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9.27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一、翻译句子(难度系数:一级,百度级,建议先闭卷做之,后百度之,如此,方有效矣。

1.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3.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4.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5.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二、词语解释(难度系数:二级)

1.王安石在文中第二段中说到,“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请你解释一下“名实”的意思。名实:2.北宋时期,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苏轼等保

守派提出反对,反对派中,以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的言辞尤为激烈,他一连写了三封长信给王安石(《与介甫书》),对其主持实施的变法提出质疑和责问,并给王安石冠以“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大罪名。请你解释一下这五大罪名的意思。

1)侵

官:

2)生

事:

3)征

利:

4)拒

谏:

5)怨

谤:

三、课文理解:请用原文句子填空。(难度系数:六级,动脑级)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向司马光讲到了自己推行变法的背景,也就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着不良的风气,而皇上打算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其中提到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句子是:

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盘庚迁都的例子说明变法的必要性,其中,“_____ ,”这两句提到了迁都遭到的极大的阻力,以此来向司马光说明自己对于变法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是有所准备的,但这不会成为自己放弃的理由。

四、思考(不用做,上课连麦回答)。1.对于司马光来信的指责,王安石的回信的第一段中先是说“略上报”(简单地回信),后

来又说“具道所以” (详细说明原因),这是否矛盾?(难度系数:八级,铁杆级)2.自古以来,变法由于会触动一些权贵的既得利益,所以阻力一般都会很大,一些变法者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如商鞅、戊戌六君子等)。你如何看待王安石坚持变法的行为?(难度系数:九级,骨灰级)

3.前一天老师推送的带画面的朗诵音频里,画面的文字有一处错误,你发现了吗?(难度系数:七级,火金级)

特别说明:以上作业,不用抄题目,可手写,可打印。

附:前一天作业的答案

(1)某启:昨日蒙(m印g)教(ji do),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 U)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qi an g)聒(gu o),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ch on 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j [君实或见恕也。段落大意:说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

(2)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ji do)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

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w ei)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w ei)生事;为(w ei) 天下理财,不为(w ei)征利;辟邪说,难(n an)壬(r en)人,不为(w ei)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 u)国事、同俗自媚(m ei)于众为善,上乃欲

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w ei)而不汹(xi on g)汹然?盘庚之迁,胥(x u)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w e)怨者故改其度(d u),度(du o)义

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g <0)泽斯民,

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段落大意:举盘庚迁都的例子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4)无由会晤(w u),不任(r ei)区区向往之至。

段落大意:书信的结尾,客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