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分析

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分析

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分析
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分析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ae17327420.html,

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分析

杨海霞1, 谢亲建2,韩金萍3,童胜国1, 雷敏1,马茜1,刘群1,彭智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部地区的淋巴结转移性癌症的来源。方法:收集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病例,研究分析转移性癌的来源。结果:68例患者,主要来自胃癌和肺癌病人,其余脏器转移率较低。结论:西北是癌症高发区,而且是胃癌的高发地区,值得注意。

[关键词] 胃癌;肝癌;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癌症是一种害人之地,无可救药的疾病,并且它的复发率和转移率逐年上升。医疗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但不知其原因。由此,为了给医疗工作者解脱迷惑,给病人讲清原因。我们病理科利用活体组织检查,对武警甘肃总队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病例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得知,除炎症和结核外,转移性癌较为常见,而转移癌在病理诊断中尤为突出。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笔者从武警甘肃总队医院病案室中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6月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68例进行分析,这68位病人中,都来自甘肃不同的县区,来自不同的性别,其男性为54人,女性为14人。从病例的送检标本中得知,他们把其组织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按照组织病理的方法,经过常规组织脱水、浸蜡、石蜡包埋等方法,切片厚为4—4.5um,行常规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出可靠的活检报告。另外对于个别组织难以辩解的标本,我们进行特殊染色,如VG、网状纤维等,然后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二、结果

2.1 一般情况:从病例分析来诊断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68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

年龄77岁。平均47岁。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4例,占79.4%;女性14例,占20.6%,男女比例:3.8:1。

2.2 从检测结果中的知,送检部位与原发癌有很大关系,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43例(占

63%)。右侧25例(占37%),左侧与右侧约1.5:1。但是,在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中,来自肺癌占38.3%、胃癌占15.8%,其次为鼻咽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肝癌等。右侧鼻咽癌占18%,肺癌占16.9%,其次为甲状腺癌、肝癌和胃癌。

(a表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b表示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

2.3 组织学类型与转移性癌的关系:从组织学角度来解释,淋巴癌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其发生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好发于20-40岁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3,6],可能与环境恶化、寿命的延长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进步有关。特别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中,以腺癌为主、鳞癌、未分化癌次之。

三、讨论

锁骨上淋巴结是转移性癌的好发部位,左侧多于右侧。原发癌部位广泛,如肺、胃、鼻咽、乳腺、宫颈等,关于左右侧转移性癌原发病灶主要根据本地区癌的发病率不同而定。本科明确诊断的68例转移性癌中左侧为肺、胃为主,乳腺次之。右侧为鼻咽为主,甲状腺次之。锁骨上淋巴结是胸导管和右淋巴结导管进入血流的门户。其输出与该两主干淋巴管间无瓣膜。因此,运行于淋巴内流的癌细胞可逆流至该群淋巴结而发生癌转移。转移性癌,发生年龄较广泛,18—77岁之间均可[2,7]。故锁骨上颈侧无痛肿块渐进性肿大数周及数月者,均应考虑转移性癌的可能,尽管淋巴结结核、炎症占72%,应进行头颈部及全身详细检查后,做肿块活检,并应继续追踪观察和寻找原发灶,尤其41—70岁这一年龄组为转移性癌的高发期,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寻找原发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ae17327420.html,

3.1 部位与病理形态相结合。如左侧应多考虑肺[1,4,5]、胃肠道,但鼻咽、乳腺、甲状腺不可忽视。右侧如为鳞癌,应多考虑鼻咽癌。有关资料报道,转移性癌的原发部位则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本地生活习性不同有关,因此,淋巴癌的发病率作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3.2 未分化癌在活检中要进一步同淋巴瘤相鉴别,通过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相鉴别。

3.3 对于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癌,在今后的活检工作中可建议临床寻找转移性癌的原发灶,如果不易确定,应严密随访,以求找到转移性癌的原发灶为止。

参考文献:

[1]杨柯,王义善,胡蓉蓉,等.85例恶性淋巴肿瘤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1):42-43.

[2]李济培,甘赞辉,王洪乾,等.康艾对乳朦癌术后放疗增敏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9):1755.

[3]周坚.恶性淋巴肿瘤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104.

[4] 石远凯,孙燕.鬼臼乙叉甙药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新药杂志,1994;3(5)

[5] Van Maanen iMS,Retel J,Pinedo HM,Meehanism of action of antitumor drug etoposide:a review.J

nat]Cancer Inst。1988, 80:1526—33.

[6] Dombemowsky P.Nissen NI.Schedule dependency of the antileukemie aetivity of the pe dophyl

lotoxindefivafive Vp 一16 — 213 in L1210 leukemia.Aeta Pathol Microbiol scand.1973, 81:715—24.

来源:中文报刊科技数据库

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由于结肠癌预后较差,很多病人在发现出现淋巴转移时比较恐慌,会发出是不是没救了?的疑问,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结肠癌发生转移是中晚期患者最长表现出来的症状,大家都知道转移后的结肠癌治疗起来相比早期结肠癌更为困难。主要是因为结肠癌转移主要表现在淋巴结上,一旦在手术时没有彻底清扫,就很有可能出现结肠癌的再复发,及再次转移,如此反复,直接影响着病人存活期的长短。 那么,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专家指出,在西医治疗领域中,结肠癌淋巴转移一直是个难题。多年来,医学界许多学者常忽视中医理论研究,以及中药治疗开发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然而,大量实践表明,对于结肠癌晚期淋巴转移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众所周知,对癌症治疗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病人需要知道,结肠癌出现淋巴转移,意味着癌细胞已经扩散,手术属于局部治疗,虽然能够暂时减轻癌灶压迫,但却无法实现标本兼治,因此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康复,术后如何做好巩固措施至关重要。 临床上,也常常有病人因忽略后续的巩固治疗,因术后复发失去生命。由于结肠癌晚期病人身体虚弱,放疗、化疗毒副作用大,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中药巩固,中西医结合有利于攻守病情,调养病情,减轻痛苦,早日实现康复。研究表明,结肠癌淋巴转移术后喝中药有两大优势: 一是可以“扶正祛邪”“培元固本”,修复手术造成的元气大伤,增强机体免疫力与耐受力; 二是可以有效清除机体游离及术后残留癌细胞,改善原发性癌灶生存环境,铲除易致癌“土壤”,实现标本兼治。 临床上,在中医治癌领域,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温馨提示,结肠癌晚期出现淋巴转移,虽然治疗难度大,但也并不是等于死亡,病人树立乐观心态,做好全面科学护理,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完全可以战胜“癌魔”,向死亡说“不”。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导语:淋巴肿大的原因很多,下巴淋巴肿大有可能是腮腺炎,原因是上火引起的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才能对症下药,淋巴遍布全身,所 淋巴肿大的原因很多,下巴淋巴肿大有可能是腮腺炎,原因是上火引起的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才能对症下药,淋巴遍布全身,所以淋巴肿大也预示着身体的异样,下颚的肿大腮腺炎,牙周炎、这个一般会慢慢变小,要吃点清淡的食物,白血病全身的淋巴都会有不同的程度的肿大,所以一定要注意观察。 1.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才可触及。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最易摸到。当淋巴结肿大时,可摸到皮肤下有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的结节。如在颌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表示口腔内有病变。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等。颈部出现成患的球状隆起,首先应考虑到颈淋巴结核。 2.鼻咽癌病人往往在颈部也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腋窝部淋巴结肿大,常揭示上肢或乳房有疾患。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是下肢、臀部有感染性疾病的信号。除此以外,还提醒人们不可忽视子宫癌、睾丸癌、直肠癌导致的病理反应。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表示腹腔内有癌细胞沿胸导管上转移。如肝癌、胃癌、结肠癌等。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表示胸腔内有癌细胞沿右侧淋巴管向上转移。如肺癌、食道癌等。患淋巴性白血病时,全身各处淋巴结均表现肿大。 如上所述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也不需要紧张因为上火也会导致淋巴的肿大,肿大的范围也是在下巴的两边,如果是其他部位的肿大就要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做个全面的检查,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要保持好的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什么是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导语:现在很多朋友们都怀疑或者患上了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在淋巴结肿大中又分有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是右侧淋巴结肿大是因为什么导致病发的呢 现在很多朋友们都怀疑或者患上了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在淋巴结肿大中又分有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是右侧淋巴结肿大是因为什么导致病发的呢?而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又有什么病症呢?针对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做了如下的解释。 颈外侧深淋巴结中,位于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附近的称锁骨上淋巴结,食管癌和胃癌后期,癌细胞可经胸导管上行,再经左颈干逆流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常为胃癌、食管癌、肺癌转移的标志,可毫无症状。 临床表现: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1] 。晚期,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豆渣样或稀米汤样脓液。最后形成一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慢性溃疡,溃疡边缘皮肤暗红、潜行,肉芽组织苍白、水肿。上述不同阶段的病变,可同时出现于同一病人的各个淋巴结。病人抗病能力增强和经过恰当治疗后,淋巴结的结核病变可停止发展而钙化。 分类: 慢性淋巴结炎: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治疗的共识与争议

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治疗的共识与争议 曹旭晨,迟江瑞,叶贝贝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患者的第二位死因【1】。乳腺癌患者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ISLM)对乳腺外科来说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发生ISLM、不伴远处扩散的发生率较低,约占乳腺癌复发转移比例的1%~4.3%【2-3】。在ISLM的治疗方面,普遍认为放疗可使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在局部是否行手术切除方面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ISLM的分期先后发生了2次重大变化。笔者现就ISLM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ISLM分期的转变及ISLM的治疗方法与争议进行综述。 1乳腺癌ISLM的发生机理及相关影响因素 锁骨上淋巴结(SLN)位于锁骨上窝,属颈深淋巴结最下群,沿锁骨下动脉和臂丛排列,引流腋尖和胸骨旁淋巴结的大部分淋巴回流,其输出淋巴管与颈深下淋巴结输出管合成颈干,汇入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或直接注入静脉角。乳腺癌原发灶转移至SLN有以下4种途径:①肿瘤细胞经腋窝淋巴结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再转移至SLN;②经腋窝淋巴

结转移至胸肌间淋巴结,再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最后到SLN;③经腋窝淋巴结直接转移至SLN;④经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至SLN。 乳腺癌患者ISLM的发生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显著相关。Dellapasqua等【4】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ISLM的发生与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体积以及肿瘤的分子分型密切相关,一般ISLM患者往往年纪较轻,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原发肿瘤体积多较大,分型多为三阴性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国内Fan等【5】也指出,ISLM患者的原发肿瘤体积多较大。 2乳腺癌ISLM分期的转变 1987年以前,普遍认为乳腺癌ISLM属局灶性病变,应归类为N3期;1987年,第5版AJCC-TNM分期系统指出,ISLM患者的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在1年内出现远处转移,故应归类为M1期,临床分期属于Ⅳ期(任意T期、任意N 期、M1期)。但是2001年,Brito等【6】研究分析了70例ISL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为34%,5年总生存率为41%;对比这些ISLM患者(n=70)与ⅢB期患者(n=239)的预后,结果发现两者的无瘤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221),总生存率也无显著差异(P=0.227);而将ISLM(n=70)患者与远处转移Ⅳ期患者(n=1581)的预后进行比较后发现,前者的总生存率及预后较好,差异具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CT表现特点。方法:对我院158例经CT确诊或者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主要分布、CT表现特点等资料总结报道。结果:126例患者中共出现179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在13~37mm之间,平均直径为(26.17±7.01)mm,主要呈圆形或者浅分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有明显的强化或者出现融合、坏死;淋巴结的转移分布大体情况如下:膈上食管旁淋巴结组(8区)共有7个(3.91%),右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R区)共有46个(25.70%),隆突下淋巴结组(7区)共有55个(30.73%),左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L区)共有42个(23.46%),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L 区)共有15个(8.37%),右下段气管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早中期有治愈可能、晚期难度较大,其死亡率较高,预后差。食管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而淋巴结是食管癌转移的主要部位,浸润的肿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其淋巴引流区域主要涉及颈部、胸部和腹部[2]。虽然食管癌淋巴转移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却有一定的转移规律[3]。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诊食管癌术后有淋巴转移现象的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现将其具体的CT资料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诊的食管癌术后有淋巴转移现象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例,占患者总数的56.35%,女性患者为55例,占总患者数的43.65%;年龄在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3±10.02)岁;手术前肿瘤处于食管胸中段61例,下段13例,上段37例,腺癌10例,鳞癌5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胸部及腹部的CT扫描。 1.2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淋巴结直径不小于15mm,或者与手术前相比有新的直径不小于10mm的淋巴结。 1.3淋巴结转移时间手术后至第一次出现临床症状、病理或CT证实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并排除其它恶性肿瘤者。 1.4淋巴结的分区标准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抗癌协会(AJCC)1997年淋巴结分组标准。 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GE hispeed dual 双排螺旋CT扫描机行CT扫描检查,并且行CT检查前的10min肌注15ml左右山莨菪碱,以抑制肠蠕动,肠腔扩张良好;

什么是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呢 导语:什么是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呢?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某些疾病,具体是哪一类疾病,大家就要做出进一步的检查,检查清楚在进行治疗是 什么是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呢?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某些疾病,具体是哪一类疾病,大家就要做出进一步的检查,检查清楚在进行治疗是最好的。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如果很严重的话,就可能会影响到身体的部分器官,导致严重的疾病。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首先排除是否有咽喉或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如有胃病史的话,再做个胃镜,明确后有针对性的治疗,也让自己放下思想包袱. 左锁骨上淋巴结有点条索样肿大,无疼痛,柔软,表面光滑,可移动,而且很小,细细的一条,与锁骨平行.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出现于胃癌中晚期,但是没有任何胃部的不适,也没有所有的胃癌的症状,大便也很正常,无呕吐,食欲不减,体重也没下降.并且前一段时间因为上火发炎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吃了消炎药已经好了。 一般来讲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头面部炎症经常会出现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有部分淋巴结在炎症控制后也不缩小。另一方面胃癌及食管癌常有左颈部淋巴结肿大,但不是绝对的。从你描述的症状及你的年龄考虑不像肿瘤,但也不能一点也不在乎。可以采用watchwait的方法,如果短期有增大要去做个活检。 有的时候甲状腺结节也会引起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如果怀疑是结核,最好先不要手术,先做个PPD,看看是不是强阳性,如果是,再穿刺看看,顺便拍个胸片看看肺部有没有问题,不要盲目手术。如果排除了结核,可以考虑一般的淋巴结肿大,或者别的,当然就是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探讨

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6-02-29T12:35:18.473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曹霞杨雯娟罗凌嶸吴雯琼赵琪刘珈[导读]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410000胸中段食管癌在胸段食管癌中所占比例大,淋巴结转移早而广泛.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不同清扫术式及术后放疗选择仍存在不少争议,曹霞杨雯娟罗凌嶸吴雯琼赵琪刘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410000【摘要】目的根据胸中段食道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术后放疗适应症与放疗范围.方法收集本院胸中段食道癌根治手术病例204例做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找寻传统二野与现代二野及三野淋巴清扫术式的淋巴转移特点,为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依据.结果传统 二野清扫术淋巴结转移率32.1%(27/84),淋巴结清扫个数均值10.4(874/84),现代二野三野清扫术淋巴结转移率56.7%(68/120),淋巴结清扫个数均值16.93(2031/120),分别P=0.01,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浸润深度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浸润深度达肌层以上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大近4倍.现代二野及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双向与跳跃转移分别占25%(17/68),29.4%(20/68).现代二野及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患者颈部、上纵隔、中下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8%(10/36)、29.17%(35/120)、28.33%(34/120)、21.6%(26/120).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广泛,适宜采用现代二野或三野淋巴清扫术,对T2以上及有淋巴结转移的II、III期患者,术后放疗靶区建议包括瘤床、吻合口、双锁骨上区及上中纵隔淋巴结区域. 【关键词】食管癌; 胸中段; 淋巴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术后放疗【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92-02胸中段食管癌在胸段食管癌中所占比例大,淋巴结转移早而广泛.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不同清扫术式及术后放疗选择仍存在不少争议,但目前单独研究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探讨术后放疗适应症与放疗范围的报道不多,本研究予以相关探讨为胸中段食道癌术后放射治疗靶区设计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表1204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单因素结果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临床资料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胸中段可手术食管鳞癌I-III期病例204例,(AJCC/UICC2009年食管癌分期标准);男190例,女14例.年龄38-77岁,中位年龄57岁.病理鳞癌高中分化179例,低分化29例.传统二野清扫84例,现代二野清扫84例,三野清扫36例.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及其他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淋巴结清除情况全组共清除淋巴结2905个,平均每例清扫14.24个,阳性个数271个,全组淋巴结转移率47.6%(96/204),淋巴结转移度9.33%(271/2905).2.2胸中段食管癌手术病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2.2.1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结果χ2检验显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与病程长短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单因素结果见表1.2.2.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将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进一步做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浸润深度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浸润深度达肌层以上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大近4倍. 表2204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不同清扫术式淋巴结转移规律2.3.1淋巴结转移方向现代二野及三野淋巴结清扫的120例中68例有淋巴结转移,以转移方向统计,其中局部转移、上行转移(其中7例有局部转移)、下行转移(其中8例同时有局部转移)、双向转移、跳跃转移分别占36.8%(25/68)、61.8%(42/68)、13.2%(9/68)、25%(17/68)、29.4%(20/68).2.3.2将传统二野清扫术组与现代二野三野清扫术组临床基线特征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方面均无差异,P>0.052.3.2不同清扫术式淋巴结清扫个数与转移率传统二野清扫术与现代二野三野清扫术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874枚,均值10.4:2031枚,均值16.93,独立样本T 检验t值7.100,P<0.01.淋巴结转移率分别32.1%(27/84),56.7%(68/120),χ2=11.943,P=0.012.3.3120例胸中段食管鳞癌现代二野及三野清扫术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及浸润深度的比较见表3.

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分析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ae17327420.html, 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分析 杨海霞1, 谢亲建2,韩金萍3,童胜国1, 雷敏1,马茜1,刘群1,彭智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部地区的淋巴结转移性癌症的来源。方法:收集6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病例,研究分析转移性癌的来源。结果:68例患者,主要来自胃癌和肺癌病人,其余脏器转移率较低。结论:西北是癌症高发区,而且是胃癌的高发地区,值得注意。 [关键词] 胃癌;肝癌;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癌症是一种害人之地,无可救药的疾病,并且它的复发率和转移率逐年上升。医疗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但不知其原因。由此,为了给医疗工作者解脱迷惑,给病人讲清原因。我们病理科利用活体组织检查,对武警甘肃总队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病例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得知,除炎症和结核外,转移性癌较为常见,而转移癌在病理诊断中尤为突出。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笔者从武警甘肃总队医院病案室中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6月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68例进行分析,这68位病人中,都来自甘肃不同的县区,来自不同的性别,其男性为54人,女性为14人。从病例的送检标本中得知,他们把其组织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按照组织病理的方法,经过常规组织脱水、浸蜡、石蜡包埋等方法,切片厚为4—4.5um,行常规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出可靠的活检报告。另外对于个别组织难以辩解的标本,我们进行特殊染色,如VG、网状纤维等,然后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二、结果 2.1 一般情况:从病例分析来诊断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68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 年龄77岁。平均47岁。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4例,占79.4%;女性14例,占20.6%,男女比例:3.8:1。 2.2 从检测结果中的知,送检部位与原发癌有很大关系,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43例(占 63%)。右侧25例(占37%),左侧与右侧约1.5:1。但是,在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中,来自肺癌占38.3%、胃癌占15.8%,其次为鼻咽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肝癌等。右侧鼻咽癌占18%,肺癌占16.9%,其次为甲状腺癌、肝癌和胃癌。 (a表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b表示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 2.3 组织学类型与转移性癌的关系:从组织学角度来解释,淋巴癌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其发生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好发于20-40岁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3,6],可能与环境恶化、寿命的延长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进步有关。特别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癌中,以腺癌为主、鳞癌、未分化癌次之。 三、讨论 锁骨上淋巴结是转移性癌的好发部位,左侧多于右侧。原发癌部位广泛,如肺、胃、鼻咽、乳腺、宫颈等,关于左右侧转移性癌原发病灶主要根据本地区癌的发病率不同而定。本科明确诊断的68例转移性癌中左侧为肺、胃为主,乳腺次之。右侧为鼻咽为主,甲状腺次之。锁骨上淋巴结是胸导管和右淋巴结导管进入血流的门户。其输出与该两主干淋巴管间无瓣膜。因此,运行于淋巴内流的癌细胞可逆流至该群淋巴结而发生癌转移。转移性癌,发生年龄较广泛,18—77岁之间均可[2,7]。故锁骨上颈侧无痛肿块渐进性肿大数周及数月者,均应考虑转移性癌的可能,尽管淋巴结结核、炎症占72%,应进行头颈部及全身详细检查后,做肿块活检,并应继续追踪观察和寻找原发灶,尤其41—70岁这一年龄组为转移性癌的高发期,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寻找原发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淋巴癌转移早期症状有哪些

哈医大四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官方发布 淋巴癌转移早期症状有哪些? 淋巴癌作为危害我国人均健康前几位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医疗专家的关注,专家介绍,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发现越早确诊、越早治疗其预后越好。因为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候大多患者已经出现淋巴转移,所以及早的了解淋巴癌转移症状势在必行。 【淋巴癌常见转移现象】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晚期淋巴癌患者可伴随转移症状的出现,淋巴癌转移后可表现在全身多个不同部位,恶性淋巴瘤转移至肝脾可引起肝牌肿大;肿瘤细胞浸润肺部和胸膜可导致咳嗽、胸腔积液;同样浸润骨骼可引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淋巴癌转移的话,大多首先侵犯表浅或纵隔、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少数可原发于结外器官。较多的淋巴癌转移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无痛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的亦陆续发现。淋巴结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期和中期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可互相融合。 【淋巴癌常见转移部位】 淋巴瘤的肝脾转移:引起肝脾肿大;淋巴瘤的胃肠道转移:有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的表现; 淋巴瘤的肺和胸膜转移:淋巴瘤的胸肺转移引起咳嗽、胸腔积液,这是淋巴瘤的常见转移方式之一。 淋巴瘤的骨骼转移: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淋巴瘤的皮肤转移: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 扁桃体和口、鼻、咽部转移: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纽;淋巴瘤的神经系统转移: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 【治疗淋巴癌转移就选生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对于淋巴癌患者的治疗来说,我们要清楚明白一个道理。淋巴癌通常关联多个系统、免疫和转移等各种可能,而并非某个器官的孤立疾病,设计治疗方案就需要全方位考虑,否则很可能给患者造成病毒残留、病毒转移、高复发率、高治疗费等一连串的严重后果。个体化生物治疗:是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淋巴癌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是现阶段治疗淋巴癌的理想方案,是目前绝大多数淋巴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19T14:17:13.953Z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作者:许建华黄涛刘伟良[导读]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特别河南省北部地区,发病率尤其较高。 许建华黄涛刘伟良 【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探讨引起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汉中市3201医院胸外科2008年7月-2015年7月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及病理资料234例,对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病变长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术后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121例,阳性率为 51.7%。年龄、性别和发病部位对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病变长度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提示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理分级和浸润深度是影响食管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应根据病变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来及时行进一步的综合治疗。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Xu Jianhua Huang Tao Liu Weilia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234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by surgical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Hanzhong3201 Hospital of Shanxi from July 2008 to July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factors such as age, gender, location, pathological grade, depth of invasion, and Logistic analysis of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121cases of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fou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51.7%. The age, gender and location of the disease had no obvious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The pathological grade, depth of invasion, length of the le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ogis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athological grade and depth of invas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esophag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affected by the pathological grade and depth of invasion,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should b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grade and depth of invasion. 【Keywords】 Esophageal carcinoma; Lymph node metastasis; Risk factors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特别河南省北部地区,发病率尤其较高。其治疗仍是以手术为首选;由于食管粘膜下有广泛的淋巴管,可与纵隔,锁骨上及腹腔淋巴管相交通,因此是很容易造成淋巴结的转移,而淋巴结的转移已经被认为是食管癌术后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1],所以术中淋巴结的清扫范围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较低,大多与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和复发相关,所以寻找易造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及术后采取合适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2008年7月-2015年7月312例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对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陕西汉中市3201医院胸外科2008年7月-2015年7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34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72例(男女比例2.25:1);年龄44-82岁,中位年龄为62.31岁;平均年龄61.52±8.24岁。据2009年新版UICC食管癌分期[2]及分段标准,将发病部位分为胸上段、中段和下段,胸上段癌20例,胸中段癌141例,胸下段癌73例;病变长度以术后测量病变侵犯食管纵轴的长度为准分为≤5cm和>5cm,平均为4.1cm;浸润深度为:T1、T2、T3(未及外膜)和T4(侵及外膜);肿瘤分化类别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其中高分化及中分化归为分化良好组,低分化归为分化不良组。所有病例术前检查未发现远处脏器转移,术前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等针对肿瘤的治疗。 2.淋巴结清扫范围 其中156例患者接受左胸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25例接受左胸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53例接受右胸三切口食管胃部分起床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清扫范围包括上纵膈、气管及支气管旁、隆突下、食管旁、贲门周围,胃大小弯处,胃左动脉旁、脾动脉旁、脾门及肝总动脉旁淋巴结。每个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大于12个,所清扫淋巴结送病理检查。 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所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结果 234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共检出有121例淋巴结转移,共清扫淋巴结4012枚,平均17.1枚(12-34枚),淋巴结转移率为51.7%。将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病变长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病变长度与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将有明显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为危险因素。

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 导语:淋巴系统是我们身体里面免疫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的淋巴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么可想而知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大的伤害,有一些朋友 淋巴系统是我们身体里面免疫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的淋巴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么可想而知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大的伤害,有一些朋友可能会出现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导致我们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大家一定要找出病因再做出适当的治疗,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 颈外侧深淋巴结中,位于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附近的称锁骨上淋巴结,食管癌和胃癌后期,癌细胞可经胸导管上行,再经左颈干逆流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常为胃癌、食管癌、肺癌转移的标志,可毫无症状。 根据结核病接触史局部体征,特别是已形成寒性脓肿,或已溃破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时,多可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作胸部透视,明确有无肺结构。对小儿病人,结核菌素试验能帮助诊断。如仅有颈淋巴结肿大,而无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 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晚期,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豆渣样或稀米汤样脓液。最后形成一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慢性溃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肿瘤学试题库食管癌

食管癌 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的手术禁忌证?A(6. 2.1) A.严重吞咽困难 B.声音嘶哑 C.气管食管瘘 D.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E.严重恶病质者 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D(5.2.2) A.病变长度 B.病变范围 C.有无转移 D.消瘦和贫血程度 E.病理形态和病理切片 3.下列哪项不是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C(3.2.1) A.食管内异物感 B.食物停滞感 C.进行性吞咽困难 D.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E.进食时胸骨后烧灼感 4.下列哪项不是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C(3.2.1) A.声音嘶哑 B.进食时呛咳 C.胸骨后烧灼感 D.持续性胸背痛 E.进行性吞咽困难 5.下列哪项不是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E(4.2.1) A.局限性粘膜皱襞增粗和断裂 B.局限性管壁僵硬 C.局限小的充盈缺损 D.小龛影 E.管腔狭窄和梗阻 6.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重建的常用手术方法?C(6.3.3) A.结肠代食管术 B.空肠代食管术 C.食管胃转流吻合术 D.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 E.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 7.食管癌多发生在 C(2.2.1) A.食管上段 B.食管下段 C.食管中段 D.食管肌肉 E.食管软骨

8.食管癌主要发生于:A(2.3.1) A.食管粘膜上皮细胞 B.食管旁淋巴组织 C.食管粘膜下腺体 D.食管粘膜下结缔组织 E.食管肌层 9.食管癌病人出现持续性胸背痛多表示:B(3.2.1) A.癌肿部位有炎症 B.癌肿已侵犯食管外组织 C.有远处血行转移 D.有食管气管瘘 E.癌肿较大 10.进行性吞咽困难患者,突然出现吞咽困难改善或消失,上述情况多提示:B(3.2.1) A.水肿及炎症消退 B.部分癌肿组织脱落 C.食管痉挛缓解 D.食管癌穿孔 E.癌肿组织细胞坏死 A2型题 11.男,30岁,进食后胸骨后疼痛及间歇吞咽困难约1年。食管吞钡X线片示食 管下段半月状压迹,粘膜尚完整,并可见“瀑布征”。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5.1.1) A.食管平滑肌瘤 B.贲门失弛缓症 C.食管癌 D.食管裂孔疝 E.食管腐蚀性灼伤后狭窄 12.男,62岁,进食后吞咽梗噎感2个月,人渐消瘦,临床高度怀疑食管癌。确 诊的方法是: E (5.1.1) A.CT B.食管吞钡X线检查 C.食管脱落细胞检查 D.锁骨上淋巴结活检 E.食管镜检查及组织活检 13.男,63岁,渐进性吞咽困难3个月,近1周来出现声音嘶哑。下列哪项检查 对病人最适合?D(5.2.1) A.胸部X线片+心电图+胸部CT B.腹部B超+痰细胞学检查+间接喉镜 C.食管镜+胸部MRI+支纤镜 D.食道吞钡+食管镜+间接喉镜 E.癌胚抗原+同位素32磷扫描+胃液分析 14.男,56岁,已确诊为食管癌,食管吞钡X线片示中段食管7cm长之充盈缺损, 病人尚可进半流质饮食,白细胞总数为9×109/L。其治疗选择是: E (6.2.2) A.手术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目的:研究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 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住入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颈清扫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原发灶包膜浸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颈部分区转移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达51.30%。患者年龄大于45岁、伴多灶病变、Ⅵ区淋巴转移3枚以上及原发灶包膜浸润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灶包膜浸润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Ⅵ区,其次是Ⅲ区,行颈清扫术时应着重清扫Ⅵ区;原发灶包膜浸润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对患者是否施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辅助判断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178 c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atients’age,gender,tumor size,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were analyzed.Result:The propor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different partition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In Ⅵzone,the transfer rate was the highest to 51.30%.The rates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ho were older than 45 years,with multifocal lesions,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Ⅵregion more than three and with 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were higher(P<0.05).Moreover,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was a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P<0.05).Conclusion:The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is more focused on the Ⅵand Ⅲzone,so clinical neck dissection shall focus on cleaning these partitions especially the Ⅵzone.In addition,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yroid carcinoma can be a indication to judge whether lymph node metastases exists. [Key words]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Lymph node metastasis;Distribution regularity 近年来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虽然其恶性程度不高但早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尤其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的可能性约为21%~90%[1-2]。而对于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是否实施常规或预防性颈清扫术一直是临床治疗争论的焦点。在此,对笔者所在医院甲状腺外科18个月内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任光国;邓建华;肖波;方强 【期刊名称】《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1(027)004 【摘要】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four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thoracic esophageal resection with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7 to February 2010.All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Results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found in 34 of 124 cases,with the metastatic rate of 27.41% (34/124).The lef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16.13% and the right was 8.06% .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found in 9 patients with the upper segment esophageal cancer,20 with middle third esophageal cancer and 5 with lower segment esophageal cancer,6 patients with T2 disease had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ymph node metastasis,while 27 with,T3 disease.Also there were 4,13,17 cases with metastasis in well-differentiated,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poorly differentiated respectively.Poorly differentiated esophageal carcinoma was more susceptible to recurrent laryng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an wel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