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控锁功能结构及遥控原理

中控锁功能结构及遥控原理

中控锁功能结构及遥控原理
中控锁功能结构及遥控原理

中控锁的功能、结构以及它的遥控原理

中控锁全称是中央控制门锁。为提高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和行车的安全性,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安装中控锁。

一、中控锁的功能

1、中央控制

当驾驶员锁住其身边的车门时,其他车门也同时锁住,驾驶员可通过门锁开关同时打开各个车门,也可单独打开某个车门。

2、速度控制

当行车速度达到一定时,各个车门能自行锁上,防止乘员误操作车门把手而导致车门打开。

3、单独控制

除在驾驶员身边车门以外,还在其他门设置单独的弹簧锁开关,可独立地控制一个车门的打开和锁住。

二、中控锁结构

目前汽车上装用的中控锁种类很多,但其基本组成主要有门锁开关、门锁执行机构和门锁控制器

1、门锁开关

大多数中控负的开关都是由总开关和分开关组成,总开关装在驾驶员身旁车门上,驾驶员操纵总开关可将全车所有车门锁住或打开;分开关装在其他各个车门上,可单独控制一个车门。

2、门锁执行机构

中控锁执行机构是用于执行驾驶员的指令,将门锁锁止或开启。门锁执行机构有电磁式、直流电动机式和永磁电动机式3种驱动方式。其结构都是通过改变极性转换其运动方向而执行锁门或开门动作的

(1)电磁式。如图所示为一种电磁式锁执行机构,它内设2个线圈,分别用来开启、锁闭门锁、门锁集中操作按钮平时处于中间位置。当给锁门线圈通正向电流时,衔铁带动杆左移,门被锁住;当给开门线圈通反向电流时,衔铁带动连杆右移,门被除打开。

(2)直流电动机式。直流电动机式执行机构如图所示,它是通过直流电动机转动并经传动装置(传动装置有螺杆传动、齿条传动和直齿轮传动)将动力传给门锁锁扣,使门锁锁扣进行开启或锁止。由于直流电动机能双向转动所以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实现门锁的锁止或开启。这种

执行机构与电磁式执行机构相比,耗电量较小。

(3)永磁电动机式。永磁电动机多是指永磁型步进电动机。它的作用与前两种基本相同,结构差异较大。转子带有凸齿,凸齿与定子磁极径向间隙小而磁通量大。定子上带有轴向均布的多个电磁极,而每个电磁线圈按径向布置。定子周布铁芯,每个铁芯上绕有线圈,当电流通过某一相位的线圈时,该线圈的铁芯产生吸力吸动转子上的凸齿对准定子线圈的磁极,转子将转动到最小的磁通处,即是一步进位置。要使转子继续转动一个步进角,根据需要的转动方向向下一个相位的定子线圈输入一脉冲电流,转子即可转动。转子转动时,通过连使门锁锁止或开启。

3、门锁控制器

门锁控制器是为门锁执行机构提供锁止/开启脉冲电流的控制装置。无论何种门锁执行机构都是通过改变执行机构通电电流方向控制连杆左右移动,实现门锁的锁止和开启。

门锁控制器的种类很多,按其控制原理大致可分为晶体管式、电容式和车带感应式3种门锁控制器。

(1)晶体管式。晶体管工门锁控制器内部有2个继电器,一个管锁门,一个管开门。继电器由晶体管开关电路控制,综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控制一定的脉冲电流持续时间,使执行机构完成锁门和开门动作。

(2)电容式。该门锁控制器利用电容器充放电特性,平时电容器充足电,工作时把它接入控制电路,使电容器放电,使继电器通电而短时吸合,电容器完全放电后,通过继电器的电流中断而使其触点断开,门锁系统不再。

(3)车速感应式。装有一个车速为10km/h的感应开关,当车速大于10km/h时,若车门未上锁,驾驶员不需动手,门锁控制器自动将门上锁。

三、中控锁的遥控原理

中控锁的无线遥控功能是指不用把钥匙键插入锁孔中就可以远距离开门和锁门,其最大优点是:不管白天黑夜,无需探明锁孔,可以远距离、方便地进行开锁(开门)和闭锁(锁门)。遥控的基本原理是:从车主身边发出微弱的电波,由汽车天线接收该电波信号,经电子控制器ECU识别信号代码,再由该系统的执行器(电动机或电磁经理圈)执行启/闭锁的动作。该系统主要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在部分组成。

1、1、发射机

发射机由发射开关、发射天线(键板)、集成电路等组成。在键板上与信号发送电路组成一体。从识别代码存储回路到FSK调制回路,由于采用单芯片集成电路而使何种小型化,在电路的相反一侧装有揿钮型的锂电池。发射频率按照使用国的电波善进行选择,一般可使用27、40、62MHz频带。发射开关每按揿钮一次进行一次信号发送。

2、接收机

发射机利用FM调制发出识别代码,通过汽车的FM天线进行接收,并利用分配器进入接收机ECU的FM高频增幅处理器进行解调,与被解调节器的识别代码进行比较;如果是正确的代码,就输入控制电路并使执行器工作。

门锁遥控系统通常由1个便携式发射器机和1个车内接收机组成,从发射机发出的可识别信号由接收机接收并解码,驱动门锁打开或锁止,其主要作用是方便驾驶员锁门或开门。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门锁遥控ECU的开锁密码实现对自己汽车的保护,并在出现非法打开车门时进行报警。目前浒的系统大都采用无线电波或红外线作为识别信号的传授媒介,有持钥匙型和整体型两中。

当中近代锁接收到正确的代码信号,控制波接收电路就被触发至接收时间加0.5s,然后再恢复到待机状态。如输入的代码信号不符,将不能触发接收电路。基在10min内有多于10个代码信号输入不符,该锁就认为有人企图窃车,于是停止接收任何信号,包括接收正确的代码信号,遇到这种情况必须由车主用钥匙机械地插入门锁孔才能开启车门。信号接收的恢复,通过钥匙点火启动以及把遥控门锁系统主开关关掉再打开即可,如果用遥控机构把车门开锁后30s内不开门,则车门将自动锁上。

四、中控锁的选用

现在市上的中控锁一般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型的适用于大部分车型,而专用型的则按车型来分,例如桑塔纳专用型、捷达专用型、富康专用型等;按启动方式不同,则可分为手动型和遥控型;按外型来分,可分为超短型、扁型和S型等。

现在安装的中控锁一般为遥控型,配一个遥控板匙,能随意控制4个车门和行李箱门的开关,十分方便,只需轻轻按一下遥控器就行了,任何轿车都可以安装中控锁,电压要求为12V,而用于卡车的中控锁则要求24V电压。目前很多类型的中控锁都不都采用双轨道、防卡死等设计,让车主用起来更加放心。

市场上的中控锁牌子很多,五花八门的有上百种,由于中控锁使用频繁,其质量和耐用度一定要选好。中控锁最重要的部件是电机,一些小厂家用几毛钱的玩具电机来做中控锁,无论是力量还是寿命都远远比不上正规牌子,其实好的电机贵不了多少(一般也就是两三元),为汽车安装一套中控锁也不过二三百元。所以,购买时最好是选择信誉好、生产规模大的品牌,以免因小失大。

电磁式中控门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式汽车自动门锁开启开关及电子中控锁,它由传动开关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传动开关采用一个内外两层绕组的线圈,中间插入可移动铁芯组成,可移动铁芯通过连杆带动车门开启或关闭。其控制电路是由开锁延时电路、中控锁电路、触发瞬间导通驱动电路和吸合电路组成。本实用新型组成部件少,成本低不需齿轮传动,减少了机械故障,控制电路合理、简单、驾驶人员可集中控制各车门、后箱的开启及锁定。本实用新型代替了现有的中控锁,适用于各车型安装。

1、一种电磁式汽车自动门锁开启开关及电子中控锁,包含传动开关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传动开关是在导磁外壳(8)内绕制内组线圈(1)和外组线圈(2),中间装有可移动铁芯(6),可移动铁芯(6)装有复位弹簧(7),上部装有连杆(4),连杆(4)与车锁连接,内、外两组线圈均有两个抽头从外壳底盖(10)的出线孔引出,与控制电路相连接;控制电路是由开锁延时电路、中控锁电路、触发瞬间导通驱动电路和吸合电路组成;发瞬间导通驱动电路是由一个触发开关、安全开关、电容器、电阻和继电器及内绕组线圈组成;吸合电路是由继电器、外绕组线圈及电容器组成。

红外遥控原理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解码实例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解码实例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 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 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 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 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 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线遥控系统框图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C 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 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 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遥控码的“0”和“1” (注:所有波形为接收端的与发射相反)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所示。

无线遥控开关电路图及原理

. 无线遥控开关电路图及原理 随着社会进步,无线遥控开关被大量的使用,无线遥控开关是采用高科技的射频识别技术设计制作,用无线遥控开关设备控制各类灯饰、家电、门、窗帘等家居用品,是一种新型智能化开关,可对室内灯具、家电等进行无线控制,操作简单方便,性能稳定可靠,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和追捧,下面就是小编对无线遥控开关原理的具体介绍。 >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现在无线遥控开关被大量的使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角落,例如:家庭、酒店、商场、医院、仓库、办公室等场所用于灯饰照明控制及其它用途电器控制,相信大家对于无线遥控开关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对于无线遥控开关工作原理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编就对无限遥控开关进行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作用。 在了解无线遥控开关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无线遥控开关功能,无线遥控开关在设计制作上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无方向性,与其它同型号产品间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和干扰,具有高保密性、性能稳定、功耗低、存储量大、使用方便,可以让灯具同时或个别进行开光,开关和遥控器不必配套购买,用户可自由选配,误码率低,抗干扰能力强。 无线遥控开关安装异常简单方便,不需要接零线,也不需要对灯饰电器进行任何改动,可直接替换原有开关,电网停电后再来电,开关会自动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电能,可以集中控制全家所有的智能遥控开关。在款式设计上也是多种多样,可供选择面非常广泛,可以将无线遥控开关与传统机械开关进行结合使用,方便简单。 无线遥控开关-原理 无线遥控开关是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者组合而成,发射器将控制者的控制按键经过编码,调制到射频信号上进行发射出无线信号,也可以说成是一个编码器。而接收器是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编码信号再解码,得到与控制按键相对应的信号,然后去控制相应的电路工作了,也被称为解码器。随着科技进步无线遥控开关在工业控制和无线智能家居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无线遥控开关-分类 由于科技进步无线遥控开关种类和功能繁多,按传输控制指令信号的载体分可以分为为:无线电遥控、超声波遥控、红外线遥控,按信号的编码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频率编码和脉冲编码,按传输通道数可以分为:多通道遥控和单通道,按同一时间能够传输的指令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路和多路遥控,按指令信号对被控目标的控制技术可以分为:开关型比例型遥控。 无线遥控开关-组成 日常比较常用的无线遥控开关由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组成,其无线遥控开关的原理也按照发射和接受来分析。发射部分即遥控器与发射模块,遥控器是作为一个整机来独立使用,对外引出有接线桩头,遥控模块被当作一个元件来使用,接收部分即超外差与超再生接收方式,超再生解调电路它实际上是工作在间歇振荡状态下的再生检波电路。 ;.

红外遥控解码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试验报告 1.红外遥控解码实验 1.1 实验目的

了解红外遥控编码并用单片机捕捉信号及解码 熟悉LCD1602的驱动 1.2 实验设备 T18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 DT9122D芯片制作 89S51 1.3 实验内容 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遥控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并将此信号进行整形和反相送入单片机端口。经过软件译码,将译码结果(按键代码)昂数码管显示。 1.4 实验预习要求 遥控编码知识 ME850单片机开发实验仪集成有一路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并配有红外发射器,能够做红外接收与解码实验 了解简单的单片机的开发的环境 要有一定的C语言基础 1.5 实验原理 所谓解码就是能用单片机把以不同宽度的脉冲区别开来,一种比较好思路就是计算两次下降沿间隔时间,当单片机外部中断1口有下降沿时中断一次,并启动定时器,定时器定50us,当下次下降沿到来时我们计算定时器中断的次数,这样我们就能很好的区分不同宽度的脉冲了。

1.6 实验步骤 将JP21的8个短接子全部用短接帽短接,使DG0-DG7与P2端口接通 将JP22的9个短接子全部用短睫毛短接,使A-DP与P0端口接通,VCC向数码管模块供电 将JP10的短接子用短接帽短接,使红外接头U16的数据线与P3.2端口接通。 将JP24的短接子用短接帽短接,禁止LCD1602显示功能,否则数码管将不能正常显示。 第一次使用遥控器要去下电池盖下的隔离胶片。 1.7 实验电路原理分析 ME850选用T18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接受来自红外遥控器的红外遥控信号。T1838集成红外接收二极管、放大、解调、整形等电路在同一封装上。T1838负责红外遥控信号的解调,将调制在38KHZ上的红外脉冲信号解调并倒相输入到单片机的P3.2引脚,由单片机进行高电平与低电平宽度的测量 T1838的输出端通过JP10与AT89S52的P3.2连接,既可以受用中断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查询方式来编程 1.8 实验参考程序分析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ir=P3^3;//红外端口

红外遥控原理(红外开发)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一. 关于遥控器 遥控器其核心元器件就是编码芯片,将需要实现的操作指令例如选台、快进等事先编码,设备接收后解码再控制有关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显然,接收电路及CPU也是与遥控器的编码一起配套设计的。编码是通过载波输出的,即所有的脉冲信号均调制在载波上,载波频率通常为38K。载波是电信号去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将电信号变成光信号发射出去,这就是红外光,波长范围在840nm到960nm之间。在接收端,需要反过来通过光电二极管将红外线光信号转成电信号,经放大、整形、解调等步骤,最后还原成原来的脉冲编码信号,完成遥控指令的传递,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红外线发射管通常的发射角度为30-45度之间,角度大距离就短,反之亦然。遥控器在光轴上的遥控距离可以大于8.5米,与光轴成30度(水平方向)或15度(垂直方向)上大于6.5米,在一些具体的应用中会充分考虑应用目标,在距离角度之间需要找到某种平衡。 对于遥控器涉及到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1. 遥控器发出的编码信号驱动红外线发射管,必须发出波长范围在940nm左右的的红外光线,因为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二极管主要对这部分红外光信号敏感,如果波长范围不在此列,显然无法达到控制之目的。不过,几乎所有的红外家电遥控器都遵循这一标准。正因为有这一物理基础,多合一遥控器才有可能做成。 2. 遥控器发出一串编码信号只需要持续数十ms的时间,大多数是十多ms或一百多ms重复一次,一串编码也就包括十位左右到数十位二进制编码,换言之,每一位二进制编码的持续时间或者说位长不过2ms左右,频率只有500kz这个量级,要发射更远的距离必需通过载波,将这些信号调制到数十khz,用得最多的是38khz,大多数普通遥控器的载波频率是所用的陶瓷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1/12,最常用的陶瓷振荡器是455khz规格,故最常用的载波也就是455khz/12=37.9khz,简称38k载波。此外还有480khz(40k)、440khz(37k)、432khz (36k)等规格,也有200k左右的载波,用于高速编码。红外线接收器是一体化的组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接收所需要的编码,就设计成以载波为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只容许指定载波的信号通过。显然这是多合一遥控器应该满足的第二个物理条件。不过,家用电器多用38k,很多红外线接收器也能很好地接收频率相近的40k或36k的遥控编码。 3. 一个设备受控,除了满足上面提到的两个基本物理条件外,最重要的变化多种多样的当然应该是遥控器发出一串二进制编码信号了,这也是不同的遥控器不能相互通用的主要原因。由于市场上出现成百上千的编码方式并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只有各芯片厂商事实上的标准,这也是模拟并替换各种原厂遥控器最大的难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公司开发家电设备的遥控子系统时还不采用通用的编码芯片,而是用通用的单片机随心所欲地自编一些编码,这就使通用遥控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4. 采用同样的编码芯片,也不意味着可以通用,因为还有客户码。客户码设计的最初本意就是为了不同的设备可以相互区分互不干扰。最初芯片厂商会从全局考虑给不同的家电厂商安排不同的客户码以规范市场,例如录像机和电视机就用不同的设备码,给甲厂分配的设备码和乙厂分配的设备码就区分在不同的范围内。

无线电遥控器工作原理介绍

无线电遥控器工作原理介绍 2008-07-09 07:14:21 来源: 作者: 【大中小】评论:0条 无线电遥控器的分类和组成 要了解无线电遥控就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无线电遥控,无线电遥控就是利用电磁波在远距离上,按照人们的意志实现对物体对象的无线操纵和控制,这种无线控制的方式就叫做无线电遥控。 无线电遥控遥控技术的诞生,起源于无线电通讯技术,最初的构想是无线电电报技术的建立,真空电子管的发明使得无限电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很快应用在民用和军用等各个领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无线电遥控应用较多的是在军事上,将遥控装置安装在鱼雷,当鱼雷发射后利用遥控鱼雷去攻击敌方的船只和舰艇,使得鱼雷的命中率大大的提高。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又将无线电遥控系统安装在V——2火箭上,对英国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在那时可以说无线电遥控技术发挥到了极至。后来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和集成电路的诞生,无线电遥控技术达到了更加完善的程度,现如今我们所知道导弹、卫星、航天飞机等高科技技术都是利用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结晶,它已经不再是军事领域唯一成员,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已经离不了无线电遥控,如:遥控监视、报警、遥控电视、遥控玩具等等。那么,无线电遥控是怎样划分的呢?又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从无线电遥控的定义上看,所有能够实现无线遥控的控制系统,都应视为无线电遥控装置,为此我们按其发射和接收波谱频率上分,有音频声控、可见光控、红外线控、射频电磁波控和载频电磁波控等;按发射和接收的传输方式上分,有再生式、超再式、外差式、超外差式、等幅、调幅式和调频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载体性质上分,有单音频式遥控、双单音频式遥控、脉冲数字式遥控等等;如果我们按发射和接收的动作类型上分,有开关式、占空比式、脉宽式、脉位式、复合式、时分比例式和混合比例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通道数量上分,有单通道、双通道、四通道、八通道和十通道以上的多通道等等;如果再按发射和接收频率波长上分,有长波、中波、短波或低频、高频和甚高频等等;从发射和接收的电路组成上看,有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混合电路等等。可以说从广义上看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种类和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不能一一的详尽。为了能使大家对无线电遥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先介绍一下模型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电路的组成。 无线电遥控模型的设备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遥控发射机、遥控接收机、执行舵机、电子调速器组成。 1.遥控发射机 就是我们所说的遥控器,它是来操控我们的车模或船模的,由于它外部有一个长长的天线,遥控指令都是通过机壳外部的控制开关和按钮,经过内部电路的调制、编码,再通过高频信号放大电路由天线将电磁波发射出去。目前模型常用的遥控发射机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盒式按键手持用的小型遥控发射机;一种是便携杆式遥控发射机;另一种是手持枪式遥控发射机。前一种多为开关式模拟电路的遥控系统,为一般普通的玩具遥控车模、船模或航模使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 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红外线发射和接收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 940nm 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 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红外遥控器的协议 ?鉴于家用电器的品种多样化和用户的使用特点,生产厂家对红外遥控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编码,这些编码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编码方式,统一称为红外遥控器编码传输协议。了解这些编码协议的原理,不仅对学习和应用红外遥控器是必备的知识,同时也对学习射频(一般大于300MHz)无线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到目前为止,笔者从外刊收集到的红外遥控协议已多达十种,如: RC5、SIRCS、 S ON y、 RECS80、Denon、NEC、Motorola、Japanese、SAMSWNG 和 Daewoo 等。我国家用电器的红外遥控器的生产厂家,其编码方式多数是按上述的各种协议进行编码的,而用得较多的有 NEC协议。 红外遥控器的结构特征 ?红外遥控发射器由键盘矩阵、遥控专用集成电路、激励器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采用 AT89S52 单片机)是发射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内部由振荡电路、定时电路、扫描信号发生器、键输入编码器、指令译码器、用户码转换器、数码调制电路及缓冲放大器等组成。它能产生键位扫描脉冲信号,并能译出按键的键码,再经遥控指令编码器得到某键位的遥控指令(遥控编码脉冲),由 38KHZ 的载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载有遥控指令的调制信号激励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遥控信号。 在红外接收器中,光电转换器件(一般是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我们这里用的是 PIN 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红外光指令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此时的信号非常微弱而且干扰特别大,为了实现对信号准确的检测和转换,除了高性能的红外光电转换器件,还应合理地选择并设计性能良好的电路形式。最常用的

万能学习型红外遥控器制作(毕业设计)

学号 密级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万能学习型红外遥控器设计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九年五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 UNIVERSITY Design of Universal IR Learning Remote Controller College :×××× Subject :×××× Name :×××× Directed by :×××× May 2009

摘 要 随着家用电器种类的增加和无线遥控产品的普及,红外遥控器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针对国内红外遥控学习技术成熟,但产品化程度低的特点,本文自主设计一种具有红外学习和触屏显示功能的红外遥控器,借此促进红外遥控学习技术在国内市场的产品化推广。 在红外解码方面,传统方法采用单片机中断或者查询方式采集红外信号,环境不理想情况下可能需要多次解码,本文借助电脑辅助记录全波形,通过相关软件优化波形,解码一次即可成功;在红外发射方面,本文通过实验发现红外发射距离受载波占空比和红外二极管贯通电流影响,通过调试将38KHz载波红外信号发射距离提高到10米;在红外接收方面,进行了红外干扰测试;在触屏校验方面,通过实验获取触屏数据,利用matlab参数估计lsqcurvefit函数求得校正参数,解决了触屏漂移问题;在彩屏显示方面,将遥控器所有按键简化为方向键和确认键,虚拟数码管显示按键位置,避免了单片机片上资源紧张的问题,此外,彩屏仅支持16位R5G6B5格式数据,一张176*220图片占用72. 6KB空间,造成极大浪费,本文借此讨论了适合本系统的图片压缩技术,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图片压缩格式。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本文先后制作了遥控接收解码装置、遥控编码发射装置、万能学习型红外遥控器,以SAA3010遥控器作为典型代表(遵循飞利浦RC-5编码协议),成功的实现了红外编解码、发射接收、按键触屏双输入、彩屏显示等基本功能,最终制作的万能学习型遥控器在功能上可以完全代替SAA3010遥控器。 关键词:红外学习;红外解码;单片机控制;声卡采样;触屏校验

遥控器的基本工作过程

您是否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每天都至少要使用一两次电视遥控器?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它的内部构造,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拆解的遥控器: 遥控器的任务是,当您按下一个按键时,它就会把按键信息转换为电视机所能接收的红外线信号。打开遥控器的后盖,您将看到里面仅有一个部件:一块印刷电路板。它上面有一些电子元器件和电池接点。 大多数遥控器的内部无外乎就是您所看到的这些元器件。您 会看到一块上面标有“TA11835”字样的集成电路(也被称为 芯片)。该芯片采用了18针双列直插式封装(双列直插式封 装缩写为DIP)。在芯片的右边,您可以看到一个二极管、 一个晶体管(黑色,有三根管脚)、一个共振器(黄色)、 两个电阻(绿色)和一个电容(深蓝色)。在电池接点旁边 还有一个电阻(绿色)和一个电容(褐色的小圆片)。在这 个电路里,芯片能够检测到什么时候有按键被按下。然后, 它采用类似莫尔斯电码的形式对按键信息进行编码,每个按 键的编码都各不相同。芯片会将这些信号发送到晶体管进行放大处理,使信号增强。 电视遥控器工作原理

旋开电路板上的螺丝,将电路板取出,您会看到电路板是一块表面蚀刻有细铜线的玻璃纤维薄板。上面的电子元器件采用了印刷电路板组装工艺,这样可以便于批量生产和组装。在玻璃纤维板上“印刷”铜线成本比较低廉,其过程类似于在纸上印刷油墨。然后,由机械设备将零部件(如芯片、晶体管等)安放在玻璃纤维板上并进行焊接,使其与铜线相连接。这一过程同样简单易行。 在电路板上,您可以看到一系列与按键相对应的触点。按键本身是塑胶薄片做成的。每一个按键都附有一片黑色的导电片。当导电片与印刷电路板上的触点相接触时,触点被连通,同时芯片也能检测到该连接。

红外遥控信号的解码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线遥控系统框图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 C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遥控码的“0”和“1” (注:所有波形为接收端的与发射相反)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所示。 图3 遥控信号编码波形图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图4 遥控连发信号波形 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引导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9ms~18ms),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

红外遥控原理及解码程序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线遥控系统框图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 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C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

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遥控码的“0”和“1” (注:所有波形为接收端的与发射相反)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示。 图3 遥控信号编码波形图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遥控发射技术的基本原理

。 遥控发射技术的基本原理 图1 NEC标准下的主码表示 图2 NEC标准下,数据0和1的表示 图3 PHILIPS标准下的全码表示

图4 硬件原理图 通常彩电遥控信号的发射,就是将某个按键所对应的控制指令和系统码(由0和1组成的序列),调制在32~56KHz范围内的载波上,然后经放大、驱动红外发射管将信号发射出去。 不同公司的遥控芯片,采用的遥控码格式也不一样。在此介绍较普遍的两种,一种是NEC标准,一种是PHILIPS 标准。 NEC标准:遥控载波的频率为38KHz(占空比为1:3);当某个按键按下时,系统首先发射一个完整的全码,然后经延时再发射一系列简码,直到按键松开即停止发射。简码重复延时108ms,每两个引导脉冲上升沿之间的间隔都是108ms。一个完整的全码如图1所示。其中,引导码高电平4.5ms,低电平4.5ms;系统码8位,数据码8位,共32位;数据0用“高电平0.5625ms+低电平0.5625ms”表示,数据1用“高电平0.5625ms+低电平1.6875ms”表示,如图2所示:一个简码=引导码+系统码位0的反码+结束位(0.56 25ms)高电平。 各部分码的作用:引导码用来通知接收器其后为遥控数据。系统码用来区分是哪一机型的数据,接收端依此来判断后续的数据是否为须执行的指令。数据码用来区分是哪一个键被按下,接收端根据数据码做出应该执行什么动作的判断。简码是在持续按键时发送的码。它告知接收端,某键是在被连续地按着。 遥控数据传输系统的关键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了提高编码的可靠性,NEC标准规定系统码、数据码后分别接着传送一个同样的码或者反码,供误码校验用。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解析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3是常用两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红外接收头的主要参数如下: 工作电压:4.8~5.3V 工作电流:1.7~2.7mA 接收频率:38kHz 峰值波长:980nm 静态输出:高电平 输出低电平:≤0.4V 输出高电平:接近工作电压 3.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 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框图如图4所示. 框图4是目前所有红外遥控器发射电路的功能组成,其中的编码器即调制信号,按遥控器用途的编码方式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例如用于电视机,VCD,DVD 和组合音响的遥控发射的编码器,因其控制功能多达50种以上,此时的编码器均采用专用的红外线编码协议进行严格的编程,然而对控制功能少的红外遥控器,其编码器是简单而灵活.前者编码器是由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按红外遥控协议进行编码,而后者适用于一般图4中编码器的编码信号对38kHz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再经红外发射管D向空间发送信号供遥控接收端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输出,再作处理.

红外遥控编码原理及C程序,51单片机红外遥控

红外遥控解解码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lcden=P1^0; sbit rs=P1^2; sbit ir=P3^2; sbit led=P1^3; sbit led2=P3^7; unsigned int LowTime,HighTime,x; unsigned char a,b,c,d,e,f,g,h,i,j,k,l,m,n,o,p,q,r,s,t,u; unsigned char flag;//中断进入标志位 uchar z[4]; uchar code table[]={"husidonghahahah"}; uchar code table1[]={"User Code:"}; void delay(uint x) { uint i,j; for(i=x;i>0;i--) //i=xms即延时约xms毫秒for(j=100;j>0;j--); } void write_com(uchar com) {//写液晶命令函数 rs=0; lcden=0; P2=com; delay(3); lcden=1; delay(3); lcden=0; } void write_date(uchar date) {//写液晶数据函数 rs=1; lcden=0; P2=date; delay(3); lcden=1;

delay(3); lcden=0; } void init_anjian() //初始化按键 { a=0;b=0;c=0;d=0; e=0;f=0;g=0;h=0; i=0;j=0;k=0;l=0; m=0;n=0;o=0;p=0; q=0;r=0;s=0;t=0; u=0; } void init_1602() {//初始化函数 uchar num; lcden=0; rs=0; write_com(0x38);//1602液晶初始化 write_com(0x0c); write_com(0x06); write_com(0x01); write_com(0x80); for(num=0;num<14;num++)//写入液晶固定部分显示{ write_date(table[num]); delay(3); } write_com(0x80+0x40); for(num=0;num<9;num++) { write_date(table1[num]); delay(3); } } void write_dianya(uchar add,char date) {//1602液晶刷新时分秒函数4为时,7为分,10为秒char shi,ge; shi=date%100/10; ge=date%10; write_com(0x80+0x40+add); write_date(0x30+shi); write_date(0x30+ge); }

手机供电电路与工作原理

手机供电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电池脚的结构和功能。 目前手机电池脚有四脚和三脚两种:(如下图) 正温类负正温负 极度型极极度极 脚脚脚 (图一)(图二) 1、电池正极(VBATT)负责供电。 2、TEMP:电池温度检测该脚检测电池温度;有些机还参与开机,当用电池能开机,夹正负极不能开机时,应把该脚与负极相接。 3、电池类型检测脚(BSI)该脚检测电池是氢电或锂电,有些手机只 认一种电池就是因为该电路,但目前手机电池多为锂电,因此,该脚省去便为三脚。 4、电池负极(GND)即手机公共地。 二、开关机键: 开机触发电压约为2.8-3V(如下图)。 内圆接电池正极外圆接地;电压为0V。 电压为2.8-3V。 触发方式 ①高电平触发:开机键一端接VBAT,另一端接电源触发 脚。 (常用于:展讯、英飞凌、科胜讯芯片平台) ①低电平触发:开机键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源触发脚。 (除以上三种芯片平台以外,基本上都采用低电平触发。如:MTK、AD、TI、飞利浦、杰尔等。) 三星、诺基亚、moto、索爱等都采用低电平触发。

三、手机由电池直接供电的电路。 电池电压一般直接供到电源集成块、充电集成块、功放、背光灯、振铃、振动等电路。在电池线上会并接有滤波电容、电感等元件。该电路常引起发射关机和漏电故障。 四、手机电源供电结构和工作原理。 目前市场上手机电源供电电路结构模式有三种; 1、 使用电源集成块(电源管理器)供电;(目前大部分手机都使用该电路供电) 2、 使用电源集成块(电源管理器)供电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图) 电池电压 逻辑电压(VDD) 复位信号(RST) 射频电压(VREF) VTCXO 26M 13M ON/OFF AFC 开机维持 关机检测 (电源管理器供电开机方框图) 1)该电路特点: 低电平触发电源集成块工作; 把若干个稳压器集为一个整体,使电路更加简单; 把音频集成块和电源集成块为一体。 2)该电路掌握重点: 电 源 管 理 器 CPU 26M 中频 分频 字库 暂存

红外遥控解码原理

红外线遥控器解码原理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所示。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 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起始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 (9ms~18ms),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码(9ms~18ms)和这8位数据的反码(9ms~18ms)组成。如果键按下超过108ms仍未松开,接下来发射的代码(连发代码)将仅由起始码(9ms)和结束码(2.5ms)组成。 代码格式(以接收代码为准,接收代码与发射代码反向) ①位定义 ②单发代码格式 ③连发代码格式 注:代码宽度算法: 16位地址码的最短宽度:1.12×16=18ms 16位地址码的最长宽度: 2.24ms×16=36ms 易知8位数据代码及其8位反代码的宽度和不变:(1.12ms+2.24ms)×8=27ms ∴32位代码的宽度为(18ms+27ms)~(36ms+27ms)

hcs301遥控发射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检修方法

遥控发射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检修方法 汽车遥控防盗系统用遥控发射器由密码信号发生器、键盘输人电路、无线发射电路等组成,工作频率为256~320MHz,典型315~318MHz,.工作电源为12V(一节PG23A或一节PG27A电池供电),遥控距离为30~50m 左右。为了便于携带,普遍采用微型钥匙扣式设计。典型的遥控器工作原理框图见图1—4,某遥控器外型示意图见图1—5。

遥控发射器根据编码信号的不同加密方式,可以分为固定式加密方式和滚动码(跳码)加密方式两大类。下面具体介绍一些典型电路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一、固定码遥控发射器电路原理 虽然各厂家使用的编(解)码芯片型号不同,但遥控器的电路原理基本相同,下面介绍几种不同型号芯片的遥控器电路原理。 例1 以TWH9256为编码芯片的遥控发射器 以TWH9256为编码芯片的遥控发射器电路原理见图1—6。TWH9256的各引脚功能如下:①~⑧脚为编码地址位,⑨脚接地,⑩脚接电源,⑩~⑩脚为数据输入,⑩脚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⑩、⑩脚为芯片时钟振荡,R6为 外接振荡电阻,⑩脚为数据输出。 由S1~S4、二极管VDl~VD4、电 阻R2~R5组成了按键开关阵列电 路,控制编码集成电路ICI电源供 给(VDD)和数据位130~D3(高 电平有效)。

在平时,S1~S4处于常开状态,IC1无工作电源,数据输出端为低电平,发射管V1的基极无直流偏置,V1处于截止状态,遥控器几乎不消耗电流。 当S1~S4中任何一个按键被按下接通时,12V电源通过、按键开关接通ICI的数据输入端,并通过二极管阵列供给ICI(TWH9256)的电源端和编码地址位,IC1开始工作,从⑩脚输出串行数字编码脉冲信号,通过RI送入无线发射电路。 无线发射电路由晶体管V1、C1、C2、C3、L1、C5及印制板电感L00组成,在编码集成电路ICI的⑩脚输出的串行数字脉冲信号控制下,产生高频键控调幅无线电信号,通过印制板天线L00发射出去。 印制板电感L00既和畅、C1组成发射机的主要选频回路,又是发射机的最终负载——天线。调整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发射机的发射频率。 LEDl既和VSl组成了编码电路ICl的稳压电路,又作发射工作状态指示。 遥控器采用12V供电(一节GP23A电池),由于静态电流很小,一节GP23A电池可以使用半年以上。 例2 以AX5326为编码芯片的遥控发射器 以AX5326为编码芯片的遥控发射器电路原理见图1—7。AX5326的各引脚功能如下:①~⑧脚为编码地址位,⑨脚接地,⑩脚电源,⑩~⑩脚为数据输入,⑩脚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⑩、⑩脚为芯片时钟振荡,Ri为外接振荡电阻,⑩脚为数据输出。由按键开关S1~S4、二极管VDl~VD4、电阻排R5组成按键输入矩阵电路;由LEDl、R 4组成发射状态电源指示电路;由L 1、L00、V1、C1~C4、R2组成高 频发射电路。 在平时,编码集成电路ICl、高 频发射电路V1无电源供给,遥控器 不消耗电流。当有按键按下时,12 V电源通过按键开关直接供给ICI 的数据输入端,并通过二极管阵列 供给ICl的电源端、编码地址位及高 频发射电路,LEDl发光,作发射状 态指示。 ICl通电工作后,将按键对应的 数据位和编码地址位A0~A7的状态均转换成串行数字编码脉冲信号,从ICl的⑩脚输出,通过R3隔离送人无线发射电路。 在编码集成电路ICl的⑩脚输出的串行数字脉冲信号控制下,高频发射管V1开始振荡工作,产生高频键控调幅无线电信号,通过印制板天线L00向空中辐射电磁波。 印制版电感L00和C3、C4组成发射机的主要选频网络,调整C4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发射机的发射频率。 例3 以KCE36MT为编码芯片的遥控发射器 以KCE36MT为编码芯片的遥控发射器电路原理见图1—8。KCE36MT的各引脚功能如下:①~⑧脚为编码地址

红外遥控实验报告

红外遥控开关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了解各种红外收发器件; 掌握红外遥控的收发方式; 掌握红外遥控的编码、解码方式; 掌握开关量信号对强电设备的控制方式 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基本部分: [1]红外遥控器采用现成的家用电器的红外遥控器,遥控距离不小于5米; [2]遥控开关接收端的工作电源为220V交流电; [3]遥控开关使用发光二极管指示有无220V交流电源及遥控开关的开关状 态; [4]遥控开关能够控制台灯、电扇等家用电器,输出功率不超过200W。 发挥部分: [1]自制红外遥控器,包括至少4路遥控按键; [2]遥控开关能够控制至少4路家用电器 设计任务 [1]设计、安装、调试所设计的电路; [2]画出完整电路图,详细说明电路原理,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设计思路 红外遥控→红外接收→信号处理→开关驱动及显示

红外遥控器的发射端具有键盘矩阵,每按下一个键,即产生具有不同的编码的数字脉冲,这种代码指令信号调制在38kHZ的载波上,激励红外光二极管产生具有脉冲波串的红外波,通过空间的传送送到受控机内的遥控接收器。在接收过程中红外波信号通过滤波器和光电二极管转换为38kHZ的电信号,此信号经过放大、检波、整形、解调,送到解码器与接口电路,从而完成相应的遥控功能。“红外线遥控器”设计方案 直流稳压电源部分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结构 设计电路

整流电路虽然已经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但是整流出来的电压还不是平稳的直流电电压, 所以在整流电路的后边还要有滤波电路, 来改善整流输出电压的平滑程度, 这个工作由电容器来完成。 电路的核心是集成稳压电路LM317, 它有三个端点, 一个输入端, 一个输出端, 还有一个调节端。调节端接地 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我们采用芯片7805代替了芯片LM317,由7805的OUT端输出直流的稳定的电压。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7805 功能框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