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缠论技术16——背驰的再分辨1

缠论技术16——背驰的再分辨1

缠论技术16——背驰的再分辨
背驰问题说过多次,但发现还有很多误解。不妨用最典型的a+A+b+B+c为例子把一些经常被混淆的细节进行说明。
没有趋势,没有背驰,不是任何a+A+b+B+c形式的都有背驰的。当说a+A+b+B+c中有背驰时,首先要a+A+b+B+c是一个趋势。而一个趋势,就意味着A、B是同级别的中枢,否则,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较大中枢的一个震荡。例如,如果A的级别比B大,就有a+A+b+B+c=a+A+(b+B+c),a与(b+B+c)就是围绕中枢A的一些小级别波动。这样,是不存在背驰的,最多就是盘整背驰。当然,对于最后一个中枢B,背驰与盘整背驰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用多义性,可以把b、c当成B的次级波动。但多义性只是多角度,不能有了把b、c当成B的次级波动这一个角度,就忘了a+A+b+B+c是趋势且A、B级别相同的角度。多义性不是含糊性,不是怎么干怎么分都可以,这是必须不断反复强调的。
其次,c必然是次级别的,也就是说,c至少包含对B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否则,就可以看成是B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完全可以用盘整背驰来处理。而b是有可能小于次级别的,力度最大的就是连续的缺口,也就是说,b在级别上是不能大于c的。例如,如果b是次级别,而c出现连续缺口,即使c没完成,最终也延续成次级别,但c是背驰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就算是,最终也要特别留意,出现最弱走势的可能性极大。
还有,如果a+A+b+B+c是上涨,c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这两个中枢构成次级别趋势的关系,是最标准最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套用a+A+b+B+c的形式进行次级别分析确定c中内部结构里次级别趋势的背驰问题,形成类似区间套的状态,这样对其后的背驰就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定位了。
最近很多朋友留言,都是对背驰的概念不了解,这里还要强调一点,MACD是用来辅助判断背驰的,也就是说,看背驰,可以用MACD来验证,但不是只用MACD就可以看背驰的。没有趋势没有背驰,不先找到趋势,找到最近的一个中枢,根本无法准确判断背驰的。
所谓的线段内背驰,也仅仅是一个类似的情况,反复强调过,在1分钟级别内,如果没有中枢保证判断背驰,仅仅用一个线段内背驰,是很不稳定的。当然,线段内背驰,我也说过,最安全的,是黄白线2次回拉0轴,对应的绿柱一次比一次小,否则,你判断起来,肯定

容易出错。
最近大盘动能很足,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经常一个线段走很久、很长,这个时候,就必须抛弃贪婪的超短线思维,不要成天盯着什么线段内背驰。例如29开始的这个向上线段,这么明显的攻击力度,就算脱离了这个5分钟中枢,也不可能跟之前的19——20形成背驰,那么你着急卖出干什么?这个时候恰恰是没有买进的人,要耐心等一个线段回踩形成3买加仓进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