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领域常见的六大刑事犯罪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刑法中与食品违法有关的条款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的利益,刑法中针对食品违法行为制定了一系列条款。
本文将就刑法中与食品违法有关的条款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立法的相关内容。
一、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一条款主要针对那些故意生产或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的违法行为,以此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情节较轻的,处属于刑法的其他犯罪罪与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此条款主要针对生产或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罪行,对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
三、以假冒伪劣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欺诈罪(刑法第一百四十八条)《刑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以假冒伪劣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进行欺诈行为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条款主要针对以欺诈手段生产或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的违法行为。
四、非法添加、掺杂有毒、有害物质罪(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非法添加、掺杂有毒、有害物质到食品中,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条款主要针对非法添加、掺杂有毒、有害物质到食品中的违法行为,以此打击食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不法行为。
五、以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罪(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的行为,危害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第1篇一、概述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经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涉及食品的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严厉打击食品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食品的法律规定。
二、食品安全犯罪概述食品安全犯罪是指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危害食品安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食品安全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2. 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3.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4. 食品监管失职罪;5. 食品职务犯罪。
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概念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二)构成要件1.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食品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2. 客观要件:行为人实施了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3.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 主观要件:行为人明知食品中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仍故意实施该行为。
(三)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中有关食品犯罪的条款有哪些内容呢食品犯罪是指在食品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中,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或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我国刑法对食品犯罪问题非常重视,分别从食品安全和相关犯罪行为两方面设立了一系列条款。
以下是一些与食品犯罪相关的刑法条款。
一、食品安全相关条款1. 破坏食品安全案件(刑法第140条)该条款规定了以销售、生产、提供食品等方式,对食品进行投毒、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使用劣质原料制造食品等破坏食品安全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犯罪行为,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刑法第140条)该条款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食品或其他伪劣产品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及犯罪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使用劣质原料、违规添加或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等。
3. 危害食品安全案件(刑法第141条)该条款规定了以非法方式生产、销售食品等方式,情节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包括过期食品销售、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等。
二、相关犯罪行为条款1. 故意投毒案件(刑法第144条)该条款规定了故意向食品中投毒的行为,不论投毒物质的毒性有多大,一旦有意伤害他人健康,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案件(刑法第145条)该条款规定了在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犯罪。
3. 虚假广告案件(刑法第221条)该条款规定了在食品广告中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虚假广告犯罪。
食品广告必须准确、真实地描述产品信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 违法生产、销售肉类等产品案件(刑法第145条)该条款规定了违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肉类、肉制品、水产品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犯罪,以保障食品安全。
总结起来,刑法中有关食品犯罪的条款主要分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条款和食品犯罪行为的法律条款。
其中,食品安全相关条款主要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而相关犯罪行为条款则从违法生成、销售、广告等角度对食品犯罪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引言概述: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对于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维护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违法行为给予了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追究。
本文将从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
一、刑事责任1.1 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刑事责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对于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具体来说,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犯罪行为包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
根据刑法规定,这些行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
1.2 严重污染食品的刑事责任严重污染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对食品进行恶意污染,导致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对于严重污染食品的行为,刑法也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严重污染食品的行为,将面临刑罚,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1.3 生产销售过期食品的刑事责任生产销售过期食品是一种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也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
刑法对于生产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也进行了规定,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将追究刑事责任,以维护食品市场的秩序和公众的权益。
二、行政责任2.1 食品生产企业的行政责任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生产的食品符合卫生标准。
如果食品生产企业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将面临行政责任的追究。
行政责任通常包括罚款、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措施,以推动企业改正违法行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2.2 食品销售企业的行政责任食品销售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应当对所售食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如果食品销售企业未能履行相应的责任,出售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将面临行政责任的追究。
行政责任通常包括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以促使企业加强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重磅: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范——大汇总(2022.1.18更新)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范总整理【现行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五十条【单位犯罪的处罚】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目录【相关规范】一、现行有效的刑法规范1.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2.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3.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2008年)4.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及相关职务犯罪的通知(2011年)5.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2012年)6.柳立国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最高检2014年指导案例)7.徐孝伦等人生产、销售有害食品案(最高检2014年指导案例)8.孙建亮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最高检2014年指导案例)9.胡林贵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贿;骆梅等人销售伪劣产品;朱伟全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黎达文等人受贿,食品监管渎职案(最高检2014年指导案例)10.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公共安全的若干意见(2015年)11.北京阳光一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习文有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最高法2016年指导案例)12.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9年)13.关于废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2020年)14.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年)二、失效的刑法规范1.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1993年)2.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1995年)3.关于先将牲畜毒死又低价收购出售牟利的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答复(1995年)4.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5.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正文现行有效的刑法规范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8次会议、2001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84次会议通过,2001年4月9日公布,自2001年4月10日起施行,法释(2001)10号]第四条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鉴定,食品中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有害细菌或者其他污染物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
刑法中找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条文食品安全是社会稳定和公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刑法则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法律基础。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刑法中存在多个条文与之相关。
以下是几个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刑法条文:一、非法生产、销售食品罪(刑法第143条)在我国法律中,非法生产、销售食品属于犯罪行为,构成该罪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生产有毒、有害的食品;销售生产日期标识不真实、过期的食品;其他非法生产、销售食品的行为。
该罪属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最高可判处死刑。
二、妨害食品安全罪(刑法第144条)妨害食品安全罪是指在生产、加工、供应、销售、餐饮等活动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威胁、欺骗消费者或者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行为。
该罪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公民身体健康,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刑法第315条)黑社会性质组织往往利用暴力手段控制食品市场,从事非法生产、销售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刑法第315条,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构成犯罪,入刑的情形包括邀请、指使、勾结、胁迫他人加入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实施暴力、威胁等行为。
四、滥用影响力受贿罪(刑法第389条)滥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机关以及食品监督人员等滥用职权、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从而收受贿赂的行为。
这种行为非常危害食品安全,导致食品市场失序,严重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
根据刑法第389条,该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五、传染病材料罪(刑法第340条)传染病材料罪是指故意制作、储存、运输和交易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病原体、病毒等材料的行为。
该罪与食品安全有关,因为一些传染病可以通过食品传播。
刑法第340条规定,该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以上是刑法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一些条文。
这些法律条文的存在和对其严厉的处罚,有助于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食品安全领域常见的六大刑事犯罪
一、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刑法第143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构成本罪。
1.“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指以下情形:
(1)含有严重超出标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2)属于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兽、水产动物及其肉类、肉类制品的;
(3)属于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
(4)婴幼儿食品中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5)其他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形。
2. 法律后果:量刑幅度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到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具体的量刑情节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及“后果特别严重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至4条对上述量刑情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涉及人体健康伤害程度以及生产、销售金额等。
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刑法第144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构成本罪。
法律后果:量刑幅度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量刑情节包括“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及“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至7条对上述量刑情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构成本罪。
1.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2.“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3.“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4.“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
食品是特殊的产品,依照《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第2款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等因而不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但是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
该条表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虽未
达到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程度,但仍然可能涉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食品生产经营者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
四、非法经营罪
1. 以提供给他人生产、销售食品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销售的非食品原料,情节严重的;
2. 违反国家规定,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农药、兽药,私聊、饲料添加剂,或者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原料,情节严重的;
以上两种情形,根据《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均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法律后果: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五、渎职类犯罪
这一部分主要是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能涉及的刑事犯罪。
包括刑法第九章规定的各类渎职犯罪中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等等。
六、虚假广告罪
刑法第222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构成本罪。
其中的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作者:广州律师谢振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