得骑士安定里杨山∀合校#560.12(31)觻得骑士敬老里成功彭祖,属左部司马后曲千人尊∀合校#564.6
(32)氐池骑士安定里彭张成∀合校#560.15简(29)%(32)均出土于居延地湾(肩水候官),类似的简还有20多枚。可见,这些骑士名籍,
应是驻守在肩水候官的战斗部队的名册。从籍贯上看,有氐池、昭武、觻得,均属张掖郡,可见
戍守居延边塞的骑士,均来自张掖本郡。排比河西出土的所有汉简中的骑士简,发现骑士大多来自河西边郡。∃这与前面提到的西汉兵制一致。
四、应募士
从编户民中招募而来的士卒,被称为 应募士!或 应募!。西汉初期主要实行的是征兵制,自西汉武帝始,随着政治和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变化,在主要实行征兵制的同时,从地方 编
户齐民!中招募兵士日趋频繁。∀汉书−淮南厉王传#: 此时有欲从军者辄诣长安。!& 此时!
指元朔初年。武帝天汉初年, (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师
古注曰: 募人以充士卒,及在道为斥候者!。∋神爵元年(前61),西羌反叛,汉廷 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亻次飞射士、羽林孤儿,胡、越骑诣金城!。(∀汉书−赵充国传#: 愿罢骑
兵,留弛刑、应募。!∗元帝永光二年(前42), 汉复发募士万人++未进,闻羌破,还!。1可见,战事频繁时,招募士卒也是补充兵源的重要途径。%60%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1期
∃
&∋(∗1林梅村、李均明:∀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618简记: 骑士兆/公,颍川郡鄢陵里邑广/里///!。说明河西边塞还有少量的外郡骑士。∀汉书#卷44∀淮南厉王传#。∀汉书#卷54∀苏武传#。∀汉书#卷8∀宣帝纪#。∀汉书#卷69∀赵充国传#。∀汉书#卷79∀冯奉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