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测井、地震和地质在复杂储层研究中的综合应用和预测技术)

汇报内容

一、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技术的主要进展和实例分析

三、储层预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发地质研究的核心问题:

储层的预测与研究又是其中的关键,

?基于岩石地球物理响应的开发测井和波动在弹性介质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开发地震勘探,是储层综合研究的两大主要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开发地震勘探是储层综合研究的两大主要手段。

开发测井特点:多信息、极高的纵向分辨率

高精度测井

地震勘探特点:

纵向分辨率低,制约点!

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震技术具有空间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是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手地震技术具有空间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是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早期的地震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地下油气藏的构造,随着三维地震和各种提高地震分辨率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把地震引入到解决油田开发问题的油藏描述和动态监测中.出现了开发地震(Development Geophysics)或储层地震(Reservoir Geophysics)新技术.它们在方法原理上与以往的地震勘探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所谓开发地震就是在勘探地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针对油藏的观测方法和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地质,测井和各种测试和动态资料,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对油藏特征进行横向预测和完整描述。

地震反演、储层特征重构与特征反演、地震属性分析与烃类检测、相

干体分析、定量地震相分析、地震综合解释与可视化、井间地震、VSP、

时间延迟地震、多波地震及分辨率足够高的地面三维地震等

缺点是,纵向分辨率低,这是储层预测和描述中的主要制约点。

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储层预测和表征已经远远不是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储层预测和表征已经远远不是以单一的地质研究来解决问题,而是由一般的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综合表征的方向发展

与测井地质解释、地震地层学紧密结合,可更有效地发挥储层沉积学的作用。测井和地震地层学技术的发展,为储层描述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储层沉积学本身的发展。多更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储层沉积学本身的发展。而是如何适应这些技术发展,与之紧密结合,用好这些技术,则是关系到能否更有效地描述储层的一个重要环节(裘亦楠)。

受地球物理场多解性和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的限制,目前储层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开发地质对储层精细研究的需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学院代码 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 参考书 005 850/950 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勘探原理》(第三版)(前5章),陆基孟,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前7章),牟永光、陈小宏等,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005 851/951 地球物理测井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洪有密,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 006 601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五版),同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006 866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学》(一~五册,第二版),张三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005 加试 测井资料解释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雍世和、张超谟,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005 加试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勘探原理》(第三版)(5-9章),陆基孟,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005 加试 线性代数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015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0708地球物理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1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070800地球物理学 01地震波传播理论 02 储层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 03 井筒地球物理学 04 重磁电理论与方法 05 岩石物理学 15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601高等数学④850地球物理勘探或851地球物理测井或866 大学物理 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从地震资料解释、测井资料解释或线性代数任选2门。 II.留一定比例(不超过10%)招生计划接收”985”学校(本部)调剂生源。接收调剂考生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III.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和提高采收率研究院联合招生。 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70800地球物理学 01地震波传播理论 05 岩石物理学 3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601高等数学④850地球物理勘探或851地球物理测井或866 大学物理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3.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地震储层预测是以高分辨率地震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地质与钻井资料为参考,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为主要技术来进行的,因此,波阻抗反演的效果和属性参数的运用成为储层预测的关键。 3.1 波阻抗反演 基于自激自收的地震褶积模型,声波阻抗己成为储层预测的关键参数。近年来波阻抗反演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各种商业化波阻抗反演软件己有几‘十种,但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反演软件也就10种左右,如Jason反演,ISRS反演等。叠后波阻抗反演可以分为递推直接反演和迭代约束反演两大类,以迭代反演为主流发展方向。在生产中也用得较为普遍。迭代波阻抗反演的关键技术组成有地震子波提取、地质模型建立和反演的优化算法等,而模型的建立和优化算法往往依赖于资料的品质和地质特征,对于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可能有不同的最佳反演优化算法。目前应用于波阻抗反演的主要算法有全局优化反演技术,随机逆反演,稀疏脉冲谱技术等。近年来发展了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在特定的地质和地震数据下效果非常明显。

尽管有了测井资料的约束和地质资料的参考,但是波阻抗反演的多解性还是非常普遍,这是由于测井资料的辐射半径过小和介质横向变化所造成的。解决预测精度和多解性问题需要有多学科综合应用的知识。特别是将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波阻抗反演联合起来将会大大提高预测质量,这也是今后声波阻抗反演的一个主要方向。 与叠后声波阻抗形成对比的是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Connolly(l999)基于Zoepprittz公式和声波阻抗的原理,建立了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其处理模式与AVO类似,均在叠前CMP道集上完成。Whitcombe等(2002)对弹性波阻抗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扩展弹性波阻抗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体识别与预测因子,对于油气储层的预测和流体性质有很好的描述。王保丽等从Gray公式出发,通过弹性波阻抗反演原理,直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拉梅常数等弹性参数,更适合于流体预测。马劲风研究了广义弹性波阻抗反演理论与算法。王仰华等则提出了射线波阻抗的概念,在实现上更加容易。与常规波阻抗反演相此,弹性波阻抗能更确切地反映出地层岩性的变化,消除了由于叠加过程中的平均效应而损失的岩性信息,更适合于储层描述和油气预测,近年来的应用趋势有所上升。 3.2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目前,包括时间、振幅、频率、相位和吸收衰减等方面的地震属性已多达60多种。加上几何方面、统计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第43卷第1期2004年1月 石 油 物 探 GEOPHYSICAL PROSPECTIN G FOR PETROL EUM Vol.43,No.1 Jan.,2004 文章编号:100021441(2004)0120033204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陈守田1,2,孟宪禄2 (1.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2.大庆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357) 摘要:针对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三角洲沉积薄互层储层的特点,研究不同微相的砂岩与测井特征、地震属性的关系,探讨利用沉积微相、波形特征定性预测砂岩储层发育带的技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技术定量预测储层厚度结果表明,本区整个油层砂岩总厚度与地震属性有很高的相关度,厚砂层的预测符合率较高。 关键词:储层预测;薄互层;沉积微相;地震属性;相关度;波形特征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松辽盆地中白垩统姚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古地势平坦,形成的沉积层角度非常低平。随着湖盆整体抬升,湖盆快速收缩,河流—三角洲快速推进,沿长垣向南及东西两侧的三肇凹陷和古龙凹陷分流,由大庆至肇州一带姚一段沉积厚度由60m减薄至不足20m,形成面积巨大的扇型三角洲储集砂体[1]。研究区位于三肇凹陷的卫星地区,处在葡萄花油层河流—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过渡的相带区,主要针对该沉积体系的葡萄花油层开展储层预测研究工作。各井取心显示,葡萄花油层内部含钙质比较普遍。钙质生成于浅水湖湾、封闭沼泽长期蒸发浓缩的环境及枯水期的河道,是三角洲浅水环境中沉积常见矿物。含钙层泥岩形成于封闭的浅水中,含钙层砂岩形成于河道砂体沉积过程的枯水期或干旱期。中、下部泥岩颜色多为灰绿色、棕灰色夹紫红色薄层,中部紫红色多于下部,代表了由三角洲外前缘至三角洲内前缘湖退反旋回沉积过程,沉积环境水体浅,暴露时间增加,泥岩红色和浅色增多。钙质在泥岩层、砂岩层和过渡岩层普遍发育。 1 高钙质薄互层岩石电性、物理特征分析 区内探井在多数葡萄花油层有不同程度取心,为分析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资料。我们采用描述详尽、资料全面的取心资料井作为“标准井”,如卫10井和卫11井,利用岩心描述、自然电位和双侧向测井曲线,分析沉积结构和岩石成分,建立岩石与电性、地球物理特征关系。 整体上看,油层表现较低的声波时差值,有别于油层顶底湖相泥岩,其原因就是油层的泥岩不纯,普遍含砂含钙质。 钙质胶结层在声波时差曲线上为低值“尖峰”(高速层,一般速度3800~4000m/s),在电阻率曲线上对立高电阻“尖峰”(大于15Ω?m),在SP 曲线上为低值异常。钙质砂岩具有低孔渗特点。 河道粉砂岩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为较高幅度异常,幅度在8.5mV以上,通常呈钟形;电阻率曲线为高值,一般大于10Ω?m,形态有箱形、梯形和斜坡形,一般厚度3~5m;在声波时差曲线上高于平均值,低于纯泥岩层。钙质层和含钙层存在于河道砂层的顶底或者中间。 席状砂边滩砂层,一般厚度1~2m,在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曲线上呈刺刀状,因含钙泥较多,达30%~50%,分选差,孔隙低,声波时差与过渡岩性一致,整个油层中具有低声波时差和高阻值的特点。钙质胶结表现为较低的时差值。 过渡岩性是葡萄花油层的主力储层,电阻率中等偏低,为3~5Ω?m,个别高含砂层电阻率较高,但自然电位呈低幅度异常,厚度不一,1~5m均可见到。 2 砂岩储层预测的难点 2.1 葡萄花油层岩性组成 葡萄花油层是由不同速度、密度的钙质粉砂岩、过渡岩性、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具有不同的波阻抗值,各岩性的速度大小见表1。 一个地震波形包含的属性信息是与之相对应 收稿日期:20030102;改回日期:20030405 作者简介:陈守田(1968—),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及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储层预测中有关测井参数的分析及应用

第7卷第3期2010年6月   CHIN ESE J OURNAL OF EN GIN EERIN G GEOP H YSICS Vol 17,No 13 J une ,2010 文章编号:1672—7940(2010)03—0296—04doi :10.3969/j.issn.1672-7940.2010.03.006 储层预测中有关测井参数的分析及应用 曾 婷,桂志先,何加成,易寒婷,章雪松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作者简介:曾 婷(1985-),女,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主要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工作。E -mail : zt851129@https://www.doczj.com/doc/f32585608.html, 摘 要:根据研究区56口井,笔者对岩心、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等钻井、测井资料进行 多种统计和交会分析,研究速度、密度、波阻抗、孔隙度与深度、岩性,波阻抗与孔隙度等的关系,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并作相关交会图,建立规律关系式。经比较得出利用波阻抗进行下一步的反演工作会比较合理。根据砂岩孔隙度与波阻抗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利用砂岩波阻抗估算砂岩孔隙度。为下一步储层预测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储层预测;岩性;波阻抗;孔隙度 中图分类号:P631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0-03-29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Logging Parameters in R eservoir Prediction Zeng Ting ,Gui Zhixian ,He Jiacheng ,Y i Hanting ,Zhang Xuesong (Key L aboratory of Ex ploration Technology f or Oil and Gas Resources (Yangtze Universit y ) Minist ry of Education ,J ingz hou H ubei 43402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collect s various logging data of core ,nat ural gamma ,spo ntaneous po 2tential ,acoustic t ravel time ,density ,neut ron etc.and t ries to st udy t he relationship s of t he speed ,density ,wave impedance and porosity wit h t he dept h ,lit hology ,as well as t he relationship s between wave impedance and poro sity.Then it analyzes t he characteristics of t he reservoir forecast.Through comparison ,it is reasonable to go on wit h t he next inver 2sion task by using wave impedance.Based on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nd porosity and wave impedance ,we can use t he sand wave impedance to estimate t he sand porosity.This st udy p rovides very good information for t he reservoir p redict research.K ey w ords :reservoir prediction ;lit hology ;wave impedance ;porosity 1 引 言 储层预测是综合地质、地震、测井、试井、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集层的分布、岩性变化、厚 度变化、物性特征、所含流体、油气藏等等的一项 综合性研究课题[1]。其目标是发现有利储集体,提高勘探开发的整体效益。地层参数关系的分析是储层研究中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工作。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本研究区特点出发,在储层预

地球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球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8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地球物理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以及与其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具有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该学科领域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在地球物理学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2)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课题的能力; (3)可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及教学工作,具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地震波传播理论 2.储层地球物理 3.综合地球物理 4.空间环境探测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学分,必修课8门不得低于16学分。 五、课程设置: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关于勘探地球物理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哲学思考

关于勘探地球物理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哲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9-12-06T09:48:29.0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作者:王淼[导读] 摘要:地球物理学是界于天体物理学、物理学、化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20 摘要:地球物理学是界于天体物理学、物理学、化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依赖于科学,是科学的进步丰富和推动了哲学的发展,给哲学提供了新的知识源泉。哲学是科学的指导,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和知识来源的哲学反过来又给予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的指导。 关键词:地球物理学;哲学;思维 地球物理学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其它各门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如果我们能记得牛顿是由于研究地球和月球的运动才奠定了古典物理学的基础,那么就不难理解地球物理学的历史和物理学一样悠久”。现代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复杂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涉及数学、物理学、地质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与计算科学等多门学科。地球物理学的任务是通过观测和收集地球所发出的各种物理场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推演和解释,从而推测地球内部介质的物理属性及空间分布,揭示地球运动、变化的本质联系与规律。 一、慨述 地球物理科学的最终目标是了解地球本体及其从太阳系中诞生到它目前状态的演化,以便能对行星的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的作用过程建立起详细的、定理的概念性预测模式,即了解整个地球和其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建立行星地球的整体理论,并利用这种认识为人类生存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环境基础。因为地球深部圈层与动力学研究的宗旨必须是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与生存空间,并造福于人类。地球内部的空间结构,圈、层介质与界面的物理-化学属性与力学状态和其深层物质运移的动力过程仍是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核心。因为一系列的地球科学的本质问题与成因问题均必然地源于地球内部物质的运移,即物质与能量交换与深层动力过程,这是因为地球内部不仅是为人类提供一切物质资源的源泉,也是地震、火山和影响大地变迁等灾害的策源地,同时又制约着各圈层的耦合。为此,对于这个既造福于人类也为人类生存与环境带来灾难的地球内部是当今科学与技术进步、社会与经济发展必须十分重视的科学领域。 二、勘探地球物理学哲学相互联系 1、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与物理、哲学的发展紧密相关。 物理学发展的每一步脚印都曾经在不同角落引起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强大反响,自丛认识到重力,电磁现象,人们成功地在寻找有物性差异的矿藏中取得了应用,对地震波研究的深人,兴起了以寻找石油为先导的地震勘探理论,光学的发展不仅屡次给地震理论以启示,而且为全新的遥感技术作出了贡献,就连最新的量子力学也在为勘探矿藏提供诸如核子磁力仪等新勘探工具上大显神通。科学家们根据物理弹性波来发现这样的构造,寻找石油。如果没有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也绝不会产生地震地层学和利用地震资料对储层进行横向预测及油藏描述,反过来,应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深人,也会促进地质学的发展,深部地震勘探加深了地质学家对莫霍面等深部地质构造的认识,浅层地震勘探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古地磁研究为创立板块学识这一地球科学的伟大革命提供了大量观测事实,立下了汗马功劳。应用地球物理对理论地球物理的推动,以及整个地球物理学对地质学发展的贡献就自不必说了。 2、应用地球物理学各分支的统一。应用地球物理学中各个分支是应用不同物理原理来解决不同问题而建立起来的。这些分支主要有重、磁、电、震、地热、测井等勘探理论,各个分支指导勘探就是一种技术方法,各种方法可以在不同场合,不同问题上显示出各自的优势,同一种问题上,也有各自的用途这是应用地球物理学中各分支学科的特殊性所在。但是,这些特殊性却统一在其共性之中,其目的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各种方法寻找抽气,查明油气田。应用地球物理学家们毫不犹豫地把计算机引人进来,大大地加快了野外记录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勘探进程,推动了自身的发展.由于应用地球物理学与物理学,信号处理理论的关系,由于它相对于地质学来说,是一种战术性的探索和验证手段,趋于定量分析,所以特别注意数学的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方法这样一些新近发展的理论也处处可见。应用地球物理学是应用数学最深的学科之一。而且随着数学、物理、新技术科学的发展,立即会对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给予推动力。 三、勘探地球物理发展的辩证过程 1、事物在辩证的否定中完善,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思想复兴过程,起先,人们综合研究地震横波、纵波,以后运用纵波勘探,现在发展的趋势是纵波和横波联合勘探;起先,人们综合运用重磁电震方法寻找石油,七十年代差不多被地震方法单独包揽,现在又开始引人重力,电法队伍了。当然,这些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就象地球物理学发展的那样。应用地球物理学在寻找矿藏上所发挥的作用,又使人们特别看着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以及它对地球科学的推动。由这样一些事例我们自然会考虑,地质与物探,折射波勘探与反射波勘探,中浅深层勘探,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等。 2、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是无限的。事物的发展都是在辩证的否定中进行的,应用地球物理学也不例外。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群众和武装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敬业意识、改革意识、务实意识、自律意识等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注意渗透效益,强化教育功能,促见实际成效。 3、企业经济建设要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企业文化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这个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各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经济建设不是孤立的,和人、企业文化及思想政治工作作是不能分的。企业经济建设以企业文化作为重要推动力,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即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起参与作用、媒介作用又结合作用、导向作用、促效作用等。 4、科学的运用经济建设成果,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衡量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主要看经济建设中“ 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样,劳动生产率提高,利润增加”。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织部分,是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衡量党的建设的内容,同样适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成绩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最终要通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反映出来。这样看间题和在实际中处理问题,有助于避免务虚空谈、形式主义、“ 空头政治” 和只两张皮” 现象的重现。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全方位的为经济建设服务,全过程的渗透到经济建设中,全力量的保证经济建设任务的完成,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尽而才能实现其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工作的合一性。

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地震储层预测就是以地震信息为主要依据,综合利用其他资料作为约束,对油气储层的品质参数,如几何特征、地质特性、油藏物理特性等,进行预测的 一门专项技术。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的兴起,储层预测的内涵也得到了迅速 扩展,已从储层品质预测扩展到源岩品质和工程品质预测。前,地震储层预测技 术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生产中储层预测的主导技术之一,它能较好地根据不同勘探 生产阶段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类型、不同精度的储层预测成果,为油气勘探生 产服务。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勘探领域变化背景下,地震储层预测 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勘探领域;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引言:地震储层预测是以高分辨率地震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地质与钻井资 料为参考,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为主要技术来进行的。因此,波阻抗反演的效 果和属性参数的运用成为储层预测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对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 行了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基于勘探领域变化下,对其技术现状以及发展趋 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一)地震裂缝预测技术 裂缝预测技术的研究应用成为国内外储层及含油气预测的热门。裂缝是碳酸 盐岩、火山岩中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也是大部分非常规油气的主要存储地方, 如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主要以吸附和游离态储存在裂缝或孔隙中.岩 石性质、不同受力类型等因素决定了裂缝的成因、产状、密度、大小、宽度、方 向等呈现复杂多样性,这决定了裂缝预测的超难度和超复杂性。地震裂缝预测技 术的应用起步于计算岩石物理中等效介质理论的提出与应用。等效介质理论将实 验岩石物理模型微观的裂缝参数与地震波场表征的宏观介质性质有机的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多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方法和技术,如多波多分量技术预测 裂缝、方位各向异性预测裂缝等.中石油将裂缝预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列为“十二五”物探技术研究主要方向之一。 (二)岩石物理分析技术 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理论岩石物理模型的实际应用、理论模 型与测井岩石物理分析的结合应用及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应用等三个方面。岩石物 理针对岩石机理的研究使其成为现今地震储层及油气预测技术发展应用的理论来源。近几年SEG每年都将岩石物理分析及应用作为专题进行讨论[1]。 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 目前,由于地震技术储备跟不上勘探领域变化带来的技术需要,物探技术人 员总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证实这个 观点。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勘探领域从构造转向岩性,地震勘探先后出 现了“亮点”和AVO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到了九十年代末岩 性目标的描述在地震领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此时地质上才逐步提出了岩性 地层勘探的理念。也就是说地震技术领先于勘探领域对技术的需求,所以物探人 员可以从容应对。随后在本世纪初又从波阻抗反演进一步延伸到叠前反演,岩性 地层勘探问题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但是,近几年勘探目标很快转到了火山岩、 碳酸盐岩等复杂岩性,接着又转入了致密油气,甚至是页岩油气,勘探目标的快 速变化,使原来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介质假设不适应勘探新领域的实际介质条

储层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勘探 1、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内容 地下赋存的岩(矿)体或地质构造基于它们所具有的物理性质、规模大小及所处的位置,都有相应的物理现象反映到地表或地表附近,这种物理现象是地球整体物理现象的一部分。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利用相适应的仪器测量、接收工作区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信息,应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从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并根据岩(矿)体或构造和围岩的物性差异,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做出地质解释,推断探测对象在地下赋存的位置、大小范围和产状,以及反映相应物性特征的物理量等,作出相应的解释推断的图件。地理物理勘探是地质调查和地质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地理物理勘探所给出的是根据物理现象对地质体或地质构造做出解释推断的结果,因此,它是间接的勘探方法。此外,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或勘查地质体或地质构造,是根据测量数据或所观测的地球物理场求解场源体的问题,是地球物理场的反演的问题,而反演的结果一般是多解的,因此,地球物理勘探存在多解性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解释结果,一般尽可能通过多种物探方法配合,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要注重与地质调查和地质理论的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2、地震储层研究的内容 地震储层研究是指以地震勘探信息为主,综台测井、试井、地质、采油及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集层的分布情况、岩性变化、厚度变化、物性特征、所含流体情况和油气藏等一项综合的研究课题其目的是提高勘探开发的整体效益。地震储层研究工作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整个过程。 2.1 油气勘探早期的区域性储层研究 一个盆地在勘探早期探井不多,处于已有发现井或尚未钻出发现井的时期,主要利用地震资料,结合露头地质资料,应用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的方法预测有利储层的区域展布。 (1)各种类型湖泊盆地的岩相古地理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各种沉积体系的配置及其空间展布,指出有利储集体的位置,如坡积或滑塌的砂砾岩,洪(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砂砾岩,河流砂体,三角洲砂体,浊积砂体,滩、坝砂体和生物滩、鲕滩等。 (2)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岩相古地理研究:目的是解决海相地层的相带划分,预测有利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集体。 (3)岩浆岩和变质岩等特殊储层的研究:目的是预测岩浆岩和变质岩等特殊储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 2.2 油气勘探中后期(滚动勘探和开发初期)的储层研究 该项研究也就是储层或油藏描述,是在发现油气田后,从少数几口井出发研究储层的特征。 (1)碎屑岩储层研究:主要对各种成因类型的砂岩、砂砾岩储层进行储层横向预测。 (2)非碎屑岩储层的研究: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湖泊盆地中存在一些淡水湖相碳酸盐岩,如渤海湾盆地中广泛分布的沙河街组一段、三段的“特殊岩性段”,即白云岩、泥鼠岩、生物灰岩等均是良好的储层某些油田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也可形成良好的储油岩层。利用地震技术可以横向预测储层。 (3)裂缝储层发育带的预测:辽河变质岩、四川和塔里木轮南碳酸盐岩裂缝发

油藏地球物理

1.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2.油气藏分类(根据圈闭成因):构造油气藏(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3.油藏地球物理的定义:针对油藏评价、油田开发与油藏生产阶段提出的油藏问题,应用地球物理技术,通过油藏描述、油藏模拟和油藏监测解决这些问题和发现剩余油气,最终达到提高油藏采收率的过程称为油藏地球物理。 4.油藏地球物理综合领域:岩石物理与物理模型技术、测井与地质建模技术、VSP地震技术、油田开发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多波地震技术、油田开发地震技术、地质理论。 5.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岩性地层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各探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勘探中显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储量中,每年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5%以上,说明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当前油气勘探最现实、最有潜力、最具普遍性的新领域。 我国的油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陆相盆地拥有石油资源量的四分之三和天然气资源量的近半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之后,在陆相盆地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构造油气藏,也找到了一些岩性地层油气藏,目前陆相油田占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的95%以上。尽管许多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勘探程度已比较高,尤其是东部盆地勘探进入中后期,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仍然有较大勘探潜力。结合我国陆相盆地的石油地质特点与勘探技术需求,开发和完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基础理论研究,是进一步发展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大好形势的迫切需要。油藏地球物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过去,地球物理的角色大多局限于勘探,而在油藏的开发中应用程度则很低。随着效益成为油气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一些主要油气田的枯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地球物理是一种可以用来降低油气开发成本的手段。地球物理测量特别是地震测量的可靠性,极大地降低了现有油田与钻井有关的风险,把地球物理约束条件加到统计模型中去的能力,提供了一种直接向油藏工程师传送地球物理结果的机制。 6.地震属性:在大多数勘探和油藏地震测量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时间和深度域正确地进行构造成像,以及在叠后和叠前域正确地描述反射波振幅。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获得许多附加的特征,并且将其用于地震解释。总体来说,这些特征被称作为地震属性。 7.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地质统计学能把岩心、地质、测井、地震、试井等等信息融合到一个统计模型里,另外还要保证这些所有信息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提供不确定性估计,为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8.克里金算法:克里金算法是一类统计方法,就是估算一个数据场中任意一点的值的方法。前提条件:相邻数据点的数值在空间中是相关的,且统计数据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主要优点:考虑了数据场的方向性。核心:寻找到相邻数据点对所求点的权。 9.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包括四种类型:陆相坳陷盆地:如松辽盆地;陆相断陷盆地:渤海湾盆地、二连盆地;陆相前陆盆地:库车、准南;古生界海相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10.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主要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如振幅、速度、相位、频率等)来确定储集层的分布范围。 11.地震储层预测方法:(1)地震反演(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3)模式识别预测法(4)地震相分析法(5)相干分析法(6)多尺度边缘检测 12.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地震观测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物理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求解)的过程。广义上地震反演包含了地震处理解释的整个过程。 13.地震相分析法:储层岩性横向上发生变化,构成独立的岩性圈闭时,地震相发生相应变

储层预测技术详解

4.1 LPM 储层预测技术 LPM 是斯伦贝谢公司GeoFrame 地震解释系统中最新推出的储层预测软件,利用地震属性体来指导储层参数(如砂岩厚度)在平面的展布,以此来实现储层参数的准确预测。 LPM 预测储层砂体可分两步进行:首先,它是将提取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与井孔处的砂岩厚度、有效厚度进行数据分析,将对储层预测起关键作用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优选出来,根据线性相关程度的大小,建立线性或非线性方程。线性方程的建立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非线性方程的建立主要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其次,根据建立的方程,利用网格化的地震属性体来指导储层参数(如砂岩厚度)在平面的成图。 设因变量y 与自变量x 1, x 2 ,…,x m 有线性关系,那么建立y 的m元线性回归模型: ξβββ++++=m m x x y 110 (4.1) 其中β0,β1,…,βm 为回归系数;ξ是遵从正态分布N(0,σ2)的随机误差。 在实际问题中,对y 与x 1, x 2 ,…,x m 作n 次观测,即x 1t , x 2t ,…,x mt ,即有: t mt m t t x x y ξβββ++++= 110 (4.2)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的基本方法是: (1)由观测值确定回归系数β0,β1,…,βm 的估计b 0,b 1, …,b m 得到y t 对x 1t ,x 2t ,…,x mt ;的线性回归方程: t mt m t t e x x y ++++=βββ 110 (4.3) 其中t y 表示t y 的估计;t e 是误差估计或称为残差。 (2)对回归效果进行统计检验。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报。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法估计 根据最小二乘法,要选择这样的回归系数b 0,b 1, …,b m 使 ∑∑∑===----=-==n t n t mt m t t t t n t t x b x b b y y y e Q 11211012 )()( (4.4) 达到极小。为此,将Q 分别对b 0,b 1, …,b m 求偏导数,并令 0=??b Q ,经化简整理可以得到b 0,b 1, …,b m ,必须满足下列正规方程组: ??? ????=+++=+++=+++my m mm m m y m m y m m S b S b S b S S b S b S b S S b S b S b S 22112222212111212111 (4.5)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4)022******* ①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 ZCX 32SW 2128204)资助收稿日期:2003205206 收修改稿日期:2003209203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① 王多云李凤杰王峰刘自亮王志坤李树同秦 红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兰州730000) 摘 要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经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重视其方法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特别是研究对象为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时,其核心内容涉及到沉积地质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基于此因,本文针对我国陆相盆地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中岩性油气藏的特点,对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一些诸如: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油气藏的储层相构形描述;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其描述;小尺度岩相制图、成藏要素及目标优选以及以流动单元为对象的储层三维构形研究与油藏描述等沉积地质学的问题给予了阐述。强调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离不开沉积地质学这一根本基础。关键词 储层预测,油藏描述,河流三角洲,沉积学第一作者简介王多云男 1956年出生研究员沉积学 中图分类号 P512.2 文献标识码A 1导言 目前,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成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随着易于寻找的构造型油气藏的减少,油气资源勘探已趋向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方向和面对陆相中小盆地等过去未顾及的领域和地区,加之地表条件趋于恶劣(沙漠、冻土、森林、沼泽和黄土塬等)和地下情况更加复杂,使得勘探目标选择变得困难。比较准确的、精细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无疑能够回答勘探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基于此原因,重视以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为主要地下信息载体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任何先进的方法技术都离不开先进理论基础的支撑,任何先进的计算技术和实现软件都离不开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数学模型和正确算法,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如果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技术,而忽视它的极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有可能极大地限制其在勘探实践中的作用。事实上,针对岩性、 地层等隐蔽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基础问题,很多是涉及沉积地质学的理论问题,本文拟对一些问题给予阐明。2 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众所周知,我国石油资源的80%以上蕴藏于陆相地层中,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陆相环境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有两个储油相带最为重要,一是 三角洲体系中的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二是河流体系中不同类型的河道沉积物,在这两种成因储层中赋存着我国石油大约60%以上的资源和90%以上的探明储量。同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岩性油藏逐渐成为我国石油产区主要的勘探目标,例如松辽盆地的侏罗白垩系;东部裂谷盆地的白垩系和第三系;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侏罗系;准葛尔盆地的三叠系、侏罗系;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系;塔里木盆地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等。可以预测,在未来10—20年中,我国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上述盆地的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的油藏类型之一是岩性油藏。因此,目前,对我国陆相盆地,特别是对西部陆相盆地的储层预测和描述研究主要是以对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研究为背景的,其储层成因大多是冲积作用为主的各种河道类型的碎屑岩类储集体。 储层和油藏是具有特定的发展演化过程及其轨迹的沉积盆地的产物,不论是单旋回演化的相对简单盆 地,还是多旋回演化的复杂叠合盆地,一套有勘探意义的生储组合是盆地演化过程中某一特定时间段的必然响应。因此,我国中新生代的陆相盆地,不论是东部裂 陷型盆地,还是中部像陕甘宁盆地那样的在稳定克拉 通上叠合的拗陷盆地以及西部准葛尔、柴达木和塔里木等受原型盆地周边造山带控制的压扭性的拗陷盆地,在每一套生储油气组合的形成期,有其特定的古地  第22卷 第2期2004年6月 沉积学报ACT A SE DI ME NT O LOGIC A SI NIC A V ol.22 N o 12Jun 12004

储层精细预测技术在周青庄油田的应用

第28卷第6期石油学报V01.28No.62007年11月ACTAPETROI.EISINICANov.2007文章编号:0253-2697(2007)06—0092—05 储层精细预测技术在周青庄油田的应用 苏明军“2王西文2刘彩燕2易定红2袁克峰3 (1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730020 3中国石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周青庄油田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油气分布受构造和储层变化的控制。利用等时地层对比技术和基于小液变换的地震相干体技术,研究了断裂分布;综合测井和地震数据进行沉积相反演和沉积相控制下的相控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了储层空问晨布。应用储层精细预测技术,对周青庄油田古近系霹油组的构造和储层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了井位都署意见.钻井后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扩大了含油面积,增加了石油地质储量。 关键词:周青庄油田;储层特征;小波变换技术;储层预测技术;沉积相反演 中图分类号:TEl33文献标识码;A AppIicationofhigh—precisionI.eservoirspredictiontechniques inZhouqingzhuangoilfield suMin函u小。wangxiwenlljIJcaiyan2YlDinghon92YuanKe{en矿 u.&h∞z。fRe蚰“州口nai%,。r榭t{。nnrhM。kgy,chc越U戚键r“时nf P。t阳zc“矾,BP曲ingt02249.chi越; 2Normuw“Bmn曲,PP£M曲inaE_r声Zo旭£i。H。”dD日w如户mP"£RP5洲^JⅪ5£if“抛,Ld般加“730020,(冼iM;3CNPcInfPrM£坤”n£R靠Fdr曲(■n拈r,BP玎ing100083,(Mtn。) Abstract:Zhouqingzhua“golificldwascharacterizedbynumerous10calfauItsandcomplicatedstructure.Thcspatialdistr|butionofhydmcarbonaccumulationwaspredominatedbythestructurcand lateraI variation3ofreservoIrformations.Anewsetofhlgh_preci—sjo腓5ervojrpredjctjontechnjque㈣sap脚iedj力tbe州andgasp丑yz㈣ofthisoⅢjeld。ThePre拼ctiontechnlquesincJudetherec ognltiontechniqueoffaultsystembasedonintegrationoftmstratigraphiccofreIationand3DscmiccoherencecubeprocessedbywavelettransforrIlation,thesedimentaryfaclesrecognitiontechnIqueby讯tegratlonofwelIlogandseismicattnbutes。andthchighvi—tality3Dreservo打attributesouTllningbasedonhighpreci5i。nreservoirprcdictioncontrolledbysedimentarynt}lo{acies.Thestructur—alfeaturesand3Ddlstributionsofsandbedatt“butesofthePaIeogenegreservo打inZhouqi“gzhua“g0ilfieIdweredelineatedwithabovetechniques.AnewwelIplanni“gpmjectwasmade.Asaresuh,manynewwelIsa。quriedhigh—yie】dedo|lflow.Furthcrmore,pay跏eextensionwascon矗mled.andtheodreservesinpIaceincreasedby1.89miIlionLons. Keyw吖ds:Zhouqlngzhuangollflcld;reservoirproperty;wawlettransforrllationtechniqu。;reservc)irp婵dictiontechnique;secIimentary faclesinversion 周清庄油田位于黄骅坳陷歧口叫陷,横跨南、北大 港2个二级构造带,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部属于港西突起南翼,为断鼻构造;南部属于南大港构造带西北 斜坡的一部分。两者之间以鞍部相连。古近系髯油组是奉区主要目的层段之一,是一个多沉积体系叠置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综合体。由于研究区构造复杂,小断裂发育,储层横向变化大,油气分布受构造和储层变化的控制,制约了油田进一步开发,完钻井尚少。为此,采用了储层精细预测技术,对构造及储层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1储层精细预测技术研究流程 储层精细预测技术研究流程(图1)主要包括3个部分:①构造精细解释,确定构造形态及断层空间展布,为砂体的精细预测奠定基础;②精细小层对比及沉积相研究,正确认识砂体及其油层的分布规律,为储层反演奠定基础;③储层测井响应分析及相控储层反演,通过储层敏感曲线分析、曲线重构和相控反演,研究储层空间分布规律,为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基盒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日(kt均2—2—3)。岩性{fII气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苏明军,男,1970年2月牛,199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为中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高级工程师,中周石油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沉积储集层研究。E咖ll:smjl310@126。。m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