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

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

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

一、一类切口

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

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下子宫病损剔除术Ⅰ类切口

子宫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囊肿卵巢病损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

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子宫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

多囊卵巢综合征(斯-利二氏综合征)腹腔镜下卵巢穿刺术Ⅰ类切口

卵巢黄体破裂卵巢修补术Ⅰ类切口

注意:

1.如卵巢囊肿手术中囊肿破裂致囊液外渗手术切口则要定为下一类“二类切口” 。

2.如同一切口多种手术,定为下一类手术的切口。

3.如合并有慢性炎症的患者手术切口定为“二类切口”。

二、二类切口

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

妊娠伴有剖宫产史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Ⅱ类切口

头位顺产会阴侧切缝合术Ⅱ类切口

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单侧输卵管切除术Ⅱ类切口

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流产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Ⅱ类切口

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单侧输卵管切除术Ⅱ类切口

女性不育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Ⅱ类切口

输卵管积水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Ⅱ类切口

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单侧附件切除术Ⅱ类切口

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Ⅱ类切口

输卵管伞部妊娠输卵管挤胚术Ⅱ类切口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未特指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结扎术Ⅱ类切口

输卵管伞部妊娠流产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Ⅱ类切口

绝育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结扎术Ⅱ类切口

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流产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开取胚术Ⅱ类切口

三、三类切口

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

前庭大腺脓肿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术Ⅲ类切口

四、不统计

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检查术不统计

输卵管积水宫腔镜下内膜活检术不统计

输卵管积水宫腔镜检查术不统计

早产儿中心静脉置管术。>48小时不统计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不统计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一:切口分类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污染的可能性而划分切口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类: 1、无菌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空腔脏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部位);手术后没有引流的伤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⑴某些空腔脏器手术的切口可能受到污染,但是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异常污染的切口,如阑尾、胃、子宫等部位的手术。 ⑵手术区域的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阴囊、会阴部的手术)。⑶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的手术,如腹部手术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切开探查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开腹探查止血等)。⑷伤口在六小时内已经进行清创缝合的切口,如比较整齐的刀伤。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包括⑴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或者邻近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

切除缝合的切口。⑵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⑶某些腹腔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 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标准。分为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 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 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为了统计缺点的性质,可在“乙”字后面加括号注明具体情况,如“乙(血肿)”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 作切口切开引流。 四:切口等级/愈合类别:如下表:

2020年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课件)

2020年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 合分级(课件)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感谢聆听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如化脓性阑尾炎手

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感谢聆听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 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 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 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 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 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 应分为Ⅱ类.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手术切口分类以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2009-03-10 19:55 【关键词】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切口愈合等级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略)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Ⅲ类可能污染切口。 2.3 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对。 3 切口愈合等级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1 把乙级愈合计为甲级愈合。如胃部分切除术,切口发生血肿,说明有感染症状,应计为乙级愈合。 3.2 把丙级愈合计为乙级愈合,例如:某病人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d5换药见切口有少许脓性液溢出,是典型的化脓感染切口,应计为丙级愈合切口。 4 手术切口统计范围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 一、一类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手术切口分类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手术切口分类】 既往手术切口分类: I类清洁切口 II类可能污染 III类污染切口 目前将切口分为四类(其中II+III类相当于原来的II类) ●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I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III类(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IV类(严重污染-污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对于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等。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一类切口) 疾病名称、手术名称

切口分类 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下子宫 肌瘤剔除术 Ⅰ类切 口 子宫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卵巢 囊肿剔除术 Ⅰ类切 口 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 囊肿剔除术 Ⅰ类切 口 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 囊肿剔除术 Ⅰ类切 口 卵巢囊肿腹腔镜下卵巢 囊肿剔除术 Ⅰ类切 口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 症电灼术 Ⅰ类切 口 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 囊肿剔除术 Ⅰ类切 口 子宫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 症电灼术 Ⅰ类切 口 多囊卵巢综合征腹腔镜下卵巢 穿刺术 Ⅰ类切 口 卵巢黄体破裂卵巢修补术Ⅰ类切口 注意:1、如囊肿破裂致囊液外渗手术切口则要定为下一类“二类切口” 2、如同一切口多种手术,定为下一类手术的切口。

手术及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及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性质、轻重缓急、范围大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1.择期手术:选择对病人病情合适的时期进行的手术。实行手术的迟早,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可以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例如无并发症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可复性疝的疝修补术等。 2.限期手术:如各种恶性肿瘤的根治术,准备时间有一定的限度,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充分的准备。 3.急症手术: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进行的手术。例如溃疡病穿孔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脾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等,应根据病情分清轻重缓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重点地进行必要的准备,。至于极少数如呼吸窒息等十分急迫的情况,就必须争分抢秒地进行紧急手术,以抢救病人的生命。 二.切口分类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而划分切口类别。一般分为三类:①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手术后亦无引流的伤口。及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②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

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的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于此类。

③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阑尾穿孔后阑尾切除手术、肠梗阻坏死肠切除手术的切口,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三.伤口愈合分级 伤口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标准。分三级: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②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完整版)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必须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病案首页录入过 程中把握不准确,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现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 题及对策分述如下: 1 手术的概念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 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 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 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经充分准备后,符合无菌要求的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开 颅手术、视觉器官、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 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官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 阴道、子宫以及阴囊 、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新近愈合的切口须再次切开手术,例如腹部手术后 出现并发症须再次剖腹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须再次切开探查止血;伤口6h内经清 创初期缝合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的切口。例如 某些腹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阑尾穿孔手术、化脓性腹膜炎、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出缝合的切口;与口腔相通的连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等以及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 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

有关切口分类

有关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的具体分类(哪些属于Ⅰ类,哪些属于Ⅱ类,哪些书属于Ⅲ类) 一、分类标准 1、Ⅰ类(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是无菌切口,指非外伤性的、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 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即缝合的无菌切口; 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即在充分无菌的准备下,手术部位可以做到无菌的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是可能感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感染的可 能。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感染可能的空腔器官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Ⅲ类切口是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 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有些腹内手术如某些胆道手术、肠梗阻手术等手术切口亦属此类。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 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 此类推 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 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 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北京京门医院医务科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分类标准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 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 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 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 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 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 愈合级别简表 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 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Ⅰ/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化脓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 / 切口化脓 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Ⅲ/乙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 / 切口化脓 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

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另外,皮肤灭菌不易彻底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睾丸鞘膜翻转术,会阴侧切术等。 3 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对。二、不属统计范围内手术切口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如鼻息肉摘除术、扁桃体剥离术(挤切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

手术切口监测调查表

医院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基本信息: 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住院号:入院日期:手术日期: 手术名称:手术类型:急症择期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手术医生: 手术医生职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 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麻醉方式:全麻局麻 危险因素评分(ASA评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手术前 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总天数: 手术中: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总天数: 手术后: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总天数: 手术切口感染:是否 部位: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疼 手术切口渗出物:脓性血性脂肪液化其它 外科引流:是否 瘘管:是否 脓液病原微生物名称: 若感染,部位名称: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好转无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说明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设计本表。监测对象为监测时间段内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患者。监测表中患者的住院号、年龄、性别、科室、手术日期、感染日期、感染部位基本信息为必填项目,其他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逐项填写 一、监测对象 1、外一科监测开腹阑尾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外二科监测手术为四肢骨折内固定;妇产科监测子宫切除术(包括次全切除)、卵巢手术;五官科监测白内障、眼内容物摘除术;监测内容包括手术部位感染率,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各种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 2、监测时间为半年:从2017年7月1日-----2017年12月元月31日 二、住院时间 1、入院日期用于计算入院至手术的候手术时间,入院至感染发生的时间。填写时注意如果患者在一次住院时间多次手术,应填写多张表格,记录时填写同一入院日期。出院日期用于记录手术患者的住院天数,记录感染发生的时间与住院的关系。 2、疾病诊断:指与手术相关的主要诊断。 3、科室科室为接收患类似疾病的病人或接收类似治疗的病人的诊疗单位。将具有相似危险因素的病人归类,通过科室分类报表可以计算该科室的发病率。 三、手术资料 1、手术日期:进行手术的日期。用于计算入院至手术及手术至发生感染的日数。 2、手术医生:指在手术中执行主要操作的医生。 3、手术名称:指实施手术操作的类型。 4、手术腔镜使用:指手术中是否使用腔镜。 5、手术类型:指患者进行手术的状态,分为择期和急诊。 6、麻醉类型:指患者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全麻和非全麻。 7、切口类型 (1)清洁切口:手术切口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无创伤、无感染、无炎症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泌

手术伤口愈合过程

手术伤口愈合过程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如果是做手术的话都会留下伤口,需要慢慢的愈合,而伤口的愈合其实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伤口才可能会彻底的愈合好,如果是在每一个阶段没有照顾好的话很容易就会导致伤口发炎,是的伤口没有办法愈合而给患者增加无谓的痛苦。具体手术伤口愈合过程如下: ★急性炎症期 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击,故局部红肿。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细胞增生期

伤口收缩 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实验证明,伤口甚至可缩小80%,不过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伤口缩小的程度因动物种类、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及形状而不同。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而与胶原无关。因为伤口收缩的时间正好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间。5-HT、血管紧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伤口收缩,糖皮质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药则能抑制伤口收缩。抑制胶原形成则对伤口收缩没有影响,植皮可使伤口收缩停止。 对于手术伤口愈合过程在经过了上述的过程之后就是疤痕的形成了,疤痕形成之后整个伤口基本上就算是愈合了,在这些过程当中最需要患者注意的就是急性炎症期,这个阶段如果是照顾不好的话后果比较严重,所以希望各位患者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按时换药,及时的清洗伤口,这样才可以保证伤口更快的愈合。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发布时间:2009-8-11 16:47:52 被阅览数:257 次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2009-03-10 19:55 关键词】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切口愈合等级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I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

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m类切口 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I”者可以“□”计,不能确定为“□”者可以“m” 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等级/ 愈合类别表(略)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把I类无菌切口计为□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I类无菌切口。 2.2把n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I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I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m类可能污染切口。 2.3 m类污染切口计为□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 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n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对。 3 切口愈合等级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手术切口分类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得界定标准?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就是评价手术质量得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得理解与掌握存在一定得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得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得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1 ?、首先要理解什么就是手术?1、1据《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就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得得诊断或治疗措施。 1、2 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得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得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得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得空腔器疗得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得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得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得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得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

计。?切口愈合等级,按以下要求填写:?切口分组切口等级/愈合类别内涵0?类切口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腔镜手术切口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Ⅰ/丙无菌切口/切口化脓 Ⅰ/其她无菌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切口化脓 Ⅱ/其她沾染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Ⅲ/乙感染切口/切口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切口化脓?Ⅲ/其她感染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1、4 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得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1、5 愈合等级“其她”:指出院时切口未达到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或无需拆线,愈合情况尚未明确得状态。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得问题?2、1 把Ⅰ类无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 位。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 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 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得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得清洁切口) 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得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 ①开放性、新鲜得各种损伤切口; 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与临床存在感染得伤口; 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 愈合级别简表 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 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Ⅰ/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化脓

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 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 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 / 切口化脓 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Ⅲ/乙感染切 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切口化脓 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就是评价手术质量得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得准确统计。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得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得问题 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

[笔记]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

[笔记]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 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者可 以“?”计~不能确定为“?”者可以“?”计。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