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19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建议喂养前再加水进行拌湿料喂猪,料水比为1比1.5以上推荐饲料配方如下:表1:断奶仔猪日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成分含量(%)适用于28日龄断奶仔猪到日龄50阶段使用。
再断奶前七天左、右,把此配方的饲料20%-30%加入教槽料进行适用和过度。
表2:生长及肥育阶段各阶段饲料配方表。
其中后备母猪可以使用下表中的大猪饲料酸方3、但减去菜粕同时可以再种公猪饲料中使用,对促进猪精液质量和产量均有帮助。
三、发酵豆粕喂猪技术的好处和原理。
总体上讲:可以降低料肉比0.3-0.5左右,相对于现在的养殖水平也就是降低料耗10-18%左右,非常显著地降低乳仔尤其是断奶仔猪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显著减少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生产绿色猪肉,猪舍臭味大为减少。
原理上有:发酵产生大量的活性肽:如小肽铁、抗菌肽、免疫增强肽等等。
同时这些肽类物质的消化率经实践证明,比氨基酸的消化吸收更快更好更完全。
从而显著增加了豆粕的消化利用率,特别是在哺乳期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饲料中使用效果最好,在小猪阶段使用发酵豆粕可以提高日增重5-8%,全期使用比对照组出栏体重高出6-8千克;母猪日粮中使用可改善产后食欲;公猪日粮中使用有助于配种后体能恢复。
富含肽类的发酵豆粕可以鳌合微量元素(如铁),并可保护维生素效价。
发酵豆粕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显著改善仔猪肠管微生态平衡,降低发病率,提高免疫力,抑制有害细茵如大肠杆茵,沙门氏菌等。
养殖户使用后会发现:使用第一天发现小猪爱吃,使用一周猪舍内嗅味减轻,一期下来小猪变得更为健康,感觉上小猪比以前好养多了。
所以,发酵豆粕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代替鱼粉使用的目的了,发酵豆粕的功能有了更多的解释和期待。
在饲料中使用10-20%发酵豆粕,可以适当降低抗生素与药物的用量,完全可以达到或超过单一使用抗生素与药物的效果,从而有利于饲料与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为生产无公害猪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选择。
发酵⾖粕综述⽣物活性菌体蛋⽩---活性发酵⾖粕第⼀部分⾖粕为什么要发酵【⾖粕发酵的⽬的】⼀、破坏⾖粕中抗营养因⼦⾖粕中含有胰蛋⽩酶抑制因⼦、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物作⽤、酶及发酵产⽣有机酸的作⽤,使得抗营养因⼦被降解或者钝化,从⽽得到破坏。
⾖粕中的抗营养因⼦⼩知识1:⾖粕中抗营养因⼦的危害(综述)1、胰蛋⽩酶抑制因⼦IT,抑制⽣长⼤⾖中最重要蛋⽩类抗营养因⼦,约占⼤⾖蛋⽩6%,IT通过对胰蛋⽩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和增⽣,甚⾄产⽣腺瘤,引起动物⽣长抑制。
2、⼤⾖凝集素(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脱脂⾖粕中约含3%,难以完整吸收进⼊⾎液,引起红细胞凝集,在消化道中损坏⼩肠壁粘膜结构,影响多种酶的分泌,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凝集素也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不良影响,抑制动物⽣长。
3、低聚糖,胃肠胀⽓因⼦:⾖粕富含棉⼦糖与⽔苏糖等低聚糖,⼈和动物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结肠被细菌发酵产⽣⼤量⼆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从⽽引起肠道胀⽓,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酶:影响蛋⽩吸收利⽤,是⾖粕类蛋⽩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酸: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降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分泌的消化酶⽔解,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糜,降低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等养分营养价值。
7、酚类化合物:⼤⾖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质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相结合,使蛋⽩质的利⽤率降低。
⼆、消除⾖粕蛋⽩的抗原性⾖粕蛋⽩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解⽽使其失去抗原性。
⼤量研究表明,⾖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过敏——损伤,进⽽引起腹泻。
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球蛋⽩和β——伴⼤⾖球蛋⽩。
三、降解⼤分⼦蛋⽩质,形成易吸收的⼩肽蛋⽩⾖粕中主要组分11S 和7S 是⼤分⼦蛋⽩,分⼦量分别为350K D 和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的⼩分⼦氨基酸及⼩肽,利于动物的吸收利⽤。
目前制作豆粉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1]:第一种是以豆粕为原料,豆粕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萃取出脂肪的豆子残渣(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浸出油),此类豆粕可称为一次豆粕,还有一种是在萃取出脂肪的豆粕基础上再次提取一些其他大豆提取物后的豆粕(如提取大豆异黄酮等,市场上欣靓、天雌素等产品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姑且称其为二次豆粕,二种豆粕在检验上不好区分,除非使用非常精密的仪器。
豆粕由于需要先萃取油脂的,因此其大多选取的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经过萃取工艺后,脂肪残留量大多≤0.5%,以此为原料制作的豆粉,细度可达80目、100目、120目甚至更多(有的厂家声称能提供200目豆粉),但这种豆粉有一种特点,由于其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在发酵生产中,必须辅以大量的消沫剂,否则泡沫无法控制。
此外此种豆粉的初始原料大多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因此其本身蛋白质含量相对偏低,相对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豆粉蛋白质含量就更没有优势。
但目前有些产品就专门使用这种豆粉,比如有的生产厂家的阿维菌素就采用此种豆粉。
第二种是采用豆子为原料(包括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两者原料做成的豆粉在物理、化学性质,无法区别,可能在生物性质上有所区别。
先采取压榨方法压出油脂后(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压榨油),再进行炒饼,磨粉。
这种豆粉相对豆粕豆粉价格要高一些,优点有以下几点:1、此种豆粉由于压榨法取油,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压力,从而控制最终豆粉中的残留脂肪含量,这种豆粉与上一种豆粉的最大区别,在发酵生产使用中可以减少消沫剂的用量,因为脂肪也具有消泡功能,而且由于脂肪自然均匀地分布在豆粉中,其消泡效果相应地好于同等效果消沫剂。
基础料中使用消沫剂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对生产菌种也有一定的毒性;即使选用植物油也会因油脂漂浮在发酵液表层,影响发酵液的溶氧水平和菌丝的呼吸。
2、如果选用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其蛋白质含量要高于转基因大豆及及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豆粕。
豆粕加工工艺及生产情况
1、豆粕生产工艺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根据提取方法不同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其中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目前国内外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以浸提法生产豆粕的基本工序为:油脂厂购入大豆→去杂→破碎一颗大豆约碎成6-8块→加温并调整水份含量,破坏原有的组织,易出油→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份→加溶剂喷淋淬取豆油→脱溶剂→豆粕生成。
在豆粕的加工工艺中,温度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粕中蛋白质的含量,并直接导致日后豆粕的质量好坏和使用效果。
根据烘烤过程中是否搀杂进大豆种皮,豆粕还可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二者主要区别是蛋白质水平不同。
2. 生产情况
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印度、欧盟等国是世界主要的豆粕生产地区。
一直以来,美国豆粕产量占全球30%以上的份额。
近几年,中国压榨行业快速发展,中国豆粕的发展速度保持了约20%的年增长速度。
我国是豆粕的生产大国。
2000年起,我国豆粕的年产量首次突破1,500万吨,2001年后,豆粕产量出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2004年豆粕产量首次超过巴西与阿根廷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在国内豆粕产量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豆粕生产布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90年代中期以前东北三省是我国豆粕主要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60%以上,而到2002年以后,随着沿海地区压榨企业的快速发展,山东、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已取代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豆粕生产基地。
豆粕的制作方法
豆粕是指大豆经过压榨后剩下的固体物质,是豆油的副产品。
豆粕以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而备受推崇,是饲料、食品、食用油等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以下为豆粕的制作方法:
1. 原料选配:选择大豆作为原料,应选用干净、健康、色泽均匀的豆子,去除杂质。
2. 清洗:将原料用水浸泡2-3小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去除大豆表面的杂质。
3. 磨浆:将清洗干净的大豆加水磨浆,磨浆比例大约为1:3-1:4,磨浆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防止豆渣粘在磨浆机中。
4. 过滤:将磨浆后的豆浆过滤,过滤器可以选择棉布袋或机械压滤器,把豆渣和豆浆分离开来,留下豆浆。
5. 分离:将豆浆倒入离心机内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来的固体部分即为豆粕。
6. 脱水:将豆粕晾晒或挤压脱水,使其水分充分挥发。
7. 烘干:将脱水后的豆粕通过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70℃左右。
8. 包装:将烘干后的豆粕装入袋中,密封存放于干燥阴凉处。
以上就是豆粕的制作方法,制作时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豆粕作为饲料和食品的重要原料,应加强其质量检测,确保其安全可靠。
《酿造学》冲刺100题参考答案《酿造学》冲刺练习100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下列白酒中,属于清香型白酒的是(C )汾酒2. 提供酱油中的鲜味成分的物质是(A)氨基酸3. 以下列原料酿制的白酒,甲醇含量最高的是(D) D.薯干4. 上面发酵酵母是指(A)Saccharromyces cerevisiae5. 下面没有经过巴氏灭菌处理的啤酒是(C)纯生啤酒6. 沿用至今的著名的巴氏灭菌法由哪位科学家创立的?(C)巴斯德7. 中高温大曲通常用于酿造的白酒香型是(A )浓香型8. 选育酱油生产菌株时,需要哪种酶活最高?(C)蛋白酶9.啤酒中易引起上头的物质是(C)C.双乙酰10.啤酒发酵中的冷凝故沉淀物中,大量成分是(A)蛋白质11.以葡萄为原料的蒸馏酒(C)白兰地12.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生产的酿造酒是(C)黄酒13.糖化后的麦汁中含量最高的糖是(B)麦芽糖14.啤酒酿造上衡量酒花酿造价值的物质是(A)α-酸15.香槟酒原产于法国香槟省,根据二氧化碳的含量区分,属于(B)起泡葡萄酒16.小曲酿造的酒其香型是(A)清香型17.啤酒糖化用水的处理中,为了提高酸度,常常采用添加(A)碳酸钙18.下面发酵酵母是指(B)Saccharomyces carlbergensis19.甜型葡萄酒含糖度是(D)≤50g/L20.玉米可以用作酿造啤酒的辅料,但是其中的油脂会使啤酒产生异味(B)胚21.用小曲半固半液工艺酿造出来的酒是(C )C. 米香型22.啤酒的苦味主要来源于(B)α-酸或异α-酸23.啤酒酿造中,欧美国家一般采用的辅助原料是(C)玉米24.啤酒的酒度表示是(B)每100g酒中含纯酒精的g数25.中高温大曲通常用于酿造白酒的香型是(A)浓香型26.香槟酒原产于法国香槟省,根据CO2的含量区分,属于(B)起泡葡萄酒27.我国古代第一代酒精饮料是(D)果酒和乳酒28.绍兴香雪酒采用生产的工艺方法是(A)淋饭法29.生产酱油选用大豆作为原料,是因为大豆中(C)蛋白质含量高30.通常用来调制鸡尾酒的蒸馏酒是(A)金酒31.理论上,17g/L的糖完全发酵能产生酒精的体积分数是(B)1%32.最先从酸败的葡萄酒中分离出酒精酵母的人是(A)巴斯德33.下列白酒生产类型中,生产周期短,出酒率最高的是(B )小曲酒34.鉴别上面发酵酵母和下面发酵酵母的主要特征是发酵能力的(C)棉子糖35.下列不属于饮料酒下游处理过程的是(A )清蒸36.下列酒中以甘蔗或糖蜜为原料的蒸馏酒是(B).劳姆酒37.下列选项中,以葡萄为原料的蒸馏酒是(C)白兰地二、多项选择题38.中国白酒的香型可以分为(ABCDE)A.清香型B.酱香型C.浓香型D.米香型E.其他香型39.酒花在啤酒中的作用主要有(ABCE)A.赋予啤酒香味和爽口苦味B.提高啤酒泡沫的持久性C.促进蛋白质的沉淀,有利啤酒澄清E.具有抑菌作用,增强麦芽汁和啤酒的防腐能力40.酱油酿造过程中对风味形成有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有(CD )C.酵母菌D.乳酸菌41.食醋生产中糖化计的类型有(ABCDE)A.大曲B.小曲C.麸曲D.红曲E.淀粉酶制剂42.黄酒醅发酵的主要特点是(ACDE)A.敞口式发酵C.典型的边糖化边发酵D.酒醅的高浓度发酵E.低温长时间发酵和高浓度酒醅的形成43.传统工艺酿造黄酒的方法可以分为(AC)A.淋饭法 C. 喂饭法44.除了中国白酒外,世界公认的几大蒸馏酒有(ABCD )A.白兰地B. 伏特加C. 劳姆酒D. 威士忌45.豆腐乳生产的凝固剂有(BCD)B.石膏C.葡萄糖酸内酯D.复合凝固剂46.参与食醋酿造的微生物类群(ABCD)A.曲霉B.酵母C.丁酸梭菌D.醋酸菌47.在葡萄糖酿造中添加SO2的目的是(ABCD)A杀菌和抑菌B. 澄清作用C. 抗氧化作用D. 增酸作用48. 啤酒后发酵的作用正确的是(ACD )A. 发酵残糖C.饱充CO2 D. 澄清49.小曲酿造的酒其主要香型有(AD)A. 清香型 D. 米香型50.人们采用以下哪些方法来解决液态法白酒香味的不足(AB)A. 固液结合法B. 调香勾兑法三、填空题51.啤酒酿造中。
花生麸发酵流程一、原辅料配比技术1.原料及辅料(1)原料:花生麸(≥2mm厚花生麸块)(2)辅料:枯草芽孢杆菌2.原辅料要求花生麸水分10%以下,具体有一定厚度(≥2mm),不得夹杂有其他较明显的杂质。
二、堆肥发酵生产技术规程1.工艺流程前处理——主发酵——后熟发酵——后加工2.主要工艺条件(1)前处理:菌剂提前2-12小时溶于水,保证菌剂充分混匀。
(2)高效的微生物菌剂:原料添加水溶微生物菌剂后,每吨花生麸加入80-120g粉状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搅拌3-6分钟,保证含有花生麸颗粒(利于氧气供应),含水量45——55%(用手能涅成团且不易散开且无水珠形成)。
(3)堆体大小:起始高度60-70cm,宽190-220cm,发酵中途堆体高度50-60cm,宽165-190cm,长度不小于200cm。
(4)温度变化: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
低温一般在第1-3天,温度从40℃升到50℃;中温在第3-8天,温度50-57℃;高温在第9-25天,温度在57-62℃;降温在第25-35天,,温度由55下降到45℃;往后的10天里,温度维持在40-45℃。
堆体温度一般在50-60℃,最高可达60-65℃,堆体在中温、高温阶段维持15-20天,病菌、虫卵等均会被杀死。
(5)翻堆:当温度第一次达到50℃以上,即第2-4天翻堆一次。
在中温阶段,堆体开始结块(一般第2-4天)翻堆一次,颜色暗黄色,菌丝成团形成大颗粒。
在高温阶段,一般每1-2天翻堆一次,颜色开始由褐色转为黑色,附着花生麸小颗粒的菌丝由少增多,并保证发酵层湿度35-45%(捏成团后过3-6s散开),当湿度低于35%可在翻堆时加水。
在降温阶段(颜色转为褐色,且花生麸颗粒有白色菌丝)可每天翻堆加快降温。
当温度降至45℃且维持一段时间花生麸基本发酵成熟。
3.发酵方式:平地堆体发酵将原料与生物菌经搅拌充分混匀,含水量40—50%,每吨花生麸加入80-120g菌剂,堆成宽约200cm,高约65cm,长大于200cm的长垛。
如何评判和检测发酵豆粕的质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豆粕转化为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是国际研究开发热点,产品问世不到十年,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在国际上以丹麦最为突出。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目前国内仍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初期,已有近百家企业生产发酵豆粕,但品质参差不齐,加之许多生产厂家片面宣传、有意或无意误导,使该类产品在市场上造成很大的混乱,用户无所适从。
如何评判和检测发酵豆粕的质量成为各饲料厂家,甚至有些发酵豆粕厂家(小厂)的一大难题。
1、豆粕发酵的目的明确豆粕发酵的目的,才能够确定评判发酵豆粕质量的主要指标。
豆粕经过发酵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个方面:1.1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酶及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1.2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豆粕中含有的 7S 和 11S 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幼龄动物对其尤为敏感。
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其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
1.3降解大分子蛋白质豆粕中 11S 和 7S 蛋白分子量分别为 350KD 和180K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氨基酸及各种多肽,有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
1.4形成各种有益发酵产物目前豆粕发酵均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安全菌株,产品发酵后往往含有较高数量的有益菌和有机酸、蛋白酶等代谢产物。
2、发酵豆粕评判程序对发酵豆粕的评判,可以按四个步骤进行,需要检测的指标如下:2.1感官评判包括色泽、气味、细度。
豆粕经过发酵、干燥后颜色变深,优质的发酵豆粕皆为棕黄色或浅黄褐色。
如果颜色浅而与豆粕一致,有可能发酵程度不够或掺入其他浅色蛋白原料;如果颜色过深(如深褐色),则表明干燥过度,发生美拉德反应。
发酵豆粕的气味根据菌种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也略有差异,但均应无豆腥味和霉味。
一般为酸香味(较浓郁),酸味较浓的产品是以乳酸菌发酵为主,该类产品损耗低、成本低、有机酸含量较高、诱食效果较好,可部分降解抗营养因子、粗蛋白一般可提高4-5%、消化吸收率较高。
大豆加工工艺流程图5 加热(60-70 J 20-30 分钟).6 一次破碎7风选去皮8二次破碎9风选去皮10豆皮11轧10粉1718 汽 提-22混合^ 22粉碎峙—22过筛12膨 化 —-I22去皮豆粕12冷 却10豆皮筛*10皮仁10二次风选10豆仁13浸岀*14正己烷|| *1 21分 水1L1 1 ■19浸出粕彳-15混合油 1 1 1 21冷凝-4I1 t20脱1* 116 一 蒸 1 4 1 i21混合汽蒸八、、10豆皮仓20 DT 粕(100 °C, 30 分)20干燥冷却^22打包22成品豆米II18大豆毛油备注: 色为关键工序为质控点大豆加工工艺描述:1、原料大豆:榨油二厂原料豆从储存筒仓7号仓、8 号仓和9 号仓(通常称呼为榨油二厂工作仓)经过RE100A 、RE100B 、RE100C 进入EL100 后经过RE101 运输到车间准备生产(RE 为刮板、EL 为斗提)。
2、计量大豆经输送刮板RE101 进入车间后,先进入计量秤WE101 计量。
3、筛选大豆出计量秤进斗提机EL101送至车间顶楼依靠重力进入大豆筛SI101。
大豆筛(平面回转筛)为震动、半封闭有一定坡度的设备。
当原料豆进入时大豆可以从筛子孔中穿过进入风选器AS101,而大豆中秸秆豆荚等大块杂质由大豆筛尾部滑出,使之与大豆分离。
4、风选AS101 为大豆风选设备,大豆进入AS101 后其中的微小杂质如粉尘碎豆皮等吸入布袋除尘器FI101,由除尘器汇总后通过下料溜槽进入豆皮绞龙SC161,FI101同时还吸收EL101,SI101 中的灰尘杂质。
经过这样几步的预处理原料豆就变的比较干净了,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原料加热过程。
5、大豆加热器大豆加热器DR105 内部通有密集的蒸汽加热管道,DR105 共12 层,层与层之间有通风管道与刹克龙CY105 相连通,能够吸走大豆所散发出的水汽及部分脱落的豆皮,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豆加热到60-70 度左右,起到软化降低水分及调质的作用。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一、豆粕发酵方法:发酵池规格底2×1.5米,高1米,取豆粕1000公斤,玉米粉20公斤,百益宝EM原液3~5公斤,将豆粕,玉米粉入池混合均匀,把3~5公斤百益宝EM原液均匀洒到混合原料的表面,再开水笼头加水入池,一直加到水浸到物料的表面为止,关掉水笼头,让水渗透到料中,一般加水量最终为1比1.5,即为总料的1.5倍,这里是1500公斤加水量,水分不易过大。
以手抓成团不滴水,放下一触即散为宜。
然后表面加一层厚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与池边接触的地方要卷边到料中,以求密封完好。
?发酵时间,夏天至少3天,冬天至少10天,春秋至少6天,尤其是酵槽里豆粕的发酵时间适当延长两天为好,以让亚铁充分螯合到小肽中,也会产生更多的肽类物质。
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因为通过三氯乙酸(TCA)检测法跟踪发酵,发酵在适温(30度左右)三天左右产生的小肽类物质最多,可溶性蛋白质达到25%以上。
?发酵后的豆粕溶解度增加,(注意不要把发酵后渗出的水倒掉,因为其中有大量的可溶解性氨基酸和肽营养),略有点粘手,气味带有较浓曲香味略有原料味,色泽金黄。
?每次取用后,必须马上再次密封好,以防止变味变质,发酵好的料密封好,在一个养殖周期内(100天左右)用完为宜。
?注意不能在太阳底下发酵,不然料温会升高发热太多,造成发酵不利。
?二、豆粕发酵喂猪使用方法?按照猪场配方使用,把配方中的豆粕改成发酵豆粕即可,可显着增加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料肉比。
具体称量时,由于发酵豆粕是湿料,所以,根据上述的工艺,需要乘以2.6左右,即如果你需要称量10公斤折干物质的发酵豆粕时,实际上需要称26公斤加入配料中。
?或在保持料肉比,生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略为减少3~5%的用量,相应地用菜粕,棉粕,或麦麸玉米等代替。
也就是减少配方的能量蛋白含量浓度,以降低成本。
并可以适当使用5%左右的未脱毒菜粕棉粕用于肥育猪。
?采用发酵豆粕,必须是在湿润状态下使用,不得烘干使用,因为烘干会造成发酵豆粕中的活性物质,尤其是活性肽变性,从而失去活性,并造成可溶性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等与还原糖的迈德拉(美德拉)反应,并造成能量和蛋白肽的损失等,同时维生素和有益微生物在烘干的过程中也会有极大的损失,?建议喂养前再加水进行拌湿料喂猪,料水比为1比1.5以上。
发酵豆粕的使用方法发酵豆粕是一种常见的动物饲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发酵豆粕的使用方法。
一、发酵豆粕的制作1.准备原料:将豆粕放入发酵容器中,将其湿度控制在50%左右,加入适量的菌种,如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2.控制温度:发酵过程需要保持温度在30~40摄氏度,可以通过配备发酵仓或使用发酵棚来控制温度。
3.排风除臭:发酵过程会释放出一些气味,需要通过排风装置将异味排除,以减少环境污染。
4.搅拌翻堆:每天需要将发酵物料进行搅拌翻堆,以保持均匀的温度和湿度,促进发酵的进行。
5.发酵时间:一般发酵时间为7~10天,具体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6.干燥处理:发酵后的豆粕需要进行晾晒,使其含水量降低到10%以下,以便储存和使用。
二、适用范围发酵豆粕可以作为家禽、家畜、水产养殖等多种动物的饲料。
具体可适用的动物有猪、鸡、鸭、鹅、鱼等。
三、使用方法1.配合饲料:将适量的发酵豆粕与其他饲料进行混合使用,按照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进行适当的比例调配。
2.饲喂方法:将混合好的饲料按照每日需要的量分次投喂给动物,保证其正常的饮食摄入。
3.注意事项:发酵豆粕虽然营养丰富,但过量喂养可能会导致动物消化不良,因此要根据动物种类和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饲喂。
四、使用效果1.促进生长:发酵豆粕中的活性物质可以刺激动物的食欲,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2.增加产量: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的豆粕,使用后可以提高动物的产量和品质。
3.改善养殖环境:发酵豆粕饲喂后,动物粪便的臭味会减少,有利于改善养殖环境和降低环境污染。
总结:通过合理的发酵豆粕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进而改善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增加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在使用发酵豆粕时,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比和饲喂,注意动物的饮食调节和饲喂量的控制,以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
低温豆粕生产工艺低温豆粕生产工艺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低温处理技术,以尽量保持豆粕的营养成分和活性酶的活性。
下面是一个包含主要步骤的低温豆粕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1.原料处理:选择优质的黄大豆作为原料,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去杂、清洗等处理,确保原料的质量。
2.破碎:将处理好的黄大豆送入豆破碎机进行破碎,将黄大豆破碎成细小颗粒,增加后续提取效果。
3.脱脂:将破碎好的黄豆送入脱脂机,通过加热和压榨的方式将豆粉中的油脂提取出来,得到油脂较少的粕料。
4.低温处理:将脱脂后的豆粕送入低温处理设备,通常是低温蒸汽或者冷却水循环系统,使豆粕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处理。
5.干燥:在低温处理的同时,采用适当的干燥设备对豆粕进行脱水,将豆粕中的水分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持产品的稳定性。
6.研磨:将干燥后的豆粕送入豆粕研磨机进行研磨,使其粒度更加细小,便于后续加工和应用。
7.包装:将研磨好的低温豆粕送入包装机进行包装,通常是使用透明塑料袋或者纸箱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8.质检:对包装好的低温豆粕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营养成分检测、微生物指标检测等,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9.储存:将经过质检合格的低温豆粕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中,避免受潮、变质和发霉等。
低温豆粕生产工艺通过降低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尽量减少对豆粕中营养成分和活性酶的破坏,保持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
同时,该工艺还能减少油脂的氧化和自由脂肪酸的生成,提高豆粕的稳定性和储存寿命。
因此,在豆粕加工过程中应用低温处理技术能够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健康、安全的食品需求。
1 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 及相关指标 2
目录 目录 ....................................................................................................................... 2 发酵豆粕生产手册 ............................................................................................... 3 产品指标 ............................................................................................................... 4 混合及发酵设备 ................................................................................................... 5 发酵车间设计 ....................................................................................................... 6 发酵豆粕湿料应用 ............................................................................................... 7 发酵料储存时间 ................................................................................................... 9 附件(部分检测方法): ................................................................................... 13 3
发酵豆粕生产手册 原料:豆粕、酵源、水、糖蜜(非必选) 原料配比:酵源5kg +水500Kg+豆粕1000Kg(+糖蜜20Kg,非必选) 工艺:上述原料混匀,转入发酵桶、盖严、室温48~120 小时。检测pH 值≤5.5 即为合格。 发酵容器可选内膜袋、呼吸膜袋、发酵桶、发酵箱等,以能密闭不进气为好。 添加顺序:酵源+水充分混匀,再加入豆粕中。 酵源与水混匀时间不小于2分钟,混合液添加至豆粕时间不超过2分钟,混合液与豆粕搅拌混合不超过2分钟。 温度需求:水温30~40°C最宜,不能高于40°C,低于15°C考虑用热水; 环境温度 20~40°C,低于15°C考虑保温或延长发酵时间。 水质要求:普通自来水及以上级别均可。 加工设备:材质要求不锈钢(防腐蚀)。 原料称量:确定电子秤准确后按配方要求顺序称取各种原料,最大误差:大宗原料保持在0.5Kg 以内、小料保持在100g 以内。 原料混合:非连续生产时,混合前后清理搅拌机,保证原料的混合均匀度。严禁出现结块,半干半湿现象。 4
产品指标 以46%蛋白豆粕计算,干料以60°C烘干计算
指标 干料 湿料 水分(%) ≤10 ≤42 粗蛋白(%) ≥49 ≥32 pH ≤5.2 ≤5.2 小肽(占粗蛋白,%) ≥10 ≥11 KOH蛋白质溶解度(%) ≥70 ≥70 总酸(%) ≥2.5 ≥3.0 L-乳酸(%) ≥2.0 ≥2.5 水苏糖(%) ≤0.5 ≤0.5 棉籽糖 (%) ≤0.3 ≤0.3 抗原蛋白消除(%) ≥80 ≥80 乳酸菌(CFU/g) 0-106 106-108 酵母菌(CFU/g) 0 0-105 芽孢菌(CFU/g) 0-106 0-106 VBN(mg/100g) ≤70 ≤70 灰分(%) ≤7.0 ≤6.5 粗纤维(%) ≤7.0 ≤6.5 5
混合及发酵设备 混合设备:建议采用带投料斗垂直提升绞龙卧式混合机 接种混合系统在整个设计中比较关键,因此必须要满足一下几个条件: 1.对于水分较高的料具有较高的混合均匀度,不会出现成团或成球; 2.效率高,占地面面积小,运行费用低; 3.发酵前要尽量避免带入杂菌,因此菌种混合系统要易于清理。 发酵设备:建议采用呼吸袋或者厚一点普通密封塑料袋子,可以重复利用。混合完后装袋发酵,保证袋口密封,杜绝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影响产品质量。
根据每个饲料厂的情况选择合理发酵方式,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发酵模式有:槽式发酵,堆式发酵,箱式发酵,塔式发酵,罐式发酵,袋式发酵。由于我们这个方案是针对终端,发酵规模相对较小,操作需简单,投入小等特点,所以我们建议用袋式发酵,易于控制温度,夏天把袋子铺开来发酵,可以较好的散热,冬天把袋子堆起来发酵,可以较好提升发酵的保温,易于使用,每个袋子的发酵料都定量,用的时候不用称量,易于控制产品的质量,每个袋子都是独立的单元,互不影响,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二次发酵,没有用完的成品需密封储存,避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6
发酵车间设计 发酵车间可以建在建在尽量离投料口距离近,湿料发酵用空间为每3m2/吨湿料/批;车间尽量做到封闭,有利于控制发酵条件;发酵车间要保持清洁,必要时需定期消毒;须有保温设备,建议装地暖或暖气片,恒温发酵是决定发酵产品稳定的至关因素。具体可以由根源团队提供设计方案。 7
发酵豆粕湿料应用 全价料中使用方案 饲料配方中添加湿料,采用先预混合后粉碎→配料→制粒的方式,添加方法: 预混合粉碎 发酵豆粕(湿料)与豆粕按1:3比例预混合(水分18%左右),发酵豆粕(湿料)与膨化玉米按1:2比例预混合(水分17%左右).目的分散、降低水分,预混后用1.2mm的筛片进行粉碎后,进入正常工序 原料 比例 粉碎后水分(%) 理论水分(%) 降低水分(%) 发酵豆粕:豆粕 1∶2 17.58 20.57 2.99 发酵豆粕:膨化大豆 1∶2 16.19 18.16 1.97 发酵豆粕:膨化玉米 3∶7 18.37 19.32 0.95 制粒
混合粉碎后的发酵豆粕(湿)+豆粕、玉米直接进入配料混合、制粒工序。 二次制粒及先混合后粉碎工艺模式可以直接添加,省去上述步骤。
加料方式 小料口直接加到混合机与配方物料直接混合,因发酵后产品水份低,黏度小,流动性好,优点:可操作性强,节约成本。(预混合工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二次制粒工艺中在一次制粒时)
添加比例 配方保持不变,根据营养指标发酵豆粕湿料按照1.2:1替换配方中原豆粕含量。如配方中原豆粕添加比例为5%,则发酵豆粕添加为=1.2×5%=6%,替代发酵豆粕干 8
料按照1.3:1添加。 湿料添加量(%) 理论增加水分(%) 饲料增加水分(%) 7 2 0.96 10 2.8 1.35 11 3.2 1.55 实际生产中水分低于上表,但因各地气候环境不同,需做对比实验,来确定
实际提升量 9 发酵料储存时间 发酵结束原料在原包装密闭条件下,储存大于6个月 混合后发酵湿料装在正常使用的饲料袋中保存(常温保存),15天 破包情况/开口保存(常温储存),5天。 10
直接经济价值 1. 促进畜禽健康:保障动物营养全面,增强动物体质,减少健康问题,降低死淘率,
降低药物成本,降低养殖成本,使养殖动物食用更安全,。
2. 提高饲料利用率:产品中富含的多种消化酶、有机酸等可提高动物对饲料蛋白、能
量、矿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并在发酵过程中将发酵物料提前预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更利于吸收利用,表现为粪便变少、变细、过料变少。在发酵过程中合成的中氨基酸、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动物营养更均衡。
3. 促进生长发育:补充功能性益生菌及代谢产物,维持菌群平衡,促进胃肠消化、吸
收功能更强,提高生长速度,提高畜禽生产或繁殖性能,增加养殖效益。
4. 改善内外环境: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益生菌对动物消化道产生益生保健作用,改善动
物体内环境,减少消化道问题,同时减少粪便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产生,改善圈舍环境,减少刺激气味,使养殖现场更环保。
5. 抗应激:分泌抗氧化物质,减小免疫、转群、运输、惊吓、换料、天气剧烈变化等
造成的应激反应,降低应激损失。 11
成本对比 根据目前的发酵豆粕生产成本进行成本对比(以规模化生产核算): 商品发酵豆粕 湿料发酵豆粕 原料 3100 3100 菌种 150 150 混合、发酵 100 50 烘干 250 0 粉碎 50-80 不同粒度 60 包装 70 10 可以反复使用 运输 50-200 不同距离 0 损耗 300 发酵、粉碎损耗 30 发酵、粉碎损耗 管理费用及其它 300 50 费用低 小计 1270-1450 380 合计 4370-4550 3440 备注:商品发酵豆粕以50蛋白发酵豆粕进行核算,湿料发酵豆粕以饲料厂直接使用进行核算。 12
根源生产技术服务 根源集团自有益生菌应用研发、生产体系,可保障产品的持续更新换代,保持行业的领先性,有持续改善能力,可提供发酵豆粕以外的发酵技术支持;
建立了一支由营销、生产和技术组成的团队,共同为合作伙伴服务;其中生产专家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流程优化和生产指导等一系列服务,技术专家可以给合作伙伴提供菌种配方优化、产品质量控制、发酵工艺指导等服务,分享经验;
对本项目工程负责终身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