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核力量发展动向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3.33 KB
- 文档页数:4
美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美国作为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拥有完善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其海基核力量不仅发展早,而且技术水平先进,是最早发展潜射弹道导弹的国家,早在1956年就开始了代号为北极星的海基弹道导弹计划。
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是美军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于1957年开始研制,1959年首次试射成功,1961年装备部队。
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一共有3种主要型号:UGM-27A北极星A-1、UGM-27B北极星A-2、UGM-27C北极星A-3。
北极星A-1UGM-27A弹道导弹于1957年研制,1960年潜射试验成功,1961年装备美国海军战略核潜艇,1965年全部退役,被更新型的UGM-27B弹道导弹所取代。
北极星A-1弹道导弹长8.68米,弹径1.37米,弹重12.7吨,采用两级固体火箭,采用惯性制导,搭载60万吨TNT当量的W-47热核战斗部,命中精度900米,最大射程2200千米。
北极星A-2UGM-27B弹道导弹1962年开始部署,共生产配备208枚,1964年停产,1974年起逐步被A-3导弹所取代,1976年全部退役。
北极星A-2弹道导弹长9.4米,弹径1.37米,弹重13.6吨,采用两级固体火箭,采用惯性制导,搭载60万吨TNT当量的W-47热核战斗部,命中精度900米,最大射程2800千米。
北极星A-3UGM-27C弹道导弹是UGM-27B的后继型,1962年首次飞行试验,在7次飞行试验后才取得成功,1963年装备在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SSBN619安德鲁·杰克逊号上进行了首次水下潜艇发射,1964年装备在SSBN626艇上开始作战巡航。
UGM-27C弹道导弹先后在28艘核潜艇上装备了448枚,其最大特点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在总体尺寸变化不大的条件下,使射程增大到4600公里。
并且该导弹也装备英国海军,使用英国自制的弹头,称为北极星A-3TK导弹。
北极星A-3弹道导弹长9.86米,弹径1.37米,弹重16.2吨,采用两级固体火箭,采用惯性制导,搭载3个20万吨TNT当量分导弹头,命中精度600米,最大射程4600千米。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意图、技术重点及实现途径美国永远也不愿将美军派遣到一场“公平”对称战斗中,第三次“抵消战略”要“改变竞技规则”,以使美军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技术优势。
——美国军事战略界的共识“抵消战略”是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界创造的术语,是指用技术优势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或用突破性技术提供的新能力抵消对手现有的优势军事能力。
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出台了三次“抵消战略”,每次都是在战争结束初期国力相对下降,大国挑战加剧的背景下提出,旨在谋求以技术创新以支撑并拉大美国军事优势,是保持优势并消耗对手的长期竞争战略。
一、第一次“抵消战略”(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出台背景:1950年代美国动用了除原子弹外的当时所有现代化武器,但只与中朝打个平手。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认为朝鲜战略证明杜鲁门时期的“对称反应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的失败。
随着美面临财政危机和苏联威胁,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年制订新的国家安全政策,提出以核技术优势抵消苏军常规兵力数量优势的“新面貌”战略。
其中,大规模报复战略即是“新面貌”美国安全政策的核心。
战略意图:“威慑对手使其因惧怕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不敢采取行动。
”森豪威尔认为:世界上没有任务东西是共产党人甘愿冒失去克里姆林宫而非常渴望取得的。
实现途径:面对苏联在中欧具有压倒性的常规军事优势,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利用美国在核技术、轰炸机和远程导弹领域内的优势地位来抵消苏联的优势。
美军利用自己的核技术优势,在核军事革命中抵消了华约集团的常规军力数量优势。
但随着苏联掌握了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美苏实现核均势,第一次“抵消战略”失去了作用。
1960年森豪威尔表示,“对核战争的依赖越多,遏制有限战争或制止其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希望也越渺茫。
”基辛格在其《核武器与外外交政策》一书中指出,美苏核力量均衡,使得双方对于全面战略的恐惧必须是相互的。
二、第二次抵消战略(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台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越战后的困境,特别是苏联的常规军力优势以及当时美苏核均势,美国开始转向精确制导武器以谋求新的优势,提出以精确打击技术为龙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抵消战略”。
2030年的国家安全与战略需求资料前一段时间,新星号事件发生后,我们研究对俄关系,有的同志提出对俄也要采取强硬态度,认为,中美关系正在积极发展,新星号事件是俄对我的表达中美过密的不满。
在研究中,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大国关系、未来中国的主要威胁,也包括中俄关系的现状。
其中,我们还从国家发展的根本需求上进行推演式研究。
根据中俄能源合作协议,中国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贷款,以获得未来20年来自俄罗斯的30亿吨原油,中俄将共建俄远东石油管道中国支线(斯科沃罗季诺———中俄边境)。
近年中俄贸易总额在400亿至500亿美元之间(2007年为481.65亿美元),目前我对俄罗斯开放的口岸陆运、水运、国际航空口岸共22个。
其中黑龙江15个,吉林2个,内蒙古5个(全部在呼伦贝尔市),全部口岸货运量2007年不足3500万吨。
对外贸易中出口主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其中服务、鞋帽、纺织品、果蔬、日用百货、家电等约占60-70%;进口的商品中以资源原材料为主,其中木材、石油、化肥、铁矿等商品约占80%。
中俄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中俄经贸互惠互利发展将长期存在。
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将为两国互利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时机。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10年,我国将每天进口石油400万桶(年进口量约为2亿吨),2020年将进口800万桶/日(年进口约为4亿吨),2030年将进口980万桶/日(年进口量为5亿吨)。
届时,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上升到61%、76.9%和82%。
中国地质科学院报告估算,到2020年我国将进口石油5亿吨左右,进口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
中俄关系不仅直接关乎中国的安全,还关乎中国的发展。
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
我国国内能源的缺口量: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
我国的能源缺口在逐年增大,进口依存度将逐步扩大,这也是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问题。
2030年,我国将有16亿人口,如按人均消费 400公斤计算,届时全国需粮食6.4亿吨,按现在的粮食产量,缺口将多达2亿吨。
最新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关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欧盟的成立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72年,日本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材料三中,此时的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怎样的经济地位?材料三表明日本、欧共体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日本、西欧的经济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目的:提高国际地位。
影响: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特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原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提供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等。
(3)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美国、欧共体、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4)西欧、日本的崛起,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1959核计划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4期寒桀据《纽约时报》报道称,近日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首次披露了一份文件。
在这份被命名为《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的清单中,详细列明了一旦与苏东集团交战,美国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可能的攻击目标和类别。
整个清单庞大而详细,令人不寒而栗,世界在万劫不复的边缘徘徊……冷战的产物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执政后,美国系统性的核战略开始逐步形成。
大规模报复战略是美国第一个系统的核战略,确立了核武器在美国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10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确定此后无论何时,只要需要就使用核武器,以核武器和战略空军为中心来制订全盘战略计划。
1954年1月,国务卿杜勒斯在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讲话,首次公开提出了这一战略。
他宣称,威慑侵略的办法就是“自由世界”愿意并且能够在它所选择的地点,以其所选择的方式有力地做出反应,这个基本的决定就是主要依靠一种巨大的报复能力,“能够即刻以我们所选择的方式迅速进行报复”。
杜勒斯所言“巨大的报复能力”即是核武器,这表明大规模报复战略其实就是以美国强大的核武库为后盾,对苏联等国家进行威慑。
根据这一战略,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将使用核武器,而且在打击目标方面没有限制,这就要求美国必须在战略武器和战术武器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否则不足以对其他国家构成威慑。
这一战略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朝鲜战争的经验。
美国决策者通过朝鲜战争深深地认识到,在亚洲同共产主义国家打一场地面战争对美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付出的代价太高。
第二,平衡预算的需要。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大力压缩政府财政赤字,削减常规军备,而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核武器的研制和生产方面,既可以加强美国的安全,同时也减少军备的支出。
第三,美国的核垄断地位虽然已经被打破,但苏联的核力量还不足以对美国本土构成直接的威胁,使得美国仍可以发挥自己的核优势,对苏联进行威慑。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原子能情况反映》编辑部组织相关专家,对2020年国外核领域事件进行梳理,根据事件对国际形势、核安全态势以及未来对核工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筛选,评选出国外核领域十大事件,供参考。
1美国新型海基低威力核弹头服役2月4日,美国防部宣称,W76-2核弹头已于2019年底随“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田纳西”号开展战略巡航。
W76-2核弹头威力约5000吨梯恩梯当量、附带损伤小,与“三叉戟”-Ⅱ潜射导弹这一海基运载工具相结合,增加潜射核武器运用灵活性。
W76-2核弹头由海基W76-1核弹头(当量10万吨梯恩梯)改造而来,通过全部替换或拆除弹头的氢弹主体(次级),仅使用引爆弹(初级),降低爆炸威力。
2019年2月,美能源部国家核军工管理局宣布,完成首枚W76-2核弹头的生产(首批共生产50枚)。
美国会在2019财年和2020财年共计为该项目拨款7500万美元。
美首次部署W76-2核弹头,形成海基低威力核打击能力,改变了仅有空基战术核打击手段的现状,加强了美核力量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提升了核武器的实战和威慑能力,丰富了美大国对抗的致胜手段;但也易引发战略误判与核冲突,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破坏国际战略稳定。
2国外加速研制部署高超声速武器3月19日,美海军、陆军联合进行了代号为“FE-2”的“通用高超声速滑翔体”第二次飞行试验,验证了滑翔体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动力、飞行控制等关键技术,为美海军、陆军快速研制并部署高超声速武器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美俄等国均大力发展高超声速武器,视其为大国博弈与战略对抗的重要筹码,正开展高超声速武器攻防和军控等层面的全方位竞争。
其中,俄罗斯已于2019年底列装首批“先锋”高超声速导弹;法国明确其新一代空地巡航导弹将是以超燃冲压发动机推进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日本近年安排有超声速空舰导弹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等项目;英国和印度已关注并筹划高超声速武器发展。
高超声速武器技术优势必将催生全新的作战手段,可能将颠覆现有打击方式和传统防御体系,高超声速武器巨大的战术实用价值和战略威慑潜力正引发世界范围的关注。
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邻国的海陆两栖国家,此种地缘环境决定了中国必须始终高度关注自己的安全问题。
冷战结束后,中国周边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减小,但以核扩散为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应对中国周边的核态势,成为中国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一、中国周边核态势现状分析冷战结束后,外部力量对中国发动武力入侵的可能性减小,但是中国面临的核威胁加大。
分析中国周边核态势,似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是当今世界面临核威胁最严重的国家。
(一)中国周边核国家最为集中。
中国是一个有着9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拥有漫长的边界和众多的邻国。
在众多的邻国中,北面的俄罗斯是法定认可的核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最重要的核俱乐部成员。
在西南面,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事实上核国家。
在东北亚,核安全状况也令人担心。
2005年2月10日,朝鲜宣布正式拥有核武器。
虽然朝鲜是否真正拥有核武器还值得怀疑,但是,朝鲜一直在发展核武器则是确定无疑的。
美国虽然不是中国的邻国,但是它对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核保护伞。
随着冷战的结束,昔日大国之间的战略核平衡发生急剧变化。
一方面,俄罗斯的核武库规模大大缩小,中国的核武库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美国多年来持续提升其核打击能力。
这导致了一个美国充当核霸主的时代的到来。
笔者认为,美国不断提升核打击能力将迫使中国设法改变其核力量的软肋;如果美中卷入重大危机或常规战争,两国间冲突的危险程度将大为升级。
不过,有人不赞同上述看法。
他们认为,中国不担心美国核打击能力的增长。
他们说,中国的战略家信奉“最小化核威慑”原则,即强大的核威慑力取决于在经历首次核打击后是否拥有核报复能力。
据这些人士称,中国也相信有限的核报复能力虽然易受攻击,但足以维持某种有效的核威慑力,因而中国不会通过扩充核武库来对美国的核优势作出反应。
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指出中国在整个冷战期间都保持小规模的核武库,即便当时超级大国竞相推出新的核打击武器系统。
美国核武器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概述核武器的安全性是保持战略威慑力的基石和有核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拥有核武器且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高度重视核武器的安全问题,在发展新的核武器技术的同时,不断对现有核武库进行安全性改造,将安全思想贯穿于武器设计、贮存管理和作战使用中,已在设计技术、管理机制、保卫措施、指挥程序以及安全制度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安全体系。
1 采用多重技术手段,从系统设计上确保核武器的内在安全核武器是一种高风险武器,在撞击、着火或枪击等意外事件下容易发生核爆炸与放射性事故,污染环境,危害人身。
因此,安全性是核武器最重要、最严格的一项技术性能。
提高安全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实施核部件与非核部件的分开放置,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核航弹即采用此种方法,但分储不利于战备。
为此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注重从系统设计上提高核武器的安全性,为保障核武器的核爆安全与化爆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
1.1 增强核爆安全装置为防止核武器在异常环境或事故状态下过早解除保险而启动引爆系统,美国桑迪亚实验室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出增强核爆安全装置。
该系统将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的关键电气部件隔离在一个“禁区”内,用结构壳体和绝缘壁使该区域和各种意外“能量源”隔离开。
控制正常解保和点火电能进入禁区的唯一通道是强链接开关。
目前,美国部署的核武器中已有3/4装备了这种安全装置。
为了提高核武器指挥与控制的可靠性,防止非授权使用核武器,美国还采用了将增强核爆安全装置与密码锁结合起来的更先进的技术设计。
1.2 钝感高能炸药钝感高能炸药是为防止核武器意外核爆而研制的新型炸药,对提高核武器储存安全,防止钚污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与早期采用的高爆速、大能量炸药相比,该种炸药具有独特的钝感性,在火烧、碰撞、跌落或枪击等情况下发生爆炸的概率很低,有利于实现化爆安全。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1978年提议对“今后所有核武器均采用钝感高能炸药”。
第四章当代世界军事及其发展趋势一、当代世界军事的演变世界军事是主权国家、国家集团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交往中,以维护安全为根本目标,以军事力量为物质基础和手段,以打赢或遏制战争为中心,而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生活领域。
当代世界军事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一是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形成“恐怖平衡”。
二是常规和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三是局部战争是主要战争方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二战结束后,南北朝鲜分裂成了两个制度不同的国家。
1948年8月15日,南朝鲜成立了大韩民国,以汉城为首都,李承晚为总统。
9月9日,北朝鲜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平壤为首都,金日成为首相。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直接干涉朝鲜内政。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麦克阿瑟查看韩国仁川●仁川登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初,应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敌人首次遭遇。
到1951年6月10日,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美军战败,麦克阿瑟被免职,由李奇微接任。
●朝鲜停战协定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10月8日谈判移至板门店,战争进入边谈边打,谈谈打打的新阶段。
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彭德怀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鲜停战协定》确定:以北纬三十八度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二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协定生效后三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四是军事结盟成为军事关系的常态。
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一是两大军事集团既激烈争夺又相互妥协;《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反导条约》;《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中导条约》二是局部战争多样化;美苏争霸或美苏操纵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原因:“六·五”战争的失败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发展,法塔赫成为巴解的主流派,阿拉法特当选巴解执委会主席。
高二历史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二、学习目标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冷战”的缘起(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归纳:什么叫雅尔塔体制?你能尝试着给“雅尔塔体制”下一个定义吗?1、雅尔塔体制的定义二战后期,美、英、苏根据自身战略利益和维持世界和平的需要,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建立起来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2、对雅尔塔体制作用的评价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有助于:加速战争胜利进程;体现和平共处精神。
雅尔塔体制体现了:美、苏、英等大国的利益和意志;打上了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烙印。
(二)美苏实力超群1、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1)表现:经济: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工农业、黄金储备)政治: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典范、反法西斯大国,拥有巨大影响力军事:军队庞大、装备先进、核垄断、广泛驻军(2)原因:美国自身:基础雄厚、本土未受破坏;战争刺激经济增长,“民主国家兵工厂”;世界:法西斯强国被打倒、西欧普遍衰落;回忆: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能成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也非朝夕之功。
你能回忆起美国成长为世界大国历程中的一些大事来吗?①1775—1783年独立战争,1781年正式独立,1787年宪法确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为其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②1861—1865年南北战争废除阻碍工业资本主义的种植园奴隶制,与西进运动一起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起飞。
③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④一战前期,美国利用中立国身份发战争财。
太空探索I [航天防务]“民兵-3"的“掘墓人"——美陆基战略威慑系统研制进入新阶段文/岳江锋▲发射井中的民兵-3导弾据美国《国防杂志》2048年“ 月报道,服役近半个世纪的美国陆基战略核力量一民兵-3洲际导弹将被新的“陆基战略威慑系统”(GBSD )取代。
2017年8月,美空军授予波音和诺•格 两家公司竞争研发合同,分头开展陆基战略威慑系统的概念设计,目前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为期三年的技术成熟和风险降低阶段的第二步。
预计空军将在今年 8月签订最终研制合同,新系统或将在 2020年代末期部署到位,用以全面取代民兵-3洲际导弹。
“三位一体”核力量是哪些国家的“安全支柱”?自从有了核武器以来,就被诸多核武器国家奉为一国的“安全支柱”。
众所周知,世界上公认拥有核武器的国 家有五个,即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
冷战时期,美、英、法以苏联为战略对手,先后逐步构建起了 “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即同时包括陆基、 空基、海基三种部署形式的核力量结构。
冷战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英法判断爆发核大战的可能性骤减,先后于1997年和1998年宣布放弃"三 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结构。
英国只保留 弹道导弹核潜艇及其携带的潜射弹道导 弹“单一”核力量,核弹头规模225枚,到2025年将削减到180枚。
法国只保留空海“两位一体”核力量,核弹头规 模将保持在300枚左右。
之所以放弃陆基核力量,一大缘由是:战略核潜艇具有生存性好,威慑力大的优点,是“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最关键一环,某些有核国家已放弃陆基或空基核力量,而侧 重于海基核力量。
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62 I SPACEEXPLORATION[航天防务】I 太空探索2018年6月发布的年度报告,截至 2018年4月,全球共有14465枚核弹 头,而美俄两国核武器数量占据全球总量的近92%,稳居头等核大国阵营。
▲陆基战略威懾系统槪念图(左图为波音公司、右图为诺•格公司)量中,从装备的核弹头数量来看,比重最大的是海基战略核力量,占全部核弹头的51%;其次是空基战略核力量,接近27%;占比最小的则是陆基战略▲试射民兵-3导弹其中,俄罗斯6850枚,占据首位;美 国6450枚,排名次席。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和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尼克松主义:又称关岛主义或和平新战略。
是美国根据60s末70s初的国内困境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而采取的较为现实的政策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以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
当时美国陷于越战泥潭不能自拔,自身实力下降,美苏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苏联的变化,美国丧失核优势;还面临来自盟国西欧和日本崛起的挑战与第三世界的兴起,战后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霸权地位发生了动摇。
尼克松上台后,与基辛格等人谋划,调整了美国的亚洲政策及全球战略。
1969.7.25,尼克松在关岛会见随行记者时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演说,强调在处理与亚洲盟国的关系时,将恪守条约义务。
但在军事防卫问题上,将鼓励亚洲国家自己负责。
这被称关岛主义。
尼克松对自己提出来的政策主张不断加以补充和发挥,形成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的关岛讲话不仅是美国对亚洲的政策,而且是美国决心力量收缩和调整其全球战略的一个信号。
1970.2.8尼克松向国会提出了题为《7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的报告,对尼克松主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三大支柱:即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
具体内容包括加强同北约成员国和日本的伙伴关系;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实力加缓和政策,加强对话,改善同苏联和中国的关系;修订军事战略,提出“现实威慑战略”,加速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积极展开以美苏关系为核心的多极均势外交;果断结束越南战争,在全球范围内收缩兵力等。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实力衰弱的产物,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美国由战略攻势转为守势,收缩代替扩张,尼的现实主义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对70s国际局势的缓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岛主义是尼克松主义的一个缩影)尼克松的对苏缓和政策:冷战以来,美苏关系持续紧张。
尼克松上台后,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的衰退,调整了美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苏政策。
在继续与苏联展开激烈争夺的同时,灵活处理美苏关系,通过“对话”改变两国间的僵硬对抗状态。
统一作战行动计划(Single Integrated Operational Plan,以下简称SIOP),是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制定的针对中苏国家的全面核战争计划,其将美国陆海空军、各联合和特种司令部的核力量置于统一计划部署之下,目的是一旦危机发生,计划会自动或在最短有效时间内得到执行。
SIOP堪称美国国家最高机密,其核心文件单独享有一个信息级———“极端敏感信息”(ESI)。
根据美国政府规定,标有“SIOP—ESI”的文件不得写入历史;①能够接触ESI文件的只有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副国防部长,以及负责指挥、控制和通讯的助理国防部长,②因此,毋论细节,单是这样一个“战争屠杀”计划的存在事实都难以为世人知晓。
所幸冷战结束后,部分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制定的SIOP文件得以陆续解密。
在这些文件中,涉及SIOP核心机密的国家战略目标清单(NSTL)被大面积切离,因而难以了解美国核力量打击的准确目标,然而,SIOP瞄准定位的敌对国家的目标总数、每一个爆心地面投影点(DGZ)的投送确保标准、整个核战争计划的伤害标准和计划中美军使用的弹头总数量和当量已部分显示在解密文件中,从而为今天探究美国政府制定核战争计划的真实意图、实施准则及其灾难效应提供了可能。
无论是冷战期间还是后冷战时代,中国都是美国战略核打击的目标国家之一。
囿于资料,本文只对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核打击计划进行初步考察。
一SIOP—62与对中国的“大规模报复”打击计划艾森豪威尔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制定第一个统一作战行动计划SIOP—62,③在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总体框架下,艾森豪威尔政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美国的潜在敌人究竟是谁。
最初指导美国核打击政策的指南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5410/1号文件,它规定了“美国在同苏联集团的总体战中的目标”。
①然而在朝鲜战场和1954年越南奠边府战役中,中国在战场上显示出的实力和中苏共进退的战略给美国留下深刻印象。
五角大楼的新政策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五角大楼的新政策: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美国五角大楼是美国国防部的所在地,也是美国军事政策的重要决策中心。
近期,五角大楼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军事政策调整,旨在适应当今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五角大楼的新政策,并探讨其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影响。
一、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责任五角大楼作为美国国防部的总部,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美国决定进行军事战略调整。
这一调整旨在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并提高美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二、提升军事实力和先进技术应用能力为了保持军事竞争力,五角大楼将加大投资力度,以提升美军的军事实力。
其中,加强军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重要举措之一。
五角大楼计划加大对先进技术的研究投入,推动军事科技的创新,提升美军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能力。
三、重塑军事领导架构为了更好地应对现代战争的挑战,五角大楼决定重塑军事领导架构。
这一举措旨在增强指挥和控制能力,提高决策效率。
五角大楼将加强军事指挥体系建设,提升军方高级指挥官的指挥能力,确保美军在各类冲突中具备快速响应和灵活应对的能力。
四、维护国际安全合作与平衡为了维护国际安全合作与平衡,五角大楼将加强与盟友和伙伴国家的合作。
通过加强军事联合演习和训练,分享情报信息,加强对抗国际恐怖主义等威胁的能力。
五角大楼还将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外交合作,加强军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五、优化资源配置和战略重点调整五角大楼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军事战略的重点。
这意味着根据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美军将重新评估军力部署,重点关注新兴威胁。
五角大楼还将加强军队的后勤保障和装备补给,提高作战能力的可持续性。
六、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为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五角大楼将鼓励私人企业与军事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研发军用技术和装备。
这将促进科技创新和军事技术的迭代升级,提高美军的战斗力和竞争力。
七、总结五角大楼的新政策标志着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与升级,旨在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
2011年第4期总第269期国防科技 美国战略核力量发展动向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U.S.Strategic Nuclear Force
一冯长启李威 摘要:文章阐述了美国战略核力量发展的动向,作者认为,保持战略核 力量优势,确保安全、可靠、有效的战略核威慑,仍是其军事战略的基调。 关键词:战略核力量美国 中图分类号:E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4547(2O11)04—0089—04
自2010年4月6日美国国防部发表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以来,国际社会对其核 政策和核力量的发展走向一直给予高度关注。该报告在继承小布什执政时期发布的 《核态势评估报告》关于新“三位一体”的战略力量结构的同时,也体现了奥巴马倡导 的“无核世界”理念,强调美国将进一步削减核武器,并引人注目地提出将停止发展新 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对于美国这些重大的核政策和核力量发 展战略的变化,我们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正确的加以解读。从对当前美国战略 核力量发展的动向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宣称不研制新型核武器,并不意味着其战略核 力量的有效性将被削弱。保持战略核力量优势,确保安全、可靠、有效的战略核威慑, 仍是其军事战略的基调。
一、
美将投入1 800亿美元进行战略核武器升级改造
据美国媒体透露,奥巴马早在去年向美参议院递交与俄罗斯达成的新的《战略武 器削减条约》正式文本的同时,还呈送了一份“维持核武库投人规划”的秘密报告。根
作者简介: 冯长启,男,副教授,防化指挥工程学院,102205 李威,男。上尉,防化指挥工程学院,102205
・89・ 国防科技2011年第4期第32卷第4期 据这份报告,美将在未来l0年内投入共约1800 亿美元用来彻底升级其核武库和投送系统。随 后,美国白宫发布了这份报告的简要解密版本。 根据这个解密文件,这1 800亿美元将分成两个 部分:其中800亿美元将用来升级美国的核武 库;其余1000亿美元用来发展新型的战略投送 系统。在核武库升级方面,美国政府的投入计划 与奥巴马“无核世界”的构想相去甚远:2011财 年 ̄1J2020财年,美国用于核武库的经费不但没 有减少,反而呈不断上升趋势。2011财年国防预 算申请额为70亿美元,这H52010年的64亿美元 增长10%,2015年将达 ̄IJ77"fL美元。此后更是连 年攀升,2016年为84亿美元、2018年为9O亿美 元, ̄1J2020年则是88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不 断上升的投入表明,美国政府未来不仅要对现 有核弹头进行升级,替换老旧弹头,还将可能建 设新的核设施。在战略投送系统方面,1000亿美 元则主要用来发展如战略轰炸机、陆基和潜射 洲际弹道导弹等投送装置。目前美国新型战略 轰炸机和新型核潜艇的研发项目已在紧锣密鼓 地进行。 根据同俄罗斯达成的新协议规定,美俄拥 有的已部署核弹头数量限制为1550颗,投送装 置为700件。白宫去年5月公布了未来美国核武 库的基本结构。目前,美国拥有450个洲际弹道 导弹发射井,未来美国将保持420枚部署的洲际 弹道导弹,全部携带一颗核弹头;美国目前拥有 94架可执行核打击任务的战略轰炸机,未来将 保持60架,其余将转为只执行常规打击任务;美 国海基核力量受影响最小,美国目前拥有14艘 战略核潜艇,根据计划,这14艘核潜艇将全部保 留,但美国将把每艘潜艇携带的潜射洲际弹道 导弹发射架的数量从24个降低 ̄lJ20个,任何时 间保持部署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不多于 240个。 上述规定保留的战略核力量数量,绝不是 一个简单削减的数量结果,1800'17',美元升级改 造的投入,必将使美国的战略核力量在质量上 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威慑能力将显著提升。
二、不断提高陆基战略核力量命中精
・9O・
度和弹头通用性 美国目前的陆基战略核武器系统主要包括 450枚“民兵一3”洲际弹道导弹,分别部署于沃 伦空军基地、马尔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和迈诺 特空军基地。 “民兵一3”导弹已服役约40年,一直得到持 续不断的改造,目前仍在接受一项70亿美元的 延寿改造计划,其目标是安全可靠地服役至 2020年。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司令凯文・希尔顿 少将曾宣称,“民兵一3”导弹可服役至2030年。改 造计划内容包括:更换所有的三级固体火箭发 动机;更换替换电源;维修发射设施;安装生存 能力更强的改进型通信系统;增加安全保障措 施。改造完成后,“民兵一3”导弹实际上将成为
一种“新型”导弹,其打击目标的范围更广泛、精 度更高、生存能力更强。目前,美国空军正在研 究将“民兵一3”的服役期延长至2050年或者发 展一种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相应措施。 此外,“民兵一3”导弹弹头将大幅提高安全 性和通用性。在改进“民兵一3”导弹弹体的同 时,美国空军也在升级其核弹头,具体做法是以 更新、更强大的W87弹头替换目前所携载的较 老式的W78弹头。W87弹头以往由现已退役的 “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携载,于1986年开始 服役,是目前美国安全措施最严密的核弹头之
一。
该弹头的特点之一是携载钝感高爆炸药,采
用耐火钚芯设计,可在一旦发生事故时将钚的 扩散范围限制在最小。根据美国国家核安全管 理局(NNSA)的“延寿计划”(LEP),W87核弹头已 于2004年完成了整修,其服役寿命延长 ̄1J2025 年以后。美国空军和海军也在考虑实施一项联 合LEP,开发一种通用的改进型弹头,以替代 W78和W88核弹头。
三、不断提高海基战略核力量硬目标 毁伤能力和命中精度
美国目前的海基战略核武器系统主要为由 l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携载的288枚 “三叉戟一2/D5”潜射弹道导弹,它们分别部署 在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班戈港、南部的金斯湾以 及太平洋、大西洋上。 对“三叉戟一2/D5”潜射弹道导弹的改造 重点是改进其电子系统。每艘“俄亥俄”级潜艇 可携载24枚“三叉戟一2/D5”导弹,而每枚导弹 最多可配备8枚弹头。“三叉戟一2/D5”导弹于 1990年首次部署,美国海军每年都对该弹进行 测试与评估,目前正在对之进行现代化改造,将 其服役寿命延长至2042年。该弹的延寿计划主 要内容为对其关键部件,尤其是其电子系统进 行改进。2008年,美国海军共采购12枚廷寿型 “三叉戟一2/D5”导弹列装;自2009年 ̄1J2012 年,美军每年采购24枚该弹,使其最终数量达到 108枚。首枚延寿型“三又戟一2/D5”导弹将于 2013年实现部署。 此外,“三又戟一2/D5”潜射弹道导弹弹头 将得到逐步更新。美国现役的“三叉戟一2/D5” 导弹共配备约768枚W76核弹头和384枚W88核 弹头。W76弹头于1978年开始装备;2005年开始 实施延寿计划;2009年,NNSA开始交付W76弹 头的改进型W76一l弹头。该弹头将服役20年至 6O年。根据W76延寿计划,NNSA正在整修W76 弹头的核爆组件、解除保险系统、起爆系统、点 火系统、气体转移系统以及相关的线缆、弹性 体、阀门、衬垫、缓冲器、泡沫支架、遥测装置以 及其他各种零部件。另外,W76—1弹头还装备 了功能更强的引信弹头,将大幅提高“三又戟一 2/D5”潜射导弹的精度以及打击硬目标的能 力。这项价值60亿美元的延寿计划将于2022年 完成,共交付约2000枚W76—1弹头。W88弹头 于1989年开始服役,也是目前美国最新型的核 弹头,美国也计划对之进行延寿改进。据称,该 弹头是1989年洛基・弗莱茨钚芯制造厂关闭之 前所生产的最后一批弹头。 四、不断提高空基战略核武器运载平 台的C4ISR能力、电子战能力和网络中心 战能力 美国目前的空基战略核武器系统主要为2O 架B一2战略轰炸机,85架B一52H战略轰炸机以 美国战略核力量发展动向分析外军了望0 及这些轰炸机所携载的战略巡航导弹和核航 弹。这些轰炸机均具备核常兼备的打击能力,其 中的16架B一2和44架B~52H主要用于执行核 任务。美国空军对空基战略核武器系统进行了 持续的现代化改造。另外,在201 1财年预算和新 的五年防务计划中,美国将开始研发一种新型 的远程轰炸机,并计划于2018年部署。该机的开 发成本将至少为100亿美元。 B一2战略轰炸机于1993年开始装备,之后 得到持续改进,其改进型于1997年开始服役。 B一52H战略轰炸机于1961年首次部署,目前正 在接受现代化改进,将加装GPS系统、重型转接 梁以及多种先进武器等。改进后的B一52H将服 役至2040年。改进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提高 电子干扰与攻击能力、预警探测和目标识别能 力。根据2008年12月与美国空军签署的雷达改 进项目fRMP)合同,2009年10月,B一2A战略轰炸 机项目主承包商诺斯罗普一格鲁曼公司开始为 B一2A全速生产新型雷达。按计划RMP项目于 2010年l0月完成。该新型雷达采用有源电子扫 描阵天线(AESA)、新型电源以及改进型接收 机/激励器,不仅可对敌方实施干扰,还可作 为射频武器使敌方电子设备失效,同时大幅提 高轰炸机的探测和识别能力。二是建设网络中 心战能力,提高核指挥控制能力。主要措施是 为B一2A和B一52H战略轰机加装先进超视距 终端(FAB—T)。2009年2月,B一2A轰炸机计划 办公室接收首套由波音公司制造的FAB—T,用 于B一2A轰炸机的集成飞行试验。同年9月29 日,美空军授权波音公司研究B一52H卫星链路 计划,研究FAB—T与B一52H轰炸机的整合事 宜。FAB—T系统能提高战略轰炸机通过超高 频卫星链路安全地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同时 通过FAB—T,战略轰炸机将可与“全球信息栅 格”融为一体,形成网络中心战能力。另外, FAB—T与B一2A、B一52H战略轰炸机的集成 将可提高核力量指挥控制能力。 同时,上述空基战略核武器运载平台携载 的核武器也得到了相应的升级改造。B一52H战 略轰炸机携载的核武器主要为空射巡航导弹 (ALCM)。该弹于1981年首次部署,根据目前正在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