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烟农19播量与播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26.90 KB
- 文档页数:2
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月7—8日的中到大雨,降雨量12.4~31.5 mm,为小麦灌浆增加粒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10 ℃,较2018—2019年度高1.5 ℃;日照1 154.3 h,较2018—2019年度多130 h,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麦晚播冬前苗情发育不足的问题,小麦返青和拔节期都比往年提前近5 d 左右。
(六)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分析采用EXCEL2003软件,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新复极差法,显著性分析水平为0.05和0.01。
二、结果与分析(一)不同播种量处理对于成产三因素的影响由表1和表2可知,在增加播种量的情况下,新麦26及郑麦366的亩穗数均有所增加,穗粒数和千粒667 m 2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与低播种量的每667 m 2产量差异显著,而且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两个品种产45.53 46.19新麦2612.25 15.00 462.87467.6075.00 74.00 47.12 47.4246.21 46.67表3 不同播种量对新麦26产量的影响51.60 51.49郑麦36612.25 15.00515.50519.9069.00 70.0050.71 52.0252.34 52.46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中播种量产量多4.73 kg,增长1.02%,中播种量产量比低播种量产量多18.33 kg,增长4.12%;郑麦366的高播种量产量比低播种量产量多20.46 kg,增长4.1%,高播种量产量比中播种量产量多4.4 kg,增长0.85%,中播种量产量比低播种量产量多16.06 kg,增长3.22%。
综合考虑优质小麦高产、高效和投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12.25 kg(中播量)为优质小麦3个播种量中的最佳播种量。
三、结语与讨论播量是小麦群体数量大小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着群体大小,影响着小麦成产三要素,制约着产量的形成。
第1篇一、实验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和水稻在不同种植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提高粮食产量,本实验选取了不同品种的小麦和水稻,在相同田间条件下进行种植,观察其生长过程、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小麦品种: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莱州95021、山农664、泰山21号、邯6172、汶农5号、临麦2号、山农优麦3号、山农优麦2号、烟农19号、烟农18号、鲁麦21号、鲁麦15、鲁麦20、金铎1号。
2. 水稻品种: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特优3号、特优4号、特优5号。
3. 实验地点:XX县XX镇XX村。
4. 实验时间: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
三、实验方法1. 小麦种植(1)品种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
(2)播种:3月20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
(3)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4)收割:6月20日,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2. 水稻种植(1)品种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
(2)播种:4月10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量为每亩2公斤。
(3)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4)收割:10月10日,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产量根据实验数据,小麦平均亩产为450公斤,其中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470公斤、460公斤、480公斤。
2. 水稻产量根据实验数据,水稻平均亩产为650公斤,其中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等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680公斤、660公斤、670公斤。
3. 小麦品质实验结果表明,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的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合加工面条、馒头等食品。
4. 水稻品质实验结果表明,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等品种的品质较好,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适合加工米饭、糕点等食品。
五、结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田间条件下,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存在一定差异。
强筋小麦品种新麦19高产攻关技术研究摘要:为挖掘当地小麦增产潜力,为群众科学种田树立样板,对强筋小麦品种新麦19进行了高产攻关。
最终产量结果:每667m2成穗数46.9万头、穗粒数39.4粒、干粒重40.4g,理论单产634.6 kg/667m2,实收单产为639.0 kg/667m2,完成了既定600 kg/667m2的高产目标。
关键词:强筋小麦;新麦19;高产攻关新麦19是近两年来新乡市主导小麦品种之一,2008年种植面积为5.48万公顷。
为了配合新乡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小麦高产开发“1346”工程,进一步挖掘小麦增产潜力,给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并为群众树立“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的高产样板,进行了新麦19的高产攻关示范。
1 基本情况与产量结果1.1 攻关田基本情况与天气情况分析本次攻关活动在获嘉县照镜镇前李村郭之平责任田进行,面积为1hm2,试验田为壤土,地力均匀,排灌方便;施底肥前取土化验,有机质20.06 g/kg,全氮1.28 g/kg,碱解氮34.13mg/kg,速效磷60.6 mg/kg,速效钾156.1 mg/kg;前茬玉米产量600kg/667m2,秸秆全部机械还田;供试品种为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新麦19;机械条播,行距24.5 cm。
本攻关年度为干旱冷冬年份,冬春持续干旱,早春温度回升慢;返青期与常年相当,但拔节期推迟,幼穗分化时间延长;拔节、孕穗、扬花期降雨及时、晴天多,条件适宜,减少了小花败育,提高了结实率。
在5月10目前后及时降雨,灌浆条件好。
5月底小麦即将成熟时的降雨,对最终粒重有一定影响。
1.2 产量结果在科技人员和当地农户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落实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圆满完成了既定600kg/667m2的攻关目标。
经新乡市小麦高产开发“1346工程”专家验收组现场测产,成产三要素(表1)为:每667m2成穗数46.9万头、穗粒数39.4粒、千粒重40.4g,理论单产634.6 kg/667m2;6月3目,适时收获,通过现场丈量面积、现场过秤、现场取样,实际单产为639.0 kg/667m2。
强筋小麦新品种烟农19
郑国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烟农19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认真研究其亲本品质性状、丰产性、适应性等综合表现及其系谱组成的基础上,实行分离世代早代测产和品质性状分析,多点试验,水旱地交替选择和鉴定选育而成的。
烟农19在高产条件下,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600千克以上,旱肥地条件下产量可达500千克以上,品质指
标达到和超过国家强筋小麦一级标准。
育成的强筋专用小麦新品种烟农19集优质、高产、抗旱、抗病、广适于一体,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适于黄淮冬麦区高产地块和旱肥地条件下种植。
【总页数】1页(P11)
【作者】郑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2
【相关文献】
1.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烟农19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J], 刘强;于松溪;花文苏
2.优质强筋类小麦烟农1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胡志国;嵇友权;高红权;朱新云
3.优质强筋小麦烟农19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J], 孙瑞杨;关景红;刘士冲;吴再芝
4.氮磷钾配比对强筋小麦烟农1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刘春梅
5.强筋冬小麦新品种烟农19号 [J], 洪雪梅;李支边;杨常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播期播量对宛麦19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李中恒;杨辉;王清华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5(0)6
【摘要】以小麦新品种宛麦19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宛麦19群体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宛麦19最佳播期为10月17~23日,适宜播量为10 kg/亩.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李中恒;杨辉;王清华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播期播量对宛麦19主要生育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2.播期播量对宛麦19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不同播期播量对江麦919产量与性状的影响
4.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影响
5.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尧麦16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期农艺学白湖地区小麦不同播期适宜播量研究叶为发(安徽省白湖农场集团农技中心,安徽庐江231508)摘要为摸清白湖地区小麦不同播期适宜播量,2015—2016年在白湖地区进行小麦不同播期试验,调查了小麦成苗率、生育进程、群体动态、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构性状表现。
结果表明,白湖小麦不同播期对田间成苗率有一定影响,一般随着播期的推迟,成苗率呈下降趋 势;对产量影响极显著,2015—2016年扬麦13适播麦产量可达到8 250 kg/hm2以上,晚播麦与适播麦相差750 kg/hm2左右,迟播麦与晚播 麦相差1 500 kg/hm2左右,过迟麦与晚播麦相差3000 kg/hm2左右。
因此,白湖小麦6000 kg/hm2以上高产栽培,可靠播种期在11月20日以前,临界播种期在11月25日左右,这与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和白湖气候特点理论推算结果一致。
关键词小麦;适期播种;播种量;生育期;白湖地区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8)02-0001-02随着水稻品种结构调整,适播麦和晚播麦将成为白湖 小麦栽培的主流,开展适播麦、晚播麦、迟播麦、过迟播麦的 综合研究,特别是不同播期对种子成苗率、生物学性状表现 以及产量结构影响等基础性研究十分必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 小麦不同播期试验,探讨种子的成苗率、生育进程、群体动 态、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构性状表现[1-3],为白湖地区小麦不 同播期适宜播量丰产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积累资料。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地位于农技中心9#田,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肥 力中等。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3。
1.2试验设计自小麦播种开始,每隔1个物候期5 d播1期,分别为 适播麦:播期11月5日,播种量159 kg/hm2,每行播种100 粒;晚播麦:播期11月10日(每行播120粒)、11月15日(每行播130粒)、11月20日(每行播140粒);迟播麦:播期 11月25日(每行播150粒)、11月30日(每行播160粒)、12 月5日(每行播170粒);过迟播麦:播期12月10日(每行 播170粒)、12月15日(每行播170粒)、播期12月20日(每 行播170粒)、播期12月25日(每行播180粒)、12月30日(每行播190粒)。
郸城县2019—2020年度小麦不同播量优化试验总结作者:刘翠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07期一、试验目的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不仅由其品种特性决定,还受制于品种的抗病性、施肥、降水等多种因素,同时也受播种量的影响。
长期以来,郸城县小麦生产上播种量较大,病虫、倒伏困扰着小麦高产优质。
依照省委、省政府“四优四化”决策部署,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现根据郸城县粮食生产生态条件,按照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周口试验站要求,选择新审定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西农511开展播种量试验示范,以期找出优质小麦最佳播种量,为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节本增效、优质高效奠定基礎。
二、试验示范地点试验示范地点选择交通便利,辐射能力强,土地集中,地势平坦肥沃,灌排条件好,易接受新技术的郸城县虎岗乡曙光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试验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1.69 g/kg、全氮(N)1.22 g/kg、有效磷(P2O5)7.9 mg/kg、速效钾(K)1199 mg/kg、缓效钾764 mg/kg,肥力中等,土壤为黏土。
三、试验材料与设计供试品种为西农511。
机械播种。
设5个处理,小麦播种量分别为10 kg、12.5 kg、15 kg、17.5 kg、20 kg,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麦南北行种植,东西方向排列,畦宽6 m,长300 m。
四、田间管理前茬种植玉米,单产600 kg左右,全部秸秆粉碎还田。
2019年10月18日旋耕整地、耙磨、打畦。
结合旋耕整地每667 m2施含N:P2O5:K2O为27:17:6复合肥60 kg。
用40%甲基异柳磷与整地前喷雾搞好土壤处理。
用12.5%全蚀净、3%苯醚甲环唑和40%甲基异柳磷各计其量混合拌种。
2019年10月21日播种,10月27日至28日出苗。
2020年2月21日使用除草剂除草。
3月11日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
4月19日用戊唑·咪鲜胺、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叶面肥进行飞机喷雾,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
优质小麦烟农19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们普遍种植的作物之一、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农民们需要掌握一些优质小麦烟农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小麦品种。
如:晋麦48、晋麦35、皖麦32等。
2.土壤改良:选用肥沃、排水良好、香土或黑土为田地,进行翻耕和松土,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持水性。
可根据土壤情况,加入石灰、有机肥等改良土壤。
3.合理施肥:小麦生长期间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因此需要合理施肥。
基肥可在春耕前进行,施用一些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如苹果水液、蚤油液等。
在追肥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肥料的量,以免过度施肥导致产量下降。
4.精细管理:种植小麦期间,需要注意及时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
及时除草,以免杂草占用小麦的养分。
松土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上,可采用合理的农药施用和轮作制度,以防止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害侵袭。
5.科学浇水: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是关键生长时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浇水时遵循及时、适量、均匀的原则,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特别是在抽穗期,要注意增加浇水量。
而在播种后到拔节期间,要控制浇水量,避免小麦在萌芽期发生秧死现象。
6.控制病虫害:小麦生长期间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锈病、赤霉病、蚜虫等。
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农药喷洒等。
7.合理收获:小麦在成熟后要及时收获,以免影响小麦质量和减少产量。
选择晴天收割,收割后及时晾晒,保持小麦干燥以免变质。
综上所述,要想种植优质高产的小麦,农民们需要选好品种,改良土壤,合理施肥,精细管理,科学浇水,控制病虫害,并进行合理收获。
只有掌握了这些栽培技术,才能够增加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强筋小麦新麦19号种植模式研究
马玉霞;杨胜利;冯荣成;张东升;张大明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36)002
【摘要】在强筋小麦单位面积播量既定时,生长前期小行距的单株生长有一定优势,拔节期以后减弱;小行距使基部节间长度增加,植株偏高,抗倒性下降.随着行距增大,单位面积的成穗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行距偏小时千粒重降低.在豫北高产麦区,强筋小麦新麦19号以23cm等行距种植产量最高,行距偏小或行距过大时都会造成减产.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马玉霞;杨胜利;冯荣成;张东升;张大明
【作者单位】新乡市农业局,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市农业局,河南,新乡,453003;获嘉县农技中心,河南,获嘉,453008;新乡市农业局,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市农业局,河南,新乡,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强筋小麦镇麦168在江苏沿海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季爱民;赵建明
2.优质小麦新品种周麦19号品质性状及强筋适宜种植区筛选研究 [J], 殷贵鸿;郑
天存;韩玉林;于海飞;郑继周;王丽娜;黄峰;张相武
3.强筋小麦新麦19最佳种植密度研究 [J], 路开梅
4.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被鉴评为超强筋小麦品种 [J],
5.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春性强筋小麦镇麦12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郭瑞;黄晓高;温明星;陈琛;柳聚阁;单延博;曲朝喜;李东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农业2021年第10期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播种的最佳播种量数据,为构建优质小麦协调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
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地点稻茬麦区试验基点安排在郭陆滩镇太平村太平农业种植合作社。
试验地较为平坦,排灌方便。
土壤为轻壤型水稻土,肥力较667 m 2产量550 kg。
(二)施肥按试验设计要求,每667 m 2底施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元复合肥(15-15-15)40 kg。
2月3日每667 m 2追施返青肥尿素12.5 kg。
(三)播种10月27日,按不同每667 m 2播种量标准称取种子,采取撒播方式播种,播后用耙覆土。
(四)植保措施播种后使用二甲戊灵进行封闭化学除草。
按照试验防虫不防病要求,4月1日喷洒药剂治虫1次。
(五)田间管理采取大田方式进行常规管理。
四、小麦生产期间的气候特点及对本试验的影响前期从播种期至返青期,气温偏高,致小麦营养5~7 d 抽穗。
和泛麦8号2个品种15.0 kg 和17.5 kg 4667 m 2播种量949和泛麦8号2个品2播种量10.0 kg、但在每667 m 2个处理中,呈负相关,每667 m 2产量位居15.0 kg、12.5 kg 和15.0 kg 的处理,667 m 2产量位居第4至20.0 kg、10.0 kg 和22.5 kg 的处理,产量最低,为312.39 kg。
泛麦8号每667 m 2产量位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每667 m 2播种量17.5 kg、15.0 kg 和12.5 kg,其中,每667 m 2播种量为17.5 kg 的处理,产量最高,为392.05 kg。
每667 m 2产量位居第4至第6位的依次为每667 m 2播种量20.0 kg、10.0 kg 和22.5 kg,其中,每667 m 2播种量为22.5 kg 的处理,产量最低,为326.83 kg。
(四)抗性在高播种量下,亩有效穗数过多,植株过密,病害加重。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小麦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了解小麦的生长规律、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评估不同种植条件下小麦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小麦种子:选用优良品种,如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
- 土壤:选取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 肥料:有机肥、碳铵、过磷配钙、氯化钾等。
- 浇水设备:喷灌、浇灌等。
2. 实验方法:- 种植时间: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华北地区一般是在冬季的十一月份左右播种,东北地区是在春季的三四月份播种。
- 选种整地: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及土壤情况的种子进行种植。
整地时至少要深翻土层三十厘米左右,并将土块整细,将田间填平,然后撒上农家肥,再翻耕一次土地。
- 合理播种:在整好的地中按照每行间隔三十厘米的距离起一条小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在沟中,用土掩种即可。
- 田间管理:- 施肥:一般要求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中低产田2500—3000公斤。
高产田要控氮、稳磷、增钾、补中微,氮磷钾配比为1:0.6:0.5—0.7,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补充硫、硅、钙、锌、硼、锰等中微量元素。
- 浇水:根据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病虫害防治:定期观察麦田,及时防治病虫害,如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小麦在不同种植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况。
在适宜的土壤、肥料、水分和光照条件下,小麦生长旺盛,植株健壮,叶片翠绿。
- 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小麦的分蘖数、茎数、穗数等均较高,产量也相应提高。
2. 产量:-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高产田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
- 中低产田亩产在300-500公斤之间。
- 适当增加肥料投入、合理施肥、科学管理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3. 影响因素:-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小麦生长,提高产量。
优质小麦烟农19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优质小麦烟农19的高产栽培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下面将介绍一些优质小麦烟农19高产栽培的相关技术,希望对农民朋友能有所帮助。
1.土壤改良:优质小麦烟农19的栽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加深松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2.合理选择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病虫害抗性较强的优质小麦烟农19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3.适当控制密植程度:在保证小麦烟农19的营养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栽培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的情况发生,以保证每株植株均能充分利用光照和养分,有效地提高产量。
4.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
在肥料运用上,应注意“追适量、追及时”,既避免了大量浪费,也避免了因施肥过量导致的环境污染。
5.种子处理:对优质小麦烟农19种子进行除瘟除霉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种子传播病害,提高苗期生长率。
6.种植密度: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优质小麦烟农19的种植密度,一般情况下每亩种植30-40万株为宜。
7.控制苗期病虫害:优质小麦烟农19的苗期是其生长的关键时期,要注意防治苗期的病虫害,可采用农药喷施、中耕、消毒灭菌等方法。
8.浇水管理:浇水要合理,既要避免干旱对优质小麦烟农19的影响,又要避免过度浇水对土壤的压实和根系的窒息。
9.叶面喷施:定期进行叶面喷施,可提高优质小麦烟农19的养分吸收效率,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10.叶肥喷施:在抽穗后、灌浆期、丰收前后等关键时期,进行叶肥的喷施,有助于提高小麦烟农19的品质和产量。
11.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如配合耕作措施、合理使用农药等,防止病害侵袭,保证优质小麦烟农19的正常生长发育。
12.收获管理:合理选择收获时期,根据小麦烟农19的生长情况,选择适当的收获期,避免小麦烟农19的烂秧,提高烟农的产量。
“美洲星”叶面肥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摘要研究叶面喷施“美洲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施KH2PO4 2 250g/hm2时,加入450mL/hm2“美洲星”混合喷施,可显著提高小麦结实率,加快小麦灌浆速度,提早3d左右成熟,同时可提高产量。
关键词小麦;“美洲星”叶面肥;产量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叶面肥已成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田间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地处沿淮地区的五河县传统方法是在小麦拨节中后期和小麦灌浆中前期,结合防病治虫,在小麦田喷施0.3%高效肥(KH2PO4)或0.3%高效肥与1%尿素的混合液。
为了寻求更加高产高效的叶面肥种类,笔者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开展了磷酸二氢钾混配“美洲星”的喷施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土壤为二合土,地块相连,同为地势相同的旱茬地,地力无明显差异,前茬均为大豆,单产2 100kg/hm2;常年小麦单产6 750kg/hm2左右。
1.2试验材料肥料:“美洲星”,由五河县土肥站提供(30mL/袋);磷酸二氢钾,由徐州东风化工厂生产(含量98%)。
供试作物:小麦(烟农19)。
1.3试验设计于2008年10月5日至2009年6月5日,在播期分别为10月15日(A)、10月23日(B)的2块小麦地同时开展叶面喷施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区域,在拔节期(3月18日)(A1)、灌浆期(4月29日)(B1)用KH2PO4 2 250 g/hm2对水225kg/hm2喷施;混喷区域,在拔节期(3月18日)(A2)、灌浆期(4月29日)(B2)用“美洲星”450mL/hm2+KH2PO4 2 250g/hm2混合液对水225kg/hm2均匀喷雾;对照区(CK1、CK2),划定60m2地种植小麦,只喷水,不进行叶面施肥。
同一地块小麦生育期、生长期相同,其他农事管理2块地均相同[1-4]。
1.4测定内容田间观察进行生育期记载,采用定点观测法,每块地的不同处理设置5个观测点,每个点20株;测产、室内考种采用随机取样,取平均值[5]。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示范总结作者:***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02期一、試验示范目的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是夺取小麦丰产的重要措施。
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播种量偏大的现象,不但增加了小麦生产成本,而且易导致小麦旺长、发生冻害、倒伏等。
为了找出浚县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肥力水平下的最佳播种量,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实现小麦生产节本增效、优质高效,特进行此试验。
二、试验示范地点试验地点选在浚县2万hm2高产示范方内的卫溪街道办事处付庄村,试验田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齐全,地势平整,土壤肥力均匀一致。
三、试验示范材料供试品种为郑麦158。
四、试验示范设计与管理(一)试验设计试验示范设5个处理,3次重复。
处理1:每667 m2播种量10.5 kg;处理2:每667 m2播种量14 kg;处理3:每667 m2播种量17.5 kg;处理4:每667 m2播种量21 kg;处理5:每667 m2播种量24.5 kg。
随机排列。
前茬玉米收获后,机械耕作整地后采用宽幅匀播机播种,播幅8 cm,行距25 cm。
每个小区长10 m,宽3.1 m。
(二)试验示范管理试验田2019年10月18日旋耕整地,每667 m2用配方肥(18-19-6)50 kg,畦宽3.1 m。
21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21 kg,统一用毕格赛(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每60 g用种子20 kg)。
29日出苗。
11月15日浇水促苗。
2020年3月16日打除草剂,加入杀虫剂和杀菌剂。
3月23日每667 m2追施15 kg尿素并浇水。
4月24日喷打戊唑醇和高效氯氰菊酯、磷酸二氢钾等防病治虫。
五、田间调查(见表1、表2、表3)六、试验结论由表3可知,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亩群体随之增加,亩穗数达到一定值后不再增加。
处理4每667 m2播种量21 kg,亩穗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