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和英语的不同

汉语和英语的不同

汉语和英语的不同
汉语和英语的不同

一汉语和英语在纯语言方面的差别

(一)汉语和英语单词的造字构成的差别

(二)汉语和英语在发音上的差别

(三)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别

二汉语和英语在文化上的差别

(一)英语词和汉语词的语义差别

(二)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

(三)语言中禁忌的差别

(四)肢体语言的差别

(五)汉语和英语的区别产生了不同世界

第一汉语和英语在语法方面的差别

(一)汉语和英语单词的造字构成的差别

从汉字和英语单词的造字构成上看,汉字从象形、指示、会意一直到形声,表意的功能始终没丢掉,一个汉字就是一副图面,它是有意义的。可以通过有限个汉字的组合来表述无穷无尽的意思。而英语(抑或是其他拼音文字)则看上去只有区区20多个字母,好记好念,可以“创造”出单词,实际上这正好说明英语的无奈:要想表达越来越多的意思,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事物,只能不断的造出新单词来疲于应付。想不通的可以看看以前的字典、词典到现在的变化。新华字典用了50多年没什么变化,汉语辞典里词条增加了不少,单字数量没什么变化.。英语词典可是厚度逐年增加,收录的单词量给谁都眼晕。

(二)汉语和英语在发音上的差别

汉语说的很像唱歌一样的感觉,是因为汉语存在声调的理由。这样很难发音的汉语和英语在发音上有什么区别呢?

从发音上来看,所有的汉字都是单音节,要表达一个意思可以做到非常简单,而英语虽也有单音节单词,但绝大多数都是多音节。人的发音能力都一样,汉语依靠单音节和四声可以做到尽可能简单的发音就能表述意思,而英语几乎把全部能发出的音都用上,还免不了使用长短音,就这还需要多音节才能表述。想想都替西方人发愁。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奇才赵元任先生,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 曾戏谑而作《施氏食狮史》,以说明汉语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

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通篇只有“shi”一个音,用四声区别各字而成文,这只有汉语才能做到,任何拼音文字都没有办法.

(三)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别

据我所知,中文一开始应该是没有语法的,语法这个东西是从西方引进的,在中国以前连标点符号都没有。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汉译中往往成了主动。下面我们先看一组常用被动句型的汉译: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

It is imagined that...人们认为……

It can not be denied that...不可否认……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由此可知……

It should be realized that...必须认识到……

It is (always) stressed that...人们(总是)强调……

It may be said without fear of exaggeration that...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些常用被动句型属于习惯表达法,在科技英语中出现频率很高,考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句型的固定翻译,同时要认识到许多英语中的被动从习惯上来讲要译成汉语的主动。我们再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译文: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is imagined, be compared和be required,译成汉语都变成了主动表达:认为、相比和掌握。

有些英语被动需要把主语译成汉语的宾语,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例如:New sources of energy must be found, and this will take time, but it is not likely to result in any situation that will ever restore (归还;恢复,复兴;恢复健康,复原)that sense of cheap and plentiful energy we have had in the past time.

译文:必须找到新的能源,这需要时间;而过去我们感觉到的那种能源价廉而充足的情况将不大可能再出现了。

六、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式。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该换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类的表达。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

七、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

做翻译实践较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表达抽象则要求译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表达,这对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下面我们先看一组例子:

disintegration 土崩瓦解

ardent (热心的;热情的)loyalty 赤胆忠心

total exhaustion 筋疲力尽

far-sightedness 远见卓识

careful consideration 深思熟虑

perfect harmony (和声;和睦)水乳交融

feed on fancies 画饼充饥

with great eagerness 如饥似渴

lack of perseverance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捐款;捐助)添砖加瓦

on the verge of destruction 危在旦夕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英语表达往往比较抽象,汉语则喜欢比较具体。我们再看一个翻译:

Until such time as mankind has the sense to lower its population to the points whereas the planet can provide a comfortable support for all, people will have to accept more "unnatural food."

译文:除非人类终于意识到要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程度:使地球能为所有人提供足够

的饮食,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人造食品”。

原文中有三个抽象的名词:sense, point和support和两个抽象的形容词comfortable 和unnatural。根据大纲中词汇表提供的解释,sense可指“感觉”、“判断力”,point 的意思是“点”,support的意思是“支撑(物)”、“支持(物)”,comfortable是“舒适的”,unnatural是“非自然的”,都是意思十分抽象的词,如果不进行具体化处理,译文就可能是这样:除非人类有这样的感觉,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使地球能为大家提供舒适的支持,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非自然的食物"。

八、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

英语有两句俗话:一是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要知义如何,关键看词伙),二是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 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义,义随人生)。这说明词典对词的定义和解释是死的,而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活的。从原文角度来说,这种活用是词义和用法的引申,翻译的时候要准确理解这种引申,译者就需要进行推理。

例如: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 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

译文:尽管关于历史的定义几乎和历史学家一样多,现代实践最符合这样一种定义,即把历史看作是对过去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解释。

"recreate"根据构词法和一般词典上解释都是“重新创造”,而考研英语大纲词汇表中只有名词"recreation",所给词义为"娱乐、消遣",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很容易把recreate 译成“重新创造”或者“娱乐”。仔细观察recreate不难发现它带有宾语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rt,从逻辑上来讲,"过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不能"重新创造"的,作者显然对recreate一词的词义进行了引申。做翻译的人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某个词明明认识,可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其实就是词的引申和推理在起作用。

九、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

英语一方面十分注重句子结构,另一方面又喜欢使用省略。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有名词的省略,动词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并列结构中,英语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而汉语则往往重复这些省略了的词。

例如:①Ambition is the mother of destruction as well as of evil.

野心不仅是罪恶的根源,同时也是毁灭的根源。

②Reading exercises one"s eyes; Speaking, one"s tongue; while writing, one"s mind.

阅读训练人的眼睛,说话训练人的口齿,写作训练人的思维。

十、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

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

第二,汉语和英语在文化上的差别

(一)英语词和汉语词的语义差别

1.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语言里没有对应词。

汉语中没有表达cowboy 和hippie(或hippy)的意思的对应词。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

同样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耳熟能详的"阴"、"阳"、"太极"、"气功"、"八卦",在操英语的人士眼里无异于"天书"。

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其意义旨在激励人们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我们或许把"三伏"可以用英语里的"dog days"来对应,那么在英语里就很难找到与"dog days"一样有形象意义的词来与"三九"对应了。

2.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

“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 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

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常用"lover"一词,每每至此外国人都颇为惊讶。因为"lover"在英语中表示"情夫"或"情妇"之意。外国人不理解,怎么一向在这类问题上保守谨慎的中国人会公开声明自己另有隐情呢?

在英语中,美国总统的夫人和州长的夫人常称为First Lady,而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第一夫人"之说。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第一夫人"是指一个男子的结发配偶或原配,而在英语中"first lady"的"first"仅表示对总统或州长夫人的特指与尊敬。

3.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里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语言里则有多种表达方式,即在另一种语言里,这种事物或概念有更细微的区别。

英语中Linda's brother married Michael's sister 这句话就和很难译成汉语,因为不知道brother 是指Linda 的哥哥还是弟弟;sister是指Michael的姐姐还是妹妹。在汉语中,则有许多称呼来指各种具体的关系。

(二)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

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次,一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结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没有?我有钱。”他以为人们总问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

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两个中国人初次见面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汉语说法,而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总要说I’m pleased to meet you (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分手时,他们还要说句It’s nice meeting you或It’s nice to have met you(能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话。

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Michael,Linda,Jane等),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ummers,Mrs Howard,Miss Jones等)。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这当然与中国的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对祖父母,学生对老师,若直呼其名,成年人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会挨一顿骂,甚至会挨几巴掌。

还有一种现象也很有趣。英语中没有一个笼统的称呼用来引起陌生人或不知姓名的人注意。汉语则很方便,用“同志”就可以了,现在更时髦的是叫“师傅”。碰到这种情况要用英语时怎么办?这要根据情况而定。按英语习惯,有时可以说Excuse me,Pardon me,I say there(英国英语)等用语,显得比较客气。有时说Hey;或Here;或you,there等用语,但不大客气。

听到别人赞扬时,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回答不同:美国人一般表示接受赞扬,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中国人还忌讳夸别人的妻子长得漂亮。

(三)语言中禁忌的差别

对大多数英国人和美国人来说,打听陌生入或不大熟悉的人的年龄是不得体的。此外,收入多少、是否已婚、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除非对方表示不介意,这些情况也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

因此,同讲英语的外国人谈话时,应避免提下列问题,尽管中国人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How old are you?(你多大年纪?)

What’s your age?(你多大年纪?)

How much do you make?(你挣多少钱?)

What’s your income?(你的收入是多少)

How much did that dress cost you?(你的连衣裙花多少钱买的?)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at car?(你的汽车是多少钱买的?)

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你结婚了吗?)

How come you’re still single?(你怎么还没结婚呢?)

So you’re divorced.What was the reason?Couldn’t you two get a long?(唉,你离婚了。什么原因呢?两人合不来吗?)

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你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

Why did you vote for?(你为什么投……的票?)

DO you go to Church?(你信教吗?)

What’s your religion?(你信什么教?)

Are you Catholic?(你信天主教吗?)

许多中国人对西方人所理解的privacy的全部概念非常陌生,汉语中也没有与privacy相当的词语。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国人各家住得很近。千百年来,中国农村居民往往几十户、几百户住在一个村庄,挤在一小块地方生活。在中国北方大小城镇的“四合院”或“大杂院”里,人们住得近,接触多,个人生活或私事很难不被人知道或干预。

(四)肢体语言的差别

在中国和讲英语的国家不论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愉快,但在某些场合,中国人的笑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笑与美国的笑有不同的意思。比如,一个美国人存放自行车时,一不小心自行车倒了,他会因为自己动作不麻利而感到困窘。这时如果旁边的中国人笑起来,他会觉得受到耻笑,非常生气。我还看到在餐厅里发生过类似情况。一个外国人偶然摔了一个碟子,他本来就感到很窘,而在场的中国人发出笑声,使他更加觉得不是滋味,又生气,又反感。

当然,中国人的这种笑,不论是对本国人还是对外国人,并非是嘲笑当事人,也不是幸灾乐祸。这种笑有很多意思。可以表示:“别当一回事儿”,“一笑了之”,“没关系”,“我们也常干这种事”等。不过,对于不了解这些意思的人,这样一笑会使他们感到不愉诀,而且会对发笑的人产生反感。

中美肢体语言对比研究表明,两者有相似的地方。如男子相逢时不拥抱,一般见面时握手即可;挥手表示再见;皱眉表示不高兴;耸耸鼻子表示不喜欢、讨厌或不快;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噘嘴表示不痛快、情绪不佳、忿恨;拍拍男人或男孩子的背表示赞扬、夸奖、鼓励;咬牙表示生气、愤怒或下决心。

当然,其他肢体语言还有很多差别。

(五)汉语和英语的区别产生了不同世界

我们先从数字来说, 我们知道, 只用1234567890这十个数字就能表示从零到无穷大的整数。全中国13亿人的电话号码都能用只用数字而不用其他符号表示出来,而不会出现两个人同一个号码的情况。计算机, 只用0和1就能显示出我们人类不能达到的很多功能.

这是一种进制语言,上面说的是十进制和二进制。进制语言追求的是精确, 你要多大,他就能表示多大。你要多小,他就能表示多小。他在从小到大里可以很细致连续的表示出来。进制语言除了可以表达你所需要的任何数外,他还有无限扩充的能力。

好了,回到英语,英语也是一种进制语言,采用的是26进制,使用了26个符号(拉丁字母) 他们是有序列的,就像10个数字加上一些符号可以表达你所要大的数,也能表达你所要小的数。英语也一样,他能表达你所能看到的客观世界, 情感世界, 未知世界, 而且能像 1.1 1.2 1.3 那样精确的表达一个从低到高,从大到小, 等不同程度的问题。也就是说, 英语这门进制语言, 可以做到很精确的情况. 所以大部分科学技术都是使用进制语言的人发明的。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所以说说汉语的人没有发明电, 没有发明声音的录制,没有发明视像的录制, 等等。甚至圆珠笔,这个使中国人脱离毛笔大大方便书写交流的工具,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说英语是线性语言,汉语是非线性语言, 可能没有说到要害。我们这样说, 英语是一门进制语言,而汉语是一门非进制语言。进制语言是高级语言的一个特征, 而汉语不是进制语言。我们既要保留和维护好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发展和特征,又要学习其它语言文字的优点和长处,汉语言文字有其深厚的丰富多彩语意精深的一面,变化多端回味无穷。

英语与汉语中也有诸多相同表达之处,例如:汉语中有“纸老虎”之说,英语中有“a paper tiger”。英语中有“a bird’s view”,汉语中就出现了“鸟瞰”一词。又例如:“a dark horse(黑马)”,“an ugly duck(丑小鸭)”,“bull market(牛市)”,“a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as timid as a mouse(胆小如鼠)”,“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as strong as a horse(人强马壮)”,“wolf down(狼吞虎咽)”,“a case of dog eat dog(狗咬狗)”等等。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分析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分析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语音时,汉语方言会起到迁移的作用,由于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汉语方言必然会对英语语音的习得产生影响。文章从英语元音的习得和英语辅音的习得两个角度展开探讨,详细分析了汉语方言对英语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希望众多的英语语音学习者能够重视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的影响。 标签:汉语方言;英语语音习得;英语辅音 一、汉语方言对英语元音习得的影响 英語语音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元音和辅音,其中,辅音共有24个,元共有20个。相对而言,元音的发音更难一些。元音本身又包括单元音和双元音,其中,单元音共有12个,双元音共有8个。元音的发音技巧会因单元音及双元音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方式,而元音的发音一般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 (1)唇形。以对英语元音中的圆唇音习得为例,在英语中,圆唇音发音是在嘴唇小而圆的情况下发音的。然而对于讲吴、粤方言的人来说,发出标准的圆唇音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这两种类型的方言当中,根本就没有圆唇音。这两个地方的人在学习圆唇音时,通常会习惯于使用吴、粤方言里面的扁唇音来替代圆唇音,这就造成了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2)舌头的位置。不管在汉语方言的发音中还是在英语元音的发音中,舌头都是进行发音的最关键部位。在进行元音发音时,由于舌头位置的高低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发音的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与汉语方言相比,英语元音发音过程中的舌尖位置更加灵活、多变。但是,很多英语元音习得者在汉语方言的影响下,对英语中的高元音与低元音的认识不足,且存在一定的混淆,所以在进行元音发音时,往往会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现象。以[Q][e]这两个英语元音的发音为例,这两个元音在发音时,发[Q]时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要比发[e]时稍微低一些,并且最高点与[e]相比,也更为靠后,因此,粤、赣地区的英语元音习得者经常会将这两个元音音节的发音混为一谈,甚至错误地认为[e]音就是发出更短的元音音节[1]。所以,英语语音习得者练习元音发音时,应当对不同的元音音节进行正确区分。在我国很多地区,受方言的影响,经常出现长元音发音时间过短、短元音发音时间不到位等状况,这主要是由口腔肌肉的紧张或松弛情况所引起的。因此,英语语音习得者在练习英语元音的过程中,应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汉语方言特点,对元音发音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 二、汉语方言对英语辅音习得的影响 由于英语元音发音方面的学习较为困难,导致很多英语语音习得者只关注汉语方言对英语元音发音造成的影响,而没有对汉语方言给英语辅音造成的影响给

最新中文地址如何翻译成英文(精)

5栋 Building No.5 ----------- 请看相关资料 翻译原则:先小后大。 中国人喜欢先说小的后说大的,如 **区 **路 **号 而外国人喜欢先说大的后说小的,如 **号 **路 **区,因此您在翻译时就应该先写小的后写大的 . 中文地址的排列顺序是由大到小, 如:X 国 X 省 X 市 X 区 X 路 X 号, 而英文地址则刚好相反, 是由小到大。如上例写成英文就是:X 号, X 路, X 区, X 市, X 省, X 国。掌握了这个原则,翻译起来就容易多了! X 室 Room X X 号 No. X X 单元 Unit X X 号楼 Building No. X X 街 X Street X 路 X Road X 区 X District X 县 X County X 镇 X Town

X 市 X City X 省 X Province 请注意:翻译人名、路名、街道名等,最好用拼音。 中文地址翻译范例: 宝山区示范新村 37号 403室 Room 403, No. 37, SiFang Residential Quarter, BaoShan District 虹口区西康南路 125弄 34号 201室 Room 201, No. 34, Lane 125, XiKang Road(South, HongKou District 473004河南省南阳市中州路 42号李有财 Li Youcai Room 42 Zhongzhou Road, Nanyang City Henan Prov. China 473004 434000湖北省荆州市红苑大酒店李有财 Li Youcai Hongyuan Hotel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 China 434000 473000河南南阳市八一路 272号特钢公司李有财

浅议汉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浅议汉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现代社会各国语言相互渗透,英语中外来语也很多。本文介绍了汉语对英语词汇的重大贡献,从而揭示了语言在词汇上的壮大与各国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交互影响是分不开的。 英语,代表西方的强势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作为世界性的大语种,它成了现代与文明的标志。“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邻居的人群互相接触,不论程度怎样,性质怎样,一般都足以引起某种语言上的交互影响。”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它的强大就是借鉴了包括汉语在内的众多语言的词汇。《美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英语语言债务沉重,任何一部词典中大约80%左右的词条都是借词”。在现代英语阶段,英语被极大丰富和发展了。英国人从未试图保护他们的语言使其受海外人的影响,使得英语的词汇变得如此丰富。“英语词汇由于传统地对外来语词吸收力强,简直要无限度地扩充下去”(莫塞,1990)。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这一点现在是十分清楚了。”这里来说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及推进。来自中文的英文字,大部分是18世纪之后来自汉语,通常非现代系统化的罗马化中文或拼音。 1.饮食方面 Tofu(1880年来自“豆腐”),Longan(1732年来自“龙眼”);Lychee或litche(1588年来自“荔枝”);Ginseng人参。主要指北美一带出产的“花旗参”,又称“西洋参”。Souchong(一种茶)(1760年来自“小种茶”);Pe-tsai(1795年来自“白菜”);Bokchoy(1938年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ramen拉面,鸡蛋面。来源于汉语的“拉面”;Wonton(1948年来自“云吞”);Chowmein(1903年来自“炒面”);Chop-suey(1888年来自“杂碎”) tea茶这个词,来自闽粤。据萧乾的《茶在英国》介绍:“茶叶是17世纪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入欧洲的……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18世纪40年代,英国人在印度殖民地开始试种茶叶,那时,可能就养成了在茶中加糖的习惯。”茶是英国人的必备配给,这不是本土的历史与遗传,而是异域文化的征服和同化。dimsum茶点(1948年来自“点心”)来自闽粤。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几杯红茶,一碟甜点,就可打发时间无数。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点也成为登堂入室的英语外来词。 2.衣着方面 Cheong-sam长衫。原特指女性节庆时穿的红色旗袍,后泛指袍装。silk丝绸,中国是养蚕大国,丝绸的故乡。瓷器和丝绸始终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密技术和看家商品,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进口到广州的钢琴,还敌不过珠光宝气的丝绸。“silk”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这个词代表了中国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贸易强势。 还有些生活方面的其他部分,如:Kowtow(1804年来自“叩头”。极其卑顺的态度);koolie苦力。Shanghai(表示屈服,诱拐);Suan-pan(1736年来自“算盘”);Taipan(大商行的总经理)(1834年来自“大班”);Tung(油桐属)(1788年来自“桐”);wok(1952年来自(“炒锅”);Paktong(一种钱币)(1775年来自“白铜”);Sycee(一种钱币)(1711年来自“丝”);Typhoon(1771年来自“台风”);来自闽南话的Cumshaw(赏钱)(1839年来自“感谢”)。Dingho顶好,最佳。一家著名的东方杂货连锁店就以此命名。此词被收入部分辞书。Gung-ho热情高涨,极感兴趣。这个词在美语里用的频率很高。有人认为是从“干活”这个词派生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公共合作社的缩写“公合”而来,还有人认为是从“更好”这个词转化来的。tycoon大款、巨亨,指有钱有势的商人或者企业家。是闽粤之地的音译。鸦片战争前,中国商人名声在外。马可·波罗在书里描写的东方,物阜民丰,黄金铺地。来中国走一遭,就学会了大亨这个词。 3.文化宗教方面 Mandarin(官话)(来自“满大人(中国清朝的官吏)”)现在指汉语Kylin(1857年来自“麒麟”);Confuci us孔子。显然是从“孔夫子”音译而来。IChing《易经》;Tao(1736年来自“道”);Lao-tzu老子。TaoTeChing《道德经》。Tong秘密组织,帮会。从汉语“堂”派生而来。Yinyang(1671年来自“阴阳”);FengShui风水,1797年来自“风水”。它凝聚了古代中国在活人住宅和死人墓地方面的思考。风水的整体原则是“趋利避害”,这也是安全生存的信条。 4.艺术娱乐体育方面 Kungfu(1966年来自“功夫”);sanda或sanshou(散打);Mahjong或Mah-jong(1920年来自“麻将”);Taichi(1736年来自“太极”);Sampan(1620年来自“舢板”,指单帆或需用桨划的小船);Bonsai盆栽(花卉的一种)。Casino赌场,“Casino”是福建话的音译。据传,最初移民到美国的福建民工,拿到一点微薄的工资,便在无聊之际聚众赌博,试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一)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一): 《再寄小读者》英译文赏析 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4册)(Selected Modern Chinese Essays),一直作为我翻译学习使用的精读教材。此前,我曾写了该书第四册中《美国的男女》和《斯诺精神》两篇文章英译文赏析,只是时间已过了修改的期限,无法把那两篇文章收录到此系列中来。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系列是以我赏析的文章开始的,并无章节的先后顺序,这也是我的一个习惯,有时并不完全按照页码或文章编排顺序来读。 该书收入的汉语文章皆出自名人大家之手,原汁原味,汉语言文化浓厚;英译文出自张培基教授,地道精确,淋漓尽致,符合译入语的习惯。 我一路拉杂写来,读到哪,写到哪,并无一定的顺序,而且汉语与英语的区别也无一定的编排,只是从所选的文章中来看两种语言的不同,可以说还是英译文的赏析。 本期的赏析是冰心的《再寄小读者》的英译文。 一、汉语多用主动,英语多用被动 三四百座大大小小的桥,将这些小岛上的一簇一簇的楼屋,穿连了起来。 And clusters of buildings on the small islands are linked by some 400 bridges of various sizes.

这种热切的呼声,是我们到处可以听到的。 The same urgent voice is hear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二、汉语的迂回绕弯,英语的直抒胸臆 夜间一行行一串串的灯火,倒影在颤摇的水光里,真是静美极了! What a wonderful sight it is when strings of their lights are reflected in the quivering water at nights! 在雪光之中,看到融融的春景,在我还是第一次! It wa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see a warm snow-covered spring scene. 这两个汉语句子的重点都在最后一句——“美极了”、“第一次”,是在描述、感慨了一番后,最后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正如同汉语写文章时,写了一大通周边的环境,无非就是引出一个人物。而英语就不是这样的表达,先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观点,然后再描述说明。 三、汉语的咬文爵字,英语的避虚就实 昨天在帕都瓦城,遇见大雪,那里本已是桃红似锦,柳碧如茵,而天空中的雪片,确是错棉扯絮一般,纷纷落下。 Yesterday,snow fell in large flakes on Padova when the city was at the height of its beauty with pink peach blossoms and green willows. 桃红似锦,柳碧如茵。这种四字成语是我们典型的汉语表达方式,无非就是红的桃花和绿的柳枝。译成英语时,往往只取

唯美的中文翻译成英文

唯美的中文翻译成英文 Abandon 放弃 Disguise 伪装 Abiding 持久的,不变的~friendship Indifferent 无所谓 Forever 最爱 I know what you want 我知道你想要什么 See you forget the breathe 看见你忘了呼吸 Destiny takes a hand.命中注定 anyway 不管怎样 sunflower high-profile向日葵,高姿态。 look like love 看起来像爱 Holding my hand, eyes closed you would not get lost 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If one day the world betrayed you, at least I betray the world for you! 假如有一天世界背叛了你,至少还有我为你背叛这个世界! This was spoiled child, do not know the heart hurts, naive cruel. 这样被宠惯了的小孩子,不知道人心是会伤的,天真的残忍。

How I want to see you, have a look you changed recently, no longer said once, just greetings, said one to you, just say the word, long time no see. 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看看你最近的改变,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说这一句,好久不见。 In fact, not wine, but when the thought of drinking the unbearable past. 其实酒不醉人,只是在喝的时候想起了那不堪的过去。 The wind does not know clouds drift, day not know rain down, eyes do not understand the tears of weakness, so you don't know me 风不懂云的漂泊,天不懂雨的落魄,眼不懂泪的懦弱,所以你不懂我 Some people a lifetime to deceive people, but some people a lifetime to cheat a person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骗人,而有些人用一辈子去骗一个人 Alone and lonely, is always better than sad together 独自寂寞,总好过一起悲伤 You are my one city, one day, you go, my city, also fell 你是我的一座城,有一天,你离开了,我的城,也就倒了。

中文对英语的影响(English)

09110616 Title : The effects Chinese has on English As a consequence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has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other languages, especial by Chinese . ——"Hi, long time no see!" ——"how are you ?" ——"I'm good!" ... ... We can hear this very often in our daily life, and in some formal occasion, even in some Hollywood films. Obviously, it is a Chinese way of saying hello to others, it reflects the way we our Chinese think, and our codes of language. Chinese has effects on English in many respects, ranges from eating ,life to learning ,working. There are many words can improve it. Won ton, Tofu Lychee or litche, tea, Chop-suey etc. All those words listed above are fruits and dishes native to Chinese or invented in Chinese .Of course the words come from Chinese. Then, come to the life. Kowtow , TaiChi , Kung fu, confucianism those are signal of Chinese tradition , as with Chinese culture ,they sail to far away and blossoming all over the world. At last, in respect of learning and working. The first proverb I can say in English is "Good,good study ,day day up." I use to thought it was a wrong saying . But ,now many native speaker also say so. The words first was said

英语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设计(论文)题目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 0 1 1年1 月4 日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5) 2.1方言对语音中音节的影响 (5) 2.2方言对语音中语音语调的影响 (5) 第三章学生发音出现问题的原因 (6) 3.1学生初级阶段的学习方法不科学 (6) 3.2教师发音的误导及学生对准确的发音采取忽略态 (6) 3.3 现阶段的教育及考试制度 (6) 第四章针对方言影响改观英语语音的几点做法 (7) 4.1让学生直观英语语音与方言的发音 (7) 4.2 教师素质必须提高 (7) 4.3 考虑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已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英语的语音是极为重要的,语音是学习每一门语言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因为语音的好坏关系到了所学语言的单词的背诵,听力,口语交际、翻译等方面。想翻译搞好,前提是有大量的词汇和语音。如果一个单词发音不标准,那它的意思也发生变化。所以,要掌握和提高英语水平,我们务必学好语音,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时候,难免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经探究发现,最主要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学生或多或少受到自己本土的方言习惯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本文通过、、、、 关键词:英语语音;方言;因素;提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world has emerged in more and more English learner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English,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speech is to learn every language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nd or fall of speech to the word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relationship of recite, listening, oral communication, etc. So, to master and to improve his English level, we must learn pronunciation well, and students in learning English phonetics, unavoidably been many aspects of the influence, the inquiry found that the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ing students' learning is students more or less from their own

如何将汉语翻译成英语.doc

如何将汉语翻译成英语 将汉语翻译成英语的技巧 一、代入法 这是进行英语写作时最常用的方法。同学们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和短语之后,结合一定的语法知识,按照句子的结构特点,直接用英语代入相应的句式即可。如: ◎他从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He never admits his failure. ◎那项比赛吸引了大批观众。 The match attracted a large crowd. ◎他把蛋糕分成4块。 He divided the cake intofour pieces. 二、还原法 即把疑问句、强调句、倒装句等还原成基本结构。这是避免写错句子的一种有效的办法。如: ◎这是开往格拉斯哥的火车吗? Is this the train forGlasgow? 还原为陈述句:This isthe train for Glasgow. ◎他是因为爱我的钱才同我结了婚。 It was because he lovedmy money that he married me. 还原为非强调句:Becausehe loved my money, he married me.

◎光速很快,我们几乎没法想象它的速度。 So fast does lighttravel that we can hardly imagine its speed. 还原为正常语序:Lighttravels so fast that we can hardly imagine its speed. 三、分解法 就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这样既能把意思表达得更明了,又能减少写错句子的几率。如: ◎我们要干就要干好。 If we do a thing, weshould do it well. ◎从各地来的学生中有许多是北方人。 There are students fromall over the country. Many of them are from the North. 四、合并法 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用一个复合句或较复杂的简单句表达出来。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最能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如: ◎我们迷路了,这使我们的野营旅行变成了一次冒险。 Our camping trip turnedinto an adventure when we got lost. ◎天气转晴了,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The weather turned outto be very good, which was more than we could expect. ◎狼是高度群体化的动物,它们的成功依赖于合作。 Wolves are highly socialanimals whose success depends upon their cooperation.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篇思维模式 ?作者:韩红梅王京华杨馥卿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语句表达的差异1.指称——人称与物称在中国人的主体思维习惯的影响下,汉语语句表达主观性较强,多采用第一人称,且习惯上用人做主语。英国人倾向于进行客体思维,语句表达注重客观性,因此以物做主语的情况比较多。例如: ?(1)Recognition and sadness flooded her face. ?(2)His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的习惯影响,将同样的意思表达为:(3)She recognized me and her face was filled with sadness.(他认出我了,于是一脸悲伤。) ?(4)He was tired and it‘s getting increasingly hot,so he decided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热。他于是下了决心,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在英语母语者看来,这样的表达客观性意味较弱,句式缺少变化和起伏,在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上不及(1)和(2)生动形象。 ?2.语法结构——话题型与主谓型汉语受整体综合思维模式的影响,注重先表达信息中心(话题),然后进行对话体的阐述、说明、铺叙等。赵元任先生认为,50%以上的汉语句子结构是话题说明框架,属于典型的话题型语言。 ?而西方人习惯于进行逻辑思维,因此英语语言结构严谨,逻辑性极强,一般遵循主语+谓语(主谓型)的基本框架,辅之以其他修饰、限制、补充成分,构成层层搭架的语句结构。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容易受到整体思维模式的影响,以话题+述题结构去构建英语句子。 ? ?例如:(1)Our policies 0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ve won great success. ?(2)To make good impressions on the interviewer Should make good preparations for the job interview. ?这两个句子是以主语作为话题为中心构建的,其他成分用来进一步阐述话题的内容。 如果按照英语的写作思维模式来进行分析。会发现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真正的主语被省略掉了,造成句子结构错误,概念表述含混不清。 二、语篇铺排的差异1.段落发展方式——螺旋式与直线式“汉语的篇章发展往往采用迂回的方式,不直截了当地阐述主题,而是以一种螺旋式的反复暗示逐步引出主题。”西方人习惯于抽象思维,因此英语语篇“在写作手法上就注重开宗明义,有的放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般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明确设定论述的主题;阐述和证明论点时毫不旁顾,或解释原因,或举例论证;最后的结论水到渠成,戛然而止,或重申主题,或提出建议,语言简明扼要,决不拖泥带水。有些中国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不自觉地使用汉语的段落发展方法,通过间接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下面是中国学生写的一篇以The key to Success为题的文章的开头段: ?There is no doubt that everyone wants to be a success.Winning a great success bring us a

英语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

试论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作者:刘爽 (天津财经大学 2006级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在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大量外来词涌入汉语,其中尤以号称世界语言的英语为最。本文主要从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应用范围、借用方法、产生原因等几方面对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于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英语外来词、现代汉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中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无不深受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与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不断演化。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外来词的涌入,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大量英语外来词的不断涌入,为汉语不断地注入了新鲜血液。 本文主要从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应用范围、借用方法、产生原因等几方面对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于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1. 涉及范围 伴随着中国与世界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大量外来词,特别是英语外来词,进入汉语,几乎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科技、商业、社会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对汉语产生了很大影响。 1.1 科技领域 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词汇大量出现,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科技外来词,如克隆(Clone)、纳米(Nanometer)等。而其中最显著的是计算机领域。由于欧美、特别是美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发展水平最高,在这一领域中,英语词汇毋庸置疑地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每天都会涌现大量英语新词,而往往这些英语词汇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合适的对等词,于是人们干脆把这些词直接拿过来使用,如因特网(Internet)、伊妹儿(E-mail)等。伴随着网络的急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当下流行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逐渐向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蔓延。 1.2 商业领域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众多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发展的同时,也将众多国际商业品牌引入国内,大量外来词以音译等方式出现,进入汉语体系中,如奔驰(Bench)、耐克(Nike)、柯达(Kodak)等。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

1 1.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Culture,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culture is one of those words that people use all the time but have trouble defin ing. It’s used in widely different contexts in the social science, anthropology as well as in the humanitie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oints is that culture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Culture and language are closely related.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which not only embodies and reflects culture, but also is influenced and shaped by culture. Therefore, the use of language is restricted by the rules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are also inseparable. People learn to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more difficult than communication among people with the same culture. 2英语和汉语的差异 在实践中,由于受不同的传统习惯、思维方式、历史文化等的影响,英语和汉语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并不能简单地直接转化。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发音的影响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发音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8-08T15:42:05.1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作者:田乐 [导读] 汉语方言有很多种类别,每种类别有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些方言对于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发音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语音发音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关键部分,其能够提升学生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而具有汉语方言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音发音时会收到正逆两个方面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610000) 摘要:汉语方言有很多种类别,每种类别有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些方言对于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发音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语音发音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关键部分,其能够提升学生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而具有汉语方言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音发音时会收到正逆两个方面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关键词:方言;学生;英语;语音发音;影响 在我国现代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精准、地道而流利的英语语音会让人产生深刻记忆,是由于这是彰显英语学习者语言素养以及交际能力的关键方面。可是我国英语知识的学习者,在实际参与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母语方言语音的困扰,语音发音不够标准,出现严重的语音问题:错音、加音、吞音等,重读音节也有很多错误出现,语调的掌握程度不够好,文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够为学习者的英语语音发音学习贡献一些力量。 1、我国现代汉语方言的种类与特征 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较为繁杂,遵照一定规律对其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划分成为这几个类别: 1.1北方方言 这类方言一般包含东北方言、北京和天津的方言、成都方言等个,这种方言使用人群在我国的应用的比例非常大,分布范围也更加普遍。 1.2客家方言 南方很多地区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客家方言,这种方言实际上是北方居民向南迁移的过程中衍生的特色方言,人数占比并不大,其中具有较为鲜明的南北融合特征。 1.3吴方言 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上海、江浙等地所应用的方言便是吴方言,其经济较为活跃,方言交流的使用频度较高,其较为突显的特征就是辅音分水岭较为清晰。 1.4粤语、闽南语 中国北方地区学习者很少有机会在生活中接触到粤语和闽南语,即便是接触,一般也在粤语形式的歌曲以及闽南语歌曲,或者电视剧、电影等接触到的,最为著名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首歌,粤语和闽南语可以说是潮流的代名词。应用粤语的地区主要是广东一带,其语言语调都较为复杂,并且不容易掌握。闽南语中包含闽东、闽南、闽西方言等,这种方言和普通话与北方方言的发音、语调、语音等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其他方言使用人员与此种方言使用人员进行交流是非常困难的。 1.5湖湘方言 湖南长沙一带的使用语言,临湘边缘也有人使用这种方言。同北方方言进行对比,湖南有很多地方语言,在很短的距离内疚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言种类,并且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语速非常快,在实际发音过程中清晰程度不如北方方言,并且也不如普通话清晰,很少有卷舌的发音,通常都是平舌音。 1.6赣方言 江西省内很多地方使用的方言便是赣方言。 对于我国现代的汉语方言来讲,南北方方言特色较为明显,北方方言同我国普通话的拼音发音更加接近,尤其是京津地区,方言的发音更好辨识,交流过程中更加容易被接受。南方地区方言种类较为复杂,并且通常来讲其发音难度较大,变化非常快,语音的分别率比较低,不同地域之间要实现语言上的顺畅沟通比较困难。地方方言发音上存在的不同会影响各地区群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会对汉语拼音知识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在学习英语语音发音的时候更受影响,其是一种会影响学习者成长与发展的因素。 2、英语知识中的语音发音教学 在英语课程的实际学习中,语音发音的实际学习是极为关键的,一种语言的学习,一定是能够将其应用在口语表达、交流过程中,才能够实现同其他人的交际,发挥语言的工具作用。所以,在英语语音发音的实际教学的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讲解语音相关知识。英语教材中的语音发音知识包含字母、单词的发音,以及句式、文章等的朗读,语音发音教学方式就是针对教材内容,对发音知识中的诸多元素进行学习,先要学会基础性语音的朗读发音,如:音标、读音、语调等,再慢慢到掌握句式和篇章的抑扬顿挫。必须重视学好英语知识的语音基础知识,因为这才是学习者用英语来阐释自我、实现交际的关键所在。 英语已经成为学生知识体系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当中,英语语言知识具体特征都是不同的,语音发音也是各不相同的。小学时期的英语语音发音学习较为简单,是基于基础的读音来实施的,让学生将英语知识中的简单的语音音标单词发音学好即可。初高中时期的英语发音学习,实际上就是针对考试只能够听力、口语相关知识内容而实施的,同小学时期相比较,这个时期的英语知识设计范围更广,并且难度也加深了,同时学生个体的方言习惯会对其英语语音发音的学习产生一定影响,教师的实际教学难度也会随之不断加深,再加之方言对语音发音的影响,会让实际教学变得更加困难,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等去深入学习。而高校学生一般已经在二十岁左右,理解与领悟的能力已经成熟,但因为其方言、语言系统已经定型,因此会对英语语音发音学习产生很深的不良影响。所以老师们会发现这个时期的英语语音教学更难获得良好成效。 3、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发音相关知识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在我国,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小就接受方言母语的熏陶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才开始接触英语知识学习的。由于英语知识在母语学习之后融入,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英语语音发音的时候,通常都会在无形当中把自己的汉语方言语音系统应用到英语语音发音相关知识的实际学习中。英语与汉语实际上是两种发音差别非常大的语音系统,因为学生的母语就是汉语方言,最初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学生对英语语音发音并不熟悉,是由于学生都已经习惯了使用自己的方言语音、语调等,当再去学习英语语音发音的时候,时常就会将自己的母语语音发音用在英语语音的实际发音上去,会导致很多时候英语的拼读不正确。 另外,在汉语拼音当中,一个拼音有会有三个不同的音调,表示的字词、意思等也是不同的,并且有的时候同一个字组成不同的词就会有不同的意思。而英语单词中一般会随着重音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也同时会把单词表示的意义改变了,英语单词中的语调如果发生变化,英语语句中的意思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我国汉语方言的影响作用,方言比较普遍的地区,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时候,尤其是在英语口语的实际表达中行,会带有非常严重的地域口音,学习英语发音的时候说出来的英语音调有方言的韵味。地方方言会对学习者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其英语语音发音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 其实除了不良影响,方言发音对于英语语音发音学习还是有一些积极作用。国际、地域之间的语言虽然不同,但语音和语调方面依然存在共性支出,拼写和发音都有共性的特征,还是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语音发音的学习兴趣,在语言使用层面上存在的共性,也会让学习者更容易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音发音的时候,要及时找到自身方言同英语语音发音存在的不同之处,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归纳总结,并且尽量去克服,更要学会多去从多渠道模仿英语标准发音,如:美剧,英语广播等方式,最终实现自身英语语音发音学习成效的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丽.英语语音学习中汉语方言的影响研究[J].语文建设,2016(36):40-41. 2]刘东亮.迁移理论视角下谈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6(09):19-20. 3]李晓梅.方言对英语学习者语音学习的影响[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34(02):82-84.

英语翻译成汉语

[转] 英语中常见的123个中国成语写作就不用愁字数啦 1.爱屋及乌 Love me, love my dog. 2.百闻不如一见 Seeing is believing. 3.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worse off than some, better off than many; to fall short of the best, but be better than the worst. 4.笨鸟先飞 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 5.不眠之夜 white night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not pleased by external gains, not saddened by personnal losses 7.不遗余力 spare no effort; go all out; do one's best 8.不打不成交 No discord, no concord. 9.拆东墙补西墙 rob Peter to pay Paul 10.辞旧迎新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and usher in the new; ring out the old year and ring in the new 11.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try first to make their mistake sound less serious and then to reduce it to nothing at all 12.大开眼界 open one's eyes; broaden one's horizon; be an eye-opener 13.国泰民安 The country flourishes and people live in peace 14.过犹不及 going too far is as bad as not going far enough; beyond is as wrong as falling short; too much is as bad as too little 15.功夫不负有心人 Everything comes to him who waits. 16.好了伤疤忘了疼 once on shore, one prays no more 17.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Good news never goes beyond the gate, while ba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