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如平: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陈如平: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陈如平: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陈如平: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 二〇一一年元月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工作报告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 2010年4月~我校承担了坊子区教育局重点工作项目“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一年来~在刘伟局长的亲自主持和大力支持下~在丰际萍主任和李梓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方案设计~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逐步推进。下面将我校实施阶段的主要做法作一介绍。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 1.明确主旨~统一认识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作为我区2010年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旨在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实现教师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特色学校建设。为此~我们深入学习领会项目精神~并在实施过程中边工作边领会~将思想认识逐步统一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上来~并以此为导向~扎扎实实~展开工作。 2.校长引领~群策群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的发展~校长的办学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引领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09年9月~校长带领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形成了实验学校“责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2010年4月份~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实施项目开始构建框架并逐步实施。为了改变教师观念~学校多次组织头脑风暴~引导教师们解放思想~献计献策~增强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认知。

3.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走出去”是学校开阔教师视野~转变观念的又一重要措施~为的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校先后邀请著名教育专家肖川、陶继新、亓殿强、陈培瑞、张斌、崔秀梅、潘永庆等到我校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给老师们做专题报告,还派多名教师到广州、上海、乐陵等地参观考察课程建设情况。这些活动的开展~统一了教师思想~增强了教师信心~拓宽了教师视野~激发了教师积极参加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热情。 4.骨干带动~全员参与 在实行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实施骨干带动、分层推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每一个版块都组建了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理念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关注全体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研修活动~为每一个教师的提高和发展搭建平台~全校上下齐努力~共同经历探索实践的 1 过程~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5.定期总结~反思改进 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经常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成为一个善于理性思考的人~成为一名与课程体系建设共同成长的研究者。区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组每月一次总结反馈~学校教师每周一反思。学校定期开展项目推介~将教师的成功经验进行推介~鼓励教师进一步发展创新~激发教师们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植根在教师心中~老师们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一种从表象逐渐升华到内涵的嬗变。 二、步步落实~扎实行动——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

构建理想的学校课程体系

构建理想的学校课程体系 临沂长安路小学校长李晓玲 国家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应当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地域、学情的差异,学校要依据具体的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加以调整和补充。我校致力于“1+X”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并通过调整课时方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保课程全面落地。 这里的“1”指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在整合国家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开发的五大综合性课程,即学科拓展系列课程、学科实践系列课程、学科整合系列课程、系列活动节日课程、主题德育系列课程。基础性课程保证质量,综合性课程张扬个性。 学科拓展课程——选课走班。学科拓展课程主要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寻找艺术教育的契合点,并加以拓展延伸,开发出相邻或相近的板块,以社团的方式呈现,通过周五下午一个半小时的选课走班来落实。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本着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的原则,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实现课程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终身素养奠基的目的。 学科实践课程——连接社会生活。学科实践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4大学科,主要是基于学科本位,连接生活、连接社会、连接自然而开发的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编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另一方面对学科实践进行延伸。语文学科设置了《童心雅读》课程和《写字立人》课程,还成立了“演讲与口才”、“儿童戏剧团”、“国学班”等社团。数学学科引进了“超脑麦斯”思维数学课题研究,通过做数学、说数学、玩数学,让学生爱上数学。目前每个年级设一个“超脑麦斯”实验班,低、中、高三个学段设立3个社团。英语学科则成立了“快乐实践园”、“情景剧场”等社团。实践课程的落实培养了学生的大学科意识,教学生学会探究问题、整合知识、拓展运用,以形成能力、提升素养。 学科整合课程——学科跨界。我校学科整合课程《尚美百科》是基于国家课程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

品牌学校创建之课程体系构建

品牌学校课程体系构建 湖南省第二批培训师班第四组杨国军 一、构建案例 2018年10月,品牌创建团队在开福区实验小学开始课程体系构建,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首先,实验小学作为一所新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开福区教育局重视,学校校长张娟英又是开福区名校长工作室首席校长,学校还有3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初步构建了学校的文化体系与课程体系,只是课堂文化还没有构建;其次,课程体系构建对于品牌创建团队与学校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三,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需要智慧与前瞻的挑战课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而驻点这实践的时间短,留给团队翻转腾挪的空间又不大。所以,在石少腾首席导师、杨国军组长的精心组织下,驻点实践团队苦心研磨,团队突破了这个瓶颈,建构了实验小学“树长花开”课程体系。 品牌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素有哪些?如何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

二、新旧课程体系对比 (一)旧课程体系 构建“基础性课程、主题项目式课程、校本课程”三大模块课程体系。 1.基础性课程 学校对国家课程校本开发,构建“树长花开”课堂模式,形成带有学科特色的“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巩固拓展”课堂特色模式。 2.1+X主题式项目课程 在主题式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四步三环”模式,四步指:提出项目主题、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习过程、实施发展性评价。三环指课内组织教学、课外拓展实践、形成主题成果。 3.树长花开成长营校本课程 设置丰富多彩的“树长花开”成长营,注重校本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施。以满足每个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快乐的校园生活。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小学课程建设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7.10

小学课程建设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天津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

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地、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定稿版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 学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 孟庄镇寺后张小学 石进忠 2015.11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寺后张小学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镇中心校工作安排,始终以市教体局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促内涵式发展”的工作要求,以“抓两课,育特色,保均衡”为工作思路。以导学案、课程纲要编写与使用,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积极推进三化教学,充分利用幼教通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全力打造有效课堂和快乐校园。现将我校近年来课程构建的做法同大家做以交流: 近年来,我校构建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主的三大课程,将课程进行合理整合,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构建多种教育方式的德育课程体系 一、育人先育德,我校构建了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以“习惯养成”和“责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实践课程。 养成教育课程——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学生学会生活。 在养成教育中,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行习惯为框架,在小学段培养人生48条好习惯,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坚持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活动开展,使心理健

康教育成为重要的学校文化,在这一文化的浸润中,“使儿童身心健康”和“培养阳光少年”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基调。 责任教育课程——确立每个人的责任,使校园里每个人都承担着自我成长的责任,享受成长的快乐,创造属于自己成长的尊严。每个人都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对家庭、对他人、对团队、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责任。这些责任的教育过程,都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情感,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从而使学生逐渐走向民主与自由,自治与自律的自我管理的状态中。 情感教育课程——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以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自由。 潜能教育课程——把学生的创造力量激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和拓展出来。 渗透教育课程——将每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都看成教育行为,营造自然而然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和感动,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自我教育课程——发现并呵护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帮助学生自我成长。 “全课程”的理念,使得课程表上仅有的几节德育课程,实际上延伸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教学时空得到了无限延展,形成了立体的、全方位的、富有实效的德育网络。 德育课程中我校强调了德育思想由管理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德育方法由“重说教”到“重体验”的转变,注重心灵的互动和知情意行的过程体验,使一般的德育行为升华为高水平的道德享受,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健康人格。 二、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科课程质量 学科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此,我校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教学过程管理,促进学科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学校对备课管理的过程实行“对话”+“现场”的模式。首先“对话”备课,一是同学科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的对话研讨交流。实施导学案教学,导学案的编写按照先由市中心教研组形成导学案;然后由个人下载修改,形成个性预案进行课堂展示;再进行议课反

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为指导,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的思路出发,继续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努力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校课程体系。 ——基础型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起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为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作准备。 ——拓展型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提高点,注重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发展各类学生的特殊才能.使学生天赋得以允分发挥。 ——研究型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点,着重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索。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学力以及提高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门走出校门,走近自然,走进社会。 二、工作目标 把“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学校课程体系之中。确保和优化国家与地方课程。开发和形成学校课程。建设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知识结构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统一,适合学生个性和潜能不断发展的高中课程体系,形成与之适应的教学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评价系统。

三、阶段性操作方案 第一阶段 基本形成以“人文见长”为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 1.“抓基础、促提高、求发展”。由学校领导决策层、课程理论专家、学科教学理论专家和资深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和开发小组进行重点研究。结合办学实践不断完善系统的学校课程。探索构建学科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结构合理、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和文理综合课程。抓住基础课程,提高扬展课程.发展研究课程。基础型课程要面向每个学生,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拓展课程要通过系列讲座、专题报告、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校研究型课程要为提高每个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初步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一种铺垫。 (1)构建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型课程: 人文学科:邓小平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中外美术名作、影视评论、文学作品赏析、中美关系展望等。 自然学科:环境保护、食品与营养、数学建模、趣味化学、物理思维方法等‘ 地质天文:旅游地理、地质与古生物、气象观测、酸雨测定、地球科学热点问题等。 科技艺术:电脑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机器人制作、车、船、航模、陶器制作艺术等。 工具科学:多媒体制作、演讲与口才、牛津英语教学、写作技巧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 .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一、我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导读篇P001) 作为技工院校,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师资、场地、评价、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服务徐工各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是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 二、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成效(导读篇P001) 1.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设计开发工程机械装配调试与维修等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包含全新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学生工作页; 2.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具有较强教改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体化教师; 3.学习工作站建设:在新校区建设中建设与一体化课程相匹配的包括教学区、资讯区、工作区、工具区和展示区于一体的学习工作站; 4.教学管理:修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管理; 5.评价体系:创新对学生和对教师的师生评价体系。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九件事(导读篇P002) 1.确定专业领域:行业分析和需求分析,确定专业领域;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观察和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转化一体化课程:教育教学分析,转化一体化课程; 4.描述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描述一体化课程; 5.开发学材(工作页):学习任务设计,开发学材(工作页); 6.准备课程实施:学习工作站建设,一体化教师培养,做好课程实施准备; 7.实施与评价:一体化课程实施与评价;

8.改革管理模式与评价: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 9.持续改进:课程体系优化与持续改进。 四、课程改革的背景(P003~P006) 1.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2.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 3.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人力资源价值定位。 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设(P011) 1.专业课程与工作任务于一体; 2.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于一体; 3.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于一体; 4.学习者与工作者于一体。 六、技工教育主管部门对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提出要求(P015) 1.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 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2.国务院〖国发[2010]36号〗文件提到:“根据职业培训规律和特点,加强教育资料word . . 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计划大纲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深化技工院文件提到:[2010]57号〗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 发……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提升办学水平……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校教学改革,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标准为依据、; 体系”文件提〗[2011]11号4.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

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随着中小学课程自主权的扩大,学校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但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如校本课程虚假繁荣,重开发、轻评价,重数量、轻质量;学校课程分块割裂,缺乏核心理念和系统设计;核心素养与课程实施“两张皮”;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学校缺乏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学校课程的整体构建,就是要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作为学习客体的学习内容、作为学习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多维视角有机搭建,通过以育人目标为统领的整体规划、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统整、以多元选择为方式的实施等,形成基于学校教育哲学、符合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科认知规律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一以贯之的顶层设计让目标落地 科学一体化的全方位顶层设计是学校课程构建的指南针与路线图,即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绘制清晰的育人目标,并构建兼顾学生身心特点和学科体系特点的课程体系,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 1.明确课程构建的方向 在变化迅速的现代多元社会,统一的课程目标模式已经无法继续存在下去,学校必须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目的,建立基于学校自身条件和特点的教育哲学。[1]教育哲学是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仰,由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等内容组成。[2]一所好的学校通常有自身对教育独特的理解与追求,对学校发展的愿景定位,对培养人的目标与方式的理解把握,它们共同构成了学校的顶层设计,也成为学校的教育哲学。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应以校情分析为基,以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为魂,以课程体系架构为骨,以课程实施与制度保障为血肉。[3]因此,对学校教育哲学的梳理和廓清是学校课程构建的关键和灵魂,也是课程构建的第一步。 2.厘清顶层设计的系统逻辑 在廓清学校教育哲学、明确课程构建方向的过程中,学校往往会出现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育人目标等众多概念的交叉混乱,以及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的相互脱节问题,因此,厘清学校顶层设计系统的内部逻辑关系尤为必要。如图1所示,学校顶层设计系统的

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建设路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愿景与使命 1、基本情况 中牟建设路小学位于中牟县荟萃路中段,占地47亩。前身为中石油管道三公司子弟学校,期间经历两年和郑州市郑开学校联合办学,2015年8月正式归属中牟县教育体育局。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职教师91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年轻教师居多,充满朝气和活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办学愿景 学校已初步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逐渐明晰“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健康是指学生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明礼指是明辨是非,知书达理;乐学是指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笃行是指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厚德博学扎实灵动”的教师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师生们共同的“生活花园学习乐园精神家园”,最终实现“办规范学校创特色名校”的建设梦。 3、学校使命 学校使命是深挖学校课程资源,构建多彩的课程体系;发挥个性特长,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动的教学艺术,深入的科研能力,自觉的成长意识的教师团队。学校一方

面“强素质,重提升”,致力打造善教、乐教的智慧团队;另一方面“抓习惯,促养成”,着力培养好学、乐学的德行少年,努力促进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 二、目标与结构 根据国家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的课程总目标,如下图:

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应当聚焦于“以人为本”。中牟县建设路小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让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宗旨,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围绕“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树立“乐实”课程观,“乐实”就是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追求,以一种快乐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把上课当作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学生在学校是快乐开心的,在学校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 因此,学校以“构建多彩课堂,发展个性特长”为课程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形成了“国家课程适度拓展地方课程适实融合校本课程适性开发”等多元并存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如下图: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详细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7.10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

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展示自我,追求至善”校本课程 体系构建方案 一、课程改革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第一句话,它既指出了教育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纲要》里还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要努力结合学校特点,努力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即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还要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质量观,即不能唯分数论,把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出名师,育人才是教育质量在各层面的表现;还要把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学业负担是作为考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要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就应重视课程改革的推进。鉴于此,我们就应不断优化国家课程,提高教学适应性,提高课堂效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开发拓展性、探究性校本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核心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同时也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 为此,我校结合自身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我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发展方向及办学目标,设计构建了我校的课程改革方案。

二、学校现实情况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致人至善,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即尊重学生的生命及个性,努力为他们提供各种发挥及展示的平台,提升他们的素质及能力,展现出一个最好的自己。 (二)发展方向 我校把“展示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是基于我校作为农村学校的具体实际。我们希望借助展示教育这个大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而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 (三)办学目标 希望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把学校办成“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并在成都市有一定影响的农村初级中学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结合以上几个方面,我校把确定把“展示自我,追求至善”作为课程改革的宗旨和目标,并以此设计构建了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从而使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高。 三、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基本内容 针对我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我校校本课程构建主要分为三大领域: (一)学习课程 这方面的课程主要注重学生成长所需的基本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完整版)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让每一名学生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

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王俊 副组长:胡春武霍宝国蒙占杰 组员:班主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王俊 副组长:胡春武霍宝国蒙占杰 组员:班主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

建立《××商学院培训课程体系》的方案说明

建立 《××商学院培训课程体系》 方案 商学院培训管理部 2016年2月

《××商学院培训课程体系》方案 目录 一、背景…………………………………………………………2-4 二、建立培训课程体系理论依据………………………………5-6 三、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思路…………………………………7-8 四、培训课程体系的实施步骤及方法…………………………9-12 五、建立培训课程体系的其他问题 (13)

一、背景 公司培训职责从人资系列单列部门已有10个年头,几经风雨,如今茁壮成长起来,公司商学院的建立,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企业大学的雏形,看到了公司对人才培养战略的宏伟目标。 任何事物的发展,在成长中总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培训工作也是如此。通过近段时间对公司培训工作的了解与实践,部培训管理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有较多频繁出现但未能解决的核心问题,一直困扰着培训管理人员,影响培训工作的快速提升,如果不找到突破口,对培训管理始终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这些问题急需要通过部培训管理的变革和提升,通过建立整体、系统解决的方案,才能最终解决。 这些阻碍发展和急需提升的问题,经过自我的调研、分析,借鉴国外目前企业大学的经验,对比、整理、归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训师方面 1、训师开发的课程容针对性不强、缺乏深度 训师或许还沉浸在“我还不了解他们(学员)吗?”、“就那么点事,闭着眼睛想也能知道,不用调研”的思维中。 已有的课程中充斥着大量的低端、无序和重叠的容;课程“开发切入点”和需求的方向也相去甚远;凭一些积攒的零散经验和自己的偏好开发,而不是在公司统一需求下,有目的、规的提出系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训师开发课程的方向不明确,开发计划性还需加强,容上不够完善,PPT制作方面需要规。在课程组建方面,急需要建立系统性的架构。 2、训师的权威性吸引力弱 目前公司的训师多数都是跨部门的中层以上管理者或具备一定技能的职能部门员工、专员,高层的课程就相对少的多。 3、训师水平还无法与“外来和尚”形成辩证的对等关系 对业务类深入性的课题研究严重匮乏,也缺乏开发精深课程的激烈措施和环境,导致此类课题完全依赖于外部合作机构。外聘老师的理论和实战能力对学员的指导确实在一定时间影响较大,也刺激着各级管理者改善,但往往无法解决“根”上的问题,原来困扰很久的问题仍然存在,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教学教材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建设综述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为做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泰山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泰山学院课程评估方案(试行)》、《泰山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泰山学院选修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外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计算机课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根据2007年“迎评促建年”活动实施项目,从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建设、课程评估、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着手对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计划。成立了专业建设与评价、课程建设与评价专家组,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工作细则,加强对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方针,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依据“重组基础、反映现代、面向前沿、交叉融合”的改革思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扩大选修,突出个性,注重实践,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建设合格课

程、创建优质课程、争创名牌课程,以点带面,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 主要措施: 一是组织教学研究立项,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活动。2006年我校印发了《泰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文件的精神我校规范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立项研究,为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特别在项目立项、经费资助、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校级立项,学校给与一定经费资助,凡是列为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立项项目,学校在经费上分别给予以1:1和1:2配套。 二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不断将研究成果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对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先后三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 三是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要求基础课程、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干专业课程,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规划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获国家、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等。同时鼓励教师编写辅助教材,进行教材配套,优秀教材评奖。 四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配套改革,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支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全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孟庄镇寺后张小学 石进忠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寺后张小学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镇中心校工作安排,始终以市教体局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促内涵式发展”的工作要求,以“抓两课,育特色,保均衡”为工作思路。以导学案、课程纲要编写与使用,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积极推进三化教学,充分利用幼教通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全力打造有效课堂和快乐校园。现将我校近年来课程构建的做法同大家做以交流: 近年来,我校构建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主的三大课程,将课程进行合理整合,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构建多种教育方式的德育课程体系 一、育人先育德,我校构建了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以“习惯养成”和“责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实践课程。 养成教育课程——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学生学会生活。 在养成教育中,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行习惯为框架,在小学段培养人生48条好习惯,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坚持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活动开展,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重要的学校文化,在这一文化的浸润中,“使儿童身心健康”和“培养阳光少年”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基调。 责任教育课程——确立每个人的责任,使校园里每个人都承担着自我成长的责任,享受成长的快乐,创造属于自己成长的尊严。每个人都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对家庭、对他人、对团队、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责任。这些责任的教育过程,都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情感,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从而使学生逐渐走向民主与自由,自治与自律的自我管理的状态中。 情感教育课程——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以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自由。 潜能教育课程——把学生的创造力量激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和拓展出来。 渗透教育课程——将每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都看成教育行为,营造自然而然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和感动,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自我教育课程——发现并呵护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帮助学生自我成长。

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需求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对我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总结与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职业教育的质量,最终体现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上,体现在企业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认可程度上,体现在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上。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当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首先是专业的设置;其次是人才培养规格的界定,也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第三是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也就是教学方法与方式的选择。 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和复合型人才,鲁昕副部长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所谓“复合”,首先肯定是学科复合,第二是技能和文化复合,第三是应用和创新复合,第四是技能和创新复合。因此,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是教育重大的使命。落实到专业上,体现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等工作中。 我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第一批项目单位,建设年度自2010年至2012年。目前我校各建设专业已完成对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与审核,2011级新生将按新的课程体系进行培养,而2009级与2010级学生也在教学方法与方式上展开了变革,更加地强调教学做一体,

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校企合作完成 我校骨干建设项目中,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骨干建设专业三个,非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专业六个。所有九个专业均在学校骨干建设实施领导小组指导下,全面展开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的工作。 各专业均成立了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际上,我校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机制已经有多年的建设历史,但全方位的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尚嫌不足。在2011级人才培养规格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各专业充分调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切实展开调研。 以服装系为例,该系建设专业为服装设计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服装系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展开调研:由各专业负责人牵头,每位教师联系一家或多家企业,深入走访企业;在此基础上设计、反复修改实践专家的调查表,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访谈会气氛极其热烈,实践专家在访谈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回顾自身的成长过程,实践专家与教师共同探讨,现场总结出各专业方向面向的岗位及职业发展轨迹,以及各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会后,专业教研室进一步深入讨论,根据核心技能确定核心课程,重新调整课程体系。调整后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与实践专家商讨,最终达成共同意见。 除系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外,学校特别召开2011级教学计划审核会议,会议除校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企业专家外,还

构建理想的学校课程体系

构建理想的学校课程体 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构建理想的学校课程体系 临沂长安路小学校长李晓玲 国家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应当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地域、学情的差异,学校要依据具体的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加以调整和补充。我校致力于“1+X”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并通过调整课时方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保课程全面落地。 这里的“1”指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在整合国家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开发的五大综合性课程,即学科拓展系列课程、学科实践系列课程、学科整合系列课程、系列活动节日课程、主题德育系列课程。基础性课程保证质量,综合性课程张扬个性。 学科拓展课程——选课走班。学科拓展课程主要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寻找艺术教育的契合点,并加以拓展延伸,开发出相邻或相近的板块,以社团的方式呈现,通过周五下午一个半小时的选课走班来落实。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本着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的原则,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实现课程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终身素养奠基的目的。 学科实践课程——连接社会生活。学科实践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4大学科,主要是基于学科本位,连接生活、连接社会、连接自然而开发的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编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另一方面对学科实践进行延伸。语文学科设置了《童心雅读》课程和《写字立人》课程,还成立了“演讲与口才”、“儿童戏剧团”、“国学班”等社团。数学学科引进了“超脑麦斯”思维数学课题研究,通过做数学、说数学、玩数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一、我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导读篇P001) 作为技工院校,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师资、场地、评价、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服务徐工各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是学校开展一体化 课程改革的目的。 二、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成效(导读篇P001) 1. 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设计开发工程机械装配调试与维修等专业的一体化 课程标准,包含全新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学生工作页; 2. 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具有较强 教改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体化教师; 3. 学习工作站建设:在新校区建设中建设与一体化课程相匹配的包括教学区、 资讯区、工作区、工具区和展示区于一体的学习工作站; 4. 教学管理:修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管理; 5. 评价体系:创新对学生和对教师的师生评价体系。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九件事(导读篇P002) 1. 确定专业领域:行业分析和需求分析,确定专业领域; 2.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观察和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 转化一体化课程:教育教学分析,转化一体化课程; 4. 描述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描述一体化课程; 5. 开发学材(工作页):学习任务设计,开发学材(工作页); 6. 准备课程实施:学习工作站建设,一体化教师培养,做好课程实施准备; 7. 实施与评价:一体化课程实施与评价;

----------- 学资学习网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