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7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 文档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我省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明显,潜力和空间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与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沿海先进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明显差距。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各省市区也竞相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意见,出台政策,抢占产业制高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中央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机遇,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努力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

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二、总体思路 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是,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等为代表的主导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业、广告会展业、文化创意和动漫、网络游戏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体育休闲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为代表的社会文化产业。经过努力,形成一批强势文化产业,发展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建立一批具有地域优势的文化产业基地,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亮点,使之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在继续发展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广播、电视等行业的同时,着力发展影视节目制作和电子网络出版、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业,实现纸介质向光电介质、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跨越。文艺演出业要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地方剧种和民间艺术,特别要发展现代表演艺术形式,加快演艺业市场化进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文化旅游业在巩固“郑、汴、洛”三点一线黄金旅游带的基础上,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区块、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交通、餐饮、旅馆、商业、娱乐等行业的全面发展。 ——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要以高

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04 论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以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金 莉 (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文化产业突出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坚持的“以人为本”理念,这种二十一世纪的新型经济形态代表了我国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以及一体化态势。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无疑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仅以河南省为例,简单论述政府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304-2 文化产业是本世纪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一种朝阳产业。在2002年中央明确提出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以来,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众多的文化遗产资源。浓郁的中原文化特色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都使河南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完善河南省文化产业,河南省政府作出了多方努力。2005年通过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同年9月又推出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奠定了未来十五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2007年出台《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2009年省委办公厅与省政府办公厅又联合转发了《省委宣传部、省编办、省文化厅、省广 常会受情绪左右,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调节自身情绪、消除紧张与焦虑的能力。在创造性戏剧激烈的戏剧冲突中,他们感受、表现着鄙陋和高尚;在丰富多样的角色里,真实感受喜、怒、哀、乐、愁,体味人间百态。创造性戏剧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宣泄情绪的合法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三、创造性戏剧教育应用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策略 (一)将创造性戏剧作为人文课程教学手段 人文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简称,是指根据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特定目的和为实现一定目标围绕人文学科而设计、开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其进程的总称。主要包括文学、历史、伦理、艺术、哲学等科目。 创造性戏剧活动的主题来源广泛,如政治、道德、社会、艺术等。通过创造性戏剧活动,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事物,领悟人生、评析时事;学生深入剧中人物心理状态,具备同理心,形成自我约束力,具备道德判断力;学生努力自我表达,与人商讨剧本、台词,逐渐增强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学生深入刻画人物形象,设计舞台布景、道具服装,提升艺术表现力。 (二)开设创造性戏剧课程 20世纪60年代始,西方一些国家以教育立法的形式陆续将创造性戏剧纳入课程。90年代初,一些对戏剧有兴趣的学者如胡宝林、林玫君等把国外创造性戏剧相关观念引入台湾。至2000年,“台湾地区的创造性戏剧教育课程开始纳入到一般艺术课程教学‘艺术与人文’课程的范围之内。 我们可借鉴西方及我国台湾地区先进经验,将创造性戏剧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当然,与培养专业演员的戏剧课程不同,创造性戏剧课程的开设旨在增加学生的群体体验,“其发展的重点在参与者经验重建的过程和其动作及口语‘自发性’之表达。在自然开放的教室气氛下,由一位领导者运用发问的技巧、讲故事或道具来引起动机,并透过肢体律动、即席默剧、五官感受及情境对话等各种戏剧活动来鼓励参与者运用‘假装’(pretend)的游戏本能去想象,且以自己的身体与声音去表达。在团体的互动中,每位参与者必须去面对、探索且解决故事人物或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与情境,由此而体验生活,了解人我之关系,建立自信,进而成为一个自由的创造者、问题的解决者、经验的统合者与社会的参与者” (三)深入幼儿园开展戏剧教学活动 学生可利用幼儿园实习机会,积极开展戏剧教学活动。采用“体验戏剧”的方式,即“围绕某一特定的材料或主题,设置若干场景,使用不同的技巧,以不同方式来表演。”学生通过与儿童共同表演,为儿童带来灵感和动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综上所述,创造性戏剧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应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将其应用于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从而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索丽珍.创造性戏剧教育融入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探索[C].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林玫君.创造性戏剧理论与实务——教室中的行动研究[M].台北:心理,2005. [4]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5] 徐东霞.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 策[J].教育教学研究,2008(11). [6] 门保全.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研究[J].郑州铁路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责任编辑:罗 红 作者简介:金莉,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f47164372.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167.html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行文化强国战略,广播电视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前沿,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风声水起,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着起步慢、规模小、竞争力弱等现状。文章对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9-0083-02 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要实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创造力,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发展广电文化产业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是,由于各区域内文化、人文、经济的差异性,大多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拉动地方广电产业发展也是各地广播电视行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广电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视频网站等为代表的新

兴媒体呈爆炸式发展,新媒体以快捷、方便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以其衍生的新经济模式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网络化。而做作为传统的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受其地域性、区域经济、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影响,一些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后劲不足。 2 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文化产业作为地方广电行业的一项新型产业,在社会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高,无论是产业的总体规模还是技术层级都还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思想不够解放 在经济发达地区,广播电视几乎已经完全改制为集团化经营,走市场运营的道路,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少人对广电文化产业理解不清,重视不够,仅仅把广电文化事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以及活跃群众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的一种措施,没有把它当作产业来开发利用,没有认识到文化经济的一体化,思想观念仍停留在政府办广电,广电文化为休闲娱乐服务的基础上,广电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产业的开发严重滞后。 2.2 资金投入不足

关于命名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决定(豫文产业[2008]11号)

豫文产业[2008]11号 关于命名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决定 各省辖市文化局,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固始县、邓州市、中牟县文化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特色鲜明,促进文化资源、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企业进一步融合与集聚的先进文化产业园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为树立榜样、宣传先进、推动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按照《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办法》、《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在地方推荐、省评审委员会实地考察和评审的基础上,经厅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命名登封嵩山文化产业园区等2个单位(见附件一)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郑州杂技馆等20个单位(见附件二)

为“河南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希望被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希望全省文化企事业单位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有关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一: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名单 附件二:河南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名单 登封嵩山文化产业园区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

河南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郑州杂技馆 开封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 洛阳新世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汝州市大唐汝陶研究所 河南凯瑞数码有限公司 河南司母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鹤壁市黄河古陶研制厂 新乡梦工场(新乡市红旗区锡恩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新乡市成林纸品包装有限公司 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 濮阳龙陶工艺有限公司 禹州市神垕镇杨志钧窑厂 临颖县南街村集团 灵宝市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 南阳金光数字显示有限公司 商丘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商丘开元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淮阳太昊陵 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区 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 发展地方文化产业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摘要: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所在。陈靖姑文化、圆瑛文化、食用菌文化是古田县最具鲜明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本文在分析目前古田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古田特色;发展 abstract: the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s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and is the superiority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e industry. the culture of chen jinggu, yuan ying and edible mushroom is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unique local feature of gutian coun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tian curture industry and the reasons,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accelerating culture industry are proposed. key words: resource superiority; culture industry; the features of gutia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文化产业是公认的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黄金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胡锦涛同志明确要求,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 河南省相关地市的招商引资项目简介

附件二河南省相关地市招商引资项目的简介 洛阳 一、洛阳制造业寻求合作伙伴 1、车辆工程机械: 中国一拖集团、河南柴油机集团、洛阳福赛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洛阳拖拉机研究所 2、轴承产业: 洛阳轴承集团、洛阳轴承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第十设计研究院3、材料产业: 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所 4、矿山机械: 中信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研究院 5、有色金属: 洛阳钼储量、洛阳铜加工集团、河南万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豫港龙泉铝业有限公司、河南万基铝箔有限公司、 洛阳有色金属研究院 6、电子通讯: 洛阳巨龙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13研究所 7、石油化工: 洛阳石油化工总厂、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洛阳黎明化工研院 二、对外合作推介项目 8、热敏功能陶瓷元件; 9、新一代V0IP电话系统; 10、ITO导电玻璃 11、整体冷挤压刹车蹄; 12、年产150万片6、8硅外延片产业化; 13、多晶硅高温压力传感器及变送器; 14、中药植物提取物 15、一种基于凝集素的肿瘤治疗新药的开发项目; 三、特色产业投资 16、电子材料产业; 17、耐火材料产业 18、轴承产业

安阳 1、安阳鑫盛数控机床产业化扩建 2、安化集团合成氨原料线路改造年产20万吨燃料甲醛工程 3、林州汽车配件四大总成开发项目 4、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冶炼改扩建项目 5、林州德纶公司年产20万吨微晶玻璃粒料 6、文峰磨料公司超敬细微粉项目 7、湖波水泥日产1万吨熟料、新型旋窑水泥生产 8、林州含钾砂页岩矿开发项目 9、汤阴县火龙岗绿色食品公司(杂粮)开发与精深加工 10、安阳市健丰饼厂扩建年产6万吨饼干生产线 11、滑县大豆纤维高档无缝针织内衣生产线项目 12、殷都区源首生物制药开发 13、安阳九州药业公司系列兽药 14、高新区民营工业园 15、林州汽配工业园 16、林州太行大峡谷旅游开发 17、安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 18、高新区日处理8万吨污水处理厂 19、新建安阳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龙安区大豆蛋白生物工程 21、高新区年产5000吨生物酶项目 22、高新区胶体电解质蓄电池和输配电设备的生产项目 23、安阳市华昱朔胶高频式震动棒软管 24、安阳市青山高硫合金钢高硫合金项目 25、安阳自行车二厂厂房及土地产权转让 鹤壁 1、鹤壁市农林制药有限公司1。5万吨草甘膦原药项目 2、浚县绿宝农药厂新建6000吨二嗪农及代森锰锌农药扩建工程项目 3、鹤壁市环燕轮胎有限公司资产转让项目 4、浚县皎玉集团公司资产转让项目 5、浚县善堂镇2800亩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 6、浚县新建年产200万件汽车用铝合金精密铸件项目 7、鹤壁市山城区牟山工业园区情况简介

河南省各地特色文化产业、企业、园区

河南省各地特色文化产业、企业、园区 1.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商丘)夏邑县火店镇的手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民间传统工艺品加工得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旗穗、中国结、排须等生产基地,从业人员达6万人。 商丘市虞城县的贾艳梅就有这样一双巧手。因为这里是花木兰的故乡,所以她的公司名叫木兰剪纸艺术有限公司。 2.驻马店:上蔡 3.平顶山:汝州县的汝瓷博物馆、蟒川镇半扎村申报“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 宝丰的马街书会,这个书会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说书的展示、展演和交易为主要内容的书会,中国中部几个省的说书人每年都要在这里聚会,可以说是说书文化的大聚会。 唐钧的古瓷遗址多集中在郏县北部 4.焦作:河南天目瓷文化有限公司 5.安阳:内黄县年画艺术馆展出的池家木版年画《双龙五凤福》,年画流派百家,池家年画可圈可点。它以乡土气息浓厚,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为特色,在诸多年画流派中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12年11月,池家年画被安阳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安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7月12日,《池家年画项目》被共青团河南省委、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河南省青少年优秀文化产业项目;2013年12月27日,经专家评审,以内黄县池家年画坊为基础的内黄县年画艺术馆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周易文化产业园、曹操高陵文化旅游产业园、三杨庄二帝陵文化旅游产业园、安阳?中国历史文化产业博览园、龙泉生态旅游区产业园、安阳县西南文化旅游产业园、林州航空运动文化旅游产业园、安阳文字文化产业园。 重点文化企业:河南凯瑞数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森润工艺品有限公司、安阳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安阳日报报业集团、安阳广播电视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林州市太行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司母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安阳市富林日用精品有限责任公司。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 一、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 当今世界,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影响力的一项重要表征是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和带动。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改变了原有的以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为主要增长方式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和内容改变了原有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结构,从而使知识经济以文化经济的全新转变成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关键产业。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选项。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成长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探索符合民族和区域实际的特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策略和路径。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并提出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建设。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作为重要战略布局被纳入顶层设计。《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并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文化改革规划中。2012年3月出台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再次聚焦特色文化产业,明确将“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办法,引导特色文化产业有序聚集,发展壮大一批特色明显、集聚度高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以专项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

二河南省相关地市的招商引资项目简介

二河南省相关地市的招商引资项目简介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附件二河南省相关地市招商引资项目的简介 洛阳 一、洛阳制造业寻求合作伙伴 1、车辆工程机械: 中国一拖集团、河南柴油机集团、洛阳福赛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洛阳拖拉机研究所 2、轴承产业: 洛阳轴承集团、洛阳轴承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第十设计研究院 3、材料产业: 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所 4、矿山机械: 中信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研究院 5、有色金属: 洛阳钼储量、洛阳铜加工集团、河南万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豫港龙泉铝业有限公司、河南万基铝箔有限公司、 洛阳有色金属研究院 6、电子通讯: 、中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13研究所 7、石油化工: 洛阳石油化工总厂、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洛阳黎明化工研院 二、对外合作推介项目 8、热敏功能陶瓷元件; 9、新一代V0IP电话系统; 10、ITO导电玻璃 11、整体冷挤压刹车蹄; 12、年产150万片6、8硅外延片产业化; 13、多晶硅高温压力传感器及变送器; 14、中药植物提取物 15、一种基于凝集素的肿瘤治疗新药的开发项目; 三、特色产业投资 16、电子材料产业; 17、耐火材料产业 18、轴承产业

安阳 1、安阳鑫盛数控机床产业化扩建 2、安化集团合成氨原料线路改造年产20万吨燃料甲醛工程 3、林州汽车配件四大总成开发项目 4、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冶炼改扩建项目 5、林州德纶公司年产20万吨微晶玻璃粒料 6、文峰磨料公司超敬细微粉项目 7、湖波水泥日产1万吨熟料、新型旋窑水泥生产 8、林州含钾砂页岩矿开发项目 9、汤阴县火龙岗绿色食品公司(杂粮)开发与精深加工 10、安阳市健丰饼厂扩建年产6万吨饼干生产线 11、滑县大豆纤维高档无缝针织内衣生产线项目 12、殷都区源首生物制药开发 13、安阳九州药业公司系列兽药 14、高新区民营工业园 15、林州汽配工业园 16、林州太行大峡谷旅游开发 17、安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 18、高新区日处理8万吨污水处理厂 19、新建安阳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龙安区大豆蛋白生物工程 21、高新区年产5000吨生物酶项目 22、高新区胶体电解质蓄电池和输配电设备的生产项目 23、安阳市华昱朔胶高频式震动棒软管 24、安阳市青山高硫合金钢高硫合金项目 25、安阳自行车二厂厂房及土地产权转让 鹤壁 1、鹤壁市农林制药有限公司1。5万吨草甘膦原药项目

河南文化产业成经济增长新亮点

文化产业成经济增长新亮点 为了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央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文化产业做出了宏观布局和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文化产业,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切实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0年起,文化产业的统计正式纳入了国家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制定并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方案》(国统字[2010]133号)和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执行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制度和核算方案后,统计围改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部分。以下对文化产业的核算与分析,均按照国家统计局所认定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统计结果。 一、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一)文化产业总量情况 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453亿元,增长10.5%。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367.13亿元,同比增长15.9%。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3.7个百分点,高出第三产业增速5.4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单位数不断增长,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0年底,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7196个,比2008年增加951家;从业人员46.03万人,比2008年增加4.22万人。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增长4.97%,高于全社会从业人员1.3%的增长速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0.76%,比2008年提高了0.06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10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增加值7.98万元,较2008年增加1.72万元,比全部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高4.18万元,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高3.89万元。分文化产业类别看,

10河南省文化厅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文档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 业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豫文产业…2005?4号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精神,结合全省文化工作实际,省文化厅确定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依托三个抓手,突出三项重点,发展三大文化产业,奋力实现全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依托三个抓手 (一)抓骨干文化产业企业的培育。 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或公司,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在省电影公司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组建河南省影视文化集团公司,在巩固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同时,开展影视节目的制作,在文化系统形成龙头骨干企业;以省演出公司、濮阳市杂技团、新乡市杂技团、濮阳市杂技学校、开封市杂技团、郑州市杂技团、漯河市杂技团为核心成员,成立河南省中原杂技有限责任发展公司,在此基础上,整合全省杂技资源,组建河南杂技集团;在河南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河南省文化艺术音像公司,开展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业务,逐步形成辐射周边及西北诸省的大型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基地。 (二)抓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以文物、杂技、少林功夫、豫剧等为重点,建立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借助科技力量和市场运作方式,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艺术团体进入国内、国际市场;认真做好一

年一度的文化项目推介。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为载体促进产业的发展。加快中州影剧院的维修改造进度,尽快开展演出经营业务,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团体演出,为省会人民提供一个新的文化娱乐场所;加快文化音像广场的建设进程,吸引国内外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投资经营,形成中部地区有影响的音像制品集散地;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和省群众艺术馆为依托,建立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并以各地文化艺术学校为支点,推动艺术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省文物交流中心和省美术馆为依托,成立文物复仿制品和艺术品拍卖经营机构,形成文物复仿制品和艺术品物流基地;注重开发动漫、网络游戏、杂技剧、舞剧等文化项目;各地区依托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实现一市一景、一县一品发展格局。 (三)抓知名文化品牌的打造 抓好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品牌,进一步提升河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推动我省文化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继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抓紧进行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将更多的河南文化遗产推向世界。 抓好精品文艺品牌。加强《程婴救孤》、《村官李天成》、《木兰诗篇》、《风中少林》、《河洛风》、《清明上河园》等文艺精品剧目的市场化演出运作,探索与旅游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演出完善精品艺术,通过精品艺术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使这些艺术精品成为我省的演出品牌。 抓好河南省奥斯卡电影院线品牌。扶持河南省电影公司在郑州、洛阳、西安、上海、广州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再建一批现代化影城,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47164372.html,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 作者:吴家淼乐忆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4期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为核心内容的新兴产业,被视为21世纪创意经济中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不断创造“文化引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文化产业链条,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并以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发展优势。因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提升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厘定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目前,从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长沙的文化产业发展正逐步向着更注重于产业的集约化、科学化和国际化方向的转型,更注重于文化内容向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文化元素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互联网+”的思维发展文化,以“文化+”的手段创新业态。以文化创意、创新为导向,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核心,从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战略布局和产业链建设三个方面,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战略布局上,要吸引资金、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向文化产业聚集。以人才为根本,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以品牌为龙头,发挥品牌产品和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产业资本为保障,提高企业的造血功能;以文化、科技为基础,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的知识内涵;以技术为手段,以先进技术带动高端文化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模式上,要坚持民营为主,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产业的开发与经营,形成多主体投资、多层次开发的市场格局,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和产业壮大。要以大项目为抓手,引领产业方向。通过大项目建设构筑大平台,以大平台吸引与培育大企业;做好大项目之间的产业配套,强化其产业内涵,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与带动作用。要突出自身特色,加强统筹规划与政策引导,明确文化产业定位。在产业链建设上,要多举措整合本土产业链,改变动产业链当前两头轻、中间重的现状。在技术环节,要成立产业研究机构,吸引并聚集产业专家、学者等上游资源。 二、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自身作用 完善包括文化消费、文化流通、文化要素、文化服务在内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市场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发挥文化市场自我管理作用。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和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建立统一、开放的文化要素流动市场,完善文化创意精品创作的激励机制,激发文化市场的发展活力。要加快文化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印刷、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等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发展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要健全知识和技术产权、著作权交易、投融资服务、专利经营体系、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和防范体系。要整合文化市场监管部门,注重疏堵结合,健全综合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对文化服务进行细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强化文化市场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