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以期为未来白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止泻、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成分和功效的深入研究,白术在化学、药理和临床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香豆素、木质素等,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受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土壤养分、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对白术的化学成分有显著影响。
不同采收时间也会导致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仍需深入研究。
白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术中的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均具有药理作用。
挥发油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则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则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然而,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不良反应也不够明确。
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白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研究表明,白术可以改善慢性胃炎、胃溃疡、腹泻等疾病的症状,还可以缓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
白术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头痛、失眠等。
然而,白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白术生长发育特性及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作者:胡卫平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9期摘要白术为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是景宁县主要草本药材。
阐述了白术的生长发育特性,并从适生环境、选地整地、术栽处理、适期种植、肥水管理、中耕除草与摘蕾、留种等方面对其科学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景宁白术产业的规范化栽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白术;生长发育特性;规范化;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67.233.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99-01白术为菊科植物,别名冬白术、淅术、桴蓟、于术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
味甘、苦,性温,是补气中药,主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气虚自汗、大便溏薄、胎动不安、小便不利、水肿。
《医学启源》记载:去脾胃中湿,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现将白术生长发育特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生长发育特性白术需栽种2年才能收获商品,第1年用种子培育术栽,第2年大田种植收获商品。
白术种子在15 ℃以上开始萌芽,25~30 ℃为发芽较适温度,35 ℃以上发芽缓慢,并发生霉烂,40 ℃以上种子全部失去生命力,且霉烂。
气温在18~20 ℃之间,且有足够水分,播种后10~15 d开始出苗。
种子发芽需要较多水分,一般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3~4倍,才能促使种子发芽。
幼苗出土后能经受短时间霜冻。
景宁县培育术栽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种后10~15 d出苗,10月中下旬收获术栽,产鲜术栽4 500~7 500 kg/hm2,种术栽室内贮藏越冬后翌年再移栽大田。
大田生产因气候关系差异较大,景宁县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种植,11月上中旬收获。
生长期间,3—8月地上部干重增加较快,而地下部干重增加缓慢。
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前期积累于地上部的养分和这一阶段制造的养分大量向根状茎转移,地下茎迅速膨大,干重快速增加。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3,29(01)皖北地区白术抗重茬栽培技术初探张兆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安徽省太和县分校,安徽太和236600)摘要:近年来,皖北地区白术种植经济效益较好,部分地区群众生产积极性较高,由于种植区域相对稳定,导致重茬现象严重。
该文从白术来源、分布、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人工栽培技术、重茬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其在皖北地区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皖北;白术;抗重茬;栽培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1-0044-03白术,属菊科、苍术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肥大,多呈现不规则形状,其地上植株有分枝,基部呈木质化,有不明显纵状槽。
白术的根茎入药,为常用补益类中药,俗称“北参南术”“十方九术”,具有益气健脾、消食止泻、利水燥湿、固胎、止汗等功效。
历史上白术广泛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山区林地,当前已少见野生品种。
白术在全国多数地区均有引种栽培,人工驯化栽培品种主产于浙江、安徽,亦产于湖北、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安徽太和县、涡阳县、谯城区、利辛县、界首市、蒙城县以及淮北市、宿州市区等皖北地区均常有种植,现以皖北地区白术生产为对象,对其抗重茬栽培技术进行初步探究。
1白术自然生长对环境条件的需求白术性喜冷凉气候,较耐寒怕湿热、忌干旱,能耐-10℃左右低温,气温超过30℃以上时生长受到抑制。
最适宜白术生长的地形和气候环境条件为海拔200m以上,坡度3°~5°,最大月降水量220~230mm,最高温季平均气温25℃以下。
1.1自然生长的群落环境白术适宜生于山缓坡、林地,生长区域林地植被类型为中山区域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海拔800m以上区域,土壤为黄壤土质或黄棕壤土质。
1.2温度条件白术性喜凉爽,忌高温、高湿高热,适宜在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生长。
种子在15℃才开始发芽,25~30℃发芽较快,35℃以上发芽缓慢,发芽后适宜温度为10~15℃,其生长后期温度以25~29℃较为适宜,当温度超过30℃时,白术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白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
刘棣文;何莉莉;崔娜;王秋红
【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
【年(卷),期】2024(41)1
【摘要】白术为常用的大宗药材,具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效。
本文综述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从植物亲缘性及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药性等角度预测白术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发现白术化学成分多样,包
含倍半萜类、黄酮类、多糖类、聚乙炔类、酚酸类、苷类等;有抗炎、抗肿瘤、调
节胃肠道、抗菌、抗氧化、保肝、保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免疫调节等作用,可用
于胃肠道、神经系统及肝脏等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白术内酯Ⅰ、Ⅱ、Ⅲ等内酯类成
分及多糖类成分等作为Q-Marker的备选成分。
【总页数】14页(P65-78)
【作者】刘棣文;何莉莉;崔娜;王秋红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药科
大学广东省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乌梅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
2.锁阳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3.泡桐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
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4.天冬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5.北沙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材采收加工技巧—要根据药性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近年来药材生产发展较快,但加工质量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加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方法。
譬如,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采收后在强太阳光下曝晒,会严重影响加工质量,必须采取阴干的方法。
当归通过晒干、阴干,其产品色泽、气味、油性等质量性状均不如熏干的好。
玄参烘干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湿度,并要取下堆放发汗,使根内部变黑,待内部水分渗透出来(称发汗)后,才能再烘干,否则商品断面不是黑色。
贝母、元胡、枸杞子烘干温度过高易出现柔粒,贝母色泽会发黄,达不到质量标准。
秋冬是多种药材收获时期,收获后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取适宜的加工方法。
白术:立冬后待茎秆由绿色转为枯黄色或褐色时采收。
将挖回的白术去净泥土,铺至炕上烘烤。
开始火力要大,但要均匀,火温80℃左右,以炕面不烫手为宜。
炕1小时左右,待蒸汽上升,白术表皮已热,便可压低火力,降低温度。
约2小时后,将白术上下翻动使须根脱落,继续炕5~6小时后,将白术全部倒出,不断耙动,至须根全部脱落,并修除芦茎。
此法叫“退毛术”。
再按大小分档,大个放底层,小个放上层,再炕8~12小时,温度60~70℃,约6小时翻一次,达7~8成干时全部出炕。
然后按大小分开,在室内放6~7天,不宜堆高,使体内水分渗出至外表皮。
再用文火(60℃左右)烘烤,约6小时翻一次。
现白术大小分别烘烤24~36小时,直到干透心为度。
为保持炕灶温度,可在白术上面覆盖麻布。
烘烤白术时,要根据干度,灵活掌握火候,防止炕泡炕焦、泛油。
鲜白术不宜堆放太久,一般3~5天就要上炕烘烤,否则内质易变黄。
川牛膝:播种后3~4年收获。
于10~11月植株枯萎后挖掘根部,去掉泥土、芦头和须根,割下侧根,使根成单支。
扎成小把用微火烘炕或曝晒,半干时堆积回润后,再烘或晒至全干。
桔梗:可在秋季9~10月或次年发芽前收获,依次将根全部刨出,用水将根洗净,掐去须根和小侧根,浸泡在水中。
用竹刀刮去根的外皮,洗净皮屑,置阳光下曝晒至全干。
中药材采收加工环节对其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环节对其质量的影响,提高中药材质量。
方法:实际调查、查阅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结果: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环节对其质量影响较大。
结论:提高中药材质量必须从采收、加工环节抓起。
【关键词】中药材;采收;加工;质量;影响中药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从而也影响到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十分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药材来源、产地、栽培年限、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和贮藏等。
本文就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环节对其质量的影响做一分析。
1 采收中药材品种多、产地广、药用部位不同,因而采收季节也不同,要保证临床疗效,必须了解其生长特性、生长环境、生长年限、有效成分积累变化规律、合理适时采收。
采收期直接影响药材的产量、质量。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的谚语说明了适时采收中药材的重要性。
1.1 根及根茎类药材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要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初春发芽前或刚显露时采收,此时根及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有效成分也比较高,如大黄、黄连、怀牛膝、党参、天麻等。
丹参在第四季度收获,其丹参酮及次甲丹参醌含量较其它季节收获高2-3倍[1]。
但有些中药材其地上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在初夏或夏季采收,如夏天无、延胡索、浙贝母、半夏、太子参、山慈菇等。
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生长期采收,对部分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质量影响较大。
桔梗在6月末至7月上中旬期间采收最佳,以便得到高产量和总皂苷含量高的药材[2]。
甘草在开花前采收,甘草苷含量达10%,若已开花则含量降为3.0-4.5%[3]。
白术中挥发油含量二年生者明显高于一年生,分别为0.94ml/100g和0.44ml/100g;黄连小檗碱的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以6年生者最佳[4]。
1.2 叶类药材叶类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如大青叶,艾叶等。
白术田间管理技术引言白术(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白术的应用价值与其田间管理技术密切相关,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提高白术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白术田间管理技术,以帮助种植户提高白术的产量和质量。
选择适合的种植地点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是白术田间管理的第一步。
白术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光照要求较高,因此应选取日照充足、雨水丰富、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土壤方面,白术偏好疏松、肥沃的土壤,pH值应在5.5-7.5之间,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改良白术的生长对土壤要求较高,因此进行土壤改良是提高白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首先,应进行土壤的深翻,将土壤中的杂草及根系清除,以防对白术的生长产生竞争。
然后根据土壤质地进行配方施肥,添加有机肥和矿质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白术吸收。
合理的灌溉管理白术对水分要求较高,良好的灌溉管理是确保白术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白术的生长期间,应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合理的灌溉,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
一般来说,初期宜浅灌,后期宜深灌,以满足白术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
异种生物控制异种生物的侵害会对白术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进行异种生物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一种方法是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将与白术易感染相同病虫害的作物轮作,避免病虫害的持续发生。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合适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针对白术病虫害的生物农药可供选择。
叶面喷肥叶面喷肥是一种有效的肥料补充方式,可以提供白术生长所需的养分,增加产量和品质。
在白术生长的不同阶段,可以使用不同组分的叶面肥进行喷洒,如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
叶面喷肥的时间要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高温时喷洒对植株造成伤害。
种植密度控制白术的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控制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白术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白术套种及肥料使用建议种药材4月26日一、白术与玉米套种在不影响白术产量的同时,白术与玉米套种,可协调白术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和关照的需求。
前期(5-6月)雨水较多,玉米可以吸收部分水分,后期(7-8月)玉米进入成熟期,其叶片又能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减少白术叶片的蒸腾量和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同时使白术根茎提早进入膨大增长期。
延长膨大增长期又可降低白术植株高度,使地上植株生长健壮,从而提高产量。
白术套种玉米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粮药双丰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种植密度眭宽(含沟)140厘米,其中沟宽30厘米,种植白术的窄行27厘米,宽行40厘米,株距27厘米,每亩栽7058株。
玉米在宽行里面种一行,株距30厘米,每亩种1588株。
2、种植玉米玉米可选用鲜食甜糯品种。
播种期在4月上旬,当玉米有二叶一芯时进行小苗带土移栽。
3、玉米管理种植后加强管理,施好苗肥、拔节肥和穗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4、采收鲜食玉米籽粒饱满、含水量适中、种皮薄、花丝枯干且变成棕色时为采收适宜时期。
一般在7月中下旬采收。
二、肥料使用建议1、肥料使用水平因土壤肥力水平、土壤质地不同而不同,但要控制总量。
白术由于生长期较长(从栽种到收货达300多天),肥料使用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以提高肥料使用率,减少淋溶等流失。
2、锌为白术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在白术中的含量比其他药材高,喷施锌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在10.8%-21.8%。
现市场售锌肥种类较多,应按说明要求正确使用。
白术使用锌肥的方法为页面喷施,使用时期为苗期,要求喷施2次以上。
道地药材浙白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浙白术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浙白术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 术语和定义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 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3.2 浙白术Zhe Baizhu主产于浙江省栽培的白术药材。
4 来源及形态4.1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4.2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cm。
根茎肥厚粗大,略呈拳状,灰黄色,茎直立,基部木质化。
叶互生,茎下部的叶有长柄,叶片3深裂或羽状5深裂,边缘具刺状齿;茎上部叶柄渐短,叶片不分裂,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形大;总苞片7~8层,基部为一轮羽状深裂的叶状总苞所包围;花多数着生在平坦的花托上,全为管状花,花冠紫色;雄蕊5,聚药,花药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
瘦果长圆状椭圆形,稍扁,表面被绒毛,冠毛羽状。
咸丰白术栽培技术研究作者:甘国菊林先明艾伦强王华刘海华由金文张美德何银生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9期摘要咸丰白术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白术的适宜种植海拔为900~1 200 m;一级、二级、三级种苗的种植密度分别选择在30 cm×30 cm、25 cm×30 cm、20 cm×30 cm时产量较好。
白术种子生产过程中留3个蕾为最合适留蕾方法,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一级种子经过水浸处理可以使种子发芽率提高10%。
关键词咸丰白术;栽培技术;海拔;种植密度;种子处理中图分类号 S56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074-03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于术、冬术、浙术等,以根茎入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1],是中医药方中最为常用的一味药,有“十药九术”之说。
咸丰白术因其尾部圆大,上部颈项细长,形似鸡腿,俗称“鸡腿白术”[2]。
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第79号公告正式批准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
由于浙江于潜、安徽宁国等白术主产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野生白术资源已濒临灭绝[4],人工种植面积也逐年萎缩。
而白术年用量在1万t左右,同时白术也是重要的出口中药材,主要出口韩国、日本,国内外需求量较大。
2011—2012年,白术出口量大幅增加,2013年,我国白术出口量达1.65万t[5]。
因此,种植白术前景广阔。
18世纪中叶,白术经湖南传入咸丰,当地人民利用咸丰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优势,以栽种白术等经济作物为主业。
清道光年间,咸丰白术开始叩开山门,走向山外。
《施南府志·方物志》载,“金峒、唐崖(该县小村、清坪一带)产术,入药甚佳。
……皆为夔州(重庆万州一带)商所购”。
民国时期,咸丰白术在川东等地已小有名气。
随着咸丰与外界联系增多,白术栽培得到一定发展,但仍以药农零散种植为主。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
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
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
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
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
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
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白术收获加工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白术的收获与加工工艺流程详解白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燥湿、止汗安胎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以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术”,冬季采收,烘干或晒干,除去根须,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用,性甘、苦、温,归脾、胃经,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主要应用于脾气虚证,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等证。
白术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时至今日,白术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国内外对其展开了较多的研究,现对近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多糖。
①挥发油:目前对于白术的研究集中于地下根茎部分,白术根茎中挥发油含量约为1.4%,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苍术酮,其他含量高于1%的化合物主要是帖类化合物1。
挥发油提取物中得到的白术内酯类的成分有白术内酯Ⅰ~Ⅳ、双白术内酯、8β-乙氧基白术内酯Ⅲ等。
而彭伟等2对白术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鉴定为白术内酯Ⅰ~Ⅲ,2,6-二甲氧基苯酚,东莨菪内酯,对甲氧基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白藓苷A 紫丁香苷甘露醇等。
②多糖:目前运用于白术多糖的提取方法大致可分为热水浸提法、酶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3类。
寿旦等3分别用水煎煮提取和乙醇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酶法分析测定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白术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水溶性糖的含量远高于还原糖的含量,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存有差异,10个产品中贵州余庆及浙产3个品种品质较好。
陈磊等4用乙醇去杂和水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变化较大,其中9月底到10月底时期白术多糖的含量最高。
2白术的药理作用2.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RI)有保护作用:有实验表明白术多糖具有抗氧化、减轻病毒性肝损伤的功效.对各型肝炎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均有较好的促降作用。
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测定
目的:探讨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并进行统计及比较。
方法:选取浙江产白术,将其根据采收时期的不同进行分组,并根据其采收时期及生长年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术进行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含量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
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11月上旬采摘的白术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高于其他月份,经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明显不同,购买时以3年生11月上旬采摘者质量最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atractylodes at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 and to compare and analyse the results. Methods: The atractylodes in Zhejiang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 and the atractylodes lactone Ⅰ, atractylodes lactone Ⅲand atractylon of the atractylodes were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ccording to the harvest period and growth years, and the detec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With the years increasing, contents of atractylodes lactone Ⅰ, atractylodes lactone Ⅲand atractylon of the atractylodes increased, and the contents of atractylodes lactone Ⅰ, atractylodes lactone Ⅲand atractylon of the atractylodes at beginning of Novemb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t other months,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atractylodes at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three years’ old atractylodes at beginning of November is the best.
[Key words]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 Atractylodes; Atractylodes lactone Ⅰ; Atractylodes lactone Ⅲ; Atractylon
白术以根茎入药,可治疗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水肿、自汗等病症,有燥湿健脾、安胎之功效,其主要产于浙江新昌、天台、东阳等地,近年来国内多个省份引种成功[1]。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期的白术的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其质量的研究对于提高其药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中笔者就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进行调查及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产白术,将其根据采收时期的不同进行分组,根据年份分为1年生、2年生及3年生,同时将其根据采摘月份分为10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及11月中旬,根据分组将白术进行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含量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
1.2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术进行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含量的测定,色谱柱为Symm 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色谱仪为由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P230Ⅱ高效液相色谱仪。
将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进行相应数据的处理,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白术根据年份分为1年生、2年生及3年生,同时将其根据采摘月份分为10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及11月中旬,对其进行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含量的测定,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随着年份的增加,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11月上旬采摘的白术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高于其他月份,经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白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 cm,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2]。
其采摘时期一般为定植当年10~11月[3]。
其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为佳[4-5]。
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均为白术的重要含有成分[3],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白术的质量。
本文中笔者就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进行统计及比较,发现3年生者较1年及2年生者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高,即随着年份的增加,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11月上旬采摘的白术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高于其他月份,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白术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含量的比较关系,因此笔者认为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明显不同,购买时以3年生11月上旬采摘者质量为最佳。
[参考文献]
[1]Lee YM,Kim H,Hong EK,et al.Water extract of 1∶1 mixture of Phellodendron cortex and Aralia cortex has inhibitory effects on oxidative stress in kidney of diabetic rats[J].J Ethnopharmacol,2000,73(3):429.
[2]Kathleen S,Montine A,Joseph F.Isoprostanes and related products of lipid peroxidation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J].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Lipids,2004,12(8):117-1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69.
[4]马庆华,张鹏霞,郭红艳,等.白术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神经细胞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60-62.
[5]王晓芳,王芳,张亚环,等.白术挥发油中苍术酮氧化反应的动力学[J].应用化学,2007,2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