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对外汉语考试理论复习资料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4
2011年1月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基础综合(模拟题一)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中国文化1.中国道教历史上,天师逍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派别中的天师采取父子承袭制,而第 —位天师就是赫赫有名的 __________________ Q 【答案】张陵/张逍陵2.日本使团渡海来华访问和学习始于—代。
【答案】隋3•汉景帝时,在孔子旧宅的壁缝里发现了篆文书写的《尚书》、《周礼》、《论语》等书,由此 产生了汉代经学的一大流派—— ______________ 派。
【答案】古文经学4•四书五经中唯一的文学典籍是《诗经》,而唯一的历史典籍是《 【答案】《春秋》6•佛教首分“大乘‘‘与“小乘X 历史上流行于中日朝三国的佛教都是 【答案】大乘 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举世闻名的兵法名局,出自《孙子兵法》,其作者是我国古代 杰出的军事家 ______________ 。
【答案】孙武&中国佛教四大名ft 也被称为“佛教四大道场S 加中,五台ft 是—菩萨的道场。
【答案】文殊9.宗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因此后世称为“庙”,皆建于京城,井且位于皇宫左侧。
【答案】太10•明淸代帝王按旧例也祭祀历代开国帝王,但都不祭祀 【答案】秦始皇5.元代最著名的书法家当属【答案】赵孟頫,被称为“元人冠冕役佛教。
11. 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仪式很多,加中最为隆重的是 【答案】封禅 12. 著洛的候风地动仪的研制者是汉代科学家 【答案】张衡 13.我国私学的创立者是【答案】孔子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西藏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淸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帝开始采用“金瓶犁签"的办法确;!^ 新活佛•并须经中央朝廷正式批准生效。
IPA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基础综合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一.填空题 (共20分) 说明:下列15题是填空题, 第1-10题每题有一空,第11-15题每题有二空;每空 1分,共 20 分。
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哥斯达黎加来华留学生穆雷于公元1986年2月5日6时48分出生于圣何塞,按中国夏历,1986年是丙寅年,而这一天是腊月廿七日,前一天是立春节。
现在穆雷向你请教他的属相问题,你应当告诉他,他的的属相应当是___________。
2.2010年8月,北宋四大书院中的___________书院与周公测景台、中岳庙、少林寺等多处建筑共同组成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
3.2011年4月1日至15日,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在山西省介休市举行,当地仿照古代仪式,公祭___________,表达二千年来人们对他的绵绵追思。
4.清代画家朱耷,又名_____山人,他的一幅画作描绘的是:两只水鸟立于荷边石上,皆鼓腹而白眼向上,神态寂寞、倔强,画面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悲凉伤感的意境。
这幅画就是《___________》。
5.滕王阁、黄鹤楼与岳阳楼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其中___________是唯一的木质结构建筑。
6.孔庙是孔子的专门祀所,由于孔子在儒家文化圈的重要地位,孔庙在我国各地和日本长崎、韩国汉城等地区都有分布,而所有这些孔庙的正殿都称为“___________殿”。
7.中国人每年腊月初八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一习俗源于佛教的___________节。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经年苦修,生命垂危,几欲放弃,幸遇一牧女送乳糜而得救,终于腊月初八日得道。
8.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表示建筑的等级,其形式有六:硬山、悬山、卷棚、庑殿、歇山和攒尖,后三种还有重檐形式,其中,卷棚顶等级最低,而等级最高的是___________顶。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共5分)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学习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
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
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1、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者水平不高而造成的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在自行纠正。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这类错误一般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不易改正。
2、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2014年4月复习资料中国文化一:填空题:1.麻婆豆腐是我国四大菜系中_________菜的代表菜。
【答案】川/四川2.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是______菩萨的道场。
【答案】文殊3.明清时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称为“_________试”。
【答案】乡试4.唐代僧人玄奘所著的______是中外史上的不朽著作。
【答案】《大唐西域记》5.已故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是一个佛教徒,曾一度考虑出家为僧。
他信仰禅宗,而禅宗起源于中国,禅宗鼻祖是南北朝时期来华的古印度人_____。
【答案】达摩/菩提达摩6.元明清时期我国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_,俗称“太学”。
【答案】国子监7.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于公元690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答案】周;8.“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儒家两位大师的观点存在着根本的对立,持前一观点的是_________,而持后一观点的是孟子。
【答案】荀子9.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商代的社会情况,因都是商王占卜的记录,也称为“___________”。
【答案】卜辞10..著名歌星王菲曾演唱过一首《心经》,歌词源于佛教经典《心经》。
《心经》全称为《___________心经》,全文虽只有260字,却囊括了佛教教义的要旨。
【答案】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密多11.道教历史上,曾被成吉思汗接见并封为“长春真人”的著名道士是_________。
【答案】丘处机12.我国古代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孟姜女姓。
【答案】姜13.明清三试中,古人说的“春闱”指的是_________试,所发之榜则称为“杏榜”。
【答案】会试14.中国古代将梅花的五瓣比喻为寿、福、康宁、好德和善终,称为“_________”。
【答案】人生五福15.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___________》。
【答案】资治通鉴16.南宋四大书院中,由陆九渊主持的是___________书院。
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复习资料1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任务:研究——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②教学的全过程;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99年填空)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①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②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③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补充:1. 几个概念的区别(指南P32)母语:从亲属角度,一般知本民族的语言。
Mother tongue外语: 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Foreign language第一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
First language 第二语言(03年术语解释):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Second language目的语:Target language2.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00年术语解释):①中国人学外语;②少数民族学汉语;(01年选择)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外国华侨的汉语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理论解答题四、简答题(5分)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
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
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
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
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
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
四、简答题(5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之异同。
参考答案:(1)起点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2)第二语言学习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既可产生正迁移,也可起到负面的作用。
充分利用正面影响,预防或排除负面影响,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语言习得不存在这些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一、填空题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分,每空1分,共10分。
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
3.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__、课堂教学、成绩测试等四大环节。
5.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__心理学____规律、教育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6.学英语的时候,不少学习者会发现当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在一段时间内自己的英语会出现止步不前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化石化。
7.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是第一语言。
8. 有的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把教材设计为课堂用书、课后练习册、教师手册等配套教材,这体现了教材的___系统性___性。
9.交互性代表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间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特征。
1.10.对欧美国家的学习者来说,声调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1.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是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韩礼德。
2.语言对比分析最大的局限就在于忽视语义。
3.任务教学法的“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
4.其中后者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6.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
7.对比分析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
8.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9.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10.教师课堂上给学生讲了“趋向补语”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还弄不清楚,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复习资料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过程是如何使结构去实现功能的,语言是如何被感知、理解和产生的。
A.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中探究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从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中考察社会生活的某些倾向和规律。
举例:拉波夫对纽约人卷舌音的经典调查语言变异研究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应用B.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举例:对儿童习得母语的一些研究3-2.心理学(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98年选择)为什么说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
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然包括对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
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
历的每一种教学法流派都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是对外汉教的重要理论支柱。
一些热点问题必须将语言研究和心理研究结合起来。
包括汉教在内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吸取营养。
(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A.注意a.定义: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
b.注意有一定范围:指人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c.注意具有稳定性: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或知觉指向相应内容上的时间。
d.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能力。
B.知觉a.定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b.知觉的组织性:将输入的刺激组成有意义的整体。
c.知觉的整体性:由知觉的完整模式补充或解释部分(不完整)的感觉。
d.知觉的恒常性:指对于熟悉的物体,不管它的透明度、颜色、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变化,在知觉中的映像始终保持不变。
C.记忆a.定义: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
I P A对外汉语考试理论复习资料汇总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现代汉语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交际工具。
语言的属性:社会性(约定俗成,共同拥有)交际性(活跃的一直使用的语言,用来沟通和传递信息)工具性(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现代汉语的定义: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2.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3.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4.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规范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
(词以双音节为主)1.它是一种很少形态的语言,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
少形态而多助词,词类和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意合为主2.它的构词法和造句法是一致的。
(语素,短语,句群三级单位结构稳定,语法单位界限模糊,词结构,短语结构一般用复合结构构成)3.词和句子的长度短(单音节,双音节并重,语言的节奏性强,修饰语前置)语音: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单位:音节: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在一种语音或方言里,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声母:声母是指汉语章节开头的辅音。
有22个(包括零声母)韵母包括36个。
普通话的声调包括:1.阴平调2.阳平调3.上声调4.去声调不的变调法:1.单念时读原调2.在4声前读2声,如:不去3.在1,2,3声前读4声,如:不轻,不合,不想4.夹在重叠的动词或形容词中间读轻声,如:吃不吃,漂亮不漂亮5.在某些固定短语中“不”也读轻声,如:对不起,差不多。
一的变调法:1.单念时读原调2.在4声前读2声,如:一样3.在1,2,3声前读4声,如:一斤,一厘米,一起4.夹在重叠的动词或形容词中间读轻声,如:动一动,5.在报电话号码或一连串的数字时,一有时念成Yāo,用来区分七的读音。
拼音的拼写规则:1.j,q,x和韵母ü或者以ü开头的复韵母出现在同一音节中时,ü上的两点省略,当y和ü出现在同一个音节中时,ü的两点也要省略。
2.韵母i,in,ing,u单独表示一个音节时,前面分别加上y和w,成为:yi,yin,ying,wu。
3.韵母iou,uei,uen在拼写时,当中的字母要省略,即写成iu,ui,un.4.标调方法:先标aoe,再标iuü,iu并列,标在后5.当以aoe开始的音节和其他音节连用时,为了把音节各自区别开,需要用隔音符‘隔开,如pí’ǎo皮袄。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汉字的特点: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单音节语素。
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有一定的理据。
汉字有软强的超时空性。
汉字是方块形文字。
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
汉字结构复杂。
汉字的笔画(结构):横竖撇捺折部首:首创于东汉许慎编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汉字传统造字法有:象形:是通过描绘事物形状来表达字义的造字方法。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的符号来表达字义的造字方法。
会意:是用2个或2个以上的部件合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整字的意义也是由各部件的意义合成的。
形声:是用一个表意部件和一个表音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方式。
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的兼类:一个词兼属两种以上的词类。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能够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叹词。
10类疑问代词“几”和“多少”的区别几小于等于12,多少不定几可以表示疑问,也可以表示概数几一般要加量词后才跟名词组合,多少不受此限制几不能单用,多少可以把字句的定义:由介词“把”及其宾语做状语的动词谓语句叫“把”字句,表示对某人,某事物施加某种动作并强调使某人,某事物产生某种结果或影响。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施事者+介词“把”+受事者+动词+后附成分(人,事物受到的影响或结果)被字句的定义:由表示被动的介词“被”及其宾语做状语的动词谓语句叫“被”字句,说明某人,某事物受到某动作的影响而产生某种结果。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受事者+介词“被”+施事者+动词+后附成分(对人,事物的影响或结果)复合句与关联词P26-P27熟读熟记对外汉语母语:指本民族或本国家的语言。
是人在出生后就被赋予的社会属性。
(其民族特性),与是否能够使用该语言无关。
外语:外国的语言,按人的国籍划分。
第一语言:一个人在出生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一个人在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其他多种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针对:外族人外国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1.对外汉语是语言教学,是教给学生使用技能。
2.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对外汉语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1.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3.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4.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1.主体:幼儿VS成年人2.环境:自然环境VS课堂环境3.动机:生存本能VS 求职,考试,文凭4.方式:实物场景反复出现VS 母语概念与声音关系5.教育者:照顾性语言VS教学性语言6.过程:不自觉到自觉VS自觉到不自觉7.文化:自身文化VS 目的语文化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同点:1.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2.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等阶段3.语法习得有一定顺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1.年龄层次不同(教育对象大多是成年人,理解力强,记忆力差)2.迁移作用不同(汉语在语音,语法,文学等方面区别于其化语言,而外国人学汉语时已具备母语基础,适合对学习汉语产生一定的迁移作用)3.学习环境不同(中国儿童习得汉语是在天然语言环境中进行,外国人学习是在中国或者本国)4.文化背景不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与汉文化存在着差异,语言文化是相融合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应更注重文化的教学。
)5.学生个体差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6.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不同7.教学方法不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一.语音方面:音节采用的音素少,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规律性强;音节中元音出现的频率较高;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汉语音节的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二.词汇方面:汉语的词以双音节为主;汉语在构词上以词根复合法为主,且词义与构的语素义密节相关,便于理解并掌握词的意义;汉语中的词缀数量极少,但很能产,又具有很强的词性类化规律;常用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
三.语法方面:语法结绝简明,汉语形态变化少;汉语句式丰富。
四.汉字方面:汉字与音节对应极强,一个汉字往往对应一个音节;汉字有表意的作用,汉字中的形声字有表音成分;汉字能让人产生极大的兴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常用汉字高度集中,出现频率高,数量有限。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一.语音方面:声调是汉语语音教学的最大难点之一: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不易掌握;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分,音变中的变调,轻声和儿化。
二.词汇方面:单音节词较难学习:同义词,近义词较难区分,带有鲜明文化色彩的词语以及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文词语;成熟,惯用语等熟语;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给阅读带来不便。
三.语法方面:虚词:量词,代词活用;离合词,兼类词,补语,汉语的语序,汉语的省略;句式与同义句式辨析以及某些特殊格式的用法问题;汉语的意合法“搭配不当”的错误四.汉字方面:书写,认读,使用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的研究成果对第二语言教学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一.对教师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模仿和重复,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交际。
二.对学生理解,模仿,记忆,运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为核心原则,活跃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气氛,交际性操练的方法。
偏误分析的定义:偏误是成系统的,多发的,有规律的。
只有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才会有的。
偏误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某种偏误产生的阶段性等。
失误是不成系统的,偶发的和无规律的,是在情绪紧张,思维混乱,寒冷,交际中突然改变话题等特殊情况下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人们说自己的母语时会发生失误。
偏误VS 失误区分标准:出现频率的多少,生成者能否自已纠正。
中介语:概念最早是由赛林格在1972年提出的。
课程设置的阶段性:1.初级阶段:培养基本技能,接触的语言材料大多是为了教学而设计,编造的,很少来自真实的交际活动。
2.中级阶段:培养较高层次的言语技能,在教学活动中扩大输入的量,让学生广泛接触反映真实交际活动的汉语言语材料,拓展知识面。
3高级阶段:培养高级言语技能,加大有关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方面的课程的比重初级阶段教学对象:HSK1-2级学生教学目标:语音,词汇和语法,听,说,读课程设置:围绕听说读写,语音,语法,说话等方面来设置。
教学原则:注重基本语言要素的教学,听说领先,教学活动交际化,训练重模仿,教学手段重直观,形象,教学用语简明。
中级阶段:教学对象:HSK3-4级学生教学目标:语音,词汇,汉字和语法,听,说,读,写课程设置:围绕进一步提高学生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来设置教学原则:注重语用规则的教学,注重语段篇章教学,听说读写并重,突出读写训练,适当增语言文化教学内容,增加主观性练习量。
高级阶段:教学对象:HSK5-6级学生教学目标:语音,词汇,汉字和语法,修辞,语用,听,说,读,写,译。
课程设置:仍不能放松在汉语知识,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方面继续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教学原则:继续贯彻以言语技能训练为核心,加大交际文化知识教学的力度,加强语段,语篇训练,增强教学材料和训练的真实性。
核心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尽量避免使用学生的母语和其他媒介语。
口语教学应注意:(应体现互动性)1.口语教学是有指导的教学2.输入要大于输出3.有选择性的改错纠偏4.不要把口语课上成阅读课口语教学的方式:1.互动问答法2.情景对话法3.直观描述法4.复述与讲述法5.演讲报告法6.模拟法7.组群活动法教案设计教案四大金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