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炼铁学复习资料

炼铁学复习资料

炼铁学复习资料
炼铁学复习资料

1、高炉系统包括高炉本体、原燃料系统、上料系统、送风系统、渣铁处理系统、煤气清洗处理系统。

2、高炉生产过程控制的关键性环节有送风条件,软熔区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固体炉料区的工作状态

3、铁矿石的分为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菱铁矿

4、铁矿石评价的要点有含铁品位、脉石的成分及分布、有害元素的含量、有益元素、矿石的还原性、矿石的高温性能。

5、炼焦工艺过程中影响焦炭质量的环节大体上可分为洗煤、配煤、焦炉操作、熄焦等,其中配煤起着决定作用,配煤中最重要的是控制混合煤料的胶质层厚度。

6、洗煤的目的在于降低原煤中灰分及硫的质量分数。

7、高炉生产的产品有生铁、铁合金、高炉煤气、炉渣

1、散状物料聚集时颗粒间的固结力=联结力—排斥力

2、烧结过程的主反应有燃烧反应、分解反应、还原与再氧化反应、气化反应、水分蒸发和凝结。

3、烧结料固结经历固相反应、液相生成、冷凝固结过程。

4、烧结过程中固相反应能够进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

5、液相生成是烧结成型的基础,液态物质的数量和性质是影响烧结固结好坏,乃至冶金性能的重要因素。

6、常见的烧结矿显微结有粒状结构、斑状结构、骸状结构、丹点状的共晶结构、熔蚀结构。

7、烧结矿冷凝形成的矿物组成及其结构是影响烧结矿质量的重要因素。

8、生球成型的机理是利用细磨粉料表面能大的特性。

9、铁矿粉球团过程包括生球成型和熔烧固结两个主要作业。成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母球、母球长大、长大了的母球进一步紧密。

10、生球干燥的目的是避免焙烧时发生破裂、同时提高焙烧效率。由表面气化和内部扩散两个过程组成。

11、球团矿在高温下焙烧,引起强度增加的原因有:晶桥联结;固相烧结固结;液相烧结固结

12、现代高炉冶炼最佳炉料结构为高碱度烧结矿配加酸性球团矿。

1、FexO,方铁矿,俗称浮士体,是立方晶系氯化钠型的Fe2缺位的晶体。

2、FexO在低温下不能稳定存在,当温度低于570℃时,将分解成为Fe3O4+α-Fe。

3、铁氧化物的多级还原反应中还原顺序:>570℃Fe2O3 → Fe3O4 → Fe x O → Fe,<570℃Fe2O3 → Fe3O4 → Fe

4、影响铁还原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矿石粒度、煤气成分、矿石的种类和性质。

5、MnO2及Mn2O3、Mn3O4在高炉的炉身上部转化为MnO。

6、高炉中Si还原的多级反应过程为:>1500℃SiO2?SiO2(气)?Si;<1500℃SiO2=Si

7、解决钛渣变稠的措施可概括为吃精料、造好渣、低硅钛、炉缸活。

8、在使用熟料的情况下,焦炭带入炉内的硫占总入炉硫量的80%以上。9、降低高炉循环富集碱量的主要措有降低炉料带入的碱量、增大炉渣排走的碱量。

1、碳与氧形成CO2的反应称为完全燃烧,形成CO的反应称为不完全燃烧。

2、影响鼓风动能的因素主要有风量、风温、风压、风口截面积。

1、料柱压差ΔP主要决定于气流速度和料层通道的当量直径。

2、高炉精料的六字方针是高、稳、熟、小、匀、净。

3、改善料柱的透气性必须改善原、燃料质量,改善造渣,改善操作,获得适宜的软熔带形状和最佳煤气分布

4、从正同装至倒同装,边缘气流逐渐发展,而中心气流逐渐减弱。

5、高炉顺行的重要标志是合理的煤气流分布促进料柱的透气性改善。

6、软熔带形状基本有三种类型:“ 倒V”形,“V”形和“W”形

7、高炉顺行的主要标志:炉料顺利下降,煤气分布合理,炉缸工作均匀、活跃,炉温充沛稳定,生铁质量良好。

1、高炉生产的目标优质、低耗、高产、长寿、高效益。

2、喷吹补充燃料时影响置换比的主要因素有:喷吹燃料的种类;喷吹燃料在风口前气化程度;鼓风参数。

1、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规定工作时间内,每立方米有效容积每昼夜生产的合格铁水的吨数。有效容积利用系数[t/m3.d]=合格生铁折合产量/(有效容积*规定工作日)

2、焦比:冶炼单位生铁消耗的干焦的千克数;入炉焦比又称净焦比,实际消耗的焦炭数量,入炉焦比=干焦耗用量(kg)/合格生铁产量(t);综合焦比指每生产一吨生铁所消耗的干焦数量以及各种辅助燃料折算为干焦量总和。

3、冶炼强度:冶炼过程强化的程度,以每昼夜(d)燃烧的干焦量衡量,冶炼强度=干焦耗用量/(有效容积*规定工作日) [t/m3.d]

4、休风率:休风率是指高炉休风时间(不包括计划中的大、中、小修)占规定工作时间的百分数。

5、固相反应: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这种或那种离子克服晶格中的结合力,在晶格内部进行位置交换,并扩散刀与之相接触的邻近的其他晶格内进行的反应。固相反应能够进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

6、析碳反应:高炉内进行着一定程度的析碳反应,2CO =CO2+C该反应是碳素溶解损失反应的逆反应。碳素溶解损失反应:CO2+C=2CO。

7、上部调剂:利用装料制度的变化以调节炉况;下部调剂:通过调节风速和鼓风动能及喷吹量来控制风口燃烧带状况的煤气流的初始分布。

8、间接还原:还原剂为气态CO或H2;直接还原:还原剂为固体C。

9、全压差 :煤气通过料柱(自炉缸风口水平面至炉喉料线水平)的压力损失,可近似地采用高炉料柱的全压差ΔP 表示ΔP = P 缸-P 喉≈ P 热-P 顶 10、料线 :大钟下降位置下沿至料面的垂直距离。 11、批重:装入高炉的每一批炉料是由焦炭,矿石和熔剂按一定重量比例组成的。三者的总重量称为料批重 12、装料制度 :炉料装入炉内方式的总称。它决定炉料在炉内的分布状况。 13、热制度:在工艺操作上控制高炉内热状态的方法的总称。 14、送风制度:通过风口向高炉内鼓送具有一定能量的风的各项控制参数的总称。包括风量、风温、风压、风中含氧量、湿分、喷吹燃料以及风口直径、风口中心线与水平的倾角,风口端伸入炉内的长度等。 15、造渣制度:包括造渣过程和终渣性能的控制。造渣制度应根据冶炼条件、生铁品种确定。 16、理论燃烧温度:高炉风口的理论燃烧温度是指燃料在风口前燃烧时(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加上助嫩热风含有的热量全部传给燃烧产物时达到的温度.它是高炉冶炼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1、高炉冶炼的主要目的:用铁矿石经济而高效率地得到温度和成分合乎要求的液态生铁。① 实现矿石中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学分离—还原过程;②实现已被还原的金属与脉石的机械分离—熔化与造渣过程;③控制温度和液态渣铁之间的交互作用得到温度和化学成分合格的铁液。 2、高炉冶炼对焦炭的质量要求:⑴强度:(转鼓指数)如果焦炭没有足够的强度,则要被破碎,产生大量的粉末,导致料柱透气性恶化、炉渣粘稠、渣中带铁以及风渣口大量破损等。⑵固定C 及灰分含量:焦炭含灰分高则含碳量低。灰分增加必须配加数量与灰份相当的碱性氧化物以造渣。焦炭含灰分量增加时,高炉实际渣量将以比灰分量两倍的比率增长。⑶硫:焦炭带入的硫占冶炼单位生铁所需原料总硫量的80%左右。⑷ 挥发分含量:挥发分在焦炭中残留较高,则说明干馏时间段,不能构成结晶完善程度好、强度足够搞的焦炭。挥发分过低,会形成小而结构脆弱的焦炭。 ⑸ 成分和性能的稳定性及粒度。成分和性能:铁矿石(中和、混匀)焦炭(提高炼焦工艺)粒度:有两方面的因素对焦炭的平均粒度提出不同要求。一是缩小粒度(从提高焦炭成品率,降低成本的经济因素方面考虑;从冶炼过程考虑,加速炉内传热传质)。二是增大粒度(从软熔带透气性考虑)⑹ 反应性:高炉用焦炭希望较低的反应性,以保障高炉良好的透气性 3、粉矿造块的目的:①将粉状料制成具有高温强度的块状了以适应高炉冶炼、直接还原等在流体力学方面的要求;②通过造块改善铁矿石的冶金性能,使高炉指标得到改善;③通过造块去除某些有害杂质,回收有益元素达到综合利用资源和扩大铁矿石原料资源。 4、高炉中Si 还原的基本条件:1)较高的炉缸温度和充足的热储备q ,热储备越充足,则生铁含Si 越高。要提高生铁的含硅量必须提高炉缸温度,措施在于提高风温、

富氧鼓风、采用难熔渣操作和适当提高焦比2)降低炉

渣碱度,炉渣碱度越高,渣中SiO 2活度越小,越不利于硅的还原。降低炉渣碱度,即采用酸性渣操作,可增大

SiO2的活度,促进Si 还原3)选择适宜的原料。

5、高炉冶炼对炉渣的性能要求:1)良好的流动性能 2)

良好的化学反应性能3)良好的透气、透液性能,满足渣铁、渣气分离的良好条件4)良好的稳定性,不因冶

炼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炉渣性能的恶化。炉渣是决定金属成品最终成分及温度的关键因素。

6、高炉顺行的主要标志:炉料顺利下降,煤气分布合理,炉缸工作均匀、活跃,炉温充沛稳定,生铁质量良好。

总的结构是焦比低、产量高、质量好。

7、高炉煤气流合理分布的标志:1炉料顺利下降,炉况

稳定顺行,炉温充足,整个料柱透气性好2)煤气能量利用充分,炉顶温度低,而CO 利用率高,最终表现为焦比、燃料比降低。

8、高炉接受高风温的条件: ① 加强原料准备,提高矿

石和焦炭的强度,特别是高温强度,筛除小于5mm 的粉末以改善料柱的透气性;② 提高炉顶煤气压力,对比高压和高风温对高炉冶炼的影响可以看出,高风温对高炉还原和顺行的不利因素可以得到高要操作对还原和降低炉内煤气压差得有利影响弥补; ③ 喷吹燃料和在这之前得鼓风加湿,向风口喷吹补充和加湿鼓风可降低风口

前的理论燃烧温度,可解决由于风温提高使炉子下部温度升高造成炉况难行的问题。

9、喷吹补充燃料使炉缸理论温度降低的原因:1)燃烧产物的数量增加,用于加热产物到燃烧温度的热量增多2) 喷吹燃料气化时因碳氢化合物分解吸热,燃烧放出的热值低3)焦炭到达风口燃烧带时已被上升煤气加热,可为燃烧带带入物理热。

10、实际生产中限制喷吹量的因素:①风口前喷吹燃料的燃烧速率是目前限制喷吹量的薄弱环节;②高温区放热和热交换状况,高炉冶炼需要有足够的高温热量保证炉子下部物理化学反应顺利进行;③流体力学因素限制;④产量和置换比降低是限制喷吹量的又一因素。

11.富氧鼓风对高炉冶炼的影响:1)对风口前燃料燃烧的影响:风口前产生的煤气量减少,煤气中CO 含量增加,氮含量减少。理论燃烧温度大幅度提高。风中N2含量的降低和t 理的提高大大加快了碳的燃烧过程,这将导致风口前燃烧带的缩小,并引起边缘气流的发展2)对炉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富氧对高炉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与提高风温时的影响相似3)对还原的影响:富氧对间接还原发展有利的方面在于炉缸煤气中CO 浓度的提高与氮含量的降低。但炉身温度降低700~1000℃间接还原强烈发展的温度带高度的缩小,以及产量增加时,炉料在间接还原区停留的时间缩短。

1.画出Fe-O-CO 系统和Fe-O-H 2系统的平衡状态图,并标出各物质稳定存在的区域及相关反应。 3Fe2O3+CO =2Fe3O4+CO2 Fe3O4+CO =3FeO +CO 1/4Fe3O4+CO=3/4Fe+CO2 FeO+CO=Fe+CO2 3Fe2O3+H2=2Fe3O4+H2O Fe3O4+H2=3FeO+H2O 1/4Fe3O4+H2=3/4Fe+H2O FeO+H2=Fe+H2O 2.画出运行中高炉的纵剖面图,标出个相关区域并简述各区域的主要反应及主要特征。

3、烧结过程的主反应包括哪些内容,简述其特点。

1)燃烧反应 C+O 2=CO 2 2C+O 2=2CO 2CO+O 2=2CO 2

CO 2+C=2CO 烧结过程中反应⑴易发生,在高温区有利于⑵和 ⑷进行,但由于燃烧层薄,废气经过预热层温度很快下降,反应受到限制,但在混合料中燃料粒度过细,配碳过多而且偏析较大时,此反应仍有一定程度发展。 反应⑶易于在低温区进行。

2)分解反应:a 、结晶水分解: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因而用褐铁矿或强磁选和浮选的褐铁精矿粉烧结时,需要更多的燃料,配量一般高达9% ~ 11%。b 、碳酸盐分

解:在烧结过程中不仅要求CaCO 3完全分解,而且要求分解出来的CaO 完全为液相完全吸收与其他矿物结合,而不希望有游离的CaO 存在。C 、高价氧化物分解 3)还原与再氧化反应:烧结过程中由于原料中碳分布的偏析和气体组成成分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某些地区,特别是再燃料颗粒周围的(CO 2)/(CO )比值很小,而

该处温度较高,部分Fe 2O 3可还原为FexO ,甚至可能被还原为Fe 。再离燃料颗粒较远的地区该比值可能很大,相应氧含量较多, Fe 3O 4和FexO 可能被氧化。 4)气化反应:a 、氧化:b 、还原:某些易挥发的元素如能再烧结过程中被还原也可以气化脱除,这些元素包括Zn 、K 、Na 等。困难的是这些元素的氧化物再烧结料中形成盐类,难以还原。C 、氯化:氯化烧结易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及降低烧结矿强度。(5)水分蒸发和凝结 4、写出高炉脱硫的反应方程式,从多角度分析降低生铁

[S]含量的措施。【从多角度分析降低生铁[S]含量的措施主要从要点如下:1)反应方程式2)硫在炉内总的分配平衡关系式3)增加Ls 的热力学分析4)动力学分析】

【1】炉渣脱硫的基本反应为[FeS]+(CaO )=( CaS )+(FeO )炉渣除硫反应又表示为:CaO )+[S]+C =(CaS )+CO 【2】提高LS 的措施有:(1)提高温度;(2)提高炉渣碱度,以增大γ(CaO)及ω(CaO)值;(3)渣氧势低,具体表现为ω(FeO)低;(4)提高铁液中硫的活度系数γ’[S]【3】炉渣除硫反应的动力学, 加速脱硫反应速率的措施:(1)加大渣铁间的交界面面积;(2)加大分配系数(3)增大硫在铁液及渣液中的传质系数。基于炉内去硫反应的种种特点,出现了高炉酸性渣低温操作,而在炼钢之前增设炉外脱硫工艺【4】降低ω[S]的措施(1)降低硫负荷(2)增大硫的挥发量(3)加大渣量4)增大硫的分配系数 5、FeO 直接还原三种反应类型① FeO +C =Fe+CO 固体C

与固体FeO 相互接触反应②间接还原与碳素溶解损失反应叠加 间接还原FeO +CO= Fe +CO 21)碳素溶解损失反应CO 2+C =2CO 直接还原 FeO +C =Fe+CO ③间接还原与

水煤气反应叠加 间接还原FeO +H 2=Fe +H 2O 2)碳素溶解损失反应CO 2+C =2CO 直接还原FeO +C =Fe+CO

高级高炉配管工复习资料题

有高炉配管工高级工理论知识合并卷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V”,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乂”,每题2分,共200分) 1. >由高炉炉顶排出的高炉煤气可以直接供给用户使用。()答案:x 2. >用球墨铸铁浇注冷却壁主要是提高壁体的强度和耐磨性。()答案:V 3. >一般要求冷却器排水温度小于50C。()答案:V 4. >液体在其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沸腾。()答案:X 5. >液体在粗细不均匀的管道中流动时,其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每一横截面的流量是不同的。()答案:V 6. >镶砖冷却壁有利于渣皮的形成。()答案:V 7. >镶砖冷却壁所用耐火材质应与该部炉体内所用内衬材质相适应。()答案: V 8. >镶砖冷却壁的镶砖面积不得超过内壁面积的50% ()答案:V 9. >现代高炉的内型由炉缸、炉腹、炉腰、炉身、炉喉五部分组成。()答案: V 10. >下列反应FeO+C B Fe+CO为直接还原反应式。()答案:x 11. >确定各段冷却壁水温差上限的依据是该冷却壁允许的工作压力。()答案: x 12. >清洗冷却壁的目的是提高其导热性能。()答案:V 13. >煤气中H2的浓度对铁矿石的反应速度无影响。()答案:x 14. >炉渣的脱硫效果完全取决于碱度的高低。()答案:x 15. >炉身结构不合理是影响高炉寿命的因素之一。()答案:V 16. >炉身和炉腹是高炉内衬破损严重的主要区域。()答案:X 17. >炉缸是盛熔渣和铁水的部位。()答案:V 18. >炉缸煤气的成份为CO H2、N2o ()答案:V

19. >炉缸堆积时,风口上部烧坏的较多。()答案:x 20. >炉腹冷却器漏水将吸收炉内热量,并引起炉墙结厚。()答案:V 21. >看水工在煤气区作业,必须两人以上。()答案:V 22. >焦炭在炉内的作用只是发热剂。()答案:x 23. >焦炭的物化性质包括焦炭的燃烧性和反应性。()答案:V 24. >衡量铁矿石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是化学成份,物理性质和冶金性能。()答案:" 25. >合适的造渣制度指具体冶炼条件下合适铁种要求最低碱度。()答案:X 26. >光面冷却壁一般用在炉底、炉缸、风口区部位。()答案:" 27. >贯流式风口水压要求不能低于0.5MPa。()答案:X 28. >勾头冷却壁的勾头起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冷却面积。()答案:X 29. >更换渣口时,风压必须低于0.05MPa。()答案:" 30. >根据生铁的化学成份不同,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答案:" 31. >高炉炼铁的主要产品和副产品有生铁、炉渣、高炉煤气、炉尘。()答案: V 32. >高炉利用系数就是高炉每天生产的生铁量。()答案:X 33. >高炉冷却系统定期清洗的目的是清除水垢。()答案:V 34. >高炉冷却水进水温度最高不得高于50Co ()答案:X 35. >高炉冷却介质一般用水、空气、汽水混合物。()答案:V 36. >高炉冷却部位的热负荷,随炉体结构和炉衬侵蚀情况而变。()答案:V 37. >高炉框架主要起支承炉顶装料设备的作用。()答案:V 38. >高炉给水温度一般要求不大于35Co ()答案:V 39. >高炉各部位冷却器的进、出水温差要求越高越好。()答案:X 40. >高炉各部冷却器的进水温差要低,越低越好。()答案:X 41. >风冷炉底有自然通风冷却和强制通风冷却两种方式。()答案:V 42. >风口小套主要是受到渣铁与风口的直接接触而烧坏的。()答案:V 43. >风口小套不直接与炉内的高温气流和渣铁接触。()答案:X

应用波谱学复习资料

1. IR表明化合物C9H10O分别含有一个苯环、羰基、亚甲基、甲基,但无法确定羰基的位置。UV显示有三个吸收带254nm(lgεmax=4.1); 280nm(lgεmax=3.1);320nm(lgεmax =1.9)。化合物结构 是………………………………………………………………………………………. 2. 某化合物在200-400nm范围内没吸收,该化合物是芳香族;含共轭双键;醛;醇 3. 某化合物分子式C5H8O,在UV图上有两个吸收带(224,9750;314,38),结构是 CH3CH=CHCOCH3;CH2=CHCH2COCH3 CH3CH=CHCH2CHO;CH2=CH(CH2)2CHO 4. 某羰基化合物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只产生一个204nm (60)的弱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酯;醛酮;α,β-不饱和醛酮;α,β-不饱和酯; 5. 6. 7.

8. 9. 11. 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的是样品对中红外区的光的吸收:吸收波长和强度。 12. 试比较下列化合物在CCl 4中νC=O 的大小 C>B>D>A 13. 14. C 14H 14,熔点为51.8~52℃,IR( cm -1):3020, 2938,2918,2860,1600,1584,1493, 1452,756,702 答案:Ph-CH 2CH 2-Ph 15. 分子式为C 3H 6O 的化合物,IR( ):3300(s,b), 1830(w ),1650,1430,1030,995,920 答案:、CH 2=CHCH 2OH 16. C 9H 10O ,IR ( ):3040,3015,2940, 1685,2000-1650多峰,820 cm -1 答案:p -CH 3-Ph-COCH 3 17. C 8H 7N IR :ν(cm -1)=3030(弱),2920 (弱), 2217 (中), 1607 (强), 1508 (强), 1450 (弱), 817 (强). U =1/2(2+2?8+1-7)=6 18. C 8H 8O IR :ν(cm -1 )=3010(弱) ,1680 (强),1600 (中), 1580 (中), 1450 (中),1430 (弱), 755(强), 690 (中)。 U =1/2(2+2?8-8)=5 19. 、C 4H 6O 2,IR( cm -1):3070,1760,1650,1230, 1140 ) 22(2 1134+-+= n n n U 1 2 2 )22(+- =-+= Ωm n m n CH 3CN COCH 3

[核磁共振波谱学讲义]第三章—NMR实验技术基础(4脉冲技术)

第三章 NMR 实验技术基础 4 脉冲技术 a 频偏效应(off-resonance effects) 由于射频场为单色波,而样品中的化学位移有一定的范围,因此不同的核感受到的有效场也不同。 (1) 脉冲作用对象为Z 磁化向量 在off-resonance 状态,相位y 的脉冲作用于平衡态的z 磁化向量后: M M M M M M x y z ==-=+000221sin sin ; (cos )sin cos ;(cos cos sin ) αθαθθθαθ 当频偏大时有明显的相位及强度的畸变: tan (cos )cos sin (cos )sin sin βαθ α αθαγ= = -=-? -M M B y x 111Ω

这个式子适合于分析相位与频偏的关系。 当频偏不大于射频场频率时,90度脉冲后的水平分量的相位与频偏基本上是线性关系, βγτγττπ = -=-= -ΩΩΩ B B 190190902 因此不太大的频偏下,实际的90度脉冲可以当成理想的90度脉冲,后跟一 段演化期,时间长度为ττπ =290 相比之下,有频偏时180度脉冲的效果要差的多,通常需要其他技术来弥补。 90度脉冲的激发曲线的第一个零点位于Ω=±151γB 180度脉冲的激发曲线的第一个零点位 于Ω=±31γB 如蛋白质中C α的化学位移平均在 56ppm 左右,而CO 的化学位移在174ppm 左右,若要激发其中之一同时对另一个影响最小,180度方波的功率应选择为 118125673 8562?=. Hz ,对应的脉冲宽度大约58.4μs. (2) 脉冲作用对象为水平磁化向量(nonresonant effects) 频偏较大时射频场的有效磁场接近Z 向,因此横向磁化向量在脉冲期间绕Z 轴有额外的进动,产生相移:φωτNR p t =<>122()Ω 此处<>对脉冲串作平均,在多维谱中当τp 随间接维时间变化时(如去偶序列),这个相 移在对应的间接维中表现为一个频移ωωNR t = <>122()Ω

波谱学与结构测试试题(2017)及答案

波谱学与结构测试试题(2014) 专业:学号:姓名: 一液体NMR 1.对1H和13C而言TMS 是常用的参考物质,它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惰性,易挥发,并有12 个等性的1H核和 4 个等性的13C核。 2.在实验中要想把碳谱中的CH3、CH2、CH区分开来需要做哪2个谱图?要想得到分子间空间相互靠近的信号,应该做哪种二维谱图可以得到? 3.下图为某化合物的1H NMR谱和13C NMR谱,请确定该化合物名称。

二电子自旋共振ESR 1. ESR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什么是ESR现象? 答:(1)在化学领域中,ESR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a.自由基 自由基是指在分子中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物质。 b.双基(briadical)或多基(polyradical) 在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成对电子化合物,并且这些未成对电子相距较远,彼此间相互作用很弱,所以其性质就像两个或多个仅有微弱相互作用的自由基。 c.三重态分子(triplet molecule) 这种化合物在分子轨道中含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但与双基不同的是,这两个电子相距很近,彼此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三重态分子有两类: ①分子本身就是三重态分子,例如氧分子 ②在光和热的激发下由原来的逆磁性分子变成顺磁性的三重态分子。 d.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 过渡金属离子:未充满的3d, 4d, 5d 电子壳层稀土离子:未充满的4f,5f 电子壳层 e.固体中的晶格缺陷 一个或多个电子(或空穴)陷落在缺陷中或其附近,形成一个具有单电子的物质。例如,F心,V心。 f.其他体系 含有奇数电子的原子,以及含有单电子的分子等。 (2)电子自旋共振现象,也称为电子顺磁共振 2.电子自旋共振的条件是什么? 答:顺磁性物质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在直流磁场作用下产生能级分裂,如果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施加频率为υ的电磁波,当满足下面的条件: hυ=gβH 一部分能级低的电子吸收电磁波能量跃迁到高能级中。 3. 在什么情况下ESR谱出现超精细结构? 答:未成对电子与磁性核之间有磁相互作用,称为超精细相互作用。由此产生许多谱线,称为超精细结构(hfs)。核的自旋运动可以用核自旋量子数I表征,即:μn=+g nβn I 其中,μn:核磁矩 g n:核的g因子βn:核磁子,βn=βe /1836 4. 什么是g因子?如何在ESR谱中使用绝对测量方法计算g因子,请写出计算公式,以及公式中各个常量的数值及单位。 答:g因子在本质上反映了分子内部局部磁场的特征,它是提供分子结构信息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g因子的测量,有助于了解信号来源和磁性粒子的性质。 由共振条件 hυ=gβH,可知: g=hυ/βH 对于自由电子,只具有自旋角动量而无轨道角动量,ge=2.0023。 根绝对测量方法:据共振条件hυ= g βH 可知, g=hυ/βH 其中,υ微波频率9.78 x109Hz,h=6.626 x 10-27尔.秒,β=9.274 x 10-21尔/高斯,H谱

拓展项目:星球大战

( 拓展项目)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1695 拓展项目:星球大战Expansion project: Star Wars

拓展项目:星球大战 主题:打破常规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任务:将你的双脚放在圆圈里。 准备:在地上设置一些大小不等的圆圈。告诉团队,他们马上要做一个解决问题型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三条规则: 1.将你们的双脚整个地放在一个圆圈里。 2.当我说“变”时,如果可能的话,请转移到另一个圆圈并将你的双脚整个的放在里面。到目前为止,这些规则就够了,必要的时候我会说出第三条规则。 当培训师每次说完“变”时,从地上拾起一个或两个圆圈。随着圆圈数量的减少,学员们抢占圆圈的速度就会加快。如果一个团队是来自同一组织的,那么将很快会就圆圈数量问题与培训师发生争论。这时候培训师就可以宣布第三条规则: 3.如果圆圈不够,就不要移动或改换圆圈,同时也不要挑战培训师。 当只剩下最后一两个圆圈时,学员们通常会争着将自己的脚放到里面去。当培训感觉到时机到了,重复规则并提示他们这是一个学习怎样解决问题的游戏。有人可能会突然开窍,他/她会坐到地上但把他/她的双脚放在圆圈里。于是,其

他人争相效仿,问题就解决了。这时,培训师也可以坐下,开始进行回顾。 器材:15个左右的绳圈,依团队的大小而定。这些绳圈的直径在1-3英尺。 时间:5-10分钟。 知识迁移:我常常会感到惊讶:如此简单的活动怎么会引发如此多的灵感!据说,这个游戏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发明出来的。多么聪明的孩子!让我们从一些假设开始回顾。提问: 当你一听到规则后,你做了怎样的假设? 你们是不是无意识地制定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规则(有的队员从一个圆圈蹦到另一个圆圈)。 这些假设是否限制了你们更多的想法? 在你提出更多的想法之前你必须做什么,是不是有个看似很愚蠢的风险在里面,(任何改革创新都是有代价的)。 是否有人想过要求额外的时间用头脑风暴法来讨论问题(很多的时候任务的压力会迫使我们用习惯的方式来做事)。 是否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是否曾经努力依靠团队来解决问题? 你的方法是源于自己的习惯或是有意识的选择? 你是如何突然开窍的(只有两个圆圈的时候,你就必须要做点创新)。 你是否认为“变”是恒定的,在实际工作中你是否也经常要处理变化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也有很多假设或者不成文的规定在限制你? 个人笔记:这个游戏对小到10人大到30人的团队都适用。这个第一眼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由于观念的转变得到了解决。这种转变,也被未来主义者

炼钢工初级基础试题

炼钢工初级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 *a1.炼钢的基本任务有脱碳、脱磷硫、控制温度、和去气去夹杂。*a2.铁水予处理主要指,另外也包括脱硅、脱磷。 *a3.转炉炼钢的化学反应主要是____________反应。 *b4.含C量小于的铁碳合金称为钢。 *c5.副枪的作用是在吹炼过程中检测熔池内钢水的温度含量及液面高度,是用于转炉冶炼过程中计算机控制必不可少的设备。 *a6.近年来,国内氧气顶吹转炉控制金属装入量的方法有定量转入、定深转入和______三种。 *a7.确定转炉装入量应考虑到、合适的熔池深度。 *a8.在转炉冶炼过程中,首先氧化的元素是______。 *b9.冶金过程中,有利于脱S的三个热力学条件为高碱度、______和高温。 *c10.在氧气顶吹炼钢过程中的造渣料有石灰、___ ______、氧化剂和冷却剂等。 *a11.萤石的主要成分是,它的熔点较低。 *c12.活性石灰的特点是_________含量高、活性度高。 *a13.金属料有铁水(铁块)、废钢和_________等。 *a14.钢中硫易使钢产生现象。 *b15.一般氧枪的形成为。 *b16.在氧气顶吹炼钢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调节_________来化渣。 *b17.氧气顶吹转炉的传氧方式一般有直接传氧、________ 两种。 *a18.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造渣方法大致有单渣法、双渣法、_________和喷吹石灰法四种。 *a19.炉渣的主要成分中的碱性氧化物有:、MgO、FeO、MnO等。 *a20.氧气顶吹转炉的吹损包括_________、烟尘损失、渣中铁珠损失、渣中

的FeO和Fe2O3损失和机械喷溅损失等五项。 *b21.炉内残存________液渣时,进行兑铁时,会产生喷溅事故。 *c22.泡沫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b23.氧枪粘钢的主要原因是吹炼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a24.转炉钢水的氧化性是由终点钢水温度、_________和是否拉后吹决定的。*a25.转炉吹炼末期降枪的目的是均匀成份和均匀温度,以利于。 *a26.终点碳的控制方法有增碳法和_________两种。 *c27.炼钢过程中脱氧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扩散脱氧和真空脱氧三种 *a28.常用脱氧剂有锰铁、硅铁、硅钙合金、______等。 *c29.转炉炼钢中,正常情况下,合金加入为先加脱氧能力_______的合金,后加入脱氧能力________的合金。 *a30.为了减轻然轧制过程中的“热脆”现象,炼钢中应控制比较高的_________含量。 *c31.转炉炼钢中,钢中锰元素的控制应考虑的因素有钢水氧化性、出钢下渣情况、合金加入量、合金加入时间和顺序、出钢合金加入点情况、铁合金状况和__________。 *b3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按其来源可以分为_______ 、外来夹杂两类。 *a33.以氧化镁或为主要成分的耐材为碱性耐材。 *a34.转炉炉衬的结构由里向外依次为、填充层、永久层三层。 *b35.目前,烟气净化采用的方法有、未然法两种。 *a36.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利用__________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炼钢终点渣,通过氧枪喷吹_________吹渣作用,在炉衬表面形成一层高熔点的溅渣层,并与炉衬烧结附着。 *c37.转炉炉渣的氧化性是由终点__________、终点碳含量和是否拉后吹决定的。 *a38.为了保证溅渣护炉的效果,终渣碱度一般在3.0-4.0,MgO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___。 *a39.为了保证好的溅渣效果,必须确定合理的溅渣参数,主要包括:合理的

波谱总复习

波谱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饱和:低能态与高能态核数趋于相等,吸收信号完全消失。 2. 驰豫:高能态的原子核不发射原来所吸收的能量由高能态回到低能态的过程。(非辐射) 3. 自旋一晶格驰豫(纵向驰豫):高能态的核自旋体系与其周围的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 4. 自旋-自旋驰豫(横向驰豫):一些高能态的自旋核把能量转移给同类的低能态核,同时一些低能态的核获得能量跃迁到高能态,因而各种取向的核的总数并没有改变,全体核的总能量也不改变。 5. 屏蔽效应(Shielding effect) 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使原子核实际所受磁场减弱,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hv(频率)=△E=2μ(磁矩)H0(1-σ) 6. 屏蔽常数σ( shielding constant) 电子屏蔽作用大小,取决于核外电子云密度,即化学环境。 7.化学位移δ: IUPAC规定:把TMS共振峰的位置规定为零,待测氢核的共振峰位置按照"左正右负”表示。没有单位(ppm与δ不能共存)。常见δ范围0-10。 化学位移-总结 化学环境不同的质子共振频率不同; 核外电子云密度高,屏蔽作用强,共振所需的频率低; 共振峰的位置用化学位移δ( ppm)表示,δTMS= 0; 不同频率的NMR仪测定同一-组质子δ值相同,△v不同。 8. 峰面积的大小与产生该峰的质子数目成比例。 9. 自旋耦合(自旋干扰):相邻两个(组)磁性核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 10. 自旋裂分:自旋耦合引起的谱线增多的现象。 11. 自旋-自旋耦合常数(耦合常数):相互耦合的氢核产生信号裂分,裂分峰间的距离,用J表示,单位Hz (或c/s),反映相互耦合的两个(组)核间的干扰作用强度。J越大,干扰越小,离得越远。 12. 同核耦合( homee-coupling):氢核之间相互也可以发生自旋耦合的作用。 13.化学等同:分子中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具有相同的δ值的氢核称为化学等同(价)氢核。 14. 磁等同核:化学等同的氢核如对组外其他核表现出相同的耦合作用(以相同的耦合常数与分子中其它的核相耦合,只表现一个耦合常数) 15. 裂分峰数与相邻磁等价核的数量有关,遵循2In +1规则,对于I=1/2的核,又叫做n+1规则。 16. 招手效应: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时裂分峰的面积才符合.上述n+1规律,通常裂分后的两个(组)信号均出现相应的"内侧”峰偏高,"外侧”峰偏低的现象。

《应用写作》教学大纲1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10166 课程中文名称应用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Applied Writing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学分/学时2/36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无 推荐教材(参考书)《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裴显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训的方式展开,主要包括应用文书的界定、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书、经济文书、诉讼文书、科技文书、礼仪文书、传播文书等九个专题部分,让学生掌握专业及常用性应用文的特点、格式和基本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基本素养和应用写作的方法的能力,为后续的职场专业化写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具备各类文种(尤其是《办法》《条例》规定的15种通用公文)写作的能力、掌握写作的方法,了解写作的要求,熟悉文种特点、功用、分类和构成要素,能够选用正确文种,通过应用文突出主旨,安排结构,运用语言规律。学习应用文写作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应用写作的规律,提高应用文写作、培养运用应用文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写作实践及运用应用文进行信息交流,服务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进度表 序号项目名称学时教学周安排备注 1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概述21 2党政机关公文62-4 3事务文书65-7 4经济文书68-10 5诉讼文书411-12

6科技文书613-15 7日常、礼仪、传播等类文书616-18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包括提交作业、课堂操作练习、考勤、课堂讨论)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六、教学内容提要 教学内容一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概述(学时2)教学目的: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应用文写作的种类和特点。(理解能力)教学内容:学生先分组选择国内、外,古代、近现代中的应用文写作的历史沿革和代表人物,作典型案例介绍,并指出不同时期的公文写作 特点,可用文献法或案例分析法来搜集和展示资料,分析讨论。 后教师总结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表达和语言特点。 教学要求: 1、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各发展阶段; 2、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要素; 3、理解应用文写作的性质和作用,明确学习的意义及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任课老师讲解教学内容时,总结要全面,补充的知识要全面,并指导分组学生活动中的材料收集和典型案例寻找一切技能与实务问题,包括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基本概念:应用文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思考题: 1、你所理解的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理解应用文实 用性和真实性的? 2、应用文书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炼铁工解释题全解

1.冶炼强度 答案:冶炼强度是指每昼夜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燃烧的焦炭量,即高炉一昼夜的焦炭消耗量与有效容积的比值。 2.高炉一代寿命 答案:高炉一代寿命是指从点火开炉到停炉大修之间的冶炼时间,或是指高炉相邻两次大修之间的冶炼时间。4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答案:风口前焦炭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平均温度,即假定风口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化学热)以及热风和燃料带入的物理热全部传给燃烧产物时达到的最高温度,也就是炉缸煤气尚未与炉料参与热交换前的原始温度。 3.休风率 答案:休风率是指高炉休风时间占高炉规定作业时间的百分数。 5.铁的直接还原度 答案:FeO中以直接还原的方式还原出来的铁量与铁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的总铁量值比成为直接还原度。 6.炉渣的稳定性 答案:指炉渣的化学成分或外界温度波动时对炉渣物理性能影响的程度。 7.硫负荷 答案:冶炼每吨生铁时,由炉料带入的总硫量。 9.水当量 答案:所谓水当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高炉某一截面的炉料或煤气其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单位时间内使煤气或炉料改变1℃所产生的热量变化。12.什么是铁的间接还原? 答案:用CO还原铁的氧化物叫做间接还原。 14.什么是风口燃烧带? 答案:炉缸内燃料燃烧的区域称为风口燃烧带,它包括氧气区和还原区。 16.什么叫精料? 答案:精料是指原燃料进入高炉前,采取措施使它们的质量优化,成为满足高炉强化冶炼要求的炉料,在高炉冶炼使用精料后可获得优良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17.什么叫高炉炉料结构? 答案:高炉炉料结构是指高炉炼铁生产使用的含铁炉料构成中烧结矿、球团矿和天然矿的配比组合。 18.什么叫矿石的冶金性能? 答案:生产和研究中把含铁炉料(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在热态及还原条件下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能: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还原膨胀;荷重还原软化和熔滴性称为矿石的冶金性能。 19.什么叫液泛现象? 答案:在气、液、固三相做逆流运动中,上升气体遇到阻力过大,将下降的液滴支托住,进而将它搅带走的现象称做液泛现象。 20.什么是热制度? 答案:热制度是指在工艺操作制度上控制高炉内热状态的方法的总称。 2 24.上部调剂

波谱学分析吗问答题总结

第一章紫外光谱(UV) 1.1.什么是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增色效应、减色效应、吸收带的概念? 发色团:凡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而引起电子能级跃迁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助色团:当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与发色团相连时,吸收波长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含杂原子的饱和基团称为助色团。 红移和蓝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或测试条件发生变化时,其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其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或溶剂改变时,在吸收峰红移或蓝移的同时,常伴有吸光度(A)的增加或减弱。将吸光度增加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将吸光度减小的效应称为减色效应。 吸收带:波长连续分布的辐射通过物质时,辐射能量被物质吸收的一部分波长范围。 1.2 什么是Lambert-Beer定律;什么是摩尔吸光系数;如何进行定量计算? Lambert-Beer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地通过均匀溶液时,被测物质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及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表达式:A=Kcl(A:吸光度K:比例常数l:液层厚度) 摩尔吸光系数(ε):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的量度。指一定波长时,溶液的浓度为1 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值,用ε或EM表示。ε越大,表明该溶液吸收光的能力越强,相应的分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 1.3 什么是诊断试剂?如何利用UV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黄酮UV吸收的A带和B带是怎么回事? 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由两个主要吸收带组成。出现在300~400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Ⅰ,出现在240~280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Ⅱ。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的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峰形和吸收强度不同,因此从紫外光谱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当向黄酮类化合物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中分别加入甲醇钠(NaOMe)、乙酸钠(NaOAc)、乙酸钠-硼酸(NaOAc-H3BO3)、三氯化铝或三氯化铝-盐酸(AlCl3/HCl)试剂能使黄酮的酚羟基离解或形成络合物等,导致光谱发生变化。据此变化可以判断各类化合物的结构,这些试剂对结构具有诊断意义,称为诊断试剂。 1.4.HPLC-DAD与普通UV在功能上有何区别? HPLC-DAD:高效液相色谱一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toto-diode-array detector detector,PDAD)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紫外吸收检测器,它与普通紫外吸收检测器的区别在于进入流通池的不再是单色光,获得的检测信号不是在单一波长上的,而是在全部紫外光波长上的色谱信号。因此它不仅能定量检测,还可提供组分的光谱信息。 1.5.你能列举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中应用实例吗? 1 定性分析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其主要依据是化合物的特征吸收特征。如吸收曲线的形状、吸收峰数目以及各吸收峰波长及摩尔吸收系数。用紫外光谱进行定性鉴定的化合物必须是纯净的,并按正确的操作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绘出吸收曲线,然后根据该化合物的吸收特征作出初步判断。

有机化学下册第六章 波谱学基础

第六章波谱学基础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2、了解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原理 教学重点: 1、四大波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计划学时数:6学时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可弥补化学方法的不足,物理实验方法可用微量样品,如质谱通常只用几微克,甚至更少的样品(10-10g)便可给出一张满意的质谱图,在较短时间内,正确的检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现在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已成为研究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应用化学反应来确定分子结构,已沦为辅助手段。 本章主要对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简称UV),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核磁共振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和质谱(Mass Spectroscopy,简称MS)作一介绍。 第一节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电磁波谱包括了一个极广阔的区域。从波长只有千万分之一纳米的宇宙线到波长用米,甚至千米计的无线电波都包括在内。 所有这些波都有相同的速度(3*1010cm/s),根据公式: 1.频率:ν=c/λ ν:频率,单位Hz;λ:波长,单位cm;c:速度,3*1010cm/s 波长愈短,频率愈高. 光波波长的单位很多,其换算关系为: 1nm=10-7cm=10-3μm 频率的表示法: ⑴一种表示法为Hz, 如波长为300nm的光,它的频率为ν=c/λ=(3*1010cm/s)/(300*10-7cm)=1015 s-1 ⑵一种表示法是用波数.

就是在1cm 长度内波的数目.如用波数表示,则在1cm 内波长为300nm 的光的波数为: 1/(300*10-7)=33333cm -1 就是300nm 波长的光的波数为33333cm -1. 2.电磁辐射能 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当分子吸收辐射,就获得能量.获得多少能量决定于辐射的频率. △E =h ν ΔE =获得的能量;h =planck 常数,6.626*10-34J.S 频率愈高,获得的能量愈大。 3.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分子中有原子与电子。原子、电子都是运动着的物质,都具有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整个分子有一定的运动状态,具有一定的能量,即是电子运动、原子间的振动、分子转动能量的总和。 E 分子=E 电子 +E 振动 +E 转动 (或E 总 =Ee +Ev +Er ) 当分子吸收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时,分子就由较低的能级E 1跃迁到较 高的能级E 2,被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与分子跃迁前后的能级差恰好相等,否则不 能被吸收,它们是量子化的。 Δ E 分子= E 2- E 1 = E 光子 = h ν 上述分子中这三种能级,以转动能级差最小(约在0.05-10-4ev )分子的振动能差约在1-0.05ev 之间,分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级差约为20-1ev 。 ⑴转动光谱 在转动光谱中,分子所吸收的光能只引起分子转动能级的变化,即使分子从较低的转动能级激发到较高的转动能级。 转动光谱是由彼此分开的谱线所组成的。 由于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所以转动光谱位于电磁波谱中长波部分,即在远红外线及微波区域内。

文书学复习笔记

文书的含义:文书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为了处理各种事务而形成 的具有特定效用的信息记录。 文书的形成和发展: “文书”称谓的沿革 1.殷商之前统称为“书契”2.周代统称为“官书”3.春秋战国以及秦统称“书”4.汉代正式被称为“文书” 文书种类的变化 1.从载体上看(主要是我国) ①甲骨文书②金文文书③石刻文书④简册文书 ⑤缣帛文书⑥纸质文书⑦电子文书 其他国家 泥版纸草棕榈叶桦树皮羊皮纸机制纸 2.性质和应用范围来看 ①王命文书②奏报(请)文书③官府行移文书 文书同公文、文件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三者的概念起源: 概念起源:“文书”一词出现最早,最早见于贾谊的《过秦论》“禁文书而酷刑法”;“公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刘陶传》:“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文件”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末,有“掌本阁公牍文件”的记载。 文书、公文、文件都反映了社会活动,文字表达上都有一定的体式。 文书和文件:文书一词出现较早,清代以前没有“文件”一词,故常把历史上形成的文件称为“文书”,当代形成的称为“文件”(特别是新型载体,如电子文件);此外,因为“文书”出现较早,因为还有一些引申含义,如可指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 文件和公文:“公文”的概念包含于“文件”概念之中,从形成者和使用范围来看,文件可以分为公务文件和私人文件,而公务文件简称公文,“公文”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区别于私人文件。 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的区别: 公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简称公文;私务文书是个人、家庭或宗族在与他人交往或处理私人事务的过程中形成和使用的信息记录,如日记、家谱;由此看出,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的区别在于: 1.作者不同; 2.作用和使用范围不同,前者较广泛,后者内容为私人事务,适用范围狭窄; 3.最后的保存处理不同,前者有查考价值的部分由档案室保管,后者由私人自己保管 文书特点:记录性和传递性 文书的功能:记载功能、传递功能、凭证功能和存储功能 文书工作的演化:文书工作的形成文书工作的确立文书工作的变革文书工作的发展 文书学的基本特征:1.应用性 2.综合性 3.科学性 4.政治性 文书学与档案学关系:在秘书学、文书学、档案学三者之中,档案学产生最早,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程。文书学大致与档案学同时产生,但在8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80年代以后,首先是档案学界将文书学视为与档案学并列的一门独立学科,因而文书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建立了自己的分支学科。秘书学虽然产生于80年代,但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现已初步构建起了一个由多门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 秘书学和文书学、档案学是并列科学,文书学是与秘书学密切相关的科学,档案学并非秘书学的相关科学,但档案管理学是秘书学的相关学科。关于文书学和档案学是秘书学的分支学科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中级炼铁工实操题

中级炼铁工实操题

————————————————————————————————作者:————————————————————————————————日期:

@@模拟操作 @@1 分析上班炉况及预计本班走势 @@100 @@专业技能 @@高炉作业日志、计算器、电脑、风口镜 @@高炉主控室 @@分析上班炉况及预计本班走势 @@ 项目 序号 考核技术要求 配分 评分标准 分析上班炉 况 1 负荷控制 10 总结上班操作的负荷控制 2 压量关系及料尺走动情况 10 是否平稳 3 风温使用水平 10 是否全风温操作,平均风温 4 炉温发展过程 10 平均炉温 5 碱度控制 10 根据生铁含硫及炉渣碱度判断碱 度控制是否合适 6 操作调剂 10 调剂依据、尺度及时机 项目 序号 考核技术要求 配分 评分标准 预计本班走 势 1 炉温趋势 10 判断正确得分,错误0分 2 料尺走向 10 判断正确得分,错误0分 3 碱度控制 10 判断正确得分,错误0分 4 炉况走势 10 判断正确得分,错误0分 @@时限20min 。时限指接班后20分钟内 ## @@现场提问 @@正常炉况的标志 @@30 @@专业技能 @@ @@高炉主控室 @@正常炉况的标志 @@正常炉况的标志 标志 主要表现 1、炉缸工作均匀活跃,炉温稳 定而充沛 各风口工作基本均匀一致,焦炭活跃;风口明亮但不耀眼;无生降,不挂渣,风口 很少熔损 渣温适宜,上下渣温度相近,流动性良好,放渣顺畅;上渣不带铁,渣口很少熔损 铁水流动性良好;前后温度相近,硅硫含量相宜且较稳定 2、下料均衡顺畅 料尺曲线齐整,倾角稳定,无停滞崩落现 象;不同料尺的表现相近 3、煤气流分布稳定合理 炉喉CO2曲线为近乎对称双峰形,中心峰谷较为开阔,尖峰位置在第2或第3点;

利塞膦酸钠的波谱学数据和结构确证

利塞膦酸钠的波谱学数据和结构确证 目的确证利塞膦酸钠的结构。方法采用红外(IR)、紫外(UV)、氢谱(1HNMR)、碳谱(13CNMR,DEPT)等进行结构解析。结果根据氢-氢相关谱(1H-1H COSY)、碳氢相关谱(HMQC)、碳氢远程相关谱(HMBC)对所有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讨论了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结论确证了利塞膦酸钠的结构。 标签:利塞膦酸钠;核磁共振;归属;红外;紫外 利塞膦酸钠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化学名为[1-羟基-2-(3-吡啶基)乙叉基]双膦酸单钠盐,其结构式见图1。在临床研究中显现出其对变形性骨炎及骨质疏松症具有优异的疗效[1-4]。文献对利塞膦酸钠的制备与药理方面的报道较多,波谱学方面报道较少。本研究报道了该化合物的红外、紫外、氢氢相关谱、碳谱、碳氢相关谱、碳氢远程相关谱并予以解析,对所有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同时讨论了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并对样品进行热差和热重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测定条件 1HNMR、13CNMR、HMQC 和HMBC均在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德国Bruker DPX-400M)核磁共振仪上完成。以D2O为溶剂,二维谱采用反相检测探头,1HNMR的观测频率为400.144 MHz;13CNMR的观测频率为100.625 MHz;PE-2400型元素分析仪;PERKIN-ELMER LAMBDA1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BIO-RAD FTS-4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仪,KBr压片;日本岛津DT-40型热分析仪。 1.2 样品制备 以3-吡啶乙酸盐酸盐为起始原料,与亚磷酸和PCl3缩合、水解得利塞膦酸钠。以异丙醇、水精制[4]。对样品进行HPLC分析,结果表明纯度为99.5%,符合结构鉴定所需纯度。样品的元素分析测定值(m%)为:C 23.98,H 4.29,N 3.98,P 17.6,与理论值基本符合。 2 结果 2.1 利塞膦酸钠的核磁共振谱 利塞膦酸钠分子结构中有7个碳原子,10个质子,1个氮原子,2个磷原子和7个氧原子, 2.5个结晶水。其13CNMR谱上出现7组碳原子信号。利用一维13CDEPT谱可以确定:无伯碳峰,1组仲碳峰,4组叔碳峰,2组季碳峰,与利塞膦酸钠的分子结构相符。 1HNMR谱显示有5组氢,由低场到高场的积分比例为1∶1∶1∶1∶2,与利塞膦酸钠的结构相符。δ3.33的三重峰,相当于2个氢,为7位亚甲基上的两个H。δ7.79的三重峰,相当于1个氢,为5位氢与4位氢和6位氢发生偶合裂分为三重峰,COSY谱(见图2)显示这两组氢相关。δ8.45的双重峰,相当于1个氢,为4位氢与5位氢发生偶合裂分为双重峰,COSY谱显示这两组氢相关。δ8.47的单峰,相当于1个氢,为6位氢。δ8.61的单峰,相当于1个氢,为2位氢。结构中有一个亚甲基,化学位移在最高场,四个吡啶环上的氢,化学位移在低场,其中2位氢由于受N原子和3位上取代基的影响,化学位移在最低场。6位氢受N原子影响移向低场。

炼铁原料复习问答题

复习资料 1、保持大矿槽高料位生产对烧结生产有何不利影响?作为内操工如何指挥协调以减少缓料次数? 答:高料位生产,容易引起水分、焦碳、料层、返矿、终点等的波动,对稳定整个烧结过程不利。随时掌握大、小矿槽的料流状况,保证适当的料位。确保返矿对角线矿槽空,发现料位异常要及时处理。通知有关岗位作好减料、缓料准备,加厚料层,减慢机速,处理好返矿等。 2、布料操作时,布料拉沟、不平、缺料或压料对烧结有何影响? 答:(1)拉沟、不平、缺料:点火不均匀,烧结过程中气流分布不均匀,出现过烧和烧不透现象; (2)压料:透气性不好,不易烧透,但能促进固相反应发展,合理压料有利于烧结矿强度提高。 评分标准:(1)2分,(2)3分,共5分。 3、带式烧结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带式烧结机主要由布料装置、点火装置、驱动装置、轨道、台车、风箱、密封装置和机架等八部分组成。 4、点火的目的及要求是什么? 答:(1)利用系数(2)作业率(3)质量合格率(4)烧结矿的原料定额消耗(5)生产成本与加工费(6)劳动生产率。 5、点火对煤气质量有何要求? 答:1)发热值有高。2)煤气中含尘及挥发物(煤焦油)有低。 3)有较高和稳定的压力。 7、对烧结矿冷却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对烧结矿进行冷却,可简化运输系统,直接用皮带运输;便于高炉槽下筛分,降低入炉粉末;降低炉顶温度,保护炉顶设备,提高炉顶压力,强化高炉冶炼;降低焦比。 8、对烧结料进行预热的作用是什么?目前常用的几种预热方法是什么? 答:目的:提高料温,防止烧结料过湿层产生,改善料层透气性。 方法:(1)热返矿预热;(2)蒸汽预热;(3)生石灰预热;(4)热风及烧结废气预热。 9、对烧结台车篦条的要求主要有那些? 答:1、使用寿命要长。2、有效通风面积大。3、重量要轻。 10、答:(1)利用热返矿预热混合料。 (2)改善混合料粒度组成,提高混合料透气性。 (3)有利于烧结过程液相生成。 (4)较大颗粒的返矿经过筛分可作铺底料。 11、高碱度烧结矿有什么特点?生产高碱度烧结矿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高碱度烧结矿的特点:(1)强度高;(2)还原性好;(3)粒度均匀,大块和粉末少; (4)由于碱度高,不利于脱硫,烧结矿含硫量升高。 生产高碱度烧结矿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熔剂用量大,应加强熔剂破碎,以减游离氧化钙含量,防止因吸水膨胀而造成烧结矿破裂和风化;(2)选择适当的工艺操作参数,包括配碳量、配水量、料层厚度、真空度、垂直燃烧速度等,以发展铁酸钙粘

实用电子磁共振波谱学

21世纪科学版化学专著系列 实用电子磁共振波谱学———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徐元植 编著 北 京

内 容 简 介 本书主要论述电子磁共振波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在论述基本原理的同时着重引导读者学会如何“解谱”。除在书中穿插一些应用实例外,还专门用5章的篇幅介绍了电子磁共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过渡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的电子磁共振波谱、固体催化剂及其催化体系中的电子磁共振波谱、电子磁共振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便携式电子磁共振谱仪及其开发应用等与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 本书适合非物理专业出身的电子磁共振波谱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实用电子磁共振波谱学: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徐元植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ISBN978唱7唱03唱020211唱6  Ⅰ畅实… Ⅱ畅徐… Ⅲ畅电磁场-磁共振谱法 Ⅳ畅O441畅4O657畅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166301号 责任编辑:周巧龙 吴伶伶 王国华/责任校对:张 琪 责任印制:钱玉芬/封面设计:王 浩  出版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717 http://www畅sciencep畅com 印刷 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倡 2008年1月第 一 版 开本:B5(720×1000) 2008年1月第一次印刷印张:341/2 印数:1—2500 字数:633000 定价:98畅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环伟枛)

21st Century SP摧s Series in Chemistry APPLIED ELECTR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Elementary Principle&Practical Applications XU Yuanzhi Science Press Beij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