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引起气管狭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40.69 KB
- 文档页数:1
护理技巧正确处理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主要用于保护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在进行气管插管护理时,正确的技巧和方法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正确处理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技巧展开讨论。
1. 患者评估在进行气管插管护理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和排痰情况等。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术前准备在进行气管插管护理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如喉镜、气囊导丝、插管等。
同时,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为患者接受插管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3. 护理操作步骤(1) 注射局麻:在进行气管插管前,我们通常会给患者进行局麻。
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插管时的舒适度。
(2) 保持通畅:在插管前,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可以通过手术护士的协助,使用吸痰器清洁口腔和咽喉部分的分泌物。
(3) 插管操作:护士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插管技巧。
操作时应细心、轻柔,并确保插管成功且牢固。
(4) 固定插管:插管成功后,我们需要将插管固定在患者的面部,保持其稳定。
可以使用透明胶带、鼻垫等固定器材,确保插管不会松动或移位。
(5) 观察监测:患者插管后,护士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
包括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音等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护理常规在患者插管后,我们要保持气道的通畅,并注意护理常规。
(1) 定期吸痰:患者插管后,分泌物的堆积可能会导致气道堵塞。
定期地使用吸痰器对患者进行口腔和气道清洁,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保持湿润:插管后,患者的气道会变得干燥。
我们可以通过给患者进行湿化治疗,如雾化吸入、补充湿润剂等,使气道保持湿润,减少刺激和不适感。
(3) 观察固定器材:我们需要定期观察固定插管的器材是否松动或者脱落。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气管狭窄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变化;2. 探讨气管狭窄对家兔呼吸功能的影响;3. 分析气管狭窄模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6只,体重2.5-3.0kg,雌雄不限;2. 实验试剂:0.9%氯化钠溶液、2%利多卡因、0.5%戊巴比妥钠;3. 实验器材:气管插管、手术器械、电子秤、呼吸监测仪、麻醉机、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6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2. 模型建立:(1)实验组:采用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插入家兔气管,向气管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0.5ml,使气管内壁形成狭窄;(2)对照组: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不注入氯化钠溶液。
3. 实验过程:(1)实验组:观察气管狭窄家兔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幅度等;(2)对照组:观察正常家兔的临床表现,作为对照。
4. 数据采集与分析:(1)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兔的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幅度等数据;(2)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家兔的呼吸功能差异。
5. 组织学观察:(1)实验组:处死实验组家兔,取出气管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染色;(2)对照组:处死对照组家兔,取出气管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染色;(3)观察气管组织病理变化,包括气管壁厚度、黏膜层、平滑肌层等。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家兔气管狭窄后,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幅度减小,呼吸节律紊乱,表现为呼吸困难;2. 对照组家兔呼吸功能正常,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幅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3. 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家兔气管壁厚度明显增加,黏膜层及平滑肌层出现增生、肥大等病理变化。
五、讨论1. 气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本实验通过建立家兔气管狭窄模型,观察了气管狭窄对家兔呼吸功能的影响;2. 实验结果显示,气管狭窄会导致家兔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幅度减小、呼吸节律紊乱,表现为呼吸困难;3. 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气管狭窄会导致气管壁厚度增加、黏膜层及平滑肌层增生、肥大等病理变化;4. 本实验为气管狭窄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
一、误吸误吸是气管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插管后患者吸入胃内容物或口腔分泌物,导致肺部感染和其他呼吸道问题。
误吸的发生率约为5-10%。
预防误吸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操作和监测。
1. 预防措施:- 在插管前,确保患者胃内没有明显的残余物,可以通过禁食或抽吸胃内容物来实现。
- 在插管过程中,确保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的视野清晰,避免误吸。
- 插管后,及时抽吸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二、气胸气胸是气管插管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指的是气体进入胸腔,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影响呼吸功能。
气胸的发生率约为1-2%。
预防气胸的关键在于减少气体进入胸腔的可能性。
1. 预防措施:- 在插管前,评估患者的胸部X线片,排除已有的气胸。
- 插管过程中,避免过度通气,控制插管深度,减少气体进入胸腔的风险。
- 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胸部X线片,如有气胸的征象及时处理。
三、声带损伤声带损伤是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指的是插管过程中或插管后声带受损。
声带损伤的发生率约为5-25%。
预防声带损伤的关键在于操作的准确性和谨慎性。
1. 预防措施:- 在插管前,评估患者的声带情况,如有异常可以选择其他插管方式。
- 插管过程中,避免过度插入导管,减少对声带的刺激。
- 插管后,及时评估患者的声音和咳嗽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四、气管狭窄气管狭窄是气管插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的是插管导致气管内腔狭窄。
气管狭窄的发生率约为1-5%。
预防气管狭窄的关键在于减少对气管的创伤和炎症反应。
1. 预防措施:- 选择适当尺寸的插管,避免过大或过小。
- 插管过程中,避免过度插入导管,减少对气管的创伤。
- 插管后,定期检查气管内腔的情况,如有狭窄的征象及时处理。
一例气切术后气管狭窄行气管重建术患者的护理【摘要】总结了1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气切术导致气管狭窄后再行气管重建术的护理经验。
重点是术前呼吸锻炼,术后严格掌握拔管指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密切监测心肺功能,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协助患者合理卧位,加强呼吸道管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同时做好疼痛和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愈后出院。
【关键词】气管狭窄;气管重建;护理气管狭窄是气管切开术后期的主要并发症,气管狭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极易因痰液堵塞而心脏骤停[1]。
气管狭窄切除和重建术是气管狭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
我科于2016年11月7日收治一名因“心律失常发作休克”行气管切开术后导致气管狭窄的患者,于当月23日行“[颈胸部]气管病损切除+气管重建术”,术后经过积极的消炎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愈出院。
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半年余前因“心律失常发作休克”于当地医院抢救行气管切开术,拔除气管套管渐感胸闷气闭不适,说话后感胸闷气闭加重,过后可稍缓解,伴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痰,考虑气管切开后气管疤痕引起气道狭窄。
患者既往“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发现“糖尿病病史”半年余,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声门下约3cm处疤痕增生,狭窄明显。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化验后,予2016年11月23日我科全麻下行“颈胸部气管病损切除+术中气管插管+气管重建术”,术中置入双侧颈部引流管各一根,负压吸引,用两处丝线固定患者头部为前屈曲位(固定于前胸部),防止病人头颈部大幅度活动导致气管吻合口发生撕裂或损伤。
术后诊断:1、气管切开术后,气管狭窄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III级 3、慢性支气管炎 4、颈动脉动脉硬化 5、糖尿病。
11月24日积极呼吸机锻炼,在麻醉科医生在场情况下拔除气管插管,予抗炎、抗凝、雾化,化痰,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呼吸。
然而,气管插管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 喉痉挛喉痉挛是气管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可能导致插管困难、延迟插管过程,甚至需要改用其他插管方式。
为预防喉痉挛,操作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插管前,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减轻插管时的刺激。
- 使用适当大小的插管,避免过大或过小,以减少刺激。
- 在插管过程中,尽量减少刺激喉部的动作,避免过度刺激导致痉挛。
2. 气管黏膜损伤气管黏膜损伤是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它可能导致出血、感染和气管狭窄等问题。
为预防气管黏膜损伤,操作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插管前,检查患者的口腔和喉部,确保没有明显的损伤或感染。
- 使用适当大小的插管,避免过大或过小,以减少对气管黏膜的刺激。
- 插管时,注意插管的深度,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以减少对气管黏膜的损伤。
3. 肺部感染气管插管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尤其是在长时间插管的情况下。
为预防肺部感染,操作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插管前,确保患者口腔和喉部的清洁卫生,尽量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 插管后,定期检查插管部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感染迹象。
- 定期更换插管,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根插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声带损伤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声带损伤,尤其是在插管过程中或插管后的拔管过程中。
为预防声带损伤,操作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插管前,检查患者的声带情况,确保没有明显的损伤或肿胀。
- 插管时,注意插管的角度和速度,避免对声带造成过度刺激。
- 拔管时,缓慢而温和地拔出插管,避免对声带造成损伤。
5. 气胸气管插管可能导致气胸,尤其是在插管过程中或插管后的拔管过程中。
为预防气胸,操作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插管前,确保患者的胸部没有明显的气胸或肺大疱。
- 插管时,避免过度推进插管,以免损伤肺组织。
- 拔管时,缓慢而温和地拔出插管,避免突然释放气体,减少气胸的风险。
一、目的为保障气管插管操作的安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及医护人员。
三、气管插管操作人员要求1. 具备相关资质,持有有效执业医师或护士执业证书。
2. 具备扎实的气管插管操作技能和急救知识。
3. 熟悉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四、气管插管安全管理制度1. 气管插管前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气管插管的指征和禁忌症。
(2)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3)评估患者口腔、咽喉部状况,有无牙齿松动、舌后坠等情况。
2. 气管插管操作流程(1)戴好手套,备好所需气管插管器材。
(2)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后仰,打开口腔,清理口腔分泌物。
(3)使用喉镜,暴露声门,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导管。
(4)插入气管导管,确认导管已进入气管。
(5)固定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
(6)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
3. 气管插管操作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意识等生命体征。
(2)定期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3)观察气管导管固定情况,防止导管滑脱。
(4)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5)预防并发症,如肺炎、声带损伤等。
4. 并发症处理(1)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通知抢救小组。
(2)口腔舌咽部损伤出血及血肿形成:及时清理出血,必要时进行缝合。
(3)咽喉部、会厌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
(4)牙齿脱落、环杓关节脱位、气管软骨脱位:及时通知口腔科或耳鼻喉科进行处理。
(5)喉头水肿、声带水肿、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6)肺部感染、肺不张:给予抗感染治疗,调整呼吸机参数。
(7)低血压、气胸:给予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五、气管插管操作培训1.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2. 定期对在职医护人员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气管插管引起气管狭窄治疗
发表时间:
2017-10-17T15:42:18.0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作者: 郭蓉
[导读] 气管狭窄在临床上并不十分常见,但由于其病情较为复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卫生院
262100
气管狭窄在临床上并不十分常见,但由于其病情较为复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重者可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如何及时正确
的诊治是一种挑战。气管狭窄依靠病史、症状、体征、纤维喉镜及
CT等检查,诊断一般不难;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重建通畅稳
定的呼吸通道,避免再狭窄的发生。本文报道
7例与气管插管相关的气管狭窄的治疗体会。
1
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
2013
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共收治各类气管狭窄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纤维喉镜及CT扫描检查以明确狭窄部位,其中与气管插管
相关的气管狭窄
7例,肿瘤所致3例,气管外伤所致2例,感染所致2例,化学气体吸入所致1例。7例气管插管病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
23
~66岁。
1
.2治疗方法
1
.2.1气管切开术2例外院已行气管切开;2例实施气管手术时先行低位气管切开;3例入院后紧急气管切开,等待缺氧症状明显改善
后
24~48h,实施进一步的外科治疗。
1
.2.2气管狭窄环袖状切除+气管端端吻合成形术7例患者均全麻后取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带状肌到甲状腺,断峡部,充分暴露气管
软骨后,先纵行切开气管,观察狭窄范围及长度,在狭窄的最上、下端横行离断气管,从内面的黏膜层逐步向外切至软骨层,仔细分离瘢
痕和软骨,在气管食管沟和后壁处,从黏膜下分离、将整个瘢痕狭窄段气管袖状切除;然后分离上、下段气管环,使之松解;上提下段气
管后,做低位气管切开,下移麻醉插管,将上下气管断端实施端端分层、对位吻合,置自制的圆形硅胶气管支架,其下方固定在气管切开
的导管上,上端达声门下。对第一气管环切除者实施气管声门下吻合术,将气管上提并与声门下管腔进行分层、对位缝合,支架上端越过
声门区。
1
.2.3术后处理常规抗炎治疗,7d拆除伤口缝线后即可出院。1个月后门诊复查纤维喉镜检查硅胶支架位置及气管内有无肉芽形成。
3
个月后拔除硅胶支架,并予以试堵管,若无呼吸困难,1个月后复查气管内无肉芽形成即可拔除气管套管。
2
结果
7
例患者中6例在5个月内顺利拔管,经3~24个月随访,无1例出现再狭窄,所有患者经纤维喉镜检查无1例发生手术后声带瘫痪,无气
管或喉部肉芽等并发症出现。
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酸中毒昏迷在紧急气管切开时发生窒息,心肺复苏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家属放弃治
疗,出院
2d后死亡。
3
讨论
气管狭窄的病因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之分,先天性气管狭窄多见于小儿,如气管软骨软化症等,后天性气管狭窄见于气管插管、气管切
开、外伤、感染、肿瘤、化学气体吸入、呼吸道热烧伤、反流性食管炎等。本组
7例气管插管所致的气管狭窄占了同期收治的气管狭窄的
47%
,与国外报道气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是插管导致的医源性损伤一致。2例仅经口插管者狭窄处均位于第1~3气管环,为气囊所在位置,
可能是因气囊压迫过紧、时间过长所致,气囊压力可能使黏膜缺血、坏死、溃疡、感染而致瘢痕狭窄。
5例经口插管后改经皮穿刺气管导管
置入者狭窄处位于第
1~6环,除上述气囊充气时间过长外,还可能与经皮穿刺气管导管置入术的操作的盲目性,气管套管放置不合适导致
气管塌陷有关。据调查,护士对气管插管气囊管理的认知存在不足。
由此可见,多数气管狭窄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正确地选管、操作和护理,适时地调整充气容积或压力。气管插管相关性气管狭窄往
往发生在拔管后数天或数月,由于逐步引起呼吸困难,严重缺氧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在呼吸困难发生时需要紧急处理,气管切开
放置气管导管是治疗的第一步。作者认为气管切开的部位应该在狭窄部位较好,因为该部位
II期手术时需要切除,不会增加II期手术的难
度,如果刚好在狭窄的下方切开,则
II期手术时切除的气管环会增多。气管切开后是否可以急诊实施全麻下气管狭窄的切除和整形手术要视
具体情况而定,
Ⅰ~Ⅱ°呼吸困难者可实施Ⅰ期手术,而Ⅲ°及以上呼吸困难者不宜马上实施全麻手术,应等待患者情况稳定24~48h后再实
施手术,因为严重缺氧的患者对全麻耐受力差,易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增加并发症,甚至有死亡的风险。然而,
II期手术等待时间也不宜
过长,因为气管切开瘢痕对
Ⅱ期手术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最好观察24~48h后实施手术。
气管狭窄处理主要以手术为主,主要包括:①内镜或支撑喉镜下摘除或应用激光切除气管狭窄的瘢痕组织或肉芽组织:仅适用于局限
于较小范围的病变;②气管内支架成形术:主要用于气管狭窄长而严重、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及多次手术失败的患者;③气管扩张成形
术:需反复进行,适用于轻度良性瘢痕性气管狭窄;④移植物修复气管成形术:包括游离组织及带蒂复合组织。后者有良好的血运,手术
在同一区域,弥补了前者的不足。主要适用于气管前壁的修复,对后壁尚不能如意;⑤狭窄环袖状切除
+气管端端吻合成形术:适用于长度
小于
6cm严重和较严重的环形气管狭窄。一些作者认为,气管端端吻合术具有术后再狭窄率低、预后好的优点,但有损伤气管周围神经的
并发症。本组病例全部采取狭窄段气管切除及气管端端吻合术,最长切除了
5个气管环进行吻合,无1例再狭窄。由于在切除病变气管时采
取从气管内向外逐步分离和切除的办法,并且对喉返神经行程内的软骨外侧及气管食管沟处的瘢痕予以保留,防止了喉返神经损害的发
生,无
1例发生声带瘫痪,且未出现气管瘢痕及肉芽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