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课后练习(2021新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09.51 KB
- 文档页数:6
1 / 6 【师说】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课后练习(2021新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A、B间没有静摩擦力
B.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θ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解析 当A、B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时,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θ,C正确;A对B的摩擦力等于B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A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B错误;A与B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故不能确定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D错误.
答案 C
2.一根大弹簧内套一根小弹簧,大弹簧比小弹簧长0.2 m,它们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而上端自由,如图甲所示.当加力压缩此组合弹簧时,测得力和弹簧压缩距离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是(设大弹簧劲度系数为k1,小弹簧劲度系数为k2)(
)
A.k1=100 N/m,k2=200 N/m
B.k1=200 N/m,k2=100 N/m
C.k1=100 N/m,k2=300 N/m
D.k1=300 N/m,k2=200 N/m
解析 依照F-x图象的斜率可求得,k1=20 N m=100 N/m,k1+k2=50 N-20 N m- m=300 N/m,因此k2=200 N/m,选项A正确.
答案 A
3.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长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 6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步增大
C.水平力F可能不变
D.水平力F必须逐步增大
解析 依照平稳条件可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因此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步增大,即A错误、B正确;容器受到墙面的弹力大小等于水平力F的大小,当F较大,容器与墙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始终大于其重力时,水平力F可能不变,即C正确、D错误.
答案 BC
4.如图所示,小球C置于光滑的半球形凹槽B内,B放在长木板A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减小A的倾角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的压力逐步变大
B.A受到的摩擦力逐步变大
C.C对B的压力逐步变大
D.C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解析 对B、C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受到的压力为N=(mB+mC)gcosθ,摩擦力大小为f=(mB+mC)gsinθ,在缓慢减小A的倾角θ的过程中,N增大,f减小,因此A正确、B错误;对C进行研究可知C只受重力和B对C的支持力,依照二力平稳条件可知C对B的压力不变,因此C、D均错.
答案 A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右面靠墙,小车的上表面是一个光滑的斜面,斜面的倾角为α,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当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那个斜面上自由下滑时,小车对右侧墙壁的压力大小是( )
A.mgsinαcosα
B.Mmgsinαcosα/(M+m)
C.mgtanα
D.Mmgtanα/(M+m)
解析 质量为m的物体在那个斜面上自由下滑时,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等于mgcosα.隔离小车,分析其受力情形,由平稳条件可得,墙壁对小车向左的弹力等于mgsinαcosα.由牛顿3 / 6 第三定律可得,小车对右侧墙壁的压力大小是mgsinαcosα,选项A正确.
答案 A
6.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 )
A.滑块可能受到三个力作用
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
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
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12mg
解析 假设没有弹簧同时斜面足够粗糙,滑块也可能静止在题图所示位置,因此弹簧可能处于原长状态,现在滑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选项A正确、B错误;假如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为零,那么斜面与滑块之间确信没有摩擦力,滑块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弹簧方向的拉力,二力不可能平稳,因此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不可能为零,选项C错误;依照滑块沿斜面方向上的平稳条件可知,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12mg,选项D正确.
答案 AD
7.
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
A.等于零
B.不为零,方向向右
C.不为零,方向向左
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物体的受力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差不多模型和差不多方法的把握情形.因为物块匀速下滑而斜面体静止,可知两者受力差不多上平稳的,因此把它们当做一个整体,可知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A项对.
答案 A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站在小车水平底板上的人质量为m,且m≠M.人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子拉小车,定滑轮上下两侧的绳子都保持水平,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在人和车一起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4 / 6 B.人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C.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和车的加速度越大
D.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对车的摩擦力越大
解析 设绳子对人的拉力为FT,人所受车的摩擦力为Ff人,方向与绳子对人的拉力方向一致.则对人和车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a=2FTm+M,拉力FT越大,系统的加速度越大,C正确;对人进行受力分析知FT+Ff人=ma,得Ff人=m-Mm+MFT,由于m、M大小未知,因此人所受车对其摩擦力的方向未知,但拉力FT越大,摩擦力越大,D正确.
答案 CD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系在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P点.小球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弹簧的伸长量为( )
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力的合成可知,FN和F的合力与重力mg等大反向,由几何关系可知F=mg2cos30°=3mg3,又由胡克定律得F=kx,解得x=3mg3k,C正确.
答案 C
10.
如图所示,将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刻度尺的0刻线与弹簧上端对齐,使弹簧下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下端挂一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为L1= cm,当弹簧下端挂两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为L2= 取 m/s2.由此可知( ) 5 / 6 A.弹簧的原长是1.70 cm
B.仅由题给数据无法获得弹簧的原长
C.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8 N/m
D.由于弹簧的原长未知,无法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解析 设弹簧原长为L0,由胡克定律得k(L1-L0)=mg,k(L2-L0)=2mg,解得L0= cm,k=29 N/m,A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0°,一个重20 N的物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00 N/m,原长为10 cm,现在的长度为6 cm.
(1)试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若将那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 cm,弹簧仍与物体相连,下端仍固定,物体在斜面上仍静止不动,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又如何呢?
解析 (1)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1,方向沿斜面向上,
对物体m进行受力分析,则有f=mgsinθ-F,
由于F=kx1=4N,故f1=20 N×12-4 N=6 N,方向沿斜面向上.
(2)若将物体上移,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2,方向沿斜面向上,
则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得:f2=mgsinθ+F′,
由于F′=kx2=100 N/m m- m)=2 N,故f2=20 N×12-2 N=12 N,方向沿斜面向上.
答案 (1)6 N,方向沿斜面向上 (2)12 N,方向沿斜面向上
12.
[2020·池州模拟]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1)求这时两弹簧的总长.
(2)若用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板对物体m2的支持力大小.
解析 (1)设上面弹簧的伸长量为Δx1,下面弹簧的伸长量为Δx2,由物体的平稳及胡克定律得,k1Δx1=(m1+m2)g, 6 / 6 Δx1=m1+m2gk1,k2Δx2=m2g,Δx2=m2gk2
因此总长为L=L1+L2+Δx1+Δx2=L1+L2+m1+m2gk1+m2gk2.
(2)要使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必须是上面弹簧伸长Δx,下面弹簧缩短Δx.
对m2:FN=k2Δx+m2g
对m1:m1g=k1Δx+k2Δx
FN=m2g+k2k1+k2m1g.
答案 (1)L1+L2+m1+m2gk1+m2gk2 (2)m2g+k2k1+k2m1g
13.
[2020·苏州模拟]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个轻弹簧沿斜面悬挂着,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重物,最下端挂一
质量为m2的重物,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缓慢推动m2,当两弹簧的总长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时,试求:
(1)m1、m2各上移的距离.
(2)推力F的大小.
解析 (1)没加推力时:k2x2=m2gsinθ
k2x2+m1gsinθ=k1x1
加上推力后,当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时,k1的伸长量与k2的压缩量均为x,对m1受力分析可得:
k1x+k2x=m1gsinθ
因此m1上移的距离d1=x1-x=m1+m2gsinθk1-m1gsinθk1+k2
m2上移的距离d2=x2+x+d1=x2+x1=m2gsinθk2+m1+m2gsinθk1.
(2)分析m2的受力情形,有:
F=m2gsinθ+k2x=m2gsinθ+k2m1gsinθk1+k2.
答案 (1)m1+m2gsinθk1-m1gsinθk1+k2
m2gsinθk2+m1+m2gsinθk1
(2)m2gsinθ+k2m1gsinθk1+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