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牙向后结扎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正畸矫治步骤影响转矩力的因素(1)转矩度大小(2)转矩弓丝的材质(3)转矩弓丝的粗细(4)弓丝的长度(两托槽间弓丝长度)(5)弓丝尺寸与槽沟尺寸之间的匹配关系各种弹簧曲欧米茄曲作用(1)作为停止曲控制牙弓长度(2)牙弓末端作为与圆管末端结扎曲关闭曲: 主要用于关闭曲泪滴曲、帯圈关闭曲、T形曲、垂直张力曲匣形曲: 垂直作用匣形曲、正轴作用匣形曲矫治步骤(一)排齐和整平牙列(1)排齐以圆形弓丝作为矫治弓丝轻度错合,可把不带弹簧曲做第一、二序列弯曲弓丝,结扎在所有托槽中,其形变弹性矫治错位牙重度错合,利用各种弹簧曲来矫治。
因为由于错合严重,不带弹簧曲的矫治弓丝很难完全同时压入所有牙的槽沟中因而在排齐牙列的矫治阶段为排齐各错位牙,较多采用弹性较好的圆形弓丝,弯制各类弹簧曲来矫治排齐过程中牙的移动主要是唇舌向、近远中性倾斜移动和扭转初始弓丝一般选用直径为0.014/0.016英寸的镍钛细丝,对于一些严重错合者,初始弓丝不一定结扎入槽,只需轻轻带住或结扎一翼即可,使其逐渐归位后再结扎入槽。
排齐一般不用方丝,但对于不拔牙病例,为了更早获得对切牙倾斜度的控制,也可选用方形多股麻花丝或方形镍钛丝作为下颌初始弓丝。
排齐拥挤牙列的原理是利用弓丝所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使牙相互作用而散开,即利用牙的交互支抗。
前牙排齐过程中,这种相互作用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前牙唇向移动。
对于不拔牙病例这是不可避免的和有利的。
对于拔牙病例,前牙的唇向移动会造成以后的往返运动,并加重第二阶段的支抗负担,故在排齐过程中,末端紧靠末端管处回弯(镍钛丝退火处理后回弯)或在欧米茄曲与末端管间结扎,防止前牙唇移。
这利于支抗控制。
对于拥挤严重,牙重叠甚至不能粘托槽病例(1)先拉尖牙向后,随尖牙的后移,切牙拥挤可能会自行减轻,待间隙足够后在排齐。
应十分注意后牙支抗控制。
常用腭舌弓将后牙连成一整体,必要时口外弓加强支抗。
(2)亚历山大矫治技术的拔牙后下颌暂不粘托槽,让前牙在唇、舌肌等作用下,进行一定程度自动漂移,待其调整到一定程度后在进行进一步矫治。
深覆合病例矫正注意一、概念上下颌牙弓的垂直异常,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盖。
临床上分为3度:1.1深覆牙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牙冠1/1-1/2。
2Ⅱ深覆牙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牙冠1/2-2/3。
3.°深覆牙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牙冠2/3严重者下前牙咬在上前牙腭侧牙龈组织上,形成齿痕。
二、深覆拾的类型深覆牙合形成的机制主要是由于牙槽骨或颌骨的前后部高度配合不当,使上、下颌骨前牙的覆抬变深。
深覆抬分为三种类型:1.l型深覆抬前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正常,后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不足。
2.Ⅱ型深覆抬前牙牙槽骨或领骨高度过大,后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正常。
3.Ⅲ型深覆抬前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五大,后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不足。
三、矫治对于深覆牙合病人应及时治疗,替牙期暂时性错牙合中的深覆抬,由于第二恒磨牙的萌出及上下双尖牙的建牙合可自行解除,因而不需要进行矫治。
其他情况下出现的深覆牙合均应适时矫治。
矫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简单活动矫治器1.平面导板矫治器(1)小平导:一般将平面导板置于上左右腭侧基托的前缘,下前牙均匀地与导面接触,上前牙唇侧双曲唇弓只在双尖牙之间放置一个邻间钩作为固位装置。
平导戴入后,前牙接触,双侧后牙离开2-3mm。
要求病人24h戴用该矫治器(包括进食时),利用咀嚼的力量使后牙牙合向萌长,每月复诊一次。
当后牙有牙合接触时,再于临床继续加高平导达后牙离开2-3mm,依次进行,可在较短时间内使深覆拾得到矫治。
3.应用注意事项平面导板矫治器和斜面导板矫治器的作用原理均是通过后牙萌长达到矫治的目的。
因此,矫治器设计时应注意后牙区少放或不放越抬的卡环装置,以免妨碍后牙长高,影响矫治效果。
病人一般1个月复诊1次,为防止复发矫治应过矫正。
(二)功能性矫治器一些合并上下颌位异常,特别是下颌后缩或前牙深覆盖的深覆牙合,也可在治疗中采用以下各种矫正方法,但这时深覆牙合的矫治成为矫治错牙合中的部分内容或一个过程。
上颌唇侧阻生尖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摘要】目的观察上颌唇侧阻生尖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15例埋伏阻生的上尖牙采用开窗术暴露埋伏尖牙后粘牵引钩,用固定正畸配合牵引,辅助导萌一步矫治到正常牙位。
结果 15例患者中,除一例中途放弃牵引要求直接拔出埋伏牙外,其余14例牵引阻生尖牙到预留位置,未出现牙髓坏死,牙周附着不良,x线显示牙根无明显吸收,患者面型无明显变化, 牙弓形态良好,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 基本达到目标。
结论采用上颌唇侧阻生尖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可使牙齿恢复整齐美观、消除牙合创伤、改善牙齿咀嚼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颌唇侧阻生尖牙正畸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052-02阻生尖牙指由于各种原因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尖牙。
在临床上很常见,是除第三磨牙外最常见的阻生牙;Hunter SB报道其发生率为0.92—1.8%,Ferguson JW报道为3.3%,尖牙萌出道长且弯曲,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改变其萌出方向导致阻生。
上颌尖牙阻生常因乳牙滞留、早失、外伤、多生牙等情况导致,由于腭侧的骨板和粘膜较厚,腭侧埋伏阻生的尖牙很少能自行萌出。
外科手术拔除的治疗方式在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应用多于唇侧,通常情况对埋伏阻生的上颌尖牙以往多采用拨出后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1,2]。
尽管如此,基于美观与功能的考虑,在临床中我们还是更多地倾向于牵引阻生的尖牙。
我科从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15例埋伏阻生的唇侧上尖牙采用开窗术暴露后粘牵引钩,用固定正畸配合牵引,辅助导萌矫治到正常牙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5例,年龄14~17岁,平均15.5岁,男5例,女10例,术前X线检查上颌尖牙均为埋伏阻生,埋伏牙形态基本正常,无根吸收,萌出间隙充足或不足,其中,上颌左侧唇向埋伏阻生9例,上颌右侧唇向埋伏阻生6例。
1.简述方丝弓矫治器的原理和三个序列弯曲。
方丝弓矫治器使牙齿移动有2 个原理:一是使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
具有良好弹性的矫治弓丝,当被弯曲成各种形态时,便有趋于回复到原来位置的作用,当这种弓丝的原来位置与理想的牙齿移动位置相一致时,亦即将弓丝弯曲成各种形态及弯制成各种弹簧加力单位,将其结扎在矫治牙上,此时,弓丝有回复到原来位置的作用,也就对矫治牙产生矫治力,使发生所需要的移动。
二是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
保持性弓丝是指本身不具有变形能力,而与牙弓形态相一致的弓丝。
这类弓丝结扎在支抗牙或需矫治的牙上,对牙齿的移动能起引导和控制作用。
这一类弓丝的作用力是要外加的,最常用的是借助于橡皮弹力牵引圈或螺旋弹簧,而使矫治牙移动或改正颌间关系。
(1)第一序列弯曲(first order bend):是在矫治弓丝上作水平向的一些弯曲,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弯曲。
1)内收弯(inset):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内凹。
2)外展弯(offset):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外凸。
上颌矫治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包括在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间弯制内收弯及在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两侧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间弯制的外展弯,并在弓丝末端插入末端管后部位向舌向弯曲。
下颌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包括在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第一双尖牙近中面后移0.5mm 处,及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邻接部位后1mm处作外展弯,而无内收弯。
弓丝末端亦需作向舌侧的弯曲。
(2)第二序列弯曲(second order bend):是矫治弓丝在垂直向的弯曲,这类弯曲可使牙升高或压低,亦可使牙前倾或后倾。
第二序列弯曲有后倾弯(tip back bend),末端后倾弯(terminal tip back bend),前倾弯(tip forward bend)及前牙轴倾弯(axial positional bend)。
(3)第三序列弯曲(third order bend):只能在方形弓丝上完成。
2×4矫治技术在18例替牙期简单错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体会目的:探讨2×4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简单错颌畸形中的作用、特点和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8例简单替牙期错颌畸形患者,应用2×4矫治技术,常规在6│6上装配直丝带环或直接黏接颊面管,21│12黏接4个直丝托槽进行矫治。
结果:矫治疗程为5~11个月,矫治完成以后所有患者均前牙排列整齐,中线对齐。
达到正常前牙的覆合覆盖,磨牙关系良好。
2×4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错颌畸形效果满意。
结论:2×4矫治技术矫正替牙期简单错颌畸形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标签:2×4矫治技术;替牙期错颌;临床应用2×4矫治技术(Two by Four Arch),由Mulligan在1982年提出,属于标准方丝弓技术的一个分支,“2”代表两个第一恒磨牙带环,“4”代表4个切牙黏结托槽。
现经过临床医师不断改进,融入了直丝弓矫治系统[1]。
该技术简捷、实用、舒适、作用温和,深受正畸医师和患者的欢迎。
本文应用该项技术矫治了18例简单的替牙期错颌畸形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2009年12月来本科就诊的18例简单替牙期错颌畸形患者。
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7.0~10.5岁,平均8.4岁。
患者均为混合牙列,第一磨牙、中切牙和侧切牙萌出完全。
其中安氏1类8例,安氏2类4例,安氏3类6例;牙列拥挤11例,上颌中切牙扭转错位7例,合并前牙间隙4例,深覆合3例。
切牙反合6例。
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取记存模型,拍摄颜面及口内照片、头颅侧位片和全景片,进行常规临床分析。
1.2 矫治方法常规在6│6上装配直丝带环或直接黏接颊面管,21│12黏接4个直丝托槽。
部分患者尖牙配合黏接托槽。
先后用Niti圆丝。
Niti,不锈钢方丝排齐整平。
对前牙间隙者,排齐整平之后滑动法关闭间隙。
对前牙反合者,0.016不锈钢丝弯制磨牙近中STOP曲唇展上颌切牙,必要时配合3类牵引。
口腔正畸学模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前牙深覆盖,上颌正常时矫治原则为A、开展全牙弓B、导下颌向前C、压低下前牙,升高后牙D、内收上前牙E、推磨牙向后正确答案:B2.固定矫治器治疗中的牙釉质脱矿发病率达A、10%B、20%C、30%D、50%E、90%正确答案:C3.下列哪项是功能性矫治器A、上颌双侧牙合垫矫治器B、Crozat矫治器C、带冀扩弓活动矫治器D、方丝弓矫治器E、Activator正确答案:E4.主要的正畸力值范围是A、10gB、20~50gC、60~350gD、100g以上E、所有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C5.生长发育在学龄前就已大部分完成的是A、颌骨B、颅底骨C、淋巴D、胸腺E、生殖器官正确答案:B6.口呼吸会出现的错(牙合),不正确的是A、前牙前突B、牙弓狭窄C、腭盖降低D、前牙拥挤E、下颌后缩正确答案:C7.头影测量SNB角大说明A、上颌后缩B、上颌前突C、下颌前突D、下颌后缩E、双颌前突正确答案:C8.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多少毫米为Ⅱ度开(牙合)A、8mm以上B、5~8mmC、2~3mmD、3~5mmE、所有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D9.改变颌骨生长的最佳治疗时间A、替牙期B、青春生长进发期前1~2年C、乳牙期D、恒牙期E、成人期正确答案:B10.方式弓技术在我国开始运用于临床是: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60年代E、20世纪90年代正确答案:A11.我国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约占错(牙合)畸形病因的A、25%B、48.87%C、91.20%D、29.4%E、40%正确答案:B12.Begg细丝弓技术使用的是改良的带形弓托槽,这种托槽最大的特点是A、根据不同牙齿的位置,在托槽的底上或槽沟上加入了不同的冠唇(颊)矩B、允许牙齿在各个方向上自由地倾斜移动,即三维空间运动,还容许牙齿沿着弓丝滑动C、既能提供差动牙移动,也能提供传统直丝弓矫治器预定的最终牙冠倾斜度和转矩角度D、所有选项都不是E、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答案:B13.临床最常用的方丝托槽槽沟是A、0.18×0.22英寸B、0.16×0.022英寸C、0.22×0.25英寸D、0.22×0.028英寸E、0.18×0.025英寸正确答案:D14.切导斜度是指A、义齿前牙切道与水平面的交角B、颗状突与关节窝的关系C、颗状突与眶耳平面的交角D、义齿前牙切道与眶耳平面的交角E、颗状突与水平面的交角正确答案:D15.对于大多数Ⅱ类错牙合,矫正其前牙深覆盖远中磨牙关系的有效方法是A、近中移动下颌B、远中移动上颌C、近中移动上颌D、抑制下颌过度发育E、抑制上颌向前的发育正确答案:A16.女,11岁,替牙牙合,上颌乳磨牙早缺失,未萌,第一恒磨牙近中移位,要推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移动,选择下列哪项矫治器较为适宜A、口外唇弓B、Hass矫治器C、FR ⅢD、ActivatorE、缺隙保持器正确答案:A17.下列哪项不符合矫治器的基本要求:A、恢复缺损部位的外形,改善面容B、不与唾液起化学反应,不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C、容易洗刷,便于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D、结构简单、牢固、发挥弹力好E、矫正器对口腔软、硬组织及颌面部无损害正确答案:A18.颅部和面部的容量在出生时的比例为A、6:1B、8:1C、1:1D、4:1E、2:1正确答案:B19.针对上颌中切牙间隙的固定舌侧保持器应该粘结的正确位置是A、邻面接触点处B、舌隆突上C、切断1/3-1/2D、切断1/3E、舌隆突下正确答案:B20.患儿,8岁,所有的乳磨牙均未脱,第一恒磨牙尖对尖关系。
方丝弓技术在正颌术前后的临床应用研究黄臻;郑莹【摘要】目的对利用方丝弓矫治器对正颌术前后正畸治疗的牙颌面畸形病例进行疗效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丝弓技术,对本组所有均来自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牙颌面畸形的27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最大29岁,最小16岁4个月,平均年龄22岁6个月.)进行正颌术前后的正畸治疗.结果患者中术前正畸疗程4-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正畸时间3-10个月,平均7个月,全部疗程12-25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正畸去代偿效果明显,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侧貌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方丝弓矫治器可有效地应用于正颌外科术前后的正畸治疗.【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7(052)006【总页数】3页(P471-473)【关键词】方丝弓矫治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作者】黄臻;郑莹【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西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6;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西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牙颌面畸形是一种因颌面骨骼生长发育失调所引起的颜面形态异常及咬合关系错乱,又称为骨性错合。
它不仅影响容貌,还可引起咀嚼、语音等功能障碍。
对于此类病症,正颌外科手术是通过对颌骨的切开、移动与重新固定来恢复颌面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形态与位置关系。
因为手术后牙齿的整齐排列和咬合功能的恢复与稳定,是评价最终矫治效果的一个核心指标[1],为了保障患者术后获得正常的口颌系统功能,所以这离不开术前后的正畸治疗[2]。
运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正颌外科及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效果良好。
现将有关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如下,供临床工作参考。
1.1 临床资料 27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均为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2012-2015年的病例,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最大29岁,最小16岁4个月,平均年龄22岁6个月,均进行了系统的术前术后标准方丝弓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
作者简介:刘治强(1981.11-),男,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㊂ʌ经验交流ɔ正畸-外科联合疗法在错畸形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中的应用效果刘治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㊀桂林㊀541001)ʌ摘要ɔ㊀目的:观察正畸-外科联合疗法在错畸形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选取错畸形单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式导萌法治疗(不凿除阻力骨),给予研究组患者封闭式导萌法治疗(凿除阻力骨),比较两组患者矫治中(6个月)疗效㊁矫治后牙龈形态㊂结果:牵引6个月后,研究组的疗效(100.00%)高于对照组(95.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矫治结束后,研究组牙龈形态对称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封闭式导萌法(凿除阻力骨)治疗错畸形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开放式导萌法治疗(不凿除阻力骨)效果㊂ʌ关键词ɔ㊀封闭式导萌法;开放式导萌法;牙龈形态;正畸-外科联合治疗doi :㊀10.3969/j.issn.1672-0369.2018.18.041中图分类号:㊀R783.5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㊀文章编号:㊀㊀1672-0369(2018)18-0095-02㊀㊀上颌尖牙的阻生埋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骨㊁牙齿或软组织等)阻挡,上颌尖牙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到正常位置的情况㊂除第三磨牙外,上颌尖牙的埋伏阻生在临床上最常见[1]㊂阻生埋伏上颌尖牙大多数为形态基本正常的恒牙,但对牙弓的形态,咬合功能,尖牙保护颌,及口角的丰满度影响较大[2],临床上多采用正畸保守治疗㊂在恒牙列中上颌尖牙的牙周膜面积最大,为口腔内最稳固的牙齿之一,有研究表明老年人最后脱落的牙齿为上颌尖牙[3]㊂所以保留埋伏尖牙对获得完整的恒牙列及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咀嚼功能极为重要[4]㊂本文比较两种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导萌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效果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将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单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2例㊂研究组中男㊁女分别为12例㊁10例,年龄13~29岁,平均(18.6ʃ5.2)岁;共有阻生牙34颗,有11颗为7号牙,19颗为8智齿,其余4颗为6号牙㊂对照组中,男㊁女分别为9例㊁13例,年龄14~28岁,平均(19.1ʃ4.6)岁;共有阻生牙32颗,有10颗为7号牙,20颗为8智齿,其余2颗为6号牙㊂两组各方面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有可比性㊂1.2㊀治疗方法㊀根据埋伏尖牙牙根发育情况㊁医学牙齿影像检查以及临床检查,分析上颌埋伏尖牙阻生原因,判断埋伏阻生尖牙的三维位置㊁阻生牙及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所有患者均运用正畸-外科联合疗法牵引导萌上颌埋伏阻生尖牙㊂1.2.1㊀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导萌法治疗㊀用MBT 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在牙弓上扩展上颌埋伏尖牙间隙后,采用碧兰麻(2%阿替卡因)局麻下弧形切口翻开黏骨膜瓣,去除部分上颌埋伏尖牙冠处的牙龈及牙槽骨,暴露埋伏上颌尖牙部分牙冠㊂然后止血㊁隔湿㊁酸蚀㊁冲洗㊁吹干,粘接舌侧扣,将舌侧扣与上颌主弓丝弹性结扎;从适宜的方向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牵引力大小为60g 左右;上颌尖牙牙冠完全牵出牙龈后重新粘尖牙托槽进一步排齐,使用橡皮筋调整咬合关系,矫治后用压模保持器保持㊂1.2.2㊀研究组采用封闭式导萌法治疗㊀用MBT 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在牙弓上扩展上颌埋伏尖牙间隙后,采用碧兰麻(2%阿替卡因)局麻下梯形切口翻开黏骨膜瓣,应用超声骨刀磨除部分上颌尖牙牙冠处及牵引路径上的牙槽骨,暴露埋伏上颌尖牙部分牙冠㊂然后止血㊁隔湿㊁酸蚀㊁冲洗㊁吹干,粘接带双股0.20mm 结扎丝的下颌切牙自锁托槽,将翻开的黏骨膜瓣复位缝合,将结扎丝留到牙龈外面并与上颌主弓丝弹性结扎;从适宜的方向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牵引力大小为60g 左右;上颌尖牙牙冠完全牵出牙龈后重新粘尖牙托槽进一步排齐,重新调整咬合关系,矫治后用压模保持器保持㊂1.3㊀观察指标㊀对两组患者近期(牵引后6个月)㊁远期(矫治结束时)疗效进行比较㊂1.4㊀疗效评价标准[5]㊀(1)近期(术后6个月):显59效为无疼痛,牙齿移动3~6mm,牙髓牙周膜无损伤,无病理性松动;有效为无疼痛,牙齿移动1~3 mm,牙髓牙周膜无损伤,无病理性松动;无效为牙齿移动少于1mm㊂(2)远期(术后18个月):美观为上颌两侧尖牙龈缘高度一致;良好为上颌两侧尖牙龈缘高度相差在2mm以内;不对称为上颌两侧尖牙龈缘高度相差在2~5mm㊂1.5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和处理,分别使用( xʃs)和[n(%)]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采用t和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㊀牵引6个月后,研究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0%,优于对照组的95.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㊀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n(%)]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n=22)202022(100.00)对照组(n=22)417121(95.45) 2.2㊀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对比㊀矫治结束后,研究组患者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㊂见表2㊂表2㊀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对比[n(%)]组别美观良好不对称研究组(n=22)18∗4∗0对照组(n=22)2173㊀㊀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㊀讨论错颌畸形尖牙埋伏阻生影响患者的面部生长发育和咬合关系,容易引发牙周疾病和多种口腔疾病以及颌关节疾病,包括颌骨含牙囊肿㊁颞下颌关节病等㊂临床上在治疗尖牙埋伏阻生错颌畸形时采用的治疗方法一般为常规开放式导萌正畸-外科联合治疗[6],封闭式导萌正畸-外科联合疗法的优点:①去除了萌出通道上的骨阻力,能够保证牵引时牙冠阻力减少并缩短整体的治疗时间;②其导萌是封闭式的,无创口暴露在口腔里,有利于患者的口腔卫生,避免患者的口腔牙龈发炎;③其手术过程中仅打开部分牙囊壁,缝合封闭创面,在正畸牵引导萌时,囊壁与口腔黏膜会发生融合,从而建立正常的牙周组织附着,获得更好的牙龈形态[7]㊂与此同时,因为开放式导萌正畸-外科联合疗法创口保持开放状态,通过其表面形成的上皮达到创面的二期愈合,有可能带来一些如牙龈退缩㊁骨丧失㊁附着龈缩窄㊁牙龈愈合迟缓和牙龈瘢痕等问题[8]㊂封闭式导萌正畸-外科联合疗法选择较小的被动自锁的有如下优点:比传统舌侧扣有更大网底,更大的粘结面积,粘结更牢固;自锁托槽的盖板光滑,减少传统托槽翼对粘膜和骨膜的刺激,舒适性更好;结扎丝可在自锁托槽槽沟自由滑动,减少复诊拧结扎丝时托槽受力,降低脱落率㊂本研究结果显示,牵引6个月后,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矫治结束后,研究组患者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㊂综上,封闭式导萌法治疗(凿除阻力骨)治疗错畸形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开放式导萌法治疗(不凿除阻力骨)效果㊂参考文献[1]㊀李尚峰.改良式正畸固定矫治装置在替牙期埋伏上颌中切牙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6):784-787. [2]㊀吾尔古力㊃阿不都热依木,热那古丽㊃伊那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固定正畸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7,36(1):85-87.[3]㊀吕吉训.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5,21(12):140-141.[4]㊀姜慧茜,曹真胜,孙浩,等.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治疗后牙周状况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6,25(6):697-701.[5]㊀Cappellozza JA,Guedes FP,Nary Filho H,et al.Orthodontic de-compensation in skeletal ClassⅢmalocclusion:redefining the a-mount of movement assessed by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J].Dental Press J Orthod,2015,20(5):28-34.[6]㊀孟元元,韩立显.闭合式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骨埋伏阻生前牙3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29(35):29-30.[7]㊀周毅,闫世霞,庞莹.上颌埋伏多生牙阻萌中切牙[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4):486.[8]㊀Gasymova Z V.Contemporary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of impacted teeth[J].Vestn Ross Akad Med Nauk,2014,(3-4): 14-8.编辑:周金环69。
MBT矫治技术内容摘要前言1. 正畸矫治技术由四个要素决定:托槽选择、托槽定位、弓丝选择、矫治力值。
2.MBT是预调托槽系统的一种,特点为使用持续轻力,向后结扎,末端回弯,其设计使滑动法近乎完美的工作。
3.弓丝基本形态: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与面型相对应)。
4.滑动法关闭间隙用0.019*0.025不锈钢丝上使用主动结扎产生持续轻力,完成阶段用0.014不锈钢丝或者0.016热激活镍钛丝,处理牙齿位置并定位尖窝关系。
5.尖牙向后结扎和末端回弯在整个排齐整平阶段均持续使用,直到不锈钢方丝入槽为止。
6. 牙齿宜成组处理,六颗或者八颗一起移动。
尖牙向后结扎至前牙解除拥挤,尖牙为1类关系,但是不要使尖牙与切牙分开,除特殊情况外。
保持1类关系比尖牙不与侧切牙分开更重要。
尖牙向后结扎目的是排齐前牙,不是为了关闭间隙。
7.牵引钩放在上下尖牙的近中,用于关闭间隙、保持已关闭的间隙、做1.2类牵引、上下垂直牵引。
8.热激活镍钛丝,无论何时,也无论什么规格,若不能完全纳入槽沟时都可以将局部的弓丝降温使之完全入槽。
9.矫正结束阶段一定要耐心,不能急着拆除矫治器。
矫正器特征—变化及多用性1.标准尺寸和透明托槽的转矩在底板,中等尺寸的托槽的转矩在槽沟和底板的结合。
2.有20%的病例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冠较小,因此需要一种比正常托槽厚0.5mm的托槽备用。
3.只有用0.019*0.022弓丝才可以完全表达托槽的轴倾度,对所有磨牙,建议使用0度托槽,因为只要带环平行放置,0度托槽即可对上颌磨牙产生5度前倾,对下颌磨牙产生2度前倾。
对上颌前磨牙,主张使用0度轴倾,有利于形成1类合及减少前牙支抗,下颌用2度的轴倾度。
4.上颌侧切牙舌向错位,弹簧推出间隙,邻牙结扎防止扭转,侧切牙托槽旋转180度粘贴。
5.下颌切牙托槽,上颌前磨牙托槽可以互换。
不使用头帽的病例,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面管也可用于上颌第一磨牙。
6.矫正目的是磨牙2类关系时,结束时可用下颌第二磨牙的颊面管用在对侧上颌第一、二磨牙上。
错合畸形分类1.Class I, neutroclusion牙列拥挤,双牙弓前突,上牙弓前突,深覆盖,深覆合,前牙反合,后牙颊舌向错位2.Class II, distoclusionClass II,division 1远中错合,上切牙唇倾:深覆盖,深覆合,牙列拥挤,开唇露齿Class II,division 1,subdivision另一侧中性Class II,division 2远中错合,上切牙舌倾:内倾性深覆合Class II,division 2,subdivision 另一侧中性3.Class III, mesioclusion对刃合,反合,开合Class III,subdivision另一侧中性检查诊断和矫治设计1.临床检查2.X线检查3.模型分析4.功能分析5.面合照相6.诊断与分析7.矫治设计8.各牙龈阶段适应证9.最佳年龄一、临床检查:(一)问诊:主诉,既往,家族,其他(生长发育、不良习惯)(二)临床检查:1、面颌部:(1)正面,(2)侧貌(近远中关系:直I,凸II,凹III;垂直关系:低角,正常,高角)(3)唇齿(开唇露齿)2、牙合:(1)牙合型(乳,替,恒)(2)牙弓近远中关系(磨牙关系:I,II,III;尖牙关系:同上;前牙覆盖)(3)牙弓垂直向关系(前牙覆合,开合)(4)拥挤程度(5)牙弓中线(6)牙弓宽度(后牙反合,锁合,浅覆盖)(7)牙齿数目、形态、发育、萌出异常(8)牙周,关节,其他(系带、腭盖)二、X线检查1、X线头影测量cephalometrics(1)头影测量标志点cephalometric landmarks 1)颅部S.sella 蝶鞍中心点N.nasion 鼻根点P.porion 耳点Ba.basion 颅底点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2)上颌O.orbitale 框点Ptm.pterygomaxillary fissure 翼上颌裂点ANS.anterior nasal spine 前鼻棘PNS.posterior nasal spine 后鼻棘A.subspinale 上齿槽座点SPr.superior prosthion 上齿槽缘点UI.upper incisor 上中切牙点3)下颌Co.condylion 髁顶点Ar.articulare 关节点Go.gonion 下颌角点B.supramental 下齿槽座点Id.infradentale 下齿槽缘点Li.lower incisor 下切牙点Po.pogonion 颏前点Me.menton 颏下点Gn.gnathion 颏顶点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点(2)头影测量平面1)基准平面SN. SN plane 前颅底平面FH.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眼耳平面Bolton平面2)测量平面ANS-PNS.palatal plane 腭平面Ba-N 全颅底平面OP.occlusal plane 牙合平面MP.mandibular plane 下颌平面RP.ramal plane 下颌支平面N-Po.facial plane 面平面Y axis Y轴(3)常用分析法DownsSteinerWylieTweedWits北医(4)软组织1)常用标志点额点鼻顶点软组织鼻根点眼点鼻下点唇缘点上唇缘点下唇缘点上唇突点下唇突点软组织颏前点软组织颏下点咽点2)测量内容面型角鼻唇角面上部高上唇长下唇长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审美平面Z角(5)后前位正中:鸡冠中心点,前鼻棘点,上颌牙槽嵴点,上颌切牙点,下颌切牙点,下颌牙槽嵴点,颏下点两侧:蝶骨小翼外侧缘点,蝶眶点,颧额缝点,眶内侧壁点,颧突点髁突点,乳突点,颧-牙槽嵴点,下颌角点2、一般X线检查:全景,根尖,关节,腕骨,咬合,CT三、模型分析(一)模型:记存,研究(二)模型测量:1、牙弓间隙(1)拥挤度(2)Spee曲线高度:一般Spee曲线的高度每降低1mm需要1mm的牙弓间隙(3)下颌切牙倾斜度2.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四、功能分析下颌运动,下颌运动轨迹,肌电、肌压五、面牙合照相正面、侧面、口内六、诊断与分析(一)骨面型的判断1.矢状骨面型(上下颌骨前后向位置关系)(1)I类:直面型(2)II类:凸面型(3)III类:凹面型上颌骨的位置和长度:SNA,NA-PA,ANS-Ptm,Ptm-S下颌骨的位置和长度:SNB,NP-FH,Y轴,Co-S,下颌长上下颌骨间的位置关系:ANB,AB-NP,Wits值2.垂直骨面型(下颌平面角的大小以及前后面高比例)(1)正常型:下颌平面角FMA在22~32度(2)高角型(开张型):FMA>32(3)低角型(聚合型):FMA<22下颌角和下颌平面角(MP-FH,MP-SN),前后面高比及上下面高比(二)牙性特征的判断1.上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 U1-NA(角度和距离),U1-SN,U1-AP2.下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 L1-NB,L1-MP3.上下切牙关系(U1-L1)(三)牙弓所需间隙的分析拥挤,上颌前牙深覆盖,下颌过深Spee曲线,前牙倾斜,磨牙关系(四)牙颌面生长发育潜力评估1.左手腕骨X线片2.颈椎形态分析七、矫治设计1.正畸治疗(1)正畸作用力种类正畸力矫形力肌能力正畸力加矫形力(2)正畸主要目标拥挤,覆合覆盖,Spee曲线,磨牙关系2.正颌外科治疗3.拔牙与不拔牙矫治(1)历史(2)如何获得间隙1)拔牙2)不拔牙:扩弓,推磨牙向后,局部开展间隙,加大切牙轴倾度(3)决定因素面部侧貌与唇齿关系患者对侧貌要求颌骨及牙弓宽度拥挤和覆盖程度上下切牙轴倾程度第三磨牙情况生长发育潜力综合考虑以上因素(4)拔牙适应证侧貌前凸,要求改善所需间隙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生长发育基本完成(5)拔牙牙位选择(6)拔牙注意要点(7)不拔牙适应证侧貌正常,可通过扩弓获得间隙,切牙舌倾,有生长发育潜力(8)扩弓常用方法口外弓推磨牙向后,上颌前方牵引,快速打开腭中缝,牙齿局部开展4.高角和低角(1)高角1)拔;间隙易关闭,磨牙易前移,需强支抗;咀嚼肌力弱;骨密度低2)注意:拔牙牙位尽量靠后,使下切牙直立,慎用颌间牵引,口外牵引多用高位头帽(2)低角1)慎拔,关间隙难,咀嚼肌力强,骨密度高2)注意:拔牙牙位应靠前,使下切牙唇倾八、各牙龄阶段适应证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九、最佳年龄拍照口内牙列拥挤crowding一、诊断(一)分级轻 I:<4mm中 II:4~8mm重 III:>8mm(二)测量分析 space analysisMoyers,Boltonarch length available, arch length required二、治疗(一)牙弓扩展arch expansion1.牙弓长度扩展 expansion of arch length(1)推磨牙向远中 molar distalization1)口外弓(facebow)2)活动矫治器3)腭侧固定式矫治器4)2*4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器5)腭部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联合矫治器6)下颌舌弓7)下颌唇挡(2)切牙唇向移动多用固定矫治器:摇椅弓,多用途唇弓,前牙段冠唇向根舌向转矩,前后牙弓段间压缩螺簧(3)上颌前方牵引及功能矫治器2.牙弓扩展宽度(expansion of arch width)(1)矫形扩展(orthopedic expansion)——扩展腭中缝适应证:1年龄15,182拥挤度:因骨性牙弓狭窄造成的中重度牙列拥挤,或伴有后牙反合3牙列拥挤合并骨性矢状向不调:上颌发育不足,前方牵引和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腭中缝扩展4下颌平面角平均或偏低,无开牙合趋势分类:快速腭中缝扩展(rapid palatal expansion, RPE):0.5~1mm/天,2~3周,8~15岁慢速腭中缝扩展(slow palatal expansion, SPE):1mm/天,10~12周,恒牙期(2)正畸扩展(orthodontic expansion)——两侧后牙颊侧倾斜移动恒牙期青少年或成人,每侧可得到1~2mm间隙(3)功能性扩展(functional expansion)——唇颊舌肌功能调节器(functional regulator,FR)(二)临面去釉(interproximal enamel stripping)上前牙区:0.25mm/颗,共4mm1.适应证2.禁忌证:龋坏,釉质发育不良(三)拔牙矫治(extraction)1.决定因素(1)牙列拥挤度(ceverity of crowding):4mm以内不需拔牙(2)支抗磨牙的近中移动(mesial drift of anchorage molar)(3)颌骨生长(jaw growth)(4)Spee曲线曲度(curve of Spee):每整平1mm需要1mm牙弓间隙(5)切牙内收(incisor retraction):切缘每向唇侧移动1mm,需要2mm牙弓间隙(6)上下磨牙、尖牙关系,中线矫治(7)垂直骨面型:高角放宽,低角严格,理由:1下颌平面与下颌切牙间的补偿关系:高角颏部易显后缩,宜直立切牙(维持鼻-唇-颏之间的协调关系;补偿骨垂直不调)低角颏部易显前突,宜唇倾切牙(有利侧面型,有利切牙功能)2间隙关闭难易程度:高角咀嚼肌力弱,骨密度低,支抗磨牙易前移、升高,间隙关闭容易低角……强,……高,……不易……,关闭拔牙间隙主要由前牙远中移动完成,而前牙过度内收不利于深覆合(低角常有)3磨牙位置改变对垂直面型的影响:推磨牙向后或扩大牙弓等不拔牙方法可造成磨牙伸长,不利于高角,利于低角(8)矢状骨面型——测量SNA,SNB,ANB角1)正常(I类):取决于牙列拥挤度,上下牙唇倾度,通常采用上下对称拔牙2)上颌骨前突或正常、下颌后缩(II类):取决于上下前牙唇倾度、拥挤度、磨牙关系等,上下颌对称拔牙或上颌单颌拔牙(儿童青少年可先功能性矫治器协调上下颌骨关系,二期治疗再决定是否拔牙)3)上颌骨正常或后缩、下颌前突(III类):单纯正畸可允许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代偿,此时下颌可考虑拔牙4)上下颌骨均前突伴上下前牙唇倾:上下颌对称拔牙(9)面部软组织侧貌(facial profile):上下唇至审美平面的距离2.基本原则(1)保守(2)患牙优先(3)左右对称(4)上下协调3.具体牙位(1)下颌切牙适:成人,后牙关系良好,单个下切牙严重唇向错位禁:替牙期并:中线偏斜;下切牙舌向移动,覆盖增加;若下尖牙近中移动,则与上侧切牙形成合干扰(2)下3:一般不拔(3)下颌前磨牙适:绝大多数禁:若双侧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且下前牙整齐、唇舌向倾斜度正常,拔下5,利于磨牙关系改善。
口腔正畸(医学高级)-共用题干单选题1、患者男,左上6邻面龋坏,查见邻面接触点破坏,牙髓正常,拟行金属全冠修复,常规备牙取模。
以下哪一项不是全冠印模的要求()A.边缘清晰B.颌面清晰C.取印模前要先排龈D.印模完整无气泡E.印模边缘充分伸展2、患者男,左上6邻面龋坏,查见邻面接触点破坏,牙髓正常,拟行金属全冠修复,常规备牙取模。
全冠的固位力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修复体与基牙的密合度B.接触面积C.基牙的松动度D.黏固剂的厚度E.基牙的轴面聚合度3、患者男,左上6邻面龋坏,查见邻面接触点破坏,牙髓正常,拟行金属全冠修复,常规备牙取模。
全冠龈边缘必须高度抛光的主要理由是()A.美观B.有利于牙周健康C.患者感觉舒适D.增强固位E.增加强度4、患者男,左上6邻面龋坏,查见邻面接触点破坏,牙髓正常,拟行金属全冠修复,常规备牙取模。
牙体预备时,为减小对牙髓的伤害,所采取的措施是()A.水雾冷却B.间歇切割C.短时磨除D.轻压磨切E.以上都对5、患者,女,15岁,口唇闭合时呈现口腔周围肌肉的高度紧张感,下颌颏部更为明显。
上下颌牙列拥挤明显,牙弓狭窄,覆牙合6mm,覆盖6mm,磨牙呈Ⅰ类咬合关系。
ANB5.5°,FMA35°,UI-SN110.0°,IMPA85.5°。
在远中移动尖牙时,最好使用()A.开大螺旋簧B.尖牙向后结扎C.弹力橡皮圈D.Ⅲ类牵引E.链状橡皮圈6、患者,女,15岁,口唇闭合时呈现口腔周围肌肉的高度紧张感,下颌颏部更为明显。
上下颌牙列拥挤明显,牙弓狭窄,覆牙合6mm,覆盖6mm,磨牙呈Ⅰ类咬合关系。
ANB5.5°,FMA35°,UI-SN110.0°,IMPA85.5°。
对此患者应诊断为()A.上下牙列轻度拥挤B.安氏Ⅱ类错牙合C.安氏Ⅲ类错牙合D.毛氏Ⅱ4+毛氏Ⅰ1+毛氏Ⅲ3E.毛氏Ⅴ17、患者,女,15岁,口唇闭合时呈现口腔周围肌肉的高度紧张感,下颌颏部更为明显。
尖牙向后结扎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应用尖牙向后结扎的临床疗效,机
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9名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人,在方丝弓矫治的牙
列排齐整平阶段应用尖牙向后结扎,在镍钛圆丝的引导下,远中移动尖牙研究尖
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结果: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为
0.78~1.04mm/月,平均速度为0.91mm/月,且不同直径镍钛圆丝引导下速度之间
有差异。结论:尖牙向后结扎在方丝弓矫治技术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中应用,疗
效明显,缩短了方丝弓矫治的疗程。
关键词:方丝弓矫治技术;尖牙向后结扎
方丝弓矫治技术对于临床拔牙病例的矫治要求在牙列排齐整平之后,在不绣
钢丝的引导下,应用持续的牵引力牵引尖牙向远中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笔者在
方丝弓矫治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即开始对尖牙在镍钛圆丝的引导下向远中移动,
并对其效果、机制和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1 方法
病例选择:挑选需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例9名,年龄12~14岁,平均13岁,
男4例,女5例,共移动尖牙36颗。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
使用方法:在方丝弓矫治的排齐整平牙列的初始阶段即开始应用尖牙向后结
扎,弓丝的使用由细到粗地用0014inch到0018inch的镍钛圆丝,结扎丝直
径为0.25mm,将第一恒磨牙带环牵引钩与第二双尖牙托槽进行“8”字结扎,以
加强支抗,然后经第一磨牙带环牵引钩和第二双尖牙托槽向后结扎于尖牙托槽的
远中翼,以患者感觉轻微胀痛为准,患者每月复诊一次,复诊时更换结扎丝。患
者于矫治开始和每次更换不同直径的镍钛圆丝时均利用分规测量尖牙远中的拔
牙间隙,两次的差值为拔牙间隙减小的数量,结合所经历的时间,得出尖牙在不
同直径镍钛圆丝引导下向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
2 结果
治疗前9例患者36颗尖牙的远中的拔牙间隙为6.4~8.0mm在4~6个月后,
尖牙远中间隙剩余0~1.6mm,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速度为0.78~1.04mm/月,
平均为091mm/月。尖牙在镍钛丝直径较小时移动速度较直径大时快:弓丝直
径为0.014英寸时靠拢速度为0.86~104mm/月,平均为0.99mm/月;弓丝直径
为0.016英寸时靠拢速度为0.81~1.00mm/月,平均为0.90mm/月;弓丝直径为0.018
英寸时靠拢速度为0.78~0.91mm/月,平均为0.85mm/月。上牙移动速度快于下牙:
上牙移动时靠拢速度为0.82~1.04mm/月,平均为0.96mm/月;下牙移动时靠拢速
度为0.78~1.00mm/月,平均为0.89mm/月。
3 讨论
临床疗效:尖牙向后结扎是直丝弓矫治技术所采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防止
排齐过程前牙唇倾,同时使尖牙整体后移,以解除拥挤,避免了弹性牵引造成尖
牙牙冠远中倾斜,前牙覆颌加深。
应用体会:临床应用中,在尖牙向后结扎前将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双尖牙行“8”
字结扎,增强支抗,在直丝弓矫治技术中尖牙向后结扎是将结扎丝结扎于尖牙托
槽的全部四个翼,而在方丝弓技术中只结扎尖牙托槽的远中翼。使远中牵引力点
尽可能靠近牙体长轴远中,避免尖牙在远中移动中发生扭转,减小尖牙移动过程
中产生的摩擦力,有利于尖牙的远中滑动和支抗的保护。尖牙移动速度在镍钛丝
直径较小时较快,可能原因为弓丝直径小,牙齿移动需克服的摩擦力较小;上牙
移动较快可能原因为下牙槽骨较致密。
参考文献:
[1] 徐宝华,林久祥.尖牙向后结扎应用于直丝弓矫正器及方丝弓矫正器
的比较研究[J].口腔医学,1995(4):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