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单元 腹前外侧壁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4.61 MB
- 文档页数:19
腹部abdomen分区:九分法上平面(肋下平面):经两侧肋弓最低点(第10肋最低点)。
下平面(结节间平面):经两侧髂结节。
两个矢状面:分别经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
左季肋区左腹外侧区(腰区)左腹股沟区(髂区)上腹部右季肋区中腹部右侧外侧区(腰区)下腹部右腹股沟区(髂区)腹上区脐区耻区(腹下区)体表标志:耻骨联合、耻骨结节、髂嵴、髂前上嵴、髂后上嵴、脐、半月线腹前外侧壁层次结构:1.皮肤薄而富有弹性,伸展性和移动性大,故临床常选择为游离皮瓣的供皮区。
浅层为Camper筋膜(脂肪层)2.浅筋膜在脐平面以下腹壁分浅、深两层。
深层为Scarpa筋膜(膜性层)腹壁浅动脉、静脉,旋髂浅动脉、静脉(行于浅筋膜的浅、深二层之间,动、静脉伴行,临床上常在腹下部切取带蒂或游离皮瓣。
)脐周静脉网(与附脐静脉吻合,脐以上汇入腋静脉,脐以下汇入大隐静脉。
)浅筋膜内含有丰富的胸腹壁静脉皮神经:①第7-12胸神经外侧皮支和前支②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浅淋巴管:脐以上注入腋淋巴结,脐以下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3.肌层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的纤维组织,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前层有3块扁肌的腱膜组成。
腹内斜肌腱膜前层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3-1腹直肌腹横肌腱膜白线亦称腹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上宽下窄。
半月线下约4~5cm处,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转向腹直肌的前方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其后层的下缘呈一凹向下的弓状游离缘。
弓状线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紧贴腹横筋膜,在腹直肌外侧缘,腹直肌鞘前、后层相愈着,形成一凸向外侧的半月形弧形。
3-2腹外斜肌①腹直肌鞘3-3腹内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其腱膜形成的主要结构:②提睾肌③腹股沟镰3-4腹横肌4.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血管、神经4-1血管①腹壁上、下动脉②下5对肋间后动脉③肋下动脉④4对腰动脉⑤旋髂深动脉4-2 神经①第7-12胸神经前支②髂腹下神经③髂腹股沟神经④生殖股神经腹股沟区境界: 上界:髂前上棘水平线下界:腹股沟韧带内侧界: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管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
腹前外侧壁解剖(层次与结构)一、层次(一)、皮肤(二)、浅筋膜分浅(为含大量脂肪组织的Camper筋膜)、深(富含弹性纤维的膜性层即Scarpa筋膜)两层。
内含丰富的浅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
1、浅动脉腹侧壁浅动脉来自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腰动脉的分支;正中线附近的浅动脉来自腹壁上、下动脉的分支;下半部有两条比较重要浅动脉,均起自股动脉;腹壁浅动脉,越过腹股沟韧带中、内三分之一交界处向脐部上行。
旋髂浅动脉,在浅筋膜浅、深两层之间行向髂前上棘。
2、浅静脉在脐区彼此吻合形成脐周静脉网,且与深部的附脐静脉相吻合与肝门静脉沟通,使肝门静脉系统与上、下腔静脉系统沟通。
(门脉高压“海蛇头”征)脐平面上,汇合成一较大的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
脐平面下,经过腹壁浅静脉或旋髂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3、浅淋巴管脐上注入腋淋巴结,脐下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三)、肌层腹直肌(锥状肌)腹外斜肌(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腹股沟管浅环)——腹内斜肌——腹横肌(四)、腹横筋膜腹股沟管深环,腹股沟韧带中点上1.5cm处呈漏斗状突出。
(五)、腹膜外组织(腹膜外脂肪)(六)、壁腹膜脐正中襞,脐尿管闭锁遗迹脐内侧襞,脐动脉闭锁遗迹(一对)脐外侧襞,(腹膜下血管襞,一对)(七)、深层血管腹壁下动脉(来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管深环内侧的腹膜外组织内斜向上内,穿腹横筋膜行于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层之间,至脐平面附近与腹壁上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吻合旋髂深动脉(来自髂外动脉)在腹膜外组织内斜向外上方至髂嵴。
(八)、神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