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

片段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考

师出示一长方形的纸。

师:这是我们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

生1:这是长方形,它有四条边四个直角。

生2:老师我要给他补充一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师:我们把这四个角叫这个长方形的角,那你们知道长方形的角和是多少度吗?生1:我知道是360度,因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所以90乘4就等于360度。

师:你反应真快,计算速度也很快。

师:现在请你们把手里的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再剪开会怎样呢?

学生动手操作。

生1:我把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得到了两个三角形而且都是直角三角形。生2:我也得到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全班齐答:是)举起来互相看看。

师:谁能大胆猜想一下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的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1:我觉得是90度左右。

生2:根本不可能是90度左右,直角三角形已经有一个角是90度了,还有两个角不可能是几度吧。

生3:我想可能是180度,因为我手里的这块三角板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角是90度,另两个角是60度和30度,加起来就是180度。

生4:我也赞同他的猜想,我手里的三角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角是45度,加起来是90度,再加一个90度也是180度。

生5:老师,我猜是180度,我们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就是把360度平均分成了两份,那一份就是180度。

[猜想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想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想,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的知识连在一起,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这时的学习是发自心的需求。] 师:你们的猜想有一定的道理,那直角三角形的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度呢?同学们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吗?

片段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只有猜想没有行动,那只能是空想,同学们把你的猜想用行动证明出来吧。在行动之前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想清楚了再动手操作。

[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其普遍意义,猜想验证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只有猜想没有验证,那只能是空想,把猜想与验证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开始动手验证。

[在此环节我没有设计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必须让学生先要有自己的思考才能有自己的思维,如果一开始就一起交流,那有很多学生就会随波逐流和别人一样的思维。]

师巡视发现小部分学生还没有想到证明的方法。

师:如果你还没有想到证明的方法,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思考后,有的学生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并有结果,有的学生也许还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再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这样的交流更有实效。]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你是怎样验证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

生1:我是用量的方法两个锐角分别是52度和38度,再加上90度正好是180度。

生2:我怎么三个角量了以后加起来是181度?

生3:我也是量的方法,加起来是179度。

师:是啊,怎么不是正好180度呢?

生4:那肯定是是有误差,老师原来说过不同的尺用的材料之间有小误差,量的时候也会有误差。

师:从同学们的汇报来看,虽然度数不同,但测量的直角三角形的角和的度数都在180度左右,因为测量有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那有不用量的方法来证明的吗?

生5:我是想刚才一个长方形的角和是360度,沿对角线剪开后,等于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也就是把360度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80度,所以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

师:你真善于观察!

生6:我是想有一个角是90度,那我就要证明另两个角和起来是不是90度,所以我是用剪的方法,把另两个角剪下来正好也拼成了一个直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

师:你能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吗?(生6高兴地在投影仪上展示)生7:我的方法比他还好些。

师:这么有自信呀,那请你上来说说为什么你的方法更好些。

生7:他把三角形剪开了,破坏了原来的图形,我是用折的方法,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顶点折向直角顶点,发现这两个锐角拼成的角正好与直角重合,说明这个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两个90度,也就是180度。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方法怎么样?(学生边说好边自发的鼓起掌来,生7蹦蹦跳跳地走下讲台)

[得到同学们的赞同比得到老师的表扬更自豪,我们的课堂上不仅需要老师的评价,还应该有学生之间的评价。]

师;通过折,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转化成一个直角;由拼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拼成一个直角;还可以用两个相同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把直角三角形的角和转化成求长方形的角和再除以2。这些实际上都是数学研究中的一重要方法:把新的知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板书:转化)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结论?

生1: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师板书)

[围绕着一个目标,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来证明学生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并且对自己的证明方法进行反思,判断众多方法中哪些是能够让人信服的,不能信服的证明方法漏洞在哪里。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一种学习技能、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师:直角三角形仅仅是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形态,你能不能也用转化的方法来证明其它三角形的角和是多少度。

生:能!

师:每人从你准备的三角形中任选一个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标出三个角,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说三角形的角和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辅导。

师:谁能第一个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证明三角形的角和?

生1;我是用量的方法来证明的,我的选择的锐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48度、52度、80度,三个角加起来正好是180度。

师:借助量角器帮忙,完全可以,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折的办法,把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向一点,三个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钝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

师:你用折的方法,将钝角三角形的角和转化成一个平角,很有创意!跟他想得一样的同学举手。

生3:我开始也想用折的方法,可是怎么也折不好,就用剪的方法把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依次拼成一个平角,证明钝角三角形的角和就是180度。

师:你折不出来,是哪里出问题了呢?哪个也是用折的方法,来当小老师教教他。

生4:老师我能教他,折的时候一定要先折中间的这个角,而且顶点要正好对准它的底边,再折两边的两个角,不信你试试看。

师:他说得这么仔细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动手操作。

师:现在成功的人举手,那我们是不是要他告诉我们这个好方法呀?量、折、拼的方法都有了,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5:我的方法跟他们的不同,因为刚才我们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我想能不能把其它的三角形也转化成直角三角形呢?于是,我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一条高,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360度。但是,锐角三角形的角和不包括这两个直角180度,所以去掉这两个直角180度,锐角三角形的角和就是180度。

师:这太让我们吃惊了!你能把我们刚学到的知识马上用上,能活学活用啊,这真是了不起啊,老师都为你感到骄傲!

师: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证明钝角三角形吗?

生6:可以,我可以从这个钝角的顶点向它的底边作一条高,也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师:老师是越来越佩服我们班的同学了,你们太了不起了!

师:谁能用两句话来概括我们的结论?

生1;锐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钝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师板书)师:刚才我们得出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现在谁能把这两次的结论合起来说一说?

生2: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师板书)

师:今天通过我们全体同学的努力,我们通过不同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转化成我们熟悉的直角或平角,证明了三角形角和是180度,这种转化方法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老师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也能够运用转化的方法去探索研究新的知识!

[送给学生一粒数学的种子,仅仅靠传授一些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具备数学素养。] 片段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配玻璃

“啪-----”地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玻璃突然被飞来的球击碎了,一下子围上了许多同学,小明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赶紧去配一块,可是,玻璃已经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急人!同学小聪的眼睛盯上了其中的一快玻璃,高兴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

[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得出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要让学生能把所学到是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我设计了应用情境,进行应用拓展,体会到数学的作用,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2、剪三角形(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

师:你们看,老师手上有一个大三角形,它的角和是多少?仔细观察,我用剪刀剪了一刀,变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的角和是多少度?另一个三角

形的角和是多少度?将两个三角形再拼合起来这个大三角形的角和是多少度?请你们注意看,老师将其中一个小三角形又剪成两个更小的三角形,这时这两个三角形的角和分别是多少度?还可以继续往下剪吗?你发现了什么?

[剪三角形的设计通过分、合的辨析过程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更深刻地认识到只要是三角形,不管它的形状、大小,所有三角形的角和都是180度。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升华了,也渗透了变中蕴涵不变的数学思想。]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根据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使用直观教具的演示,以多种教学方法来优化组合。力图让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大胆猜想、小心验证、自主探索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一、猜想---探索新知的起点

我设计了从学生熟悉的长方形来引入课题。通过认识长方形的角及他们的角和,学生对角及角和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再转移到直角三角形的角和,顺利地实现了图形之间的转换。也为学生的猜想打下了伏笔,让学生的猜想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的猜想就不会是漫无边际的瞎猜。长方形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后,让学生大胆猜想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第一直觉是直角三角形的角和肯定比90度大,但大多少没有数,后来有学生借助三角板发现直角两个

三角板的角和都恰巧是180度,就猜想直角三角形的角和可能是180度。还有个更聪明的学生根据长方形剪成直角三角形推测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猜想是新知识的探索起步阶段,有了大胆的猜想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初步在头脑中架起了一座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学生被猜想牵引着,验证猜想是发自心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验证----探索新知的过程

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是否正确,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把猜想都集中在直角三角形的角和可能是180度上,到底猜想对不对能呢?我没有明确的作出结论,紧接着让学生想办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找到了量、拼、折等不同的方法来验证直角三角形的角和是180度。然后再由直角三角形这特殊三角形到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样一般三角形的验证。在学生交流验证方法时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渗透了科学探索的方法,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从小受到了方法论思想的熏。按上面的思路设计进行执教,但在过程中我又在思考:我这样设计是不是对学生引导过多了,没有给学生一个更大胆的想象空间,长方形过渡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很快就能猜想到直角三角形的角和可能是180度,如果没有这铺垫让学生来猜想三角形的角和是多少度,那学生的想象空间会更大,猜出的结果会更多。是半开放还是全开放?怎样的开放才有利于学生的猜想?在学生进行验证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了学生的体验活动,学生在操作方面花去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感悟的时间太少。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热闹闹,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有

所体验,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老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必须关注学生在其中的体验和感悟、发展和提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参赛作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设计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小学 设计者:王晓欢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及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5页及做一做的内容。 课程标准: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设计学习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内容标准。 1、学习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备知识。本节课着重抓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主线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在“观察—猜测—验证—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精神. 2、学习者分析 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许多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猜测、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3、学习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可对内容标准“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如图分析: 根据以上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表述如下: ⑴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⑵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5、学习重点 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任意三角形,剪刀,纸,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你知道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吗? 生: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

形。 师:(出示一副三角尺)这是一副三角尺,它们都是什么形状?每块三角尺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生: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拿起等腰的三角尺)这块三角尺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45°、45°和90°;另一块三角尺的三个角分别是30°、60°、90°。 教师指三角尺的角:这三个角都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一个三角形有三个内角。 师:这两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分别是多少度? 生:都是180°。 师: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和称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猜想验证 1.猜想。 师:请同学拿出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把这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看一看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后,反馈:你拼成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我拼成的三角形每个内角都是60°,它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拼成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30°、30°、120°,它的内角和也是180°。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2-1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1、如何建立对称图形的概念。 2、判断对称图形。 3、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1、判断对称图形。 2、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有奖竞猜游戏,我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我出示图片的一半,谁先猜出完整的图片是什么,我就把图片奖给他,好吗? (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同样的图片做两幅,这样一幅奖给学生,一幅贴在黑板上。) 生:……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沿着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一问题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师: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的对称图形。 (实物展示课本12页的民间剪纸。) 2、探索发现 出示教材第12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 师:这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师:是不是花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维,学生很诧异。)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把这个完整的花瓶剪出来吗? 师: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 (每人一份学具:半个花瓶图。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 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 发现: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3、实践认识 (1)实践——尝试对折剪法。 师:我们都用对折的方法剪一剪图2,看看是什么好吗? (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对称图形”“对称轴”。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与分析

[ 2008-5-10 21:13:00 | By: 萍 ]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与分析 探索与发现 师:你认为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活动(小组形式):量角、求和 交流: 生一:我们组量的是锐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50度、60度、70度,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二:我们组量的是直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90度、35度、55度,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三:我们组量的是钝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120度、40度、20度,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生:不对,我们组量出的三个角是75度、43度和63度,内角和是181度。生:是啊!我们组算出来的是178度,好象不对啊! 生:肯定是你们量角量错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可以用实验证明你是错误的。 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生:因为180度正好是一个平角的度数,我们可以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就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了。 师:你想出的办法真不错,大家试试看。 学生分小组活动,师巡回指导,先完成的小组成员也指导没有完成的小组。 交流: 生一:我们是把刚才画的三角形剪下来,然后标上∠1、∠2、∠3,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生二:我们也是拼的,只是来不及剪,是撕下来的,不过也组成了一个平角。生三:我们不是拼的,也不是剪的,而是用折的方法. 师: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你认为刚才大家交流的方法哪一种好?生:…………(各抒己见) 师:请大家看看老师的方法。 师:把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折拼成了一个直角,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生一:∠1和∠2拼成了一个直角,正好把∠3给遮住了,也就是说,∠1和∠2拼成了一个90度的直角,90度+90度=180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二:∠3是直角,∠1和∠2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师:好,大家已经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你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吗? 生:能。 案例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实录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2、掌握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证明,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能力; 3、通过新颖、有趣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和应用。 教学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相关课件(PPT ) 教学过程: 师:上课之前请小组长轮流检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并对检查结果打分,满分2分。(3分钟内完成) 一、引入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平行线的性质?提示一下,注意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区别。 【课件显示问题一】问题一: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哪些性质呢? 生:平行线的性质有: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师:结合平行线的性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问题二。 【课件显示问题二及右图】问题二:如图直线上有一点A ,过点A 作射线AM 、AN , 师:若∠DAM=30°,∠EAN=70°,则∠1=? 生:80°,理由是平角等于180° 师:若在AM 上任取一点B ,过点B 作 BC ∥DE 交AN 于点C 如图,则∠2=? 生1:∠2=∠DAM=30°理由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3=? 生2:∠3=∠EAN=70°理由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知道了∠1,∠2,∠3的度数,那么∠1+∠2+∠3=? 生:180°。 师:如果我们把∠1,∠2,∠3看作是△ABC 的三个内角,那么我们可M 30°A D E B C 12370° N

以发现什么? 生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师:大家是否赞同他的看法? 生:赞同。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验证我们的看法是否成立?下面请同学们按小组来合作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8分钟内完成) 师:大部分同学都写了测量法,这个办法不错,我们只要把三个内角加起来,看看它们的和是不是180°就能验证我们的看法了。不过,大家看一下第四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哦,我们欢迎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生4:我们把三角形的两个角给裁剪下来,和第三个角拼起来就得到了一个平角,因为平角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师:这个方法很好,给大家补充一下,这种方法叫裁剪法。但是在我们学了命题后,有没有那一小组想到推理证明的方法? 生5:老师,我是看了书上的证明过程,它先过一个顶点作对应边的平行线,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师:那你自己能正确的书写证明过程吗? 生5:…… 师:好,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教材73页的内容,看看书上的证明过程跟我们平时学习有什么异同。 (3分钟内完成) 师:看完证明过程,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6:我们以前写的是“解”,这里写的是“证明”。 生7:给出了三角形,我们要想办法加条“线”,…… 师:这条线是随意加的吗? 生7:要过一个顶点与并和三角形顶点所对应的边平行。 生8:老师,我想问一下“已知”、“求证”是怎么来的? 师:这个问题问的好,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还要学习怎样探索一个数学规律,最终还须证明;并且学会怎样有条理的表达。大家一起来看,我们的看法或者说我们给出的命题是: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里我们就可以用几何语言来叙述:

三角形课堂实录(3)

三角形、内角和课堂实录、说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水平。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乐趣,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4.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小标题为“探索与发现”,说明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并发现相关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探索活动。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内角”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绝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测量角的方法,此时就能够安排小组活动。每组同学能够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填写在教材提供的表中。最后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正好等于180°呢?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二是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发现也能组成一个平角。每个活动都要使学生动手试一试,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探索过程。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本课学习前已经理解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学生课上对数学知识、水平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比较容易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对三角形实行了的分类,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按角的大小分,三角形能够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下面请大家看这样两个三角形: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 生1: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大三角形大,它的三个内角的和就大。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 生3:当然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了。 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案例与反 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 一、案例 片断一:从活动中发现对称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的脸部图形,二只眼睛在人脸的同一边,~看后笑声可不能太大哟。 ,出示不对称的大头娃娃的脸部图。, 提问:你们为什么笑, 生1:因为他脸上两只眼睛长到了一边~很滑稽。 生2:因为他的脸部不对称。 师:“脸部不对称”说得好~那你能够让这张脸变成对称的吗, ,一学生上来移动其中的一只眼睛到右边~但看看还不满意~摇了摇头。, 师:你为什么摇头, 生:我看还不是很对称。 师:那有谁能够使这张脸变得很对称的, ,一学生又勇敢地上黑板重新移动那只眼睛:用尺子量了一下左眼离鼻子的距离~然后再以同样的距离放好了右眼。,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想~要做到对称~必须使左右眼离中线——鼻子的距离相等。 ,学生都鼓起了掌。, 师:太棒了:那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对称的情况, 生1:教室里的窗户。 生2:我们穿的裤子。

生3:汽车两边的轮胎。 …… 片断二:从操作中理解对称轴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再展开~并观察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好吗, ,学生自主地剪纸~同桌间讨论各自的发现。, 师:谁愿意把自己剪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纷纷上来把剪的图形放到展示平台上。, 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剪彩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形~真不简单:那谁能够说说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吗, 生1: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 生2: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完全重合。师:讲得真好~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吗, 生: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师:讲得真棒:那你能告诉我中间的这条“折痕”叫什么吗, 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 片断三:从交流中掌握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知道了什么叫轴对称图形。现在我们把课前准备的树叶拿出来~小组讨论一下~按今天所学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好吗, ,学生讨论~把带来的树叶分成轴对称图形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两大类。, 师:谁愿意把“轴对称树叶”放到展示平台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一下你的想法。…… 师: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树叶都有“轴对称”的情况~那你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轴对称”,你又准备在哪些地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 ……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冀教版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冀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分析: 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

活动中,提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剪刀、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设置悬念 1、猜角游戏:学生任意报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你们想知道游戏的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悬念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猜想验证 1.猜想。请同学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验证。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可以怎样进行验证?再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比一比,哪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创意。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 肥东县撮镇学区中心校:丁祖全 《轴对称》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为能上出开学第一节课的精彩,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互助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的一开始,我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案,让学生谈感受,从中选取几个美丽的、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又顺利的进入了新知的探究活动。 二、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并借助手中的图片动手操作,然后组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让孩子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举出了很多的轴对称现象,并通过小练习(判断下面个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完善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尤其是在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活动(用尺子量、数一数)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接着放手让学生完成例2.(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

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三、贯彻美育,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在学生欣赏到到美的同时,又发现了轴对称的数学知识。接着让学生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使学生真切地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美。 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轴对称图形、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之后,我设计了“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知识和思维,动手设计,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在交流展示中获得“创造美”的愉悦,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多边形内角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o的和是540o。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角360o。结果得540o。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o,结果得540o。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o加上360o,结果得540o。

苏教版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第28~29页 二、教学方法及思路 数学学习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力图带领学生进入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利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剪或折,得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能凑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通过课件的进一步演示,让学生对结论的形成过程有更系统更清晰的整理,较好的突破了这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在练习设计方面,通过算一算,量一量,选一选,拼一拼,折一折,说一说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量、剪、拼、摆、折等活动,主动探究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内在的结构美,并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五、教学难点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六、教学设备 量角器、正方形纸、剪刀、各类三角形(也包括等边、等腰)、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让学生对了解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畅所欲言。 2、师谈话: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放课件。 课件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 3、到底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设计意图:一方面借助电教媒体,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故事中的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认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25页 教学思考: 一、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内容小学、初中都要学习,小学三角形内角和属于实验何, 初中则是演绎几何。《课程标准(2011版)》所指出的:“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并在数学思考的目标表述中做了明确要求,指出:要“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波利亚很早就注意到“数学有两个侧面……用欧几里得方式提出来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却是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与之相适应,应该有两类推理:用合情推理获得猜想,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验证猜想,证明结论。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第一学段),“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第二学段),“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第三学段)。可见,初中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小学四年级学习三角形内角承载的功能与价值是有差异的。小学阶段侧重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系列活动中体会与感知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属于演绎推理的范畴;初中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则是运用数学相关定理(平行线间

同位角、内错角相等)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属演绎推理的范畴。从而决定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为实验几何,初中则才是演绎几何。 小学阶段平面几何的研究一般从边与角的维度展开,三角形属于平面几何图形较为基础、简单的模型,有必要对三角形“角”与“边”特征展开研究,为后继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研究维度埋下伏笔。任何实验需要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检验等过程。 二、怎样学习三角形内角和。 1.教材编排清逻辑。北师大版教材将三角形内角和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之前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认识角、直角、锐角与钝角、平角、周角;认识平行线与垂线;是之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基础。本单元教材安排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图形分类、图形性质的探索等。分类活动中对三角形、四边形有一初步认识,通过探索活动,进而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内角和,深入理解图形性质。 教材分两个课时进行编排,第一课时主要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第二课时运用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结论解决一些问题。本课属于第一课时内容。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对内角和的真论,引出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活动。之后安排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不同三角形的量角及求和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第二个问题是结合上面活动结果,明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第三个问题是进一步通过操作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呈现两种学生可能的验证办法:第一种是将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两个对比教学案例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认识 课时:一教时 临床观察 传统的学习方式案例片断 描·述 ·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 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 ·教师要求学生每一个人都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就画在学生课桌上已 准备的其中一白纸上)。 对·话 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 学:(齐声)画好了。 ……

师:非常好。(教师举起从学生那里取来的二纸,高高举起)我们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说,边用手指分别指点着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个角,每这么对应的指点一次,就将两纸靠拢一下,使两个对应的角尽可能的近)是不是都不一样? 学:(掺杂不一的)对!是! 师:那么谁知道,如果将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加起来,他们的大小会一样吗?(学生有些骚动,约2秒)用量角器将那么自己画的三角形的每个角都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 对·话 师:好,请大家都停下来了。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学:一百七十九度。 学:我是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 学:我的结果是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我量出来的是一百八十度不到。 学:我加起来后是一百八十一度。

…… 师:那么发现了什么? 学: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不一样大小的。 师:实际上他们都是一样大小的,因为量角器量出的角是不精确的,它们在量的时候会怎么样? 学:(数人附和)有误差。 师:对,量角器在度量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周围啊? 学: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 师:为什么? 学:大部分同学量出的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 师:你的“左右”用的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左右呢? 学:(还是上面那个学生,稍犹豫一下)是一百八十。 师:一百八十什么? 学:一百八十度。 师:现在我们能得到结论了吗?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三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目标】 本节课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与

创新”等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全过程,并归纳概括。 教学难点: 掌握探究方法(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并会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各种三角形、三角板、量角器。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说明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因此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图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的最后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证明的必要性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对前几节证明的自然延续,是平行线性质的后续应用,是对推理证明的巩固与加深。同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计算角的度数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多边形内角和以及圆等知识的基础,探索定理证明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入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也为学生后续几何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在小学和七年级的时候接触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且进行了猜想与验证及口头说理过程。这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提供了认知基础。 (2)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需要上看,他们有探究新事物的欲望和好奇心,这为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策略及方法提供了情感保障。 (3)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其认知顺序可能是建构型的。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由对三角内角和定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推理证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亲历探索撕纸过程对比,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运用,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逻辑推理能力,并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同种方法的推理证明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弘扬个性发展,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体会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和推理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逻辑推理的数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不同方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或证明。 难点:会在证明中添加合适的辅助线;会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进行证明。 四、设计思路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学生接触较早的定理之一,其内容和应用早已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定理的证明;在定理证明中,学生将首次接触和应用辅助线,于是,在证明中“为什么要添加辅助线”、“如何添加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轴对称图形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 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与评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与反思 双鸭山宝清肖城 教学内容: 人教版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5页的例5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三角形彩纸(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直接导入 同学们,三角形的世界奥秘无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师板书。 评析:此环节导入新课,旨在直奔主题,为后来的自学节省时间。 2.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评析: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的去自学,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习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5页的例5,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在练习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量一量将度数标示出来,算一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是多少?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怎样用实验来验证?动手试一试. (6分钟后比谁量得准,做得好,说得对.) 教师有启发的示读,请同学们默看自学指导30秒钟. 过渡:准备好了吗?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操作规范,坐姿端正 评析: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学任务,达到预期的自学效果,就要设计好自学指导,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自学内容是什么?2、自学的方法是什么?3、自学时间是多长?保证学生紧张有序自学。为接下来的自我检测和交流学习做准备。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随时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评析:此环节给了学生充分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创设自学的环境和氛围。 (二)自学汇报: 1.汇报测量结果.提出猜想. 师: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都能做到看书认真,操作规范,坐姿端正.谁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方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29页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本课教学先通过计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度数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的猜想,再通过组织操作活动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并通过量角的度数的操作,进一步证实结论的正确性。因此本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度量、计算和实验,在活动中感知三角形内的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是定数为180度,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流程: 流程1:认识正方形的内角、内角和 流程2:认识长方形的内角、内角和 流程3: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流程4:探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流程5:抢答游戏 流程6:完成“试一试” 流程7: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流程8: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流程9:拓展题

流程10:交流收获 第一段:认识内角、内角和 流程1:认识正方形的内角、内角和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正方形纸。正方形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多少度?四个角的和呢?(学生活动)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都是90o,四个角的和是360o。正方形的这四个角啊叫作它的内角,所以我们可以说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o。 流程2:认识长方形的内角、内角和 师:那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学生活动)长方形四个内角都是直角,内角和也是360o。 第二段: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 流程3: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这是一把三角尺。这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内角和是多少度,你知道吗?(学生活动) 师: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90o、60o、30o,内角和是180o。再看这把三角尺,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90o+45o+45o=180o,内角和也是180o。 师:三角尺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根据3个内角的度数,我们可以算出这两种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那其它的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o吗? 师:课前老师请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举起来相互看看,形状、大小可以不同,但必须是直角三角形。你能想办法知道手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7页例6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个框题,之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它也将为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课标中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理念,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拼一拼等学习活动留给了学生充分合作、探究、讨论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本课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会在动手操作、讨论、汇报中解决问题,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体验“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模式。 4、在学习活动中,渗透探究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各一张,剪刀一把,量角器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生:我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生:我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我知道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生:我还知道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是锐角。 生:我知道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 生:我们还学过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 师:我们已经学了很多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三角的内角和)齐读课题。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起知识的迁移,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惑或你想知道什么 生:什么是内角(问题1) 生:什么是内角和(问题2)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问题3) 【屏幕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本课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课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对问题梳理整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解决问题1、问题2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内角,从字面上大家猜一猜 生:内就是里面的意思,内角就是里面的角。 师:(大屏幕中出示三角形)说一说哪些是内角 生:∠1、∠2和∠3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 师:好,那么什么是内角和呢大家根据字面意思再猜一猜 生:内角和就是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