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7重力 弹力 摩擦力-备战【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23
4、重力与弹力
一、选择题
1. 关于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B. 轻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C. 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
D.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所受的作用力一定是共点力
【答案】C
【详解】
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A错误;
B. 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因此轻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不一定 沿着杆的方向,B错误;
C. 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C正确;
D.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所受的作用力不一定是共点力,例如:杠杆平衡时所受的力就不是共 点力,D错误。
故选C。
2. 图示为中国女排比赛中精彩瞬间的照片,此时( )
A. 跳离地面的运动员不受力的作用
B. 排球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排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C. 站在地面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与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在空中的排球受到重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而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跳离地面的运动员仍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A错误;
B. 排球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排球的吸引而产生的,B正确;
C. 站在地面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错误;
D. 在空中的排球受到重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二力不可能等大反向,故球在空中不可能处于静 止状态,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对图中弹力的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小球随车厢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左壁对小球有弹力
B. 图乙中,小球被轻绳斜拉着静止在光滑的斜面上,斜面对小球有弹力
C. 图丙中,小球被a、〜两轻绳悬挂着处于静止,其中a绳竖直,》绳对小球有弹力
D. 图丁中,两相同球各自被长度一样的竖直轻绳拉住而静止,则两球间有弹力
1.某人骑自行车沿平直坡道向下滑行,其车把上挂有一只水壶,若滑行过程中悬绳始终竖直,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行车一定做匀速运动
B.壶内水面一定水平
C.水壶及水整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绳正下方
D.壶身中轴一定与坡道垂直
解析:选D 因自行车运动过程中悬绳始终竖直,则自行车一定匀速运动且水壶处于平衡状态,故壶内水面一定水平;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水壶及水整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绳正下方;壶身中轴不一定与坡道垂直,故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
2.(2018·龙岩质检)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小物块P、Q静止在斜面上,P与Q之间的弹簧A处于伸长状态,Q与挡板间的弹簧B处于压缩状态,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撤去弹簧A,物体P将下滑,物体Q将静止
B.撤去弹簧A,弹簧B的弹力将变小
C.撤去弹簧B,两个物体均保持静止
D.撤去弹簧B,弹簧A的弹力将变小
解析:选C 由于物体Q受弹簧A、B的弹力及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方向都沿斜面向下,仍能保持静止,则不论撤去弹簧A,还是弹簧B,两物体一定都能保持静止,由于物体静止,弹簧形变不改变,弹力不变。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解析:选B 如果杆端受拉力作用,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如果杆端受压力作用,则不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题图甲、丙、丁中的AB杆均受拉力作用,而图甲、乙、丁中的BC杆均受沿杆的压力作用,故A、C、D错误,B正确。
4.(2018·常德模拟)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一个人在木板上用水平力F向右推着箱子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人的质量大于箱子质量,若鞋与长木板、木箱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专题13 求解摩擦力
章节 考点 考试题型 难易度
运动和力
求解摩擦力 水平方向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
竖直方向 选择题、填空题 ★★
夹板(了解就行) 填空题 ★★
皮带、转轮(了解就行) 填空题 ★★
一、水平面:
1.单个物体:直接受力分析
(1)静止:摩擦力与外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摩擦力大小随外力大小而变化;
(2)运动:不论速度大小,不论加速、减速还是匀速,摩擦力大小均相等;
(3)求解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摩擦力:
找出匀速运动,在匀速运动时(合力为0)进行受力分析求出摩擦力。
【例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一个物体A,已知GA=20N,在拉力F作用下,开始时A处于静止状态;
(1)当拉力F=3N时,物体A静止不动,则A受到的合力为 N;
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 ;
(2)当拉力F=5N时,物体A还是静止不动,则A受到的合力为 N;
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 ;
(3)当拉力增加至8N时,物体A刚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3m/s;
则A受到的合力为 N;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 ;
在外力作用下,某时刻,A的速度变为5m/s,并且在外力F的作用下,物体A继续保持以v2=5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受到的合力为 N,外力F为 N;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 ;
(4)当拉力F增大至10N时,A将向 做 运动,合力为 N,方向 ,
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 ;
(5)在上面(4)的运动情况下,把拉力F撤掉:
则A将向 做 运动,合力为 N,方向 ,
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 ;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二)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专训
单选题:
1、
(2020厦门.中考模拟) 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A . B . C . D .
2、
(2019长春.中考模拟) 浴室地面铺的地砖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主要是为了增大( )
A . 压强 B . 摩擦 C . 压力 D . 受力面积
3、
(2017丰台.中考模拟) 关于共享单车,回答(1)~(3)题
自行车曾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随着共享单车的推出,自行车成为绿色出行的重要选择,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
(1) 关于共享单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下列选项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 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 B . 给车轴加润滑油 C . 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D .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2) 有几种共享单车的车锁是电子锁,如图所示的车的电子锁工作时需要的电能是由车筐里的太阳能电池板来提供的,下列能源中,和太阳能一样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 石油 B . 煤炭 C . 天然气 D . 水能
(3) 初三学生小明在水平路面骑行共享单车,经测量,每只车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50cm2 , 该共享单车的质量为15kg,试估测小明骑行时对地面压强( )
A . 6.5×104Pa B . 1.3×105Pa C . 3×103Pa D . 0.3Pa
4、
(2016宝安.中考模拟)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操作能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是( )
A . 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B . 改变木块的运动方向 C . 使木块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D . 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
用小微专题精准练助力2023中考物理四点问题大突破(二轮复习通用)
第一部分 中考重点基础考点专题篇
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问题
一、选择题
1. (2022江苏泰州)如图所示,虚线是小华抛出的皮球落地后又弹起的运动轨迹,当皮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若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皮球将( )
A. 保持静止 B.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当皮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还会向前运动,说明此时具有水平的速度,当此时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小球将由于惯性,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 (2022湖南益阳)“天宫课堂”上,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和叶光富做了“扔冰墩墩”游戏,冰墩墩被扔出后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一直受到手的推力
B.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自身有一个向前冲的作用力
C.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冰墩墩具有惯性
D. 用手接住后,冰墩墩失去了惯性
【答案】C
【解析】ABC.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冰墩墩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为离手后没有施力物体,所以不再受到手对其的推力,更不是因为自身有一个向前冲的作用力,故AB错误,C正确;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不管它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都具有惯性,所以用手接住后,冰墩墩并没有失去了惯性,故D错误。故选C。
3. (2022湖南长沙)“踢毽子”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传统运动。关于踢毽子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毽子离开脚后继续上升是由于惯性 B. 毽子上升过程中质量变小
C. 毽子在最高点不受力的作用 D. 毽子下落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A 【解析】A.毽子离开脚时,具有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会继续上升一段距离,故A正确;
1 中考总复习--力学(牛一)
考点一 力的概念
1.定义: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
2.理解:力不能脱离 存在;产生力的作用必然涉及 个物体;力的产生与是否直接接触 关
3.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①我们把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力的三要素。
②力的示意图
4.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5.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对它施加力。作用力的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6.力的测量:
(1)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握力计。
(2)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__________。
②使用方法:“看”:________、_________、指针是否指零;“调”:______。
③注意事项:
a.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b.使用前先拉动挂钩几次,以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c.测量时,所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练一练》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2.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
A.4N和8N B.4N和4N C.4N和0N D.8N和8N
3.某一弹簧不挂物体时,长度为12cm,受2N的拉力时,长度为16cm.若受6N的拉力(仍在弹性限度内)
时,弹簧长度为( )
A. 18 cm B. 20 cm C. 24 cm D. 无法确定
2 4. 某同学在实验时,将一物体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秤的秤钩上,测出物体对弹 簧秤的拉力为 2.5 牛(如
专题07 二力平衡及其实验问题
知识点1: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
相互平衡。
知识点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知识点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
(1)在探究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答:
摩擦力(2)你认为右图哪个实验更合理?答:甲,应为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效果影响大。
(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答: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都可以判定物体处于平衡
状态.(4)实验中如何改变拉力的大小?答:通过改变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大小.
(5)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答:改变拉力的方向
(6)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将纸板从中间剪开,观察纸板是否还处于平衡状态。
(7)如何探究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答:把纸板转动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8)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大、方向、共线。
(9)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0)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匀速运动状态不好控制。
(1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例题1】(2020安徽)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
小球并保持静止。图中分别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G与F3是一对平衡力B. 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D. 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对点练习】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我们说物体A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与物体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与物体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九单元 力与三种性质的力【过关测试】(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答案】A。
【解析】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 A。
2.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 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
【答案】B。
【解析】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速度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故不合题意。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速度会越来越快,故不合题意。
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速度会越来越慢,而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故不合题意。
故选B。
3.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就不存在力的作用;
C.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D.力的大小是可以用天平测量的
【答案】AC。
【解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故 A正确。
B、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磁场力和静电力;故B错误。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所以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4 摩擦力 考点梳理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接触处有挤压作用;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大小
(1)滑动摩擦力:F=μFN;
(2)静摩擦力:0
1.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假设法
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Ff=μFN.FN是产生滑动摩擦力的前提,且FN与Ff一定相互垂直.
[考点分析]
考点一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1.假设法: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利用“假设法”可以判断出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2.状态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反向”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考点二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计算摩擦力时首先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由公式F=μFN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2)静摩擦力的计算
①它的大小和方向都跟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密切相关,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因此它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变化性强是它的特点.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加速等),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Fmax: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这一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FN成正比,在FN不变的情况下,Fmax比滑动摩擦力稍大些,通常认为二者相等,而静摩擦力可在0~Fmax间变化.
第1页/共26页
专题03弹力、摩擦力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
目录
题型一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
题型二弹力分析的“四类模型”问题..........................................................................................................................3
题型三“活结”和“死结”与“动杆”和“定杆”问题........................................................................................................5
类型1“活结”和“死结”问题..............................................................................................................................5
类型2“动杆”和“定杆”问题..............................................................................................................................8
题型四静摩擦力的分析............................................................................................................................................10
专题02弹力、重力、摩擦力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B.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只有人才能产生力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如图所示的图像中, 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3.卡塔尔世界杯体精彩纷呈,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和空气阻力 B.只有重力
C.重力和脚踢的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脚踢的力
4.将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 在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施加5N的拉力, 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10N B.5N C.2. 5N D.0N
5.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人可以正常走路 B.老师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C.火柴头可以划燃 D.自行车刹车失灵
6.很多体育赛事都与摩擦有关,有时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又要设法减小摩擦力。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
A.滑旱冰时,早冰鞋下装有滚轮
B.在跑鞋的底部有许多花纹和鞋钉
C.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D.举重时,运动员先在手上涂抹“白粉” 7.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第二个飞行乘组和首位女航天员。如图所示,在失重的太空舱内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
A.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C.用天平测质量 D.托里拆利实验
8.如图所示是体育运动的情景,其中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是为了减小摩擦
B.乒乓球拍上粘有一层橡胶是为了增大摩擦
C.田径运动员穿有鞋钉的运动鞋是为了减小摩擦
D.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七章 力(易错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20•邵阳中考)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B.跳水跳板被运动员压弯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
D.饼干一捏变成碎片
2.(2021•长沙中考)怀旧的竹蜻蜓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列静止的竹蜻蜓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0•盐城中考)将一小段黄瓜悬挂,小明用强磁铁靠近其一端,发现黄瓜发生了微微的转动。他猜想强磁铁对水产生了力的作用,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下列实验可验证其猜想的是( )
A.将塑料袋装满水后悬挂,用强磁铁靠近水袋,水袋静止不动
B.将一小段香蕉悬挂,用强磁铁靠近其一端,香蕉微微转动
C.将另一小段黄瓜悬挂,用强磁铁靠近其一端,黄瓜微微转动
D.将水放置在盆中,用强磁铁靠近水面,水面向下微微凹陷
4.(2021•东营中考)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
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5.(2021•连云港中考)小明和弟弟掰手腕,小明获胜。小明对弟弟的力记为F1,弟弟对小明的力记为F2,则( )
A.F1大于F2 B.F1和F2大小相等
C.F1先于F2产生 D.F2先于F1产生
6.(2021•柳州中考)一只蚂蚁沿着碗从A点爬到B点(如图所示),此过程中蚂蚁所受重力的大小( )
A.变大 B.保持不变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7.(2021•昆明中考)下列四个现象中,一个力作用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不等效的是( )
A.一只甲壳虫和一群蚂蚁匀速移动同一片树叶的力
B.一个同学和两个同学匀速地将同一桶水从地面搬到桌子上的力
C.一头牛将一辆轿车和一群人将一辆卡车从泥沼中拉出来的力
第七章 力(易错模拟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21•长春模拟)如图所示,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汽车 B.地面 C.绳子 D.双脚
2.(2021•梧州模拟)智能手机是我们常见的通讯工具,请你估测一下手机的重力大约为( )
A.0.5N B.5N C.0.2N D.2N
3.(2021•深圳模拟)修理汽车的工人师傅使用短套筒的六角扳手拧螺母时,发现很难拧开,于是换用长套筒的六角扳手来拧,这是通过改变如下哪个因素来拧开螺母的(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用力的时间
4.(2021•长沙模拟)中央电视台《原来如此》栏目是一档以实验体验为特征的科普栏目。其中《冰雪危情》记录了一位体验者身陷冰窟实现自救。他的方法是将自己脖子上的围巾取下打湿后再抛到坚固的冰面上,几秒钟后用力拽住围巾将自己从冰窟中拉离水面。下列对该情景中的说法或解释正确的是( )
A.体验者用围巾将自己拉离水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体验者将自己拉离水面时,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体验者将自己拉离水面时,体验者拉围巾的力大于围巾对他的拉力
D.体验者自救时将湿围巾抛在冰面上发生了凝固现象,这个现象要吸热
5.(2021•广州模拟)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如图甲所示,把两个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观察分析两个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刻相同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同
6.(2021•衡水模拟)关于汽车启动时的动力和刹车时的制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启动时是发动机施加给车向前的作用力
B.制动时是制动装置施加给车向后的阻力
word 1 / 17 专题2.1 重力 弹力
1.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为零(×)
(2)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3)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4)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5)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不可能不在这个物体上〔×〕
(6)同一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其重力不仅大小变大,而且方向也变了〔√〕
(7)弹力一定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8)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9)F=kx中“x〞表示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
(10)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越大(×)
(11)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12)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作用.(×)
(13)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自身形变的方向一样.(×)
(14)轻绳、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杆.(×)
2. 如下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有的力有施力物体,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
B.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都发生改变
C.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D.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答案】D
3. (多项选择)如下四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一样的,且形状规如此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右侧一根线是沿竖直方向。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word 2 / 17
A.甲球受到一个弹力的作用 B.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丁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答案】AC
4. (多项选择)关于弹力的方向,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1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力和运动专题
1.(2022广西贺州)正在冰面上滑动的冰壶,如果冰壶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改变原来运动的方向
C. 做加速运动 D. 立即停下来
2.(2022梧州)小玲在做家务时,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对沙发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
B. 人对沙发的推力与沙发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沙发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沙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2022绥化)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物体不发生形变也能产生弹力;③物体的重心总在物体上;④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一定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⑤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⑥摩擦力可以为物体的运动提供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①④⑥
4(2022湘西)头球是足球比赛中的技术动作,运动员以头顶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头球过程中足球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B. 头球过程中足球发生了形变
C. 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 头球过程中运动员头部受到足球冲击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2022海南)“每天运动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适度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在跑步时有惯性,停下来后惯性消失
B. 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运动时不受脚对它的作用力 2
C. 投篮时,篮球撞击篮板后反弹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游泳时,人对水的作用力与水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2022呼和浩特)神箭飞天,梦想成真;祖国荣耀,写满太空。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07秒,“长征二号”2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六个半小时后,承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在轨的“天和”号核心舱实现自主交会对接,盛世中华,举国欢腾。发射,对接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高频考点精讲)
考点01 功
【高频考点精讲】
1、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两个因素必须都有,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做功。
3、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例如人用力推箱子,但是没有推动;一个人提着书包站着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2)物体由于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例如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的冰块,由于惯性向前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但是并没有水平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力对冰块做功。
(3)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不是在重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因而重力没有对车做功。
4、功的计算:
(1)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W = F s;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F)的单位是牛(N),距离(s)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米(N•m),用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J。
【热点题型精练】
1.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做了功
B.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但司机对汽车做了功
C.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了功
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
2.小李同学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使同一木箱分别在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表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F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W丙,关于做功大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向07 重力、弹力、摩擦力
1.(2021·天津和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加润滑油 B.滚动轴承
C.涂防滑粉 D.冰壶运动
【答案】ABD
【详解】
A.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A正确;
B.滚动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的,故B正确;
C.涂镁粉的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运动员在冰壶前方“刷冰”,是为了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故D正确。.
故选ABD。
2.(2021·山西太原·中考真题)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长方体木块各个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图甲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______运动,根据 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______N;
(2)比较图甲、乙,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______的关系。若换用图丙的方式来测量,在拉动长木板的过程中发现,当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稳定后为2.7N,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5N,则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 ______N。
【答案】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2.8 压力大小 2.7
【详解】
(1)[1][2][3]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若乙装置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则滑动摩擦力为2.8N。
(2)[4]利用图甲、乙的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乙的滑动摩擦力大,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5]图丙当拉动长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相对桌面没有位置的变化,都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知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当测力计a的示数为4.5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7N,则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2.7N。
3.(2021·全国·中考真题)在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用弹簧测力计六次测量钩码的重力,把测量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实验序号 钩码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1)
1 0.1 0.98 9.8
2 0.2 1.96 9.8
3 0.3 2.94 9.8
4 0.4 __________ _________
5 0.5 4.90 9.8
6 0.6 5.88 9.8
(2)请你将表格中所缺的数据填写完整;
(3)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___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答案】3.92 9.8 正
【详解】 (2)[1][2]由表格数据知道,物体的质量不同,重力不同,但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都相同,即Gm 都为9.8。故当m=0.4kg时
9.8N/kgGm
G=9.8N/kg×0.4kg=3.92N
(3)[3]由表格数据知道,物体的质量变化几倍,物体的重力也变化几倍,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4.(2021·上海·中考真题)张华、李明、王艳的、三个同学一起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得到了下表的数据,试分析:
拉力大小/N 0 4 6 7 9 10
弹簧长度/cm 3.5 5.5 6 6.5 8 8.5
(1)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在表中空格内填上相应的数据______, ______(提示:表中第二行是弹簧的长度,而非弹簧的伸长。)
【答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拉力大小成正比 5 7
【详解】
(1)[1]由表格知道,弹簧的原长L0=3.5cm,当拉力在0~9N时,弹簧受的拉力每增大1N,弹簧的伸长就增加0.5cm,也就是说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2][3]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在0~9N时,受的拉力每增大1N,弹簧的伸长就增加0.5cm,完成表格中的数据如下
拉力大小/N 0 4 5 6 7 9
10
弹簧长度/cm 3.5 5.5 6 6.5 7 8 8.5
注意: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使用方法:
①看清量程,即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②认请它的分度值,以便读数时快速准确;
③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若没有,则需要校零;
④使用前轻轻拉动几次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⑤使用时拉力方向应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⑥待稳定后读数。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考纲要求】
1、掌握力的初步概念,理解力的三要素,掌握力的示意图;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3、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方向;
4、知道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度的关系。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要点诠释: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运用物理研究方法:模型法。
考点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考点三、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使用方法:
①看清量程,即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②认请它的分度值,以便读数时快速准确;
③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若没有,则需要校零;
④使用前轻轻拉动几次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⑤使用时拉力方向应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⑥待稳定后读数。
考点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1.(2021·北京通州·中考真题)图所示是铅球运动员投掷铅球时的场景,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运动员 C.裁判员 D.铅球
2.(2021·四川蓬溪·中考真题)关于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两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1.(2021·广东·深圳市高级中学)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块,在水平方向力F的作用下,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5N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物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A物块受到B对A有5N的摩擦力
C.A对B的压力是由于A物块的形变产生的
D.B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2.5N
2.(2020·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杂技演员在进行“顶杆”表演时,用的是一根长直竹竿(假设不计其质量),竹竿被站在地面上的演员乙用肩部竖直顶起,演员甲在竹竿上表演。在竹竿底部与演员乙肩部之间装有一传感器(一种能测出肩部受力大小的装置),传感器显示演员乙肩部的受力情况。若质量为30千克的演员甲自竹竿顶部由静止开始沿竹竿下滑到杆底的过程中,传感器显示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 )
A.0~3s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大于重力
B.0~1s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小于重力,1~3s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大于重力
C.0~1s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大于重力,1~3s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小于重力
D.0~3s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小于重力
1.(2021·辽宁大洼·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由上述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2020·江苏江阴·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公式Gmg=中的常数g=9.8N/kg的物理含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g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即1kg=9.8N
B.g=9.8N/kg表示9.8N=1kg
C.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D.g是常数,表示在任何地方,g为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