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斯的明对肌松作用的影响
- 格式:pptx
- 大小:162.91 KB
- 文档页数:4
肌松药拮抗的原理
肌松药物拮抗的原理是通过阻断或逆转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效应。
肌松药物可分为两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和去极化肌松药。
非去极化肌松药(例如维库溴铵)通过竞争性地结合乙酰胆碱受体而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导致肌肉无法收缩。
为了对抗这种作用,可以使用辅助药物如新斯的明(新斯亭)等,将乙酰胆碱受体的亲和力降低,使其取代肌松药,从而使肌肉重新收缩。
去极化肌松药(例如琥珀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引起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的过度释放,导致肌肉无法收缩。
为了拮抗这种作用,可以使用辅助药物如洛贝林(苏合香)等,阻断琥珀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使肌肉恢复收缩能力。
总的来说,肌松药物拮抗的原理是通过干预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活性,以阻断或逆转肌松药对肌肉的作用,从而恢复肌肉的收缩功能。
肌肉松弛药机制及使用考试试题一、A1型题1.肌松药最早应用始于:A.1846年B.1860年C.1884年D.1942年E.1951年2.静注肌松药产生肌松的顺序,正确的是:A.眼肌颈部肌上肢肌下肢肌腹肌B.腹肌下肢肌上肢肌颈部肌C.眼肌上肢肌腹肌下肢肌颈部肌D.眼部颈部肌腹肌上肢肌下肢肌E.上述都不对3.有关肌松药的时效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时间与强度有关B.不同部位的肌肉肌松药起效时间不同C.肌松药强度最强的长时效肌松药杜什氯铵起效最快D.肌松强度弱的肌松药其起效时间快E.罗库溴铵静注1.5~3.0倍ED95量其起效时间比等效剂量的维库溴铵约快50%4.患者男,53岁,因慢性肾衰、尿毒症需行肾移植,其最理想的肌松药是:A.泮库溴铵B.顺阿曲库铵C.加拉碘铵D.维库溴铵E.哌库溴铵5.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下列哪项错误:A.呼吸性酸中毒患者肌松作用延长B.肝肾功能不全者宜用阿曲库铵C.低温使肌松药作用时效延长D.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增强肌松药作用E.假性胆碱酯酶活性异常者泮库溴铵作用延长6.肌松药的血浆清除率随年龄增长而改变,除外:A.阿曲库铵B.维库溴铵C.d-筒箭毒碱D.泮库溴铵E.二甲基筒箭毒碱7.烧伤后1~2w内,下列哪种药可诱发心搏骤停:A.筒箭毒碱B.琥珀胆碱C.罗库溴铵D.阿曲库铵E.维库溴铵8.有关抗胆碱酯酶肌松拮抗药的使用,下列哪一项错误:A.抗胆碱药如应同时合用阿托品或格隆溴铵B.拮抗深度肌松残余作用可以通过不断增加药物剂量实现C.呼吸性酸中毒影响抗胆碱酯酶药的作用D.低温时肌松残余作用难以被拮抗E.拮抗肌松残余作用应进行心电图监测9.可以拮抗甾体类肌松药的深度阻滞作用是:A.新斯的明B.溴吡斯的明C.抗胆碱酯酶药D.依酚氯铵E.Sugammadex10.17岁患者,Ⅲ°烧伤面积> 25%,预定在热损失后12天行清创和皮肤移植术,该患者对肌松药的反应,正确地说法是:A.对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都增加B.对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都降低C.对去极化肌松药敏感性升高,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降低D.对去极化肌松药敏感性降低,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升高E.对去极化肌松药敏感性升高,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不变11.患者,女,76岁,因“双眼睑下垂10个月余,加重伴咀嚼无力3个月”入院,胸部纵隔CT示:胸腺瘤可能性大。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09)肌肉松弛药(肌松药)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前膜及后膜(终板)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物。
肌松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受体,阻滞了神经肌肉兴奋的正常传递,产生肌肉松弛。
随着全身麻醉的增加,肌松药应用明显增加。
为了肌松药的合理应用,确保患者安全,特制订肌松药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一、使用肌松药的目的1、为气管插管提供肌松条件。
2、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肌松的要求。
3、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僵直。
4、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于机械通气的对抗。
二、肌松药的合理选择(一)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1、选用起效快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的时间,维护气道通畅、防止返流误吸是麻醉重要的安全因素。
2、起效最快的去极化肌松药是琥珀胆碱,非去极化肌松药是罗库溴铵。
应用琥珀胆碱时应权衡其产生去极化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并严格掌握其禁忌症。
3、常用去极化肌松药的置入喉罩剂量为1~2倍ED95(肌颤搐被抑制95%的剂量),气管插管剂量为2~3倍ED95,增加剂量可适当缩短起效时间,但会延长时效肌增加不良反应。
4、常用肌松药ED95及气管插管剂量、起效时间和临床作用时间间表1,2。
表1 常用肌松药的ED95 (mg/kg)肌松药新生儿婴儿儿童成人琥珀胆碱 0.625 0.729 0.423 0.30阿曲库铵 0.226 0.226 0.316 0.25顺阿曲库铵 -- 0.043 0.047 0.05罗库溴铵 -- 0.225 0.402 0.30 维库溴铵 0.047 0.048 0.081 0.05哌库溴铵 -- 0.035 0.048 0.05表2 常用肌松药的剂量和时效气管插管剂量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追加剂量肌松药(mg/kg)(min) (min) (mg/kg)琥珀胆碱 1.0-1.5 0.75-1.00 10-12 --阿曲库铵0.50 2-4 40-50 0.10-0.20顺阿曲库铵0.15 2-4 50-60 0.05-0.10罗库溴铵0.60 1.0-1.5 40-60 0.15-0.20维库溴铵0.10 2-3 40-60 0.10-0.04哌库溴铵0.10 2-4 80-100 0.01-0.05(二)麻醉维持期1、更具肌松药特性、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的相互作用及手术不同阶段对肌松的要求,决定追加肌松药的时间和剂量。
骨骼肌松弛药[概述及分类]骨骼肌松弛药简称肌松剂,为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使骨骼肌完全松弛以便于进行外科手术的一类药物。
肌松药最早应用于临床始于1942年,当时应用的筒箭毒碱(tubocurarine)是由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生物碱,其后有许多应用于临床的均是半合成的或完全合成的肌松药。
本类药物按其作用方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去极化和非去极化两型。
有些药物兼有此两型的药理作用。
(1)非去极化型:神经和肌纤维在静止状态时,其膜内呈负电位,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外有一定的电位差,称为“极化状态”。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当正常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使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时,后者与运动终板膜上的胆碱受体结合,促使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改变,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呈一时性消失,引起“去极化”,从而产生动作电位,导致肌肉收缩。
属于非去极化型的筒箭毒碱、汉肌松等,能竞占膜上的胆碱受体,阻断乙酰胆碱的去极化作用,而其本身并不产生去极化作用,结果使骨骼肌松弛。
本型肌松剂的作用,可为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所对抗(因新斯的明能拮抗胆碱酯酶而使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浓度增高,从而减弱肌松剂的竞争作用)。
(2)去极化型:如琥珀胆碱,亦能与终板膜的胆碱受体结合,产生去极化状态,且会极化作用较乙酰胆碱持久,导致终极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因而亦产生肌肉松弛。
新斯的明不但不能对抗本型肌松剂的作用,甚至加剧之。
[主要品种]常用者有简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弛肌碘等。
我国医药工作者从中草药中发掘出多种肌松剂,已应用于临床上的有汉肌松、八角枫碱、傣肌松等。
[作用特点]肌肉松弛药,能松弛骨骼肌,但无镇静、麻醉和镇痛作用。
[药代学和药效学]肌松药具有高度离子化的特点,不能穿过细胞的膜性结构,分布容积有限,约为80~140ml/kg,与血容量相差无几。
血浆白蛋白降低时,肌松药分布容积变小,作用增强。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种肌松药与白蛋白的结合率不同,如筒箭毒碱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率为l0%,泮库溴铵的结合率为34%.结合率高者,分布容积也相应增大,神经肌肉接头的浓度降低。
《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遵循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安排,2009年5~11月在我国一定的地区进行了《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巡讲和解读,现将讨论时与会这所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解答。
一关于非去极化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的拮抗1麻醉期间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手术结束时是否需常规拮抗?尽管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中、短时效肌松药,并对其药理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但术后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仍时有发生,严重者可致残或危及生命。
2009年9月在上海召开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时,Miller R 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曾提到一项纳入86,9483例患者的大样本研究显示,术后积极拮抗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麻醉风险。
《专家共识》建议“术毕无明显指征显示肌松药阻滞作用已完全消退,应进行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拮抗”,这里没说明是否需“常规”拮抗,但是很明确,要求术中给予肌松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认真评估是否存在着残留肌松作用,如果存在肌松作用,必须拮抗之,并要严密观察患者情况。
2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时,因阿托品作用起效比新斯的明快,是否应该先给新斯的明,然后再阿托品?用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时,《专家共识》建议“须同一注射器给予新斯的明和阿托品”,由于根据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影响心率的作用起效时间分别注药可产生心率增快和减缓的大幅度变化,对稳定血流动力不利。
拮抗前如心率超过100bpm,可以适当减少给予阿托品的剂量(新斯的明2.5mg和阿托品1.0mg),如心率低于55bpm,可以适当增加给予阿托品的剂量(新斯的明2.5mg和阿托品1.5mg),但必须连续监测心率的变化,当心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时,再按需静注阿托品,以稳定心率。
3在无肌松药效应监测的情况下,术毕给予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最佳时机?在无肌松药效应监测情况下,术毕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最佳时机应在给予中效肌松药30min后或者长效肌松药50min后,患者开始自主呼吸时。
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周加倩;陈锡明;王英伟【摘要】目的观察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的剂量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全麻下50例患者以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诱导,七氟醚-N2O、丙泊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首剂0.1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0.05 mg/kg.采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刺激的比值(TOFR).术后TOFR恢复至0.55时,患者随机分为N10、N20、N30、N50 和对照组(n=10),N10、N20、N30和N50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10、20、30 、50 μg/kg和阿托品5、10、15、25 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监测TOFR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观察术后6 h内和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状况.结果新斯的明明显加快TOFR的恢复(P<0.01),其中N30组和N50组较N10组和N20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N30组和N50组给药后1 min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各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 h及24 h各组恶心呕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TOFR值已恢复至0.55时,仍应进行肌松作用的拮抗,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都能有效地拮抗麻醉恢复期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推荐使用小剂量(10~20 μg/kg)的新斯的明进行拮抗.【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029)002【总页数】4页(P209-212)【关键词】肌松残余作用;新斯的明;维库溴铵;拮抗;麻醉【作者】周加倩;陈锡明;王英伟【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923术后肌松残余作用(residual neuromuscular blockade,RNMB)是麻醉恢复期误吸、呼吸道梗阻和低氧血症等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N2胆碱受体阻断药(N2-cholinoceptor blocking drugs)也称骨骼肌松弛药(skeletal muscular relaxants),简称肌松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N2胆碱受体妨碍神经冲动的传递,使骨骼肌松弛,便于在较浅的麻醉下进行外科手术。
根据其作用方式的特点,可分为除极化型和非除极化型两类。
一、除极化型肌松药这类药物与运动终板膜上的N2胆碱受体相结合,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但较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使终板不能对乙酰胆碱起反应(处于不应状态),骨骼肌因而松弛。
除极化型肌松药(depolarizing muscular relaxants)的特点是:①常先出现短时的肌束颤动。
这是由于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在药物作用下除极化出现的时间先后不同所致。
②连续用药可产生快速耐受性。
③抗胆碱酯酶药不仅不能拮抗这类药的肌松作用,却反能加强之。
④在临床用量时,并无神经节阻断作用。
⑤肌松作用可有2个时相。
第1相是持久除极阻断,此时终板四周钠道关闭而不可激活,故致肌松,大量或反复给药后进入第2相,是N2受体脱敏所致,周围钠通道关闭而激活,呈可兴奋状。
琥珀胆碱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又称司可林(scoline),由琥珀酸和两分子胆碱组成。
【药理作用】静脉注射10~30mg琥珀胆碱后,患者先出现短时间肌束颤动。
一分钟内即转为松弛,通常从颈部肌肉开始,逐渐波及肩胛、腹部和四肢。
约在2分钟时肌松作用最明显,在5分钟内作用消失。
为了达到较长时间的肌松作用,可采用持续静脉滴注法。
肌松作用出现时,四肢和颈部肌肉所受影响最大,而、舌、咽、喉部肌肉次之,呼吸肌无力现象不明显,肺通气量仅降低25%。
【体内过程】琥珀胆碱在血液中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1分钟内血浆中总量的90%已被水解,其余部分在肝中被水解。
首先水解成琥珀单胆碱,肌松作用大为减弱;然后又缓慢水解成为琥珀酸和胆碱,肌松作用消失。
仅有不到2%琥珀胆碱以原形从肾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