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走向管理的角色转换

  • 格式:docx
  • 大小:36.11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人才走向管理的角色转换

一、认清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区别

作为专业人士,要想很好地实现向管理人员的角色转换,最重要的就是对其不同的角色有全面的认识。

1.专业人员转化为管理人员的背景

从专业化人员转化为管理人员需要一个过程,其中涉及的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而优则管

在传统思维模式中,技而优则管是顺理成章的。很多企业倾向从企业内部提拔人才到管理层,选择标准除资历、人际关系等基础要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

顺应趋势

随着IT业的迅速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知识化、网络化、技术化日趋明显,少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已经解决不了客户的所有问题,因而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管理决策中,以顺应趋势。

客户需求多元化

客户需求日趋多元化,因而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管理者,率领整个技术队伍,使专业技术多元化,满足客户的多元化和深层次需求。

2.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特质区别

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特质存在着一些区别,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特质的区别

第一,关注点。专业技术人员更多关注的是事,即工作是否完成;管理人员更关注的是每个人的潜力是否得到发挥,团队成员是否尽最大努力。

第二,工作把握。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上常常从深处、细微处着眼;管理人员并不追求事事均备,而是进行宏观把握。

第三,观念。专业技术人员的观念是非黑即白,由于长期从事专业技术,更相信经过反复验证的事情,是非分明;管理人员认为,管理当中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只有固定的原则性,观念是非黑非白,实际上,作为管理者,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处事角度。专业技术人员对事不对人,如果认为是错误的事情,就不管对方的身份和感受,直白地加以纠正;管理人员是对事也对人,视具体情况和具体对象作出适宜的反应。

第四,创造角度。专业技术人员更多地享受创造过程的乐趣,对于创造的价值不大重视;管理人员更强调工作的价值、结果。

第五,工作方式。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方式上是加法计算,通常完成一件工作后再去做另一件;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是乘法计算,对于所有关键要素齐头并进,缺少其中一个都被认为是失败。

第六,思维模式。专业技术人员思维模式较为单一、模式化;管理人员是发散思维,强调变通。

第七,兴趣爱好。专业技术人员更崇尚科学;管理人员更看重管理中的哲学和艺术。

第八,做事标准。专业技术人员做每件事都有量化的指标;管理人员更多依靠的是概念性的理念。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者的主要特点: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古板、刻板,管理人员更灵活、更富有弹性。

3.专业人员转化为管理人员的四大障碍

专业技术人员转型为管理人员,需要克服的思维习惯和角色认知障碍有四个方面:强将手下无弱兵

管理学通常认为“强将手下必弱兵”。由专业技术人员转型为管理人员的管理者,其技术能力很强,经常以强者的姿态出现在下属面前,代其解决一切问题。他们通常会认为,强将手下无弱兵,实际上,这种作法在无形中阻碍了下属的成长,使其不能独当一面。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专业技术人员崇尚科学,认为如果没有准备充分,就很难作出科学、正确的决定。作为

管理人才,通常需要在准备尚未充足的情况下作出决定。

亲力亲为

专业转型的管理人员喜欢凡事亲力亲为,总是代下属解决问题,如果在这方面花费的精力过多,就不会更好地通过有效管理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

追求技术完美

专业转型的管理人员往往过度追求技术完美,牺牲工作速度,甚至舍本逐末,忽略了对最终结果的认定。

二、明确管理者的PODC四大管理职能

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任务,管理者作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管理者所关注的最终目标就是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所有工作,其需要做的基本工作是:决策、分配、指导和控制。

1.不同管理层的技能

作为管理者,不同管理层的技能都会有所区别,主要涉及管理技能和工作职责两方面的侧重点。

管理技能

图1 不同管理层相关管理技能示意图

不同管理层的管理者所需要的相关管理技能是存在差别的:越往高层,越需要理论倾向的操纵技能,也就是从宏观大局、概念、文化上把握事务的能力;越接近一线,越侧重于对技术性技能的需要;无论是高层、中层还是前线,都需要的技能是人性倾向操纵技能,即人际沟通、交往能力。

工作职责

做为管理者,其工作职责概括起来就是:做(do)、想(think)、说(talk)三件事。不同层级管理者,工作职责的侧重点会有所区别。

前线管理者。即一线管理者,最侧重的工作是执行,将任务不折不扣地贯彻和完成;其次是与人交往;最后是思考。

中层管理者。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想,他们负责将高层交付的任务,

进行分解、演化,变成可执行的方案。其次是说,将高层的意见有机、有效地传达给一线。最后是做,执行主要由一线完成,中层参与相对较少。

高层管理者。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说和想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说。其工作的最明确体现:很多时候是在聆听专业人士提供的意见,然后作出决定,下达命令。真正高明的管理者善于思考他人的想法,能够博采众长。最后是做,在具体执行上,高层管理者最少涉及。

2.管理者的四大职能

管理者的职责,即管理的基本功,主要有四个:计划(plan)、组织(organize)、领导(direction)和控制(control),也就是常说的PODC。

计划职能

所谓计划,是指为了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目的,通过对资源有效运用、整合,设定检测标准,预估风险的过程。做计划时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目的和目标。

资源。资源包括人员、时间、资金、信息、原材料、设备、环境等资源。以下着重强调三种:

第一,时间资源。不仅指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跨度,还指对时机性的把握。例如:如果经营企业步调太快,就会很容易成为后人汲取经验教训的牺牲品,如果太慢,则无法占取先机。

第二,信息资源。特点是:有风险、需要投资、无形性、可复制性以及去伪存真性。

第三,环境资源。环境可以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主要指政策支持等无形的环境资源;硬环境主要指地理位置、公共设施、交通便利状况等。

目的和目标。计划包括目的和目标,所有目标都具备清晰、量化、时间限制性、可衡量性及可行性的特点,它反映事物的方向,即做什么工作。

目的反映的是事物的本原和动机,即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对于管理人员而言,目的是更为重要,也是经常被忽视的,特别是前线和中层管理者,在将高层交待的任务转化为目标去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对目的的思考。

组织职能

所谓组织职能,是指按照计划协调机构内部资源,对人力、资金、时间、环境、信息等进行有效配置、安排分工的过程。

领导职能

所谓领导职能,是指通过监督、指挥、培训和激励下属,带领单位完成任务的过程。

监督。经心理学显示,所有人的本性,都倾向于在内心较为重要的人面前,表现出从善、遵从社会属性的一面,当重要的人不在场时则表现出从恶、顺从自然属性的一面,能够做到慎独的人凤毛麟角。如果缺少必要的监督,就不能保证员工会保持管理者在场时的工作热情。

指挥。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能预测的风险,可能会超出员工职责范围的情况,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