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04.53 KB
- 文档页数:3
VEGF-C、VEGFR-3与膀胱癌淋巴组织转移膀胱癌的转移主要有两条途径:淋巴引流系统扩散到区域淋巴结和经血道播散的远处转移。
上皮源性的膀胱癌以淋巴道播散为首要的转移途径,晚期发生血道远处转移。
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肿瘤预后一般不良。
淋巴管转移是影响膀胱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浸润浅肌层的膀胱癌约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深肌层者几乎全部淋巴管内有癌细胞,因此探讨膀胱癌的淋巴管转移机制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就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1 肿瘤淋巴管生成因子的生物学特性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VEGF-C是最先发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R-3是VEGF-C的特异性受体,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分布于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胞膜。
VEGF-C也能增强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移动能力和通透性,VFGF-C主要通过VEGFR-3调节淋巴管生成。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又称为fh-4,有研究发现激活VEGFR-3的功能可以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动并抑制其凋亡。
VEGFR-3信号系统的激活至少部分依靠蛋白激酶c依赖的p42-p44MAPK途径和AKT磷酸化。
过去认为VEGFR-3特异性地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最近的研究发现正常组织的小血管和肿瘤新生血管中也可以表达。
2 VEGF-C、VEGFR-3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动物模型发现,VEGF-C能够诱导淋巴管生成和促进区域淋巴结转移。
VEGF-C的MCF7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并能被可溶性的VEGFR-3融合蛋白所抑制。
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其表达VEGF-C,导入小鼠胰岛素启动子,发现新形成的肿瘤被发育良好的淋巴管包围,并出现前哨淋巴结转移。
VEGF-C诱导淋巴管生成后,可发生淋巴管转移。
表明VEGF-C能够诱导淋巴管生成,而淋巴管生成又是淋巴结转移的先决条件。
与血管相比,淋巴管有更多的优势利于转移,如不连续的基底膜、内皮之间缺乏紧密连接,为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