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症状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经方辨治厥阴病治疗1型糖尿病胃轻瘫郑悦;刘祥秀;罗仕艳;谢乃佳【期刊名称】《基层中医药》【年(卷),期】2024(3)3【摘要】糖尿病胃轻瘫(DGP)常发生于排除机械性肠梗阻的情况下,以胃排空延迟和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
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有研究指出DGP在慢性高血糖的基础上与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相关性,并且不会随着血糖控制的改善而缓解。
近年来,DGP西医治疗以调控血糖、营养神经、促胃动力为主,但其病情迁延反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影响。
中医方面,常将其归属于消渴继发的“痞满”“呕吐”“泄泻”等范畴。
目前相关研究指出,DGP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功能失常、中焦气机逆乱为基本病机,夹有痰、瘀等病理产物。
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可分为气虚食滞、痰湿中阻、胃阴亏虚、中焦虚寒、瘀血内阻这5型,治疗还需标本兼顾,补虚泻实,以健脾疏肝为主,辅以化痰消瘀之法。
在临床期间,基于《伤寒论》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采取经方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用药特点,探究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用药特色和规律。
【总页数】5页(P6-10)【作者】郑悦;刘祥秀;罗仕艳;谢乃佳【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重庆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相关文献】1.糖尿病胃轻瘫从脾辨治的中医治疗体会2.健脾固本和胃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和护理3.健脾醒胃消滞方配合莫沙必利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所致便秘脾胃虚弱证的疗效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4.理气和胃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5.分型辨治糖尿病性胃轻瘫66例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旋覆代赭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8-10-31T11:05:56.8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龙庭[导读] 在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微瘫治疗中采用旋覆代赭汤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动力作用,使血浆中胃动素明显提高。
(安化县精神病防治院抑郁症科湖南安化 413500)摘要:目的探讨旋覆代赭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位轻瘫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糖尿病胃轻瘫130例患者,所有经中医辨证确诊为脾胃虚弱型,按照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采用吗丁啉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及血浆中胃动素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胃动素明显提高,血管活性肠肽减少,胃泌素表达降低,P<0.05。
结论在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微瘫治疗中采用旋覆代赭汤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动力作用,使血浆中胃动素明显提高,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旋覆代赭汤;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糖尿病胃轻瘫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消化道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胃动力下降,或是胃排空延迟、胃蠕动节律紊乱,从而导致上腹部饱胀不适,临床症状表现为嗳气、呕吐、上腹痛等,从而引起血糖波动,导致人体机体内环境紊乱或是营养不良,使病情快速恶化[1]。
旋覆代赭汤在胃动力障碍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但缺乏中药作用机制系统性研究。
为此本组就对我院收治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糖尿病胃轻瘫130例患者,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症型为脾胃虚弱,符合中医内科分型标准。
排除有急性或慢性泌尿系感染、肾炎等,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近期无使用肾毒性药物史。
其中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7.21±4.25)岁。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理病因,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糖尿病性胃轻瘫病因*一、发病原因1.胃肠运动的生理学胃的运动功能有三:储存食物;研磨搅拌食物使之成为细颗粒并与胃液充分混合;以最适宜于小肠消化吸收的速度缓慢地、小量地把食糜向小肠排入。
胃壁的平滑肌有纵行、环行和斜行三层,以环行肌最厚,收缩也最有力,在胃的各部分中胃窦部环行肌最发达,收缩活动也最活跃。
因此,胃窦的运动功能是胃排空的主要动力。
胃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胃的紧张性收缩和胃的蠕动。
胃的紧张性收缩在已排空了的胃表现尤为明显,可使胃腔内具有一定压力,维持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梯度,有助于消化间期胃液的排空;胃的蠕动可分为消化期的胃排空运动和消化间期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
食物进入胃后约5min,胃排空运动即开始,蠕动波由贲门开始,以3次/min 的频率传播向胃窦,再至幽门。
通常一个蠕动波可将1~3ml细小颗粒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直径大于1mm的颗粒常常不能通过幽门。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发生于胃排空之后,呈现为一种规律性的周期性的一组强烈的收缩活动,这种收缩活动一般起源于胃窦或十二指肠,向离口方向传播,可传播到近端结肠。
收缩活动的频率在胃窦部为3次/min,在十二指肠部为11次/min。
收缩活动的传导速度约2~5cm/min。
MMC一般餐后4~6h才能发生,以后每隔2h左右发生1次,每次MMC发生时常常伴随胃液、胆汁和胰液大量分泌以及一些胃肠激素(如胃动素)的分泌高峰。
MMC的发生过程分为3期,Ⅰ期为静息期,约占周期的50%,Ⅱ期呈现间断的收缩活动约占周期的40%,Ⅲ期为一组连续的收缩活动,约占周期的10%。
进餐可终止MMC。
关于MMC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提示与自主神经系统、胃肠激素的周期性释放(尤其是胃动素)和消化液的分泌过程有关。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2例临床观察标签:糖尿病胃轻瘫;香砂六君子汤;中医药疗法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合并胃轻瘫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以上,它不但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使患者血糖难以控制,致使糖尿病多并发症发生。
笔者于2004年6月~2007年6月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34~72岁,平均53岁;病程5~17年,平均(11±2)年。
以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平均血糖水平、胃排空情况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定。
糖尿病性胃轻瘫诊断标准:(1)糖尿病病程>5年;(2)有餐后饱胀、恶心、厌食及上腹部不适症状;(3)胃部饱满,震水声阳性;(4)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收缩力减弱,排空延迟;(5)无胃溃疡及幽门梗阻。
排除病例:(1)有其它影响胃动力的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如幽门梗阻、胃肠肿瘤、溃疡病等;(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3)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木香9g,砂仁3g,半夏9g,陈皮6g,太子参30g,白术12g,茯苓129,鸡内金12g,焦三仙各9g,枳实15g,丹参30g,甘草6g。
以上中药由本院制剂室制成煎剂,每剂150mL×2袋,每日2次,每次150mL,分别于早、晚餐后2h服用。
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30min服用。
15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有哪些常见症状?如何进行护理617100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影响身体的许多系统,包括神经系统。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症状和护理方法。
一、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症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以影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感觉神经病变:感觉神经病变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四肢麻木、疼痛、瘙痒或感觉异常的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从下肢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
神经病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糖尿病、药物副作用、营养不良、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
它会损害神经纤维,干扰正常的感觉传递。
在感觉神经病变中,患者可能会感到四肢麻木,即失去正常的触觉或感觉。
同时,他们可能会经历疼痛或瘙痒的不适感觉。
这些疼痛可能是刺痛、针刺或持续性的痛感。
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触觉减退或过敏。
触觉减退指的是对触碰的感知变弱,而过敏则表示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比正常人更为敏感。
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运动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主要影响控制肌肉运动的运动神经元。
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平衡障碍或协调性下降等问题。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行走困难、跌倒或失去自理能力。
运动神经病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免疫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等。
病变可能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和脊髓)或周围神经系统(如神经根和peroneal 神经)等部位。
一旦运动神经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的症状。
这可能表现为肌肉力量减退、丧失精确运动控制能力以及肌肉无法持久进行活动。
此外,肌肉的萎缩也可能出现,即肌肉组织的体积减少。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困难,例如行走、上下楼梯、抓握物品等。
平衡障碍和协调性下降也是运动神经病变的常见表现。
患者可能会感到行走不稳定,容易跌倒,并且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出现困难。
胃复安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探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胃轻瘫是指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功能减弱或消失的一种病理状态。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胃排空速度减慢,导致食物在胃中滞留时间延长,进一步影响餐后血糖的控制。
胃复安是一种通过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常用于胃轻瘫的治疗。
伊托必利是一种胃动力药物,常用于增加胃肠道运动,促进胃排空。
在一些研究中,联合使用胃复安和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一项研究对6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了观察。
其中30例患者接受了胃复安和伊托必利联合治疗,另外30例患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作为对照组。
观察结果显示,胃复安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在用药后的餐后血糖控制更好,胃排空速度也明显提高。
而对照组的患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并且胃排空速度几乎没有变化。
通过以上观察结果可以看出,胃复安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具有明显的疗效。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促进胃排空,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症状,提高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胃复安和伊托必利都属于药物,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联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与糖尿病本身的控制不良有关,所以要加强血糖的控制,避免过度进食和过度饱胀,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也是很重要的。
中医健脾和胃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研究进展邹世昌(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广西柳城545200)[关键词] 健脾和胃法;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0)18-2330-04 糖尿病性胃轻瘫(DGP)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是指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
它的主要特点是胃动力下降、胃排空迟缓、胃节律紊乱而导致胃潴留。
除具有糖尿病本身固有症状外,还有早饱、餐后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嗳气等。
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影响患者原发病的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健脾和胃法治疗DGP的报道较多,现对中医健脾和胃法治疗DGP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1 中医病因、病机DGP的中医病名没有统一,临床多依据其证候归入“胃缓”、“胃胀”、“痞满”、“呕吐”“反胃”等进行辨治。
枟脾胃论枠中曰:“呕吐哕皆属脾胃虚弱,或寒热所伤,或饮食所伤,致气上逆而食不得下。
”精辟地论述了脾胃升降乖戾,胃不受纳降浊,脾不磨化升清,水谷不化,上逆则吐的发病机制。
DGP的基本病机以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调为主,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等引起胃失和降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1]。
由于消渴日久,耗伤脾胃之气,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聚湿生痰,阻遏气机,升降失常,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厌食、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滑,治宜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理气宽中[2]。
消渴日久阴损气耗,致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调为主,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气滞、血瘀、湿阻、痰浊、食积、湿热等引起胃失和降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3]。
2 健脾和胃法治疗DGP临床观察王德伟等[1]用健脾和胃法中药汤剂(党参15g,炒白术10g,黄芪20g,制半夏10g,神曲10g,丹参20g,枳实10g,木香6g,柴胡9g,桃仁10g)治疗DGP60例。
家庭医药 2019.0921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10大信号须警惕糖尿病并发症□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张 磊糖尿病并发症的信号或征兆很多,但常常未能引起患者的重视,或不能够将这些常见的症状与并发症联系起来。
在这里把一些信号给大家梳理出来:1.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等症状时,要警惕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
2.出现手脚麻木、发凉、疼痛,有时像针扎的感觉,或者脚部出现火烧火燎、像套上了袜子、像踩棉花的感觉,需要注意末梢神经病变。
3.小腿前面出现黑斑,或者走路后小腿疼痛、发酸,休息后好转,再走路又出现疼痛,而且能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要注意下肢血管病变。
4.出现眼皮水肿,甚至双足、双腿水肿,夜尿次数增多,需要注意糖尿病肾病。
5.出现突然眼前发黑,又很快恢复,或者头晕越来越厉害,或者走路不稳、走路往一侧偏,或者身体一边活动不灵便,需要警惕脑梗塞。
6.出现胸闷、气急,胸前尤其是左胸疼痛、憋闷、紧缩感觉,有时同时出现左胳膊左肩疼痛、出冷汗等,需要注意可能出现心脏缺血性病变甚至心肌梗死。
7.出现胃肠道症状,比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可能是出现“糖尿病性胃轻瘫”这种胃肠植物神经病变。
8.身上无端瘙痒难忍,严重时甚至抓破,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糖尿病皮肤病变。
9.牙齿松动、牙缝变大、掉牙时,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糖尿病性牙周病变。
10.糖尿病患者在血糖高、感冒发热、严重腹泻、手术、外伤等情况下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需要注意糖尿病酮症这一急性并发症,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需要立即就医。
卧。
在门诊测得坐位血压为90/60m m H g ,让其躺下后,头痛即刻出现,再量血压达到200/120mmHg。
经住院检查,腹部CT显示其肾上腺有一个巨大的嗜咯细胞瘤,属于肾上腺调节功能不全导致的非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转泌尿外科手术后症状消失。
药源性 降压药物、利尿剂、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如特拉唑嗪、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都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其中噻嗪类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最常见。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寒热错杂证的临床分析【摘要】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本文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药物组成与作用、临床表现、治疗机制和临床疗效评价进行分析,发现半夏泻心汤加味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总结了半夏泻心汤加味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临床应用建议部分提出了对于该治疗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本研究意义重大,有望为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糖尿病性胃轻瘫、加味、临床分析、治疗机制、疗效评价、前景展望、临床应用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功能受损,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进而引起胃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善血糖控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胃部过度充盈等方法来缓解症状,但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对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该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及优势,为进一步推广该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寒热错杂证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
通过对药物组成、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表现以及半夏泻心汤加味的治疗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验证半夏泻心汤加味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中的临床疗效,并为进一步推广该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半夏泻心汤加味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愿本研究能为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察并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1.0统计处理得到的所有有关数据,心理状况评分、住院时间采用(sx )进行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说明组间出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相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sx ,分)组别SAS SDS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35)71.96±16.2458.26±17.2074.07±12.9354.69±4.00实验组(n=35)72.33±12.5351.25±2.3075.33±12.6750.33±1.24 t值0.1067 2.38980.4117 6.1593P值0.91530.01960.68180.00002.2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对照组住院时间为(8.8±1.6)d,实验组住院时间为(6.4±1.2)d,经统计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t=7.0992,P=0.0000)。
3 讨论前列腺肥大合并膀胱结石是老年患者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容易表现出意志消沉、烦躁忧虑等情绪变化,再加上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反应过于强烈,容易导致心率加速和血压升高。
研究发现[3],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精神压力,不仅可保障手术操作顺利实施,还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根据现代医学理念可知,在积极开展对症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可显著改善其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配合手术治疗等勇气和决心,同时消除其不良情绪,通过健康宣教、行为指导、情绪干预等,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康复时间[5]。
温中补虚,和胃降逆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何春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2(4)16
【摘要】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弛缓与胃潴留。
本文主要报告了采取温中补虚,和胃降逆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疗效满意的实际案例。
【总页数】1页(P79-79)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中药;温中补虚;和胃降逆
【作者】何春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半城康泰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和胃降逆法在糖尿病胃轻瘫中的临床运用 [J], 徐清波;黄玉玲
2.补脾益胃理气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99例临床观察 [J], 杨怀新
3.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J], 薛宪锋
4.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胃阴亏虚证)的理论探讨 [J], 张睿
5.温中健脾疏肝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65例疗效观察 [J], 李德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症状有哪些
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较少患者存在早饱、恶心、呕吐、
腹胀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同一患者的症状程度,亦受多方面因
素影响,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
由于胃排空延迟而致胃潴留,可有反复胃石形成。当并发食管下括约肌
压力减低时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烧心等),严重者
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胃部的异常除可导致上述症状外还可引起小肠和结
肠排空异常,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具体表现为:
1、疼痛
这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形式有隐痛、刺痛、绞痛。导致
隐痛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复杂。病因包括受寒、气滞、血瘀等。
2、气胀
这也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脾胃运化失职,或者因寒受阻,
或者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胃内的气体不能及时、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导
致气胀。
3、食胀
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肠胃蠕动过
慢,都会导致食胀。
4、舌淡无味
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导致脾虚,
都会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5、口苦