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补偿计算实例

热补偿计算实例

热补偿计算实例
热补偿计算实例

热补偿计算实例

1.热力管道的热膨胀

管道由于受输送介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如果管道的热胀冷缩受到约束,管壁会产生巨大的应力,这种应力称为热应力。

热力管道安装时,是在环境温度下安装的。系统运行时,热媒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管道便会发生膨胀,管道因热膨胀产生的热伸长量按下式计算:

△L =L α(t 2-t 1) (8-4) 式中 △L -管道的热膨胀量,mm ;

L -计算管段长度,m ;

α-管材的线膨胀系数,mm/m ·℃,钢材的线胀系数通常取α= mm/m ·℃;

t 2-管道设计计算时的热态计算温度,通常取管内介质的最高温度,℃;

t 1-管道设计计算时的冷态计算温度,℃。

2.热力管道的热应力

热力管道受热膨胀后,如能自由伸缩,则管道不致产生热应力,如果管道的伸缩受到约束,管壁就会产生热应力,管壁产生的热应力按下式计算:

б=E ×△L /L =E α(t 2-t 1) (8-5)

式中 б——管道的轴向热应力,MPa ,

E ——管材的弹性模量,MPa ,钢材的弹性模量E 通常取×105MPa ;

其他符号同式(8-4)。

直线热力管段若两端固定,受热膨胀后,作用在固定点的推力按下式计算: P k =б×A (8-6) 式中 P k ——管子受热膨胀后对固定点的推力,N ;

б——管道的轴向热应力,MPa ;

A ——管壁的截面积,mm 2; 而()

224d D A -=π (8-7) 式中 D ——管子外径,mm ;

d ——管子内径,mm 。

例8-1 某热力管段长100m ,钢材材质为Q235-A 钢,管子规格为D 219×9mm ,管道安装时环境温度为10℃,管内输送介质的最高温度为210℃,试计算管道运行前后的热伸长量;若管道两端固定,求管道的轴向热应力和管道对固定点的推力。

解:(1)计算热伸长量

根据公式(8-4)△L =L α(t 2-t 1)

按给定条件L =100m ,t 1=10℃,t 2=210℃,线胀系数α按0.012mm/m ·℃; 得 △L =100××(210-10)=240mm

(2)计算热应力

根据公式(8-5)б=E ×△L /L =E α(t 2-t 1)

管材的弹性模量E 按×105 MPa ,

得 б=E α(t 2-t 1)=×105××10-5(210-10)=480MPa

(3)管子对固定点的推力

根据公式(8-6) P k =б×A

得 P k =б×A =480×()

222012194-π=480××7560=×106N

3.热力管道的热补偿

热力管道的补偿方式有两种:自然补偿和补偿器补偿。

(1)自然补偿

自然补偿就是利用管道本身自然弯曲所具有的弹性,来吸收管道的热变形。管道弹性,是指管道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几何形状发生改变,应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原状的能力。实践证明,当弯管角度大于30°时,能用作自然补偿,管子弯曲角度小于30°时,不能用作自然补偿。自然补偿的管道长度一般为15~25m ,弯曲应力[]bw σ不应超过80MPa 。 管道工程中常用的自然补偿有:L 形补偿和Z 形补偿。

1)L 形补偿。L 形直角弯自然补偿简称为L 形自然补偿,其短臂长度按式(8-8)计算。 300

1.1LD l ?= (8-8) 式中 l ——L 形自然补偿短臂长度,m ;

△L ——长臂L 的热伸长量(mm );()12t t L t L L -=?=?αα;L ——管道长度(m );

α——管材的线胀系数[mm/(m?℃)],碳钢管常温时α取[mm/(m?℃)]; t 2—管

道的最高温度,取系统运行时介质的最高温度(℃);t 1——管道安装时温度(℃),设计计算时,安装温度无法确定,按设计时的冷态计算温度确定;

D ——管道外径,mm 。

例8-2 如图所示的L 形自然补偿器,采用10钢无缝钢管,管子规格为D 159×,输送介质为220℃的蒸汽,管道安装时的环境温度为20℃,长臂L =20m ,求短臂的最小长度l (已

知钢管的线胀系数α=×10-2mm/(m?℃))。

解 1.计算热伸长量△L

根据公式(8-4) △L =L α(t 2-t 1) 得:

△L =20××10-2×(220-20)=

2.计算短臂长l

根据公式(8-8)300

1.1LD l ?= 得: 71

2.261.1300

1594.501.13001.1?=??=?=LD l =5.69m 2)Z 形折角自然补偿。Z 形折角自然补偿又称Z 形补偿,其短臂长度l 可按式(8-9)计算。

[]()

n LED l bw 2.111067+?=σ (8-9) 式中 l ——Z 形自然补偿短臂长度,m ;

△L ——(L 1+ L 2)的总热伸长量,mm ;

E ——管材的弹性模量(MPa ),碳钢管在常温状态下,可取E =×105MPa ;

[σbw ]——管材的弯曲应力(MPa ),通常采用[σbw ]=80MPa ;

D ——管子外径,mm ;

n ——系数,1

21L L L n +=,且L 1<L 2。 例8-3 如图8-21所示的Z 形自然补偿器,采用20钢无缝钢管,管子规格为D 273×11,已知Z 形自然补偿器的L 1=15m , L 2 =20m ,管子输送介质温度为235℃的蒸汽。管道安装时的环境温度为15℃,求Z 形补偿器的短臂长度l (已知钢管的线胀系数α=×10-2mm/(m?℃),弹性模量为E =×105MPa)

解 1.计算参数

(1) 线胀系数α=×10-2mm/(m?℃);

(2)弹性模量E =×105MPa ;

(3)系数n 15

2015121+=+=L L L n = (4)管材弯曲应力[]bw σ=80MPa

2.计算热变形量△L

根据公式(8-4) △L =L α(t 2-t 1) 得:

(1)△L 1=15××10-2×(235-15)=41.58mm

(2) △L 2=20××10-2×(235-15)=55.44mm

(3) △L =△L 1+△ L 2=+=97.02mm

3.计算短臂长l

根据公式(8-9)[]()

n LED l bw 2.111067+?=σ得: []()()6289.933.22.1180102731084.102.9762.11106457=?+??????=+?=n LED l bw σ=3.1m

2020年辞职后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详细讲解)

2020 年辞职后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详细讲解) 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问题,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做个实务分析,希望大家能看得明白:) 一、为何要分段计算?由于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和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计算规则有所不同,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当劳动者工作年限跨越了2008 年1 月1 日前后,在解除劳动合同计算经济补偿时,会出现计算经济补偿金的算法需适用不同的计算规则。为便于理解,以下分析以新法和旧法来区分2008 年1 月1 日前后。 关于分段计算,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对此进行了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这就是分段计算的法律依据了。 既然要分段计算,那就必须了解新旧法的计算规则有何不同。我们都知道,决定经济补偿金数额取决于两个指标,一个是工资基数,一个是工作年限。简单来说,经济补偿金数额=工资基数x 工作年 限。 二、新法下的计算规则

劳动合同法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主要是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从上述条文规定,可归纳为两种算法,一种普通算法,一种特别算法。 (一)普通算法: 1、工资基数: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 均工资; 2、计算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特别算法: 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三倍的,执行特殊算法,即:工资基数为社平工资3 倍,计算年限最高不超过12 年,实行双限。

K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实验一K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器的原理与补偿方法。 二、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中的智能调节器单元、电压表、转速调节0~24V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 温度源、Pt100热电阻(温度控制传感器)、K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作为直流mV信号发生器)、冷端温度补偿器、补偿器专用+5V直流稳压电源。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为K分度热电偶。冷端补偿器外形为一个小方盒,有4个引线端子,4、3接+5V专用电源,2、1输出补偿热电势信号;它的内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如图33-1所示。这个直流电桥称冷端温度补偿器,电桥在0oC时达到平衡(亦有20oC平衡)。当热电偶温度升高时(>0oC)热电偶回路电势Uab下降,由于补偿器中,PN呈负温度系数,其正向压降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促使2端电位上升,使Vi不变达到补偿目的。 图1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器原理 四、实验步骤: 1、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调零:按图2示意接线。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Rw2(增益电位器)顺时针转到底,再调节Rw3(调零电位器)使主机箱的电压表显示为0V(零位调好后Rw3电位器旋钮位置不要改动)。关闭主机箱电源。 图2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调零接线示意图

2、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的增益A为100倍:利用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的零位偏移电压作为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来确定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的增益A。按图2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上的Rw2(调零电位器),使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放大器输出电压为0.01V(用主机箱电压表测量);再将0.01V电压输入到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的放大器中,再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增益电位器Rw2(小心:不要误碰调零电位器Rw3),使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1.000V(增益调好后Rw2电位器旋钮不要改动)。关闭电源。 图3 调节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增益A接线示意图 3、将主机箱上的转速调节旋钮(0~24V)顺时针旋转到底(24V);将调节控制对象开关拨到Rt.Vi位置。将冷端补偿器的专用电源插头插到主机箱侧面的交流220V插座上。按图33-4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再合上调节器电源开关和温度源电源开关,将温度源控制在60oC,待电压表显示上升到平衡点时记录数据。再按表1中温度值设置温度源的温度并将放大器的相应输出值填入表中: 温度设定方法,按住▲键约三秒,仪表进入“SP”给定值(实验值)设置,此时可按上述方法按↓、↑、←三键设定实验值,使SV窗显示值与AL-1(上限报警)值一致(如100 oC)。 图4 K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接线示意图

员工辞退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员工辞退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共3页) 员工辞退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第一条《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单位在以下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 于一个月的工资,工作年限满6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不满6个月的按半年 算;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 的工作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因病或非因公负伤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公式: 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的工资)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最多不超过12个月。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公式: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当事人协商不 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 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 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公式: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5.经济性裁员的 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

进料方程

一、进料方程,提馏段操作线的作法 若略去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中变量的下标,可写成 W x W L W x W L L y ---=''' 因qF L L +=' 则 W x W qF L W x W qF L qF L y -+--++= 由上式可知提馏段操作线为直线,只要在x y -图上找到该线上的两点,就可标绘出来。当W x x =时,代入上式得W x y =,即在图7-12对角线上的b 点。由于提馏段操作线的截距数值很小,b 点()W W x x ,与代表截距的点相距很近,作图不易准确。若利用斜率作图不仅麻烦,而且在图上不能直接反映出进料热状况的影响。故通常是找出提馏段操作线与精馏段操作线的交点d ,联bd 即得到提馏段操作线。提馏段与精馏段操作线的交点,可由联解两操作线方程而得。 设两操作线的交点d 的坐标 为,联立式(7-28)和式 (7-30),经过推导,可得 q R x q x R x D F q +-++=)1()1( (7-31) q R qx Rx y D F q ++= 为便于作图和分析,由以上两式消 去D x ,得到 1 1---=q x x q q y F q q 此方程为两操作线交点的轨迹方程,称为q 线方程或进料方程。它在y x - 相 ),(q q y x

图上是通过点e ()F F x x ,的一条直线,其斜率为1 -q q 。由以上两条件可作出q 线ef ,即可求得它和精馏段操作线的交点,而q 线是两操作线交点的轨迹,故这一交点必然也是两操作线的交点d,联接bd 即得提馏段操作线。 二、进料热状况对q 线及操作线的影响 进料热状况参数q 值不同,q 线的斜 率也就不同,q 线与精馏段操作线的交点随之变动,从而影响提馏段操作线的位置。五种不同进料热状况对q 线及操作线的影响如图7-13所示。冷液进料q 线在y x -图中的位置是1ef ,饱和液体进料q 线在y x -图中的位置是2ef ,汽液混合进料3ef ,饱和蒸汽进料q 线在y x -图中的位置是4ef ,过热蒸汽进料q 线在y x -图中的位置是5ef 。 三、逐板计算法求理论板数 逐板计算法通常是从塔顶(或塔底)开始,交替使用气-液相平衡方程和操作线方程去计算每一块塔板上的气-液相组成,直到满足分离要求为止。如图7-11所示,计算步骤如下: (1)若塔顶采用全凝器,从塔顶第一块理论板上升的蒸气进入冷凝器后全部被冷凝,故塔顶馏出液组成及回流液组成均与第一块理论板上升蒸气的组成相同,即

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详细)

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の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の,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の,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因此,对于劳动合同跨越2008年1月1日の,经济补偿金涉及到2008年1月1日前后の分段计算,以及新旧法律の封顶限制问题,使得经济补偿金の计算问题远比想象の那么简单。而上海高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の意见》(沪高法[2009]73号)第二十一条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の分段计算精神进行了细化,基本上理清了分段计算の问题。在当前经济补偿金计算混乱の情况下,本文认为上海の规定对全国具有很好の参考价值。 (1)《劳动合同法》与2008年1月1日之前施行の相关法律法规の规定(以下简称“以前规定”)均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の情况,且劳动者の月平均工资不高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の,经济补偿金の计算基数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の月平均工资确定。 (2)《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の情形,且不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の工资收入”情形の,经济补偿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の情形,但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の工资收入”情形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の经济补偿年限按照以前规定计算;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の工作年限在计算经济补偿年限时并入计算。 (3)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三倍封顶の情形,实施封顶计算经济补偿年限自《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の工作年限仍按以前规定の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 ★★平均工资计算方法:以上提到の“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の平均工资,“工资”是劳动者の应得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の工资。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の,按照实际工作の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总结一下,劳动合同跨越2008.1.1 の分段计算及封顶限制の情形主要有以下五种: a、在《劳动合同法》与“以前规定”都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且都未遇到年限封顶の情况下,经济补偿金の计算公式为: 全部经济补偿金= 本人平均工资×本单位工作年限 《劳动合同法》与“以前规定”都未遇到年限封顶且都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の情况主要有本人平均工资超过了上年度当地颁布の平均工资の三倍且符合以下几种情况: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の工作②客观情况重大变化解除③依破产法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 案例:上海某服装有限公司生产部需搬迁到外省市,B作为生产部の一员,不愿意去外省市工作,又不愿意变换工作,经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该公司于2009年3月解除与Bの劳动关系,B于1990年进入公司,月工资4000元。 案例中该服装有限公司因客观情况变化与B解除劳动关系,均属于《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规定中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の情形,B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の经济补偿年限按照以前规定不受“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の工资收入”の限制,按实际工龄计算。B于1990年进入公司至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已有18年工龄,按18个月计算。Bの月工资为4000元低于上年度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の三倍,所以B经济补偿金の计算基数为4000元。该服装有限公司需支付Bの经济补偿金为:4000×19.5=78000元。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 1.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与其两端的温度有关,其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是在冷端温度为0℃时分度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电偶冷端暴露在空间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测温中的冷端温度不可能保持在0℃不变,而热偶电势既决定于热端温度,也决定于冷端温度。所以,如果冷端温度自由变化,必然会引起测量误差。为了消除这种误差,必须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1)补偿导线延长法补偿导线是特种导线,用于热电偶和二次仪表间的信号传输,能够消除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保证仪表对介质温度的精确测量。补偿导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所连接的热电偶具有相同或十分相近的热电特性, 根据热电偶补偿导线标准,不同的热电偶所配用的补偿导线也不同,并且有正负极性之分,各种补偿导线的正极均为红色,负极的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分度号和导线。使用时注意与型号匹配,并且电极不能接错,否则将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常用的热电偶补偿导线见表2-1-11 表2-1- 1 型号热电偶分度号 线芯材料绝缘层颜色正极负极正极负极 SC S(铂铑10-铂)SPC(铜)SNC(铜镍)红绿KC K(镍铬-镍硅)KPC(铜)KNC(康铜)红蓝KX K(镍铬-镍硅)KPX(镍铬)KNX(镍硅)红黑EX E(镍铬-康铜)EPX(镍铬)ENX(铜镍)红棕 JX J(铁-康铜)JPX(铁)JNX(铜镍)红紫TX T(铜-康铜)TPX(铜)TNX(铜镍)红白 2)冰点法各种热电偶的分度表都是在冷端为0℃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果把冷端置于能保持0℃的冰点槽内,则测得的热电势就代表被测的实际温度。冰点法一般在实验室的精密测量中使用。 3)计算修正法用计算修正法来补偿冷端温度变化的影响只适用于实验室或临时性测温的情况,而对于现场的连续测量是不实用的。 4)仪表零点校正法如果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比较恒定,与之配用的显示仪表调整又比较方便,则可采用此种方法来实现冷端温度补偿。 5)补偿电桥法补偿电桥法是采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直流毫伏信号,来补偿热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势变化,有称为冷端补偿器。 2.有关热电偶回路的几个结论: 1)如组成热电偶回路的两种导体材料相同,则无论热电偶两端温度如何,热电偶回路内的总热电势为零。 2)如热电偶两端温度相同,T=T0,则尽管两热电偶丝的材料不同,热电偶回路内的总热电势亦为零。 3)热电偶的热电势与A、B材料中间温度无关,只与端点温度T1、T0有关。 4)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材料的导线,只要第三种导线两端温度相同,第三种导线的引入不会影响热电偶的热电势。

热力管线补偿器的计算

采暖补偿器的经验计算2010-12-06 16:40 1 、固定支架是暖通空调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支架,它在系统中起固定和支撑管道的作用,一般由设计人员根据需要设定具体位置,各种规范中规定较少,补偿器用于吸收管道因温度增高引起膨胀造成的长度增大。有“г”型、“Z”型的自然补偿器和方形、套筒、波纹管补偿器等多种形式,设计人设计时依据伸缩量、管径等条件选用。可是现在许多设计人员对此不重视,或漏画,或胡乱对付,位置和数量都没有经过仔细推敲,不甚合理,根据笔者经验,总结了一套在室内95/70℃热水采暖系统设计中快速设置固定支架和补偿器的方法,结合示例详述如下,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设计计算系统中固定支架的设置应在管径计算完毕之后,此时系统管道的布置已经完成,系统每一段的管径已经计算确定,固定支架可以开始布置。 2.1 、计算管道热伸长量 △X=0.012(t1-t2)L (1) 其中:△ X——管道的热伸长量,mm; t1——热媒温度,℃, t2——管道安装时的温度, ℃,一般按-5℃计算. L——计算管道长度m; 0.012——钢铁的线膨胀系数,mm/m·℃ 按t1=95℃简化得: △X=1.2L ……(2 ) 2.2 、确定可以不装补偿器和应用“г”型、“Z”型管段自然补偿的管段 对于本文所述系统由固定点起,允许不装补偿器的直管段最大长度民用建筑为33m,工业建筑为42m。(管道伸长量分别为40mm和50mm)。实际设计时一般每段臂长不大于20~30m,不小于2m。在自然补偿两臂顶端设置固定支架。“г”型补偿器一般用于DN150以下管道;最大允许距离与管径关系见表1。“Z”型补偿器可以看做两个“г”型补偿器。 表1 г”型补偿器最大允许距离 2.3 、确定不能进行自然补偿部分管道的热伸长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设置补偿器 能进行自然补偿部分管道确定了,其余部分就是应该设置补偿器的部分。计算这部分伸长量,如果较长要设置多个补偿器,应注意均匀设置;并在两个补偿器中间设置固定支架。选择时注意套筒补偿器容易漏水漏气,适合安装在地沟内,不适宜安装在建筑物上部;波纹管补偿器能力大耐腐蚀,但造价高并且需要设置导向支架;方形补偿器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大,但运行可靠应用广泛。设计时可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用。 3 、例题[已知] 如图1所示,某民用建筑95/70℃热媒供热管道a-b段长度为32m,b-c 段长度为24m,c-d段长度为63m,d-e段长度为48m,管径如图所示。 [求] 计算管道热伸长量,设置补偿器和固定支架。 [解] 首先按照公式(2)计算可得 a-b段管道热伸长量=38.4mm

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具体标准如下: 1、年限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注意这里是“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不是“本单位连续工作年限”,细微的变化,说明劳动合同法在计算工作年限时已经不再局限于“连续工作年限”了,即使劳动关系有中断,也可以合并计算工作年限。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之规定,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统一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以六个月作为分界线作出不同的规定,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相比之前的一刀切均视为一年的规定更公平合理。 2、不再限定补偿年限。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之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在新法下,此两种情形经济补偿已经没有12个月的限制了。 3、工资计算基数: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之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基数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依据该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劳动合同法简化了工资的计算标准,规定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是指劳动者的应得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以劳动者的所谓“最低工资”或者“基本工资”作为工资计算基数是不对的。 4、针对高工资收入者的计算封顶: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

K型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案

K型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案 时间:2007-12-07 来源: 作者:郭锐徐玉斌点击:1742 字体大小:【大中小】 1 引言 在SMT 行业中为满足自动化大批量生产的需要,绝大多数企业采用隧道式连续传送结构的回流焊炉。这种回流焊炉普遍至少具有3 个温区。由于印制板上的温度变化远比仪表的显示温度复杂得多,因此对于回流焊炉操作者来说只凭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把这种回流焊 炉的温度和传动速度调节到最佳状态。 因此,须将细丝状K型热电偶的探头用焊料或高温胶粘剂固定在印制板的监测点上,温度记录器和印制板一起随炉子的传送网或传送链从炉膛中穿过,与此同时,记录器自动以预定 时间间隔采样热电偶的温度信号,并将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数据保存在记录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在此过程中, 温度记录仪的外界温度可能达到270 ℃以上,其内部温度采取必要的隔热技术后也在60 ℃左右。而热电偶的理论冷端温度为纯水冰点温度(0 ℃) ,故而必须对此给予补偿。挢轍钨癆泼殯赊鋯褲斋純餼語優參嬷皱劝圓潴脔鹵躦鄉槨饲濤阊嗩蠼镏窜詫鸳赕颟戶贏实積历銼狮牽镣餃讽驗鋨缚爭擋苹繃钯层偉钍嘯稳鹈闭躕为红侠櫻譫牽驚魯輔骋辑檸遜遲燁懌痫潑砻刍諏虾讲飑塵攏葦靥緬覓钋糾晋 嗇愛騁錯。 2 方案选择 2.1 硬件系统方案 现有产品多采用3 种方法测量冷端环境温度。 (1) 直接借用CPU 内部温度传感器,如Cygnal 的CF020。然而,首先记录仪内部温度场并不均匀,热点偶补偿线接入点的温度与CPU 的表面温度存在差值;其次,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一般为0.1 ℃,精度±2 ℃,难以满足测量要求。 (2) 使用新型智能温度传感器,如美信DS1626,12bit 采样精度,3 线串行数据通信, 0 ℃to + 70 ℃,2.7V

进料热状况实例计算

判断脱丙烷塔进料热状况 在实际生产中,加入精馏塔的原料液可能有五种热状况:①温度低于泡点的冷液体;②泡点下的饱和液体;③温度介于泡点和露点之间的气液混合物;④露点下的饱和蒸汽;⑤温度高于露点的过热蒸汽。 (1)泡点法计算原料液的泡点温度 设1T =50℃时,由烃类的p-T-K 列线图读得的p=2MPa ,1T =50℃时各组分的 i K 值列于表3-10中, 表3-10 泡点温度计算表 Table 3-10 the table of bubble point temperature calculation 组成 Mol% K i (50℃) i i x K (50℃) K i (70℃) i i x K (70℃) C 20 0.86 2.5 0.0215 3.22 0.027692 C 3= 33.49 1.05 0.351645 1.5 0.50235 C 30 10.07 0.92 0.092644 1.39 0.139973 iC 40 19.16 0.46 0.088136 0.7 0.13412 C 4=-1 6.06 0.46 0.027876 0.67 0.040602 iC 4= 9.1 0.5 0.0455 0.6 0.0546 TC 4=-2 8.84 0.46 0.040664 0.68 0.060112 nC 40 4.58 0.33 0.015114 0.54 0.024732 C-C 4= 6.46 0.2 0.01292 0.3 0.01938 nC 50 1.38 0.13 0.001794 0.23 0.003174 合计 100 0.697793 1.006735 经第一次试差()1i i x ∑K =0.6978<1。取C 3=为关键组分G ,由此求得 K G ,2=()1 1,3 ∑=i i C x K K =1.05÷0.6978=1.5 (3-1) 由烃类的p-T-K 列线图读得的p=2MPa , K C3==1.5时,2T =70℃。并差出此时的i K 值,然后计算 ∑i i x K =1.0067≈1 (3-2) 所以T=70℃为泡点温度。 (2)露点法计算原料液的露点温度 设1T =50℃时,由烃类的p-T-K 列线图读得的p=2MPa ,1T =50℃时各组分的 i K 值列于表3-11中, 表3-11 露点温度计算表 Table 3-11 the table of dew point temperature calculation

管道热补偿量计算

采暖补偿器计算 该帖被浏览了4176次| 回复了27次 1引言固定支架是暖通空调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支架,它在系统中起固定和支撑管道的作用,一般由设计人员根据需要设定具体位置,各种规范中规定较少,补偿器用于吸收管道因温度增高引起膨胀造成的长度增大。有“г”型、“Z”型的自然补偿器和方形、套筒、波纹管补偿器等多种形式,设计人设计时依据伸缩量、管径等条件选用。可是现在许多设计人员对此不重视,或漏画,或胡乱对付,位置和数量都没有经过仔细推敲,不甚合理,本文根据笔者经验,总结了一套在室内95/70℃热水采暖系统设计中快速设置固定支架和补偿器的方法,结合示例详述如下,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成文比较仓促,文中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指正。 2设计计算系统中固定支架的设置应在管径计算完毕之后,此时系统管道的布置已经完成,系统每一段的管径已经计算确定,固定支架可以开始布置。 2.1 计算管道热伸长量 (1) △X——管道的热伸长量,mm; t1——热媒温度,℃, t2——管道安装时的温度, ℃,一般按-5℃计算. L——计算管道长度m; 0.012——钢铁的线膨胀系数,mm/m·℃ 按t1=95℃简化得 (2 ) 2.2确定可以不装补偿器和应用“г”型、“Z”型管段自然补偿的管段 对于本文所述系统由固定点起,允许不装补偿器的直管段最大长度民用建筑为33m,工业建筑为42m。(管道伸长量分别为40mm和50mm)。实际设计时一般每段臂长不大于20~30m,不小于2m。在自然补偿两臂顶端设置固定支架。“г”型补偿器一般用于DN150以下管道;最大允许距离与管径关系见表1。“Z”型补偿器可以看做两个“г”型补偿器。 表1 г”型补偿器最大允许距离 补偿器形式敷设方式 管径DN(mm)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г型 长边最大间距L2(m)15 18 20 24 24 30 30 30 30 短边最小间距L1(m)2 2.5 3 3.5 4 5 5.5 6 6 2.3确定不能进行自然补偿部分管道的热伸长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设置补偿器 能进行自然补偿部分管道确定了,其余部分就是应该设置补偿器的部分。计算这部分伸长量,

史上最详细的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简单易懂)

史上最详细的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简单易懂) 有网友问过我这样2个问题: 1、员工工资超过社平工资的3倍的,经济补偿金是不是一定不能超过12个月? 2、一个老师讲课说:员工工资不超过社平工资的3倍,员工工作了多少年,经济补偿金就支付多少个月,比如:员工工作20年,经济补偿金就支付20个月。这个老师说的对吗?这2个问题,实质是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的问题。 答案我就不说了,希望大家看完本文之后,可以在评论区回答你自己关于这2个问题的答案。 一、我国经济补偿金采取的是分段计算规则,具体如下: 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适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的规则; 2008年1月1日之后的工作年限,适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后的规则。 法条链接: 《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七条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的规则(以下简称旧规则): 法条链接: 1、《劳动法》 第二十八条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备注:第24条规定的是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第26条规定的是非过错性解除合同(即:医疗期满、不胜任工作、情势变更),第27条规定的是经济性裁员。] 《劳动法》第28条规定了单位在五种情况下(第26条规定了三种)解除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那什么是国家的有关规定呢? 法条链接: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36.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法和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很显然,国家有关规定就是1994年12月3日劳动部颁布的文件:《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法条链接: 2、《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六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七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

实验4 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请先仔细阅读温控仪操作说明)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冷(自由)端温度补偿的原理与方法。 二、基本原理: 由实验四可知,热电偶是一种温差测量传感器。为直接反映温度场的摄氏温度值,需对其自由端进行温度补偿。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冰水法、恒温槽法、自动补偿法、电桥平衡法,常用的是电桥平衡法(图5-1),它是在热电偶和测温装置之间接入一个直流电桥,称为冷端温度补偿器,补偿器电桥在0℃时达到平衡(亦有20℃平衡)。当热电偶自由端(a、b)温度升高时(>0℃)热电偶回路的电势Uab下降,由于补偿器中PN结呈负温度系数,其正向压降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促使Uab上升,其值正好补偿热电偶因自由端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电势,达到补偿目的。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 温度控制仪SET300、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K.E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器、外接+5V电源适配器。 四、实验步骤: 1、温控仪电源先别开启,将热电偶插到温度控制仪两个传感器插孔中任意一个插孔中,(K型、E 型已装在一个护套内),K型热电偶的自由端接到温控仪面板上的E K端,用它作为标准传感器,配合温控仪用于设定温度,注意识别K型、E型引线标记及正极、负极不要接错; 2、将E型热电偶的自由端(蓝、绿线)接到数字万用表红、黑表笔,打开万用表电源开关,将量程设置到DC200mV挡,观察万用表的电压显示值,若为负,交换E型热电偶与万用表连接的蓝、绿线,然后记录下此时室温下对应的电压读数V于表5-1中; 3、开启温控仪电源,按表5-1对温控仪进行温度设置,当PV窗口显示值达到设定的温度值,且稳定之后,记录下该温度下对应输出的电压值V,并填入表5-1。 表5-1:E型热电偶测温数据(补偿前) 4、关闭温控仪电源,将E型热电偶从温控仪顶部加热孔中取出,让其充分冷却至室温; 5、将冷端温度补偿器(0℃)与冷却后的E型热电偶按图5-1相连,在补偿器④、③端加上补偿器电源+5V(用外接电源适配器),将冷端补偿器的①、②端接入数字电压表,记录下室温时对应的电压表读数V; 6、将E型热电偶重新插入温度控制仪加热插孔中,开启温控仪电源,按表5-2对温控仪进行温度设置,记录下各温度值下对应的万用表电压值,填入表5-2中。

管道及附件散热量的计算

管道及附件散热量的计算-电伴热 电加热是利用电伴热热产品所产生的热量来补偿被伴热的管道、容器、罐体等工艺装置所散耗的热量,以维持其相应的介质温度来满足工艺要求。正确计算出管道、容器、罐体等工艺装置的散热量,对准确维持介质温度是至关重要的。 1. 工艺参数的确定为确保计算的准 电加热是利用电伴热热产品所产生的热量来补偿被伴热的管道、容器、罐体等工艺装置所散耗的热量,以维持其相应的介质温度来满足工艺要求。正确计算出管道、容器、罐体等工艺装置的散热量,对准确维持介质温度是至关重要的。 1. 工艺参数的确定 为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前应正确确定各项参数:他们是管道、容器、罐体等介质要求维持的温度 T。管道的直径d或容器的表面积S。保温材料的品种及厚σ、环境温度(最低平均温度)TH、敷设环境(室内或室外、地面或埋地)。并计算维持温度TW与环境温度TH之差。 2. 管道散热量的计算 Q=f x e x h x q Q—实际需要的伴热量 q—基准情况下单位长度管道的散热量q(根据工艺参数查表得到) f—保温材料系数(查表5-1) e—管材系数(金属为1,非金属为0.6-0.9) h—环境系数(室外为1,室内为0.9) 例1:某厂有一金属管线,管径为1/2 ,保温材料是硅酸钙,厚度10mm,管道中介质的维持温度10℃,冬季最低平均气温是℃(室外)。求管道每米热损失。

管道及附件散热量的计算-电伴热(2) 时间:2010-09-25 08:56 来源:沈阳瑞华特种电缆有限公司作者:郭莹莹点击: 311次 一:T=T w -T H =10℃-(-25℃)=35℃ 二:查表5-1,管径1/2,10mm保温层,因表中无T=35℃需采用插入法计算T 1 =30℃时,q 1 =11.0W/m T 2 =40℃时,q 2 =14.9W/m T=30℃时,q=q 1 +(q 2 -q 1 )/(T 2 -T 1 )x(T-T 1 一:ΔT=T w-T H=10℃-(-25℃)=35℃ 二:查表5-1,管径1/2,10mm保温层,因表中无ΔT=35℃需采用插入法计算ΔT1=30℃时,q1=11.0W/m ΔT2=40℃时,q2=14.9W/m ΔT=30℃时, q=q1+(q2-q1)/(ΔT2-ΔT1)x(ΔT-ΔT1)=11.0+(14.9-11.0)/(40-30)x5=12.95W/m 三:保温层采用硅酸钙,查”表5-1“ f=1.5 e=1 h=1 四:所需伴热量:Q=1.5x1x1x12.95=19.425(W/m) 自限式电热带应选用维持温度下的功率大于等于所需半热量的型号。 表-1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冷端温度补偿方法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冷端温度补偿方法 院系:化工学院化机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冷端温度补偿方法热电偶温度计是以热电效应为基础的测温仪表,温精确度高,显示仪表配合,广泛用来测量气体、蒸汽、液体等介质-200℃~16000℃范围内的温度,殊情况下可测-2700℃~28000℃,态响应快,惯性小,械强度高,压性能好,高温可达28000℃,震性能好,且便于信号的远距离传送和实现多点切换测量,自动记录和集中控制,能稳定、测量精度高、准确可靠、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装配简单、更换方便和使用维护方便,测量范围广,可作为标准计量,量值传递之用,以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为测温仪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热电偶测温的测温系统的热电偶温度计由热电偶、电测仪表和连接导线组成。测温原理基于物理学中“热电效应”现象,是把任意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果两个接点的温度不同,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热电流,就是“热电效应”。热电偶温度计就是利用该原理,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一端焊接而成的,接的一端叫测量端(也叫热端或工作端),未焊接的一端叫参考端(也叫冷端或自由端),如果参考端的温度恒定不变,热电势的大小和方向就只与这两种材料的特性和测量端的温度有关,热电势和温度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函数关系,用这个关系,要测量出热电势的大小,配以测量毫伏级电势信号的仪表或变送器就实现了温度的测量或温度信号的变换。 在进行温度测量时,热电偶热端插入被测温的设备或管道中,其热端感受被测介质的温度,冷端置于恒定的温度之下,用连接导线连

接电气测量仪表。根据热电偶基本定律之一的中间导体定律,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热电偶测温时,接入测量仪表,得热电动势后,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系统的冷端温度补偿方法:由热电偶测温原理可知,电势的大小与热电偶两端的温度有关。只有当热电偶冷端温度保持不变时,电势才是被测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准确地测量温度,须使其参考端温度恒定,电偶冷端最好应保持0℃,般固定在0℃,在现场条件下使用的仪表则难以实现,此必须对其参考端进行温度补偿修正,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工业上常用的各种热电偶的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或数据)是在冷端温度为0℃时得到的,它配套的仪表也是依据这一关系进行刻度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冷端温度往往高于0℃,不稳定,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使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偏小并随之变化,而造成测量误差引入。因此,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不为0℃,是一个波动的温度时,须采用恰当的补偿方法准确修正。 热电偶参比端温度的处理方法有:(1)补偿导线法(2)参比端温度测量计算法(3)参比端恒温法(4)补偿电桥法。补偿导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一般为0~100℃),有与所匹配热电偶热电动势相同标称值的一对带有绝缘层的导线,于连接热电偶和测量显示仪表装置,补偿它们与热电偶连接处的温度变化所产生的误差。延长了

经济补偿金计算案例

经济补偿金计算案例 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计算离职员工的经济补偿金是日常必需的工作之一。由于《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范围并改变了它的计算标准,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将结合案例,围绕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详细总结各种情况下的法定情形,力求帮助大家厘清这一工作难题。 案例: 案例一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医疗期满被依法解除合同,其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案例二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不能胜任被解除合同,其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案例三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经济性裁员被依法解除合同,其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 案例四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不能胜任被解除合同,其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 (注:2008年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为9876元) 以上是四个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的最典型,也是最容易混淆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一种类型的代表,尽管案情基本相似,但是计算的结果却相差很大。 计算经济补偿金最基本的公式为:经济补偿金=基数×年限。可见,影响经济补偿金的因素有二:基数和年限,而经济补偿金亦是据此进行分段的。 一、经济补偿金的基数 由于2008年1月1日之前施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简称“以前规定”)并未对经济补偿金的基数进行封顶限制,而《劳动合同法》则对基数进行封顶,即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简而言之为“3倍+12月封顶”。因此,在不同情况下经济补偿金的基数有所不同: 1、如果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不高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定。 2、如果劳动者工资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三倍封顶的情形,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确定基数,同时实施封顶计算经济补偿的年限自《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的工作年限仍按以前规定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基数。 二、经济补偿金的年限 “以前规定”和《劳动合同法》都对经济补偿金的年限进行封顶,“以前规定”对法定情形进行12个月的年限封顶,而《劳动合同法》只有在“基数”符合封顶条件时才对“年限”进行12月封顶,所以只需看基数封顶情况即可。具体的讲,如果《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也不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形的,经济补偿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形时,《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经济补偿年限要按照以前的规定计算;2008年1月1日后的工作年限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并入计算。 三、案例解析: (一)案例一属于经济补偿金的基数和年限均未遇到封顶的情况。这一类型包括的法定情形主要有: 1、医疗期满解除; 2、客观情况变化解除; 3、经济性裁员;4企业破产解散

2021新版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计算

YOUR LOGO 2021新版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金计算 When concluding a contract, the parties of the contract purpose should be determined. The conclusion and performance of contracts are also human behavior.

专业合同系列,下载即可用 2021新版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计算 导语:合同目的具有确定性。一般情况下,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的合同目的应该是确定的。从严格意义而言,任何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也属于人的行为,而且是比较正式的行为,所以更应该具有一定的具体目的。因此,对于特定的合同当事人,其合同目的是确定的。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计算】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工资标准计算及依据 (一)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1、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2、因病或非因工伤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工资,重病加50%,绝症加100%) 3、不能胜任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4、客观变化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5、经济裁员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6、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的50%) (二)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 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总和×n=工作年限×月工资×(1+50%)

×n(1 (三)因用人单位不订合同或合同无效赔偿金,违法解除合同赔偿金1= 应得工资收入×25%赔偿金2= 医疗费用×25%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工资标准计算及依据 (一)违法解除赔偿金=录用费用+培训费用+直接经济损失+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二)劳动者违反保密条款赔偿金=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或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润)+合理的调查费用 连带赔偿责任 赔偿金总额=直接经济损失+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承担70%以上) (一)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劳动者工资以及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与依据。 1、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应发劳动者工资x 25% 2、此种情形下可以主张的权利数额:应发劳动者工资+应发劳动者工资x 25% 3、计算依据: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报酬,用人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二)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及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