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工作棉签点画观察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15.46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蒙氏观察记录的目的1. 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情感、身体等方面的需求,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2. 促进教师成长:观察记录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为家长提供参考:观察记录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所的表现,增进亲子关系。
4.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蒙氏观察记录的内容1. 儿童个体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 儿童兴趣与特长:记录儿童在各个领域中的兴趣和特长,以便为其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
3. 儿童在园所的表现:包括参与活动、与同伴互动、遵守规则等方面的表现。
4. 儿童情绪变化:观察记录儿童在园所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
5. 儿童生活习惯:记录儿童在园所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排泄等。
6. 儿童与教师的互动:观察记录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互动情况,了解其人际关系。
三、蒙氏观察记录的方法1. 定期观察:教师应定期对儿童进行观察,了解其发展情况。
观察时间可长可短,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 记录方式:观察记录可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文字记录应简洁明了,图片和视频记录应清晰、真实。
3. 观察角度:从多个角度观察儿童,包括个体观察、小组观察、整体观察等。
4. 观察技巧: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如注意力集中、观察全面、记录准确等。
5. 观察反思:观察后,教师应进行反思,总结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四、蒙氏观察记录的措施1. 制定观察记录计划: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制定观察记录计划,明确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记录方式等。
2. 培训教师:定期对教师进行观察记录培训,提高教师的观察意识和记录能力。
3. 提供观察记录工具:为教师提供观察记录表格、笔记本、相机等工具,方便教师记录。
4. 建立观察记录档案:将观察记录整理成册,形成儿童成长档案,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参考。
第1篇一、观察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所采用。
蒙台梭利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自主学习、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
为了更好地了解蒙氏教育在幼儿园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特地对某幼儿园蒙氏生活环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
二、观察对象及内容观察对象:某幼儿园大班全体幼儿观察内容:蒙氏生活环节中的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等。
三、观察记录(一)日常生活环节1. 晨间入园观察时间:8:00-8:30观察内容:幼儿入园后,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带领他们到各自的座位上整理书包、衣物等。
在此过程中,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强的自理能力,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物品;而部分幼儿则需要老师的帮助。
观察结果: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学会自理,但仍有部分幼儿需要老师的指导。
2. 早餐时间观察时间:8:30-9:00观察内容:早餐时间,老师将早餐分发到幼儿手中,并引导他们有序地排队取餐。
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如何使用餐具、如何与他人分享等。
观察结果:幼儿在早餐环节中,能够有序地排队取餐,学会使用餐具,但部分幼儿在分享食物时,还需老师的引导。
3. 午餐时间观察时间:11:30-12:00观察内容:午餐时间,老师将午餐分发到幼儿手中,并引导他们有序地排队取餐。
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如何用餐、如何节约粮食等。
观察结果:幼儿在午餐环节中,能够有序地排队取餐,学会用餐,但部分幼儿在节约粮食方面还需加强教育。
(二)感官教育环节1. 触觉感知观察时间:9:00-9:30观察内容:老师为幼儿准备了一系列不同质地、形状的物品,引导他们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特征。
观察结果:幼儿在触摸感知环节中,能够积极参与,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质地、形状等特征。
2. 听觉感知观察时间:9:30-10:00观察内容:老师播放不同音调、音色的音乐,引导幼儿倾听并辨别。
观察结果:幼儿在听觉感知环节中,能够认真倾听,辨别不同音调、音色的音乐。
第1篇日期:2021年9月一、背景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自主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方法。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采用蒙氏教育法,以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记录小班孩子在蒙氏教育环境下的成长与探索。
二、观察记录1. 自主选择工作在蒙氏教育环境中,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具进行操作。
以下是小班孩子自主选择工作的几个例子:(1)小明选择了“感官区”的“红色圆柱体”教具,他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体放入对应的容器中,然后开始比较其他颜色的圆柱体,体验颜色的差异。
(2)小丽选择了“日常生活区”的“削苹果”教具,她模仿老师的动作,将苹果削成一片一片,然后放入盘中。
(3)小刚选择了“数学区”的“数字卡片”教具,他按照顺序将数字卡片排列整齐,然后尝试用数字卡片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自主探索与发现在蒙氏教育环境中,孩子们可以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
以下是小班孩子自主探索与发现的几个例子:(1)小芳在“感官区”的“水槽”前,拿起不同的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小强在“科学区”的“磁铁”教具前,尝试将磁铁靠近不同的金属物品,观察它们的反应。
(3)小军在“语言区”的“字母卡片”前,将字母卡片按照顺序排列,然后尝试拼读出简单的词语。
3. 社交与合作在蒙氏教育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人交往、合作。
以下是小班孩子社交与合作的几个例子:(1)小敏在“日常生活区”的“擦桌子”活动中,主动邀请小丽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2)小强在“感官区”的“红色圆柱体”教具前,看到小芳也在操作,便主动与她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小军在“语言区”的“字母卡片”前,帮助小丽认识字母,两人一起拼读出简单的词语。
4. 规则意识与自我管理在蒙氏教育环境中,孩子们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学会自我管理。
以下是小班孩子规则意识与自我管理的几个例子:(1)小丽在“日常生活区”的“削苹果”活动中,严格遵守操作步骤,确保自己的安全。
第1篇一、背景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它强调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具和环境,激发儿童的自主探索和学习。
在蒙氏教育中,观察是教师工作的基础,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成长。
以下是一份蒙氏观察记录,记录了一位名叫小明的孩子在蒙氏教育环境中的学习情况。
二、观察对象及环境观察对象:小明,男,6岁,幼儿园中班学生。
观察环境:蒙氏教室,室内面积约为60平方米,分为多个工作区,包括日常生活区、感官区、数学区、语言区、文化区等。
三、观察记录1. 观察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上午9:00-11:002. 观察内容:(1)日常生活区观察记录:小明在日常生活区选择了整理物品的工作。
他首先拿起一块抹布,走到窗边,开始擦拭窗户。
在擦拭过程中,他动作熟练,一丝不苟。
擦拭完毕后,他将抹布叠好,放回原位。
接着,他拿起一块毛巾,走到角落,开始擦拭地板。
小明在擦拭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显得非常专注。
观察分析:小明在日常生活区的工作表现出极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他能够根据教具的指示,完成擦拭窗户和地板的任务。
这表明他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
(2)感官区观察记录:小明选择了触觉板的工作。
他首先走到感官区,拿起一块触觉板,开始仔细观察。
接着,他用手轻轻触摸板上的凹凸不平,并尝试将板上的形状与教具上的形状进行匹配。
在匹配过程中,小明表现出较高的专注力和耐心。
观察分析:小明在感官区的工作表现出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他能够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形状和质感,并尝试将教具进行匹配。
这表明他在感官方面的发展较为全面,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
(3)数学区观察记录:小明选择了十进制计数的工作。
他首先走到数学区,拿起一块十进制计数教具,开始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他能够熟练地将计数棒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并尝试将计数棒进行组合。
蒙氏工作观察记录蒙氏工作观察记录六篇小其李睿:纺锤棒与纺锤棒箱2015年9月24日今天李睿进工作室,第一个选择了纺锤棒与纺锤棒箱。
他已经连续四天都选了此工作了。
这次他用两分钟的时间把纺锤棒放入带有相应数字的格子中,停下来看了一会儿。
然后他拿起“1”的格子中的纺锤棒,用纺锤棒点读纺锤箱上面的数字(指一个数字,读一个数字)。
读完后他停下来,目光呆滞的坐了三分钟,后拿起两个纺锤棒,像拿筷子一样拿在手里,去夹其他的纺锤棒。
我走过去,建议他把纺锤棒收回盒子中,再操作一遍。
他没有说话,也没有行动。
我问他:“你想继续操作吗?”,他说:“不想”。
我建议他不想操作就可以把它收回去,选其他工作。
他收回纺锤棒与纺锤棒箱的工作,选择了拼图。
赵洋:拼图2015年9月16日今天赵洋刚进工作室,就选择了100块的拼图。
他开始认真、专注的拼拼图。
在他拼到30块拼图时,苏家锐找他,让他跟他过去看作岩却很茫然。
老师在桌子上出示7的彩色串珠,让他找能跟几合成十。
张作岩从盒子中拿出一个8的彩色串珠,放在7的后面,数了一下,发现不对,把8放回盒子中。
就这样依次试了6、1、和7的彩色串珠。
最后拿出3,数一下,发现正好是10,开心的笑了。
王子益:银行游戏加法2015年10月19日今天进工作室,王子益开始操作昨天新学的银行游戏的工作。
她今天没有像往常一样迅速铺工作毯、取教具,而是动作缓慢、东张西望的,用5分钟的时间才把教具取到工作毯上。
她把竖式加法的第一组数字的量取到工作毯上,后开始摆弄数字卡片,用6分钟时间才把第一组数字卡片放好。
她开始在地上趴着、或跟旁边的小朋友交流。
在老师的提醒下,她摆完第二组数字的量与数字卡片。
但是她没有立马进行合珠的工作,而是拿金色串珠在工作毯上摆各种图形玩儿。
这时韩老师介入,跟她一起完成后面的工作。
整个操作过程(运算了一道题)用了25分钟。
松依宣:砂纸拼音板2015年11月17日宋依宣今天进工作室,选昨天学的砂纸拼音板a o u复习。
幼儿园小班美术棉签点画教案《青青草地》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棉签点画教案《青青草地》及教学反思小班美术棉签点画教案《青青草地》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自主、大胆地用色,尝试点画与添画春天的小花,学习用棉签从下往上画小草,并能将画面画得饱满,体验自由玩色的乐趣,感受春天美丽的气息,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美术棉签点画《青青草地》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学习用棉签从下往上画小草,并能将画面画得饱满。
2、能自主、大胆地用色,尝试点画与添画春天的小花。
3、体验自由玩色的乐趣,感受春天美丽的气息。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准备】纸(剪出小山)每组各种颜料、青青草地图片、棉签。
【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观察和欣赏春天青青草原。
知道这是哪吗?谁喜欢住在这里的?(羊羊村在青青草原上)2、小草钻出泥土。
这些小草是从哪钻出来的呢?幼儿跟教师一起当小草,钻出泥土(春天到了真热闹,小小草儿睡不着;使劲把头往上伸,看看到底是啥样)让我们把这些小草请到我们的画纸上吧!(教师示范,以儿歌提醒幼儿小草从下往上画)春天里的小草长得可多了,看过去都是绿色一片。
(提醒幼儿画得饱满)3、小花来凑热闹。
(花儿看到了,也来凑热闹: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红的、黄的,真漂亮)以儿歌的方式进行同步示范。
4、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当一种颜色的花点画好后,用湿毛巾把手指擦干净再用另外一种颜色。
伸出两个拇指,颜料盘里舔舔;拇指拇指碰碰,小花上面按按;点上两个触角,变出蝴蝶飞飞。
5、作品展示。
看看谁的草地小草最多了?师幼共同欣赏。
教学反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本文扩展阅读:草地是生长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并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土地。
蒙氏工作棉签点画观察记录
摘要:
一、蒙氏工作简介
1.蒙氏教育的背景与理念
2.蒙氏工作的重要性
二、棉签点画的特点
1.棉签点画的工具与材料
2.棉签点画的基本技巧
3.棉签点画对儿童发展的益处
三、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1.观察记录的目的
2.观察记录的方法
3.观察记录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棉签点画观察记录实例
1.实例一:儿童自我发现与创造力的展现
2.实例二:儿童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3.实例三:教师如何引导与支持儿童进行棉签点画活动
正文:
【蒙氏工作简介】
蒙氏教育起源于意大利,其创立者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儿童具有自我教育的潜能。
蒙氏教育通过丰富的教具和自主选择工作的环境,帮助儿童实
现自我发展。
在蒙氏教育中,蒙氏工作是核心部分,通过各种工作活动,儿童可以自主探索、学习,培养独立、专注、自信等品质。
蒙氏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2.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4.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棉签点画的特点】
棉签点画是一种简单易学的绘画技巧,使用棉签和颜料进行创作。
棉签点画的特点如下:
1.材料简单,易于操作
2.技巧基础,适合各年龄段儿童
3.创作过程富有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兴趣
4.棉签点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观察记录是蒙氏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儿童在蒙氏工作中的表现,了解儿童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状况。
观察记录的方法包括:
1.自然观察法:观察儿童在自由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2.实验观察法:教师设定实验条件,观察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3.访谈法:与儿童、家长和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
观察记录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观察记录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棉签点画观察记录实例】
实例一:儿童自我发现与创造力的展现。
在棉签点画活动中,一名3岁的儿童用不同颜色的颜料在画纸上创作出各种图案,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创造能力。
教师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到该儿童对色彩和形状有浓厚兴趣,并在之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相关支持。
实例二:儿童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一次棉签点画小组活动中,两名儿童共同完成了一幅画,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互相交流、分工合作,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在观察记录中注意到这一点,并在之后的课程中组织更多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以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实例三:教师如何引导与支持儿童进行棉签点画活动。
一名教师在观察记录中发现,一名儿童在棉签点画活动中表现出犹豫和紧张。
于是,教师主动与该儿童交流,引导他尝试不同颜色和画法,最终帮助他完成了一幅满意的棉签点画作品。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观察记录在蒙氏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