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_让人眼花缭乱的符号象征_浅谈民俗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55.70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符号与解读在人类社会中,文化符号是一种依靠共同的意义来传递信息和沟通的语言工具。
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人们通过对其深入的解读和理解,可以从中获得跨越时间、传递文明的能力。
一、文化符号是什么?文化符号是通过语言、艺术、宗教、社会习俗等多种媒介表达的一种东西,具有共同的意义和价值。
例社会上常用的“红色”、“白色”等不仅仅是颜色本身,还具有特定的象征和象征意义,如在中国“红色”象征着热情和喜庆;在西方,“白色”代表纯洁和神圣。
无论是哪种文化符号,都由人们共同产生、传承和演变而来。
二、文化解读的意义文化符号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意思,还具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人们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解读,可以触及其背后的文化、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
这种解读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文化符号本身的分析,还与历史、地域和社会背景等紧密联系。
文化解读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文化符号的深层内涵,理解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文化符号的传承与演变文化符号的传承和演变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传承需要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每一代人都要承担将文化符号传递到下一代。
在传承的过程中,文化符号也会随着时间和社会背景不断地演变。
例如,繁简体字、不同口音和方言是文化符号变化的一种,古代的纸本书籍变成了电子书,同时,新的艺术、音乐等文化形式也不断涌现。
四、文化符号与文化冲突由于文化符号与文化的密切关联,文化符号也常常被用来传递特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这常常会导致文化的冲突和差异。
例如,中国的“红色”和西方的“红色”含义不同,这种差异直接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文化差异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如果不能理解彼此的文化符号,就很难实现文化交流和沟通。
在这种情况下,尊重、理解和包容就变得至关重要。
五、结语文化符号是人类在长期文化历史的积淀中产生的一种语言工具,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人们通过对其深入的解读和理解,可以从中获得跨越时间、传递文明的能力。
陕北剪纸的民俗符号解读摘要:利用民俗符号学原理,将陕北剪纸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生命符号、生殖符号以及色彩符号作为研究对象,从民俗符号学的理论角度对陕北剪纸这些非语言符号进行解读,从而对陕北剪纸所承载的深层的文化内涵作一探讨。
关键词:陕北剪纸符号学民俗文化一、引言陕北民俗文化是地域性很强的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朵奇葩。
它丰富地展现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与之相应的人文环境。
陕北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的化身,“是一种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符号的系统化状态,是处于纯粹状态中的无声语言和标志,也是民族性格、心理的折射”。
乌丙安在《民俗学原理》一文中认为,民俗符号作为民俗表现体,是用某一个民俗事物做代表,并在相应的背景中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即由民俗表现体和它所表现的民俗内涵这两方面的关系,成为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
陕北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符号,它具有能指与所指,两者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陕北剪纸的能指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接收到剪纸这样“一个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东西,而所指是指人们通过其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层面去理解、推知、联想而得到的民俗含义或概念”。
陕北剪纸是艺术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符号。
通过解读陕北剪纸的所指即它所蕴涵的丰富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管窥陕北黄土高原文化的源流,解密沉淀在民俗事象背后的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
二、陕北剪纸的民俗符号学阐释1.对生命的崇拜所指生育或繁衍子嗣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件大事,古人有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可见,这一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我们知道,陕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劳动工具极为原始,所以这一切都要求每一个家庭都要有充足的劳力,尤其是男劳力。
因此,在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儿育女,繁衍子嗣是头等大事,陕北人民对生命的崇拜高于一切。
探索研究[摘 要]蝙蝠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福”文化的表现形式。
以仿古建筑恩施土司城中出现的蝙蝠图案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符号的本义学习,探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蝙蝠纹样隐喻的应用,发现蝙蝠图案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折射出趋利避害、追求圆满的民俗观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关键词]符号学;蝙蝠图案;仿古建筑[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4-0037-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刘和银.从符号学角度看恩施土家族仿古建筑中蝙蝠图案的隐喻[J].天工,2023(34):37-39.刘和银 湖北民族大学从符号学角度看恩施土家族仿古建筑中蝙蝠图案的隐喻作者简介:刘和银(1997—),女,汉族,湖北恩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艺术理论与方法。
勤奋且聪慧的先民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体现在日常创作中,通过比喻、象征、谐音等各种表现形式,创造出很多具有吉祥隐喻的图案符号,将人们的情感与观念融入这些图案符号中。
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最具幸福寓意的动物是蝙蝠,正所谓“悬崖多蝙蝠,往往寿千年”。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题材中,求吉纳福的装饰物为各种建筑装饰提供了更多选择。
而以蝙蝠为主体的图案纹样大多代表着“吉祥”,现代仿古建筑多采用蝙蝠纹样,它将建筑各个部位的结构特点与功能需求巧妙地融合,同时也以装饰的形式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理论基础(一)符号、符号学的概念符号是人类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们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用来表示和传达特定的意义。
符号可以是文字、图像、动作或其他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它们通过人们共同的理解和接受来传递信息。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及其使用的学科,旨在探讨符号的意义、起源、演变和作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文化的本质。
西方学术界对符号学的研究较早且研究成果相对全面,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研究体系,其研究涉及符号的定义、性质、功能、意义、人类思维的符号化、符号的理解与解释、符号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
浅谈传统剪纸艺术的符号学意义【摘要】: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剪纸意象是剪纸民俗的物质载体,剪纸符号则是剪纸意象的灵魂。
剪纸以生动的意象化造型语言、简洁的外形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展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思考。
我们可以从符号学的视角来解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从民间的传统文化中发掘符号的意义,从而更深的理解剪纸艺术的内涵。
【关键词】:剪纸艺术;符号学;意象;创造符号学家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本质也在于他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
人类实践经验、情感,以及文化、宗教的交流、发展、延续都要依靠符号。
艺术家总是在创造不同的艺术符号来传达人类的心音。
艺术不但表现在它的外部形式上,而是首先表现为该艺术在文化内部所发挥的物质和精神作用的性质。
这种理论对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风格同样有意义。
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不只是表现在它的构图、造型形式上,而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它对民俗文化的承载和传播,对民间审美意识的培养、对民族精神的凝聚等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中所发挥的实用性和精神性的作用。
传统剪纸艺术概述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民俗符号的重要载体剪纸艺术作品中,剪纸艺人反复使用同一个传统符号,并不是剪纸艺人没有艺术创作的灵性,而是他们更看重于作为文化载体的符号所表达的象征隐含,民众对一种符号的认可,实际是对一种文化的认可,以这种认可来满足民俗礼仪和节日的需要。
剪纸符号的意象特征传达一幅剪纸作品之所以流传,剪纸的技艺倒在其次,大家更看重的是剪纸符号所传达的信息,民众需要共同的象征吉祥的剪纸符号,来表达一致的夙愿,而这种符号要得到大家的认可,被集体所约定俗成。
它表明剪纸的符号是劳动者共同创造,共同使用的艺术载体。
在剪纸上有一些常见的图像,通过剪纸的传承,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列。
例如:麒麟、狮子、虎、鹰、蝙蝠、象、佛手、桃、石榴、佛手、梅花、五毒、松树、仙鹤、蛇、喜鹊、鸳鸯、鲤鱼、白头翁、羊、牡丹、兔等。
从符号学解析“三”的文化意蕴1. 引言1.1 引子“三”这个数字在中华文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三”被赋予了神秘而神圣的意义,被视为一种完美的数字,代表着天地人三才,阴阳五行的完整和谐。
“三”也象征着合乎自然规律的完美与圆满,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古至今,“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可撼动,无论是在宗教信仰、建筑艺术、文学创作还是民俗传统中,“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三”的符号学解读,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蕴,了解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表现和影响。
本文将通过符号学的视角,透过“三”的符号,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三”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文化传统中蕴含的智慧和底蕴,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1.2 背景介绍三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数字,自古以来便在不同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三被赋予了种种意义,象征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哲学思想。
三这个数字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如中国的“天地人”、“三才”等概念,印度的“梵天毗”、“创世三神”等,希腊的“三位一体”、“三宝”等。
而在基督教中,三则代表着圣父、圣子和圣灵,是代表全能和完美的数字。
三还在诸多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三只小猪、三个愿望、三只乌鸦等等,都展现了人们对于三这个数字的深刻理解和赋予的意义。
三这个数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深刻意义,不仅受到了古代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也在当代世界中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2. 正文2.1 符号学解读符号学解读是一门研究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学科,旨在揭示符号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在对“三”的符号学解读中,我们不仅可以从数学和几何的角度入手,还可以深入探讨其在不同文化和传统中的象征意义。
从符号学来谈中国红民俗文化及其当代建构作者:李东航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6期摘要: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图腾或精神支柱,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民族的红色记忆。
中国红到了当代,尤以表现于当代化设计方面中,中国红又逐渐作为一种品牌效应在衍生扩展。
可口可乐,万科地产等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通过分析中国红的多重涵义来领会掩饰在符码背后的象征符号,进行解构与再建构,以更深入的了解设计文化符码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中国红;符号;设计文化符码中图分类号:K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41-01一、中国红的形势特征与尚红意识随着时代发展,品牌效应的重视,中国红被广泛应用于标志,建筑,画册等载体上,没有历史没有文化背景的设计是空洞的,毫无依托的。
中国红作为以国家为命名的一种色彩,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颜色了,靳埭强在创作纪念吕寿琨老师的作品中的“红色”这一“红点”符号时说道,“它有时在作品中代表太阳,有时成为大自然的伤痕,有时象征母亲,有时它代表沟通,有时它是一种心灵的表现……”(一)自古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尚红意识中国红追其渊源可到远古时期人们对太阳神的膜拜,当时红色称之为“瑞色”,大有喜庆丰收,吉祥如意之意。
汉代时候太阳为国家图腾,因太阳的颜色有黑红双色,太阳象征着生命,光明,永恒,希望,因此红色就表征太阳,流传至今。
追溯到古代,人们祭祀用鲜血祭祀,看到红色的东西便跪而拜之;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翻雪山过草地到建国建党,无不历经了鲜血的洗礼。
有人称,中国国旗是用鲜血染出来的,其中涵义便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铸就了如今的强国。
当今社会中,依然随处可见中国红的应用,每逢春节家家户户的风俗便是贴红色的对联,红红火火的祝福,压肚腰的红包。
由此见,红色无不穿插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以民俗文化为基础,以世代传播为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大气热烈的中国红。
96解读民俗剪纸中的符号化纹样★ 刘延山 刘柳一、剪纸纹样的符号化特色剪纸艺术是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记录。
唐诗《采胜》中曾有“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的美誉。
不仅写出了剪纸的艺术形式、纹样符号,更将剪纸技艺和用途描绘得淋漓尽致。
早期的剪纸是作为影像表记的形式诞生的。
与绘画作品一样,是人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记录,是通过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从剪纸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正如绘画作品一样,剪纸作品也需要打底稿,这就是纹样。
纹样,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带有花纹的装饰图。
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景物,另一类是几何图形。
两种类型各有千秋,各有很多应用领域。
那么,在剪纸艺术作品中,纹样也是千姿百态的。
这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智慧,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张小小的纸,却凝聚了悠悠五千年的历史。
这种简单的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是极其丰富的。
从分类来看,剪纸的纹样形式多变,内容丰富。
比如花、鸟、鱼、龙、文字等多种形式,也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花随玉指新”。
由于剪纸艺术创作形式自由,创新速度较快,即使传统纹样也会由于创作者的技艺而有所不同,所以剪纸的纹样是在不断更新变化中的。
但纵观这些图样,基本上保持着抽象符号的特点,这是受其自身艺术形式所限。
也就是说,无论多么纷繁复杂的剪纸作品,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
比如北方过年时贴大门窗上的吊钱,基本上是采用了鱼、龙、鸟和不同文字组成,寓意吉祥。
从纹样来看,基本上是由几种基本符号纹样变化而成的。
这就是剪纸艺术创作的重要特色。
当然,剪纸纹样形式多变,但基本是由几种常见图形组成的,如锯齿纹、鱼鳞纹、云纹等,这些云纹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创作者的打磨与创新,已经深深烙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
二、不同符号化剪纸纹样的解读纹样作为剪纸作品的骨架,具有明显的符号化特征。
不同的纹样也带有不同的符号意义,而这些符号又代表了传统文化和民间风俗,是人们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代表了特定事物并起到了美化事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