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江苏如东黄沙洋H1-1#海上风电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简本)

委托单位:如东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

论证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证书编号:甲级国海论字第0218号

二○一八年九月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江苏如东黄沙洋H1-1#海上风电项目位于竹根沙东侧如东海域,风电场中心离海岸线距离约44km,海底高程-14~-2m,局部有沟槽。风电场近似呈梯形,东西方向平均长约为6.5km,南北宽约为5.7km,规划海域面积约31.85km2。工程共安装50台单机容量4.0M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0MW,海底电缆长度共计109km(35KV海缆52km、220KV海缆50km)。工程内容包括50台4MW 风机、220kV海上升压站、场内35kV海底电缆、220kV送出海底电缆(陆上升压站及接入系统部分不属于本工程内容)。工程总投资344131.91万元。

图1风电场区地理位置图

二、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本项目用海包括风机墩柱、海上升压站和海底电缆等工程的用海,分别为透水构筑物用海、透水构筑物用海和电缆管道用海。风机墩柱的用海面积为76.9300公顷,海上升压站的用海面积为0.4899公顷,海底电缆的用海面积为177.4137公顷,共计254.8336公顷。项目施工期为30个月,申请用海期限28年。

图2风电场总平面布置图

3

南京师范大学

三、项目用海必要性

(1)风电建设政策及规划要求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不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减少对一次能源的依赖,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政府已承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明确经济的发展不以牺牲后代生存环境、资源为代价,并研究、制定和开始执行经济、社会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国家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11月发布了《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风电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建设重点,是“十三五”我国风电发

展的重要指南。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达到1.49亿kW,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163万kW。根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kW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kW以上。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其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广阔,风能资源丰富,交通和接入系统条件便利,是建设风电场的良好场所。截止2016年底,全省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已达到561万kW。江苏省作为国家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是海上风电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根据《江苏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修编报告》,将原规划H1风电场分为如东H14#200MW风电场和如东H15#200MW风电场两个风电场。本项目位于如东H14#200MW风电场,装机容量与H14风电场规划

容量一致。2018年9月5日,自然资源部在《关于反馈《江苏省海上风电场工

程规划(2012-2020年)(修编)》意见的函》中除将灌云H2#、灌云H3#、东台H3#、东台H4#和如东H11#五个储备项目建议另行选址外,其他风电场的修

编方案均未提出反对意见。本项目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风电规划的相关要求。

(2)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要求

江苏电网基本由火电组成,目前网内主要电厂均为燃煤电厂,电源结构形式单一,发电用煤需求量大。由于本省产煤能力有限,每年的发电用煤自给量仅300~500万t,基本需区外来煤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远景需用电负荷、电量将持续增长,发电用煤需求量将更大。另一方面,燃煤电厂在消耗煤炭资源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SO2、CO2、CO、NO X、烟尘等污染环境和造成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利的影响。

积极开发利用江苏省丰富的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替代一部分矿物能源,对于降低江苏省的煤炭消耗、缓解环境污染和交通运输压力、改善电源结构等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是江苏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风电建设对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

风电场的开发建设将促进风电产业链快速发展,推动国内风机制造业在产品研发、行业管理、能力建设上日趋发展和完善。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增的“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和“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制造”,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风电发展“十三五”目标的逐步推进,主机及配套企业纷纷在地方落户建厂,利用风电发展提供的市场机遇发展设备制造业。风电场建设可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4)本工程建设优势和作用

风力资源是最具商业化和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国内外均已经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和很大的市场规模,且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海上风电发展也已十分迅猛;我国也已建成了多个海上风电场示范性工程,并进入商业化运营。

场区风能资源较丰富,具备开发建设风电场的资源条件。根据对风电场南侧海上测风塔测风资料的分析,测风塔90m轮毂高度处年平均风速为7.61m/s,风能资源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利用江苏沿海丰富的风能资源和海洋滩涂资源,如

东县先后建成了江苏如东30MW潮间带试验风电场工程、江苏如东150MW海上(潮间带)风电场一期示范工程、龙源如东试验风电场扩建项目、江苏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示范项目扩建工程(200MW),分别布置16台、75台、12台、50台风电机组;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投资建设中水电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潮间带)100MW示范工程,共布置40台2.5MW 的风电机组;华能江苏风电分公司在如东烂沙洋海域建设华能如东300MW风电项目,布置75台4.0MW的风电机组、盛东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海装如东H3#3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该区域的风电开发已形成规模效应,本项目可充分利用已建风电场现有条件,并形成滚动开发。

(5)项目用海必要性

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以其风资源优越、环保、节约土地、规模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德国、英国、丹麦等国家已将海上风电场建设列为今后大规模风电发展的重点。《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规定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编制、海上风电项目授权等各个环节的程序和要求,这将使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得以规范,海上风电也将进入健康快速发展期。

2010年建设完成江苏如东30MW潮间带试验风电场,共布置八个厂家9种机型的风机,总计16台风机。其中2台明阳1.5MW、2台联合动力1.5MW、2台远景能源1.5MW、2台上海电气2MW、2台三一电气2MW、2台海装2MW、1台金风2.5MW、1台明阳2.5MW及2台华锐3MW;龙源如东试验风电场扩建项目试验8台3.6MW风机及5台5.0MW风机,风电场规模为48.8MW。同时,江苏如东150MW海上(潮间带)风电场示范工程,安装17台华锐3.0MW 风机、21台西门子2.3MW风机及20台金风2.0MW风机。试验风电场项目的建设,将为江苏打造风电“海上三峡”提供技术保证和支撑,为今后大规模开发江苏潮间带风电提供富贵经验,并完成潮间带机组开发设计、风电场设计、海上机组讯息工期等关键性环节的技术完善,为我国开发海上风电项目风能资源评估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及运营状况等提供积极技术指导,逐步提高我国风机的国产化率,同时为我国海上型风机制造实施认证制度提供技术支持,为建立海上风电技术标准和规范及健全风电设备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提供依据。

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如东海域的海洋空间资源,同时兼顾其他海洋产业发展的需要,如东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建设江苏如东黄沙洋H1-1#海上风电项目。本项目风电场建设包括风机墩柱、输电电缆线、海上升压站等工程。风机墩柱和升压站的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滩涂空间资源,风电场运行发电之后需要输电线路将风机运行产生的电能输送至拟建的陆上集控中心,该项目采用海底电缆的形式进行电力传输,而海底电缆的开挖和埋设必将占用部分滩涂资源和空间资源。因此,本项目风机墩柱、海上升压站和海底电缆用海是必要的。

四、项目用海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1)对水文动力环境的影响

由于风机基础的阻水掩护作用,顺涨落潮流方向桩基前后流速减小,桩基的迎水面和背水面流速均存在流速减小区域,但流速减小的幅度和范围随桩基所处的位置呈现相应的变化,在升压站附件以及场区南侧潮沟位置流速变化相对较大,在其他滩地区域流速变化不明显。工程实施之后,对涨、落潮流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风机桩基周围水域,影响范围最大为场区桩基背水面,影响距离在2000m内,影响范围有限,对风电场区外围周边海域的流场影响很小。

(2)对地形地貌与沖淤环境的影响

泥沙冲淤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桩基附近,在潮沟附近桩基迎流与背流面200m范围内的淤积强度普遍在0.1m之上,2000m范围以外的区域基本无冲淤变化。随着冲淤过程的深入和地形相适应工程建设后动力环境方向的调整,冲淤强度将逐年减小,工程建设后1~2年内即可达到冲淤平衡。所选取的特征点淤积幅度最大值为0.12m,其他代表点普遍淤积厚度不超过0.1m。工程建设前后床面冲淤强度大值主要集中在桩基周围及相邻风机之间区域,其他地方的冲淤强度较小,对周围海域环境冲淤影响也相应较小。

(3)对海洋水质环境的影响

风机桩基和升压站桩基通过液压震动锤振动下沉,施工时振动导致海底泥沙再悬浮引起水体浑浊,污染局部海水水质,影响局部沉积物环境。根据类似工程,打桩悬浮物浓度不高,引起周围海域悬浮物浓度增加(>10mg/L)范围一般半径在100m内。工程共布置50台风机,则风机桩基和升压站桩基施工悬浮物影响范围约为1.6km2。

根据包络线范围预测结果,>10mg/L悬浮物影响范围约为101.19km2,

>20mg/L悬浮物影响范围约为72.32km2,>50mg/L悬浮物影响范围约为

27.61km2,>100mg/L悬浮物影响范围约为2.31km2,>150mg/L悬浮物影响范围约为0.05km2。在220kV海缆施工过程中悬浮泥沙对蒋家沙竹根沙泥螺文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有轻微影响,但随着施工结束,悬浮泥沙影响将结束。

施工期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油污水均收集运至岸上处理,不会对附近海域水质造成影响。

(4)对海洋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在严格施工管理条件下,施工船舶将产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经收集处理后运至陆上处置,海上工程施工不会对海洋沉积物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本工程运行期间,仅有少量牺牲阳极保护装置中锌释放到海域中,无其他污染物排放入海,经计算不会引起工程区域沉积物中严重的锌污染,工程运营对区域海洋沉积物环境无明显不利影响。

(5)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影响

①施工期影响

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海缆沟开挖、风机基础施工等施工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影响部分底栖生物生存,海水中的悬浮物增加时,海洋浮游植物及藻类的光合作用因此受影响,海洋动物的摄食活动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海洋饵料生物和经济生物的生长繁殖。若海水中悬浮物浓度过大,海洋动物特别是贝类、仔鱼有可能因呼吸作用受阻而窒息死亡,从而造成渔业生产的损失。

由于本工程所在区域为潮汐活动频繁区,背景浊度较高,当地生物对悬浮物的增量会有较强的适应性,加上施工是逐步进行的,随着悬浮物的沉降每天的施工影响不会累积,因此其影响程度属于能被接受的范围内。

②运行期影响

本风电场工程运行期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主要是风机桩基、升压站等永久设施占地周围区的底栖生物的生境遭到永久的破坏,在该范围内的底栖生物不可恢复。由于工程永久占地占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很小,因此工程占地对该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有限。

③生物资源和渔业生产

风机基础施工、电缆管沟开挖等施工活动引起悬浮物扩散,造成该区域鱼卵仔鱼、底栖生物等损失,工程将造成潮间带生物损失量4.4t,底栖生物损失量

5.562t。由于场区内分布有贝类、紫菜等养殖,对海水养殖生产一定影响。

④鸟类影响

本工程对所在区域的鸟类迁徙、栖息和觅食的累积影响贡献较低。规划的风电场若同时施工,对鸟类的累积影响有限。由于区域风电场区对鸟类的累积影响涉及的范围广,周期长,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做好风电场的后评价工作,同时建设单位可自行联合组织或相关部门牵头进行鸟类累积性影响评价的观测和研究,进而提出有效的减缓或应对措施。

(6)其他环境影响

风电场送出电缆施工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将电缆放入开挖好的电缆沟后随即利用旁边沙土填埋,仅暂时改升压缆沟沿线地貌,并引起少量潮间带生物(贝类、蟹类等常见种类)生物量的损失,但由于施工作业面较小,电缆敷设完成后基本不会改变沿线生境。

对电磁环境的影响:电缆敷设于海底,对周边电磁环境基本无影响。五、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

根据《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风电场位于吕四渔场农渔业区(B1-03)规划的风能兼容区“如东县外侧海域(1)”范围内,风机和升压站基础为透水构筑物,海缆敷设利用所在海域的海床部分,风电场建设不会改变海洋自然属性,符合主要布局养殖生产且兼容风电的功能定位。200kv主海缆利用小洋口特殊利用区(B7-11)埋设一部分电缆线,施工方式为上穿排污管道。通过加强管理,开展立体确权,能够处理好与小洋口特殊利用区(B7-11)的关系,符合该功能区的海域使用管理要求。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将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小洋口特殊利用区(B7-11)的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同时,项目建设符合《江苏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及修编报告、《江苏省海洋生态红线保

护规划》、《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南通港洋口港区总体规划》、《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

六、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利益相关者协调分析

本项目位于竹根沙东侧如东海域,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主要有渔业用海(围海养殖、开放式养殖)、保护区用海、电力工业用海、排污排放用海和水文观测浮标。

对于工程占用的已确权养殖区,建议本工程建设单位参考已建风电工程理赔方案,与占用的已确权养殖区业主协商,就养殖活动影响面积、种苗和相关养殖设施情况、补偿期限、补偿方式和金额等协调并达成补偿协议,按协议要求在工程施工前及时赔付到位。

针对施工期受影响的其他养殖区养殖业主,建设单位需就养殖活动影响面积、种苗和相关养殖设施情况、补偿方式和金额等达成补偿协议,并按协议要求及时赔付到位,避免产生纠纷。本项目业主还需在施工期和营运期优化并确定固定的船舶航线,避免船舶对通道外侧的养殖区的养殖活动造成影响。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悬浮物扩散的监测,如果在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影响到赔偿范围外的养殖,需根据实际影响情况和影响程度,与受影响养殖户协调,补充签订协议,避免产生利益冲突。

针对本工程电缆穿越方塘河闸及北凌新闸闸下港道,施工期及营运期船舶在该港道进出,可能影响渔船进出港,本项目业主须与渔港管理单位协调一致,合理安排施工期及营运期船舶作业及进出,在渔船进出渔港时提前避让,避免对渔船进入渔港造成影响。由于闸下水道水道在潮间带范围段摆动较为频繁,工程建设后应密切关注闸下水道的局部摆动对风电桩基的影响,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对风电场布局进行优化。

针对本工程220KV电缆线穿越洋口化工园区污水排放管道的问题,应与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协调,做好电缆穿越的施工方案,确保排污管道安全,同时在电缆穿越施工时,暂停污水排放,避免事故风险。

针对本工程电缆线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扩散对蒋家沙竹根沙泥螺文蛤国家级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项目实施单位须征求省“两沙”海管办的意见,做

好资源补偿工作。为减缓对生物资源的影响,工程打桩、电缆铺设等施工避开海洋鱼类和文蛤产卵高峰期。项目建设单位在合理安排施工期,避开勺嘴鹬等鸟类的迁徙时间(9、10月)。

本项目与华能如东300MW风电场(未批先建)、海装如东H3#300MW海上风电场(审批中)、协鑫如东H1-2#200MW风电场项目(审批中)施工作业区域存在重叠关系,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相互干扰或相互影响。本项目实施单位应与华能江苏风电分公司、盛东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如东协鑫海上风电项目筹建处加强沟通协调,明确工程施工安排和施工作业区域,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面,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七、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风电场建设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适宜,符合《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和《南通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符合《江苏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及修编报告、《江苏省海洋生态红线保护规划》、《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南通港洋口港区总体规划》、《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选址总体合理。

经过多次比选优化,最终确定的平面布置方案对工程区海域流场的影响不大,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与工程周边的养殖活动可以兼容,对保护区的影响较小。从工程建设可行性、对潮流和泥沙冲淤的影响、占用海洋空间资源情况以及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的适应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平面布置方案合理。

工程涉及风机墩柱、海上升压站和海底电缆,用海方式分别为透水构筑物用海、透水构筑物用海和海底电缆管道用海。风电项目征地一般采用点征方式,风机墩柱之间间距离较大,电场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潮流特性影响甚小,工程建设对海域潮流通道纳潮量的影响很小,因此采用透水构筑物的用海方式,有利于减小对水动力的影响,基本不改变周围海域自然属性。利用海底电缆传输电的方式对海洋资源进行立体开发,充分利用了海底空间资源,用海方式合理。海上升压站采用透水构筑物方式,能满足工程需求,减小对水动力的影响,用海方式合理。

根据最终确定的工程平面布置方案和工程断面结构,各类方式用海范围的界定方法和不同用海方式用海范围重叠时的处理办法,符合《海籍调查规范》和《海

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由此确定的项目用海总面积共计254.8336公顷,其中风机墩柱的用海面积为76.9300公顷,海上升压站的用海面积为0.4899公顷,海底电缆的用海面积为177.4137公顷,用海面积合理。

本工程施工期为30个月,风机设计年限为2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港口、修造船厂等建设工程用海的海域使用权最高期限为50年。本项目建议确权用海期限为28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实际用海需求,如到期仍需继续使用该海域可申请续期。若停止续期,业主单位应按有关方案和规范拆除风电场的设施和建筑,并恢复风电场周围的生态环境。

八、结论

江苏如东黄沙洋H1-1#海上风电项目位于竹根沙东侧如东海域,用海面积共计254.8336公顷,用海期限28年。项目用海符合《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本项目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能够协调,项目用海存在船舶碰撞、溢油等风险。从工程建设可行性、对潮流和泥沙冲淤的影响、占用海洋空间资源情况以及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的适应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本项目选址、平面布置、用海方式和面积合理,从海域使用角度考虑,本项目用海可行。项目建设单位应切实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论证报告提出的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妥善处理和协调好与周边海域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落实用海风险事故防范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

九、专家评审意见

海域使用论证

海域使用论证大纲答案整理(一) 一、海籍调查规范 1.术语和定义 (1)掌握宗海、界址点和界址线的概念; 3.2 宗海 指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同类型用海单元。 3.4 界址点 指用于界定宗海及其内部单元范围和界线的拐点。 3.5 界址线 指由界址点连接而成的线。 (2)熟悉海籍、宗海内部单元的概念。 3.1 海籍 指记载各项目用海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类型、用途、用海方式、使用期限、海域等级、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等基本情况的簿册和图件。 3.3 宗海内部单元 指宗海内部按用海方式划分的海域。 2.总则 (1)掌握宗海界址界定的基本原则; 5.1 宗海界址界定的基本原则 5.1.1 尊重用海事实原则 根据用海事实,针对海域使用的排他性及安全用海需要,参照本规范所列宗海界址界定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方法,界定宗海界址。 5.1.2 用海范围适度原则 宗海界址界定应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海域所有权,有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确保国家海域的合理利用,防止海域空间资源的浪费。 5.1.3 节约岸线原则 宗海界址界定应有利于岸线和近岸水域的节约利用。在界定宗海范围时应将实际无需占用的岸线和近岸水域排除在外。 5.1.4 避免权属争议原则 宗海界址界定应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正常生产活动,避免毗连宗海之间的相互穿插和干扰,避免将宗海范围界定至公共使用的海域内,避免海域使用权属争议。 5.1.5 方便行政管理原则 宗海界址界定应有利于海域使用行政管理,在保证满足实际用海需要和无权属争议的前提下,对过于复杂和琐碎的界址线应进行适当的归整处理。

(2)掌握用海类型与用海方式的界定; 5.2.2 用海类型与方式确定 按照海域使用分类相关规定,确定宗海的海域使用一级和二级类型,判定宗海内部存在的用海方式。 (3)熟悉海籍调查的内容、海籍调查的单元; 4.2 海籍调查的内容 海籍调查的内容包括权属核查、宗海界址界定、海籍测量、面积量算,以及宗海图和海籍图绘制等。 4.4 海籍调查的单元 海籍调查的单元是宗海。同一权属项目用海中的填海造地用海应独立分宗。 (4)掌握宗海内部单元划分和宗海界址界定; 5.2.3 宗海内部单元划分 在宗海内部,按不同用海方式的用海范围划分内部单元。用海方式相同但范围不相接的海域应划分为不同的内部单元。内部单元界线按照本规范5.3和5.4的要求界定。 5.2.4 宗海平面界址界定 综合宗海内部各单元所占的范围,以全部用海的最外围界线确定宗海的平面界址。 5.2.5 宗海垂向范围界定 遇特殊需要时,应根据项目用海占用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的实际情况,界定宗海的垂向使用范围。 (5)了解海籍调查的目的、海籍调查的成果。 4.1 海籍调查的目的 海籍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与勘测工作获取并描述宗海的位置、界址、形状、权属、面积、用途和用海方式等有关信息。 4.3 海籍调查的成果 海籍调查的成果包括海籍测量数据、海籍调查报告(含宗海图)和海籍图。 3.宗海界址界定 (1)掌握填海造地、非透水构筑物、透水构筑物用海范围界定方法; 5.3.1 填海造地用海 岸边以填海造地前的海岸线为界,水中以围堰、堤坝基床或回填物倾埋水下的外缘线为界。 5.3.2 构筑物用海 5.3.2.1 非透水构筑物用海 岸边以海岸线为界,水中以非透水构筑物及其防护设施的水下外缘线为界。 5.3.2.2 透水构筑物用海 安全防护要求较低的透水构筑物用海以构筑物及其防护设施垂直投影的外缘线为界。其它透水构筑物用海在透水构筑物及其防护设施垂直投影的外缘线基础上,根据安全防护要求的程度,外扩不小于10m保护距离为界。 (2)掌握港池用海范围界定方法; b) 有防浪设施圈围的港池,外侧以围堰、堤坝基床的外缘线及口门连线为界,内侧以海岸线及构筑物用海界线为界,参见附录C.6中的港池部分;开敞式码头港池(船舶靠泊和回旋水域),以码头前沿线起

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X年5月26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的公告《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1X年5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X年7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X年5月2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海域,是指毗邻本省陆地的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痕迹线向海一侧的内水和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在本省行政区毗邻海域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海域使用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合理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沿海县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第二章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则第五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依法编制、报批本级海

洋功能区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海洋功能区划。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可以修改海洋功能区划: (一)海域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公共利益、国家安全需要的; (三)大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需要的。修改海洋功能区划,由原编制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并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六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海洋功能区划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编制、修改海域使用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县(市、区)海域使用规划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备案。编制、修改海域使用规划应当坚持科学规划、总量控制、提高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项目用海。第七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其编制、修改的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二十日内向社会公布。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单位和个人可以免费查阅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划,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便利。第三章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第八条单位和个人申请使用海域,应当向有审批权的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海域使用说明书,包括申请人名称、项目用海类别、使用期限、位置、面积、用途、作业方式,并附宗海图;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组 2011 年10 月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地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沿海各地陆续实施了大规模的围填海造工程,来缓解工业及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矛盾。由于在项目用海过程中各自为政,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论证过程中通常是就事论事,缺乏用海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论证,对区域内多个项目用海的累积效应未能进行充分考虑,即当一个区域内出现多个项目的大规模围填用海时,就出现了“单个项目用海可行而整体用海不可行”的问题,这造成了海域资源未能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也造成了对海洋环境的逐步破坏。国家海洋局2006 年4 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区域建设用海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海发〔2006〕14 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就区域建设用海管理有关问题提出了编制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严格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的审查以及做好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的论证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工作,由于尚未出台完整的技术编制规范,不同的规划编制单位对《若干意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用海规划报告的编写格式、技术要求、审查要求等方面都无章可循,致使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报告缺乏规范性和一致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审核也缺少技术审查依据。因此,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区域建设用海布局,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编制规范,以期进一步提高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和论证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关于下达2009 年第一批海洋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海环字[2009]510 号), 项目编号为国海环字[2006]510 号。该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海院”)负责起草,国家海洋局海域和海岛管理司(以下简称“海域司”)参与编写和技术指导。

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考试大纲

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考试大纲 国家海洋局 2015年6月

前言 为指导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复习备考,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了《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紧扣现行有效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注重考察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大纲中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程度,掌握是要求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熟悉是要求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是要求具有海域使用论证相关的知识。本大纲是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复习备考的依据。

第一部分海域管理法律法规 考试目的 通过海域管理法律法规考试,检验海域使用论证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海域使用论证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海域使用论证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理解、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法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1.总则 (1)掌握海域、内水的含义; (2)掌握海域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海域所有权、使用权的规定; (4)掌握对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用海活动的管理要求; (5)熟悉海域使用统计制度、海域使用监督管理以及海域使用监视、监测的有关规定。 2.海洋功能区划 掌握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有关规定。 3.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 掌握海域使用申请与审批的有关规定。 4.海域使用权 (1)熟悉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 (2)熟悉海域使用权获取方式的有关规定; (3)熟悉海域使用权人权益的有关规定; (4)掌握海域使用权最高期限的有关规定; (5)熟悉海域使用权期满后的有关规定; (6)了解海域使用权变更的有关规定; (7)了解海域使用权收回的有关规定;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

关于印发《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海管字[2003]110号 颁布时间:2003-3-31发文单位:国家海洋局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局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对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管理,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执业市场秩序,保证海域使用论证质量,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经与国家计委协商,我局拟定了《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现下发试行。 各有关单位在试行《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的工作中,请及时将有关意见反馈给我局。 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试行) 目录 1、总则 2、海域使用现状调查 3、海洋勘测 4、海洋生物调查 5、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 6、论证分析和报告编写 1、总则 1.1 本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配套制度之一。

1.2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的项目根据《海域使用论证大纲》的要求设立。海域使用论证收费系指论证方根据委托方的委托,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大纲编制、测绘、勘探、取样、试验、测试、检测、模拟计算及编写报告等收取的费用。 1.3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计算公式为: 海域使用论证总费用=调查项目总费用+数值计算费用+报告编写费用; 调查项目总费用=各单项调查费用总和; 单项调查收费=野外调查(或取样)费+测试分析费; 各单项调查、分析、计算费=收费基价×附加调整系数。 1.4 以下各项费用未列入本标准收费项目,应由委托方负责支付。具体经费额度由委托方和论证方根据各分项目的市场价格协商确定。包括项目如下: 1.4.1 勘察队伍调遣费:包括仪器设备运输费、装卸费及人员差旅费等; 1.4.2 临时基础设施及现场准备费:勘测现场的搭建路桥、清除障碍、接通电源、水源等临时生产和生活设施费,与勘测有关的青苗补偿费、海上养殖赔偿费和土地占用费等; 1.4.3 测量标志材料费:包括原材料费、加工费及运杂费等; 1.4 4 冬季作业的取暖设施及燃料费; 1.4.5 租船费及其它设施的租用费; 1.4.6 专家评审会议费用。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

编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 理工作的意见》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国家海洋局发布了《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这意味着国家海洋局放开了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资质,原本甲乙丙等级资质限制的规定成为历史,下面是意见的详细内容。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国海规范〔20xx〕10号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国家海洋局北海、东海、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局属各单位,各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国办发〔20xx〕31号)和《国务院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192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xx〕11号)要求,提高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以下简称“论证报告”)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现就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决定 (一)国家海洋局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自本意见印发之日起,不得承接国务院审批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工作,需要开展的应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脱钩。 (二)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单位不再进行资质要求,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用海申请人必须委托具有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的单位提供海域使用论证技术服务。用海申请人可自行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也可委托其他单位编制。 (三)已取得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的单位,其业务范围不再受资质等级限制。 (四)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评审的管理权限不变。 (五)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按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执行。 二、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系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洋功能区划 第三章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 第四章海域使用权 第五章海域使用金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本法所称内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海域国有)

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 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四条(海洋功能区划) 国家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国家严格管理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 第五条(信息管理)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域使用状况实施监视、监测。 第六条(信息管理)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海域使用统计资料。 第七条(监督管理) 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 政主管部门根据授权,负责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对海洋渔业实施监督管理。 海事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对海上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第八条(遵守法律)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九条(奖励科研) 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域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写大纲

附件2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写大纲一、概述 (一)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二)项目用海必要性 (三)论证依据 (四)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五)论证重点 二、项目所在海域概况及分析 (一)自然、社会概况 (二)资源、生态、环境概况及简要分析 (三)重点问题专题分析 三、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一)与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二)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四、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利益相关者分析(一)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二)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影响分析 (三)项目用海对国家权益、国防安全的影响分析 五、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一)选址合理性分析 (二)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三)面积合理性分析 (四)期限合理性分析 六、项目用海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一)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 (二)项目用海对资源、生态的损耗及影响分析 七、结论、建议与对策 (一)结论与建议 1 (二)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 附件:资料来源说明 2 附件 资料来源说明 资料来源说明附件是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出现的所有数据和资料,都必须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具体说明。 1.引用资料 对于引用的资料,要详细说明资料出处、资料形成时间等,关键数据和资料还需要提供来源说明材料。 按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引用资料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顺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放右上角。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按引用的顺序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加方括号,不用标点。 各类引用资料的编排格式如下:

(1)引用的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序号]编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3)报告[序号]编者(或编写单位).题名.编写年.起止页码(任选).(4)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现场勘查资料 3 现场勘查应当填写海域使用论证现场勘查记录,记录事项包括勘查时间、内容、主要参与人员、使用设备和勘查情况等,并由论证项目负责人、论证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现场勘查记录,按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顺序号置于圆括号中,放右上角。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现场勘查记录目录按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加圆括号,不用标点,如(1)…(10)等。目录后按目录顺序附具原始的现场勘查纪录。 现场勘查记录目录编排格式如下: (序号)勘查人员(前2人).勘查责任单位.勘查时间.勘查地点.勘查内容简述. 4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写大纲

附件2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写大纲 一、概述 (一)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二)项目用海必要性 (三)论证依据 (四)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五)论证重点 二、项目所在海域概况及分析 (一)自然、社会概况 (二)资源、生态、环境概况及简要分析 (三)重点问题专题分析 三、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一)与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二)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四、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二)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影响分析 (三)项目用海对国家权益、国防安全的影响分析五、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一)选址合理性分析 (二)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三)面积合理性分析 (四)期限合理性分析 六、项目用海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一)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 (二)项目用海对资源、生态的损耗及影响分析七、结论、建议与对策 (一)结论与建议

(二)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附件:资料来源说明

附件 资料来源说明 资料来源说明附件是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出现的所有数据和资料,都必须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具体说明。 1.引用资料 对于引用的资料,要详细说明资料出处、资料形成时间等,关键数据和资料还需要提供来源说明材料。 按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引用资料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顺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放右上角。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按引用的顺序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加方括号,不用标点。 各类引用资料的编排格式如下: (1)引用的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序号]编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3)报告 [序号]编者(或编写单位).题名.编写年.起止页码(任选). (4)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 现场勘查资料

海南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doc9)

XX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1年9月30日发布单位:琼府〔2001〕66号) 第一条为规X海域使用活动,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维护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海域是指本省管辖的内海、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海域使用是指在某一固定海域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或者在相邻海域以移动方式连续使用海域3个月以上的排他性活动。 第三条海域属国家所有。凡在本省海域X围内从事开发利用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省海域使用的综合管理和监督工作。 沿海市、县、自治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划定的责任海区和授予的管理权限,负责本责任海区海域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各级交通、海事、渔业、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X围内依法进行管理工作。 第五条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编制的海洋功能区划,会同省政

府有关部门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编制全省海洋功能区划。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组织编制其责任海区的海洋功能区划。 第六条省、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海洋功能区划,鼓励、支持有利于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海域使用活动;严格控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或者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海域使用项目。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禁止使用海域: (一)破坏海域资源、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的; (二)对军事管理区有不利影响的; (三)造成航道或者港区淤积、堵塞以及其他有碍锚地、港口生产作业的 (四)导致岸滩侵蚀和危害海堤等海岸工程安全的; (五)妨碍航行、消防、救护、汛期行洪的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项目。 第七条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向海域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

龙源江苏大丰H4#300MW海上风电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龙源江苏大丰H4#300MW海上风电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简本) 委托单位:龙源盐城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论证单位:江苏中信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8月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项目位置与建设内容 龙源江苏大丰H4#300MW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大丰港水域港界外,太平沙北侧,辐射沙洲北端。场址区位于规划中的大丰H4#风电场,场区中心离岸距离约为55km。风电场区域海底地形变化较大,局部有沟槽,具有典型的辐射沙洲地形特征,水深在6~18m之间。风电场形状呈矩形,东西长约7.3km,南北宽约7km。本项目包括48台单机容量6.3MW的风电机组,配套建设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及生活平台、长度共计282.02km的海底电缆(35kV海缆长度为90.02km,220kV海缆长度为192km)。其中陆上集控中心拟在龙源江苏大丰200MW海上风电项目集控中心西北侧预留综合楼内进行电气设备扩建。工程总投资为546592.61万元,工程施工期24个月。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平面布置 本工程共布置48台单机6.3MW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为302.4MW。本项目场区内主要风能方向为SE、SSE、N,风电场南北向的行间距需取较大值,东西向的行内间距取值可相对较小。经综合比选推荐方案成东西向布置,共布置5排风机,风机行内间距为787~885m,行间距为1574~1774m。风电场共设置

12回35kV集电线路,各联合单元由1回35kV集电线路接至升压站35kV配电装置。 海上升压站设置于31号风电机组附近南侧的海域上,并以三回220kV海缆送出;由于本项目海上升压站设计为无人值守变电站,临时避难人员不能在海上升压站内过夜,为了施工期和运行维护期临时海上避难,本风电场须配套建设一座海上生活平台布置在海上升压站西侧约15m处,海上生活平台和海上升压站用钢结构栈桥连接。 陆上集控中心拟在龙源江苏大丰200MW海上风电项目集控中心西北侧预留生产综合楼内扩建电气设备。海缆登陆点位于大丰竹港河口以北的海堤上、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300MW海上风电示范工程登陆点南侧约43m。 图1-2 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海南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海南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海域使用活动,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维护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海域是指本省管辖的内海、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海域使用是指在某一固定海域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或者在相邻海域以移动方式连续使用海域3个月以上的排他性活动。 第三条海域属国家所有。凡在本省海域范围内从事开发利用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省海域使用的综合管理和监督工作。 沿海市、县、自治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划定的责任海区和授予的管理权限,负责本责任海区海域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各级交通、海事、渔业、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进行管理工作。 第五条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编制的海洋功能区划,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编制全省海洋功能区划。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组织编制其责任海区的海洋功能区划。

第六条省、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海洋功能区划,鼓励、支持有利于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海域使用活动;严格控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或者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海域使用项目。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禁止使用海域: (一)破坏海域资源、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的; (二)对军事管理区有不利影响的; (三)造成航道或者港区淤积、堵塞以及其他有碍锚地、港口生产作业的 (四)导致岸滩侵蚀和危害海堤等海岸工程安全的; (五)妨碍航行、消防、救护、汛期行洪的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项目。 第七条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向海域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按本办法规定的权限批准。 第八条海域使用批准权限: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附件1: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目录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4 总则 (5) 4.1论证原则 (5) 4.2论证内容 (5) 4.3论证工作程序 (6) 5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划分 (6) 5.1等级划分 (6) 5.2分级论证要求 (8) 6 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查 (8) 6.1基本要求 (8) 6.2资料收集 (8) 6.3现场勘查 (9) 7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分析 (10) 7.1资源影响简要分析 (10) 7.2生态影响简要分析 (10) 7.3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1) 7.4重点问题专题分析 (11) 8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1) 8.1与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11) 8.2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1) 9 利益相关者分析 (12) 9.1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12) 9.2利益相关者影响分析 (12) 9.3项目用海对国家权益、国防安全的影响分析 (12) 10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12) 10.1选址合理性分析 (12)

10.2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13) 10.3面积合理性分析 (14) 10.4期限合理性分析 (14) 11 项目用海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14) 11.1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 (14) 11.2项目用海对资源、生态的损耗及影响分析 (15) 12 结论、建议与对策 (15) 12.1结论与建议编写要求 (15) 12.2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 (16)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开展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108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HY070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技术规范 GB/T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海籍调查规程 海域勘界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海域使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 3.2 利益相关者 与项目用海有直接或间接连带关系或者受到项目用海影响的开发、利用者。 3.3 用海风险 项目用海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意外事故,对海域功能或相邻开发利用活动可能造成损害、破坏乃至毁灭性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损害的程度。 4 总则 4.1论证原则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a) 科学、公正、客观; b) 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c) 与人民群众利益相一致; d) 保护海域资源和生态,促进海域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e) 节约用海; f)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 4.2论证内容 论证内容包括: a) 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文档

2020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文档 Document Writing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近日,《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单位不再进行资质要求,业务范围 也不再受资质等级限制,下面是相关内容。 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 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 评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旨在提高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质量,促进依法治海、生态用海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意见》包括6个部分,共19条。在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 决定方面,要求国家海洋局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 企业,自《意见》印发之日起不得承接由国务院审批的项目用海 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工作。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单位不 再进行资质要求,业务范围也不再受资质等级限制。

在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方面,提出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必须按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并重点对用海可行性、面积合理性、生态用海措施等内容进行论证。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对其所使用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用海申请人亦应对其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意见》还明确了论证报告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的责任。 在加强对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和论证报告质量的监管方面,提出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淘汰机制,逐步构建海域使用论证信用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 在规范论证报告评审程序和标准方面,提出制订完善评审程序和评审技术标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评审专家随机抽取机制。评审过程中,不得向用海申请人或论证报告编制单位收取或摊派评审费用。 在加强对评审专家的管理方面,提出建立完善评审专家行为准则和终身责任制,增强评审专家的责任心。同时完善全国评审专家库体系,要求各省按期上报本省专家库到国家海洋局备案。 在加快配套措施及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对现行的海域使用论证管理文件进行清理规范,对不符合国务院决定精神的文件和规定一律修订或废止,要求各省加大海域使用论证信息公开,研究制定本地区配套改革和相关工作方案。 附: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海规范〔20xx〕10号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简本)

徐圩新区达标尾水排海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简本)

委托单位: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 论证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证书编号:甲级国海论字第0218号 2017年12月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徐圩新区达标尾水排海工程拟建于埒子口西侧岸外海域。本项目海域管道先平行防波堤铺设,在东防波堤北端折转,延伸至排放口;排放口位于徐圩港区东北侧海域水深-8.5m处。本项目设计规模为11.83 万m3/d,包括调压泵站、陆域管线、海域管线和扩散器四部分。其中调压泵站位于徐圩新区东港污水处理厂南侧用地;排放管道全长20.632km,包括 3.876km陆域管道和16.756km海域管道(含300m扩散器母管)。本项目需申请用海的工程内容包括现状海堤外侧海域范围内的排放管道、排水口(扩散管)以及污水混合区用海。海域管线在水深<3m 近岸段浅水区海域,采用顶管施工,管道埋深6m;在水深≥3m 离岸海域,采用铺管船铺管冲射法后开沟埋管施工,管道埋深1.5m。工程总投资约88994.08万元。施工时间为25个月。

图1 工程地理位置图

图2 平面布置图

二、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本项目涉及的用海类型包括海底工程用海和排污倾倒用海,用海方式包括海底电缆管道用海、污水达标排放用海及取、排水口用海。本项目申请排海管道和污水混合区用海面积145.0761公顷,用海期限为50年;申请施工平台用海面积1.2112公顷,用海期限为2年。 三、项目用海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为管道工程,在工程建设前后基本不会改变原来海底地形地貌,因此工程建设前后对海域水动力条件基本没有影响,另外根据排海口附近流态矢量图、海底管道、扩散器与海床关系剖面图,排海口附近为旋转流,平均流速约为0.4m/s,水动力条件较强,因此污染物排放后受水流和水深地形的综合影响扩散充分,降低达标尾水对近岸区域对水环境的影响。 由于排放口工程的尺度较小,其建设不会对整个海域的泥沙运动、冲淤变化带来影响。由于管线沉于海床之下,其出水口与海床基本齐平,因此排放口对周边地形影响较小。在排放口周边流速略有增大,在工程结构附近小范围内应有一定的局部冲刷,不会对周边海洋环境敏感区造成地形冲淤的影响。 本工程悬浮泥沙影响范围主要位于管道周边100~1000m 的范围内,影响范围由岸向海逐渐减小,泥沙高浓度区位于离岸较近的浅水区。在管道施工位置处悬浮物浓度较高,超四类水质(>150mg/L)面积为2.3km2,浓度超三类水质(>100mg/L)面积为4.27km2,超一、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word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1 使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 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书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 专项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 环境要素 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也叫环境基质,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通常是指水、大气、声与振动、生物、土壤、岩石、日照、放射性、电磁辐射、人群健康等。 2.3 累积影响 指当一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及将来可预见活动的影响叠加时,造成环境影响的后果。 2.4 环境敏感区 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b)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c)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2.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本标准中所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不包括环境影响登记表。 3 总则 3.1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图1: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 (试行) 国家海洋局 2017年10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海湾海域 (2) 3.2河口海域 (2) 3.3开阔海域 (2) 4总则 (2) 4.1目的 (2) 4.2原则 (2) 4.3主要内容 (4) 5技术要求 (4) 5.1生态化平面设计 (4) 5.2公众亲海空间设计 (5) 5.3生态化海堤建设 (5) 5.4生态化岸滩建设 (6) 5.5污水排放与控制 (7) 5.6长期监测与评估 (7) 6分类技术要求 (8) 6.1位于海湾、河口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8) 6.2位于滩涂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8) 6.3位于开阔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9) 6.4港口码头以及特殊用途等的围填海工程 (9) 附录A (10) 附录B (11)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为指导围填海工程设计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生态建设方案专章的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围填海管控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制订本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和领海范围内涉及围填海工程的生态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GB/T18190海洋学术语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51015-2014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HY/T123海域使用分类 LY/T1938-2011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 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海办发〔2017〕2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浙江省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办法10页word

浙江省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办法 浙海渔发〔2006〕9号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第一条为科学合理地使用海域,保障海域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提高海域使用论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家海洋局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开展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及与此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从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从事海籍测量活动的单位,必须取得《测绘资质证书》。 从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及从事海籍测量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四条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监督。 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及证书由国家海洋局统一管理,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做好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监督管理工作。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由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 资质单位应从内部加强对海域使用论证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审核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第五条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 (一)甲级资质可承担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批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承担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二)乙级资质可承担省级以下(含省级)人民政府审批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三)丙级资质可承担县级人民政府审批、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第六条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实行年审制度。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范围内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的年度审核工作。

审核根据国家及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内容及标准进行,并根据需要对资质单位进行抽查。 审核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档。审核结果报国家海洋局,由国家海洋局作出年审结论。 第七条论证单位向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年度审核材料时,除国家海洋局规定的材料外,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本单位建立的论证工作质量审核、质量保证的相关文件;质量把关审核机构人员名单、论证报告书(表)审核责任人名单。 (二)当年完成的海域使用论证项目名称及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复印件)。 第八条论证单位在承接项目论证业务时,应按市场规则,公开、公平竞争。不得通过商业贿赂或向项目建设单位承诺弄虚作假等手段获得论证业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用海申请人指定论证单位。 第九条海域使用论证实行分类管理。根据项目用海对海洋资源、环境以及对其他用海活动的影响程度,分别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下列用海项目必须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一)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 (二)需要依法修改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 (三)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用海项目; (四)在重点养殖区、海水浴场等区域附近的非同类用海项目; (五)围海、港口码头、建筑堤坝(不包括纯海塘建设)、设置海底构筑物等严重改变海床地貌或海水流场的用海项目。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可填报《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除下列项目外的养殖用海不再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材料: (一)围海养殖; (二)建设人工鱼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