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盆地南缘某矿床构造与铀成矿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370.13 KB
- 文档页数:5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同位素地质特征伊犁盆地是中国重要的铀矿产区之一,其中砂岩型铀矿是其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
砂岩型铀矿是指铀主要富集在砂岩中的铀矿床,其同位素地质特征是研究砂岩型铀矿成因和富集规律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同位素地质特征的角度,对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机制和地质特点进行探讨。
砂岩型铀矿主要富集在砂岩层中的黄铁矿和有机质中,其同位素地质特征主要包括铀同位素、锶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
首先是铀同位素的特征。
铀同位素主要包括铀-238、铀-235和铀-234。
研究表明,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中的铀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的特征。
铀-238与铀-235的比值通常较高,而铀-234与铀-238的比值较低。
这种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的铀主要来源于沉积物中的天然铀,并且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同位素分馏。
其次是锶同位素的特征。
锶同位素主要包括锶-87和锶-86。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中的锶同位素组成主要表现为锶-87/锶-86比值较高。
这表明铀矿床的锶同位素主要来源于海水或大气降水中的锶,而非地壳中的锶。
这与伊犁盆地地质背景中的沉积环境有关,该地区曾经是一个浅海盆地,沉积物中富集了海水中的锶。
再次是氢氧同位素的特征。
氢氧同位素主要包括氢-1、氢-2、氢-3、氧-16、氧-17和氧-18。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表现为氢氧同位素比值较高。
这一特征与砂岩中的有机质含量高有关,有机质的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和气体,并且有机质中的氢氧同位素比例较高,因此导致铀矿床中的氢氧同位素比例也较高。
总的来说,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具有明显的同位素地质特征,包括铀同位素、锶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的特征组成。
这些同位素地质特征为研究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机制、成矿规律以及勘探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对同位素地质特征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了解砂岩型铀矿的演化历史和成矿环境,为铀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西山窑组上段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张忠平;邱余波;罗星刚;王进伟【摘要】在分析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西山窑组上段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该区砂体厚度、综合测井资料视电阻率平均值、氧化砂岩厚度与砂岩厚度的比值以及研究区岩相分布规律,对该区域氧化带分布特征及砂岩氧化强度变化特征,沉积环境与铀成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成矿有利岩相分布特征,并推测了有利成矿地带.研究表明:①洪海沟铀矿床西山窑组上段地层赋存的铀矿体主要受到沉积环境、砂体等因素的控制,即有利的沉积环境为砂岩型铀矿成矿提供了基础,厚大的砂体为铀成矿提供了较好的沉积场所以及含铀、含氧水的运移通道,含铀、含氧水的运移方向决定了区域成矿的沉积部位;②研究区西山窑组上段的铀矿体多发育于曲流河道砂体变薄和岩屑粒度变小的部位.上述研究进一步表明,利用综合测井资料中的视电阻率均值来研究沉积环境的思路具有可行性,加之综合测井资料的数字化程度高、测量结果连续性好,使得该思路在研究铀矿沉积环境时更便捷、高效.【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砂岩型铀矿;区域地质背景;综合测井资料;视电阻率;沉积相【作者】张忠平;邱余波;罗星刚;王进伟【作者单位】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正文语种】中文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过程是含铀、含氧水作为成矿溶液,在其运动过程中作用于沉积成岩后的沉积物,在一定的地球化学环境下发生元素的带人带出,从而形成铀矿床。
寻找砂岩型铀矿床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查明铀矿床的成矿环境、追踪容矿主砂体和查明矿体的空间展布规律。
砂岩型铀矿床一般产于一定深度的缓倾斜砂岩中,常以盲矿隐伏矿产出,其上沉积覆盖层较厚,以荒漠、戈壁为主。
对于赋矿砂体的形态、规模、三维空间走向,砂体形成环境以及砂体在整个沉积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进行研究,分层次综合分析沉积盆地、沉积体系、单个砂体、含矿砂体,对于寻找砂岩型铀矿床大有裨益。
库捷尔太铀矿床八道湾组下段沉积相对铀成矿的控制刘杰;王毛毛;邱余波;张占峰;王福东【摘要】伊犁盆地南缘八道湾组下段有利的岩性-岩相是铀矿化沉淀富集基础,研究其特征为盆地其他地区八道湾组下段找矿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岩芯观研察、单井沉积相分析、二维连井剖面沉积相分析,结合砂-泥岩平面变化与层间氧化带展布特征,认为伊犁盆地南缘库捷尔太地区八道湾组下段为冲积扇沉积相类型.研究区内由南向北依次发育扇根、扇中及扇端亚相.依据钻孔数据统计分析,层间氧化带和工业铀矿化主要集中在八道湾组下段碎屑颗粒适中、分选性较好砂体中,指出扇中河道沉积是库捷尔太地区八道湾组砂岩型铀矿主要控矿沉积微相.%Through analyzing core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single hole and connected well's profile , combined with the plane-distributional change of sandstone-mudston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layer oxidized zone ,it suggests that in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Badaowan formation is alluvial fan sedimentary facies in Kujiertai district of southern margin of Yili basin .From south to north direction ,the subfacies changed from fan-root ,fan-middle ,to fan-termi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drilling data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entralized in sandstone of down section of Badaowan formaiton .Because they have moderate grain size and better separation .The fan-middle was main ore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subfacies in sandstone-type uranium ore of Badaowan formation in Kujiertai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7(026)0z2【总页数】6页(P231-236)【关键词】八道湾;冲积扇;砂岩型铀矿【作者】刘杰;王毛毛;邱余波;张占峰;王福东【作者单位】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4伊犁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基地[1],其铀矿化主要产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J1-2sh)暗色含煤碎屑岩建造(包括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
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第Ⅶ旋回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发现王军宁;李细根;王国荣
【期刊名称】《铀矿地质》
【年(卷),期】2004(020)005
【摘要】本文简述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历史及第Ⅶ旋回铀矿的发现过程.笔者认为,本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控矿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目的层存在疏松的可渗流砂体和含铀含氧地下水的持续补给(即层间氧化带发育).铀矿体主要产于目的层砂体层间氧化带尖灭部位.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层位一般都含矿,在其尖灭带,往往矿体规模、形态、矿体厚度及品位存在差异.
【总页数】5页(P294-298)
【作者】王军宁;李细根;王国荣
【作者单位】核工业216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核工业216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核工业216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1
【相关文献】
1.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 [J],
2.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远景地段影像特征及识别 [J], 黄贤芳;黄树桃;潘蔚;冯杰;刘德长;张静波;宣艳秀;芮本善
3.基于GIS的地浸砂岩型铀矿预测方法——成矿有利度计算法在伊犁盆地南缘
VII1亚旋回的应用 [J], 蔡煜琦;黄树桃;李胜祥;赵永安;韩效忠;郑恩玖
4.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重大突破 [J], 王保群
5.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研究 [J], 李胜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启用前注意保密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本试卷共7页,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07年,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开始探索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径。
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以“一片田、一根草、一只羊、一袋肥、一粒米、一棵芽”为核心的现代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下图示意东林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据此完成1~2题。
1.东林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基础是()A.粮食种植B.肉羊养殖C.秸秆利用D.肥料生产2.东林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利于()①扩大农田种植面积②降低农户经营风险③拓宽产品销售渠道④有效提升产品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4年暑假期间,国家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多家文博机构推出夜游模式,开设各具特色的“夜游”“夜宿”活动,为游客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与夜游博物馆模式的兴起关系最密切的是()A.交通发展B.地租成本C.信息技术D.市场需求4.夜游博物馆模式的兴起有利于当地()①扩大夜经济规模②带动新兴产业发展③激发文旅新活力④缓解夜间交通拥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冰川物质平衡是冰川积累量与消融量的代数和。
新疆伊犁盆地尼勒克凹陷铀成矿潜力康勇;张大绪;王冰【摘要】尼勒克断陷是在石炭纪和二叠纪裂谷变形基底上的裂陷盆地,早期的控盆构造活动使得盆地断陷成形并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砂岩,提供了有利的铀储层.阐述了尼勒克盆地侏罗系地层发育特征,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了早期控盆构造及新构造活动对铀成矿的影响;从水补-径-排特征、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特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尼勒克凹陷铀成矿的有利因素.分析认为尼勒克凹陷内吉林台—乌拉斯台地区,侏罗系地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宽广,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整,铀源充足,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5(031)003【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尼勒克凹陷;铀储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特征;成矿潜力【作者】康勇;张大绪;王冰【作者单位】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正文语种】中文新疆伊犁盆地为一内陆坳陷盆地,盆地内侏罗系期沉积了1套厚度巨大的冲积和湖泊成因的碎屑岩沉积体,为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储存空间。
到目前为止,盆地南缘发现并提交了库捷尔太、乌库尔其、扎基斯坦、蒙其古尔等铀矿床。
而在盆地北缘,由于其构造活动相对较剧烈,成矿条件和铀矿化的发育规模都远不及盆地南缘。
但通过航空伽玛测量、地面物探、地质勘探等工作,在盆地北缘仍陆续发现了新城子、卡占奇、皮里青、南台子、外比里克奇、汗松树图等铀矿化异常点带,其中汗松树图铀矿化异常点正位于研究区内的乌拉斯台地区。
研究区尽管构造活动强烈,但仍存在像乌拉斯台这样的相对稳定区,从构造活动、铀存储空间、水动力条件等方面看,该地区具备了有利的成矿条件。
尼勒克断陷是在石炭纪和二叠纪裂谷变形基底上的裂陷盆地,充填了侏罗纪碎屑岩与含煤岩系的河流湖泊相堆积,物源来自南北两侧,尤其南侧阿吾拉勒山已隆起,是其主要蚀源山地,山前发育扇裙堆积,厚度巨大[1]。
由西向东,可划分为苏布台斜坡带,加林郭勒洼陷、也列莫顿次凸和乌拉斯台洼陷等4个次构造单元。
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东部黏土矿物分布特征陈程;王福东;张虎军;方敏【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23(14)1【摘要】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是近年来探寻出的储量可观的铀矿床之一,含矿岩系主要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上、下段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下段。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初步探讨含矿岩层砂体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转化关系。
研究发现蒙其古尔铀矿床东部地区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少量绿泥石及蒙脱石。
黏土矿物种类及含量随地层埋深增加及地下水运移方向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随深度增加高岭石含量呈递增趋势,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呈递减趋势,伊利石呈微弱递增趋势;沿地下水运移方向高岭土含量持续递减,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含量呈递增趋势,伊利石呈微弱递减趋势。
高岭石一部分为陆源碎屑成因,另一部分为成岩初期的次生产物;伊利石大部分是成岩前期的自生矿物,另一部分则是由蒙脱石最终转换而成;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则是蒙脱石向伊利石过渡转化的中间产物。
高岭石和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含量呈明显负相关性;伊利石和伊利石/蒙脱石混层表现为微弱负相关,高岭石和伊利石二者相关性较差,表明由原生矿物长石、云母等转变成伊利石与高岭石,并且存在高岭石向蒙脱石及绿泥石的转化,而蒙脱石经伊利石/蒙脱石混层中间产物后向伊利石转化的过程。
【总页数】9页(P60-68)【作者】陈程;王福东;张虎军;方敏【作者单位】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7【相关文献】1.伊犁盆地蒙其古尔铀矿床后生蚀变及铀矿物组成研究2.沉积盆地源汇过程及其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制约--以新疆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为例3.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含矿砂体与铀成矿的关系4.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越流补给成矿作用5.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矿床西段铀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犁盆地蚀源区铀源条件分析何忧; 荣辉; 彭浩; 黄琨; 马青青; 万军伟【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9(026)006【总页数】7页(P8-14)【关键词】铀源条件; 地表水化学特征; 岩石中铀含量; 铀析出能力; 伊犁盆地蚀源区【作者】何忧; 荣辉; 彭浩; 黄琨; 马青青; 万军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砂岩型铀矿是一种以砂岩为铀储层的外生铀矿床,其形成受铀源条件、铀储层的性质以及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1-7],其中铀源条件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和主控因素之一[8-12]。
盆地内的铀主要来源于盆地周边蚀源区的含铀岩系,富铀岩石风化剥蚀后被水流搬运至盆地内沉积,构成盆地铀储层的预富集,后期在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下铀储层中的铀溶出—迁移—沉淀富集成矿。
岩石中铀的含量和铀的析出能力是影响砂岩型铀矿成矿规模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铀源条件的关键指标。
铀(U)是一种变价元素,自然界中主要以4价铀(U4+)和6价铀(U6+)的形式存在。
地下水中U4+的溶解度很低,常以固态铀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中,而地下水中的U6+可与多种阴离子络合,形成易溶于水的铀酰络合物而随水迁移[13-14]。
在氧化条件下,岩石中的U4+被氧化为U6+进入水中,而在还原条件下,水中U6+被还原成U4+沉淀,说明氧化还原条件控制了铀在固-液相之间的迁移转化行为[15]。
盆地蚀源区的地表河流水流动性强、溶解氧含量较高,常具有氧化性,河水在流经含铀岩石的过程中,会氧化和溶解岩石中一部分铀而使得地表水中铀的含量升高,因此地表水中铀的含量可反映其流经地区岩石中铀的含量和铀的析出能力,据此可通过盆地蚀源区地表水的化学成分特征来识别盆地的铀源条件[16-19]。
伊犁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铀资源基地,经过多年的铀矿勘探实践,目前已发现多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伊犁盆地南缘从西到东已形成长达近百公里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带,成为中国第一个万吨级以上的大型铀资源基地[20-24]。
正向构造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和定位的控制古抗衡;陈祖伊【摘要】正向构造指的是与铀矿带或铀矿床产出位置相关的背斜、隆起、上升断块等矿床地质构造.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酒东盆地东北缘等砂岩型铀矿成矿带的产出特征表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矿段和矿点总是选择性地就位于正向构造之中.其原因在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所决定.即正向构造抬升了容矿层位,使其出露或接近地表,容易接受补给区含氧含铀水的渗入,造成主砂岩层的层间氧化,铀在主砂岩层中迁移,并在氧化-还原界面还原成矿.因此,正向构造对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和定位的作用应引起足够重视,它可以作为产铀盆地砂岩型铀矿带成矿远景区段识别和预测的一项重要判据.【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0(026)006【总页数】4页(P361-364)【关键词】正向构造;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控矿作用【作者】古抗衡;陈祖伊【作者单位】核工业203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8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找矿、评价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各种类型的矿床构造,其中有正向构造,也有负向构造。
所谓正向构造,是指与铀矿带或铀矿床产出位置相关的背斜、隆起和上升断块等矿床构造。
常见的正向构造有平缓产出的斜坡带上的隆起部分,褶皱构造中的背斜构造 (有时被剥蚀为构造窗),断裂构造引起的牵引背斜、挠曲构造,断块构造中的上升断块等。
相反,与前述各种构造相对应的凹陷、向斜、牵引向斜、下降断块等则为负向构造。
野外勘查实践表明,这些正、负向构造往往是矿床主构造带(如盆地边缘构造斜坡带)的次级构造。
就我国西北地区而言,这些次级构造大多数形成于新构造运动时期(古近纪渐新世)及其后。
在一些产铀的中新生代盆地边缘,往往呈现出长达几十至几百公里的构造斜坡带。
尽管斜坡带各处有利于铀成矿的条件 (如铀源、岩性岩相分布、地层结构、砂体特征、有机质及黄铁矿等吸附还原剂含量、补-径-排水动力条件等)基本相同,但往往铀矿床、矿段或矿点并不连续出现,而总是呈间隔性、选择性地分布在构造斜坡带的某些部位。
新疆尼勒克坳陷侏罗系沉积演化及与铀成矿的关系邱余波;刘俊平;蒋宏;张占峰;张磊;陈虹【摘要】尼勒克坳陷位于我国砂岩型铀矿产基地伊犁盆地东北部,具铀源、层间氧化带、地球化学障等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由于构造变形较强、工作程度偏低,该区铀成矿潜力不明晰.以铀矿勘查钻孔岩心观测、典型钻孔剖面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伊犁盆地构造背景及断陷湖盆演化规律,分析尼勒克坳陷侏罗系沉积演化及铀成矿作用.研究表明,尼勒克坳陷侏罗系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八道湾-三工河沉积期尼勒克地区整体处于浅湖环境,吉林台等局部地区发育有滨浅湖滩坝砂体;西山窑沉积期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发育有较大规模平原沼泽.尼勒克坳陷铀成矿潜力集中于构造相对稳定的吉林台及以西地区,铀矿体赋存于该区西山窑组扇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中.【期刊名称】《新疆地质》【年(卷),期】2018(036)004【总页数】5页(P513-517)【关键词】尼勒克坳陷;侏罗系;沉积演化;砂岩型铀矿【作者】邱余波;刘俊平;蒋宏;张占峰;张磊;陈虹【作者单位】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2;P619.14伊犁盆地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砂岩型铀矿产基地,其中伊宁坳陷,具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铀资源潜力[1-2]。
尼勒克坳陷位于伊犁盆地东北部,铀矿地质调查显示该地区具铀源、层间氧化带、地球化学障等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但由于构造变形较强、工作程度偏低,使该地区铀成矿潜力不明晰[3]。
刘家铎等在研究伊犁盆地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时[4],认为尼勒克坳陷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及湖-沼泽相;李维锋等提出尼勒克地区三工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